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行走江湖-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这样突然笑起来,又被开过去的车灯晃着,怪吓人。”    
    沉默中,同车的人说。


第四部分一个纳西族人

    我只认识一个纳西族人:和佳轶。他是一个长得与我一般高壮粗大的男子,在认识他之前,所有关于纳西族人的知识,只有一个民间传说的积累:有一个农妇在山林间辛勤劳作,而她背在背上的竹篓里面,却冒出了缕缕的青烟。一个游人看见了,说:“你的篓子着火了!”上前掀开了蒌盖,看见篓里舒服地团坐着一个男人,正抽着旱烟。妇人回答:“没有着火,是我丈夫在抽烟!”    
    我回述这个故事的时候,和佳轶哈哈大笑,说这个故事是真有的,只是——“那个篓子太小了没有人背得动我!”    
    二○○一年为了《天龙八部》的事情第一次去大理,就认识了和佳轶。那时候他在大理的开发区工作,却充满热情地想将一块空地开发成为“旅游项目”,他认为最好的合作就是与我们,建“天龙八部城”。和佳轶觉得大理在整个西南部主要旅游路线中一直没有成为一个重要旅游点而只是一个“跳板式的景点”——基本上都是早晨飞机到达大理,一日的游看,傍晚坐车去丽江等等——很大原因是没有能够留住人的旅游项目。和佳轶,这个生活在大理的纳西族人,为此相当的寝食不安。在我们之前,他已经在洱海上开发建设了一个“大理风情岛”,和他的一个秀才助手——彝族人字旭东一起。二○○一年十二月我在大理的三天,这个纳西族人和彝族人字旭东天天陪我东西南北地看,述说他们“让来大理的人多待几天多看看苍山洱海”的衷肠。和佳轶真挚的热情,在我们从陌生人开始打交道的过程中,是我从来没有遇见过的,不是对我的热情,是对一件想做的事情的执著热情,像他那三天老是从嘴里溜出来的话:“大理好了就是我好了,大理的发展就是我的发展,大理的……”这样的语言我在其他地方也常常会听到,惟独没有像听到和佳轶说着有动人的力量。能让人心动的东西就是真情与真诚。    
    一年之后我们与大理的合作并不是和佳轶,因为他是展开大理开发区工作的,与我们最终合作、采纳和佳轶建议修建“天龙八部城”推进大理旅游发展的,是国家级大理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之后我们在那儿拍戏,常常会见到来看我们的和佳轶。我老觉得心里对不起他,好像欠着点儿他什么,分明是与他开始的事情,却与他没什么关系了。和佳轶笑呵呵还是那几句话:大理好了就是我好了,大理的发展就是我的发展,大理的……    
    纳西族人和佳轶,常常皱着鼻头笑呵呵与我们说话,我猜想是因为担心鼻梁上的眼镜被地心吸引力吸落;整天与他形影不离的彝族人字旭东,鼻子上的眼镜更大,但是他好像就不担心会有那样的事情发生,眼镜常常是自由自在地悬挂在眼睛下面,像副花镜那样戴着。这两个人在一起,有点像中国的《孙子兵法》:智慧加谋略——智勇双全。这个印象从我和他们一认识就诞生了,然而直到今天才归纳出来。    
    三年前他们带着我浏览他们开发出来的、处于洱海北面的那个岛——“大理风情岛”,一景一物每一个用意统统说得头头是道,每一处的用心都是“留人”,那是被他们创意出来的大理第一个旅游度假“风情岛”。的确很有“在这儿住上几天”的诱惑力,我一度把这个奢想纳入“拍完《天龙八部》来这儿住上几天”的计划。“大理风情岛”是纳西族人和佳轶与彝族人字旭东合谋的唯一一个旅游项目,“天龙八部城”的合作设想没有成功。之后听说为了增加工作责任,将“风情岛”改革成为股份制,赢、亏不再由国家承担。和佳轶因为是“原创”之首,占得百分之五十二的股份。    
    然后,大理有了“红顶商人和佳轶”的流传,褒贬不知,只是一个“红色资本家”形象在改革开放的新世纪像一只潜水艇,浮出水面。    
    这次我们《天龙八部》剧组在传统的民族节日“三月街”回访大理,与和佳轶约见是短短两天行程中我内心的一个期待。我很想知道这两年间他怎么样了?他挥洒不尽的热情有没有在他期望的事情中开花结果回报于他?    
    到达大理的当天傍晚就接到了和佳轶有奇特口音的电话,第二天中午我们见了面。    
    他还是那样,有本事将一件西装穿成他的民族服装一般的妥帖随意,皱着鼻头“托”着眼镜,对抗着地心吸引力与我们谈笑风生。我没有想到事过境无迁,言归正传“天龙八部城”又转回了他的热情之下:二○○三年十月底,和佳轶被调到大理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管委会,担任副主任,兼大理旅游集团总公司的董市长、总经理。他终于有机会实践他的“大理留客旅游计划”,开始实施旅游资源统一管理,借助“天龙八部城”的新景点,半年就将旅游收入翻了以往的数倍。我不知道这之间有怎样的具体经过(和佳轶成为旅游集团总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和内幕,但是肯定离不开的有和佳轶惊人的热情。对于大理的发展期待,对和佳轶来讲可以用“不遗余力”四个字。    
    至于让他传闻为“红顶商人”的风情岛,在股份制还没有开始实施的时候,和佳轶因为调离原工作退出了全部股份。那才是“一场风花雪月的梦”!


第四部分生活中的意外

    那个电视剧里唱的,“生活啊就是一团乱麻……”说的真是。喜怒哀乐是是非非,此起彼伏了无中断。各种小麻烦小坡小道就不用说了,近期较大的一个麻烦,就是高虎汽车撞人事件。    
    这是我想避又不能、屡屡、每每要被记者问到的话题。记者们说,“高虎是在你们的《天龙八部》走红的,因此你们对他的了解……”    
    被问得多了,就觉得有说话的责任了,尤其是事发之后我与高虎谈论过一些此事的来龙去脉,尤其是记者们在提问中基本上都暴露出对于事故发生前因、环境的事实了解几乎没有,他们只关心“你对这件事的看法”,而对于一件事的看法是需要有相当事实为依据的。因此在一个月前我还是参加了高虎事件的法律探讨会,尽管有很多更应该去、对事实有更多了解、甚至目睹了事故现场与过程、更有发言权的人,他们都没有去。    
    我们对高虎了解的深浅,我们对他的好感坏感,其实都与这起事故无甚关系。因为事故的发生与他的为人等等无关,他不是故意、存心要做这样一件事的。高虎撞人事件发生的时候,《天龙八部》正在后期,组里所有的人听到了都非常震惊,我们甚至议论他是不是喝酒了,是不是与什么人闹气的极端行为,总之,我们都认为这是高虎个人时间里面发生的个人行为。    
    过了一段时间,我们见到了高虎,问他怎么出了这么大的事情。高虎说是在拍戏的时候,天又黑了,导演说开车他就开了,车灯大开,他完全没有看见前面蹲着的一个人,等看见已经来不及了,刹不住车,出事了。    
    我很惊异虽然谁也不愿意看见这样的惨事发生,但是怎么没有一个人对记者解释事实的经过?这与高虎的为人,性格都无关系,这是一场事故,这场事故的发生不在一个无序的情绪之中,而是在一个众目睽睽的工作现场,高虎也不是自己驾车在路上把人撞了,他是在工作中的一个巨大失误。我问他,在拍戏中作为道具的汽车,在实拍前试过刹车吗?他说开拍前他坐在车上,向前移动了一米试刹车,没问题。道具师试车了吗?现场的工作人员呢?这些他都回答不上来。    
    对于“高虎事件”的重提,也是想再依次提醒作为一种行业必须要重视的话题:剧组对于每一个工作人员的保险,而不是出事以后某一个人对于某一件事的个人完全承担;所谓的“试戏”,除了试戏,也要反复地试安全。安全比戏还要重要。这也是由我自己多年以来的经验中得出的教训。    
    而在另一方面,我深深同情在事故中的受害者家庭。他们应该得到各方面更多的赔偿。然而无论如何,他们心灵的悲哀,都是无法挽回和弥补的,因为每一个男人都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对于那一家人来说,柱子塌了。希望类似的事情,在我们“未雨绸缪”的准备之下,尽量避免不再发生。


第四部分喜剧色彩的悲剧人物

    《永乐英雄儿女》准确的说不是一部喜剧,只是一部具有喜剧色彩的片子。里面的锦娘也不是喜剧人物,应该讲是带有喜剧色彩的悲剧人物。剧中锦娘不是女一号,却是几乎与女主演一样重要的角色。女主角的要求是年轻,靓丽,单纯可爱,我们依然把这个人物交给了刘涛(《天龙八部》的阿朱)来扮演。而阅历丰富,姿色卓卓的锦娘呢?这个人物在塑造上更赋有挑战。最初我们联络的人之中有宁静,有钟丽缇,由她们来扮演锦娘也算是合适人选,但是她们没有档期。我们又联络了刘嘉玲,李嘉欣,同样是没有档期。在“锦娘”的几番斟酌中,《永乐英雄儿女》时不可待,开机拍摄了。又一个多月时间过去,不仅仅是我,所有的人都急坏了,二号女主演不在镜头里面,与她纵横交错的相关人物、戏一拖再拖。有人提议随便找一个算了,不要为求“尽善美”弄得剧组停机。    
    就在剧组开机拍摄五十天的时候,刘晓庆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当时她的处境还非常微妙,众说纷纭。而我并不认识刘晓庆,她的种种境遇(二十多年以来),被报纸、杂志道道翻炒的娱乐新闻,起到的一个实际的作用就是让我这样的人对她敬而远之。但是一直以来我都推崇她的演技,我觉得“表演艺术家”这个称谓于她当之无愧。而在二○○三年的年底,刘晓庆拥有的优势绝非仅仅是一流的演技,还有我们到处求之不得的“时间”。我们在一个朋友的安排下,在北京的重庆饭店见了面。刘晓庆很谦和,也完全不是那段时间报纸、杂志上采用照片的模样——媒体五十年来的趋时敷势依然让人心寒,那真是投井下石,翻脸不认人,不给别人善意,也抹杀自己的良心——刘晓庆端庄秀丽。我如此来泛泛评论一个艺术家不合适,然而这是我当时着意观察的真实,因为我要尽快找到“锦娘”。    
    自然是与我预料的一样:刘晓庆有大量的时间。事情若是放到现在,再请刘晓庆来演一个角色就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了:起码要提前一年预约。    
    刘晓庆在我们《永乐英雄儿女》的复出,成为一件纸包不住火的新闻。娱乐记者们纷纷探听,以为此事又是一个大埋伏。其实对于我来讲,磨蹭了将近半年的事情这么快就有了比较完满的结局,几乎是一件简单到“势利”的举措:一个了不起的演员,她恰巧有时间,也不会像当时我们有邀请的明星那样漫天要价,事情就这么定了。    
    而由此延伸出来的其他问题,无非都是“望文生义”的事儿。我的另一个真实想法就是,凡是人都要通过自己的力所能及劳动养活自己。一个人只要有自由走动的权益,就有工作,劳动的必要。


第四部分我们去看景

    二○○四年三月二十七日,周六的一早,《神雕侠侣》剧组在各类娱乐信息的关注与传言中,真实地出发去选定外景。娱记们都不关心真实的事实,他们喜欢猜测和未经我的同意代我发言,客气一点的用一个“据说”,不客气的直接就是“张纪中”如此如此说,仿佛确有其事。于是事情循环发展:一个娱记如此说,其他的热心娱记挨个儿来电话证实,我越解释,却似乎越在证明他们的疑问,我奇怪他们都有一样的一百八十度掉过头来理解事情的本事。一烦之下,手机转移,耳不听为净,娱记们爱说什么说什么,只要他们说的高兴,看的人也不难过。一种生计嘛!    
    这次出发选定外景,是核实我们二○○三年在“非典”期间基本上看过的一系列景点。仔细说来,我们也算是“兵分三路”,导演、美术“空路”直飞浙江温州;我是陆路,出于种种考虑开着吉普“越野”前往;另有“一路”只一人,从广州出发。    
    二十七号这天北京天气晴好,晨曦、霞光、太阳、蓝天无一缺乏。很久没有这样早的在北京起床了——在南方外景地即使天不亮就起来,也看不见朝霞,看不见阳光和蓝天——光线和明朗让我振奋,意气风发地就上了路。    
    车轮飞驰。从机场高速换五环公路,再从五环上京津塘高速,再上京沪线,几日来工作的忙乱、各种文不对题莫名其妙的娱乐报道带来的扰乱,滋生的坏心情就像彼时蓝湛湛的天空一样:云都去哪里了?工作多好啊,就像我常常和人说,“推销员多好啊”,“厨师多好啊”,“……多好啊”,哪样不是因为了自己的工作而看到、做到在别人就很难看到做到的事?比如我的工作,不是因为工作我这样的年龄了可能一年几次自己开车“穿越中国局部地区”吗?堂堂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啊,颠簸掉多少的烦恼,多少纠缠不清的事情?又有多少“没辙”了的事儿在时速一百五十公里的高速路上经过高速思维,又峰回路转的“有辙”了?烦恼像天上的云,在湛蓝的天空下“云都去哪里了?”    
    窗外风景很好。只是眼睛不够用,只能直视高速公路的前方。向前、向前、再向前,午后高速公路较为空旷那会儿,驾车的愉悦与顺利使我产生幻觉:我觉得我没有动,车没有动,只有公路和两边隐隐约约的风景在速动。车过了长江,公路上的车辆渐渐多了起来,几乎走走停停,这时才匀出点儿眼神撩向窗外。江南真漂亮,大片的油菜花都开了,与民房远远近近叠加、点缀、交织在一起,像一幅漫长浓郁的田园风景油画,即使已经落入在黄昏渐弱的光线中了,那大片的娇黄依然醒目。就在这时,我听到我的汽车音响中,传出张楚几乎带着“凄厉”的喊叫:这个冬天雪还不下……


第四部分在横店

    在浙江看景的间隙,我参加了横店集团成立中国第一个影视试验区的挂牌典礼,其含义就是希望建立一个独特的、专业的环境,发展和推动电影电视文化。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因为在我的理解和认为里面,我很少将影视的制作看成是一项以艺术追求为上的事业。艺术是“影视”的特性之一,而就大的范畴和意义来说,“影视”应该是一项产业。美国的电影电视(主要是电影)为什么能够成为美国经济产业的第二大支柱?因为它的制作、生产已经形成产业的规模。有两件事情可以说明“产业规模”的含义,其一是我听黄建中导演说,他在法国拍戏的时候,需要一辆特定年代的马车。他因此提出这样的要求。到了预定拍摄此场戏的时候,他所需要的马车,和穿着相应年代服装的赶马车的人,准时到达现场。法国的电影业有专门的道具公司,他们制作、配备有不同年代的各种生活用具(道具),包括不同年代的、外型差异的马车,和相匹配的服饰,只需要剧组提出明确的要求。另一件事是洪金宝告诉我的,他在美国拍摄《过江龙》,需要一个动物演员,狗。他提出这个狗演员所需要具备的能力。到了拍摄狗戏的时候,动物演员公司派人牵来了三条外型一模一样,却能够依照导演要求完成不同动作的狗。所有难题解决。    
    “产业”具备要求之一,就是分工精致的专业性。它们的合成,形成一个大制作的产业。影视创作的水准因为这种种多方面的因素而筑就,绝不仅仅是目前娱乐报道所关心的“谁来演啊”,“景究竟在哪里啊”这些单一的问题。谁来演是重要因素之一而不是唯一,景在哪里也包含有与地方合作既有利于剧组的拍摄也有利与地方经济的发展种种考虑。产业,就不是“唯我”的惟利是图了。    
    所以在我的期望中,横店影视试验区的发展一定要“硬、软”结合,“硬”是基地各种不同年代、不同风格的建筑,我们的无锡拍摄基地已经初具规模;“软”是相应为拍摄服务、提供时间与经费节约的种种制作公司,像上面例子所举的专业、独到。更重要的还有宽松政策支持。韩国电影在短短时间内居然形成为一股巨大“韩流”,也成为韩国一项出口的产业,政策的宽松支持是一个很大的优势。    
    如果横店的影视试验区能够在未来的发展与实践中成为中国的第一而不是唯一,那中国的影视文化有可能成为真正发展经济的产业,它可以拉动内需,向外推介自己民族、国家所独有的文化,成为产业支柱。    
    这是我从事这个行业人的衷心所望。


第四部分天下奇观雁荡山

    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有这样的一句话:温州雁荡山,天下奇秀。    
    剧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