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嫁到法兰西做"老外"-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开车,他们认为女人开车只会给交通制造混乱。法国男人特别喜欢嘲笑女人开车。只要看到有停放不规则的车,他们一定就会说,“那一定女人干的。”有一次,我亲眼在街上看到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因为一个小事故而争执,那个法国男人气冲冲地嚷到:夫人,开车这种‘复杂’事为什么不让给您的先生来做呢?“更好笑是,法国的很多”肥皂剧“里,男人讽刺女人开车的场面也比比皆是。    
      法国人是非常讲究居住的环境的,他们在这上面花费的时间和金钱是很多的。他们在房子的装饰上很追求个性,如果主人喜欢亚洲文化,那么他们很可能就把家设计成日本风格或中国风格:院子里种满了竹子和各种大大小小的盆栽,家具也是相应亚洲风格家具,主人也和日本人一样席地而坐地喝茶聊天。我曾到过很多法国人的家里做客,看到过很多装修风格各异的房子,而且,无论是房子的外表设计还是房子里面的装修,我极少看到有雷同的风格──这个民族是如此的厌恶雷同,因此这个民族盛产艺术家。这点上,国人和法国人是很不一样的,国人喜欢花钱请装修公司装修房子,而且在风格的追求上是跟著大众走的,只要一种风格很流行,那么大家都要一样的。有一个经常在中国生活的法国人对我说,我真不明白,为什么中国人都喜欢把自己的家装修成五星级宾馆的样子。的确,法国人装修自己的家是很讲究家的温馨感和追求个性的。而且,大多数的人都是自己动手而不是请装修公司来做。有的法国人甚至会买好了地皮,自己设计好图纸,然后一家人用假期一点一点地把家自己动手建起来。很多法国人总是骄傲地指著自己的家告诉客人们,这个家是他们自己一块石头一块石头地垒起来的。这也许就是法国人浪漫情怀的一种表现吧。    
      法国人有个特点,那就是爱罢工。电视和报纸上经常都有法国人罢工的消息。在法国生活的两年里,我就已经亲自经历8次公车罢工,我就是在他们举行第九次罢工前,下定决心去考驾照的。法国人已经被高福利惯坏,只要一不高兴就罢工。罢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麻烦,机场罢工了,飞机就没法正常按点飞行,严重的时候,航班就得取消了。公车罢工了,没有驾照的人就只能走路了。我在法国短短的两年里,经历了我自己也数不清的各种罢工。但是,我却从来都没听说过有法国人对罢工表示不满和抗议的。想来,法国人大概已经把罢工当做很自然很正常的事来看待了。所以,他们对待别人的罢工都能表示很宽容和理解。毕竟,风水轮流转──天知道哪天就轮到自己罢工了呢?!    
      法国人还爱度假。在法国,只要有正当职业,(哪怕是一般的工人也不例外)就人人能享有每年五周的带薪年假。每年的七八月份学校里放长假了,法国人也集中在这个时候一家人快快乐乐地去度假了。对国人而言,这也许难于置信,这期间,很多工厂和公司都是关闭的──人们有的出国旅游,有的回乡下看父母亲,而大部分人则都蜂拥到法国南部晒太阳和游泳去了。因此,在这期间要去办事是件很痛苦的事,通常公司里只有一两个临时值班的人,他们只负责接电话和接待来客,其他的事他们就不管了。要办事就只能等公司里有决策权的人度完假了。    
      法国是个民族自豪感很强的民族。因为历史上的战争的缘故,法国人最恨的就是德国人和英国人了,那种感觉就和中国人不喜欢日本人一样。而法国人最喜欢嘲笑的是比利时人。法国有很多笑话是专门用来挤兑比利时人的,他们认为比利时人总有些傻傻的。不过,说实在话,事实上我也看不出人家比利时人有什么不对的。说到和他们一样属於拉丁区的西班牙人和意大利人,他们就会觉得对方过於热情,特别是对女人过于随便。法国人自以为对待女人很适中——既温柔体贴浪漫多情又不过于轻佻,“根本不象那些意大利人或西班牙人那样随便地在大街上拍打女人的屁股”。提到美国人的时候,法国人还是一脸不屑的。他们认为美国人虽然看上去很开放,但实际上却并不开放,法国人间见面是要行贴面礼的,而这在美国是万万使不得的,美国人只要稍碰了一下女人的手,就有可能被告做“性骚扰”了。而且,法国人自认为比美国人更能宽容别人的私生活。当美国国民知道克林顿有了情人后都纷纷责难这种行为,但是法国已故前总统密特朗的私生女都生出来了,法国人也没有对此表示什么不满的。有相当比例的法国人认为婚外恋是情有可原的。    
      法国人大概是世界上最会享受生活的人了。他们把生活中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当做享受来看待。所以,他们的生活节奏是很慢的,有人做过统计,美国人花1个小时就能完成的事,法国人要用6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来完成。我的丈夫恰恰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法国人。他如果心血来潮想要做一顿法国菜给我吃,我是很焦虑的,他作饭的时候不仅眼睛要看电视,耳朵要听音乐,而且还要把菜都切得艺术无比的样子,我这个急性子的人看他做饭的样子是很上火的。别人花半个小时就做好的饭,他就有本事花2个小时来做完,每次都把我饿得半死了,他还在一边慢悠悠地做著他的饭──眼睛在看电视,耳朵在听音乐,嘴里在哼著歌,手里在摆弄著他的“艺术饭”。一副其乐无穷的样子。      
      哪怕是有著诱人的加班费,法国人也不愿意加班不愿意拼命地工作,他们更愿意和家人在一起享受假日而不愿要那些诱人的加班费。我的丈夫又是这方面的典型,我们在中国的时候,他看到他的一个美国朋友为了多赚钱而四处兼课教英语,他总是不屑的说,虽然他赚的钱比我的多,可是,当我在享受生命的时候他却在消耗生命。面对加班,法国人总是说,我不在乎多赚那几个钱,请让我回家去,我只想和我的老婆呆在一起──这大概就是法国人真正的浪漫吧?!     
      法国人和中国人一样,都是个好吃的民族。不同的是,法国的用餐的时间要比国人的用餐时间长得多了。而且还必须——等待!上馆子吃饭前得预约,否则很可能就会因为满座而被拒之门外。有一件事让我觉得很不可思议,法国的老板经常会以“营业时间将要过去了”来拒绝前来吃饭的客人,哪怕来客是一大群人。在中国,开门做生意的人哪有这样拒绝客人的?!     
      如果去走亲访友的话,这顿饭一吃就非得用5、6个小时才能完成,有时甚至更长。客人来了以后,主客间先是逐个地行贴面礼——无论男女老少都得相互亲对方的脸。通常是左右各亲一次,但是,如果感情较深关系较近又长时间不见面了的话,那就会左右反复的多亲几次。等彼此间行过贴面礼后,差不多半个小时就过去了。想想吧,50张脸贴两次就是100次。而且一边贴还得一边打招呼。行过贴面礼后,大家就在一起先拉家常。法国人是很能“侃”的,而且,他们把能“侃大山”看成一种本事和个人魅力。等离吃饭的时间“差不多”(这差不多,却是一个小时以后的事了)了,主人就会拿出各种酒来给大家品尝,这就是“餐前开胃酒”,通常会是威士忌或马塞茴香酒等。喝酒的时候会吃些薯片或花生等小吃,通常是客厅里进行,大家一边品酒一边继续侃大山,而这开胃酒一开喝,不要半个小时是不可能结束的。开胃酒喝过了以后,主人就会邀请客人到餐厅里就餐了,这时你会看到桌子上给每位客人都准备了各种不同的餐具和不同的玻璃杯──刀叉大小形状不同,用途是不同的。食用肉类的餐具和食用海鲜类的食具是不一样的。而杯子的使用也是非常很讲究的,各种杯子的使用是根据葡萄酒的颜色来定的,葡萄酒的颜色不一样,使用的杯子也是不一样的。该用来盛白酒的杯子就不能倒上红酒。该盛玫瑰红酒的杯子也得和白酒的杯子区别开来,在这点上是马虎不得的。还有,喝水的杯子和喝葡萄酒的杯子也是不能混在一起用的。餐具的摆放是有讲究的,通常主人是根据他的所准备饭菜来摆放餐具的,餐具的使用是从最外面开始的──主人上菜也是根据餐具的摆放来上菜的,如果最外面的餐具是用来吃海鲜的话,那么第一道菜一定是海鲜了。在比较正规的场合吃饭,真是让我欢喜让我忧,喜的自然是因为?国的美食,忧的是法国的用餐礼节太多,且用餐时间漫长。在法国吃饭是顺序通常是:色拉凉菜——主菜——干奶酪——甜点——咖啡或茶。而每吃完一道菜,主人就得把旧盘子撤了,换上新的盘子。咖啡喝完后,还有一小杯比较烈性的酒──法国人说那是为了把前面喝的咖啡“推”进胃里面去。总之感觉上,在法国吃饭就是不断地换盘子和餐具。     
      刚刚到法国,我一时很难适应法国人如此“浪慢”的生活,后来有一个英国朋友“安慰”我:“你其实算是很幸运的了,如果在西班牙更惨,他们通常会告诉你,明天吧!!──就连约会也要等到‘明天’才能给你呢!”据说这是拉丁区人的典型性格,他们喜欢慢悠悠地“享受”生活。    
      在法国生活了两年后,法国人的生活方式已经把我的火性子磨得很平和了。实在受不了时我就告诉自己,还好,我是在法国而不是在西班牙。我不用“等待”到“明天”,我只要等待上区区几个月罢了。


老外看法国中法文化漫谈

    中国和法国,都是喜欢“侃大山”的民族。不同的是,法国人间的话题不分界线不分等级。一家人,无论男女老少间,什么话题都可以放在一起来谈论。国内就不同了,各种话题和语言被分成了很多个“等级”。有些属於“大人们”的话题,孩子们是没资格谈论的。而在法国,孩子们很早就和大人们一起进行各种话题的讨论了,有的甚至还会和父母亲大谈性方面的话题。他们可以漫无边际的表达他们的看法。法国人鼓励孩子们发表自己独立的看法,不会因为某个话题含有某种“色彩”而压制孩子们的发言权。所以,法国的孩子们,说的都是一套一套“大人”的话。国人看到法国人的一家子在聊天,一定是很惊讶的:这怎么看都不象是一家子在谈话,倒象是哥们间朋友间在侃大山。在公共场所,法国人会很小声地交谈,国人则喜欢旁若无人地“高谈阔论”。法国人间谈话大都是直来直去的,对法国人的话,只要按照字面上的意思去理解好就行了,否则就会自寻烦恼。而中国人间谈话则喜欢七绕八拐的,对国人的话,常常得考虑说话人的“言下之意”,否则就会自找麻烦。    
      从语言上来看,在第二人称的使用上,和中文一样,法语也是有“你”和“您”之分的。但是,法国人使用的“您”要比中国的“您”严格和复杂得多了。而且还很微妙,在电视上看到,记者采访法国总统或名人时,喜欢故意刁难,总问他们,“我们间是以“你”相称还是以“您”相称呢?”他们却是从容地答道“您看著办吧”。如今的中国,对“您”这一称呼已经不太讲究了,陌生人间偶尔以你相称也不伤大雅。但是,在法国,对陌生人是一定要以“您”相称的,如果不小心把该称“您”的人称为“你”了,就会被人看做毫无教养。严重的时候,法国人当场就把脸给拉下来了──对这种无教养的家伙是不必给好脸色的。    
      国人喜欢使用成语,在国内,人们用“马马虎虎”来表达一件事说不上好也算不上坏。外国人对此难于理解,一件事不好不坏与人家“马”和“虎”何关?同样的,法国人也善於使用一种类似成语的“熟语”。天寒地冻的时候,法国人总是说“天气冷的就象只鸭子”。这也让我这个生活在法国的“老外”就是想不通,天气冷怎么会和鸭子扯上关系了?大概,这其中的韵味只有本国人才能体会得到了。中国人说深思熟虑,法国人却说,“把要说的话放在嘴里绕上7次后才说出来。”想来,“在嘴里绕了7次的话”就是深思熟虑后的话吧?!国人说“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法国人则说,“猫儿不在耗子就出来跳舞”--这听上去却也有些异曲同工。有一回,我因为知道一位法国人在申请某项补助,便问其结果如何,她很兴高采烈的告诉我:那事儿要蓝了。我不禁好笑,原来办不成的事,在中国,我们说,“这事黄了”。可相反,快要办成的事,法国人却说,“这事蓝了”。颜色不一样,表达的意思果然也不一样。在国内描述色情事件,我们说是“黄色的”,可法国人说是“粉红色”的。颜色不同,可表达的意思竟是完全一样的。在中国,给某事行个方便,我们说是“开绿灯”,而法国人说是“开绿火”(红绿灯在法语里都被叫做“红绿火”,)这回,相同的颜色,表达一种完全相同的意思。    
      中法两国都是好吃的民族,而且都有着历史悠久的饮食文化。两国间的饮食文化既各有千秋,又存在很多相似之处。法国的奶酪闻名于世,多达四百种。法国的乳制品商店里,卖有一种叫做“365天”的奶酪,可以提供365种不同口味的奶酪。而中国的食品中,可以与奶酪比拟的是豆腐。中国的豆腐也种类繁多,变化多样:水豆腐、臭豆腐、豆腐干、豆腐皮、豆腐乳……难怪法国人会把中国的豆腐叫做“豆制奶酪”(fromage de soja )而法国的奶酪当中有一些奇臭无比,就和中国的臭豆腐一样,闻着臭吃着香。对法国人而言,奶酪的味道越重吃的人就越高兴。就和国人吃臭豆腐是一样的道理的。    
      和国人一样,法国人也吃火锅。法国的火锅也分有多种,其中一种是奶酪做的锅底,就是把味道很重的奶酪烧热烧化了,大家热热闹闹围做一团,把面包块用长叉子叉著,伸进锅里“裹”上热腾腾的奶酪来吃。另一种法国火锅看上去有些象四川的“麻辣烫”。锅底是烧得热气腾腾的葡萄籽油,大家持著细长的叉子,优雅地串起方方正正的小牛肉或羊肉,架在锅中煎几分钟,然后起锅淋上各种口味不同蘸酱。看上去就和吃“麻辣烫”似的。    
      除此之外,天上飞的地上走的,只要法律允许,法国人一样吃得津津有味。各种动物的肝、心、肺等内脏,法国人和国人一样一概不拒。法国的名大菜有青蛙腿、烤羊腿、鹅肝、血鸭和蜗牛等。以食为天的国人,为了饮食,是什么招都可以想得出来的。在这点上,法国人也毫不比国人逊色。法国那道鹅肝大餐,香醇嫩滑,入口即化。吃的人无不赞不绝口。但是,鹅肝的来源却是吓人的。获得这种鹅肝的办法是,用“填鸭式”的办法来饲养鹅,每天往鹅的胃里拼命塞玉米,千方百计让鹅得了肝炎,使鹅肝变得肿大。也就是说,这道大菜的鹅肝是患有肝炎的鹅肝。我第一次看到这种鹅肝的时候,不明白其中的奥妙很纳闷:法国的鹅肝怎么这么大?!后来才知道,原来那是病态的鹅肝。法国另一道非常名贵“血鸭”,则是把鸭子活活地闷死了,使鸭子浑身充血而作成的。美国人是看不得法国和中国这两个民族,为了一张嘴而如此“残忍”的。确实,我在国内碰到的几个美国人,竟全都是“吃素的”,其中一个家伙,最喜欢的中国菜居然是东北的“地三鲜”(土豆、茄子和青椒一起炒的菜)。我和我的先生,因为国籍不同,所以没有“共同语言”。但是我们却有“共同食言”,於是,我们就常在一起取笑那些只会吃蔬菜的美国人不会享受生活:猪脑这样美味的东西美国人居然不吃!    
      法国人好吃肉。他们大吃马肉、兔子肉、驴肉、野猪肉…… 但他们是很恨别人吃狗肉的,他们听说中国人吃狗肉很气恼。我就被很多法国人当面“逼问”,是否曾吃过狗肉。那表情就和他们的爱犬都已惨遭我的“毒嘴”了一样。事实上,法国人如此痛恨别人吃狗肉,完全是因为他们爱狗如命的心理在作祟。如若撇开这个“爱狗情结”,我敢担保,在法国有名的大餐一定是狗腿而不是羊腿和青蛙腿。记得法国里昂市图书馆的一名汉语学家,在被中国记者采访时,他就坦言狗肉是他在中国吃到的最美味的食品。当然,这位法国人也只有对着中国人才敢如此坦诉心声。我是十分不赞同吃狗肉的,(也仅仅是“爱狗情结”在作祟)可是,面对法国人的质问,心里却很不服气,法国人凭什么这样质问吃狗肉的中国人?在我看来,只有整天就吃“地三鲜”的美国素食者,才有资格提出这样的质问。同样杂食的法国人提出这样的质问未免太矫情了。吃马肉、血鸭和病态的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