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385-奇症汇-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体瘦而多病矣。一日从汪寿卿求脉,寿卿一见大惊,不复言,但投以大丸数十粒小丸千余粒。祝曰∶十日中服之当 
尽,却以示报。既如期,视所见白衣人,衣变黄而先无所见矣,乃欲得肉食,又思饮酒。又明日俱无所见,觉气体异他 
日矣。乃诣寿卿以告,寿卿曰∶吾固知矣,公脾初受病,为肺所乘。心者脾之母也,公既多疑,致心气不固,自然有所 
睹。吾以大丸实其脾,小丸补其心。肺为脾之子,既不能胜其母,其病自愈也。 
《宝鉴》云∶一小儿四岁,因长老摩顶受记,生人念咒,恐惧发搐,痰涎有声,目多白睛,项背俱强,一时许方醒。 
自后,每见皂衣人即发。服朱砂、脑麝镇坠之药已四年余无功,又添行步动作神思如痴,脉沉弦而急。《针经》云∶心脉 
满大,痫 筋挛,病久气弱,多服镇坠寒凉之剂,复损正气,故添动作如痴。先灸两跷各二七壮,次服沉香天麻丸而愈。 
《内经》云∶恐则气下,精气怯而上焦闭。方有羌活、独活苦温引气上行,又入太阳,引用以为君;天麻、防风辛 
温以散之;当归、甘草辛甘以补气血之不足,养胃气以为臣;附子、川乌大辛温,行阳退阴,又治客寒伤胃;肾主五 
液,入脾为涎,以生姜、半夏燥湿化痰;沉香辛温,体重气清,去祛安神,以为使耳。 
《闻奇录》云∶全州防御使崔尧封,有甥李言吉,左目上睑忽生一小疮,渐大如鸡卵,其根如弦,恒偃其目不能 
开,尧封使饮,令大醉,遂与割去其疮,即破,中有黄雀飞鸣而去。 
赵卿治一少年,目中常见一小镜子,俾医工赵卿诊之,与少年期来晨以鱼 奉候。少年及期赴之,延于内,且令 
从容俟客退。俄而设桌子施一瓯芥醋,更无他味,卿亦未出。迨禺中久候不至,少年饥甚,且闻醋香,不免轻啜之, 
逡巡又啜之,觉胸中豁然,眼花不见,因竭瓯啜之。赵卿知之乃出,少年以啜醋惭谢。卿曰∶郎君因吃 太多,有鱼鳞 
在胸中,故两眼常见小镜子。所备芥醋,只欲郎君,因饥以啜之,其疾自治,亨鲜之会乃权诈也。 
徐之才治武城酒色过度,恍惚不恒,每病发,自云初见空中有五色物,稍近变成一美女,去地数丈,亭亭而立。之 
才云∶此色欲过多,太虚所致。即处汤方一剂,便觉稍远,又服还变五色物,数剂而愈。 
汪石山治一人,年三十余,久病痫症,多发于晨盥时,或见如黄狗走前,则瞀扑地,手足螈 ,不省人事,良久乃 
醒。或作痰火治,而用芩连二陈汤;或作风痰治,而用全蝎僵蚕寿星丸;或作痰迷心窍,而用金箔镇心丸,皆不中 
病。汪诊之,脉皆缓弱颇弦,曰∶此木火乘土之病也。夫早晨阳分而黄狗物,黄土色,胃属阳土,虚为木火所乘矣。经 
曰∶诸脉皆属于目,故目击物而病作矣。理宜实胃泻脾,而火自息。损其肝者缓其中,遂以参、 、归、术、陈皮、神 
曲、茯苓、黄芩、麦冬、荆芥穗,煎服十余帖,病减六七,再服月余而愈。 
钱乙治一妇,因恐而病,既愈,目张不瞑,乙曰∶煮郁李仁酒饮之,使醉即愈。所以然者,目系内连肝胆,恐则气 
结,胆横不下,用郁李润能散结,随酒入胆,结去胆下,则目瞑矣。 
张子和治一富家妇,因思虑过甚,二年不得寐,无药可疗,其夫求治。脉之两手俱缓,此脾受邪也,脾主思故也。 
乃与其夫议以怒激之,多取其财,饮酒数日,不处一法而去。其妇大怒汗出,是夜困眠,如此者八九日不寤,如是其 
脉得平,此怒胜思法也。 
丹溪治一妇,年近二十,发热闭目则热甚,渴思水解,脉涩而浊混,此食痰也。以干葛、白术、陈皮、片芩、木 
通、桔梗、黄连、甘草,下保和丸二十粒渐愈。 
江汝洁治叶廷杰之内,十月病眼若合即麻痹,甚至不敢睡,屡易医,渐成崩疾,江诊左手三部,举之略弦,按入略 
大,而无力;右手三部,举按俱大而无力。经曰∶血虚脉大如葱管。又曰∶大而无力,为血虚。又曰∶诸弦为饮。又 
曰∶弦为劳据脉观症,盖由气血俱虚,以致气不周运,而成麻痹。时医不悟,而作火治,药用寒凉过多,损伤脾胃,阳 
气失陷而成崩矣。以岁运言之,今岁天卫主气,风木在泉,两木符合,木盛而脾土受亏,是以上陷而行秋冬之令。以时 
候言之,小雪至大雪之末,六十日有奇,太阳寒水,主厥阴风木,客气加归于上,木火胜矣。经曰∶甚则胜而不复也。 
其脾大虚,安得血不大下乎?且脾裹血,脾虚则血不归经而妄下矣。法当大补脾经为先。次宜补气祛湿,可得渐愈矣。 
以人参三钱,黄 二钱,甘草四分,防风、荆芥、白术各一钱,陈皮八分,水煎食远服。一剂分作三服,不数剂而愈。 
李时珍按谢士泰《删繁方》治尸疰,或见尸,或闻哭声者,取死人席斩棺内余弃路上者,一虎口,长三寸,水三 
升,煮一升,服立效。此即嗣伯用死人枕之意也。 
葛洪云∶鬼疰者,是五尸之一疰,又挟诸鬼邪为害,其病变者三十六种至九十九种,大约使人寒热淋漓,沉沉默 
默,不的知苦处,在于何所?累年积月,渐就沉滞,以致又传旁人,不一而止,觉如是候者,急取獭肝一具,阴干杵 
末,服方寸匕,日三,未愈再服。《本事方》云∶《肘后》言此方甚良,宣和间,天庆观一法师极精严。时一妇人投 , 
述患人有祟所附,须臾召至。附语云∶非我为祸,别是一鬼,亦因病患命衰为祟耳,渠今已成形,在患人肺脏,为虫食 
其肺系。故令吐血,声嘶。师掠之,此虫还有畏忌否?久而无语,再掠之,良久云∶容其说。惟畏獭瓜屑为末,以酒服 
之则去。患家如其言而得愈。此予所目见也,究其患亦相似。獭瓜者,即獭肝之类也。 
孙东宿治孙如亭令政,年过四十,眼偶赤肿,两太阳疼痛,大便不行者三日,平时汛期一月仅二日,今行四日,犹 
且未止。里有余云谷者,自谓眼科捷手,医治逾候,肿赤不消,而右眼内 突生一白泡,垂与鼻齐,大二寸余,见而骇 
走,以为奇疾,莫能措剂。又见其呕吐、眩运,伏于枕上,略不敢动,动则眩愈极,吐愈急,疑其遍南不治,孙诊之两 
寸关俱滑大有力,两尺沉微。曰∶此中焦有痰,肝胆有火,必为怒气所触而然。《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肝火。诸 
逆冲上,皆属火,盖无痰不作运也,眼珠白泡,乃火性急速怒气加之,气乘于络,上而不下,故直胀出眼外也。古壮士 
一怒而目珠裂,与白泡胀出珠外理同。肝为血海,故血亦来不止。治当抑其目,清镇痰火,则诸症自瘳。先用姜汁益元 
丸,压其痰火,以止其吐;再以二陈汤,加酒连、酒芩、天麻、滑石、吴茱萸、竹茹、枳实煎饮,一帖吐止运定,头 
稍能动。改用二陈汤加芩、连、谷精草、夏枯草、香附、茱萸、薏苡仁,两剂。赤肿消,白泡敛。四剂全愈。血海亦 
净,从是后不发。 
又亮卿之女,左目红肿,如腹中饱眼乃开,饥则眼不能开,此疳积虚寒症也。以夏枯草二钱,谷精草、甘草各一 
钱,香附一钱五分,煎服四帖而安。 
李士材治朱文哉,遍体如虫蜇,口舌糜烂,朝起必见二鬼执盘食以献。李诊其寸脉乍大乍小,意其为鬼祟,细察两 
关弦滑且大,遂决为痰饮之 。投滚痰丸,虽微有所下,而病患如旧。更以小胃丹二钱与之,复下痰积及水十余碗,遍 
体之痛减半,至明早鬼亦不见矣。更以人参三钱,白术二钱,煎汤服小胃丹三钱,大泻十余行,约有二十碗,病若失矣。 
乃以六君子为丸,服四斤而愈。 
予治孙旗丁之内,产后十数日,觉气不舒。自后两目视物,渐至以直为曲,如弯弓状。医无所措,已及两月。适予 
出京至天津。有运粮官马石泉者,患目疾,延予治之,孙亦请求治。切其脉沉涩,症由淤滞,目视直而为曲者,必瘀血 
阻折肝胆之叶。昔吕复治道士伤酒大吐时,上焦反复,致倒其胆腑,视物倒直。今折其肝叶,曲其胆腑,故视物亦曲, 
即用当归、桃仁各三钱,五灵脂一钱五分,酒炒大黄、肉桂各一钱,以行其瘀,柴胡八分以舒其肝。一剂下黑血成块者 
数次,视物渐直。再剂又下数次,即看物如故。 
余姚陈载侯,寓居武林。初春患目痛,医与凉剂,目即突出眶外,痛不可忍,予视其脉,两手沉微,此肝肾受寒, 
治宜麻黄、附子、细辛汤。时有汪姓医同座,曰∶两目突出,此肝火逼迫使然,先生以为寒何也?予曰∶脉沉微云 
耳。又曰∶脉不弱。予曰∶子既不辨其脉,试即以症明之,初本疼痛,服寒凉而目反突出,非火症可知。又曰∶火太盛 
而用药轻,故也。予曰∶目痛,人皆谓火,不特目突而为火也。殊不知此症,阴盛于下,格阳于上,阳不得降,故目疼 
痛。用寒凉而复逼其阳,阳无所归,悉涌于目,致目突出。 
仲景谓,少阴经伤寒,发热咽痛,脉沉细,因寒伤于肾,逼肾中之火,飞越于上而为咽痛,今脉微而目突,即是理也。 
若此症此脉,使再投寒凉,必再出而裂。古所谓眼不医不瞎者,正谓此也。兹拟仲景少阴伤寒治法,用麻黄附子细辛 
汤,温经散寒,使寒散火降,其目自平,载侯以为然,服二剂而愈。 
己丑冬,有德青农人沈姓者,患目不见,已十年余矣。 
渠云∶初患时,耳鸣如雷,每闻人语如在头顶之上。又两目闪闪然,见两火如豆大,闭目则目热,而耳鸣更甚。投清利 
之剂,所患虽平,而且全不见矣,凡遇医者俱曰∶青盲内障,非针不明,今特访至此,叩请求治。予曰∶内障一症, 
六因七情,皆能为害。今切汝脉,脉尚沉弦,汝症初起,良由肝胆湿火盛而上攻,故目生火而耳如雷鸣。凡耳中火攻 
甚,则响如雷,如雷之响,中闻人语每自觉在头顶之上。时当用龙胆泻肝汤,泻火开郁,郁开则湿除,湿除则火全灭, 
自无内障之患也。乃但投凉剂,而不求其病之原,故脉尚如是。当先投加味逍遥散,去白术十剂,以除积久之郁热,使 
不致针后复蒙。服后用金针拨去其障,即睹物如故而愈。 
又德青沈凤岐,年五十余,患左目不见已十余年矣。忽一日跌扑后,右目亦全不见物,如是半载,方来就治,予观 
其左目,瞳神散大,神水已定,无庸施治。右起内障,可用针拨,拨即如故,此无他障。本患生瞳神之上,因扑击而下 
故耳。 
或问,目患瞳神散大及黄膜上冲,俱明见于黑珠之内,何故用金针入时,但见瞳神之处,而黑珠内不能明见其针? 
若因黑珠不明,则瞳神散大,黄膜上冲,何故又见乎?予曰∶目中之水,状如鱼脑,其色不一。在白珠则绿,黑珠灰 
黑,瞳神若漆层层相裹,神水于中,外所包之壳,如指甲之浓,壳中生孔以贯瞳神外见,所以用针入瞳拨时,若针头稍 
有向外,针即孔上留住,故知其天然生孔,以贯瞳神见外耳。壳孔之外,复生一翳,如晶之明满包其珠,乃瞳神赖此 
以关其水也。若患瞳神散大,因神水逼迫孔外散于明翳之间,黄膜上冲,每取于黑珠下轮,此亦在明翳内,而珠壳外 
也。然是患虽但见于黑珠,而其原诚从白珠而来,因白珠与黄膜之色相若,故不明见于外。如值此症速当疏散其肺,更 
泻其火,虽不能退此已见之膜,然不致上瞒瞳神,以成痼疾。予治里人孙氏妇,初患左目瞳神细小,右患内障。因障 
初成不可用针遂拨,但治其左目,治三月而痊。约半载许,忽左目之珠微疼,视不见物,睡片时,则稍见,未几复不 
见,又睡片时复又见之,如是六七日,复请求治,予视其瞳神但有混浊之气,而非复细小也。又视黑珠下轮,起黄膜半 
米许。予曰∶瞳神无病,瞳神之外,所带混浊之气,因明翳内有黄膜欲上冲故耳。此患属内火旺而外邪闭郁,郁则气不 
外舒,火邪内逼而上,故有是症。盖寐则气归于下,其火邪亦随气而下,则混浊之气稍退,故得见之。悟则其气复升, 
因内之火邪复随而上,故复不见。今速宜散其外邪,清其内火,用苏叶、防风、甘菊各一钱,白蒺藜、石决明各三钱, 
黄芩二钱,郁金一钱五分,黄连、羚羊角、赤芍药各五分,服二剂,其目渐清。又二剂黄膜忽无,瞳神混浊之气亦 
除尽而愈。予告之曰∶黄膜上冲,治但收住其膜,今忽散去,因此膜白中带黄,所起黑珠甚微,其邪尚浅,故得消 
除。然黑珠虽无,恐白珠内尚未全去,当再剂以绝病根。 
x还阴救苦汤x 
升麻 苍术 草梢 桔梗 柴胡 防风 羌活(各五分) 细辛(二分) 本(四分) 归尾(七分) 黄连 黄 
芩黄柏 生地 知母 连翘(各六分) 红花(一分) 胆草(三分) 
清水煎服。 
x钩藤饮子x 
钩藤(炙,五分) 麻黄 甘草(炙,各三分) 川芎 防风 人参(各七分) 全蝎(炒,去刺,一钱) 天麻 
(八分) 僵蚕(炒,一钱二分) 
姜三片,水煎不拘时服。 
x牛黄清心丸x 
牛黄(一两二钱) 麝香 龙脑(三味另研) 羚羊角(镑,各一两) 当归(酒洗) 防风 黄芩 白术 麦冬 
(去心) 白芍(各一两五钱) 柴胡 桔梗 茯苓 杏仁(去皮尖) 川芎 肉桂 大豆黄卷 阿胶(各一两七钱) 蒲 
黄人参 神曲(各二两五钱) 雄黄(另研) 甘草(五两) 白蔹(七钱半) 干姜(七钱半) 犀角(镑,二两) 
干山药(七钱) 金箔(一千三百片内四百片为衣) 
上为末,大枣一百枚,蒸熟去皮核,研成膏,炼蜜与枣膏丸,每两作十丸,用金箔为衣,每服一丸,温水化下。 
x舒郁全睛丹x 
白芥子(三钱) 栀子 白术 茯苓(三钱) 柴胡 陈皮(一钱) 白芍(五钱) 甘草 
清水煎服。 
x加减八味丸x 
熟地黄(八两,忌铁、酒煮烂捣膏) 山药 山茱萸(酒洗焙,各四两) 白茯苓 泽泻(酒洗焙干) 牡丹皮(酒 
洗烘,各三两) 五味子(火干,两半) 肉桂(去皮忌火,一两) 
上除地黄膏另入,余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钱,空心盐汤送下,忌萝卜。 
x礞石滚痰丸x 
青礞石(一两) 沉香(五钱) 黄芩 大黄(酒蒸,八两) 
上将礞石打碎,用焰硝一两,同入瓦罐盐泥固济,晒干火 ,石色如金为度。研末,和诸药,水丸。量人虚实服 
之,姜汤送下。服后仰卧,令药在胸膈之间,除逐上焦痰滞,不宜饮水行动。 
x宝鉴沉香天麻丸x 
沉香 益智 川乌(各二钱) 天麻 防风 半夏 附子(炮,各三钱) 羌活(五钱) 甘草 当归 僵蚕 独 
活(各一钱) 
每服五钱,生姜三片,水煎去渣,温服食前三剂。 
x保和丸x 
山楂(三两,去核) 神曲(炒) 半夏 茯苓(各一两) 陈皮 莱菔子(微炒) 连翘(各五钱) 
曲糊丸麦芽汤下。 
x小胃丹x 
芫花(醋拌,一两,瓦器内炒黑不可焦) 甘遂(长流水浸半日,煮晒干) 大戟(长流水煮,再用水洗,晒干, 
各五分) 大黄(湿纸裹煨,切,酒炒,一两五钱) 黄柏(炒,三两) 
上为细末,以白术膏丸如萝卜子大,临卧白汤送下一钱,欲利空心服。 
x六君子汤x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陈皮 半夏各等分 
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服。 
x益元散x 
滑石(六两) 甘草(一两) 辰砂(一钱) 
上为末,每服二钱或三钱,冷水调下,灯心汤亦可。 
x二陈汤x 
半夏(姜制) 陈皮(去白) 茯苓(一钱) 甘草(五分) 
加姜煎。 
x麻黄附子细辛汤x 
麻黄 细辛 附子 
先煮麻黄,去沫,纳诸药煎。 
x加味逍遥散x 
柴胡 薄荷 当归 白芍 陈皮 甘草 茯苓 白术 丹皮 山栀 
加姜煎。 
x六味地黄丸、四物汤x(一方见头门) 

卷之二

属性:李楼《怪症方》云∶有人耳内生物如枣核大,痛不可动者,以火酒滴入,仰之片时,以钳取出绝根,此名耳痔。 
《奇病方》云∶有人耳中作痒,以木剌之,尚不足以安其痒,必以铁刀刺其底,始觉快然,否则痒极欲死。此肾肝 
之火,结成铁底于耳,非汤药可救,方用龙骨一钱,皂角刺一条,烧存性,冰片三分,雄鼠胆一枚,先将前药为末,后 
以鼠胆水调匀,而后以人乳再调如浓糊一般,将此药尽抹入耳孔内,必然痒不可当,须人执两手,痒定而自愈矣。愈后 
当常服六味丸,庶不再发。 
《类编》云∶族人友夔,壮岁时,苦两耳作痒,每日一作,遇其甚时,殆不可耐,击刮挑剔无所不至,而所患自 
若。常以坚竹三寸许,截作五六片,细削如洗帚状,极力撞入耳中,皮破血出,或多至一蚬壳而后止,明日复然,失血 
既多,为之困悴。适有河北医士周敏道,到乡里,因往谒之。周曰∶此肾脏风虚,致浮毒上攻,未易以常法治也。当 
服透冰丹,更戒酒、面、鸡子之类,能一月为佳。夔用其戒,数日痒止。而食忌不能久,既而复作,乃着意痛戒,迨于 
累旬耳不复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