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做自己想做的人-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个小时过去了,小乌龟仍然未见回来。这时,大乌龟想:    
    “小乌龟肯定不会回来了。它一个人在外面喝可乐。怎么会回来呢?我干脆把它这一份喝了!”    
    大乌龟端起小乌龟的可乐,刚要喝,门砰然而开。    
    “住手!”    
    小乌龟就像从天而降,站在大乌龟面前,气冲冲地说:    
    “我早就知道,你要喝我的可乐!”    
    “你怎么会知道呢?”大乌龟尴尬而不解地问。    
    “哼!”小乌龟气愤地说,“我在门外已经站了3个小时了!”    
    这就是消极论断,验证自我。根据自己的猜疑、臆测,主动寻找支持消极心态的理由和证据。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随时随地都在发生,而我们往往不以为然。比如听说有人打自己的小报告啦,同事间丢东西啦,首先就会怀疑某人(消极论断别人),然后观察、监视,越看越像(验证自我),你会发现,那个“嫌疑”人说话走路都与以前不同了(实际是自我心态在作祟,是自己与以前不同了,自己的精神、眼光、动作),还会进一步验证,“当然啦!他昨天与我对面走过,连头都不敢抬。他在躲我,做贼心虚了!”而结果往往是自己错的时候多。    
    《列子·说符》有一则妙闻——    
    有个人丢失了一把斧子,怀疑是他邻居家孩子偷的。于是看那个孩子走路,像偷斧子的;表情,像偷斧子的;说话,像偷斧子的;动作态度无论干什么,没有不像偷斧子的。    
    不久,他在山谷里挖地,找到了那把斧子。过了几天又见到邻居家孩子时,发现那孩子的动作态度便没有一点像偷斧子的人了。    
    这也可以说是人的天性,它源于人类肯定自我的需要。人人都想证实自己是聪明的,有智慧的,判断正确,从主观上满足自我的成功欲望。出发点是对的,可惜方向错了,它肯定的是消极心态。    
    这种天性很危险。    
    其一,它不易引起人们重视,“日用而不知”,若判断失误,验证不对,最多是自己一笑了之,下一回继续进行;若不幸判断正确、验证成真,将会使自己猜疑的消极心态得到鼓励与加强。    
    其二,偶尔为之或许也无可厚非,长此以往,将使我们认识世界的客观性、敏锐度渐渐迟钝、消失,生活在猜疑、臆测之中,一旦破灭便悲观失望,一旦言中,又自鸣得意,好高骛远。不能实事求是,不能认识世界,又如何改造世界,何谈成功?!    
    “消极论断别人、验证自我”的习性,小则影响个人的快乐幸福,大则可能造成冤假错案、人间悲剧!    
    消极心态的三大根源,是很顽固的,很难一下子消除。首先,它们不一定很明显,而往往是很隐蔽的;其次,它们往往与人类的正常情绪需要相掺杂扭结,很难清醒地把它们剔除出来,不知不觉就犯了。因此,这三大根源实际上可以说,是“人性的弱点”。克服它们,需要决心、需要学习、需要训练、需要毅力。


《做自己想做的人》 Ⅱ消极心态为什么使人不能成功

    三、消极心态为什么使人不能成功    
    1。丧失机会。    
    一到关键时刻,消极心态便散布疑云迷雾,即使出现机会也看不清抓不到。    
    2。使希望破灭。    
    消极心态者总是埋怨、责怪、指责别人,找借口,推卸责任。因丧失责任感而摧毁自我信心,使希望泯灭。看不到将来的希望,也就激发不出任何动力。    
    3。限制潜能发挥。    
    人不可能取得自己并不追求的成就。人不相信他能达到的成就,他便不会去争取。消极心态者不但想到世界最坏的一面,而且想到自己最坏的一面。他们不敢企求,成了自己潜能最大的敌人。    
    4。消耗掉90%的精力。    
    消极的情绪容易恶性循环,变本加厉,使消极者日复一日在消极的境遇中挣扎。    
    5。失道寡助。    
    没有人会喜欢消极者。得不到别人(特别是成功者)的支持和帮助,成功即是奢谈。    
    6。不能充分享受人生。    
    在人生的整个航程中,消极心态者一路上都在晕船。无论目前境况如何,他们对未来总是感到失望、恶心。在“作呕”的状况下,无意认定目标,无力操控航向,只好随波逐流,任由漂荡。何谈快乐、成功、健康,更谈不上充分享受人生旅程美好的风光。


《做自己想做的人》 Ⅱ正本清源(1)

    第三章Chapter3积极树长好果实    
    一、正本清源    
    1。消除破坏性批评。    
    要从两个方面消除:    
    第一个方面是我们对待别人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四个原则:    
    (1)多表扬少批评。    
    (2)批评对事不对人。    
    (3)对未来不对过去。把80%的时间用于解决问题,而非追究问题本身。    
    (4)永远不要打击别人的自我价值。    
    第二个方面是当别人对待我们的时候,注意以下几点:    
    (1)当我们受到破坏性批评时,心理要有准备,要清楚的认识到,这是破坏性批评,是对方消极心态的表现,我不能受他影响,我的事虽然不对,但我的人绝非像他所说的那样;或礼貌地提醒对方对事不对人,对未来不对过去,并深刻检讨总结自己的过错。    
    (2)反省自己时,也要把握对事不对人,对未来不对过去的原则,千万不能自暴自弃,自我埋怨,作“自杀”式的自责。冷静地分析总结才能避免再次犯错误,才能不断提高。    
    古人云:“毁人者不美,而受人毁者遭一番诽谤,便加一番修省,可以释回而增美;欺人者非福,而受人欺者遇一番横逆,便长一番器宇,可以转祸而为福。”    
    特别在教育孩子时,我们更要多表扬,少批评。因为,对于相同的目的,赞扬比批评的效力大得多。    
    春风不动非无力。春风没有秋风扫落叶的速度,也没有冬天的风那种刺骨的渗透力,春风是那样的温和平缓,但却能吹绿大地,使百花盛开、万木勃发。只有春风能够催动欣欣向荣的生机,只有赞扬才能带来所希望的一切。    
    由于种种原因,我从小学到初中,成绩都不太好,但在初二的时候,有一门课突然优秀起来。是这样的,初二开始学化学,有次期中考试,很多同学没有考及格,老师就带领大家把考卷都做了一遍,我把答案都一一抄写了下来。补考的时候,仍用原考卷。就这样,补考我考了开天辟地的95分。我无意中将卷子带回家去,被母亲看到了。    
    母亲说:    
    “噢,这个儿子还可以学化学!”    
    就这第一次简单的表扬,对我产生了非同寻常的影响。我感到,我是学化学的,要像居里夫人一样,当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从此,我的化学成绩突飞猛进,居全班第一,后来又跃居全年级第一。相反,我的英语学习就不同了。在我的记忆中,我学英语受到过不下一千次批评。因此,直到读研究生,英语都是我最头痛的学科。    
    美国思想家、作家摩顿生有一篇著名的短文《不平凡的一吻》——    
    “《圣经》告诉我们,要教导孩子走其应走的路。然而它也说:‘不要激恼你的孩子,以免使他气馁。’训练是必要的,但是了解、爱和鼓励也很有用。    
    鼓励的重要性可以从下面这件事得到证明。一天,一个男孩在他家里发现几瓶彩色的墨水。他母亲出去了,留下他来照顾他的妹妹莎莉。那些瓶子是一种诱惑,于是这男孩开始画起莎莉的肖像。结果,他把各处都洒上了墨水污渍,使家里变得脏乱不堪。    
    当他母亲回来时,她看到了一片脏乱,然而也看到了那张图画。她对于墨水污渍不置一词,却说道:‘啊,那是莎莉!’然后她弯下腰来亲吻了她的儿子。    
    那男孩——本杰明·威斯特,后来成为一个举世知名的画家。他常常骄傲地说:‘我母亲的亲吻使我成了画家。’    
    她的鼓励比任何谴责更为有效。我们,同样的也需要在各种情况下,超然无视脏乱而看到美景。”    
    因此,孩子更需要肯定,更需要鼓励,更需要表扬。同时,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重要结论:    
    你表扬什么就得到什么,你批评什么也就得到什么。    
    心理学有一个罗森塔尔效应。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罗森塔尔曾经做过一个教育效应的实验。他把一群小老鼠分成两小组——A组交给一个实验员并告诉他,这一群老鼠属于特别聪明的一类,好好训练;B组交给另一个实验员,告诉他这是智力普通的一群。    
    两个实验员分别对这两群老鼠进行训练。一段时间后,对两群老鼠进行测试。测试的方法是让老鼠穿行迷宫。    
    对于老鼠来说,走出去就有食物。但是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它必须经常碰壁,要有一定记忆、一定智力,较聪明的老鼠才可能先走出去。实验结果发现,A组老鼠比B组老鼠聪明得多,都先走出去了。    
    针对这个结果,罗森塔尔教授指出,他对两群老鼠的分组是随机的。他根本不知道哪些老鼠更聪明,他只是把老鼠任意分成两组,把其中一组说成聪明的,给了A实验员,而把另一组说成普通的,给了B实验员。    
    由于实验员已经确认A组为聪明的老鼠,于是就用对待聪明老鼠的方法进行训练。结果,这群老鼠就真的变成聪明的老鼠;相反,对被认为不聪明的B组老鼠,用了对待不聪明老鼠的训练方法,老鼠也就真的不聪明了。    
    随后,罗森塔尔教授又把这个实验用于学校。他将花名册上的学生随机挑出一些,然后告诉老师这几个学生是特别聪明的,老师就对这几名学生有了印象。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培训,发现这些学生的学习却比其他学生更为优异,表现更聪明、更突出。    
    对此,歌德也早有明训:    
    “以一个人的现有表现期许之,他不会有所长进,以潜能与应有的成就期许之,他就会不负所望。”


《做自己想做的人》 Ⅱ正本清源(2)

    2。对自己负责,一诺千金。    
    失败的人永远找借口,成功的人永远找方法。只有负责任的人,才是主宰自我生命的设计师,才是命运的主人,才能获得生命的自由,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爱戴。只有这样,才能收获,才能发展。    
    对自己负责有四层含义:    
    第一,自己拥有的一切完全接受;    
    第二,要坚守承诺;    
    第三,全力以赴把事情做好;    
    第四,不找借口,不推卸责任。    
    要么去改变,要么就接受。如果事情是这样,这就是我的决定。做一个负责的人,需要勇敢。但只要做到了,就一定能赢得人们的信赖、尊敬和拥戴。    
    不轻易许诺,但一诺千金。别人会为你的态度所打动。信赖产生依靠,依靠产生唯一性和权威性,你在生活中就会一呼百应,无往不胜。信用越好,人缘就越好,机会就越多,就越能打开成功的局面。    
    承诺的力量是强大的。古有“赏千金者不如季布一诺”的著名典故,也有“千金市骨”、“北门移木”等以坚守承诺获取民心的千秋佳话。    
    楚霸王项羽失天下的原因之一,便是因失信而失人才。项羽心还是比较慈的,士兵受伤生病,他会难过得流泪,并可以为士兵的疮伤吸脓;但当要对功臣兑现当初高官厚禄的承诺时,却沉吟再三,一忍再忍,把大印握在手里反复磋磨,大印的棱角都磨掉了仍舍不得发放,以至于像韩信、陈平等天下奇才,都纷纷跑到了比较守信的刘邦那里去了。    
    《周书》用极为简练的词句,对承诺守信赞叹不已:    
    “允哉!允哉!”    
    允,就是信守承诺。    
    对自己负全责,笃诚守信,不仅是美德更是一种强大的生命资本。    
    有责任感,越自由。责任=掌控力=权利=自由度=成功的程度。    
    3。反自我验证。    
    用积极的态度看别人,用乐观的情绪对事情;保持客观,实事求是。胡乱猜疑是不成熟的消极的表现,一当自我验证的苗头出现,马上给予压制。凡事往好处想。不轻易下结论,才是成熟的表现。    
    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说:    
    “在判断之前,应该消除内心的成见。”    
    而捷克教育家、思想家夸美纽斯的话说得更重了:    
    “对于事实问题的健全的判断,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础。”


《做自己想做的人》 Ⅱ树木树人(1)

    二、树木树人    
    1。确定目标。    
    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因为,没有目标就不知道为什么而付出,就不知道勤奋、努力的价值,就不会想方设法挖掘潜力。没有目标,最终也就不知道自己的结果。    
    尼采说:    
    “只要有了目标,我们就什么方法都能找到!”    
    “确定目标”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要确立人生远大目标。    
    人生的远大目标,并不是空洞的,不着边际的,好高骛远的目标,不像小学课堂上老师为我们指引的理想。它是“个人”的人生目标。    
    (2)要养成凡事确定目标的习惯。    
    目标是多方面的,做任何预期的事,都可以设定目标:人生、工作、学习、健康、人际……养成确定目标的习惯,自然能冲破“自我设限”的樊笼和桎梏。    
    (3)目标必须明确具体,否则便无意义。    
    判断目标是否明确具体,就看目标可否“量化”,如时间、空间、数量等方面。    
    (4)确定目标是培养和发展自己的“五种能力”。    
    在此谨借伟大的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认为搞发明的五个要素(五种能力)以飨读者:    
    ①清楚判断要达到何种目标的能力;    
    ②全神贯注,调动一切手段去达到这个目标的能力;    
    ③不怕挫折,不断寻找成功方法的能力;    
    ④明知别人可能用类似的主意或方法尝试失败了,还要坚持下去的能力;    
    ⑤深信肯定有解决方法,只要坚持下去一定能找到这个方法的能力。    
    2。去做害怕做的事。    
    麦克斯韦尔定律:    
    “任何事情都看似很难,实质不难;任何事情都比你预期的更令人满意,任何事情都能办好,而且是在最佳的时刻办好。”    
    许多我们害怕的事,难就难在走出第一步。第一步所需要的决心、勇气和力量,超过了事情顺利进行中的一切作为。就像飞机升空,需要巨大的动力,而平稳飞行时,只需以较小的动力维持即可。由于消极心态,自我设限,使人遇事总是望而却步;殊不知“进一步海阔天空”,一旦做了,并没什么大不了的。开始去做,在行为上只是一步之差,在心态上却有千里之遥。俗话说“头难头难,开头难”,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去做害怕做的事”关键还是要从心态上下功夫。    
    (1)调查研究表明:    
    ·人们担忧的事情40%从未发生过;    
    ·30%的忧虑是过去发生过的事情,是无法改变的;    
    ·12%的忧虑集中于别人出于自卑感而作出的批评,这些忧虑是多余的;    
    ·10%的忧虑是那些琐碎的事情;    
    ·只有8%的忧虑可以列入“合理”范围,而8%当中有4%的事情是完全不能控制的。    
    以上数据说明,引起紧张(害怕)的10个问题中,真正值得担忧的问题平均还不到1个。    
    (2)清楚地认识到:没有人一生从不失败。    
    失败是难免的,重要的是不要空耗时间和精力去回避失败,而要集中精力应付,反败为胜。    
    (3)认清失败的本质。    
    失败是因为放弃,不放弃就不会失败;只要不服输,失败就不是定局。只有放弃,没有失败。“放弃”有两层含义:一是畏首畏尾,根本不敢去做;二是虽然做了,但浅尝辄止,第一次不成功便鸣金收兵,使原来已有的付出化为乌有,功亏一篑。    
    (4)把注意力集中于你确信的事情上,这样可以获得更多自信的力量。    
    正如哈罗德·雷蒙在《如何反败为胜》一书中所说:    
    “只要我坚信自己正确,我决不放弃。”    
    (5)去做害怕做的事,本身就是克服“害怕”的唯一良方,再没有别的捷径。    
    不去做,永远都害怕;做了一件害怕做的事,就不会害怕做第二件、第三件;坚决走出第一步,自然就有第二步、第三步……旅程的那一头,自然就是成功了。    
    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