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朱门风流-第2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尽管在朝会上对方宾的死未曾置词,但朱棣心中毕竟还惦记着他的功劳,自然没什么心思处理国事。然而,如今毕竟北征在即,他不得不强打精神,但看到杨士奇送过来的那一叠摞的老高的奏折,他顿时觉得更加烦躁,只随便翻阅了顶头几本就吩咐杨士奇酌情拟出批复,到时候他一一查看,随即起身离开了正殿。

一出乾清门,他就看见了前方那堵高墙后空落落的天空,忍不住皱了皱眉。然而,即便是他再想立刻将这三大殿重新建好,也知道户部决不可能拨出这样一笔款项来,因而只能皱眉而已。想到户部尚书郭资之前诚惶诚恐的奏报户部开支,他愈发觉得今年是万事不顺,竟是发出了一声重重的冷哼。左右侍奉的太监不知道皇帝为何发怒,自是个个战战兢兢。

从后头赶上来的张谦看到身穿玫瑰紫提花团寿纻丝袍的朱棣正站在那儿一动不动,周围人也一个个犹如木桩似的,心里顿时有些奇怪,随即就想起了刚刚那一遭。昨夜虽然暂且收下了那么一件礼物,但他自然不会就这么轻易收下了这么一个烫手的山芋,于是刚刚就把东西送去了朱瞻基处,美其名曰给皇太孙赏玩,话头里又露出了这么一点风声。撂下这桩心事,他也就揣着张越的那个条陈往这里来,谁知正好看到了皇帝。

“皇上怎么站在风地里头?”

听到这么一句提醒,朱棣登时回过神,旋即就感到肩头多了一样厚重的东西。发现那是紫貂皮大氅,又看到张谦从后头上前行礼,他便明白了过来,当下欣然一笑就迈开了步子继续往前走。吩咐其他人退得远些,他又不无感慨地对身后的张谦说道:“乾清宫就在三大殿后头,天天出门看到的就是这空荡荡的地方,实在是让朕心里堵得慌!”

若是别个只知道逢迎的小太监,此时兴许便凑趣地说让工部派匠人再造就是,但只要在宫里呆了几十年的老人,都明白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的意义何在。因此,张谦想了又想,最后还是陪着叹了一口气:“别说是皇上,就是臣等看到这三大殿只剩下了汉白玉的基石,这心里也不是滋味。皇上志在天下,如今军务紧急,自然不能一心想着重建宫室。”

这么一句安慰无疑是说到了朱棣的心坎上。他虽说是认准一个方向便死不悔改的人,但迁都之后三大殿才落成,转眼间雷火就来了,这对于他来说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此时此刻,他也不停步子,却是微微点了点头。

“还是你看得明白。三大殿朕就算造不起来,子子孙孙总能够造起来,不用急在一时。你看看阿鲁台的狼子野心,若是北边没有朕亲自坐守,他们就会一步步南下,这天下迟早有一天要被他们给搅乱了!只有打,只有朕这个天子亲自上阵和他们打,他们才知道疼,才知道害怕,才知道躲……朕为什么食言不让朵颜三卫南下大宁卫?不就是因为他们也同样是狼子野心贪得无厌么?户部咬咬牙挤出军费来,北边就能消停好几年……”

眼看皇帝越说越激动越说越来劲,本想劝谏两句的张谦渐渐打消了念头,这内阁和六部尚书轮番上阵也没能拉回皇帝这驾马车,他就不要火上浇油白费劲了。因说到户部,他之后便小心翼翼地顺着那念头往那个方向转,继而就提起了北征运粮。

“别说运粮,提起这个朕就恼火,张越之前不是还说海运么?原本还指望此次就能用上,结果他却张口说短期之内指望不上……紧跟着就是那四个该死的……”朱棣一想到四大尚书,火气就上来了,可一想到方宾为此惶惶然自缢,升腾的火气就消解了一半,继而便话锋一转,没好气地说,“你得空了去张家一趟,问问张越是怎么回事,以往他说服不了朕可是一个紧跟一个的写条陈上来,这次居然就这么罢手了?”

张谦原本还担心皇帝因此大发雷霆,一听朱棣竟然主动提起此事,他登时大喜,连忙赔笑道:“皇上也该知道小张大人的性子,哪里是轻易就罢手的人?皇上那天召了他来,只问了一句就赶走了他,所以他回去之后立刻就写了一份东西,却不好贸贸然进呈,所以臣那天去英国公府的时候,就自告奋勇揽下了这事情。”

“你倒是会兜揽生意!”朱棣微微一愣,轻哼一声就伸出了手去,“算他还托付对了人,拿出来给朕瞧瞧!”

“皇上,可这儿是风地里……”

“别婆婆妈妈的,朕还不至于这点风都吹不得!塞外那么冷,朕还不是和众将士一样熬了下来?赶紧拿来,回头朕若是没兴致,你就是巴巴送过来朕也懒得瞧!”

无可奈何的张谦只能从袖子里取出那份厚厚的折子,双手奉上。见朱棣径直转身背着风看,他连忙朝后头招呼了一声,几个锦衣卫力士和小太监立刻簇拥了上来,由高到矮给皇帝挡风。这一站就是小一刻钟,朱棣一张张仔仔细细看完,一面沉吟,一面却端详起了那字迹。虽说这字和从前张越的字看上去并没有多大区别,但他酷爱书法,沈度的字也不知道看过临摹过多少遍,因此即便是细微的差别也能瞧出来,最后就淡淡地吩咐了一声。

“你去一趟兵部,让他到乾清宫来,朕要亲自问他。”

第十卷 燎原火 第039章 过分的迁怒

尽管如今是兵部协同户部督饷运饷,最是需要人手的时候,但张谦既然亲自上兵部衙门宣召,张越也只能极其歉意地把手上一堆没干完的事情一股脑儿都丢给了万世节,然后又去正堂对尚书郭资禀报了一声。出了大门,张谦就提议往东安门走,深知兵部衙门就在紫禁城前头的张越心知肚明其中用意,立刻就点头答应了,毕竟,在宫外说话总比在宫里方便。

“毕竟方宾是用惯的人了,所以虽说官员自杀乃是重罪,但皇上还是怜惜之意居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怪罪的意思。我和方宾倒是打过几回交道,按道理他不该这么想不开啊!”

连张谦都这么说,张越心中自是更感疑惑。然而,虽说他已经得到了不少消息,隐隐约约拼凑出了一些真相,但由于陆丰乃是张谦的师傅,况且那些事情不该是他知道的,因此他实在不好对其道出心中的疑问,可张谦继而竟是自己说了出来。

“方宾死之前,陆丰正好奉旨去灵济宫上香祈福,据他所说,方宾那时候气色精神差了一些,有些惶惶难安的意思。要是他及早说一声,说不定也未必如眼下这般模样。毕竟是皇上使顺手的人,一下子换了别人未必习惯。再说了,方宾这一死,礼部尚书吕震竟是给吓病了,听说这两天都是带病在部里头管事情,吴中也好不到哪里去。”

“张公公,那皇上如今究竟是怎么个打算?”

“不知道。”

见张越满脸惊讶,张谦便无可奈何地摊手苦笑道:“皇上的脾气向来多变,就是我跟了那么多年,也实在是揣摩不透。其实别说是我,即便亲近如皇太子皇太孙,那也是一样时时刻刻陪着小心。今天皇上看了你那条陈,让我宣召你,仿佛是心情还马马虎虎,但若是你到了乾清宫发现龙颜大怒,那也不是什么奇怪事。好在今天是杨士奇在御前当值,他和你那老师交情不错,万一有什么事情有他在总是好的。”

两人一路走一路说,随从都只在远远跟着,张谦将该交待该提醒的点透了,这才放下了心。到了东安门,众人便齐齐下马,因张越那些随从都是没资格入宫的,所以只能在外头等候,而张越跟着张谦穿过东安里门和东上中门,不多时就进了东华门。由于皇太孙宫和东宫端本宫都在东华门内,因此禁卫尤其多,张谦此时一声不吭,张越也老老实实在后头跟着。

“张公公!”

闻听这个声音,张谦顿时止步,看到东面走过来一行人,他微微一愣就慌忙迎上前去。紧跟上前的张越认出了为首的那人恰是朱瞻基,心中不禁暗叹今天走东华门还真是巧。双双行礼过后,朱瞻基便问了张谦上哪里去,得知是乾清宫,他不由多看了张越一眼。

“母亲正在见宁姑姑抽不开身,所以我这会儿正预备上乾清宫,把皇爷爷前几天借给我的字帖还回去,替他们俩问安,倒是和你们正好顺路。”

既然朱瞻基说是顺路,同行的又没有那些最重礼仪的东宫官,因此张谦闻言自是不会有异议。这一路走,他少不得接上了朱瞻基刚刚的话头,因笑道:“皇上最爱重的就是皇太孙,别说是几本字帖,就是再珍贵的东西也不会不给,又何必巴巴地跑去还?倒是皇太孙殿下说代为问安,难道皇太子殿下的身子有什么不妥?”

“也没什么不妥,只是入秋之后有些老毛病,走不动长路罢了。皇爷爷的脾气你也是知道的,最讨厌父亲走路也要太监搀扶的模样,所以早上既然已经去过,下午又没有什么大事情,父亲也就不和我一同来了。对了,张越,你这回入宫可是又有什么绝妙好文进呈?”

张越原本落后张谦一步,看上去一如平日那些初次入宫毕恭毕敬的官员,听到朱瞻基这一问,他立时一愣:“殿下怎么知道?”

“我不过随口一问,谁知道竟然猜中了!只不过,皇爷爷如今全副精神都在北征上头,你纵使有奇思妙想,这会儿恐怕他也没心思听。你是聪明人,该当知道何时进奏何事最适宜,这次怎么偏赶在这时候?”朱瞻基说着说着,便渐渐端出了久受熏陶的储君架势,直到旁边张谦低声提了两个字,他方才恍然大悟,“好嘛,你先是开海禁,这会儿又是海运,左右就离不开一个海字……若是让那些正焦头烂额的大臣听到了,少不得要斥你多事。”

“殿下,这海运究其根本不过是开海禁的后续罢了。若是没有皇上派人沿海除倭,若是沿海不是有大批识得海途的船工,臣也不敢提这个。大海不同于河漕,若是黄河决口,则河漕易堵塞,但海运则无此忧。皇上既然让郑公公带宝船下西洋,沿海地理水文必然早就记录了下来,行船容易得多。造船固然要等几年,但只要宝船下洋归来,有些固然要入库修理,但余下的船若是用来运粮,只要南方大熟,北方则无饥馑之忧……”

虽说张越要说服的是朱棣,但这会儿朱瞻基既然说了这么一番话,张越少不得拿这位皇太孙当作自己面对皇帝时的预演。即便是起初不过出于人情方才答应帮忙的张谦,在张越深入浅出的解释说明下,亦不禁渐渐觉得此事有道理。而朱瞻基虽说并不是那种轻易能被人说动的人,但也颇有些感触。毕竟,比起怀念南京的父亲,他倒是一直赞同定都北京。可北京什么都好,但要养活那么多官员以及随同北上的家眷以及工匠等等,粮食不可或缺。

只不过,之前花了那么大力气疏通漕河,用海船运粮还有必要吗?

张越并没有指望这么短短一段路上就能说服朱瞻基,想当初开海禁的时候,他费了多少功夫写了多少条陈才让朱棣答允从宁波市舶司开始试一试?因此,进了乾清门,他便闭口不再多言,只是在心里继续打腹稿。

虽说他没有把握在一代之内让朝廷重海,但开了海禁之后再用海运,这海上的营生就会日渐兴旺,设海军也未必就是奢望,因海盗猖獗引来倭寇之类的事情兴许也不会重演。是否开海禁对于平民百姓来说或许是无所谓的事,但海船运粮却兴许能让平民从中得益。而且,只要打仗就必定需要从南方调拨粮食,这次北征用不上,以后就能用上。

“收受边将贿赂,加重军饷副例征收,就连先前的南京粮仓陈粮换新粮之事居然也有他的手笔!好,好,这就是朕的肱骨大臣,这就是朕一直信赖的兵部尚书!这个混账……这个贪得无厌的恶狼,朕若是早知道一定杀了他!他以为自杀了就算了是不是,朕……朕倒要看看他究竟贪了多少!陆丰,袁方,你们俩带锦衣卫籍没方家,朕要看看他究竟黑了多少钱!他一个兵部尚书居然如此贪恣,更不用说户部了!夏原吉……一并籍没!还有杜……杜……”

正在沉思的张越忽然被这样一个愤怒的咆哮声打断了思绪。在最初的惊愕过后,他登时倒抽一口凉气,没料想事情竟然会急转直下到这样的地步。眼看面前的台阶还剩下最后几级,他连忙撩起袍子一角三两步登了上去,却看见前头的朱瞻基已经匆匆入了大殿。他咬咬牙正要跟进去,却不料张谦在前头伸出手拦住了他。

“镇定,这会儿别莽撞!”

张谦狠狠瞪了张越一眼,旋即方才转身入殿。被他这么一拦,张越顿时清醒了下来。方宾贪恣他听说过,方宾专断他领教过,他也不信朱棣这个皇帝就真的一无所知。之前还有怜惜之意的朱棣忽然之间态度大变,恐怕就是因为刚刚那头两句。

别的钱贪没一些也就罢了,但收受边将贿赂和揩油军饷,恐怕是朱棣最难能忍受的。朱棣甚至连勋贵掌兵都不放心,还要往里头安插提督或坐营太监,这会儿事发之后大怒也就在所难免。只不过,这些应该都是极其隐秘的勾当,是谁揭出来的?御史还是锦衣卫东厂?

“皇爷爷息怒,莫要因为一个已经死了的人气坏身子。”

大殿中传来了朱瞻基沉稳的声音,而门外的张越这会儿已经习惯了那里头昏暗的光线,看到了朱棣暴跳如雷的背影,还有两个长跪于地的人,其中一个赫然是袁方。

“这样目无君父胆大妄为的家伙死了一个,谁还知道有没有其他!他辜负了朕的信赖,他辜负了朕的期望,他……这个混账,就算死了朕也不会放过他!”即使面前劝说的乃是平日最看重的皇孙,但此时此刻,朱棣却根本不想掩饰心中的狂躁和愤怒,劈手将御案上的茶盏狠狠摔在地上,他便对着面前两个密探头子沉声喝道,“方宾生既失诛,死亦不饶,追夺诰券,开棺,戮尸!还有刑部尚书吴中,一并下锦衣卫狱!”

此话犹如寒风一般卷过殿里殿外的人,哪怕是一心想趁着方宾案捞一票的陆丰,这会儿亦是感到头皮发麻,一下子想起了黄俨等人的闹事斩首。张越更是悚然而惊,戮尸之举虽说从古至今都有,但从来就不是正刑,用之大逆犯人居多,泄愤的意义也更大些。哪怕方宾之罪当死,但堂堂二品尚书,自杀身死尚要戮尸,更牵连刑部尚书吴中,这迁怒已经太过分了。

第十卷 燎原火 第040章 大公大私

以往王贵妃在世的时候,朱棣一旦发火迁怒亲王公主驸马之类的晚辈,她往往居中调护婉转相劝,总能把朱棣十分的火气降到两三分,重责变成轻罚,或者是厉声喝斥一番也就算完了。然而,如今王贵妃已经不在,即便她在,也不可能贸然掺和这种朝廷大事,因此如今人人战栗,甚至连朱瞻基都感到心里一阵阵冒寒气。

素来清廉的杨士奇此时此刻也生出了兔死狐悲的感觉,然而,方宾毕竟和他没什么交情,他更是鄙薄其为人,于是秉持着缄默中庸的官场之道,他只是在旁边不咸不淡地劝说皇帝暂息雷霆之怒,却并没有贸贸然求情。朱瞻基倒是有心劝朱棣宽宥,奈何一开口就给皇帝厉声驳了回去,而这当口陆丰和袁方也不敢就此退下去行事,毕竟,这干系太大了。

“平日里道貌岸然,暗地里却贪得无厌,这人一死,弹劾的奏章就犹如雪片似的,而且桩桩件件都有证据,朕还信得过谁!你杨士奇,还是杨荣金幼孜,抑或是吕震蹇义?”大声咆哮着一个个点了大臣的名字,朱棣一把甩开了扶着自己胳膊的两个宫女,竟是大步往殿外走去。一脚跨出正殿,他便把指着乾清门外那一片空空荡荡的地方,继而咬牙切齿了起来,“天降雷火,那么多人都说是迁都所致,这帮瞎了眼的混蛋,若没等到人死了才发难,早将方宾的一桩桩罪举发出来,这上天怎么会降雷火示警,他们就是为了私心!张越!”

张越刚刚没料到皇帝忽然出来,连忙及时闪开让道。这会儿看到皇帝忽然转过头来,眼神中满是凌厉的凶光,他在心中叹了一口气,遂下拜行礼,随即字斟句酌地说:“臣以为,天降雷火若是示警,警示的不但是皇上,不但是文武百官,还有天下黎民百姓。这是提醒天下人都怀着自省之心,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罢了罢了,反正天打雷劈在后世只是寻常的自然现象,这也不算什么睁着眼睛说瞎话。

朱棣虽说之前下了求直言诏,但最讨厌的就是别人将天灾和自己失德联系在一起,所以才会把好些上书直言的科道言官打发去了交趾。此时张越既说那是对天下人的警示,他的脸色就稍稍缓和了一些,可方宾的事情仍然犹如一根刺似的梗在心里,扎得他极其难受。

“你在兵部也有一年多了,难道就一丁点都不知道方宾的那些阴私勾当?”

觉察到朱棣的口气又流露出几分不善,张越也来不及细想,索性直言坦陈说:“皇上明鉴,臣和方大人乃是上司下属,往日只是公务往来,并无深交。就算平日有流言蜚语,但若无实证贸贸然陈于君前,这和虚言构陷有什么两样?再者,臣只是司官,并无监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