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儿科要略-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胡粉(微炒) 青黛(各五钱) 黄连末(一两) 麝香(一钱) 
研为细末,猪胆汁一枚和丸如米粒大,每服五丸。 
(七十八)清胃散 见前第三节。 
(七十九)甘露饮 治胃热未宣,龈肿出脓,目赤肿痛,饥烦不食,口疮咽痛,疮疹已发未发,及脾 
胃受湿,瘀热在里,湿热成疸,肢肿胸满,气短身热,二便秘涩。 
干熟地黄(去土) 天门冬(去心焙) 生干地黄 麦门冬(去心焙) 枳 
壳(麸炒) 山茵陈 石斛 甘草(炙) 黄芩 鲜枇杷叶(刷去毛。各等分) 
研为末,每服二钱,清水煎。 
(八十)青霞散 外用,治小儿口齿疳。 
虾蟆(一个,烧灰) 甘草(炙) 青黛(各一分) 
研为细末,加麝香少许,先用盐汤漱口,拭干,以鸡翎蘸药敷之。 
(八十一)黄矾散 外用,治齿 宣露,骨槽风,小儿急疳, 肉烂恶肿痛。 
黄矾(一两,研入坩锅烧通赤) 生干地黄 梧桐叶 升麻(各五钱) 干虾蟆头(二枚,炙焦) 
研为末,每用五分,干贴,良久吐津,甘草汤漱口,一二次立效。 
(八十二)汤氏五福化毒丹 清膈,凉血,治上焦壅热,烦 
渴,疮疹余毒,口齿出血,牙宣口臭, 鼻,唇舌生疮。 
玄参(洗焙) 桔梗(各一两) 赤苓 人参 风化马牙硝 青黛 甘草(焙。各一分) 麝香(五分) 
除马牙硝 麝香另研外,余共研为细末,次和青黛等炼蜜为丸,如芡实大,金银箔为衣,每服一二丸, 
薄荷汤化下,牙宣口臭者,食后生地黄汁化下,疮疹余毒,生犀角磨水送下。 
(八十三)泽泻散 治小儿肺积,鼻生 疮,及鼻下赤烂。 
川泽泻 生川郁金 甘草(炙) 栀子仁(炒。各一分) 
研为末,甘草汤调下,外用青金散敷之。 
(八十四)枇杷叶散 治鼻疳赤烂。 
枇杷叶(去毛阴干,一两) 山栀子(五钱) 百部 槟榔(各二钱五分) 
研为细末,每服三钱,儿小者二钱,熟汤调下。 
(八十五)蝉壳散 外用。治小儿鼻疳痒。 
蝉壳(微炒) 青黛 蛇蜕皮(烧灰) 麝香 滑石(各等分) 
捣细箩为散,研令匀,每用如绿豆大,吹入鼻中,一日三次,疳虫尽出。 
(八十六)青金散 外用。治小儿疥癣,遍身瘙痒,脓水淋漓,经年不愈。 
松香(二两) 蛤粉(五钱) 青黛(二钱五分) 
研为末,油调搽用,或干掺之,加轻粉 枯矾各三钱,尤效。 
(八十七)泻肝散 泻肝,通络。 
木贼草 威灵仙 家菊花 羌活 蝉蜕(去足) 生大黄 甘草(炙) 石决明(各等分) 樟脑( 
或作龙脑,少许) 
研为末,每服二钱, 猪肝一两批开去膜,掺药在内,线缠,米泔煮熟嚼下。 
(八十八)杀疳散 消疳。 
防风 龙脑 牡蛎 白芷 细辛 五味子(各一钱) 
研为末,每服一钱,食后粥饮调下。 
(八十九)退翳丸 治目生翳膜。 
蝉蜕 白菊花 夜明砂 车前子 连翘(各五钱) 黄连(一两) 蛇蜕(一条,炒) 
研为末,米泔煮猪肝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薄荷汤送下。 
(九十)羚羊角丸 治肝肺壅热,眼生 肉,赤脉涩痛,及赤眼障翳,痒痛羞明,小儿风疳。 
羚羊角屑 生甘草 白何首乌 瓦松(各一两) 生干地黄 郁 
金(各二两) 
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 
(九十一)消疳无价散 治小儿疳眼。 
石决明(一两五钱, ) 炉甘石(童便泡一日夜,烧透,以能浮水者为佳) 
滑石 海螵蛸( 去壳,各五钱) 雄黄(二钱) 朱砂(一钱) 冰片(五分) 
共为细末,量儿大小,或三四分,或五六分,用不落水鸡肝一副,竹刀切破,上开下连,掺药在内, 
用线扎好,加淘米水,入砂罐煮熟,连汤食尽,虽疳积眼瞎,可以复明。 
(九十二)蕤仁膏 外用。治风热眼,赤丝乱脉,痒痛无定。 
蕤仁(去壳皮心膜油,五钱) 酥(一栗子大) 
和匀,研摊碗内,用艾一小团,烧烟出,以碗覆于烟上熏之,烟尽,再研令匀,入朱砂、麝香各五 
分,瓷器收贮,每用如麻子大,点两 头,一日二次。如点老翳,加硼砂末少许。 
(九十三)龙脑丸 治小儿脑疳,羸瘦烦热。 
龙脑 麝香 雄黄(各一钱) 胡黄连末 牛黄 朱砂 熊胆 芦荟 虾蟆灰(各一分) 
共研为粉,以水化熊胆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丸。 
(九十四)龙胆丸 治脑疳,及脑热疮。 
龙胆草 升麻 苦楝根皮(焙) 赤茯苓 防风 芦荟 油发灰(各二钱) 干青黛 净黄连(各三钱) 
研为末, 猪胆汁浸糕糊丸,如麻子大,每服二十丸。 
(九十五)吹鼻龙脑散 外用,治小儿脑疳。 
龙脑 麝香(各少许) 蜗牛壳(炒令黄) 虾蟆(烧灰) 瓜蒂 黄连 细辛(各一分) 
共为细末,每取少许,吹于鼻中。 
(九十六)柴胡饮 治骨蒸疳气,五心烦热,日晡转盛,口干无味,渴多身瘦,胸满痰紧,食减神昏,小便黄色。 
北柴胡 人参 当归 黄芩 赤芍 甘草(炙,各一两) 生大黄 桔梗 北五味子 半夏(各半两) 
研为末,每服二钱。 
(九十七)芦荟肥儿丸 消五疳,小儿无辜疳。 
五谷虫 芦荟 胡黄连 川黄连(姜汁炒,各一两) 银柴胡(一两二 
钱) 扁豆 山药(各二两) 山楂(二两半) 虾蟆(四个) 肉豆蔻(七钱) 槟 
榔(五钱) 使君子(二钱半) 神曲(二两) 麦芽(一两六钱) 鹤虱(八钱) 芜荑(一 
两) 朱砂(另飞) 麝香(另研) 
炒研共为细末,醋糊为丸,如黍米大,每服一钱。 
(九十八)鳖甲散 治小儿无辜疳,项细腹大,毛发干立作穗。 
鳖甲(三分,去裙 涂醋炙黄) 槟榔(三颗) 沉香 漏芦 牛蒡子(微炒) 
使君子 赤芍 诃黎勒皮 甘草(炙微赤。各五钱) 
捣箩为散,每服一钱。 
(九十九)蝎虎丹 截疳,祛毒。 
雄干蝎虎(微炙,一枚) 蜗牛壳 兰香根 淀花 麝香 雄黄(各一分) 龙脑(五厘) 
研为细末,拌匀,煎米醋打白面糊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丸。 
(一○○)蓝叶汤 治小儿无辜疳,血痢不断。 
蓝叶(一两) 地龙 人参 乌梅肉 冬瓜仁 黄连 赤茯苓 蜗牛壳(微炒。各五分) 
捣箩为细末,每服一钱。 
(一○一)漏芦散 治无辜疳,肚胀,或时泻痢,冷热不调。 
漏芦(一两) 
捣细箩为散,每服一钱,用猪肝一两,盐少许,清水煮熟,空腹时顿服,粥饮下。 
(一○二)醍醐散 吐泻后调脾胃,进饮食,治丁奚哺露虚热,烦渴气逆心恶。 
陈皮(去白) 缩砂仁 浓朴 麦芽 乌梅(各五钱) 良姜 干葛 
乌药(各二钱五分) 草果仁(二钱) 甘草(炙,三钱) 
碎散,每服二钱,加姜枣盐各少许,清水煎。 
(一○三)乌犀丸 治小儿疳热,腹内生虫,肚大,手足疲弱,丁奚 羸。 
黑牵牛 青皮(各二两) 使君子肉(七钱五分) 苦楝皮 雷丸(各二钱五分) 鹤虱(五钱) 
同入锅内炒焦,研为末,水煮面糊和丸,如黍米大。 
(一○四)沉香槟榔丸 和脾,助胃,进食,清神,宽胸。 
快膈,顺气,调中,悦颜色,壮筋骨。治面黄肌瘦,乳癖腹胀痛,吐利疟肿,诸疳虫积。 
沉香 槟榔 檀香 南木香 丁香皮 三棱 神曲(炮) 蓬莪术(炮) 麦芽(炒) 浓朴 苍术( 
米泔浸炒) 使君子肉(瓦上焙干) 青皮(去白) 陈皮(去白) 缩砂仁 益智仁(姜汁炙) 香 
附枳壳(麸炒) 高良姜(各五钱) 甘草(炙,一两五钱) 
共为细末,水煮面糊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三十丸。 
(一○五)木香莪术丸 和脾,益胃,宽膈,快气,悦色,清神,进食。 
莪术(炮制) 三棱(炮锉) 醋制香附(各四两) 槟榔(薄锉) 生牵牛(各一 
两) 青木香 炒谷芽 青皮(各五钱) 荜澄茄 丁香 南木香(各四钱) 
共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十许丸。 
(一○六)养脏汤 治泄痢脓血,有如鱼脑,后重脱肛,脐腹 痛。 
人参 白术(炒焦,各一钱五分) 肉桂 诃子肉 木香 肉豆蔻 罂粟壳(蜜炙。各五分) 
清水煎,分两次服。忌食生冷、鱼腥、面食、油腻等物。夜 
起不瘥者,加附子五分,不应加一钱。 
(一○七)麝香进食丸 治小儿乳食不消,心腹胀满,烦热 
喘急,呕吐痰逆,腹鸣泄泻,下痢赤白,腹痛后重,食症乳癖, 气痞结。 
巴豆霜(一钱二分) 当归(米汁浸一宿炒) 朱砂(另研) 代赭石( 醋淬七 
次) 枳壳(炒) 木香(各五钱) 麝香(另研,五分) 
共研末,面糊为丸,如麻子大,一岁儿每服一丸。 
(一○八)圣惠人参丸 治小儿哺露,或失衣当风,或冷水洗浴,以致腹胀泻痢,或寒热如疟,不 
思食物,或食而不消化,或消化而不生肌肉,四肢羸瘦。 
人参 麦冬(去心,焙) 半夏(汤洗七遍去滑) 黄 大黄(微炒) 白茯苓 柴胡 黄芩(各 
三分) 诃梨勒皮(煨) 甘草(炙) 鳖甲(去裙 涂醋炙令黄。各一两) 芎 (五钱) 
捣箩为末,炼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五丸。 
(一○九)千金消癖丸 治五疳,癖积。 
芦荟 阿魏(另为糊) 青黛 木香 浓朴(姜炒) 槟榔 陈皮 生 
甘草(各一钱) 使君子肉 胡黄连 山楂肉 香附(醋炒) 三棱(醋炒) 
莪术(醋炒。各二钱) 水红花子 神曲(炒) 麦芽(炒。各四钱) 人参 白术(土炒) 茯苓(各三钱) 
上为细末,将阿魏一钱,面糊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五丸。 
(一一○)木香 砂丸 治脾胃虚寒,宿食不消,妇人 癖积聚,血块刺痛。 
木香 砂(另研) 丁香 官桂 附子(泡) 干漆(炒烟尽) 细墨 
大黄 乳香(另研) 蓬莪术 青皮 京三棱 没药(另研) 猪牙皂角 干姜(泡。各等分) 巴豆霜(减半) 
研为末,以好醋一升,化开 砂,去滓置银器中,慢火 
熬,次下巴豆霜、大黄,熬成膏,将药末与膏子和丸,如麻子 
大,每服二三十丸。 
按∶一○九及一一○两方,俱为攻伐之猛剂,用之中病即止。 
当服用时,即身体壮实者,亦宜与四君子汤、四物汤等同进,免伤正气。 
(一一一)红花膏 外用。消癖积。 
没药(五钱) 血竭 麝香 阿魏(各三钱) 当归 赤芍(各一钱) 水 
红花料(一捆,煎汁去渣,熬膏一碗) 
共为细末,入膏内搅匀,青布摊贴患处。 
(一一二)阿魏保生膏 外用、治痞块积聚。 
先用麻油二十两浸榆、桑、桃、槐、柳枝各二十一段,熬枯,再下蓖麻仁、巴豆各一百二十粒,大风子 
肉、土木鳖、番木鳖各五十个,穿山甲(炙)二十片,白附子、当归、白芷各五钱,大黄二两,甘草三钱, 
核桃肉一斤,熬枯滤去渣,复入净锅内,熬至滴水成珠,下飞净血丹八两,成膏,再下乳香(去油)、没 
药(去油)、儿茶、血竭、阿魏各五钱,冰片一钱,麝香三钱,水红花(熬膏)四两,搅匀,老嫩得宜,收 
贮勿泄气,每用狗皮摊贴。凡不能服药者,但将此膏贴心口上,即化痞消积,开胃进食(年老之人亦宜)。 
(一一三)兰香散 外用。治疠风及鼻疳赤烂,牙疳龈烂。 
兰香叶(烧灰,二钱) 铜青 轻粉(各五分) 
研为细末,和匀,贴于患处,干者香油调敷。 
(一一四)白粉散 外用。治诸疳疮。 
乌贼骨(三钱) 白芨(二钱) 轻粉(一钱) 
为散,浆水洗,拭干敷之。 
(一一五)熊胆膏 外用。治疳疮不瘥。 
熊胆 蚺蛇胆 芦荟(各五钱) 黄矾(一分) 麝香 牛黄(各一分) 龙脑(一钱) 
研为细末,和匀,井华水三合,搅匀,盛银器中,重汤煮成 
膏,每用少许,涂患处。 



第三章·儿科特征

第七节·杂证

属性:儿科特证,种类繁多,就其重要者言之,则已有脐风、丹毒、口证、变蒸、弱证、疳证等类。然此外名 
目尚多,病情各异,既为小儿所特有者,不得不另辟一节以述之,名之曰杂证。计有脐湿、胎惊、胎风、胎 
黄、胎毒、夜啼、客忤、 乳诸项,兹逐条分述于后。 
x一、脐湿x 
小儿断脐不慎,或衣服尿片受湿,侵及脐眼,重则病邪走窜,发为脐风,轻则病于局部,肿湿不干,迁 
延日久,亦成危证,故治之不可不早。一见脐湿,即宜以枯矾、龙骨等分,加麝香少许,研为细末,敷于 
脐中,每二三时看一次,如有稠水流水,即以药棉收干,换药再敷,或用干姜、白石脂 灰,同胡粉 
各等分研末,时时敷脐中,或用张涣封脐散,或用红绵灰、黄牛粪灰、龙骨、发灰、干胭脂各等分,为细末, 
掺脐,干则油涂。脐湿初起,《简易方》用粗糙纸烧灰存性敷脐最效。惟宜勤加更换,勿使再受湿气,乃可 
逐渐收功也。亦有脐湿之后, 赤成疮,以致溃烂,谓之脐疮,治法与脐湿略同,总宜使局部清洁, 
不至蔓延扩大,亦不足为患也。疮上宜用胡粉、龙骨各一钱,川连倍之,共研细末,时时敷用,脐中出血者, 
白石脂砂研极细末,或龙骨、枯矾为细末,加血竭少许干掺之,以愈为度。又有脐突一证,通常因小儿过 
于啼哭,努张其气,而脐眼不加紧封,以致愈啼而脐眼愈突,因衣服之摩擦,遂致受伤,宜以帛紧束, 
勿使外露,其有因风湿入内,光浮如吹,捻动微响,惊悸作啼者,内服宜用犀角消毒饮或白芍药汤 
加薏仁,外用 牡蛎五钱、大黄五钱、朴硝一钱共为末,多用田螺(洗净)浸水,调一二钱 
敷脐上,其水从小便出即愈。小儿阴囊肿大者,亦可通用。 
x二、胎惊x 
小儿生下即病,壮热吐 ,翻眼握拳,切牙噤口,身腰强直,呕吐涎潮,搐掣惊啼,囟开腮缩,此胎惊 
也。病原由妊娠之时,饮酒嗜欲,忿怒惊扑,或外挟风邪,内伤胎气,致成此状。视其眉间气色,赤而鲜 
碧者可治,青黑而黯者不救。治宜解散风邪为先,再以化痰调气,方用青金丸、钩藤饮,甚者银朱丸利 
之,或其惊常发者,瘥后宜服太乙散调治。凡小儿百日内发搐,真者二三次必死,假者频发不为重,宜试其 
口气出热者为假,可治。其惊发痰升不省人事者,宜白金散,啼叫不已者宜祛风散,并用涂顶膏涂于囟 
门。大抵小儿脏腑脆弱,不可随便取用朱砂、银粉之重坠,蜈蚣、蝎尾之毒物,宜疏风行滞、达痰开肺宣窍 
之品,循序渐进,不效,方可酌议前述之峻剂,则贻误取咎,庶可免欤(参看第五章)。 
x三、胎风x 
小儿生后,身热皮红,状如汤火泼伤者,谓之胎风。病原由妊娠之时,脾胃积热或父母本有宿疾, 
遗传胎儿。治宜清胃散、逍遥散与乳母服之,小儿亦服少许。其身无皮肤而不 赤者,宜 
粳米粉敷之;身无皮肤而 热发赤者,宜石膏粉敷之。若脑额生疮,脚上生疮,未盈月而撮口握拳,腰软 
如随者,此必父母俱患梅毒,胎儿感毒甚深,弥漫血中,比生则一齐发作,法为不治,亦有幸而得愈者; 
或肌肉腐溃,常年不痊,或筋骨穿烂,形体不全,固不免终其身为一废人也(参看第一章第四节第六段)。 
x四、胎黄x 
小儿生下后,身体略现黄色者,此生理自然之变化,初无大患者也。若遍体面目皆黄,状如金色,身上 
壮热,大便不通,小便黄如栀汁,乳食不思,啼哭不止者,此由产妇孕时,湿热传于 
胎儿所致。宜母子同服地黄汤,不自乳食,与乳母服之,甚则犀 
角散;若色淡黄而兼白者此胃怯也,宜白术散。微黄者不必服药,即欲服药,酌用三黄汤以清胃热,数日 
之后,其黄自退矣。又有遍体红赤者,用生地、花粉、甘草、连翘等分煎服,外用浮 
萍、蓝叶、水苔捣烂,绞汁,调朴硝土砂涂之,其赤亦退。 
x五、胎毒x 
小儿生下后,头上生疮,或如干癣,或脓水淋漓,或结靥成片,谓之胎毒。此证多由禀受胎热,或 
欲火之毒,或饮食之毒所致。发于耳边发际,渐延头面作痒者,此肝胆之实热,治宜柴胡 
清肝散;发于眉际,延及遍身四肢,脓水淋漓者,此肝脾之实热,治宜清胃散、小柴胡汤、立效散之属;发于 
头额者,属心经之热,治宜连翘心、栀子仁、川连、牛黄之类;头面生疮,作痒出水者,此肾经虚热,宜地 
黄丸并解毒散。外治用陈锻石、黄柏、滑石各五钱研细末,桐油调搽;或用紫甘蔗皮一两,儿茶五 
钱,血竭二钱,梅花冰片四分共为末,猪胆汁调搽;或用鸡蛋二三枚蒸熟,去白留黄,加乱发一团如蛋大, 
于铁器中炭火干煎,初甚干枯,少时发焦,蛋有油出,俟冷,取油和苦参末搽之,数 
日即愈。《简易方》用黄连、黄柏、黄芩等分为末,湿则干掺,干则油涂之。 
x六、夜啼x 
小儿夜啼,多由乳母不善调护,以致俾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