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领之路 编著:元素-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宿舍 12个人,有 11个都担任了学校的职务,校学生会主席,高校联席会主席都
在我们宿舍,还有诗歌协会,舞蹈协会,朗诵协会之类,每天晚上熄灯以后大家海
阔天空地聊,那段时光很值得怀念。98年我组织了一次校友会,回了一趟湖南。
    我大学的时候很纯,举个例子;那时候系里搞了一个匿名投票:大学生该不该
谈恋爱。一百多张选票里就只有一张答:不应该。就是我写的,主要考虑以后也不
一定能分在一起,不现实,大学生还是应该好好学习。毕业的时候我是我们学校的
校优秀毕业生,全校一千多名毕业生只有十名,可任选分配地方,学校奖励了一床
毛毯,我送给了辅导员,就去粤海集团公司报到上班了。

                          我们是深圳的建设者

    我们班的同学基本上都是分配去沿海的进出回公司,我分在粤海进出口公司深
圳分公司。刚去的时候不知道粤海有那么大,有那么多分支机构。到粤海后,公司
经理让我们“下放”到南头开发“工业村”,从到工地去看打地基干起。刚开始很
想不通,我们外贸本科毕业生,正是该大展身手的时候竟然被派去看地盘!后来渐
渐明白经理的苦心是让我们打磨掉大学生刚出来时的狂气和傲气,从基础做起,养
成扎实的作风。也许是天意;我这外贸的高才生至今也没去做外贸。
    那个时候深圳最高的建筑是电子大厦,深南大道到上海宾馆就结束了,外面都
是荒郊,哪里有这条漂亮的滨海大道,你们现在来的这些人都是来摘桃子的了,我
们才是真正的建设者。当时我们从市区去南头要坐两个多小时的中巴,现在去蛇口
也只要20分钟。
    我们粤海的待遇很好,三个新分来的大学生住140平米的宿舍,还经常发维他奶
饮料什么的,那时候我的工作别人还蛮羡慕的,是同学中的贵族。89年股票上市时,
我认购过一次股票,哗啦就是500元。90年初有同学来深圳找工作,没找到要回去了,
我就把股票全卖了,赚了一百元,连本钱共六百块钱都送给了她回去。要是不卖,
到现在赚个1百万应该没问题。
    89年以后我们有好多同学都下海经商,也赚到了钱,我基本上是不以力然的。
我工作得很充实,觉得前途广阔,其他的都是小儿科。“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
的,当地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我父
亲用保尔的话从小教育我,说这就是人生的方向。
    后来工作表现蛮不错,我们领导就把我调到了深圳公司本部总经理办公、投资
开发部。之后开始做一些房地产方面的工作,并筹建房地产部。

                          资本主义社会的香港

    深圳公司干了一年多;因为工作出色,91年集团决定把我调到香港粤海总部工
作,当时能去香港工作是很令人羡慕的。我记得报到的时候是3月8号。集团领导跟
我们讲了一番话后,就分到各部门开始干了。我当时正感冒,但还是精神很好。我
在集团的金融财务公司工作。总经理就是我在深圳公司工作时候认识的,他是集团
第一批送出去日本学金融的人,我跟他干的几年收获蛮大的。
    我在香港工作主要做金融、投资和信贷,跟律师、基金经理、券商呀之类打交
道比较多,交了许多这方面的朋友。那几年工作很顺利,信贷无坏帐,投资地产、
收购公司上市都很有收获。到97年底去上海前的9年里,主要经办的项目累计盈利不
低于9千万港币,平均每年赚一千万,当然这些都是给公司赚的。
    香港,那是一个资讯发达、高度商业化的城市,一切都自成体系,有很多值得
我们学习的东西。但生活上总的说来我和那个社会还是脱节的。象跑马场啦,电影
院啦就去过一次,看了看。我们有纪律,那毕竟是资本主义社会。我在深圳也有宿
舍,大概两个星期回来一趟,平时在香港工作之外,业余时间基本上都用在学习上
了,也没有谈恋爱,我不可能找一个香港的吧。我是一个班接着一个班的上,你看
我的简历就知道,我一直都在上培训课,差不多到98年底到了上海后才停下来。我
的工资也基本上花在学费上了,那段时间拿到了中国第一批房地产估价师资格证书,
也进修会计师课程,还有就是学英语,主要是工作中需要。我想让自己更专业,就
不断充实自己。
    93到96年是粤海的鼎盛时期,粤海业务飞速扩张,在香港是中资机构的前几名。
    95年的时候我有两个机会,一个是粤海要选拔一批人去读MBA,另外一个是外面
的赚钱机会。当时香港有一家很大的房地产公司要拉我过去,给我股份,对我来说
就是下海经商了。我一直对国家单位的稳定性看得很重,粤海也蒸蒸日上,我那个
时候很理想,觉得还是应该干事业,钱是其次的,我在粤海一步步做下去,应该可
以有所作为的,就回绝了人家。现在想想;如果当初去了那家公司;今天可能就是
另外一个样子了,也可能很好,也可能不行;但肯定比我现在有钱。

                         国企出资培训自己的MBA

    我对MBA最早是上大学的时候接触到的:哈佛,殿堂的感觉。所以后来有那么多
人都说自己是哈佛的,我都不很相信,我们那时候认为哈佛不是成绩好就可以进的,
是需要有背景的。
    国企出资培训自己的员工上MBA课程是蛮少的,据我知道香港就我们和华润两家,
我们董事长应该说是蛮有远见的。集团和美国旧金山大学达成协议,在香港为粤海
办一个班,集团的所有年青人都可以参加考试,美国那边出试卷,最后录取了25个
人。我们那时候很严格的,考上以后蛮庆幸能有这么一个受训的机会。我对现在国
内MBA教育这么泛滥有点看法,开卷考试哪个学校都在办,搞得象成人普及教育一样,
谁都可以读,只要有钱就可以了。其实啊A是给本科毕业5年左右,在工业或商业领
域工作到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全面性系统性提高的课程。
    旧金山大学是一个教会学校,校长还是一个教父。我们上课比较特殊,美国派
了老师来上,美国那边和我们同时也开了一个班,那里上课的录像带第二个星期就
寄到香港,我们就是一边听老师讲课,一边看录像这样过来的。最后一个学期在旧
金山大学上的;和美国那个班的同学有了很多的交流和共处。考试是和美国班考的
一样,总体成绩还比他们要好。
    我们开了有20门课,有沟通、人际关系啦,有社会学、市场营销学,还有国际
金融、国际贸易、财务、统计等等,全部英文教学。还有一个辅导员负责我们的讨
论、功课什么的。在和企业有切身利益的课程时讨论都比较充分,象人力资源方面
的内容大家都比较有感受。上课要讨论案例本身的内容,但更多大家都愿意结合公
司的实例来分析,很有启发。讨论完了以后往往就形成了方案。
    一些人文类课程,社会学的,讲人际沟通的;比较感性化的课程,我就觉得有
点难。有一门课叫做《沟通与交流》里面讲了好多人的心理活动;对人表情、动作
的判断,让我们这些理工科毕业的人去弄,就有点不容易。还有我们的英文底子都
不太好,写报告的时候也觉得有点难。
    我当时在金融财务公司,觉得财务分析这门课对实际工作很有指导意义。另外
象市场营销,我自己是非常感兴趣的。那时候考试当然也有名次之分,但已经不会
象以前的学业那么重要,毕业只是过与不过的问题,只要在工作中能学以致用,同
学之间不存在什么竞争。MBA上课以后头一年半没有脱产,一个星期还有几天要上班,
有自己的一份工作要做,晚上做作业要做到三四点钟,很辛苦。我那个时候己经结
婚,尽可能每星期回深圳一趟。

                              毕业报告有的放矢

    我们的毕业报告演讲都是有的放矢,针对粤海的问题来谈的。在当时那么一个
国营的海外公司里面我们提的一些观点相对来说是比较尖锐的。MBA还有一个层面就
是“团队精神”;演讲六个人一组进行。我们小组的题目是“以人为本”,是关于
人力资源的。怎么培养、选拔人才,对不同人不同意见的采纳,建立一个良好的人
才管理机制等等。用人制度以前比较讲定“性”,是好是坏;现在要对人定“量”,
用量化的方法去管理人。还有就是建立一个畅通的沟通渠道,任何一个管理者都有
他的一个层面,上和下双方都需要去评估对方。沟通氛围良好,管理才能有效。
    毕业典礼的时候我们集团的老总都来了,毕业典礼一结柬集团给了我们一个假
期。以前因为功课紧,在美国都没有去玩过。一毕业,感觉特别轻松。我们几个同
学就跑到夏威夷玩了一圈,很开心。
    等度假回来,接着就提工资,提职务,重新安排新的工作岗位。

    我是第一个接到集团的通知,调到旅游酒店公司, MBA毕业证书刚拿到手还没
热乎够,就派到上海独立主持两亿多的酒店项目。自己当时觉得独当一面,担子很
重,但又感觉倍受重用,意气风发,有一种往前冲的感觉。

                                  独闯上海滩

    我97年底独自一个人到了上海,接手的项目可以说什么也没有:士地证过期几
年,所有法律文件没有一份正本,而且先前粤海的投资名份法律上未确认,更别说
营业执照什么的,项目还须由办公大厦改为酒店,而涉外星级酒店的审批几近关门。
可以说是错综复杂的一堆事。当时的任务很重,要赶时间开业。本着初生牛犊不怕
虎的精神,我把MBA里刚学到的和学不到的都全用上啦。每天睡觉4-5个小时,调动
主观能动性和筹建处人员的积极性,边报批。边设计、边施工,同时安排设备采购,
管理人员到位,红红火火。凭着信念和信心,我们硬是把一个个难关给攻克了,让
集团的领导都大吃一惊,有如此高的效率解决连串棘手问题。
    我挺佩服自己的,人人都说“上海人难打交道”,我接触下来还挺顺利,结交
了不少朋友。后来才知道是我的诚意打动了他们,主动加快办事的进度。这也是我
常说的“办企业以诚信为本”。当时虽然很累但很开心,照这样的进度提前开业应
该是没有问题,酒店开业后,我就可以象远征边疆的将军打了大胜仗凯旋而归了。
    但命运却开起了玩笑。98年底,我这辈子最震撼的事就接二连三地发生了。

                              这辈子最大的震撼

    先是广信破产,广东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这个当年在广东改革开放历史上作出
过重要贡献的全国最大的地方性金融机构,突然要进行破产清算。当时从媒体上看
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是很震惊的。
    接着就传闻粤海也要重组。简单地说就是人员下岗,项目下马。
    广东省的红筹旗舰,恒生指数的蓝筹股,香港中资机构前几名的粤海,资产几
百个亿的国家单位,说没有就可能没有了,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但是现在就
可能是事实,广信就是个例子。再想想自己,刚刚戴上硕士帽的美国MBA,竟然会和
“下岗”牵上关系!我以前对下岗这个词的概念是和纺织厂的女工联系在一起的。
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好好读书,长大了找一个好工作,国家单位稳定,好好干,有
发展。而现在,哪有什么稳定?什么发展?
    说来真是怪得很,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这个时候,我太太提出要和我离婚。
问原因,一句“我的生活与你无关”算是回答。我受正统教育过来,我的人生词典
里是找不出诸如:分居、二奶、离婚,这样的单词的。外面可能听说广东这边有很
多包二妈呀之类的事。但广东男人对家其实都是很重视的、很顾家的。广东女人贤
惠也是出了名的,我妈老家的那些潮洲妇女吃饭都是不上桌的,从没有听说女人提
出要跟老公离婚!现在倒好,娶了个内地老婆落得这样的下场。
    我不知道以前只有小说电影里才能看见的倒霉蛋的故事怎么会齐齐地发生在自
己身上。我觉得那一段时间我的人生观、信仰部发生了动摇,或着说没有方向,没
有理想了……

                          人生的十字路口

    1999年和2000年粤海集团重组,我们在上海的项目停了下来,除了配合集团重
组,一年多没有新的事情做。现在粤海重组已顺利完成。要我再看粤海的危机,我
觉得是在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下,一个具有先天性缺陷的企业在极度膨胀之后,由
量变到质变。终因缺乏核心竞争力而落入过度扩张缺乏现金和人才的陷阱。
    其间不少朋友和猎头公司来劝说,趁机会离开吧。但我对粤海是很有感情的。
我青春的理想呀什么的都是和粤海连在一起的。我认为。子不嫌母丑”,集团有难。
我总不能一走了之。要走。也等它恢复元气,项目有个明确的解决方案再说。后来
有朋友找上门来让我帮忙出出主意什么的,故也接触了一些别的事情。
    一位人力资源顾问公司的老总对我说,粤海这几年的事对我个人的职业生涯是
个很负面的影响,就家股指暴跌,流下很深的跳空缺口,需要很长时间的盘整修复。
    也许,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劳其筋骨,苦其心智,饿其肌肤……方成大业。
事业和家庭的双重打击给我上了一堂很好的人生课。痛定思痛,我学习到了“谨慎”。
经营婚姻犹如经营合资企业,要有目标和计划,要防微杜渐,按部就班,才能成功。
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先生说的话很符合我的境况,凭着意志和
毅力,我在逐步复原。
    同时,我对未来的职业生涯和人生旅途也在做一些考虑,人还是想做一番事业
的。
    总有一天;“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姓名:卢健新
英文名:JASON
出生年月日:1966年9月
血型:0型
星座:天平座
爱好:读书,旅游,驾车
自认为的个性:温文尔雅
最常做的运动:打球
最喜欢的电影:珍珠港
最难忘的书:穷爸爸,富爸爸
最动听的歌:星
最敬仰的人:毛泽东
小时候最想从事的职业:穿梭各地的外经贸专家
未来最想做到的事:跨国公司老总
最开心的事:掌声响起来
最尴尬的事:你现在怎么样
最讨厌的事:不让我睡觉
最震撼的一件事:98年底的一堆事
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生命
别人对你最有启发性的一句话:我的生活与你无关

                               王亚非

    一个77年未恢复高考时上大学的文科生,却成功转型,目前身为北大光华管理
学院教授的她,还拥有一个自己的咨询公司,好象吉普塞人的她,一直站在潮流的
浪尖上。
    只要跳动的心不变,班班快车都有搭上你的可能。

    MBA 让我学会了倾听;
    你认为你行你就行;
    没有烦恼本身就是最大的烦恼。

    王亚非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1985年至1987年为美国马里兰大学交
流访问学者,1990年获英国兰卡斯特大学工商管理(MBA)硕士学位。
    现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MBA职业指导中心主任,副教授。同时还是北京海门
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
    王亚非是中国最早在英国读MBA的学生里唯一的女性。她的事例可以给那些跃跃
欲试MBA和正在读MBA的人们许多启示和憧憬。在中国这个名字已经和MBA紧紧地连在
了一起,不仅仅因为她是中国最早在英国读MBA的女性,也不仅仅因为她是第一个还
未弄明白MBA是什么就报考了的文科学生,更不仅仅因为她现在一身兼着商人和教授
两职的特殊身份。她的特别在于她始终自己选择道路的勇气和决心,在于她血液中
与生俱来的面对挑战的渴望和热情,更在于她作为一个人,一个女人的率直和坦诚。
这个文科班的女生,她的成功有力地验证了一个事实:MBA不排斥女性,也不拒绝文
科的学生。
                                第一印象

    她人不高,脸上始终带着微笑,自然、明朗中透着一丝骨子里的自信。丝毫没
有所谓“女强人”的咄咄逼人;相反,她是亲切而随和的。略施粉黛后的她,给人
干净、利落的感觉。她让我想起了两个形容词—一真实、爽朗。怪不得活石屹评价
她说“真实”,张维迎概括她为“率直”。
    王亚非留给记者的第一感觉是特别准时,确切说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