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创业大策划-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使“阳光午托服务部”越办越好,为了使每个孩子在这里都能受到良好的管理,培养他们爱集体、爱他人的良好品德,魏玲为“阳光午托服务部”先后制定了《经理责任制》、《服务公约》、《辅导员守则》、《各班管理制度》、《配餐间工作制度》等11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
魏玲深知,现在的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皇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为了锻炼孩子们,使他们茁壮成长,她在孩子们中间开展了“争做阳光好少年”活动,在比比看谁守纪律,看谁学习好,评评谁关心集体等一系列活动中,挑食的孩子改掉了毛病,自私的孩子学会了关心他人,孤僻的孩子活泼了,好动的孩子文静了……
增开“日托部”
魏玲像一个慈爱的母亲,把爱心撒向所有的孩子。对有了病或父母出门在外的孩子,她更是格外操心。有个叫李静的孩子,母亲在外地,父亲工作忙,不能按时接送。魏玲就把她当做自己的孩子,吃住在她家。一个叫黄伟的同学,在家玩耍的时候摔伤了脚,打着石膏不能走路,魏玲就和辅导员轮流背他上学。黄伟对她说:“魏老师,我发现你和我妈妈一样爱我。”
看到魏玲真心待孩子,一些下午下班晚的家长怕孩子放学早,闲散在社会上学坏,就找到魏玲,让她在下午放学后的一段时间里,也能把孩子接到午托部管起来,并主动加倍付钱。考虑到家长的实际困难,魏玲就在午托部的基础上,又开起了日托部,不过每名学生每月她只加收了20元。
 
 
    正文 第54节:一辈子不会去干某些事情
    爬书网 更新时间:2008…7…3 2:13:44 本章字数:2230
        
魏玲的辛劳没有白费,阳光午托服务部声誉鹊起。经过一期的运转,到1997年春季开学时,午托部的学生已增加到80名。
学生多了,场地不够,魏玲又把自己家的二层楼腾了出来。半年后,学生又增至100名,魏玲只好又把自家的三层楼腾了出来。
收获金钱收获尊敬
魏玲感到十分开心,她在收获金钱的同时,也受到了孩子和家长的爱戴和尊敬。
1999年秋天,魏玲生病,住了七八天医院。她出院一上班,孩子们呼啦一下把她围住了:“魏老师,你怎么生病了?你的病好了吗?”孩子们边哭边问。
魏玲哭了。在泪水朦胧中,她对自己说:“魏玲啊魏玲,你这一个下岗女工,办午托部这条路你算是走对了。你获得的不仅仅是劳动的报酬,还有孩子和家长们的尊重和信任。”
阳光午托服务部名声在外,越来越多的家长纷纷慕名把孩子送到“阳光午托服务部”,交给“放心的魏老师”。但条件不允许,魏玲不敢再扩大招生,怕管不过来,让孩子们受苦。
为了使“阳光午托服务部”全方位发展,也为满足家长的心愿,2001年,魏玲又投资23万元,在互助路小学对面开办了“阳光午托服务部互助路分部”。此后不久,她又在郑州开了另外3个分部。至此,魏玲分布在郑州市的5处“阳光午托部”的总面积已达2500多平方米。如今,魏玲招聘了70名下岗女工负责做饭,搞卫生兼任班主任。
学生多了,魏玲管理上更加严格了,制度更加健全了。为了接送孩子方便,魏玲先后购买了两部面包车,一部商务车。
走进人民大会堂
魏玲成功了。成功后的魏玲笑起来特别甜。
如今,她的“阳光午托”5个连锁部共招收学生近1500人,每人每月收取160元托费,这该是多大的一笔钱啊!赚了钱的魏玲好事连连,荣誉的花环也向她展开了笑脸。
几年来,“阳光午托服务部”被授予郑州市“巾帼”文明示范岗和“再就业基地”。
1997年,魏玲被授予河南省“巾帼创业带头人”、河南省“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手、郑州市解困再就业先进个人,还光荣地当选为市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
1997年国庆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原河南省委书记李长春在视察了“阳光午托服务部”之后,亲切地拉着魏玲的手说:“你这种做法很好,既解决了自己的困难,又安排了下岗职工,同时又解除了在岗职工的后顾之忧,希望能发扬光大。”
1998年3月,魏玲应邀参加了全国各界妇女“庆三八大会”,成为全国第一位走进人民大会堂作典型发言的下岗职工,并被命名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光荣称号,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策划家指点迷津
在没有路的地方走出路来
在没有路的地方走出路来,有两种含义。
第一种含义是指人是被逼出来的,财富是被逼出来的,人生的成功也是被逼出来的。这又有两个方面的内含,一个方面的内含是:不是逼到那个份上,你一辈子都不会去干某些事情,甚至连想都不会去想。
不是被逼到那个份上,你拉不下这张脸来,你就不会去四处借钱,不会去擦皮鞋,不会去学治脚病,甚至不会去摆摊卖布,也不会去“乡村饭店”这样的个体小餐馆打临时工,为了每月300元钱的工资,从早上8时干到晚上9时,也就不会有李艳华的养老院的成功,不会有胡桂萍的擦鞋连锁店的成功,不会有刘尊众的脚病修治所的成功,当然也就不会有魏玲的午托部的成功。
人到走投无路的时候,才会去做那些一辈子都没有想到要去做的事情,而很多人正是从这里走上了成功之路。这就是所谓绝处逢生,置之死地而后生。一些农民起义军领袖登上皇帝宝座也是被逼出来的,不逼他不会起义,不起义也就当不了皇帝,这是人人都知道的历史常识,做生意其实也是这个道理。
知识分子为什么革命的立场往往不坚定,就是因为他们的状态还不是那么糟,说白了也是还没被逼到那个份上;知识分子为什么往往发不了大财,也是因为他有退路,再逼也逼不到那个份上,或者说,还没等逼到那个份上就退回去了,他可以写书,写文章,能挣稿费,挣讲课费,他就不会去干那些事,也就成不了那样的人。
人是被逼出来的的另一个方面的内含是:人的潜能也是被逼出来的,人的潜能是很大的,逼到那个份上,潜能就被逼出来了,结果反倒成功了。
人的潜能不可限量,每个人都有很大的潜能,发挥潜能的方法通常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激励,自我的激励和被他人所激励,这是主动的激发人潜力的方法;另一类则是为环境所迫,也就是被逼出来的。
在没有路的地方走出路来的第二种含义是:发现市场空白点,干没有人干的但又有市场需求的事情,这就是商机。午托是一个市场空白点,是一个巨大商机,因为它有现实的市场需求,却还从来没有人想到去干,这条路还没有人走,社会上还没有这个行业。魏玲发现了它,于是就从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来。
人是被逼出来的和发现新商机两者也是相关联的。人被逼到那个份上了,就逼着他去找寻商机,就可能发现或找到新商机;如果不逼或许就不去找,不去找也就不可能找到新商机。
下岗的朋友们,一定不要被生活的重担所压倒,当你历尽坎坷、走投无路之时,路就在你的脚下。
 
 
    正文 第55节:天子骄子冲出象牙塔
    爬书网 更新时间:2008…7…3 2:13:45 本章字数:2395
        
相关链接
创业成功宝典(二)
摸准信息避风险
当今社会信息就是金钱,没有准确的信息就去创业是很难成功的。福建省永定县的蓝招宝下岗后,在专家指导下,看准了市场行情,他以10个野鸡蛋起家,创办了招宝珍禽开发公司,培育的优良野鸡畅销全国,大获其利。
满足需求生意好
不同的需求就有不同的市场。福州市下岗女工陈晓萍,几年前创办了“真味包点公司”,刚开始生意不多,但她坚持高起点,创特色,树品牌,讲信誉,并购买了先进的技术设备,招聘高级面点师,设计出科学合理的生意流程。后来有消费者反映,5毛钱的馒头一个吃不饱两个吃不了,陈晓萍就改成7毛钱一个的馒头,满足了消费者需求,生意出奇地好,随着销量增加,她发展了连锁店。
第七章创业延伸之一
——冲出象牙塔的天之骄子
“毕业即失业”、“零工资就业”、“与下岗工人抢饭碗”,这是对昔日的天之骄子、今日的大学生生存状态的写照。
于是,一批又一批的大学生走出校园,在社会大潮中施展才干,去接触、去认识形形色色和五颜六色的世界。同时,也挣了钱。
他们发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打工仔、打工妹”
华灯初上,地处繁华闹市中的“豪门”酒家又迎来它一天中的黄金时间。
厅堂里座无虚席,一位位身穿红色制服的招待小姐在餐桌间穿行,应付着从四面八方传来的招呼声;门前几位迎宾小姐一字排开,微笑着迎接着每一位顾客,并不时甜甜地对那些离去的客人说一声:“欢迎您下次再来!”
人群中,一位身材颀长的姑娘十分引人注目。她穿着鲜红的制服,映衬得她化了淡妆的脸庞更加妩媚,一双流光溢彩的眼睛,一个甜甜的微笑,使她在人群中吸引了不少人的眼光。只见她一会儿到门口热情地接进一位位客人,把他们引到各自的空位,行走间还不失时机地向客人介绍着酒家的特色菜肴。她举止高雅,风度宜人,把这些装修考究的餐厅映衬得更加华丽而有情调。
她叫罗婷,是北京一所著名高校经济系的学生。她在这个酒家已经干了快两个月了,每周三天上班,每次三个小时。工资按每小时计,每小时十元。
罗婷是抱着锻炼锻炼的念头出来找工作的。上一个暑假,她下了无数次决心,终于放弃了回家探亲的念头,准备参加进打工妹的行列。她一开始由人介绍在离学校很远的地方给别人当家教,可是每天光坐车就要花上两个多小时,干了一个月她就不干了。“主要不是嫌辛苦,关键是没什么意思,每天关在一间小屋子里辅导一名四年级的小姑娘算术,小姑娘难受,我也难受。”“我出来打工,一方面是想赚点钱,另一方面主要是想通过打工多接触一些人,多了解一些事情,所以我便辞了那份家教。”
接着罗婷就找到了今天这份工作。“这工作挺不错,工作挺轻松,另外每天都要应付各种各样的人,我觉得收获不小,当然也包括物质上的了。”
“在这里干活的大部分都是大学生,有人大的、北大的,还有师大的、商院的,在这里我交了不少大学生朋友。”
雇佣大学生,老板也有自已的一个“小九九”。一来这些工作不用多少专门技术,雇佣大学生完全可以胜任,倒是这些大学生的长相、气质、举止,并非是社会上招聘的一般服务员所能具有的;二来招一些大学生来打工,可以免去许多麻烦,只要你按小时付酬,一切事情都了结了,比招合同工要省事得多。学生打工流动性大没什么问题,反正校园里想出来打工的有的是,人手不够了,往校园里贴张海报不就行了。
罗婷也不准备在这里长干,最近一名熟人给她介绍了一家公司,去从事公关工作,这事正在联系着。“我是学经济的,当然希望能有机会施展一下自已的专业特长,我想那份工作可能更适合于我。”
罗婷这样的外出打工者,在校园里也有一帮子在干。
时钟的指针已经走过了十一点,学校宿舍楼已经熄灯,可是四楼一间宿舍的窗户还露出昏暗的黄光。他们是在熬夜打扑克,还是在忙着考前“临阵磨枪”?
420室的景象可大大不同于往日。床上、桌上、地下都堆满了牛皮纸信封。八个小伙子在桌边守着三根蜡烛在埋头大干。他们分工明确:四个人一人抱一本通讯录,笔走龙蛇在信封上飞快地抄写;另外两个两手并用,熟练地往信封里装着一份材料,剩下两个则是“小糊匠”,专管给信封刷胶封口。
几个小伙子干得挺卖劲,从地上那一捆捆完工的产品看,他们干得可真不少。
420的老大(舍长)笑着说:“我们这是全力以赴了,每天熄灯以后再加班一个小时,‘卧谈会’暂时取消,也不耽误睡觉。”
这实际上几乎是每一个大学生都十分熟悉的情景,在学校里能有几个宿舍没进行过这种“信封战役”。
抄信封并不怎么能赚钱,每抄糊一个信封也就是4…5分钱,一个宿舍集体作战奋战一晚也就能完工两、三千个,算下来也就能挣一百刚出头,平均一下每人也就十来块钱。
“能赚一点是一点,我们并不想靠这发财。挣上二、三百块作‘室金’,将来找时间出去玩一趟,或者撮一顿也就完了。一个宿舍集体行动有利于我们哥们之间的情谊,同甘共苦嘛!另外这种活大多是老师给的,也就算帮帮老师吧。”
在校园里像420宿舍这样的“抄写大军”,是学生“打工仔”、“打工妹”中人数最多的集团。学校里得天独厚的条件,抄抄写写的活到处都是:老师的论文要誊写了,校园书商的书稿要抄清楚了,各种订单、通知要人写信封了,甚至高年级的富裕户还要雇人帮他抄写论文……这种活往往是小年级专营,可能老生们都找到了更好的来钱路子。或者我们可以说一句“打工从抄写开始。”
 
 
    正文 第56节:请勿敲门打扰
    爬书网 更新时间:2008…7…3 2:13:45 本章字数:2195
        
无论是学期中还是寒暑假,花花绿绿的招聘启事始终在校园的广告栏里独占半边天。国营的、个体的、大公司、小饭馆都在招兵买马;公关、推销、打字员、家庭教师、群众演员……来招聘的职业更是五花八门。在这些“天之骄子”的心目中,打工,不再是一个新鲜的名词。
要打工,找中心
“牛经理不在。”中国人民大学的一个宿舍门上挂着这样一个牌子。初到人大的人看后可能会莫名其妙,可是人大的绝大多数同学都知道这是告诉你,你要找的牛经理不在寝室,请勿敲门打扰。
这位牛经理就是中国人民大学家教——人才服务中心经理牛君。
“说起我们门上的牌子,我真有点不好意思。找我的人也太多了,有时可以说是接连不断。别的时间好说,可中午休息的时候这不断的敲门声,谁受得了?还有有时我不在,别人就要替我一次又一次地接待来访者。我上铺的阿龙有一次在宿舍里招待老乡,可在一个小时内竟帮我打发了八拨人……”说到这里牛君腼腆地笑了笑。
“后来大伙实在无法忍受了,就想出了这么一个办法。我一出门就‘免战牌’高挂,我回来了再摘掉。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牛君无可奈何地苦笑了一下。
牛君所领导的家教——人才服务中心,实际就是一个“职业介绍所”。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一方面出去大搞宣传,去为同学们寻找各种各样的打工机会;另一方面则要在学校里招兵买马,张榜求贤,为各个需求单位挑选合适的人选去应聘。
这个中心的成长也可说是历经磨难。一开始成立中心的主要目的,是为同学们联系家庭教师的差事,外加联系其他提供智力服务的工作。这也是家教——人才服务中心这个名称的含义。
创业总是艰难的,牛君和他的伙伴们只拥有一间地下室和一些桌椅板凳。而中心这个名称则更是里面不知,外面不晓。首先要把名头打出去,他们开展了一场由外到里的宣传战。
他们派出大队人马,利用节假日到附近的繁华地段进行大规模的“人大家教服务宣传咨询”活动,再派出小股人马分散到各个街道去散发、张贴“人大家教服务”的宣传材料。
一时间人大周围被他们搅得热火朝天。路边空地上,“人大家教服务宣传咨询”的大红横幅分外显眼,横幅下十名各省市文理科、外语类状元一字排开。他们一个个并不起眼,可面前桌上放着的那个“状元牌”可是份量不轻。他们都是一年级新生,夹着高考夺魁的余威与拥挤在桌前的人们侃侃而谈。一个个令人难以相信的高考成绩,一条条使你耳目一新的学习秘诀,把这些“望子成龙”的家长震得一楞一楞的。这样的家教不请,请什么样的?人们有些疯狂了,带去的一千多份资料被一抢而光……
第一战役大获全胜,中心的登记册上记载了两百多条家教需求信息。马上便由外转内,展开第二战役。
星期一的早晨,当同学们带着未尽的睡意从宿舍楼里走出来的时候,他们被眼前的景象弄得有些发呆。
可以说这是人大至今最大的一张招聘启事,整整三大张纸,几乎贴满了一个布告栏。各种需求信息分门别类,工作性质、工作时间、报酬、要人条件写得清清楚楚。正苦于找不到打工机会的人大人兴奋得跳了起来。顿时中心那间小地下室就成了当天人大最热闹的场所。
中心的名称终于从里到外都叫开了,可对于牛君和他的伙伴们,真正的辛苦现在才开始。
要帮助联系双方第一次面谈,要负责了解家长对推荐人员的意见,要负责解决双方由于种种原因而产生的矛盾分歧。这些工作可以说十分琐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