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领之路 编著:元素-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学分。实习的时候每个月雷诺还给我三千块,我一下子富了起来。

                              有用的敲门砖

    求职的时候我发了十几封信,全是投到保险公司和银行,因为喜欢金融这个行
业。M6A的最大作用在于它是一块敲门砖!ESSEC这块招牌就很管用,而旦校友遍及
各大金融机构。所以我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没费什么周折。当时有几家保险公司、信
贷公司什么的也在同时谈,里昂信贷是最早给我答复的。
    在法国找工作面试一般要两到三次。我先是同人事部门的领导谈了一个多小时,
再跟用人部门的领导谈,最后他们让我到猎头公司做了一个测试。这也是一个与专
业无多大关系的测试,主要是测智商方面的东西。看你的思维上有没有黑洞之类,
给你看一些拼图呀什么的。在外国特别流行做这种测试,升学、就业,都要做这种
东西。这中间的过程用了大约三个星期,他们给我寄来了录取单,我看到工资、待
遇等都还合理,当即就用公用电话给了他们答复。这就到了里昂信贷银行资金部当
交易员。
    虽然后来还行两家有名的保险公司,以及雷诺也说要我,但我都没再考虑那么
多。那时最渴望的是得到一份稳定的工作,站稳脚跟。
    就这样,我开始了在里昂信贷的工作。一个月一万多法郎的工资,比一般法国
人的工资还高。我很幸运,去到做了三个月就到了年底,分红一下子给了我两万法
郎,加上工资一共有5万,我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多钱,把我给乐坏了。花钱花得大方
起来,经常请哥们儿去喝酒、看电影。
    唯一令我苦恼的事是不知什么原因一直拿不到工卡(相当于工作证)。在法国
按法律规定不拿到工卡不能正式参加工作。但在法国,外国人又是一般很难拿到工
卡的,特别是东方人,政府给你很多的限制。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你去公司
求职,公司要你先有工卡;才跟你签合同;而你去政府部门办工卡,他们又要你先
出示工作合同。找不到工作,就没有工卡,而没有工卡又找不到工作,这是一个怪
圈。所以在我以前的中国学生很少有留下来找工作的,一般都是读完硕士又读博士,
读完了,也就回国了。
    但是里昂信贷对我很好,我没有工卡,他们就让我先以实习生的名义在公司工
作,工资照拿。到学校签证明倒很顺利。我拿着公司的实习合同回到学生科签证明,
他们糊里糊涂就给我签了,也不知道我毕业没毕业,还是不是ESSEC的在校生。实习
合同是三个月到期的,到期后工卡还是没有着落,我又去延了三个月,这样延了两
次,毕业九个月以后我才正式拿到工卡,安定下来。本来拿到工卡以后才算是被里
昂信贷正式聘用,还要试用半年才能成为正式于部,但实际上我在里昂已经工作九
个月了,我那个部门的老板就没有再等这个时间,立即就让人事部门帮我办了。

                                小试牛刀

    资金部是银行的资金运作部门,我们交易员平时的工作有买卖货币、债券、期
货等。最初接触这些大宗的钱财交易当然有点紧张,后来慢慢就习惯了。
    在里昂银行自由度比较大,那时市场还没有监管,做什么生意老板基本不管你,
即使涉及的是几亿美金的生意。同事大都是上面所说的那几所大学的毕业生,在工
作上我没感到什么差距。开始我只是接接电话,记记价什么的,三个月以后才慢慢
学着做交易,先是模拟,然后再接触报价什么的,半年后才正式上手,因为错了小
数点后面一位都是好几万美金,甚至几十万美金哪!在市场没监管的时候,完全有
可能发生类似巴林银行的事件。我们做的事情甚至比那主人公尼克·李森做的还复
杂。不过一定额度的失误是允许的。
    我们组有三个人,刚好分别毕业于巴黎三所最著名的商业学校。开始我做法郎,
慢慢地也做外币。我一个人看五六个盘,法郎、马克、美元……有一次我一下子做
了一单七亿美金的生意,半小时以后上司来到交易厅,可他什么也没说,只定定望
了我几眼。我想他肯定想这个小子还满胆大。
    那次92年英镑贬值,我头天晚上听到新闻,第二天7点不到就赶到交易厅,我是
第一个到交易厅的。到了以后马上拿起电话问伦敦交易所的报价。当时的情形的确
很紧张。英镑受到狙击,英国中央银行为了不使英镑退出欧洲货币体系,就只有拼
命加息。平常利息波动0.1都己经算是很大的了,那次的波动是平时的十倍都不
止。两个星期以后意大利里拉也退出了欧洲货币体系、不过那时我休假去了,我有
个同事亏了很多。遇到这种事最麻烦的是一开始加息,加到一定程度还维持不住时
只好让它退出,退出后又马上减息,如此大的波动往往在两天内发生,如果你两次
都做反了那就惨了。后来亚洲金融风暴的时候也遇到过这种情况,但有了一次的经
验,第二次的就不算什么了。那年我的英镑是赔了,幸好马克方面赚了回来,所以
总体上还是赚钱的。第二年是个好年头,市场的方向比较清楚,那年是我在法国赚
钱赚得最多的一年。
                      吃遍巴黎
    巴黎是一个比较排外的城市,不像美国的纽约。法国人,特别是巴黎人比较高
傲,能读商校的巴黎人家庭背景都是非常好的,跟他们很难深交,但彼此之间相处
还算融洽。我和外省的几个法国人关系还不错。
    读书的时候,我和同住的法国人有一个共同爱好,就是吃。刚到法国;觉得学
校的饭菜实在难吃,习惯了以后发觉还是不错的,又便宜;一餐只要10个法郎:包
括头道菜、主菜、甜品和奶酪等。我和合反经常在宿舍自己弄菜吃,我做我的中国
家乡菜,他弄他的法国家乡菜,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有的时候教授们也很好奇,
想知道中国人是怎么生活的,比如有个经济学的教授,是法国竞争委员会的主席,
他对中国文化非常感兴趣,就把我们请到他家吃饭,我们也回请他。我们就这样相
互请,从吃文化中相互增进了解。春节的时候我们一些中国留学生聚在一起做饭吃,
还把校长和负责我们外国学生事务的主任请过来和我们一起过年。当年能得到奖学
金可能和跟这些教授们的良好关系也是分不开的。
    我真正的铁哥儿们则都是一些中国留学生。大家经常一起打牌,下棋,吃饭,
喝酒;看电影……到后来我工作了,经济条件好了,买了车,就开车出去兜风。我
住的地方高诺曼底大概只有2小时的车程,周末我们有时就到侮边兜风;或者在巴黎
周围转转。法国人很喜欢看电影。一有了新电影我们就会买票去看。我们看的多数
是法国电影,有时也看美国电影,欧洲其他国家的电影很少。没有在法国生活过的
人可能会觉得那些法国电影不怎么样,只有在那里住过一段时间,才能理解那种法
国幽默。
    在法国的日子是我过得最开心的一段日子。银行交易员的权力挺大的,有时几
乎可以控制整个金融市场。于是外面的Broker们都抢着巴结我们。一般是请吃饭,
我几年内把法国最好的餐馆都吃遍了。还不光法国,伦敦的名餐厅也去了不少。一
般是吃中饭,有时从中午12点一下子吃到下午4点。法国菜很有意思,有些很古怪,
比如烤猪血肠,把猪血灌到肠子里,在中国那里见过这样的吃法!
    法国的酒文化很发达。吃什么东西喝什么酒是很讲究的。比如吃鱼一定要喝白
酒,吃肉就要喝红酒等。我原来在国内是液酒不沾的.到了法国也渐渐爱上了喝酒,
爱上了研究酒文化。圣诞节到了,Broker们打听到我们的住址,便派速递公司的人
往我们家里送酒;每年大概有20箱酒的样子,喝都喝不完,并且都是些好酒。我们
那帮哥们儿聚餐的时候最喜欢叫我了,因为只要我到场,就一定有好酒喝。
    除了请吃饭和送酒,Broker们还给我们送球票。有一年的欧洲杯半决赛,是马
赛对斯巳达克的,他们包了一架小型飞机,一下班就把我们20几个交易员送去看球
赛。球赛完了又把我们接回来。
    法国的生活节奏很慢,很悠闲。法国的餐厅有很多靠窗的座位,你要上一杯咖
啡,在那里坐上一整天绝对没有人管你。假期又多,主要的假期有两个:夏天有两
三个星期,一般是到海边休假;冬假则一般到法国、瑞士或意大利滑雪。

                            香港——明智的选择

    93年底,因为全球都看好亚洲,里昂银行也不甘示弱,要在香港成立亚洲资本
市场(现在统一叫资金部),这是个全新的部门。直属于总行,不归香港分行管。
由于我是部门中唯一的亚洲人,上司找我谈话,想把我派到香港负责调期和期权部。
    这是我人生中最大的一次选择。因为我只要待到94年6月就可以申请法国永久居
民。留在法国还是来香港?我犹豫不定。后来还是决定来香港,我觉得我既然是被
派去香港,只要还在这家银行工作,以后还是有机会回法国的。后来我发现这个选
择是对的。
    国外毕竟是国外,中国人在那里很难找到自己的位置。而在香港我找到了更大
的发展空间。香港是一个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地方;我在中国长大,又在国外待了六
七年,可以说对东西方文化都很熟悉了,到了香港后很快上手。除了我,总行里还
派去了几个法国人,
又在当地招了几个人,就开始了工作,在香港我还是管交易。其实对我副总裁的头
衔你们没必要那么看重,在国外这种大机构里,你只要不犯什么错误,到时候就会
升上去的,没什么实际的意义。懂行的人更看中的是我是部门的头儿。
    我的确是个很幸运的人,一生中没有走过什么弯路。当初转到数理经济是我最
根本的转折,如果继续搞纯数学,自我感觉不会有什么出息,也很枯燥,顶多是个
讲师、教授什么的,能否混上还是个问题。转到学经济,才会有我后来的这几步,
即使我不去法国,将来也必定有其它机会。到ESSEC读书又是个很好的机遇,ESSEC
是个很好的学校,我本来不知道,是去了以后才知道的。很多人读了其他学校的,
读到博士、博士后还是找不到工作,而我读完MBA一出来就找到了这份很好的工作。
选好专业真的非常重要。后来到香港,就更不用说了。

                            里昂信贷与赚钱

    90年代初里昂信贷银行还是全球第七大银行,但93-94年银行巨额亏损,这给
我们的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很多银行担心里昂信货会倒闭,都不愿意跟我们做生意。
实际上里昂信贷倒没那么容易倒闭,毕竟是法国最大的国有银行,政府持85%的股
份,连老板都是财政部委派的,全行有6万多职工,法国政府怎么可能让它倒闭?但
客户们还是有疑虑。比如说中国大陆,原来跟我们合作得很好,大亚湾核电站项目
中我们是贷款银行,外汇风险管理我们做了很大一部分的。后来银行出了事,中国
银行也不愿和我们做生意了。和中国的银行之间有几年空白,没有打任何交道。没
有客户,找们就只能拿自己银行的钱去炒。除了东南亚货币,全球美元、澳元的盘
也是归我们部门管。一开始港币是分行管,后来合并了,也是我们管。96年银行的
情况才开始好转。
    98年亚洲金融风暴我倒没有受多大影响,也是有92年的经验垫底。实际上我们
这行就喜欢波动。只要市场波动大,你的方向又抓准了,就能赚钱。有的时候还真
得讲讲运气。金融风暴来之前两个星期,我本来有一个马来西亚货币,是一年前以
很贵的价钱卖给渣打银行的,本来是一个五年期的盘,一年来市场变化不大,他们
觉得吃亏了,要求平盘,我同意了。结果两个星期后就大涨,如果我不买回来的话
可能要亏几百万美金了。上司笑着跟我说:“你看看你,要是不平盘的话你可就惨
咯!”
    在资金部待了那么多年,每天面对这么大数额的钱早已没有了感觉。在我们的
概念中,钱早已不是钱,而仅仅是一堆数字。我们仿佛仅仅在做一些数字游戏、风
险游戏。在我们的眼里一百万跟一块钱没什么区别。一笔普通的交易都在上千万美
金,大的上亿美金。可能我的性格比较稳重,天生比较适台待在这个部门。
    能进入这个部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进来以后专业和文凭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我这个MBA和别的没读过MBA的人其买也没什么区别,我们部门中还有学工程的呢!
MBA主要是帮你打开思路,教你一个方法论。并不是每门课一拿到实际中来就能用。
    但说实在的没有MBA这块敲门砖我也进不来。
    用得比较多的课程大概有计算机、经济学理论和国际金融。计算机是因为日常
操作要用;我们做的工作中宏观经济是基础,经济学理论当然要用;还有国际市场
的变化你也必须了解,所以国际金融的知识也很有用。而那些什么广告学、营销学、
会计学之类的课程在我这个行业中就基本上没用过了,在其他行业可能有用。
    这个部门就是同风险打交道。市场不是升,就是降,机率各占50%。你有了一
定的专业知识,掌握了规律,赢面当然就大于50%咯。压力当然也有,别人赚钱你
不赚钱的话老板就要找你。但工作又不光是你一个人在做的,后面还有整一个团队
在支持着你,也没什么好伯。当然,这份工作有这份工作的艰辛。上班的时候大家
脑筋都绷得紧紧的。虽说上班时间规定是朝九晚五,但我们从没按这个时间上过班。
早上一般八点半已经来到银行,晚上要到六点半或七点才走,有时要忙到晚上十一
二点。并没有人强迫我们这样做,下了班大家自然可以走,也没有加班费,但大家
都自觉地留在银行,已经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
    做我们这一行要像狼一样,看到哪里有钱就凶狠地扑上去抢,要看得准,扑得
狠。
    除了银行上的事情,我自己也做一些个人理财。说得好听是投资,其实也是投
机。股票也炒,外汇也做,期权、期货也做。有亏的时候,但一般还是赚的。我一
般会放得比较稳,比例也会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因为我的主要精力还得放在工作上
面,搞太多自己的东西就没时间去做工作了。将来可能会考虑多一点投资的东西。

                            平淡而美满的家庭生活

    我的妻子是我的第一任女朋友。我是大学毕业以后在朋友家认识她的,后来我
就去了法国。在法国有四年半我没有回过国。首先没有这个经济条件,奖学金仅仅
够平常的生活费。再说也没有时间。读书的时候要操心学业,后来又操心工作问题,
怎么在法国站稳脚跟的问题。法国的假期虽然多,但也要你在单位工作满一年以后
才可以有休假。两人怎么联系?打电话罗。开始还每周写一封信,后来是每月写一
封,再后来,信也不写了,就打电话,每周一次。因为我那个部门可以钻空子打电
话,(笑)打国际长途。四年以后我回国结婚,之后她也到了法国;到现在已经有
十年了。开始一直没要孩子主要是考虑事业还不够稳定。现在女儿两岁多了,很调
皮,比我小时候还调皮!
    我小时候真是很调皮的,翻墙上树,恶作剧不断,没少挨打,学习上就爱靠些
小聪明取胜。我曾经有过两次离家出走的经历。一次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跟爸妈
吵了架,一气之下跑到外面。那天天很黑,还下着雨,我躲在体育场旁边的草垛里,
听到爸爸喊我的名字也不理。夜深了,一片寂静,时不时传来几声狗叫,我还只是
十一二岁的孩子,觉得有些害怕,便爬到树上躲起来过了一晚。第二天早晨爸爸才
找到我。
    第二次是读初一了。我记得那天是端午节,我在一个还没有建好的房子里过了
一夜。同学还给我送粽子吃。那时候的脾气真倔呀!长大了以后,见的事情多了,
性格也有所改变,开始考虑别人的感受了。生气的时候换一个角度想问题,就没那
么难受了。出到社会,也是身不由己,不得不收敛一下自己的脾气。
    我的女儿小小年纪,巳经比我当年还倔了,想要什么东西就一定要要到手才甘
心。就说上幼儿园吧,坐校车头几天还挺新鲜,后来嘛,死活不肯去。每天一上校
车就哭,结果把整车的小朋友都惹哭了。我的朋友都说她是个聪明的孩子。她的确
很聪明,很会观察,学东西很快。她每次坐我的车我都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