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朱进忠中医的医案-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审其脉舌,合之于色,辨证立方,治之而瘳
      孙××,男,10岁。
      疲乏无力,尿呈酱油样色1年多。医诊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先以西药治疗半年,不但诸证不减,反见日渐加重,后又配合中药清热凉血之剂,诸证仍然不见改善。细察其证,面色皓白无华,体倦乏力,血色素4克%、尿夜间呈酱油色,下午尿色转清,舌质淡黯,舌苔薄白,脉沉细。综合脉证,思之:面色皓白者,气阴两虚也。舌质淡黯者,血虚夹瘀也。脉沉者,郁证也。细者,气血俱虚也。合而论之,乃气阴两虚为本,气滞血瘀,湿热下注为标。治宜补气养血以培本,理气活血,利湿清热以治标。处方:生黄芪30克,生山药30克,红花3克,龟甲12克,黄柏5克,丹皮10克,当归6克,三七参3克(另冲),牛膝9克,琥珀粉6克(另冲),土茯苓60克。
      服药4剂,尿色稍清;服药6剂,尿色全清,食欲、精神大增;继服30剂,诸证全失,血色素增至15克%,愈。

      上呼吸道感染
      1.察其脉舌,审其二便,调其三焦,其病始愈
      李×,男,8岁。
      持续高热28天。医诊上呼吸道感染。先用西药十几天不效,继又配合中药清热解毒之剂,其效仍不显著。高热,体温39.9℃,咽喉干痛,神疲乏力,舌苔黄腻,大便于,小便赤,脉弦紧而数。综合脉证,思之:舌苔黄腻者,湿热蕴郁也。脉弦紧而数者,太少合病也。数者,热也。合之于症,乃为邪入膜原兼湿郁、表寒也。治宜达原饮加减为方。处方:厚朴10克,草果10克,槟榔10克,黄芩10克,知母10克,菖蒲10克,柴胡10克,白芷10克,蝉蜕10克,大黄2克。
      服药1剂,发热即退,精神、食欲好转,继服1剂,愈。
      某医云:前用输液、大剂抗生素、中药清热解毒药近1个月,体温一直不降者何也?答曰:表寒闭郁者必予辛温解表才可寒解热退,正如《伤寒论》之用大青龙汤于不汗出而烦躁用大剂麻黄发汗也。今证为表寒闭郁而反用寒凉更郁其表,故解热而热反不退也。今用柴胡达原饮而一剂热退者,一者其方有辛温解表之味能发散风寒;二者有除湿调理三焦之药以鼓阳气外达;三者有通腑之味以佐解表药使闭塞得通。
      2.表里俱病,但予清热,不予疏散,忽略通下,其病不愈
      诸××,男,3岁。
      高热不退5天。医诊上呼吸道感染。先以西药治之不效,继又配合中药清热解毒之剂仍不效。细察其证,身热如炭,体温39.9℃,神志时昧,咽干微痛,舌苔黄白,脉浮数。综合脉证,思之:脉浮数者,风热在表也;舌苔黄者,里有热也。合而议之,乃表里俱热,治宜双解可也。处方:蝉蜕10克,僵蚕10克,片姜黄10克,大黄3克,薄荷6克。服药1剂,热退,神清,继服1剂,愈。某医云:服药1剂,40分钟发热渐退,l小时退至正常,吾始怀疑中药能退热,今始信无疑。然前用中药何故其热不退,而今用小剂反退也?答曰:前用清热解毒但清卫分之热,今用升降散者,不但解表,而且清里,不但疏达,而且通腑,若邪在三焦者,此方最妙。正如《寒温条辨》所云:“温病亦杂气中之一也。表里三焦大热,其证不可名状者,此方主之。”


      第五节 眼科

      眼外伤
      审查病因,不失脉色,不拘活血,治之得愈
      高××,男,22岁。
      在劳动的时候,不慎钢丝刺人右眼,立刻出血不止,经眼科手术治疗后,虽然出血已经制止,但却至今不能复明,其后虽然多次手术去除瘀血,但至今视力不见一点改善,为此不得不改请中医以活血化瘀法治之,但至今已4个多月,不但不见改善,反而出现眼压增高、玻璃体轻度混浊,两眼俱痛,两眼俱赤。细审其证,除头痛眼痛,两目红赤外,并见舌苔薄白,脉右弦大,左弦缓。综合脉证,思之:脉右弦大者,气血俱虚也。外伤目赤者,瘀血也。合而论之,乃气血俱虚为本,气血瘀滞为标。治宜补气养血以培本,理气活血以治标。处方:黄芪30克,赤芍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地龙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元参15克。
      服药2剂,头痛眼痛目赤均减;继服6剂,头痛、眼痛、目赤均消失,且右眼在l米左右可见人影晃动;又服10剂,在5米左右可以清楚的看清人的五官。
      某医云:前医应用赤芍、当归、桃仁、红花辈无效,今用赤芍、当归、桃仁、红花辈反效,其故何也?答曰:前人论述瘀血证时认为外伤后必有瘀血,故余治此病亦采用活血化瘀法进行治疗,但前医与余在如何活血化瘀上却有很大不同,前医在活血化瘀的同时又注重了清热止血,余在活血化瘀的同时又注意了补气养血与养阴泻火。所以都采用活血化瘀而疗效不同也。东垣论述杂病时力主右脉大于左脉者为气血虚,应予补益,就在于此也。

      视乳头水肿
      谨察其脉,从脉论证,疏肝理气,化痰泻火而愈
      朱××,女,51岁。
      两眼突然失明8天。医诊视乳头水肿。先请西医诊治,因一直未确定病因,故只采用一些对症治疗措施。细审其证,两眼视力完全丧失,但不红无翳障遍目,头痛失眠,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舌苔白,脉沉弦滑数。综合脉证,思之:脉沉者,气郁也。沉弦者,肝经郁火也。滑数者,痰火也。合而论之,乃痰火阻滞,肝胆郁火。治宜疏肝理气,化痰泻火。处方:柴胡10克,黄芩10克,龙胆草10克,竹茹12克,半夏10克,枳实10克,滑石10克,竹叶10克,夜交藤30克。
      服药4剂,视力基本恢复正常,烦躁失眠大减;继服4剂,诸证消失,愈。
      某医云:何如此之效速也?答曰:近世多云中药效果慢,西药效果快,实则不然也。今所以速效者,药证相符也,病起急骤也,故不数剂而愈。

      病毒性角膜炎
      谨察脉色,合之与症,知其风热容于肝胆,予清肝泻肝散风而愈
      钱××,女,60岁。
      两眼疼痛,羞明,翳膜遍睛,视力下降1个多月。医诊急性疱疹性角膜炎。先以西药治疗20多天无明显效果,继又配合中药清热解毒之剂一周亦无明显改善。细审其证,两眼乌睛有一层薄薄的云翳遍盖,眼痛羞明,白睛微见红赤,舌苔薄白,脉浮弦。综合脉证,思之:目者,肝之窍也。弦脉者,肝脉也。浮者,风邪在表之脉也。合而论之,乃肝胆风热外客所致。治宜清肝泻火散风。处方:蝉蜕9.克,桑叶9克,连翘10克,薄荷3克,夏枯草9克。
      服药4剂,诸证消失,愈。
      某医云:前用清热解毒不效者何也?答曰:脉浮者,表证也,表证当予解表疏散,故以清肝泻火散风而得愈。前用清热解毒不效者,未予疏散风邪而反闭其郁热也。

      青光眼
      审其脉,知其证,予平肝泻火,疏散风邪而愈
      郝××,女,17岁。
      头痛眼痛,瞳孔散大,视力下降20多天。医诊青光眼。先以西药点眼、内服,眼珠疼痛稍减,但继续应用则无明显效果。细审其证,除头痛眼痛,瞳孔散大,视力下降,恶心欲吐外,并见舌苔薄白,脉浮弦。综合脉证,思之:脉浮者,表证也,风邪也。弦者,肝脉也,肝火也。合而论之,乃肝火内郁,风邪外客。治宜内泻肝火,外疏风邪。处方:草决明15克,菊花10克,防风6克,车前子10克(布包),柴胡6克,薄荷6克,青葙子10克,蝉蜕9克。
      服药4剂,头痛眼痛消失,视力增加,继服20剂,愈。某医云:本证余曾用龙胆泻肝汤治之,然其不效者何也?答曰:本证非但有肝火,亦且有风邪,故但予泻火不愈也。又问:青葙子者医家多云瞳孑L散大者禁用,然先生却用之而取效者何也?答曰: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药学》云:“本品清热力强,且有扩散瞳孔的作用,肝肾虚及青光眼患者忌用。”对待这一句话,我的考虑是若肝肾虚的青光眼应忌用,若肝火夹风热者,因其清肝火血热,且有扩散瞳孔作用,若再配用疏风泻火之品非但无害,亦且有利,故用于肝火夹风热之急性青光眼常获卓效。

      皮质盲
      审其脉舌,知其乃精血亏损,予补肾填精始愈
      郜××,女,5岁。
      流行性脑炎后失明2年多。医诊皮质盲。先以西药治疗5个月无功,继配中药明目地黄丸、石斛夜光丸、黄连羊肝丸治疗半年仍无功。细审其证,除两眼已完全失明外,两眼外观无异常,精神、食欲正常,舌质嫩红无苔,脉虚数。综合脉舌,思之:目者,肝肾之所主也。舌质嫩红无苔者,阴精亏损也。脉虚数者,阴精亏损而有热也。合而论之:乃肝肾精血虚损不能上注于目所致。治宜补益肝肾,填精明目。处方:龟甲15克,鳖甲15克,何首乌10克,生地10克,白芍10克,覆盆子10克,五味子10克,牡蛎6克。
      服药10剂,在近距离内可见人影晃动,继服40剂,视力恢复正常。
      某医云:为何用明目地黄、石斛夜光等均无效,而改用龟甲、鳖甲之类取效耶?答曰:本病乃脑炎之后火灼阴精髓海受损所致,温病久踞下焦,消烁肝肾阴液者,非以龟、鳖、牡蛎入肝,镇潜之品不能复其肝肾阴液,故以龟、鳖、牡蛎镇潜之品,复佐滋补肝肾之品始愈也。

      虹膜睫状体炎
      细审脉证,知其阴虚肝郁,郁而化火,予滋补肝肾,解郁泻火,愈
      朱××,男,50岁。
      两眼困痛,视力下降半年余。医诊虹膜睫状体炎。先用西药治疗4个多月无效,继又配用明目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等治疗2个多月视力仍然不见增加。细审其证,两目微赤困痛,两眼在1尺内可以看见人影,头痛头胀,胸胁苦满,心烦易怒,舌苔薄白,脉弦。综合脉证,思之:胸胁苦满,头晕头痛者,郁证也。脉弦者,肝脉也。合而论之,乃肝郁血虚,郁而化火也。治宜养血疏肝泻火。处方:柴胡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丹皮10克,栀子10克,生地15克,元参60克,薄荷2克,茺蔚子10克。
      服药7剂,视力明显增加,在3米左右可以清楚的看清手指;继服20剂,视力恢复正常。
      某医云:前用明目地黄、杞菊地黄不效,而改用上方何故取效?答曰:明目地黄、杞菊地黄从滋补肝肾来讲与上方是近似的,但在以下三点上却有根本区别:其一是本方疏肝之力胜于杞菊地黄、明目地黄。其二是本方泻火之力胜于杞菊地黄、明目地黄。其三是本方滋阴降火之力胜于杞菊地黄、明目地黄。这三个方面对于郁甚、火甚、阴虚甚者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以本方治之效,而用杞菊地黄、明目地黄不效。


      第六节 鼻耳咽喉科

      鼻中隔偏曲
      审其脉色,知其病在肺肾,予滋阴降火而愈
      文××,男,25岁。
      反复发作性鼻衄十几年,鼻衄不止20天。医诊鼻中隔弯曲。先以西药治之不效,后以中药清肝泻火、清泻胃火之剂配合仍无功。细审其证,鼻衄,用药纱条堵住鼻孔后仍时见从口而出,血色素6克,舌苔白,面色皓白无华,脉虚数。综合脉证,思之:脉虚者,肺虚也;数者,热也。面色皓白无华者,肺阴不足。且久病阴虚相火上炎而灼肺金,故衄血也。治宜滋阴降火。处方:生地15克,元参20克,麦冬15克。
      服药1剂,鼻衄得止。然思其面色皓白,气阴仍嫌不足,乃予养阴益气治之,后果愈。
      某医问:此方乃增液汤也,吴鞠通《温病条辨》用于无水舟停之便秘,何老师独用于鼻中隔弯曲之鼻衄也?答曰:生地、麦冬、元参三味为方,吴鞠通命其名日增液汤,主用于无水舟停之便秘。钱镜湖《辨证奇闻》则因其善于滋阴降火,对衄血有奇效,而命其名日止衄汤。今本病之衄血乃阴虚相火妄动所致,故用之。正如《辨证奇闻》所云:“人在鼻中流血,经年经月而不止者,或愈或不愈,虽鼻中流血,较之口中吐血者少轻,然而听其流血而不治,与治之而不得其法,皆能杀人。盖吐血犯胃,而衄血犯肺,胃为浊道,肺为清道也。犯浊道则五脏尽皆反复,犯清道则止肺经一脏之逆也,然而犯清虽轻于犯浊,而气逆则一,逆则变证多端,故皆能杀人也。治法惟调其肺气之逆,但肺气何以致逆乎,亦成于肺金之火也,夫肺属金本无火也,肺金之火仍是肾水之火也,肾因心火之侵而。肾水来救,久之肾水干涸,而肾火来助,火与火斗,而血乃妄行,从鼻而上越矣。然则调气之法,舍调肾无他法也,而调肾在于补水以制火。方用止衄汤:生地一两、麦冬三两、元参二两。水煎服。一服即止。麦冬直治肺金之匮乏,生地、元参以解肾中遏抑之火,火退而气自顺,气逆既顺,而血自归经矣。”

      鼻前庭炎
      谨察昼夜阴阳之不同,合之疼痛之差异,知其病位之脏腑,治以滋阴降火始愈
      召5××,男,38岁。
      两鼻孔前庭粘膜干痛,糜烂结痂1年多。医诊鼻前庭炎。先以西药外敷,内服治疗半年不效,继又配合中药清热解毒、疏风宣肺、健脾利湿等法治疗半年亦不效。细察其证,两侧鼻前庭糜烂结痂,皮肤干痛,破裂出血,夜间痛甚,且近20天来,鼻牙俱痛,有时疼痛不能入睡,有时痛醒,舌苔白,脉弦滑尺大。综合脉证,思之:昼轻夜剧者,肾虚火炎也。糜烂者,湿热也。治以养阴、除湿、泻火。处方:升麻1克,元参30克,地骨皮30克,羌活3克。
      服药2剂,糜烂、肿痛均消失,继服6剂,愈。
      某医云:清热解毒、健脾利湿、疏风宣肺均为治鼻前庭炎之有效方法,而本证却治之不效者何也?答曰:本证非但鼻烂而痛,亦且牙龈亦痛,此乃肺胃俱病,当肺胃同治,且夜间痛剧,非仅实火,亦且阴虚,故但治其肺,但治其胃,但泻实火,均不得愈。所以采用一滋阴,二除湿,三泻火,酌加引经之药而愈。

      慢性鼻炎
      审其脉,知其病,予泻火平肝始愈
      王××,女,35岁。
      鼻塞不闻香臭5~6年。医诊慢性鼻炎。先用西药治疗不效,继又配合中药辛夷、苍耳子加减为剂治疗2年亦不见减。细察其证,除鼻塞不闻香臭之外,并见头晕心烦,每次生气后均见鼻塞鼻不闻香臭加重,舌苔白,脉弦。综合脉证,思之:弦脉者,肝脉也。生气后鼻塞不闻香臭加重者,肝火射肺,肺气不宣也。治宜疏肝泻火。处方:冰片1克(冲),栀子10克,酒军3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羌活10克,防风10克,薄荷6克。
      服药2剂,鼻塞不闻香臭消失,继服2剂,竞愈。
      某医云:此当归龙荟丸加减方也。当归龙荟丸清热泻肝,攻下行滞方也,主用于肝胆实火之头痛面赤,目赤目痛,胸胁胀痛,便秘尿赤,形体壮实,脉象弦劲,躁扰不安,甚或抽搐者,然今反用于慢性鼻炎者何也?答曰:中医治病在于理、法、方、药之合拍、在于理、法之相吻合,今慢性鼻炎之发生在于肝火之射肺,故采用治肝胆实火之方而愈也。

      变态反应性鼻炎
      1。谨察诸证,合之于脉,予健脾理气,疏散风邪,愈
      赵××,男,59岁。
      喷嚏流涕,身痒1年多。医诊过敏性鼻炎、荨麻疹。先以西药治疗半年多不效,后以中药散寒祛风、益气助阳,养血祛风等剂相配合亦无明显效果。细审其证,经常频发的鼻痒喷嚏,流清涕,头晕,全身酸困,脘腹满胀,遇冷或遇冷水则即刻身痒起片状皮疹,舌苔白,脉弦紧。综合脉证,思之:痒者,风也;遇寒冷或冷水则疹发者,寒湿也;腹脘满胀者,脾虚寒湿也;脉弦紧者,风寒也。证脉合参,乃脾胃寒湿为本,风寒外客为标。治以健脾理气,疏散风邪。处方:羌活3克,防风3克,荆芥10克,川芎10克,厚朴10克,党参10克,茯苓10克,陈皮10克,甘草6克,僵蚕10克,蝉蜕10克,藿香10克,清茶1撮。
      服药2剂,喷嚏、流涕,全身酸困消失,用冷水洗衣服时亦未见起疹;继服4剂,愈。
      某医云:前用散寒祛风、益气助阳、养血祛风不愈,且时见加重者何也?答曰:本病脾虚夹湿为本,风寒外客为标,不健其脾则祛风必甚,但健其脾则风邪反而内入,所以治疗之时只可在健脾理气化湿的基础上,少佐祛风之品。至于为何散风祛寒而不愈,其因有二:一散风寒之力过大也,二健脾除湿之力不足也。至于益气助阳,养血祛风因何不效,乃因药证不符也。
      2.谨察其脉,合之于症,治以补气养阴,除湿升阳,愈
      苏××,男,38岁。
      鼻痒喷嚏流涕频频而发十几年。医诊过敏性鼻炎。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