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创业大策划-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龙一般都会满足对方。到2003年11月份时,吴大龙的风筝制作工作室已有了5名员工,制作业务已遍及佛山、珠海、广州、汕头等多个珠三角城市,他的月收入则突破了10000元大关。
 
 
    正文 第30节:独占鳌头喝头啖汤
    爬书网 更新时间:2008…7…3 2:13:34 本章字数:2264
        
为满足外地客户的需求,吴大龙目前已同一家网络公司谈好并签署了相关协议。2004年8月份他将开通自己的个人网站,在网上把他制作的所有风筝的样式及相关数据图文并茂地公布出来,如有需要的顾客可以直接从网上下订单,从而更大范围地满足市场的需求,尽快把这既能玩又能赚钱的休闲方式推广到全国各地。
策划家指点迷津
创造新的经济形式
在风筝上做广告,这是一种形的经济形式,正好又为市场所需求。吴大龙的成功就在于他无意中发现了这种新的经济形式,创造了这种新的经济形式,并满足了原来潜在的这种市场需求。
吴大龙之所以能够创造一种新的经济形式,一是利用了他自己拥有的制作风筝的专长,二是他能够敏锐地从爱情风筝的事例中捕捉到广告风筝的市场需求。
在有市场需求的地方创造一种新的经济形式去满足它,意味着你独自面对一个空白市场,一个新兴的行业,一个巨大的商机,你可以独领风骚,独占鳌头喝头啖汤。当然,一种经济形式一旦被你创造出来之后,群起而效仿者一定会蜂拥而入,后来者居上,先行者成为先驱的也不乏其例,你是否能够一路领先,还要看你能否跑得比别人快,而不能指望无人追赶。
相关链接
创业英雄,勇拓头顶一片蓝天
21年前,他是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场上的一等功臣;两次下岗,一次婚变;当过猪倌,摆过地摊……跌宕起伏的命运,催人泪下的遭遇,渲染着一部人生大书的不变主题:英雄本色!
下岗后,妻子离他而去
1981年底,于建军退伍回到家乡河南浚县,在县乡镇企业局下属的果品加工厂当了一名集体工。1982年秋,建军结婚成家,妻子秋霞是乡下某校的民办教师。婚后,建军平时住在厂里的单身宿舍,节假日回到乡下的家,小日子过得其乐融融。秋霞十分陶醉,为自己拥有一位“一等功臣”的丈夫而骄傲。
从1987年起,果品加工厂的效益日渐下滑,厂里经常放假,直到1988年全面停产,于建军下岗了。那时还没有“下岗职工”这个词儿,人们对下岗的心理承受能力远远比不上今天,没有工作无异于天塌了一半儿。
建军从县城回到了乡下的家,三间土坯房,徒有四壁。村里没有他的土地,他想当农民都没地可种。工作没了,饭还要吃。
妻子对他说:“你是从战场上回来的一等功臣,别人没工作,你不能没工作,到县里跑一跑,让领导再给你安排!”建军说:“秋霞,咱战场上死都不怕,还怕没有工作吗?正因为咱是一等功臣,才不能向县领导开口!”
秋霞为难地说:“两个孩子可要吃饭啊!”建军抚摸着身旁5岁的儿子和2岁的女儿,心里酸,安慰妻子说:“别急嘛!长着两只手,还怕没饭吃!”没几天,他找到了新的“工作”——到浚县西北的铜山拉石头。
40度的山坡、500公斤的石料、300米的距离,每拉一架子车石头能挣5毛钱。拼命地拉啊,拉啊,他每天比当地农民还要多拉上两三车。晚上回到家里,骨头都要散架了,上厕所都弯不下腰,肩膀、肘部内侧磨出了鲜血……时间一长,妻子不愿意了,又催他到县里“找领导要工作”。
他还是那句话,我一个一等功臣,怎么能向政府张口要工作呢!比起为国捐躯的战友,咱受的这点苦,值得提吗?1989年,秋霞转正为公办老师的第18天,对建军说:“我最后问你一句,到底去不去县里要工作?”
“不去,我说过了不去!”建军坚定地回答。
“那好,我们离婚吧!”
“离婚?你说的是哪门子话?”他一边逗孩子玩,一边漫不经心地说,他以为她是说气话。
“什么一等功臣,白当了几年兵!如今拉架子车,连家都养不起!离婚吧!”秋霞怒气逼人。妻子去意已决,带着女儿搬到学校去住了。
他求她看在孩子的分上,不要离开这个家,她扔下一句话:“啥时到县里找到工作,啥时再说!”土坯房已经很苍老了,寒风从门窗钻进来,冻得他直打寒颤。一碟咸菜,一瓶米酒,他喝一口酒,看一眼熟睡中的儿子。儿子海阔因幼时患病留下后遗症,智商低下,只知一个劲儿的喊“妈”,每喊一声,他的心就要碎一次。
怎么办?是选择离婚,还是利用一等功臣的身份去向上级要个工作?建军又猛灌了几口酒,一瓶酒已去了大半。醉眼迷离,他想起了那硝烟弥漫的战场一个、两个……在自己的眼前,一个又一个战友倒下了。18岁的战士丁顺茂一手捂着被敌人射出肠子的肚子,一手端着冲锋枪继续射击,大吼着冲向敌营。最后,他身中无数颗子弹,倒下了,鲜血染红他的全身……
酒喝完了,他也想开了:“战场上,那么多的战友血洒边疆,你于建军还活着,还活着!你不能伸手要工作,你是一等功臣!你不能给军功章抹黑!”这之后,他打定了主意:就是妻离家破,也绝不能打着一等功臣的旗号去向上级要求安排工作!
当猪倌,卖馒头
于建军拿着拉石料挣的几百元钱,又贷款5000元,办起了养猪场。白天挑水、磨料、煮食,晚上在煤油灯下学习饲养知识。母猪生崽时,他在猪圈里一呆就是一个通宵,蚊叮虫咬,臭气熏天,但他不敢离开半步。
儿子跟着他,他还要做饭,洗衣服,当爹又当妈。看到一等功臣当了猪倌,一些人替他忿忿不平:“你参加过自卫反击战,是一等功臣,咋说也不该在这里养猪啊!”
“你名气大,向上级反映反映,准能找个好工作!”
 
 
    正文 第31节:二次下岗摆地摊
    爬书网 更新时间:2008…7…3 2:13:34 本章字数:2291
        
他笑了笑说:“一等功臣为什么不能养猪?一等功臣又不是高人一等!”只一年时间,养猪场就由10头猪发展到100多头,他成了远近闻名的养猪专业户。
正当他准备扩建猪场时,猪价下跌,赚来的几千元钱又赔了进去。1990年冬天,他卖了最后几头猪,到离家12公里的邻乡卖馒头。
卖馒头是个苦活儿,每天凌晨4时起床,和好150斤面粉时人已腰酸腿疼。等别人从梦中醒来,他已把一笼笼热气腾腾的馒头摆了出来。他蒸馒头,选的都是上等面粉,又白又大,附近的居民都喜欢买。
有人说:“一等功臣蒸馒头也和别人不一样,个个都是一等馒。”这话传开了,他的馒头就被当地群众称作“一等馒”。1991年,他与分居两年的妻子办了离婚手续。
办离婚手续那天,秋霞看到建军一身破衣服上到处都是面浆,最后一次劝道:“建军,到县里跑跑吧,找个好工作,再成个家。”他苦笑了一声,什么也没有说。
二次下岗摆地摊
刚办了离婚手续回来,从县果品加工厂传来好消息,厂里新建了两栋冷库,下岗工人可重新上岗!建军卖了馍铺,高高兴兴到果品厂上班,他被任命为经理助理兼办公室主任。第一年;厂里效益不错,然而,就在他准备大干一番的时候,适逢1992年冷储行业大滑坡,果品厂再次全员放假,他二次下岗。
回到农村的家,院子里的荒草已长到一尺多深,北风吹过,枯草飘摇,一片衰败凄凉。土坯房年久失修,这儿进风,那儿漏雨,已经不能再住了。他只好带着儿子回到果品厂,又住进单身宿舍。
折腾了这么多年,仅够勉强糊口,没有挣到什么钱,这次又失去了生活的来源,于建军犯了愁。1993年春节,爷儿俩蜷缩在空旷的厂房里,不胜凄凉,外面鞭炮声声,屋内冷冷清清。在盛大的节日里人往往比平时脆弱得多,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勾起了他的回忆,他的思绪又回到硝烟弥漫的战场。想当年,驰骋战场无人敌,何等英雄!而如今,家败人散,寄居于此,怎不让人伤心!
“建军!建军!”外面有人喊。
哎呀,老战友于海清和魏清民来了!他激动不已把两位战友迎到屋内。于海清背来了一袋大米、一块猪肉和两条鲜鱼,还给海阔买了套新衣服。魏清民捎来了600元钱。
大块吃肉,大口喝酒,三位老战友谈起十几年前的那场战争,依然激情满怀,时而狂笑,时而高歌。
“两次下岗,老婆离婚,我们一等功臣没有向组织伸过手,好样儿的!老战友敬你一杯!”两位战友争着给他斟酒。
“那么多战友把命都留到战场上了,我于建军算得了什么?来,我们先给九泉之下的战友敬上三杯!”他夺过酒壶,先斟了三大杯,洒在地上……
在浚县农村,每年正月初九到二十九为“古会”,每逢古会都要请人唱戏,煞是热闹。于建军到会上摆了个地摊,卖糖豆豆、卖水果、卖提包。
很快有人认出了他:“建军,你咋摆起这个了?”他笑了笑:“怎么,有规定我不能干这个?”人越围越多,大家七嘴八舌地说开了:“建军,你太傻了。在浚县,你是大名人,你就不能找人帮个忙?”
“你是一等功臣,仗不能白打了!”
“工作没了,老婆走了,好人命苦啊!”就在人们围着建军说他傻时,一位个子高挑的漂亮姑娘注意到了他。
姑娘叫杜全芬,是一位银行职员。在学生时代,她就在《解放军报》上读过于建军的事迹,知道浚县出了一等功臣,没想到他会落到这步境地!特别是从人们刚才的议论中得知他下岗、离婚后,她的心不禁为之一颤:一等功臣,不应受到这样不公正的待遇啊!
姑娘默默地望着瘦弱的于建军和他身旁同样瘦弱的孩子。
爱情之花再度为英雄而开
全芬很快打听到了于建军的“家”。1993年春天的一个周末,她来到了果品加工厂,一间狭小的屋子里、一张破床、几件炊具,这就是一等功臣的家吗?
全芬一阵心酸,忙把杂乱的屋子收拾得整整齐齐,又洗了堆在地上的脏衣服。这以后,全芬成了这间小屋的常客,洗衣服,做饭,什么活都干,还常到海阔的学校送学习用品。
建军当然感觉到了全芬对他的感情,他也爱她的纯真、善良和朴实。但他想爱又不敢爱:自己是离过婚的人,还拖着个孩子,连个工作也没有,吃了上顿没下顿,而全芬比自己小7岁,家庭条件好,工作条件也好,他感到自己配不上她。
1993年8月1日,全芬请他到一家饭店吃饭。烛光跳跃,她举杯向他敬酒:“今天是你30岁生日,祝你生日快乐!”
生日?也不知多少年没过生日了,这些年衣食难保,居无定所,建军早已忘记了这个日子。不禁眼一热,他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当年你拼杀战场,如今连个工作都没有,这不公平!”全芬说。
建军能说什么呢?只好闷头喝酒……全芬不断地流泪,为一个一等功臣的坎坷经历而流,为一个一等功臣的情怀情操而流。
没有爱情表白,没有山盟海誓,他们相爱了。
1994年5月1日,31岁的于建军和24岁的杜全芬举行了简单的婚礼。没有地方住,只好暂时挤在建军父母的家里。
一等功臣重领风骚
婚后的于建军仍没有工作,靠自制纸箱卖点钱根本不足以贴补家用。全芬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但爱情的力量已使本来就非常坚强的于建军更加意气风发,他在寻找新的机会。
1995年秋,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他筹款3万元,通过投标承包了浚县的一家广告公司。
 
 
    正文 第32节:不把任何困难放在眼里
    爬书网 更新时间:2008…7…3 2:13:35 本章字数:2288
        
他不懂广告,但不把任何困难放在眼里。他一头扎进书本里学习广告创意、广告设计、市场营销、公共关系学等,同时上北京、下深圳,四处拜师取经。
寒冷的冬天里,于建军接到县外贸公司的一条墙壁标语,这是公司的第一笔业务。那天北风很猛,下着雪,刺着脸生疼生疼。刷墙、写字,100元钱广告,他一丝不苟地做了一整天!
建军讲信誉,活儿做得细,很快就把公司的名声做大了,不到两年时间,这个小县城的广告公司已把业务做到豫北五市。他给公司员工定了个铁规矩:揽业务时,谁也不能提他是一等功臣,绝对不能以一等功臣的名义招揽广告。
1999年12月,历尽磨难的他双喜临门:女儿出世,乔迁新居……
2000年5月,浚县“1999年十大杰出青年”评选揭晓,于建军名列榜首。
已成大老板的于建军仍如既往,他始终相信,不信命运,与命运拼搏才是真正英雄所为。
第四章宠物背后的款爷
——创业人员如何利用宠物致富
宠物正逐步地进入普通家庭的生活当中,它给人带来一丝安慰、一丝快乐。然而一批精明的人瞅中了宠物背后的交易市场,猫狗虫鸟成了他们发家的工具。
在外国影片中,我们经常可见一些贵妇人怀里抱着温柔的狮子狗、小猫咪;一群英俊潇洒的男子汉身后跟着高大的狼犬;一些歌星还陪伴着八哥练唱……
然而,这些在今天的中国老百姓眼里已不再是“海市蜃楼”般陌生了;街头小巷,蛐蛐的鸣声如细雨绵绵长久不断,来来往往的人流中,时而可见肩挑猫篮、手拎蝈笼,抑或车载狗笼的汉子、妇女擦身而过,奔向一个新鲜而神秘的地方——宠物市场。
中国某杂志通过调查统计,上海现有40万只猫,温洲现有6万条狗,北京现有20多万只鸽子,济南现有1万只金丝熊,杭州有50万只蟋蟀,沈阳有200万条观赏鱼……真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数量之大,难以让我们这个以勤劳节俭而著称的伟大民族置信。
宠物步入了普通家庭,栖身于卧室内、阳台上和屋檐下。
宠物也成了可炫耀的标志,就如带名牌表,穿名牌衣,坐名牌车一样。
宠物似乎成了一种新的时髦,或说代表着一种无法评价的潮流。
这样,一族靠宠物发家的男人女人们就诞生了。
“画眉”女郎
她是腼腆灵巧的姑娘,长着一双画眉眼,细嫩白净的皮肤,小巧的身材,典型的南方姑娘。
“请别问我的名字,好吗?”声如其人,圆润细腻,带着几分腼腆。要不是朋友介绍,我是绝对想不到她竟是个下岗后靠买卖驯化画眉发家的女老板。据朋友透露:她至少有500万!
“其实这是我撞对了路而已,可能是应验了‘好有好报’这句话吧!”姑娘腼腆的脸上出现了笑容,更添几分可爱。
“能看一下你的鸟吗?”我看看身旁精致的小屋。
“请吧!”很豪爽、利落。
这间外表普通的房子,屋内却是另一番天地。精致灵巧的笼子,有铁的、木的、竹的,一应俱全,圆的、方的,一层、二层的,一个窗口的、两个窗口的,再看笼中的鸟:花花绿绿,鸣声不绝,我真怀疑自已是否进了鸟国?
“这是‘唐音’,这是‘巧口’,这是‘杭叫’……”姑娘兴致勃勃地介绍着。
出了房子,脑子里全是鸟叫声。
“我请客,上‘黄龙’”。宛如画眉般声音。
我知道,“黄龙”可是杭州顶好的。
席间,她谈起了她的坎坷经历。
1969年,她出生在杭城一个偏僻的郊区。从她一出生开始,全家人就十分讨厌她,因为她是个女孩。父亲性格暴燥,动辄拳脚齐上,母亲软弱,整天看父亲眼色行事。
她从小就没有温柔,没有爱。
6岁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捉到了一只麻雀,她看着这只还学飞的麻雀,想起家里的冷落,禁不住呜呜哭了起来。
“好麻雀,以后咱们在一块吧!”小姑娘过早地懂事了。
说起来也奇怪,她和麻雀倒挺玩得来,麻雀到能飞的时候也不离她而去,时不时地叼来些花草与姑娘嬉闹(我怀疑姑娘懂得鸟语)。姑娘脸上有了笑容和活力。
然而,好景不长,这个她唯一的寄托被她父亲扼杀了。
一次吃中饭的时候,她只顾和麻雀玩,把饭碗给砸碎了。她父亲二话不说,劈头夺过她手中的麻雀,捏死了。
她哭了,第一次直视她的亲生父亲。
“你赔我麻雀,你赔我麻雀。”
这位一心想要男孩的父亲第一次感到发怵,不敢揍她。
她把麻雀埋了,在上面插上松枝,哭了两天两夜,直到晕过去。
之后的一年,她7岁的时候,她父亲车祸身亡,母亲也因此而发疯。
对她来说,这样反而更加轻松自由。她可以随心所欲地玩她的小鸟去了。
令她高兴的是她母亲也加入了这个鸟的行列。
疯呆的母亲见了鸟就会安静下来,傻笑着逗鸟,鸟似乎也不赚弃她,时不时也围着她转。
前头说过,姑娘可能跟鸟有一种天生的缘份。什么鸟到她手中,似乎就如她养的家禽一样,听她使唤。
虽然母亲没有给她过温柔体贴,但毕竟是她父亲粗暴独断性格所造成的。她母亲也是个苦命人啊!
小姑娘因而经常带些鸟在她母亲身边转,使她母亲安安静静地度过了两年,直至死去。
14岁的时候,好心的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