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99-金匮要略方论-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名:金匮要略方论
作者:张仲景  
朝代:汉  
年份:公元219年  

卷上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属性:1.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 
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 
(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 
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经曰∶虚虚实 
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脏准此。 
2.夫人秉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复舟。若五脏元贞通畅, 
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般 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 
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凡详之,病由都尽。若人能养慎,不令 
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腑脏,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更 
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之,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 
腠者,是三焦通会元贞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脏腑之文理也。 
3.问曰∶病患有气色见于面部,愿闻其说。师曰∶鼻头色青,腹中痛,苦冷者死。一云∶腹中冷苦痛者死。 
鼻头色微黑者,有水气;色黄者,胸上有寒;色白者,亡血也。设微赤非时者死。其目正园者,痉,不治。又色 
青为痛,色黑为劳,色赤为风,色黄者便难,色鲜明者有留饮。 
4.师曰∶病患语声寂然,喜惊呼者,骨节间病;语声喑喑然不彻者,心膈间病;语声啾啾然细而长者,头 
中病。(一作痛) 
5.师曰∶息摇肩者,心中坚;息引胸中上气者,咳;息张口短气者,肺痿唾沫。 
6.师曰∶吸而微数,其病在中焦,实也,当下 
之即愈,虚者不治。在上焦者,其吸促;在下焦者,其吸远。此皆难治。呼吸动摇振振者,不治。 
7.师曰∶寸口脉动者,因其王时而动,假令肝王色青,四时各随其色。肝色青而反色白,非其时色脉,皆 
当病。 
8.问曰∶有未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去,有至而太过,何谓也?师曰∶冬至之后,甲子夜半少阳 
起。少阳之时,阳始生,天得温和。 
以未得甲子,天因温和,此为未至而至也;以得甲子而天未温和,为至而不至也;以得甲子而天大寒不解,此为 
至而不去也;以得甲子而天温如盛夏五六月时,此为至而太过也。 
9.师曰∶病患脉浮者在前,其病在表;浮者在后,其病在里。腰痛背强不能行,必短气而极也。 
10.师曰∶经云∶厥阳独行何谓也?师曰∶此为有阳无阴,故称厥阳。 
11.问曰∶寸脉沉大而滑,沉则为实,滑则为气。实气相搏,血气入脏即死,入腑即愈,此为卒厥。何谓也? 
师曰∶唇口青,身冷,为入脏即死;如身和,汗自出,为入腑即愈。 
12.问曰∶脉脱入脏即死,入腑即愈,何谓也?师曰∶非为一病,百病皆然。譬如浸淫疮,从口起流向四肢 
者,可治;从四肢流来入口者,不可治;病在外者,可治;入里者,即死。 
13.问曰∶阳病十八何谓也?师曰∶头痛,项、腰、脊、臂、脚掣痛。阴病十八何谓也?师曰∶咳, 
上气,喘,哕,咽,肠鸣胀满,心痛拘急。五脏病各有十八,合为九十病。人又有六微,微有十八病,合为一百 
八病。五劳、七伤、六极、妇人三十六病,不在其中。清邪居上,浊邪居下,大邪中表,小邪中里,馨饪之邪, 
从口入者,宿食也。五邪中人,各有法度∶风中于前,寒中于暮,湿伤于下,雾伤于上,风令脉浮,寒令脉急, 
雾伤皮腠,湿流关节,食伤脾胃,极寒伤经,极热伤络。 
14.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 
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 
15.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 
16.师曰∶五脏病各有所得者愈;五脏病各有所恶,各随其所不喜者为病。病者素不应食,而反暴思之,必 
发热也。 
17.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余皆仿此。 

卷上
痉湿病脉证第二
属性:1.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 
2.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名曰柔痉。 
3.太阳病,发热,脉沉而细者,名曰痉。为难治。 
4.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痉。 
5.夫风病,下之则痉。复发汗,必拘急。 
6.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痉。 
7.病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赤,独头动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痉病也。若发 
其汗者,寒湿相得,其表益虚,即恶寒甚,发其汗已,其脉如蛇。 
8.暴腹胀大者,为欲解,脉如故;反伏弦者,痉。 
9.夫痉脉,按之紧如弦,直上下行。(一作∶筑筑而弦。《脉经》云∶痉家,其脉伏坚,直上下。) 
10.痉病有灸疮,难治。 
11.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蒌桂枝汤主之。 
x栝蒌桂枝汤方x 
栝蒌根(二两)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取微汗。汗不出,食顷啜热粥发。 
12.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x葛根汤方x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 
两) 大枣(十二枚) 
上七味, 咀,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复取微似 
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汤法将息及禁忌。 
13.痉为病,(一本痉字上有刚字。)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 齿,可与大承气汤。 
x大承气汤方x 
大黄(四两,酒洗) 浓朴(半斤,炙,去皮) 枳实(五枚,炙) 芒硝(二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纳大黄煮取二升,去滓;纳芒硝,更上火微一二沸,分温再服, 
得下止服。 
14.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一作缓)者,此名湿痹。(《玉函》云,中湿。)湿痹之候,小便不利, 
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 
15.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疼(一云∶疼烦,)发热,身色如熏黄也。 
16.湿家,其人但头汗出,背强欲得被复向火,若下之早则哕,或胸满,小便不利(一云利,)舌上如苔者, 
以丹田有热,胸上有寒,渴欲得饮而不能饮,则口燥烦也。 
17.湿家,下之,额上汗出,微喘,小便利(一云不利)者。死;若下利不止者,亦死。 
18.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盖发其 
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风湿俱去也。 
19.湿家病,身疼发热,面黄而喘,头痛鼻塞而烦,其脉大,自能饮食,腹中和无病,病在头中寒湿,故鼻 
塞,纳药鼻中则愈。(《脉经》云∶病患喘。而无“湿家病”以下至“而喘”十三字。) 
20.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以火攻之。 
x麻黄加术汤方x 
麻黄(三两,去节) 桂技(二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白术(四两) 
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复取微似汗。 
21.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 
苡甘草汤。 
x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方x 
麻黄(去节,半两,汤泡) 甘草(一两,炙) 薏苡仁(半两) 杏仁(十个,去皮尖,炒) 
上 麻豆大,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煮八分,去滓,温服,有微汗避风。 
22.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 
汤主之。 
x防己黄 汤方x 
防己(一两) 甘草(半两,炒) 白术(七钱半) 黄 (一两一分,去芦) 
上 麻豆大,每抄五钱七,生姜四片,大枣一枚,水盏半,煎八分,去滓,温服,良久再服。喘者加麻黄半 
两,胃中不和者加芍药三分,气上冲者加桂枝三分,下有陈寒者加细辛三分。服后当如虫行皮中,从腰下如冰, 
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绕腰下,温令微汗,瘥。 
23.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 
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x桂枝附子汤方x 
桂枝(四两,去皮) 生姜(三两,切) 附子(三枚,炮,去皮,破八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 
二枚,擘)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x白术附子汤方x 
白术(二两) 附子(一枚半,炮,去皮) 甘草(一两,炙) 生姜(一两半,切) 大枣(六枚) 
上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三 
服。一服觉身痹,半日许再服,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即是术附并走皮中,逐水气未得除故耳。 
24.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 
甘草附子汤主之。 
x甘草附子汤方x 
甘草(二两,炙) 附子(一枚,炮,去皮) 白术(二两) 桂枝(四两,去皮)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汗出复烦者,服五合。恐 
一升多者,服六七合为妙。 
25.太阳中 ,发热恶寒,身重而疼痛,其脉弦细芤迟,小便已,洒洒然毛耸,手足逆冷,小有劳,身即热, 
口开前板齿燥。若发其汗,则其恶寒甚;加温针,则发热甚;数下之,则淋甚。 
26.太阳中热者, 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x白虎人参汤方x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 甘草(二两) 粳米(六合) 人参(三两)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27.太阳中 ,身热疼重,而脉微弱,此以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一物瓜蒂汤主之。 
x一物瓜蒂汤方x 
瓜蒂(二七个) 
上 ,以水一升,煮取五合,去滓,顿服。 

卷上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
属性:1.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然,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 
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 
如和,其脉微数。每溺时头痛者,六十日乃愈;若溺时头不痛,淅然者,四十日愈;若溺快然,但头眩者,二 
十日愈。其证或未病而预见,或病四五日而出,或病二十日或一月微见者,各随证治之。 
2.百合病,发汗后者,百合知母汤主之。 
x百合知母汤方x 
百合(七枚,擘) 知母(三两,切) 
上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别以泉水二升煎知母,取一 
升去滓;后合和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 
3.百合病,下之后者,滑石代赭汤主之。 
x滑石代赭汤方x 
百合(七枚,擘) 滑石(三两,碎,绵裹) 代赭石(如弹丸大一枚,碎,绵裹) 
上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别以泉水二升煎滑石、代赭, 
取一升去滓,后合和重煎取一升五合,分温服。 
4.百合病,吐之后者,用后方主之。 
x百合鸡子汤方x 
百合(七枚,擘) 鸡子黄(七枚) 
上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纳鸡子黄,搅匀煎五分,温服。 
5.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 
x百合地黄汤方x 
百合(七枚,擘) 生地黄汁(一升) 
上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纳地黄汁,煎取一升五合,分 
温再服,中病勿更服,大便常如漆。 
6.百合病,一月不解,变成渴者,百合洗方 
主之。 
x百合洗方x 
上以百合一升,以水一斗渍之一宿,以洗身,洗已,食煮饼,勿以盐豉也。 
7.百合病,渴不瘥者,栝蒌牡蛎散主之。 
x栝蒌牡蛎散方x 
栝蒌根 牡蛎(熬,等分) 
上为细末,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8.百合病,变发热者(一作∶发寒热,)百合滑石散主之。 
x百合滑石散方x 
百合(一两,炙) 滑石(三两) 
上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当微利者止服,热则除。 
9.百合病,见于阴者,以阳法救之;见于阳者,以阴法救之。见阳攻阴,复发其汗,此为逆,见阴攻阳, 
乃复下之,此亦为逆。 
10.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 
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一作嗄,)甘草泻心汤主之。 
x甘草泻心汤方x 
甘草(四两) 黄芩 人参 干姜(各三两)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 半夏(半升) 
上七味,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11.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 
x苦参汤方x 
苦参一升以水一斗,煎取七升,去滓。熏洗,日三。 
12.蚀于肛者,雄黄熏之。 
雄黄 
上一味,为末,筒瓦二枚合之,烧向肛熏之。(《脉经》云∶病患或从呼吸上蚀其咽,或从下焦蚀其肛阴。 
蚀上为惑,蚀下为狐,狐惑病者,猪苓散主之。) 
13.病者脉数,无热,微烦,默默但欲卧,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鸠眼,七八日,目四 黑,若能食 
者,脓已成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 
x赤小豆当归散方x 
赤小豆(三升,浸令芽出,曝干) 当归 
上二味,杵为散,浆水服方寸匕,日三服。 
14.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文,咽喉痛,唾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 
15.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主之。 
x升麻鳖甲汤方x 
升麻(二两) 当归(一两) 蜀椒(炒去汗,一两) 甘草(二两) 鳖甲(手指大一片,炙) 雄黄(半 
两,研) 
上六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顿服之,老小再服。取汗。 
(《肘后》、《千金方》∶阳毒用升麻汤,无鳖甲有桂;阴毒用甘草汤,无雄黄。) 

卷上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属性:1.师曰∶疟脉自弦,弦数者多热,弦迟者多寒。弦小紧者,下之瘥,弦迟者,可温之;弦紧者,可发汗、针 
灸也;浮大者,可吐之;弦数者,风发也,以饮食消息止之。 
2.病疟,以月一日发,当以十五日愈;设不瘥, 
当月尽解;如其不瘥,当云何?师曰∶此结为 瘕,名曰疟母,急治之,宜鳖甲煎丸。 
x鳖甲煎丸x 
鳖甲(十二分,炙) 乌扇(三分,烧) 黄芩(三分) 柴胡(六分) 鼠妇(三分,熬) 干姜(三分) 
大黄(三分) 芍药(五分) 桂枝(三分) 葶苈(一分,熬) 石苇(三分,去毛) 浓朴(三分) 牡丹 
(五分,去心) 瞿麦(二分) 紫葳(三分) 半夏(一分) 人参(一分) 虫(五分,熬) 阿胶(三 
分,炙) 蜂窠(四分,炙) 赤硝(十二分) 蜣 (六分,熬) 桃仁(二分) 
上二十三味,为末,取熊灶下灰一斗,清酒一斛五斗,浸灰,候酒尽一半,着鳖甲于中,煮令泛烂如胶漆, 
绞取汁,纳诸药,煎为丸如梧子大,空心服七丸,日三服。 
(《千金方》用鳖甲十二片,又有海藻三分,大戟一分, 虫五分,无鼠妇、赤硝二味,以鳖甲煎和诸药为 
丸。) 
3.师曰∶阴气孤绝,阳气独发,则热而少气烦冤,手足热而欲呕,名曰瘅疟。若但热不寒者,邪气内藏于 
心,外舍分肉之间,令人消铄肌肉。 
4.温疟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白虎加桂枝汤主之。 
x白虎加桂枝汤方x 
知母(六两) 甘草(二两,炙) 石膏(一斤) 粳米(二合) 桂(去皮,三两) 
上 ,每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汗出愈。 
5.疟多寒者,名曰牝疟,蜀漆散主之。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