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行走江湖-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神不是萧远山。他年轻时代妻死儿散的经历,和多年隐匿江湖的山野生活,把他变成了一个凶残、杀人不眨眼、为了仇恨不惜于嫁祸于儿子的人。我没有那样阴险凶残的眼神。    
    我开始对着镜子练眼神:眉峰高耸,或者“苍然”远离,暗藏眼窝之中的眼神如何对折,或者冰寒锐利,反正不能是那么常人能见的,要既狠毒又阴险,让眼神像一把飞刀,在没有出手之前先让眼神飞出去!    
    在很久以前,我有过剧组因为一个角色而寻找到我,邀请我演出的事实,荣幸的还都是男一号。这样光荣的日子在三十年间早已经远离我而去!再没有人会是因为一个角色而想到我,这对于我来说,职业的孰胜孰劣亦是泾渭分明。这方面我只能效仿希区柯克,在每一部自己拍摄的戏里面客串一个角色。这在征得导演同意之后,对我算是过一点瘾,也算是留一个纪念。    
    剧组同仁推荐我演萧远山让我一时意气风发!但是《天龙八部》的剧本出来以后,我知道“我的萧远山”又成为了一次妄想。这个人物在《天龙八部》中占据有将近八集的戏,可能对于一个职业演员来说,萧远山的戏太少了,要花费时间来扮演这个人物,的确还要斟酌一番。但是对于我,“演员”早已经不是我的职业,虽然还有这份心,客观上已经没有了这番时间。我不可能化着萧远山的妆,穿着几百年前的衣服,指挥这个,谈那个,在这个什么上面签字,与那个代表了什么事情的人谈判事情结局……    
    我的工作已经使我像了一只候鸟,从这个地方飞往那个地方,从这件事飞往那件事。无非间距这些的不是季节,而是小时、天。    
    我和导演说,不行了,这份工钱省不下来了,还得找专业的演员来演。    
    有一道阴深的眼神穿透岁月穿透记忆直刺到我的眼前。那是《从奴隶到将军》的杨在葆。然而几番思虑,还是放弃了,如果杨在葆的《从奴隶到将军》是这几年的电影,那我会毫不犹豫……然后想到许还山。让我们犹豫不决的依然也是年龄的问题。萧远山的出场还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壮汉,戏虽然不多,但是极其重要,这也是看到剧本之后除却时间的冲突我放弃扮演这个人物的另一个原因。我觉得宁可要一个三十多岁的人再扮演后来六十多岁的萧远山,也不能由一个五六十岁的人来扮演三十出头的萧远山。    
    这样,萧远山的扮演者定在了三十多岁。    
    然而找不到一个人在外形和气质上能够扮演乔峰(胡军)的父亲萧远山的。    
    二○○二年九月,《天龙八部》在怀来开机拍摄。在第一部分的拍摄内容里面,就有萧远山的戏。万般焦虑之中,想到了一个“无奈之策”,让胡军自己来扮演萧远山的年轻时代。我们相信胡军表演的功力,同时在外形的塑造,在化妆和服饰上极力拉开萧远山与乔峰的距离。    
    十月,全剧组移师到浙江新昌外景地。新的冲突出现了,胡军作为《天龙八部》的男一号,每天的拍摄计划都是安排都是满满的,只有来不及不可能有时间的富裕,因此根本无法分身再去扮演老年的萧远山,除非现场大量的演员都等候着。这怎么可能呢?即使剧组能够花费本钱做到,那也是行不通的,其他演员的时间也是极其珍贵啊。    
    急中出招:将萧远山这个人物一分为二,老年的萧远山另外请人扮演。现在剧中的情景就是这样,老年的萧远山,由老演员张谦扮演。    
    从目前的结果来看,胡军的“青年”萧远山和张谦的老年萧远山都该算是成功成型;但是就一个人物的总体塑造而言,萧远山其实是一个败笔,人物无法达到贯穿一生的一气呵成。仅仅是救了急。    
    我们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凡剧组主创人员在戏中客串了角色,不管这个角色是大是小,一律没有稿费,若是有(角色比较重要),也必须是以吃饭的形式,请全剧组人吃光了之。这样,剧组节约了请人的开支,大伙儿也多一个“上镜”的机会,忙乎的人最终也没有“白忙乎”,全体上下都高兴。    
    因此在我们的剧组只要有表演的才能,是不会被忽略的,最不起眼,也可以扮演一个有近景的群众演员,会说话的还可以领到一句台词:“不行!”、“对!”、“走!”之类的;有演技的,可以在群众中扮演“有某种情绪”的表情,或者正“倒地死去”的士兵,我们的一个场工扮演这类人物是强项,每次都有超出导演要求的表现,在地上滚一圈,挣扎几下,“死”得很好看。剧组工作人员被我们“发掘”出来,演的最好的,是《激情燃烧的岁月》里面的“张永厚”,一个经常帮助石林的农村战士,扮演他的是我们剧组的道具师,“著名作家杨争光”的弟弟杨卫国。杨卫国也是农村长大,憨厚质朴,说一口地道的陕西话。他没有演过戏,但是那个角色挖掘出了他的表演才能,而且还是同期录音。现在许多科班出身的演员都未必能够做到在镜头面前自若、自在地说话,但是杨卫国轻松地做到了,说的自然又好。这个角色给很多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射雕》我们又让他演了一个角色,鉴于他的陕西口音在《射雕》里面的不方便(怕笑场),我们让他演了一个哑巴仆人。


第一部分从令狐冲到乔峰(3)

    周晓文在《天龙八部》里面也客串了一个角色,“无名僧人”。对于这个人物的要求,不但“武功绝世”(我们的武戏导演能够拍成那样),外型要求瘦若枯柴。要像“阿里巴巴网站的马云”那样的瘦法。周晓文打动我们的一是他的瘦,再是他和我一样是可以全面免费使用的,而且“不占地儿”,不需要再安排食宿行。没有想到平时看着挺瘦有点“枯柴”意思的人一上镜头完全不瘦,因此这个虽然出镜不多,但也是挺重要的人物也是败笔,除了为剧组节省下了一笔开支。    
    我告别萧远山之后,终于分得了一个“丐帮帮主”的角色。这个人物戏不多,总共加起来我一共拍了不到三天时间,但是若要请人来演,他得来来往往剧组三次,每次只拍一天,因为丐帮帮主的戏分别在缙云,永康两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期拍成的。用我,剧组同样省了旅宿,省了稿酬。但是我这个丐帮帮主无论怎么解释,还是胖了一点儿,所以也算是败笔!    
    除了省钱。    
    我不知道喜欢看金庸先生小说的朋友,看过《天龙八部》后有没有琢磨过这个问题:《天龙八部》究竟谁是男主角?是段誉?还是乔峰?    
    我很早以前第一遍看完《天龙八部》时就想过。去年要拍摄这部小说就更得想了。在小说原作中,描写段誉的篇幅远远多于乔峰,段誉与那五个漂亮“妹妹”的关系也是曲折波澜,由情到亲,连带出了上一辈人的悲欢离合。而且段誉作为第一男主人公在五部集小说中完成了一部半的长度之后乔峰才出场。但是,一旦乔峰出场,无论段誉的经历多么离奇,情感的波澜如何跌宕,让我们的心亦步亦趋紧紧跟随的人物,是乔峰——萧峰。他的江湖大哥风范,他的迷离身世,他的坦荡,他的步步被人设计被冤屈,他的磊落英雄气概,当然还有他的儿女情长。    
    我曾经请教过专门研究金庸学著的陈墨先生,对于《天龙八部》男主角定位怎么看待?陈墨先生根据他的研究告诉我,金庸先生当年连载《天龙八部》的时候,起意是想写一部带有传奇色彩的,类似于释迦牟尼身世故事的书,男主角是一个出生于皇家从来没有经历过苦与难的单纯孩子,在无意间踏入江湖(社会)之后的遭遇,身陷复杂。所以故事的前四分之一完全围绕段誉的遭遇展开,人物出场也是依照段誉的性格展现所铺设的。因此乔峰在那么晚才出场。但是这个人物的出场显然把作者本人也迷住了,从此笔调的重力转而为他,而将乔峰身世的诸多来龙去脉,因为故事连载的不能补救,而转为倒叙,插叙,形成反而具有悬念的另一种叙事方式。    
    我与金庸先生也讨论过究竟谁应该是《天龙八部》男主角的问题,因为这关涉到我们拍摄《天龙八部》的立意。显然故事围绕段誉的经历展开同样也是好看的,可能还更具有传奇色彩,他所喜欢的那些姑娘们波波折折竟然都是他的妹妹,而最后的戏剧性在于他又不是他父亲的亲儿子!仅仅是这样一个故事就够好看的了。然而我觉得,段誉的故事有点像一幅锦帛,华丽,惊异,但是缺乏布的质感,那种握在手里茁实的感觉。而且段誉最终不是一个悲剧人物。具有震撼人心力量的往往是悲剧结局的人物,乔峰可以胜承这一点,故事的辗转结局,乔峰从一个大宋子民回归到契丹人萧峰,但是身为契丹人,他又挟持了自己的君王,就是为了免去与宋朝刀光血壑将死人无数的战争,换取了几十年的太平日子——这一细节与真实历史契合。    
    乔峰是悲剧人物,他是契丹人,但是大宋有他的父母养育情,阿朱的儿女情,他要做忠臣,他就要违背人性,他若遵守了人性,他就是一个大逆不道的、我们现在人谓之“叛徒”的人。他只有一死,以唤醒天下人不再民族仇恨、相互杀戮的谬误!乔峰这个人物的意义,完全不仅止于小说范围,他的意义可以昭示当今世事。所以我们将男主角最后定位于乔峰。因为:我要一个顶天立地、襟怀坦荡的英雄,要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故事。    
    纵使段誉不是《天龙八部》的男一号人物,段誉的戏份也是《天龙八部》中占据最多的。让谁来扮演段誉?这是我们不容掉以轻心的寻找和期待。    
    拍摄《天龙八部》我执意起用了不少的新人,像刘亦菲(王语嫣),刘涛(阿朱),王袆(阿碧),陈好(阿紫)。陈好不完全是新人,属于半新半熟。这是一件让投资人难免提心吊胆的冒险事:如此一部拥有大量读者的脍炙人口的小说,新人有没有溶化为小说人物的能力、魅力?大家认不认?    
    因此在确定段誉人选的时候,投资人发话了:找个腕儿吧,已经不少新人了,这次毕竟是段誉啊!    
    而依照我的意思,连段誉都找新人,我想让《天龙八部》从头到尾都弥漫着新鲜藕段的清香!    
    但是我更理解如此庞大投资的风险带给投资人的压力。如果我执意孤行,某种程度上我也类似于蓄意谋害,当然结局一定是“未遂”。这是我的信心。    
    在“腕儿”中,我们首先看上的是黄磊。然而显然我们合作的机缘未到,几次见面以后,他对段誉没有表示太大的热情,而我们权衡再三,也觉得他的年龄对段誉而言略微显得大了一点儿。黄磊与我们擦肩而过。再几番轮选,最后我们与台湾演员林志颖“四目相对,志趣相投”。    
    林志颖无论在台湾还是在香港、大陆,都是极好的观众缘,也有着将近十年的知名热度,这一点投资人应该说非常满意。外加他外表年轻率真,稚气未脱尽,形式上已有几份段誉的风流纯净。我们担心的是他的演技。纵览他以往的表演,外在的东西很多,手势啊,夸张的动作、表情啊,内在真情很少流露。他扮演的“小鱼儿”几乎成为否认他表演能力的一个样板。我们约见面谈。我发现林志颖不说话的时候眼神相当的宁和,纯净,在他发表见解的时候眼里的聪慧与活力像火苗,闪耀跳动。他有未被展示的才华和真情。他不仅是外在的稚气、率真与段誉这个人物相近,他内在的真情,本性的纯洁,执著,也与段誉相近。    
    同样重要的一点:林志颖对《天龙八部》,对段誉这个人物有极大的热情。这是非常重要的,这就像是谈恋爱,非得是钟情的,追求的,才有可能“为之赴汤蹈火”。    
    “段誉”是林志颖下了工夫的。如果《天龙八部》只塑造了乔峰一个英雄,段誉降格成为一个无足轻重的、甚至小丑般跳来串去的“配角”,那是我们几乎不会再有机会挽回的失败。现在《天龙八部》陆续在各地播放,性急的人已经将全部剧集的碟片看完,从网上的种种言论来看,段誉没有让大家失望,这是他应该高兴、值得骄傲的,也是我们的骄傲!    
    这意味着:林志颖的“小鱼儿”已然成为过去,他的“段誉”将是另外的一种开始。


第一部分杨过,小龙女……

    事情到今天还没有结局,这两个人的名字我比任何人念叨的时间都长,遍数都多。但是时值今日,我最想知道,却偏偏还不知道的是,杨过、小龙女,这对著名的“冤家”在哪里?    
    媒体早就开始帮着我们推介、分析这些个由文字而诞生了三十多年的人物了。但是所有媒体好心的忙碌都错了,他们找的人不对,他们参与的话题,就某位“杨过”,某位“小龙女”的“窸窣来去”,基本都无事实为依据,纯属水中月镜中花,为此我无法参与多说一些什么;金庸迷们也很热情,推举、讨论频频,有的建议还不错,但是他们就像举着红绳的月下老人,一片温柔的热忱之下并不了解“内部原因”;还有广大的演艺公司,不管认识不认识都有谆谆的教导,心诚意纯的苦口婆心,是朋友的当面指教,并不直接认识的短信赐教,我至今留有一则来自某一演艺公司的手机短信:张导,天龙八部的演员您没有听取我们的演员推荐以至成功大打折扣,这次我们认为小龙女应该由谁谁谁来扮演,杨过一定要谁谁谁来扮演,这次如果不听我的,肯定失败……    
    我尽量保持在直接、间接的朋友箴言中不晕头转向。面对大众娱乐,我只有一条路,我要让事实说话。    
    然而我的事实在哪里?这是我到目前还不知道的焦虑所在。    
    选演员像极了找对象,虽说“靠缘分”,细细想来还是条件苛刻:外貌顺眼就行(实际就在找最好的),性格随和就可以(考察演技的高超到细密无缝的程度,“有招似无招”),还要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合适的人选(这在演员就是合适的档期、合适的价格、合适的人选)。一点不对应,全盘皆否。    
    苦与乐在这之中并行,难拆难分。人还没定的时候既惶惑不安,又充满希望,可以让日子在一片焦虑之中过得朝气蓬勃。一旦人定了,两个方向:选对的,幸福和安乐在“找补”中渐渐滋生,直到永远;万一错了——毕竟这样的事情也发生过,从此不得安宁,不换人的,日子凑合着在唉声叹气中过,要不斩钉截铁承受代价“离异”——换人,那也是劳民伤财江湖又一次话语纷纷!    
    什么样的人能够对应上千千万万金庸心目中的杨过,小龙女?    
    这本来就是一个无法找到答案的问题。不要说一个诞生在虚拟之中被人们越想像越完美、越期待越缥缈的人物,就是一棵明明白白的树,一只确确凿凿的狗,一碗横贯中华上下五千年的菜,也无法做到千千万万的人同喜同爱。但是我们还是要找,因为历来就是如此——理想一旦出现,就剩下一条路了:尽量去实现它!    
    我们的理想,就是金庸先生在将近半个世纪前孤独地举着小旗为我们悄悄种下的埋伏:那个痴情痴爱、侠义奇妙的武侠世界啊……    
    现在是完全不孤独的我们在被围观中举着小旗寻找……    
    金庸先生的小说大多情节波折离奇,人物众多,故事发生地域广袤。我们拍摄金庸先生的小说,都是跑遍天南地北,各种演员各种服装上千套,上天入地地拍,练了我们的本事,大饱了观众的眼福。    
    《神雕侠侣》中有名有姓的角色一百二十七个,其中重要角色大约三十个,为了尽量让每一个角色接近读者心目中的想像,每个角色我们都备有五到八个演员的候选,给他们(她们)机会尽情展现自己的表演才华,直到我们多方、多次认可这个演员与人物的关系。    
    杨过、小龙女的候选演员就不是几个、几十个了,我们简直就像在大海里面捞针,汹汹涌涌中就是摸不着那细细、尖锐的一根!“大海捞针”所形容的困难,渺茫,消失在无形中的细小具体,在我们这一段时间对杨过、小龙女的寻找过程中,有了确切的体验。小痞子般顽劣的杨过好找,痴痴情情的杨过好找,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大英雄杨过也好找,但是将这三者结合起来在一个人物的身上通过一个演员来演绎来塑造——太难找这个人了,到现在还没有一个这样的演员我能够想到、或者自荐有理、或者推荐准确的。小龙女,被大多数读者认为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一个奇异女子,但是,什么叫“不食人间烟火”?说,“哦,一种气质”,这是一种什么气质?投资方,演艺公司,观众意见,朋友同事,大家似乎没得选择,给我们推荐的都是一些“人间烟火很旺”的歌星影星,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