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式秘书2-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灰荒腥说耐饷病⒓彝サ缺硐笏曰螅≡裾煞蛴Φ本哂谐ぴ堆酃狻U窃谡庵痔厥馇樾鳌⑿睦怼⑼饬Φ挠跋煜拢真烘郝邮芰肆沃竟2还醯枚嗌儆械闱拥囊馑迹虼舜恿蛋蹙投粤沃竟弥钙梗贾沾τ谥溆肭渴频匚弧V钡较衷冢真烘壕5弊偶依锶说拿妫湔煞颍词够埔黄秸庋拿厥樵诔∫膊焕猓沃竟虼永床簧!∈榘xt小说上传分享
中国式秘书2 第三章 15(2)
看得出来,廖志国对于苏婧婧,或许觉得颇多亏欠,因而才百般迁就、言听计从,甚至有所畏惧。就黄一平亲眼所见,至少有一事足以为证——廖志国烟瘾很大,在阳城工作期间,每天基本保持在五十支左右,几乎达到烟不离手的程度。可是,苏婧婧偏偏怕烟,嗅到烟味就会不停咳嗽。为此,廖志国但凡进了家门,便坚持不抽烟,而且每次回家之前,必在阳城刷好牙,路上也不停咀嚼口香糖。有时,苏婧婧感觉丈夫情绪不对,也劝他到楼上找个地方抽一支过瘾,而廖志国从来没抽过。抽烟的人都知道,这种举动该要多大的毅力啊!还有,廖志国只要不出差或者没有重要会议、应酬,一般每个星期都会回去,有时中途还委托黄一平跑那么一两次,专程捎些阳城特产的芦笋、腐乳、麻糕之类,都是苏婧婧的喜爱之物。 
  对于自己的婚姻与家庭,廖志国在和黄一平闲聊时也偶有提起。不难看出,他对自己当年一路过关斩将,好不容易获得的这个婚姻,感觉十分满足与自豪,毫不掩饰对苏婧婧的欣赏甚至依恋。 
  “什么怕老婆、妻管严,那都是扯淡!你说,这样艰苦努力得来的爱情,你能不珍惜吗?没
  有爱,没有感情,你能怕得起来?再说,她那样柔弱一个女子,你忍心让她生气、难受?唔?”
  黄一平听了,莞尔一笑,表示赞同。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免费电子书下载
  当然啦,数落归数落,强势归强势,苏婧婧对廖志国还是非常体贴、关心,这从廖志国的衣着上就能看出来。 
  廖志国虽然出身农村,却一点也看不出当年的土气,这全赖于苏婧婧的精心料理。现在的党政官员,虽然不像解放初期和“*”前那样单调了,可除了西装就是夹克,领带不是大红就是纯蓝,还是难免古板。廖志国的衣着,因为有个艺术家的妻子,就显得与周围官员很不一样。譬如,身为市长坐在主席台上,穿着与大家都一样深色的西装,别具一格之处却在一条米色围巾或者鹅黄领带上,一下就使他从人群里跳了出来,气质、风度提高好几个档次。这种搭配,完全是由苏婧婧主导与操办,不可随意,更不容错乱。因此,苏婧婧时常会特别交代黄一平,记得提醒廖志国,什么衣服搭配什么鞋子,何种领带搭配何种衬衫,等等。 
  另外,苏婧婧还喜欢帮廖志国织毛衣,也喜欢亲自下厨做他爱吃的菜。有一次,黄一平应邀带着汪若虹、小萌到阳江玩,苏婧婧对汪若虹说:“一个聪明女人要想掌握住男人,关键做好三件事:一是管住他的钱,二是照顾好他的胃,三是装扮好他身上的衣。别看女人手里这一根针、一团线,看似织的是一件普通毛衣,其实织的却是天罗地网,最终网住的是他的心。”
  汪若虹听了如风过耳,傻傻一笑了事,回家后还当笑话说与丈夫。黄一平听了,却感慨万端,不由对苏婧婧心生佩服与敬畏。他想,有这样的妻子,何愁丈夫不听话与就范。 
  正因上述特殊的历史背景,加之苏婧婧的精心经营,才决定了她强烈的干预、支配欲,而这种欲望不可避免地延伸到官场。 
  苏婧婧知道很多官场上的人和事,也喜欢谈论这方面的情况,而且黄一平发现,苏婧婧的那些议论,并不是随便说说。但凡苏婧婧表示过好恶的事情,廖志国马上就会有直观的反应。那个“鲲鹏馆”工程,就是苏婧婧不满于冯开岭在阳江的表现,撺掇丈夫还手的结果。对此,苏婧婧也毫不讳言:“我这个阳江闲人,帮你们阳城出了不少点子哩,阳城人民可别忘记军功章上有我的一半哟!”  
  苏婧婧喜欢过问阳城的政事,却坚决反对廖志国在阳城收受人家的钱物。为此,她一再叮嘱黄一平帮助把关。感觉上,她的态度相当真诚,语气也很坚定。可是,有一点却令黄一平有些狐疑:苏婧婧一面担心廖志国在阳城交友不慎,一面又多次希望黄一平带人来家里做客。本来,他也觉得可能是客套话,没有在意,可是后来有几次,黄一平到省城出差途经阳江,或是趁着往阳江送东西的机会,顺便带过几个人上门,苏婧婧还真是非常热情,不仅留了吃饭、喝茶,而且一再邀请客人再来。如此,黄一平慢慢感觉到,苏婧婧并非要把丈夫置于清水之中,她只是不希望丈夫在阳城惹是非,说到底还是控制欲在作怪。 
  刚才关于出让藏品的一番话,黄一平更是茅塞顿开,终于明白苏婧婧的意思了:她的那些宝贝藏品需要脱手,而且需要假自己之手寻找下家。 
  
中国式秘书2 第三章 16(1)
利用廖志国出国的机会,黄一平做了一件大事:“鲲鹏馆”的吹风、预热。 
  那天江大伟分工之后,黄一平马上拟定了一个关于“鲲鹏馆”工程预热的计划,经江大伟手里过了一下,送交廖市长审核同意。接下来,着手实施这个计划的重任,也就责无旁贷地落在黄一平肩上。 
  关于“鲲鹏馆”的名称及其具体计划,目前还只有廖志国、江大伟、黄一平等少数几个人知情。这么一个大家伙,所谓吹风、预热,并不宜直接端出、直道其详,而只能先绕点弯子、兜点圈子,搞些声东击西、暗渡陈仓之类的迂回战术,慢慢将包袱抖开。 
  所幸的是,廖志国在出国前,已经利用某个较为恰当的机会,分别征求过市委书记兼人大主任洪大光、政协主席丁松的意见,虽然采取的同样是模糊战术,可两位关键人物的表态还算积极。 
  “行,你是市长,政府那边的事你尽管放开手脚干,我肯定做你的坚强后盾!外边都说阳城市委、市府关系不睦,那是胡乱猜测、别有用心嘛。我可以拍胸脯向你保证,今后的阳城委、府就是一个整体,必须保持高度一致!”洪大光说得非常诚恳。 
  “其实,加大文化体育项目的投入,我也早就有此设想了,只是迟迟无法落实。现在你搞,我全力拥护!政协这边虽然没有什么实权,可做你的吹鼓手还是可以的呀。不过,我要提醒你,政府做事向来艰难,你说一他说二,想法再好也是枉然,一定要当心有些人做绊脚石哟!”丁松那边,表态也不含糊,只是没忘给老对手来一下。 
  洪大光、丁松等几个关键人物,由廖志国亲自吹了风,表面看顺风顺水。其实,廖志国知道,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这个项目,无论体量还是资金,都是阳城历史上最为庞大的工程,一旦真正启动,决不会一帆风顺,铺垫、准备工作一定得做到位,否则极有可能胎死腹中,或者煮成一锅夹生饭。因此,廖志国一再吩咐江大伟、黄一平:“基础工作务必做扎实,须充分利用多种手段、渠道,争取广泛的社会支持。有的时候,民意比领导层的意见更加重要!”
  私下里,廖志国又撇开江大伟,个别叮嘱黄一平:“这个事情,其他人做不合适,我也不放心,只有你多挑些担子。对于工程的必要性与紧迫性,要开动脑筋多出些思路,把理论、舆论基础打牢固,关键是要为工程的立项找到合适的名目,名正才能言顺,言顺才能事成嘛。这个事情,你放开手脚大胆做,有什么问题一切由我负责。唔?” 
  有了廖志国给的这颗定心丸,黄一平便放开手脚行动起来。 
  当今社会,民意、官望、舆论三者关系甚为复杂。有时民意影响官望,有时官望左右民意,而舆论则常常既影响民意、又左右官望。因此,谁掌握了舆论工具,谁就拥有了绝对话语优势。可是,说到时下的舆论,如同大海里漂着的一叶小船,浪来追浪,波去逐波,东风东漂,西风西行,往往并无自己固定的航行轨迹。就拿廖志国的“鲲鹏馆”工程为例,说好了是民心工程、便民实事,反之,如果舆论导向偏了,则很容易被解读成政绩项目、面子工程。因此,这就需要恰当地制造、引导舆论,让民意顺着既定的方向前行,而其中的重中之重,是要给此工程寻找到足够充分的理由。换言之,造舆论与预热,相当于给这个工程从“形而上”的意义上先行奠基,理由找得越充分,基础便越牢固。 书包 网 87book。com 想看书来书包网
中国式秘书2 第三章 16(2)
黄一平在阳城市府工作十多年,近年又跟着冯开岭这样一位极度重视舆论宣传的领导,这方面的路数自然相当熟悉。他花了些时间上网查询,选择近年具有全国影响的几大工程,下载了大量资料,很快便从几个不同角度,找到“鲲鹏馆”项目应该建、必须建、而且需要尽快建的若干理由——  
  其一,利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提案。 
  阳城是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群众文化先进市,什么京剧之乡啦,绘画之乡啦,山歌之乡啦,几乎每个县都有类似的荣誉称号,基层乡镇更有若干获得全国或省里命名。而且,阳城本身就是全国闻名的体育之乡,光是奥运冠军就出过好几位。可是,与此极不相称的是,全市文化、体育硬件设施却严重短缺。此前数年,市文化局、体育局已经多次打报告再三申请,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纷纷提案反复呼吁,要求改建陈旧落后、拥挤不堪的演出和竞赛场馆。无奈,现有场馆多为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建筑,且基本都坐落在繁华的城市中心区域,改造和扩建难度非常大。因此,每到人大、政协例会,收到的提案一年比一年多,疾呼的声音也一年比一年高,有些措辞相当尖锐、激烈,到末了却依然束之高阁、无人过问。这次,黄一平特意从阳城人大、政协网上,把这些陈年提案下载打印出来,又让文化、体育部门提供一套数据翔实、论证充分、更有说服力的材料,证明阳城市区的文化、体育场馆之改善确已到了十万火急的程度。这样的呼声,自然极具民意性,更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 
  其二,巧打“协助省城办赛事”的旗号。 
  N省是东部有名的大省,近年省委提出了“经济强省、科技强省、文化强省”的口号。经过不懈努力,省城获得了五年后举办某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的资格,目前正在加紧建设场馆。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像这样规模的体育赛事,虽然是以省会中心城市的名义申办,却因为场地、时间、人流量的限制,不可能所有项目全部放在省城,有些比赛项目必须分散到周边城市。因此,省里提出了“全省办赛事”的口号,而周边好多地级城市也在摩拳擦掌,准备借此东风争办某个单项,一展各自的城市魅力。阳城距离省城只有两小时车程,又是闻名遐迩的体育强市,如果能够争取到更多竞赛项目,那将是一次展现良好国际形象的绝佳机遇,相当于借人家的鸡生了一窝金蛋。可是,争取此类赛事并不只是嘴上说说,也不看你拥有多少奥运冠军,关键要看你有无必备的硬件,其中最为核心的硬件便是场馆。话说回来,如果阳城有了“鲲鹏馆”这样的建筑,那么争办若干个比赛项目,自然在情理之中。 
  其三,抓住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契机。 
  阳城地处江北,与江南隔江相望。过去,南来北往的人、车、物但凡要从阳城过江,非得先在轮渡口排上半天队,而后通过驳船慢腾腾摆渡过去,有时遇到风雪雨雾之类的恶劣天气,等上三两天也是家常便饭。那时,大家都有一个观念——阳城之所以吸引不了人、留不住人,完全是因为交通不便。前两年,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阳城长江大桥顺利建成通车,可是,大家又发现,交通便利了的阳城,还是吸引不了人、留不住人,很多从阳城过境的车辆,呼啦一下就从大桥过去了。因此,阳城人这才领悟,阳城真正缺少的是把人留下的资源。
  现在,眼看着周边城市纷纷搞了好多影视城、游乐城之类的人造景点,相继捧回国家级优秀旅游城市的牌子,阳城也提出了创建目标,无奈没有什么名胜古迹,便很难将游客量、消费额之类的数据拉上去,创建口号提出好几年,成效总是不明显。现在,如果搞成“鲲鹏馆”这样一个地标性场馆,经常举办一些大型文艺演出和体育比赛,一定可以吸引周边地区的客流,从而带动整个旅游业,何愁捧不回那个梦寐以求的牌子。 
  四是借他山之石为我所用。 


  为了证明“鲲鹏馆”可能产生的巨大效应,黄一平专门“拿来”了一些外地的成功经验。比如,上海滩上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建造之初的几年间,每年都为这座城市带来数以百万计的旅游人流,产生的直接与间接经济效益大得惊人。即便二十多年过去了,如今外地人到了上海,也仍然要花费数十上百元,到那座雄伟建筑上鸟瞰一下。目前刚刚建成的北京奥运系列场馆,虽然虚席以待即将举办的奥运会,暂时不接待旅游参观者,可是盛会之后巨大的后续效应完全不难想见。一江之隔的阳江,几年前搞的那个外形酷似航空母舰的商贸大厦,是当时全省最宏伟、最漂亮的建筑,被阳江人自豪而亲切地称为“航母城”。就是这个“航母城”,因为其独特的地标性特征,不仅成为一个庞大的购物、商展中心,而且还吸引了众多国际国内知名的公司总部集聚办公。如今,在中国东部地区,只要一提到阳江,大家都知道那个独一无二的“航母城”。同样,“航母城”也给阳江城市形象增分不少…… 
  
中国式秘书2 第三章 17(1)
对于黄一平选择的这几个角度,廖志国非常满意。 
  “很好!切入点选得不错,虚实、远近都考虑到了。有道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们是项目未动舆论先行。现在,既然预热的方案成熟了,就可以考虑把声势造起来,先从本地媒体开始,循序渐进,逐步加温。凡是涉及这方面的具体事务,你大胆打着我的旗号,全权处理与负责。唔?”廖志国出国前如此叮嘱黄一平。 
  现代社会讯息发达,营造舆论、引导民意的渠道与平台很多。区区一个阳城,除了传统的日报、晚报、电台、电视台等几家媒体外,还有导报、时报、阳城政府网、广电网、报业网等多家新媒体,以及中央及省驻在本地的若干记者站、工作站,数以百万计的手机短信平台更是直达千家万户。黄一平吹风、预热计划的核心,便是充分利用好这些舆论工具。 
  如何同新闻媒体打交道,黄一平深有心得。 
  过去,黄一平在魏、冯两位副市长手下做事,因为工作的关系,也时常要和新闻媒体打交道。其时,别看黄一平身为市府秘书,整天跟在领导后边人五人六风光无限,可遇到和媒体交往却往往心生怯意,自尊与自信时常遭受前所未有之挫伤,尤其是那几家主流、强势媒体。
  在阳城,虽说媒体种类如上所述林林总总,好像不算太少,可领导们看重的依然还是日报、晚报、电视台等少数几家。只可惜,那几家媒体重要版面、时段有限,偏偏时下领导职数多、队伍大,各种重要活动与指示又多如牛毛,加上中央、省委、本市党政主要领导必须优先保证,因此,副市长之类官员真正能在上边露脸的机会很少。在此情况下,一方面,报社、电视台纷纷出台了很多显规矩、潜规则,名曰规范政务性报道,实质限制几大班子副职的活动报道,并将后者统统定性为“一般政务”。另一方面,副职领导们又特别在意自己参加的会议、视察、接见、讲话,以及分管范围内工作的见报率,不仅要求报纸、电视上报道及时,而且还很关注位置、体量,以显示其职责的极端重要性。如此一来,像黄一平之流的秘书,自然就要频繁与媒体交涉。 
  懂得中国媒体现状的朋友都知道,像阳城这类地级城市,日报、晚报、电视台等几家主流媒体,因为偏居一隅少有竞争的关系,内在质量虽说一般,可垄断性却特别强,自我感觉也特别好,除了市里两个党政一把手以及分管副书记、宣传部长之外,对其余领导基本不太买账,尤其政府副市长、人大副主任、政协副主席之类,在媒体上的曝光度极低,有时甚至需要借助私下交情。因此,黄一平之流同媒体交涉,多是仰人鼻息,看人脸色办事,有时就像一只关在风箱里两头受气的老鼠,既要被领导训斥,又要受媒体人冷眼。特别是遇到日报总编、电视台新闻部主任这类实权人物,不得不低三下四点头哈腰,有时还难免遭到羞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