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无法呼吸作者:顾亦-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间就能找出一个受害者,真是让人不可思议!这几天,我走到闹市里,想象凶手是怎么寻找和跟踪这种女人的,试着模拟他怎么做,结果……”

    “结果怎么样?你发现了什么?”

    赵小薇急不可耐地追问。

    杨明摇摇头:

    “很茫然很困惑,也很痛苦!”

    “那当然了!你不是凶手嘛!”

    “阳光明媚的早晨,一个人高高兴兴驾着自己的宝马,哼着小曲上路,一路畅通上了高速公路,情人打来电话告诉他,正在前面路口等他,于是,他打了一把方向盘,蹿出隔离带,掉到路边的沟里。后来人们发现他时,右手还拿着手机面带微笑,可见他临死前很满意,没有一点恐惧,因为死得很意外也很痛快,来不及恐惧。也是在这个明媚的早晨,一个人检查出肺癌,他比刚才驾宝马车的人年岁大多了,光吸烟都吸了二三十年吗,他明明还可以活好几年,按理说他应该比驾宝马死去的年轻人还要快活吧?恰恰相反,他天天生活在等待死亡的恐惧中,他一点也没有比早死去的那个人快乐,为什么?早死去的那个人不知道自己马上要死,他没有死亡的恐惧,而这个多活好几年的人,却是活在等待死亡的恐惧之中。不知道自己将要死亡而死亡的人,是没有痛苦和恐惧的。知道自己将要死亡,天天去等待死亡,还有比这更痛苦更恐惧的事情吗?现在,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让整个城市都陷进这种等待死亡的痛苦和恐惧里,你看看这个蝴蝶效应厉害不厉害?” 
听他这样说,赵小薇顿时变了脸色:

    “照你这么说,他才不是蝴蝶呢!”

    “那谁是?”

    “我不知道。反正,反正,我说不清。”

    “告诉你,”杨明在电脑上打开一个文档,向她念叨,“美国作家史蒂芬·霍尔小时候长得非常矮小,后来他成为作家以后说,‘在我生命中的那段时期里,别的孩子并不认为逻辑性和语言的灵活性是解决冲突的好办法。他们挤我、揍我、撞我、扇我、推我、捶我,把我打倒在地还嘲笑我,有一些确实是儿时常见的嬉戏打闹,但有一些却是卑鄙龌龊的,处于肉食动物欺掠成性的边缘上。我不是把这种欺凌同高个儿联系在一起,我说的仅是比我高的人,我们大家都在参与这种一层压一层的彼此折磨的游戏。’史蒂芬·霍尔毕竟是优秀的,所以他从彼此的折磨中走了出来,战胜了自卑,但更多矮小的男孩却未必能走出这种阴影,他们从童年时候开始心理上就养成低人一等的自卑心态,他们一生都在努力想比取笑他的人高出一等。”

    “这和蝴蝶效应有什么关系?给我个理由先!”

    “警方有人认为,你我报道的两起未遂案件,可能和6·29既遂案件的凶手是一个人。”

    “我晕!这和个头有什么关系?”

    “我没能采访到受害人姚玉兰,但警方说,企图谋杀姚玉兰的那个人,比姚玉兰矮一头,姚玉兰身高是1。66米,她估计凶手也就1。60米。”

    “我明白了,你是说凶手小时候因为个子矮,有严重的自卑心理,扭曲了人格。你有什么根据?不过是猜测而已。”

    “我只是怀疑、联想,但这种怀疑好像也站不住脚。”

    “为什么?”

    “你听没听说,凶手在被害女人的后背上划下一个怪字?”

    “对了,我还想问问你呢,传说他不但会武功,能够飞檐走壁,还说他有特异功能,很有道行,神神道道地。有人说,那个女的是妓女,男的是嫖客,两个人因为讨价还价打起来,男的把女的给杀了,还在她脊梁上写了妓女两个字。也有人说,女人脊梁上的字是人还活着的时候男人划上去的,只要他在女人后背上画了符,女人就会掉魂,就会受他的摆布,他让干什么就干什么。道行是什么意思?符是什么东西?他们说凶手写的字就是画的符。”

    “道士在黄纸上画的驱逐鬼神的文字,叫符咒,那些个字都很古怪,我们不能认识。凶手划的这个字是不是符我也不知道,我就知道那是一个汉字,一个普通人都不认识的汉字。”

    “你知道是什么字吗?”

    “现在,我是说现在,全市认识这个字的人还没有几个,我是比较早的一个。”

    “我倒!你也不怕风大扇了舌头?做人要厚道,说话给自己积点德!”

    “你知道什么呀?为了这个字,警方请教的中文系教授就是我的老师。警方为了保密,只给我老师看了这个字的小照片,说有起案子嫌疑人写了这么一个字,可能与案情很有关系,我们谁都不认识,想请老师帮帮忙。我老师根本不知道这个字是划在女人的后背上,他把这个字给他们查完了,却起了好奇心,打电话问我知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好!我马上想到了,这个字肯定是6·29凶手写的了。”

    “你老师认识这个字?高手!”

    “我老师也不认识,他说他不可能认识,他读大学念古汉语时都没有接触过这个字,即使在古汉语里这个字也是方言字,在现代汉语里它已经是个死亡的字。我老师猜测写这个字的人,要么年龄很高,读过私塾,有古汉语底子;要么是福建农村人,熟悉那里的方言;要么是个搞书法的,因为写篆书搞篆刻需要经常查《康熙字典》,认识了这个字也是可能的。还有一种可能,他是民间秘密宗教帮派的成员。民间秘密宗教帮派喜欢用自己的秘密符号说事,他们认为自己使用的秘密符号都具有神奇的力量。总之,我老师说能写这个字的人,不会太年轻,不是个一般的人,一定有独特的经历,有自己的知识结构,起码他思考的问题不在我们常人的思考范围之内,他所传达的信息也不会是常人感兴趣的东西。” 
“你老师一定不知道他是个杀人凶手,不然,也不会这么说了。”

    “错!我倒觉得我老师说得很深刻,他如果不是杀人凶手,我还不会觉得老师说得一针见血呢!”

    “你真是个弯弯绕!绕了这么长时间,你还没说这个字到底是什么字?说不定我还能认识呢!”

    “好吧,打开你的电脑,用全拼输入,输miao;往下点,这个‘媌’字,认识吗?”

    “似曾相识。”

    “但他写的不是这个字,是这个字的异体字,已经没人用了。怎么写呢?左边一个单立人,右面就是这个‘苗’字。《康熙字典》和《辞海》里说他写的这个字,也就是这个‘媌’的异体字,两读两解。《辞海》说读作茅时,妓女也,《方言》注:‘闽人谓妓女为媌。’福建方言称妓女为媌。《康熙字典》说‘媌,好也,自关而东,河济之间,谓之媌’。北方人说媌就是美好,所以这个字又有个读音是苗,古语‘媌条’俗写为‘苗条’,‘媌’和‘苗’一个意思。你说吧,他把这么一个怪字划在人家后背上不是变态吗?你说他思考的问题能和我们一样吗?”

    “这是个什么字呀?又是妓女又是美好,这不自相矛盾吗?”

    “你这是幼儿园小朋友的看法,当年我们祖先造这个字的时候,妓女就是美好的,那时候长得不漂亮、不懂琴棋书画、不会唱歌跳舞、没有经过上岗培训,年轻女人是不能作妓女的。大小妓院都是经过官家批准的,选妓女当然要择优录用。你不认识冯梦龙吗?你不认识也该听说过他吧?他是明代的小说家,他在《三言二拍》的一篇小说里说过:‘妻不如妾,妾不如婢,婢不如妓,妓不如偷,偷得着不如偷不着。’他在这段话里对各种女人的排序,无疑透露出妓女在当时男人心目中的位置是很高的。所以,皇帝宋徽宗虽然宫廷里皇后妃子成群结队,虽然个个都是美女,他还是忍不住要偷着跑出去逛妓院,就是为了私会李师师,李师师可是当时一代名妓啊。当年的妓女是什么?就是会唱歌会跳舞会写诗会画画的女明星女歌星女艺术家!你想想,那年头能去妓院欣赏歌舞的都是什么人?不是官员、军人,就是文人、大款,甚至还有皇帝老子,没有大把的银子逛得了妓院吗?国库里的银子许多要来自妓院,不选美好的女人作妓女能赚到成车的银子吗?可见当年,妓女对国家是有重大贡献的,妓院是国家的重要企业。”

    赵小薇好一阵惊讶,后来又说:

    “这个人真够神秘的,也难怪这件凶杀案会有那么多传说!你猜他写这个字什么意思?是说这个女人美好?还是说她是妓女?也许是说这个女人是个美好的妓女?”

    “算你聪明!我也这样问过我的老师!”

    赵小薇右手食指刮刮自己的脸:

    “我介绍你一家打折美容院,去给脸皮磨磨薄吧!”

    “你猜我老师怎么说?他说,这就是中国语言文字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你不要以为从词典上找到了这个字的解释,你就一定能弄懂人家写这个字的意思。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字典上只能对一个字做出最基本的解释,远远不能讲出各种场合下使用上的变通,这就是汉字的微妙复杂博大精深之处。举例说明吧,一个‘老’字,虽然《现代汉语词典》列出了它的十七种解,但是,仍然不能穷尽在不同语境下使用它所产生的变化,它既是贬义的,也可以是褒义的,还可以是中性的,比如说老而不死、老东西的‘老’,就是贬义;说老儿子、老姑娘的‘老’却是爱称,是褒意;说老多了、人老了,又是中性。所以这个‘媌’字也是,你不知道他在什么情境下使用,你就没法判断他是什么意思;甚至有时候使用者就是要有意模糊自己的表述,就是想引诱你来猜谜。他为什么不使用我们一看就认识就明白的文字?因为他不想把自己的感受明明白白地告诉你,他就是不想让你一下子猜到他的想法。我不了解写这个字的人,也不知道他犯了什么罪,但我可以冒昧地说,这个人在生活中是受压抑的,是个内向的人,内心里一定有自卑和恐惧的一面,所以他才会选用这样一个字来表述自己矛盾、惶恐不安的感受,根本不想让人们一目了然。” 
赵小薇听得连连点头。

    “我想要猜到他写字的意思,脑袋都想大了,夜里做梦都梦到这个字。我想他可能是单身汉,可能跟妓女谈恋爱失恋了,也可能嫖娼被妓女耍了,可是,我这些想法还是没有超出正常人的思维吗!所以我要想明白他的意思,就非得把自己变得不正常。由此也可以推断出来,你我目前还都很正常,男女关系也还正常。”

    “去去去你!又下道了!”

    “看你急得这个样,好像是说我们俩现在的男女关系不正常,是吧?”

    赵小薇猛地站起来,把身子用力撞到他肩膀上:

    “胡说!谁跟你俩男女关系不正常!”

    她见他忙着看电脑里的文档不再说话,问道:

    “你好像为这个案子搜集了好多资料,想写电视剧呀?”

    “写什么电视剧?你看我是那块料吗?干什么吆喝什么,干一样学一样吗!”

    “那你再给我说说吧,也让我长长见识!没想到这样一个烂案子你想到了那么多东西,真有你的!”

    “别!你别给我戴高帽子,给我戴了,有些事我照样儿不能告诉你,你一个小女孩儿,不是什么事都应该知道的,你白天知道了还不觉得怎么样,等到了晚上,一个人躺在床上,没有我陪在你身边,可就惨了!懂不懂美女?”

    “嗨嗨!说你胖你还喘上了!别借高上驴好不好?”

    说完这话赵小薇忽然意识到了什么,脸红得出血一样。

    “我干嘛要上……”

    幸好杨明没有说完,手机响起来。他听了两句,大声嚷道:

    “新线索?太好了!等着我!马上到!”

    说完电脑也没关机,兴奋地背起挎包往外跑。

    赵小薇想,说不定又是这起案子的新线索。她比不得杨明,杨明结交了许多朋友,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所以他总有许多别人没有的新闻线索。她忍不住想去杨明的电脑里看看,他一定是搜集了许多稀奇古怪的资料。

    她悄悄点开电脑桌面上的《6·14资料》:

    变态凶手的童年特征

    对儿童和家庭关系有深入研究的社会学家们,都强调了家庭结构、家庭生活的品质以及与社会互动的重要性,尤其是儿童对家庭成员的认知、和家庭成员的互动关系,更是影响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们和父母关系的亲疏、和家庭成员关系的亲疏,都会直接影响孩子长大成人后与社会的关系是否良好、是否尊重其他社会成员的价值。换句话说,孩子们早期在家庭中的关系,会完全转移到他长大成人后对社会的关系上;也就是说,他长大成人后对社会的认知,都源自于他的幼年时期。

    这些人犯的母亲大都扮演着相夫教子的角色,而父亲则是外出赚钱养家,能被列为贫穷的家庭可谓非常少。令人遗憾的是这些条件、生长环境都可以说不错的孩子,到了成年后不但无法成功地参与、融入这个社会,反而犯下了滔天大罪。

    在进一步深入探讨这些人的背景后,或许可以为上述的疑问找到解答,证据显示,他们日后杀人行为的形成原因是什么?这些原因和他们的家庭背景有关,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和他们儿时所面临的人际关系以及所得到的待遇有关,也和儿时与青春期的性经验息息相关。

    我们对有关童年时期所遭受的创伤曾提出一项假定,那就是这些令人害怕、愤怒、挫折的人生经验会让他们的这些记忆无法消退,并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受到极为严重的影响,最后出现了白日梦或幻想等症状。在相关文献中都曾谈到过,那些受到肉体或性的虐待,或是目睹过家庭暴力的孩子们,会不断做出同样情节的噩梦,而且这些记忆对他们来说是永记不忘的。凡是幼时感情上受到过干扰或困难的儿童们,都会产生一个冲突纠葛、固执不移的人生观,与之相比较,没有受到类似困扰或困难的孩子们就容易培养出一种富于创造、有弹性并懂得调适的人生观,我们甚至相信前者即使在游戏时,都会不时流露出对那些痛苦事件的回忆,他们还会用相同的手法把痛苦表现在游戏中。如果这种创痛能够成功化解的话还好,如果不能成功化解,日后就会发生偏差的想法和行为,如对被害人的无助熟视无睹,他们就会不时产生攻击别人的幻想,或是毫不顾及现实层面,一味以独占或控制别人为目标去行事。(摘自《变异画像——FBI心理分析官对异常杀人者调查手记》)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说:

    “我们不要以为某个人犯罪是因为今天看了什么东西才犯罪的,那是一种类型,但是很多犯罪心理尤其是变态犯罪心理不是这样的,变态犯罪有很多会涉及到很久远的过去,与他的性格发展和人生发展都有关系。”

    “现在咱们还讲黄勇,我们再给他向前分析,他为什么这样封闭自我?为什么容易陷入想象?为什么会接受这种暴力性?什么原因呢?实际上是他的抚养方式出现了问题,也就是说某种抚养方式会造就这样的人格。比如父母对孩子的冷淡,对孩子很少言语交流,对孩子的轻视,那么这个孩子在没有人疼、没有人爱的情况下,他才会封闭自我,他从来没有被人鼓励过,从来没有被人正视过,也从来不知道他的自信在哪,他才会出现后来那样的发展。

    “你要真正想研究预防这类人的犯罪心理,那我就要告诉社会,抓孩子小时候的抚养教育方式,这个抚养方式应该是决定人性格很关键的东西,而性格发展是决定他后来出现这些行为的重要因素。很多人认为,黄勇犯罪就是因为看了个暴力片子,其实搞心理学的知道,暴力片只是一个导火索。人们更多关注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但是却不了解在那之前的东西,觉得太遥远了。我说不对,你忽略长期形成的原因,这样的人还会再出现。”

    心理学实验:皮格马利翁效应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罗森塔尔与雅各布森于1968年作了一个轰动美国教育界的心理学实验。他们从一所小学的一至六年级中,每个年级都随机选出三个班,由他们给孩子作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测验,但他们仅仅是进行了测验的程序,外界并不知道他们的测验是没有记录结果的。测完之后,他们从每个班的花名册中随机选出十几个名字,开列成名单,交给孩子的任课老师,郑重其事地告诉他们说,这些孩子在测试中表现优秀,很有潜力,他们未来的学习成绩肯定会更好的。除孩子的老师外,任何人都不知道这份秘密的名单。

    8个月之后,罗森塔尔等人重新拜访这所学校,他们预期的奇迹出现了,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