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比亚迪之父王传福-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以及负责将所有的股票发售到市场。IPO新股定价属于承销商的工作,承销商通过估值模型来进行合理的估值,并有责任尽力保障新股发行后股价的稳定性及不发生较大的波动。IPO新股定价过程分为两部分,首先是通过合理的估值模型估计上市公司的理论价值,其次是通过选择合适的发行方式来体现市场的供求,并最终确定价格。
  为了在中国香港上市,比亚迪已经将股权在公司内部进行了分配。接下来就是按照IPO的程序进行了。
  比亚迪的保荐人是巴黎百富勤公司。说起百富勤与比亚迪的结合,其中还有一段故事。1999年底,基于对国内制造业前景的良好预期,巴黎百富勤寻找到一家生产锂电池的企业,欲将其包装上市。但在调查中,却发现这个企业的目标是5年后赶上比亚迪。自然而然,百富勤将注意力转向比亚迪总裁王传福,当时比亚迪的年利润只有5000万元,并不急于上市。然而百富勤作为国际财务顾问一陪便是3年,直到2002年7月30日,比亚迪上市时其当年利润预测已达5亿多元。3年内,巴黎百富勤一直跟踪比亚迪,帮助比亚迪做企业重组和商业建议书等,默默地等待比亚迪上市时机的成熟。
  2002年7月11日至25日的在百富勤的支持下,比亚迪进行了环球路演,比亚迪路演团当时跑了中国香港、新加坡、米兰、伦敦、爱丁堡、波士顿、纽约等10余个城市,会见了大约600位基金经理。“从早餐会开始,我们就展开路演。BNP百富勤还特意安排我们与大基金进行面对面的对话。”王传福说。
  这些日子,王传福很紧张,担心股票发不出去。王传福回忆说:“有时候晚上睡不着觉。在差不多11天里,会见了约有600个基金经理。最多一天有九场会议,从早餐到晚餐,最后到夜宵都是和基金经理在一起,我们感到很高兴,就是说这些基金经理都愿意见我们。”
  在到新加坡去路演的时候,王传福还遇到了一位一直期待着比亚迪上市的日本基金经理小川将。
  “我没有想到会碰到如此兴奋的投资人。”王传福回忆说,“这个故事非常有趣,我们在新加坡推荐的时候,因为我们企业是做充电电池的,属于那种元器件类的,因此宣传不是很多,我们上市的时候这个基金经理才发现,找到了比亚迪。他说在两年前他买过三洋的股票,他曾问三洋未来谁是你的竞争对手,三洋说,中国的比亚迪是他未来最强劲的一个竞争对手,他回去就开始查,两年前我们没有上市,自然查不到,他一直等待。终于,在新加坡一个午餐推荐会上我们遇到了,他非常兴奋,说要买很多股票。 ”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基金经理都像小川将这么对比亚迪有如此多的期待,也有很多基金经理非常有针对性地问一些问题,有时非常刁钻。让王传福记忆犹新的是一家美国公司的基金经理,他的问题让比亚迪路演团很尴尬。
  在会谈中,王传福提到某品牌的一个无绳电话,说比亚迪给这个品牌供应电池。这个基金经理说这个牌子的无绳电话性能很差。这样直白的语言一下子让比亚迪路演团成员们颜面丧尽,下不了台。王传福回忆说:“当时我们许多人都生气了,我是唯一一个没有脾气的。”

第一节 成功上市(3)
接下来这位经理又问:“你们的技术专利是不是抄三洋的,抄日本的,抄韩国的?”
  面对挑衅,王传福泰然处之,回答说:“如果有一天你到工厂看,我们的工艺、我们的生产线和日本是截然不同的。日本是用纯干燥室来做锂离子电池的,我们比亚迪是不用干燥室做锂离子电池,这是截然不同的。”
  对这样百般刁难的基金经理,王传福还是抱着理解的态度,他说:“我感觉到这个人在与比亚迪会谈之前上过当。不可否认,一些企业可能会做出一些不太好的数据,令他很反感,后来他要股票的时候,我们蔡总说要不要给他股票,我说还得给他股票,他后来还是要了。”
  在比亚迪进行路演的时候,由于美国公司丑闻的不断曝光,全球股市处于动荡之中,但路演还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比亚迪成功上市之后,比亚迪的这次路演还取得了最短路演的记录。
  2亚洲之星华丽上市
  经过前期的股权分配与环球路演之后,2002年7月31日,比亚迪(1211HK)在中国香港主板如期上市。在中银中国香港和长江生命跌破发行价以及大陆个别民企备受中国香港投资者质疑的市道中,这只“传统电池股”居然以1095港元的高价发行成功,顺利达到募资16亿港元的目标,此后更呈日日攀升之势。
  据业内人士评判,此次IPO比亚迪创下了数个纪录,一是发行价在54只H股中位列第一;二是BNP百富勤保荐企业中路演时间最短的公司;三是面向散户10%的公售部分获得了24倍的超额认购,而面向机构投资者配售获得了惊人的7倍超额认购;四是成为道琼斯指数下挫20%,全球投资者惶恐期中成功发行的罕见个案。
  通过比亚迪在港股主板的优异表现,2002年10月王传福则首次跻身《福布斯》中国大陆富豪榜,并且取得了41名的好成绩。当时福布斯杂志给出的数据是:“2002年夏天成功地在中国香港主板上市。去年的销售收入达155亿美元(合1256亿人民币),纳税024亿美元。”王传福的表兄吕向阳也以145亿美元首次冲上富豪榜的第48位。真是“上阵亲兄弟,杀敌父子兵”,2002年夏天,王传福吕向阳这对表兄弟演绎了一个激情绽放的财富神话。
  按照比亚迪的股权分配,王传福本人在比亚迪股份的持股比例仅为28%,而其他34位高管获得了高达22%的股份。这样在2002年夏天,比亚迪诞生了几十位千万富翁。“比亚迪真是一架造富机器啊。”外界感叹道。
  比亚迪在股市上的优异表现,让所有荣誉都朝王传福蜂拥而至。2002年11月王传福获中国香港“紫荆花杰出企业家”奖,同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2002年比亚迪公司被全球权威刊物《亚洲货币(Asia Money)》 评审为“2002年最佳新上市公司管理奖”第一名,并被全球权威刊物《财资 (The Asset)》 评审为“2002最佳中型企业上市集资项目”。
  2003年6月,王传福以华人企业家身份获得美国《商业周刊》一年一度的“亚洲之星”,当选的25位“亚洲之星”中,来自中国大陆地区的只有王传福一人。王传福从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手中接过了“亚洲之星”的证书,王传福与克林顿亲切握手。与福布斯富豪榜上榜富豪的桂冠相比,霸气十足的王传福更喜欢“亚洲之星”这个称号。

第一节 成功上市(4)
比亚迪的在股市上的抢眼表现,让很多投资人后悔不迭。早在1997年,中国香港汇亚集团的董事和执行副总裁王干芝就和王传福接触过,当时比亚迪的规模还不大。双方协议的投资额只有50万美元,这笔钱小到让汇亚投资委员会不屑考虑。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汇亚还是与比亚迪擦肩而过。王干芝和王传福二人后来在去西安的飞机上偶遇,此时比亚迪已经成了中国最大的充电电池生产基地。在一万多米的高空,王干芝看着BNP百富勤和工商东亚争夺这块从自己手中溜走的香饽饽,心中很不平静。
  比亚迪成功上市,引起工商界和新闻媒体的震惊。怎么忽然杀出一匹黑马?比亚迪是何方神圣?当时大家都有这样的疑惑。外界一直奇怪,中国不乏电池企业,甚至还有相当多的企业在国内知名度颇高,但为什么偏偏是名不见经传的比亚迪抓住了国际市场的机会。
  王传福本人就是这个问题的答案。所有的奇迹都是在7年半默默无闻的艰苦奋斗中创造的。七年之中,王传福使成立之初仅20人的比亚迪发展到了15000人的规模。除了1997年和2001年只增长了70%之外,比亚迪公司其他年份的增长都在100%以上。比亚迪在招股说明书中对未来年均业绩增长的承诺是40%,并且每年实施不低于利润30%的派息。而对2002年的业绩承诺是销售收入突破25亿元,实现利润56亿元。
  王传福称:“这些数字都很保守。”
  此时的王传福意气风发,他的目标是在3年内超越三洋成为全球最大的小型充电电池供应商。在他看来这并不是一个不可企及的目标。王传福的底气在于比亚迪的成本优势。
  他说:“成本法宝已使比亚迪达到这样一种境界,当国际电池市场需求旺盛时可以赚很多钱,但当市场变冷,其他厂商几乎无利可图时,比亚迪仍然有钱赚。”“比亚迪的总体成本要比日本对手低40%。因为充电电池业实际上是高科技与劳动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重视成本控制和工艺的可操作性往往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一个企业要看在逆境中是否有生命力,成本优势已使比亚迪可以逆流而上,去年大部分日本电池厂商都亏损,而比亚迪却赚了2个多亿。今年市场转暖,我们更会大赚特赚。”
  王传福做的是实业,他不是投机者,虽然这次上市,使BNP百富勤和比亚迪都名利双收。但王传福并不是急于上市圈钱,他一直在等,直到2002年他觉得时机成熟才真正着手准备上市。他说:“1999年到2000年是VC(全称Venture Capital风险投资)蜂拥比亚迪的两年,但我们并不急着吸引资金或上市,一方面原因是由于我们对资本市场认识不足。但更重要的是我觉得比亚迪做的还不够大。”“比亚迪并不急着吸引资金或上市,更习惯用历年的利润积累去发展。”
  王传福说:“我们企业从1995年成立到现在差不多八年时间,我们在内功方面,时时刻刻把品质和成本作为最重要的任务去抓,只有这两点提高才能提高我们的盈利能力,这样使我们的投资者总是相信在未来三至五年里面,有绝对强的盈利能力,绝对能够令他们赚钱。”
  这次成功在中国香港上市,让王传福第一次尝到了国际资本的甜头,他说:“我最大的收获不仅是募资16亿元的成功,而是认识了相当一批国际投资基金,视野前所未有的开阔。”
  仅仅两周的环球路演,让王传福认识了世界各地的基金经理。而比亚迪上市的结果也在证明它受到有实力的国际机构投资者的追捧,90%比例的配售部分获得了7倍超额认购。包括Captial International这样拥有数千亿美元资金的巨型基金也青睐于比亚迪。
  王传福分析说:“国际大型基金的投资期一般长达五年,这将决定比亚迪股价的稳定并带来长远的资本支持。”“摒弃短线投资者,争取长线投资者是比亚迪的目标,我们不需要炒家。”
  比亚迪成功上市,另一个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比亚迪成为一架货真价实的造富机器。除了吕向阳、夏佐全这些比亚迪早期投资者获得丰厚回报外。比亚迪上市后,王传福的持股比例为28%,虽然他是单一最大股东,但比亚迪其他34位高级管理人员也获得了高达22%的股份,比亚迪的上市令他们一夜暴富,一夜之间在比亚迪管理层几十位千万富翁诞生了。比亚迪分利管理层的股权结构与过去几年在A股市场上市的多家创业者控股的民营企业形成了鲜明对比。那些企业只是富了几个人,大多数人还是打工仔。
  王传福的慷慨大度,使他赢得了广泛的好感,他也被认为真正的企业家。王传福乐于分享财富的思想使他身边聚集了一批精英分子和他共同做大一份事业。 王传福打造了一支非常高效的管理团队,创造了一个赢利能力惊人的企业。
  谈起平分股权给管理层,王传福显得很平淡,他认为这是让比亚迪快速平稳发展的有效方法。王传福说:“一个企业就像一棵树,表面有花有果,但更需要健康的树干和树根,并知道如何汲取营养。上市实际上使比亚迪变成了一家完全透明的公司,可以让投资者看清所有的东西。比亚迪历史清楚,并不是一家突然冒出来的公司;股权结构合理、没有一股独大的危险;技术有专利,来源清楚;客户清晰,是人人皆知的国际级品牌。这些都保证了我们将继续枝繁叶茂。”
  书包 网 bookbao 想看书来书包网

第一节 收购秦川(1)

  1消息一出股票下挫
  创业七年以来,比亚迪在电池制造上走的一帆风顺。2002年7月,比亚迪成功在中国香港主板上市,王传福也第一次荣登《福布斯》大陆富豪排行榜。局面对比亚迪是如此有利,在外界看来,比亚迪应该继续全力发展电池主业,扩充实力最终与三洋一较高下。
  但是喜好冒险的王传福却给世人爆出一个惊天大新闻:比亚迪要改行造汽车!
  在经过仅仅三个月的火速谈判后,2003年1月23日,比亚迪公司对外宣布与西安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正式签订了收购协议,比亚迪通过旗下的中国香港主板上市公司比亚迪股份收购秦川汽车77%股权,比亚迪正式控股秦川汽车公司,而王传福则成为秦川汽车有限公司的新任董事长。
  按照协议,比亚迪出资2695亿元人民币(约合254亿港元)收购秦川汽车77%的股权。收购之后的股权结构,秦川汽车公司将占全部股权的13%,另一股东陕西电力投资公司占10%的股权。
  在收购秦川汽车协议签订的前夕,王传福在企业内部召开了一个征求意见的股东会,参会的20多位股东没有人对比亚迪进入汽车产业提出异议。可能大家习惯了王传福的说一不二,王传福是天才的战略家,他的看法总是对的。
  在企业内部同意意见后,本着对投资人负责的理念,王传福将比亚迪准备注资控股秦川汽车的消息通知了持有比亚迪股份的几家基金。结果,与比亚迪股东的一致赞同相反,有关的投资人一致希望王传福撤销入主秦川汽车的决定。
  直到协议签订前几天,仍然有中国香港地区的基金经理给王传福打劝阻电话,他们认为比亚迪一直是做电池的企业,贸然进入汽车领域可能会遭遇惨败。有的基金经理甚至威胁王传福,如果不听劝阻执意收购,那么他们就将抛售比亚迪的股票。那天下午,比亚迪高层正在开会,中国香港一位国际大基金的经理打电话给王传福,他直接在电话里对王传福大声说道:“王总,我们就是要抛你的股票,抛死为止。”声音大得几乎在座的人都能听到。大家马上意识到公司股票即将发生剧烈波动了,会场气氛顷刻间变得紧张和凝重起来。
  王传福一贯是个雷厉风行的技术冒险家,他没有理会投资人的劝阻。他看准了机会,现在只需要把机会抓住。
  2003年1月23日,比亚迪宣布完成收购计划,中国香港的投资人怒了,这一天比亚迪的股票下挫了四块多,跌幅超过21%,成交金额近36亿元,几乎创比亚迪上市以来最高成交纪录。
  投资人要给“不听话”的王传福一点颜色看看,1月24日一开市,比亚迪就迎来基金机构“洗仓”,股价从18港元急跌至1445港元。两天内公司市值蒸发近27亿港元且后续跌幅加剧,最低达125港元。夏治冰回忆此事,觉得有点像噩梦,他说:“跨入汽车产业时,我们在中国香港的股市跌了9块多钱,一个基金公司的经理打电话给我,要抛售比亚迪公司的股份,让我做好心理准备。”在这次抛售风潮中,唯一让比亚迪王传福觉得欣慰的是持有比亚迪10%股份的美资基金(The Capital Group)按兵不动,并未抛售比亚迪股票。
  面对股价的急跌,王传福连忙召开基金分析员电话会议,下午又匆忙与传媒召开电话会议,向外界解释此次收购的真实意图和实际意义。同时,比亚迪的承销商百富勤也展开斡旋,但所有这些并没有能够马上阻挡股价的继续下跌。局势真是有失控的趋势,比亚迪已经在悬崖边上了,夏治冰回忆:“虽然公司进军轿车业的决心并未动摇,但是看得出王总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如果是我恐怕早就崩溃了。”

第一节 收购秦川(2)
王传福是坚强的,他甚至坚强到了偏执。正像英特尔公司前任CEO安迪·格鲁夫特说的“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王传福就是偏执狂。此后不久,王传福赶到中国香港,就此次收购回答记者提问时公开表示:“我想干这件事是坚定不移的,而且我相信一定可以做成,此举对于比亚迪企业价值的提高,也是必然的。”
  外界实在无法理解王传福的疯狂举动,此前毫无汽车制造经验的比亚迪公司,竟然在谈判不足3个月的情况下就火速收购了业绩极为差劲的西安秦川汽车公司。王传福到底想干什么?
  王传福向外界解释自己的想法:“做电动汽车是比亚迪进入汽车业的初衷。中国目前的汽车保有量虽少,但对能源、环保的压力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