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念佛如何得到一心不乱(南怀瑾)+-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口气一来一往,一呼一吸之间,依佛学讲,叫一念,而这一念还是粗略而言。这粗的一念,一呼一吸之间,究竟包含有多少感觉思想呢?佛经上说,一念之间有八万四千烦恼。这就要靠大家去体会了。佛绝不会说谎,佛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妄语者。譬如我们的脉搏跳动,一分钟七十几下,每跳一次,究竟有多少思想念头生灭呢?很多很多,只是一般凡夫自己察觉不出而已。 
  以写信、写文章为例,刚划了一划,下面几笔还没添上,这之间已经有许多的念头过去了。思想的速度快过手中之笔,太多太多了。所以有人写文章,往往对着白纸写不出来,那是因为思想念头过于杂乱之故,手上无法整理出一个头绪来。 
  像我现在讲话,大家在听。我一句话还没讲完,脑子里已不是原来这一句话,早想到下一句,许多接下来的话,接二连三闪现。诸位听讲也是一样,话一入耳,心里早已引生了许多念头,他这样讲对不对?他还真有两下子,蛮会吹会盖的!短短的一句话之间,就有这么多细微难察的念头生灭。  
  
 作者:月千夜 2007…6…20 17:44 回复此发言   
 
 
4 回复:念佛如何得到一心不乱(南怀瑾) 
   那么,我请问诸位,你们光是口中靠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想了断生死,往生西方,而实际上心中却掺杂那么多生生灭灭的妄想杂念,并非真正念佛,这样成吗?所以,念佛决不会白念,但是糊里糊涂混日子的人却不易得力。明朝有位学者说,任何一个人,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人一出生就反反复复做这三件事,直到死亡。一辈子自我欺骗蒙盖自己;再不然哄骗人家,哎唷!我念佛念得好好啊!你赶快跟我去念,念佛真的很有意思,实际上自己满腹牢骚,天天烦恼。这不是自欺欺人吗?而那个莫名其妙跟着赶来凑热闹的,便是被人欺。此人生之三大事也。 
  我们念佛,却不明何谓念佛,这是自欺,自己辜负自己。那么,什么才是念佛的那一念呢?现在我做个比方,你欠了人家的帐,明天三点半前不将足够的钞票存入银行,人家那张支票轧进去,就要退票,你自然成了票据犯,隔不了多久法院要请你到看守所去坐坐。可是明天实在凑不出这笔钱来。此时你坐在这里念佛,心里直挂着明天那张支票,三点半一到,怎么办?那真是牵肠挂肚,忧心忡忡,念念不忘,整个心都悬在这件事情上面,无法忘怀。像这样子的念,才是我们念佛所需要的。  
 心头只挂着这一念  

  又如年青人恋爱,追求异性。虽然坐在此地听课,心里头还想着他(她),现在不知到了哪里?干些什么?在西门町电影院门口?或者公车上?还是跟别人去玩了?如此坐在这里,心中七上八下,整个思想都被对方的影子盘踞住了,痴痴地想,挥也挥不掉。这是思念,我们念佛也要这样,天天想着阿弥陀佛,时时刻刻惦记着他,乃至不需这四个字或六个字的名字,心里头只这么挂着这个念——佛,成为一种习惯,那就对了。  

  有时我问同学:“你有没有念佛?”“有啊,老师。我一天念两次哪,一次五串念珠,一串一百零八个,一天总共一千零八十次。”好像在算钱数利息一样,这不大对。我念佛不大计数,一念一念就顺下去了,管它是多是少,一念一口气就有一心不乱到底嘛!所以,念佛可以用念珠帮助,但是不要太过着相,斤斤计较数目,反而用错心思,多可惜。  

  我小的时候,家在乡下,看到那些老太太们念佛,许多都是拿张纸,纸上有好多红色圈圈,一边念南无阿弥陀佛,一边手中拿着麦草管,沾一点黑墨水,一百零八遍便在圈圈上点一下。我家的一个老佣人,也是一样。我们从外面回来,她看到了,一边念佛一边说:“你回来了,少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很好玩吧?”我说:“好玩。”她说:“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好玩哦!很好很好,阿弥陀佛。”然后念了几句又说:“你坐一下啊,我等一下就给你烧水泡茶!等我念佛念完了,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接着举起麦管在纸上轻轻点一下。  

  那时年轻还小,觉得很好奇,就问:“哎,王婆婆啊,你这么念着干什么?为什么有这么些纸?”她答道:“唷,少爷你不知道,这些将来要烧。这一辈子已经这么辛苦,花了这么多本钱念佛,都登记下来,死了以后,总要给我一条大路好走吧!再不然来世投生时,我念佛的记录都是钞票,可以到处送红包,也好找一户好人家投胎。”你看看这种观念,跟真正的念佛有什么关系呢?小时这样子的看得很多,我的老祖母信佛很虔诚,但是她又何尝不是如此。  

 穷极呼天 痛极呼父母  

  记得我十一岁时第一次出远门,到城里读书,由家里到城里,只一天的路程,根本微不足道。但是全家人都伤感落泪,好象是很严重的离别,手帕都来不及擦。我自己也难过,因为从没出过门。有人恶作剧吓唬我,看到城门一定要跪下来拜,因为城门有门神,否则进不去。像遇到这种痛苦难过的时候,或者有什么惊吓,我便自然而然念佛,念南无阿弥陀佛。谁教的?没人教,这纯是受了家中祖母和母亲的影响。  

  韩愈说过两句话很有道理:“穷极则呼天,痛极则呼父母。”一个人穷困无立锥之地,没钱穿衣吃饭,到了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喊我的天啊!有时候不小心受了伤,或是给人打伤,痛极了,哎呀我的妈,自然呼叫出来。人一到紧急危难的关头,这一念强烈的寻求依靠之心,正是我们念佛求生西方的根本。要以这样的心境来念,才是真正的念佛。  

  此时,念佛不一定有南无阿弥陀佛的佛号。直到严重危急时,阿弥陀佛一字一句没有了,只剩挂着阿弥陀佛这一念,一个佛的观念深深印在心里,作为依靠。若是临命终时,就以这么一念,决定往生西方,莲花化生。  

  我们念佛,如果不懂这个道理,全然想以凶猛地念阿弥陀佛佛号,求得一心不乱,那永远也没办法达到。因为你是用散乱心在念佛,一字一声,一句一句,皆是生灭法。生灭法便是散乱。  
  
 作者:月千夜 2007…6…20 17:45 回复此发言   
 
 
5 回复:念佛如何得到一心不乱(南怀瑾) 
   再说,我们以十声念佛法为例,你手中拿着念珠,念呀念,是否能在十声之内,中间插不进来别的妄想?不可能。即使你察觉不出有别的妄想,心里还在数,还是散乱,若说只以手中念佛珠的滑动来帮忙计算,一颗一颗数至十颗,这中间五句也好,四句也好,一句一句,一字一字之间,没有其他念头冒出来,这才算有点苗头。然后,又由第十声开始,倒推念珠,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如此,一来一往,类似数息观的修法,久而久之,练到其他杂念不生,只有清清楚楚的佛号。那么,你说这就是一心不乱了吗?不是。因为你尽管只用佛珠,不注意数字,但是一圈念完又一圈,你全晓得,还是有数的观念。况且,手在动,身体在动,也是念。身体的感觉还是念,念包括了身心两方面的活动。真正念到一心不乱,那完全只剩一句佛号,其他什么身体感觉都没有,忘掉了。“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顽空定”的念佛法  

  当年我在大陆喜欢跑庙子,杭州一带的寺庙都熟得很,认识很多和尚朋友。像杭州的花坞,在当地也算是著名的风景区,密布了大小庵堂。很多富贵人家的小姐出家,或是带发修行,都集中在这一带。一个尼姑一个庵,顶多两三个姊妹朋友住在一起,像个公馆,生活不靠化缘。里面布置得窗明几净,格调优雅,不准闲人随便进去。  

  就在杭州灵隐寺旁的一间小庙,我同一个和尚交情很好。有一次,我问他有没有好办法,可使念佛或者打坐容易入定?和尚说:有啊,但是我不能教你,因为当年学的时候,在师父面前跪着发过誓,这个法不能讲的。我说那跟外道有何不同?他连忙说,不是不是,不能讲是因为你根器好,教你这种法,怕耽误了你。这位和尚太爱护我了,这些话等于替我戴高帽子。我说算了,你别把我看得那么高,我这个人人小、眼小、鼻小、心更小,成不了大事,你就将这小法教给我;况且大由小做起,积小自然成大,何必藐视小法呢?  

  最后这位和尚朋友拗不过我,只好脸色一正,很严重地说,这叫顽空定,虽能得定,但等于冥顽不灵一样,类似本师释迦牟尼佛当年跟外道所学的无想定,不能随便教人,现在既然你这么讲,教你无妨。于是慎重地上香供养,我也跟着在佛前顶礼磕头。然后要我坐在佛前盘腿而坐,我说这干嘛?他说打坐念佛。怎么个念佛呢?念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声音在体内由头顶往下沉,每个字音稍稍拉长。南——,念南时声音开始感觉下沉,身体放松;无——,更下沉,更放松;如此,阿——弥——陀——,接连下来,到了陀声音差不多降至腹部。然后,佛——(以两唇轻而松作呼音),有如放长气一样,由腹部放下去。这一放,放到地下,放到十八层地狱,放到地藏王菩萨那里,一路直透下方世界,无比虚空之处。  

  我一听,认为有理,便依法行事,照念不误,不消一会儿,便达忘我之境。此法虽是顽空定,当时这位和尚认为不可以传人,但后来我倒觉得这个方法很好,尤其有益于现代人常患的高血压症。现在他人已涅磐,我就代他转做功德,告诉大家作为助道法。  

  依此法修行,万一念到佛字时,觉得声音和气沉下去又溢回来,那便重新再来,反复练习,直至意识澄清平静,然后再以一般方式念佛。那么,这样念佛能否达于一心不乱呢?还不能。 

 但持正念 莫问黑烟  

  我常引用佛国禅师描写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其中两句偈子,作为同学们的参考:“有时且念十方佛,无事闲观一片心。”上句代表初步一心不乱的念佛法门,下句则是成就真正一心不乱的念佛法门。“有时且念十方佛”,说明全心全意念佛,将佛深深印在心上。“无事闲观一片心”,念佛念到念而不念,不念而念,杂想空,佛号也空。此时真正进入念佛境地,“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同于维摩经云,“心净则国土净”,净土自然现前。  

  那么,念佛如何一心不乱呢?我们大家念佛时,几乎都是边念边打妄想,妄想多了就自怨自艾,以为罪过。不念还好,越念越想,越想越气,越气越念。最后胡思乱想克服不了,干脆放弃,自己讨厌自己,念也白念。一般念佛的情况,大致不离此等现象,落在贪、嗔、痴、慢、疑、悔诸种恶习中。  
 
  
 作者:月千夜 2007…6…20 17:45 回复此发言   
 
 
6 回复:念佛如何得到一心不乱(南怀瑾) 
 
  其实,念佛别怕妄想,不要后悔,不要怀疑。首先应相信自己念佛一定成功,绝对往生西方,什么妄想不妄想的,何足挂虑?!  

  现在我们点根蜡烛,大家看看,这根蜡烛在亮,同时冒这黑烟,亮光愈大,黑烟也愈大。我们心念的状况正是如此。一边念南无阿弥陀佛,一边习惯性地乱想,乱想等于黑烟,南无阿弥陀佛则是光明。光明不畏黑烟的存在,乱想无碍正念的延续;黑烟尽管冒,光明一直没有熄过,这不也是一种一心不乱吗?为什么要大惊小怪,疑悔交加呢?如此一讲,可以安心念佛了吧!  

  例如,我们上街走路时,道路两边来来往往的车辆和行人,川流不息,这对你有无妨碍呢?没有。所以,你念佛只须一路念去,其他妄想杂念,哎呀,今天股票不晓得跌价没有?阿弥陀佛;明天房子卖不卖得出去?阿弥陀佛;李大婶那边的利息下次应该收回来,阿弥陀佛。这样,又想专心,又打妄想,一边惭愧,一边盘算,反正只要你中间这条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路前去,向着目的地,不管街上人多人少,规规矩矩直往前走,终会到达。念佛之理就是这么简单,毫无难处。  

  所以念佛,任何人都可做到一心不乱,本来已是一心不乱,何必另外苦苦追求?!至于全然炉火纯青的一心不乱,有如火光到达最强烈的高温,变成青色青光,没有馀烟。功夫深时,一下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念就突然定住不动了,再也不需要第而句佛号。“一念万年,万年一念”,忘记身体感觉,或者知有身体,但动不了。此时,有些人竟然害怕,咦,身体怎么没有了?怎么不能动了?又自我故障,自寻烦恼起来。何苦嘛!既然念佛,还管身体如何如何,要死便死,一念往生西方正好。其实这是念佛得力气正常现象,非关死亡,何足怪哉! 

 生灭灭已 寂灭为乐  

  我经常告诉许多朋友,求生不易,求死也难。上吊、跳水、切腹、吃安眠药,没有一样好死。“千古艰难唯一死”,谈什么学佛做功夫,念佛打坐,多了不起,别吹牛了!生时没有痛苦烦恼,快快乐乐,穷也穷得心安理得;死时不拖累自己,不麻烦别人,这已是世上第一等人。  

  我看到许多财势两全的人,躺在医院两三个月,吊个氧气筒,颠颠倒倒,半死不活,苦了自己,也累了别人。至少朋友得来来回回,多跑几次医院探望。其实,看也死,不看也死,但是又不能不看,不是做给死人看,是做给活人看哪!这就痛苦了。对不对?我讲的是实在话。所以,我如生病不希望别人来看我,别人生病即使去看他,也不多留恋。一到医院,看看好了一点,那么,再见吧,自己好好保重。若是不行了,还得赶快回去准备挽联。生命就是这样,要放下,看开。  

  因此,念佛不可有任何挂虑。这一念,念至最后没了,南无阿弥陀佛的佛号,忽然空了,这时正是真正念佛,穷紧张个什么呢?“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这一心清净空灵正是净土初相,道理不明者,反而大惊小怪,心生恐惧,自毁功勋,与“叶公好龙”同样好笑。叶公是春秋时代的一个小国王,一生好龙。他皇宫的柱子墙壁,雕的画的,都是龙,连睡觉的床铺也刻龙,真是迷恋得不得了。结果感动了真龙显形,特地现出原形来与他相见,叶公一看一条活生生的大龙飞到他面前,哎呀,一吓便吓死了。  

  所以,念佛念到一念清净,身心俱忘,不要怕,继续定在此种境界,愈定功夫愈纯熟,念念清净,念念你在佛心中,佛也念念在你心中,久而久之,无相的无量净光自然现前。所以,一心不乱怎会达不到呢?凡夫皆可做到。只要好好提起一句阿弥陀佛圣号,念头一现,已是一心不乱了,何必再求,只是功力火候不纯熟而已。  

  念佛时旁边起杂念,杂念同你有啥关系?!妄想尽管妄想,念佛尽管念佛。念佛和妄想等于两兄弟,老弟再怎么调皮捣蛋,只要这个大哥哥自己一路照应好,老弟如何作怪都无妨碍。即使乱想想到坏事,阿弥陀佛的正念已经叫醒了它,已经自觉,何必担忧呢?  

  此等一心不乱的境界,其实不难。至于念到究竟的法界一心不乱,那便是智慧成就,大彻大悟,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一切众生皆在佛心中,佛也在一切众生心中,心、物、众生、佛,四无差别。修到、悟到、证到如此境界,非但天人合一,虚空即我,我即虚空,而且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这才是真正的法界一心,一心法界。念佛能念到此等地步,不一定学禅,不一定学密,不一定研究什么天台、华严,一路到底就行了。  

  今天就同大家报告到这里,也算是对那一位在美国的和尚朋友作了交待。这个三根普被的念佛法门,人人可学,人人得益,希望各位不要忽略。谢谢。  
  
 作者:月千夜 2007…6…20 17:45 回复此发言   
 
 
7 回复:念佛如何得到一心不乱(南怀瑾) 
 南老师好。感谢老师引导。念佛如何得到…心不乱。 
使我念佛的路上…片光明。我在佛前叩拜。感谢师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