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小地主家的红火日子-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这里一旁的华大掌柜给接了过去,道:“我就开门见山吧,今天无意间瞧见我们家小姐新买的木簪子,样式新颖,又耐看,所以就想将这样子做成银簪子来定是好卖,故而才急急得就赶来问沈大掌柜的,这才知道原来是萧师爷家做的。我也是在商言商,不知萧师爷可愿意将这新样子买与我店里,我愿意每个样子出八两银子,可使得?”

堇娘这里还在琢磨着怎么利用现有的资源增加家里的收入,这倒好还有自己送上门的,想到这里不禁偷眼看向父亲的面色来,只见父亲略作沉思后,才缓缓地说道:“既然华大掌柜的看得上眼,又愿意出资购买,我这里岂有不允之理阿。”说着径自端起茶杯来轻轻地抿了一口。

“好,那就多谢萧师爷了,只是这样子既然已有我们买下,只能由我们银楼独家用。”这时银楼的大掌柜的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银子边递了过来边说道。

“那是当然,可还有写个契书与你?”听闻此言后大掌柜的忙一边摆手一边说道:“不用,不用,我还能信不过你萧师爷,只是如若以后还有这样好的新样子可否也先让我们店里瞧瞧,要是好我还愿意照这价买下,可使得?”

“一定,一定,若以后得了新的再与大掌柜你先看就是了。”父亲点了点说道。

随后大家又互相客套了几句后,沈掌柜的起身送了客,一家人才在小厮的引路下出了铺子的后院。

“今天,也算是托了我们家堇娘的福得了这意外之财咯”说着轻轻的拂过堇娘的头,感叹的说道。

“谁说不是那,刚见伙计来寻你时,我也寻思着到底是要想谈何事,到是万万没有想到竟然……。”夫妻俩对视了一眼,笑着看向了孩子们。

“爹爹,我们还是先去市集卖了这细麻绳才好。”之见二郎高高举起手中的藤篮说道。这是先前为了这细麻绳挂在手上碍眼,将空出来的藤篮装了起来,对儿子的提醒这会儿到是想起来了。

“倒是爹爹我,一时开心差点忘了这事了,走我们先去卖了它。”

第九章买糕饼

二郎忙提醒道:“爹爹,我到是想着不如我留着将这麻绳还有蛋让许家爷爷一起帮着卖了就好了,你和娘还是快些给二姐抓药,瞧大夫才是正经。”

“我家二郎说的在理,那我们这就去寻许家老爹去。”说着一家子就向着集市的方向走去。

市集上还真是热闹,对于从小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来讲,瞧什么都新鲜,以前也就是在屏幕图片中见过,可没亲身经历过,更何况还是古代的,倒是有些看不过来。跟着姐姐,弟弟的三人一起开心的边走边应接不暇的看着,听见父亲在后面喊住了三人,才发现自己现在这个样子到还真像是个只有的九岁孩子。

原来几个人光顾者看热闹到没留意到街对面正摆摊卖麻绳的许老爹。听到了父亲的喊声才回过头来,朝父亲手比着的方向望去。待父亲同许老爹讲妥了事后,想着留下二郎来帮着看摊子,没想到许老爹忙让二郎跟着去,说:“就这么些个东西,比往常卖的还少的多,二郎也难得出来,跟着爹娘好好逛逛才是,他一个人就成了。”最后父亲笑着道谢后才带着妻子并儿女往济生堂而去。

“东家,你们这是来给二娘子瞧病啊,听我们当家的说伤的挺重,现在可是好些了?”刚跨进药铺的门来就见一个三十来岁的妇人迎了上来。

“是好多了,你这是……?”丽娘问道。

“哦,我听说济生堂开始收仙人草了,这不前些日子早起就去后山采了些在家晒干了来卖,也好补贴些。您看这集上可还有什么我能帮着办的事,我也好帮着东家您给跑炮腿。”

“这到不用了,你自己去忙吧。”见母亲微笑着说道,她才福了福身后,出了店堂。

“这王老实家的,倒是会过日子。”父亲笑着同母亲说道。

“他爹,娘年岁都大了做不得农活了,他家的大丫头眼看着就要十四了,也是得准备嫁妆的时候了,几个小的有都还小,也不能帮着家里多少,还带着个有脚疾的胞妹,可不得他们夫妻二人拼命的攒钱啊。”说着轻轻地叹了口气,跟着父亲步入了店堂里。

“萧师爷来了阿,我师傅正在内堂煎药那,您等等,我这就给您喊他去。”

“怎么你师傅现在还亲自给病家煎药那?”父亲疑惑的看了柜上的小伙计一眼道。

“哪里啊,”说着轻笑了下,用手挠了挠头,又道:“我师傅最近新收了个女徒弟,正亲自带着那,我们原来的几个除了大师兄就都得靠边站咯。”说完就快步的向后面去了。

没一会儿功夫,一个五十来岁,身着青衣长袍,胡子已然有些花白的老者由后头进了店堂,身后跟着个手里拿着木匣的十来岁女孩。趁着老者同父母亲打招呼,问病情的时候,堇娘几个也打量那个小女孩来,原因无它,这长的怎么看怎么像年画里的娃娃,黑白分明的大眼睛,配上一对小酒窝,再加上人又长的白净,赫然就是从画里蹦出来的吗。堇娘心里正想着,就听到肖大夫喊了自己过去,说着就开给她检查伤口的愈合情况,接着又从女孩手里的木匣中拿出了早已备好的伤药给换上,一通的忙活。

待问过了堇娘,又把过了脉后,才与父亲说道:“已经不碍了,就等伤口完全愈合就好了,旁的到也没什么,只是这几日伤口处还是莫要沾到水才是。”

萧铭柏认真的点头道:“我会记得的,多谢肖大夫了,这是诊金和药钱,您收好。”说着付了银子,母亲那里也接过了那女孩手中递过来的药包,见母亲笑着看向小徒弟,肖大夫也笑着道:“这是我一个月前才新收的徒弟,长得可是像人参娃娃。”

就听见二郎轻轻对俩个姐姐嘀咕了一句:“人参娃娃,我可没见过,到是想足了年画上的娃娃。”姐妹听了此话同时对视了一眼后,都赞同的点头微笑着。

不曾想这肖大夫的耳朵极灵的,这样小的声音都听见了,复又看了一眼身边的女孩,才道:“二郎到是说的贴切,可不是就像年画上的娃娃,也难怪我这学医的,整天第一个想的都是些个药的名字,呵呵。”说着自己也笑了起来。

信心满满地向父母亲介绍道:“这是我们东家的侄孙女,才跟了我们家姑太太回我们镇省亲的,倒是随了我们东家胜是喜欢医理,我看她天赋也高,索性就同姑太太说了收个关门弟子。”说着又是满意的笑了起来。

同肖大夫又聊了几句后,一家人就出了药铺,又奔集市而去。

“相公,我领女儿们去前头街角的针线铺子买些个线,用不了多久,你和二郎是在这里等等还是?”

“那我带二郎去隔壁街买些个纸笔,买完后我们在集市口的糕饼铺子等就是。”说着一家人兵分两路开始采购了起来。

“没曾想你们倒是买的快。”父亲已经迎了上来说道。

“今天顺当的卖出了簪子后,我们娘几个就已经商量好了那买的线,这不就快了吗。”说着朝父亲比了比手中的包袱,一起向着糕饼铺走去。

只见店堂外的一边摆着个大笼屉正呼呼往外冒着热气,还伴着阵阵的米面香,引得人食欲也跟着蠢蠢欲动。一行人随着香气进了店堂里,店里的伙计看见他们进来就殷勤的开始介绍了起来:“几位客官看有什么要买的,我们店里的糕饼不说是镇上最全的,但这糖糕、豆糕、花糕、栗糕、麦糕、蜜糕、糍糕、蜂糖糕、小甑糕,荷叶饼,睡蒸饼、线糕、菜饼……一个不少,顶顶要紧的是这味道都是最道地的。”

听着伙计连珠炮似的报出了一连串的这个糕,那个饼的,好些个的名字,堇娘是连听都没听到过。正看到门口的炉灶边有个妇人带着个孩子等着,一个动作娴熟的糕点师傅利落的上下交替着手中的罐装容器,蒸出来着一个个小小的扁圆状的米糕来,最后还在上面淋上了点浇头。

“堇娘可是要吃小甑糕啊?”母亲看到堇娘目不转睛的看向门口处正做着的问道。

“啊,不用,我只是看着师傅做糕的动作极快,就看看,这个上面又淋着汁水等到家就都花了,也就没刚做出来的好吃了,还是给大哥和弟弟们买些好带的糕饼才好。”父母亲听后对视了一眼,又点了点头。

“客官,您来些什么?”

“这个青麦糕,蜂糖糕,还有这青花糕都各称一斤,照这样来三份。”就看父亲指了指几种糕点说道。

“好嘞,客官您稍等。”说着就快速的开始忙活了起来。

这时父亲转过头来对二郎说道:“等一下,你和三郎去你大伯家,还有你四叔家给送去,可省得。”

“哦,我省得的,爹爹您放心,我一定快去快回。”说着对家人笑了笑。

“瞧这馋的,是怕你们回来晚了,都被我们吃完吧!”大姐笑着和堇娘对视了一眼后说道。

“大姐,你真是的,知道也别说出来吗?人家也怪不好意思的。”看他红着脸,抓耳挠腮的样子都笑了出来。

“客官,这青麦糕每斤十六文,三斤是四十八文;青花糕每斤是十八,三斤是五十四文;蜂糖糕每斤二十四文,三斤是七十二文,统共是一百七十四文,另外这是我们掌柜给您抱的,今天我们店里刚新摆出的苋菜饼送您几个尝尝味道,要是吃着好了,还请您下次再来关照小店的生意。”说着边小心得递过来,仔细打包好的点心,边接过父亲手中的钱清点了数目后,唱道:“收三斤青麦糕,三斤青花糕并三斤蜂糖糕,一共一百七十四文。”待唱完了帐交到了柜上后,才又满脸堆笑的引了一家人出了店堂。

看着这伙计经过了这一整套的流程,堇娘心里暗暗的想着,这服务态度都快赶上五星级的了,这家店请了这样好的伙计,除非卖的货物真不怎么的,要不这生意不好才怪。

一家人或提着,或挎着,没多会儿就买完了要的东西,向集市中许老爹摆摊的方向走去。

“哟,萧师爷,您这是都买完了,我这里也差不多都卖出去了。”说着拿出了个钱袋来数出来,又说道:“四个笔筒我统共给卖出去了三个一共是三十文;二十二个鸡蛋是二十二文;二十个鸭蛋得了三十文;还有这细麻绳倒是卖的好我四捆一共卖了二十四个钱,这一共是一百又六文,可对啊。”点完了钱又将原先装蛋的两个篮子交到了二郎的手上,又道:“还有一个笔筒我给您留在篮子里了。”

“都对了,还得多谢许老爹你替我们卖了这些东西那,你来赶集的事可是都办妥了吗?我们也要早些个回去了,你可要同我们一起回去?”

“我也已经都办妥了,那也好,路上也能搭个伴。”说着就开始整理起地上不多的东西来。

第十章忙盘结

出了集市向镇南面的方向约莫行了一刻多钟,就见这里原来是片开阔的空地,稀稀落落的在一角停着几辆装饰极其简单的驴车,看着也就比来时张把式的车在简易的顶棚下多了几块已经洗得有些发白的旧布幔而已。

萧铭柏挑了个最近的车把式,道:“往镇南面的五十里外的鹿鸣村,你可去吗?”

“去啊,单拉你们,您给十五个钱就成了,车送到你们村口,可使得?”见父亲点点头,就开始拉着驴车掉头,招呼大家上车后,朝镇口赶去。

车行了大半个时辰后,已经回到了村口,待车停稳,大家拿上东西下了车后,父亲同车夫结完了帐后,向村里走去。

一边的许老爹忙赶了几步,追了上来要给父亲回来的车钱,叫父亲忙推开手,道:“许家老爹,你这是干吗使得?本来我们就是乡里乡亲的,再者我们今天多亏了你帮忙才早早的办妥了事,这不是只是捎带上你一回,哪有还让你掏着车钱的道理。”

“那就多谢,萧师爷您了,我老头今天也托福能省了这一个来时辰的脚力,赶上还能吃个晚午饭,那您走好,老头我也先行一步了。”说着对父亲躬了躬身,才拿起地上的东西,向自己家走去。

这边厢,萧铭柏也领着一家子往家里赶去。到了家门口,二郎才打了两下门,里面就已经开了门,往外面探出了个小脑袋,道:“二哥,你们回来了啊!”还未等外面的人回话,他已然开直了院门,朝院子里喊道:“爹爹,娘他们回来!”待喊完了这一句后,忙上来要帮着接过了母亲手里的提篮。

“娘,我帮你提进去,您累了吧。”就看到笑的一脸灿烂的四郎边自己接过竹篮子边道。

“只晓得给你娘提啊,怎么不来帮你爹爹拿包袱啊?”父亲边架势十足的捋着他那漂亮的山羊胡子,边假装生气的拿眼瞧他。

谁知四郎红了红脸看了看父亲,才小声的说道:“爹爹,您不是同我们说过的,女子的力气小,我们男子力气大吗……。”

“你爹爹,这是在逗你那,走跟娘进去,娘给你们做饭吃,你三哥他们那?”

“大姐,早上给我们留了粥,刘婶在给我们热粥,三哥在帮着烧火那”

“好,你同你爹爹和二哥拿着这些去堂屋里把,娘这就去给你们做饭吃。”说着同丈夫交代了一声后领着两个女儿去了厨房。

等到了厨房门口就听见娘对大姐道:“琼娘,你去做饭吧,让你刘婶些着吧”说着才提脚进了厨房。

“东家,您回来了,今天赶集可是顺当。”说着拉着自己的儿子迎了上来。“娘,你们回来了啊!”听到刘婶的话,三郎忙拍了拍手上的灰站起身来后也迎了上来。

“他刘婶,今天谢谢你了”说着将手里的包袱放在了厨房的方桌上,解了开来,一项项数了钱给她,边道:“这是你托我卖的二十个鸭蛋得了三十文;你的细麻绳搓的好多卖了四个钱,得了二十四文;刚好成衣铺的掌柜的看上了,就将你的细麻布卖与了他们,这也比集上多卖了些钱,得了二百三十文,一共是二百八十四文,你算算可对?”

“对,对,真是多谢,东家了,要不是东家帮忙,那里能得这些个钱啊,我指着这布能得二百十个钱就了不得了,现在托东家的福整整比集上卖出去多了三十文那。”看她从腰间拿出了块粗麻布来边小心翼翼的将铜板捡如布中打好了布包,才抬起头来又笑得一脸的满足,这见她小心的揣着装钱的布包,对丽娘又是福了福身道谢。

“你也快回去吧,家里人还等你给做饭那。”娘又摸了摸三郎的头道:“你去送刘婶出去”

“东家那您忙,我先回去了,您要有事就只管寻我来就成。”

“哎,知道了娘,刘婶,我送你出去”三郎忙跟了去送她出院子。

“琼娘,你去把家里腌的咸鸭蛋拿几个来娘煮,刚好我们带回来几个苋菜饼,你去装了出来我们就粥吃,等明天一早你就去隔壁村张屠夫家家的店里给买些肉回来,娘给你们做溜肉片吃,堇娘你将手洗了去堂屋,摆碗筷就成了,伤还没好透,你就少来厨房帮忙,还不快去。”说抢过堇娘手中正往炉膛里送的柴火道。

‘其实我在这传统的灶台厨房里,就只会烧柴火,没的还真没干过’堇娘默默地腹议着‘还记得以前小的时候,双职工的父母带不过来两个孩子,在外婆家没少住,特别是暑假的时候几乎都在外婆家过的,外婆的父母倒是出了农村,她就还有一个长寿的姨妈一直还在坚持种着地,自己每年夏天总有那么几天是在本地乡下渡过的,所以对这古老的灶台倒是不陌生,但那时候年级小也不可能上灶,也就好玩跟着大人学着给炉膛添些柴火,正要从生火开始,也够呛,看来以后得多看,多学习咯。’一边想着,一边着手母亲交代给自己的任务。

大约是早上起的早,又跑了那么大一溜,这顿饭吃的是特别的香。吃完了午饭一家人,稍微歇了一会儿,父亲和母亲商量了起来。

“这就要月底了,我衙门的事也忙了些,虽说我们这位县太爷为了面上好看才请了我这名义上的书启师爷,可好歹每个年也有这四十两银子的束修,又不必日日坐馆,也就每旬替县太爷誊写给州府衙和吏部的申报折子,逢放告日去个人就成了,也就这一手的字换了这半个师爷的束修来。眼看着孩子们都大了,家里的房子也不够住了,还有二郎明年也可以去学馆了,我想着等过几日,是不是将西厢房里我爹留下书搬一点去我们屋,好藤些个地方放两张书案进去,再架个旧屏风,也好给他们哥俩归置个小书房出来。”

‘书’,对啊,我来了这里后怕露馅都没敢问,现在到底是什么朝代,那个国家,仅凭自己看到的服饰样式猜测、腹议着,刚好机会来了。忙抬头望向父母亲,道:“爹爹,娘,我们房里还空着好些个地方,就都搬我们屋里来吧,再说我也想跟着大哥学写字,平时也能看看书,可使得?”

“二妹说的对啊,就搬我们屋里来吧,我们屋藤出地方也方便,爹爹,娘就听二妹都挪过来吧?”一旁的琼娘也赞同的一个劲的点头说道。

“我看这样也好,就都搬去东厢房吧,等到了秋收的时候也不必再去借大伯家的粮仓来放了,后院的那间放些个,多空出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