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随想--亦舒(全)-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英雄同常人有点距离,冒险同旅游也自有分别,普通人,带着孩子,即使到南美洲,最好乘现代先进雷达装置的大型游轮、三餐都在船上吃,由导游带着,在游客区逛一两个小时好回去休息了。
美加为我所喜,皆因处处的公共卫生间均清洁明亮,棉液厕纸齐全,真令游人心身舒泰,城市风貌单调一点,无所谓啦。

大男人
报载:「狮城殴妻现象存在,大男人主义作祟」。
殴妻与大男人主义有什么关系?同样,用平底锅打人与烹饪技术也绝对不挂钩。
想做真正的大男人,必须先对妇孺员起全部责任,还有,付清所有帐单。
曾见过一位男士,被妻子骂足三十分钟,一声不答,等老婆住了声,他站起来,微笑地鞠个躬,说道:「多谢指教,多谢指教」,有如此涵养,方可称大男人。
倘若皱了眉头,或嘀嘀咕咕,只好算小男人,若举起拳头,那是上海人口中的瘪三,广东人要叫声乞儿。
有家教的太太如此教五岁的儿子:「你是男人,要对女孩子尊重,有好吃的东西,让女孩子先吃」。
一日戴天与倪匡说到女人不讲理,两人的结论是:「哎呀,怎么妄想与女人讲道理?让到底算了」,这不折不扣是大男人沙文主义言论,讲理的女人世上多得很,不过,大男人肯承让,也就算了。
真正的大男人,自觉高过女人多多,天生认为应当保护女子,容忍女子,怎么会动手打妇孺。他们甚至不会出言欺压讽刺妇女,妇女再无理幼稚,也属应该,因为他们是大男人。

蹩脚!
某某发展局将于明年一月底组织一个由七十间本港公司组成的庞大的代表团,参与在巴黎举行的国际成衣贸易展览。以便树立一个鲜明而成熟的香港时装形象。
列位看官,你们可有看过更蹩脚的中文?
这样难看的中文想必由同样马虎的英文翻译过,陈腔烂调,拖泥带水,敷衍塞责,反正是机关里的例牌宣传稿。发出去拉倒,还有报馆编辑可能会删增润饰,又过一关,若有市民发难大可报怨说忙得不可开交。
任何懂中文文法人士都会将稿改为「明年一月底,某某发展局将联同本港七十间公司,一齐组成庞大代表团,前往巴黎,参与国际国际贸易成衣展览,树立香港时装鲜明成熟的形象。
为什么没有人动笔改,因为月薪超过两万者统统不谐中文吧,不做不错,做多错多,
一切交给手下最小的小孩子做,故年复一年,月复一月,宣传稿上有这么低水准的中文出现。
应该启用中文编辑,将四不象中文修一修,补一补,届时本市四十多张报纸会乐意采用也说不定。难道真想到九七之后再学中文不成?

访问
能够拒绝的话,一定不接受访问。
多么尴尬的一件事,聊天内容,被记录下来,登在报上,供读者消遣。
既不能说真话,故有「文坛没有黑幕,做好本分即可」之语,又不能讲假话,只得支吾「不算百分百公平,亦已足够公道,怀才不遇难得一见」之类,你想想,多累。
一不欲讲公事,像印了多少本书,实卖几许这些,二不肯提私事,咄,作者与家人是否相爱同读者有啥相干。
换句话说,不够健谈,无话可说。
我不想说别人写得不好,亦不想说我写得好,只能折中地答,批评我的人,不一定写得比我好,尽管这样模棱两可,仍然不令记者满意。
十个有八个记者但求访问有震憾感,不计后果,当事人说过的当然照写,当事人没说过的也照写,说过而让他不要写出来的越加要写。
结果是不愉快的多,所以渐渐不接受访问,有什么意思,大可在自己的专栏里发表。
但是我最爱看访问,尤其是那些「读者呀,什么都能同您说,心可以交给您,可是年龄不能告诉您」式访问,娱乐性无比丰富,读之有益身心。

吃亏
在家工作,真正吃亏。
在写字楼办公,一早出门,对不起,人不在,人情也不在,分身乏术,一切交予家务助理,眼不见为净,任由编排,下班回到家家,有粥吃粥,有饭吃饭,随即休息。
在家工作,一样分秒必争,可是旁骛之多,说之不尽。
孩子先不觉得大人是在做正经事,不住要求这个要求那个,至少得让他坐在同一张写字台上做功课。
拍档见人人在家,难免道:「这个上午我叫银行/医生/会计师/车行打电话来」,于是整个上午得抽空应付各色人等。
毫无尊严,一会邮差来按铃,隔一阵子又有捐款者上门来,把工作时间切割成一小片一小块,溃不成军。
到了下午,也就精疲力尽。
当年在办公室,一本正经,什么都不必理会,整个上午开一个会,各路同事齐集总部,汇同各部的资料,逐一讨论,好不威风。谁敢拨电话进来?闲杂人等,一於挡驾。
终有一日,租间写字楼,每天出用去写,工作完毕,才打道回府。

不予置评
漫画大王重出江湖,对记者表示:「我对行家的评语从不不予置评」。
我们有一句数千年的谚语叫同行如敌国。
生活在同一时代,做同一个行业,彼此打过照呼,同一张桌子吃过饭,又也许在同一张副刊上写稿,熟稔到某一地步,你很难觉得他有什么了不起,他也绝不会对我的作品表示欣赏,高与下,清与渴,要待日后才能分解,此刻?人同此心,总以为都可以平起平坐。
故此,行家若作出不公平批评,大可装作听而不闻,祝而不见,行家若茶余饭后起哄称赞几句,亦毋须高兴得过头,宜继续努力。
编者与读者的意见非常值得尊重,虚心受教,行家说些什么,恕不受理,一笑置之。
小朋友问及写作守则,也不过八个字:不要脱稿,不要抄袭,呵,还有,不要动辄提传世二字,此酱缸避之则吉。
行家上千,许多稿酬比你我高,又许多锋头比你我劲,还有,许多文字亦比你我优秀,还有,为人比你我清高文雅,还有,有人更为用功专注……各人风格不一样,各有各好处,各有各读者。


「……纵然日后有所进步,也不过在报尾巴多写一两段而已,何能乇底觖决经济困境?又一生劳累所得几何?此我辈稿奴之悲哀也!」
身为同行,看到这种牢骚,真正难过。
这样自怨自艾自卑自怜自轻自贱,还有什么自尊可言,一定会自作自受,终日郁郁寡欢。
文字天天怨声载道,毫无创意,必然为读者唾弃,造成恶性循环,以后收人更加酸涩。
我们写是因为喜欢写,老实说,不写还真有点不舒服,老匡曾偷偷承认,不能让老板听
见,其实没钱他都写,文字创作是世上至大乐趣之一,纵使天分有限,我也觉得其乐无穷,在最不如意的时刻,亦埋头苦写,稿酬不足生活,则寻找兼职。
清平世界,自由征文,我们是自己的主人!做得这样怨尽怨绝,大可转行,若无能力另谋高职,则应当庆幸仍有专栏可写,不如高高兴兴,敬业乐业。
我认识一班写流行小说的同人,亦结交若干搞纯文学的友人,路线不同,可是对写作却一般热衷,绝不抱怨怀才不遇,收人菲薄,只懂孜孜不倦,努力向进。

读者
读者分好几种。
有些,是别人的读者,不过,只要是看书人,都是可爱的人,他今日看别人的作品,不表示明日不会看拙作,所以,读者即是读者。
另一些,是清醒的读者,哪一本写得比较好,哪一本写得略为单薄,他一清二楚,见了面,会板着脸,要求作者退款赔偿他认为不够好的作品,作者自然汗颜,不过心实喜之,这样的读者,拥有十万位的话,也就是名作家了。
最令写作人抬不起头来的读者,是全盘沉醉那种,他照单全收,不知多忠诚,令作者诚惶诚恐,战战兢兢,下笔时千斤重,怕辜负他们。
还有家长式的读者,虚虚管着作者:「幸亏你没有接受那种杂志访问」,「不可以写某报,那是一张乱丽滥花的报纸(?),「到了今天,千万别公开私生活」!
什么样的读者都值得重视,有些人,不看书就是不看书,新楼梦与仲夏夜之梦都与他不相干,对于写作人来说,伊们好比一块块顽石,莫奈何。
命运的安排真奇怪,除出亲戚、朋友,我还有读者关怀,真正幸运。

买书
七五年在英国曼城读书,阅报知书剑恩仇录重新整理出版,便致函明窗,要求邮寄一套,那时明报向同人购书有七折优待。
书很快收到,立刻挑灯夜读,照例看得泪如泉涌,书剑并非金著至好一部,可是浪漫缠绵的细节特别使喜读爱情小说的我潸然泪下。
毕业时其他侨生要求:「金著全送我们」,便慷慨相赠,回港后赴明窗买齐全套,搁床头,天天晚上看,边读边抱怨增删润饰后的射雕不及吴与记小小本好看,而且,一直认为郭靖、杨过长相如云君插图造型,绣像多多益善。
我是那种典型不理智读者,不懂得分析故事有什么巧妙独突,只晓得哗,好看,欲罢不能。到了今天,大概第十次买鹿鼎记,平邮寄到,一翻,只觉纸质大不如前,不禁暗笑:太为小读者着想,标价老是不肯提高。这是后遗症。
这一套要来送给家住西雅图的小朋友,并忠告:「移民前应置齐全套」,可是他说当时买不到。
何用赠阅?要看的人,一定会自掏腰包,不要看的人,签好上下款恭敬奉上,他也是不看,故此不赠阅,也不要求赠阅。

传世
传世,是一个很简单的形容词,传世之作,就是世世代代可以传下去的作品,为什么有些作品历久不衰拥有读者?当然是因为好看,这是最简单的选择。
谁说那部作品精采?自然是庞大的读者,你说好看,他说好看,我也说好看,故人手一册,继而流传到海外,华侨遍天下,亦争相阅读。
该批读者老了,他们的下一代也还爱看,仍不觉作品过时,仍然追着来读,一代又一代均如此,像唐诗三百首,像红楼梦,便是传世之作。
所以写作人最喜欢小读者,噫,他们正是下一代,再传十来廿代,大功告成。
最有希望传世的当代著作,一定是金著,已经传了好几代了,阁下最初看射雕是几岁?廿八藏,好,令郎在高中时也读射雕,什么,令孙今年十一岁,也已对射鹏有兴趣?
道本书卖了三十五年还一直畅销,一纸风行,已经踏上传世第一步。
传世之作不是小圈子可以捧出来,某些作品今世都没人看,下一世找谁看?传不传世,看大量的读者可愿意把这本作品传下去。
一家人
什么叫做一家人?
二次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疯狂轰炸伦敦,白金汉宫遭受破坏,下雨时四处漏水,险象百出,国会请皇后暂避到别处去。
皇后笑笑答:「孩子们(指依利莎白与玛嘉烈公主)跟着我走,我则跟着皇上(乔治六世)走,而皇上则永远不会走。」
他们一家在伦敦捱到大战结束,盟军胜利。想像中一家人就该是这个样子。
无论怎么样都团结一起互相扶持,共富贵亦共患难,有问题放在桌子上讨论,要承担的话一起负重,要牺牲则共同损失好了。
想兄弟姐妹走同一路线要求无异太苛,但与伴侣至少应该有商有量吧,否则怎么还算一家人呢。
世事盛极必衰,否极则泰来,人有三衰六旺,一见势头不对,立刻掉头即走,那真会累死,有时也要捱捱义气,守住阵地,等环境起色,时时望高处,未必从心所愿,往往弄巧反拙。真没想到共进退竟那么困难,你看一家家情愿把妇孺留在外国待领护照,就是因为户主不愿牺牲多一点来成全家人。

座位
小友讲了一则故事。
在一次宴会中,每张座位都放着名牌,先到的客人一看到桌上有XX大名,不愿意同他坐,便把他名牌扔到另外一桌去。
可是第二桌见到,亦吓一跳,又扔到第三桌,如此这般,通场无人接受。
听罢,只见兔死狐悲、唇亡齿寒,立刻道:「我的人缘也不大好,所以从不出席这种场
合,怕只怕受到同样待遇。」
小友真会安慰人:「不怕,你是港台之友,你与香港电台的人一齐坐好了」我即时破涕为笑,幸亏如此,好彩曹操也还有知心友。
那么,相信也能与明报同仁坐一桌吧,还有,天地出版社那边亦不成问题吧,忽然松口气。
心中老有一种感觉,如此饮宴场合,其实就是武林大会,照说,山中高士绝不会淌这等浑水,可是你我境界尚未到此地步,想在江湖讨口饭吃,应酬免不了。
坐在什么地方,同什么坐,实在大有学问,所谓占一把交椅,就是这个意思。
切勿搞得无处立足。

读书
每个暑假都产生十优状元,因与友人笑道,碰上这样优秀的孩子,真不敢同他说话,他懂得比谁都多。
读书真是讲兴趣,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
小友表示怀疑:「没有人是真正喜欢读书的吧。」
我举手,「我是真喜欢」,虽然资质不高,但随时愿意再回到校园去,我怕的是考试耳,
我也必须承认非常喜欢写稿,我只是怕拿着稿件去换钱。
那统共是两回事。
学习真是有趣,吸收新的理论新的事物,一日比一日长进,满足感不可形容,快活之至,又与志同道合的学友在一起,暂且放下世俗名利,不提经济,单讲学问,何等逍遥,两条牛仔裤三件衬衫好过一季,另有气质。
许多时候被俗务缠得心烦意乱,精神便向往回到那较年轻较美好的岁月里去,往图书馆一钻,管它春夏与秋冬。
难怪弟自七岁走进学堂之后至今没出来过,真正幸福。将来,能够再重拾书本的话,一定挑有趣科目来讲,求知,不求文凭,学习,拒应付考试,最好写稿,亦不问稿酬。

没有意思
朋友得知某女星与男伴往温埠度假,携照相机往机场守候,果然,目标出现。
「拍到照片吗?」「她死都不肯合照」,「为什么不强行拍摄呢」,友人答得好:「没意思」。
真的,那么熟了,仍说不能从命,想必有其苦处,就不用紧紧追逼了,做这种软性新闻,最好大家开开心心,轻轻松松,有问必答。
当事人虽是公众人物,也还有权保持若干隐私,记者朋友最好识趣。
许多记者,但求震撼感,不理被访者感受,硬是要问最尴尬最难堪的问题,当事人若拒绝作答,或面有愠色,他就描得更黑。
所以说,不愿意出丑的人,渐渐都会变成没有新闻价值的人,谁要同你闲话家常,还有,记者怎么会对被访者奋斗过程心路历程有兴趣!一定是挖空心思取独家消息为主。
名人已经提供时间精神,又免费帮忙招来读者,总也要让他也得到点正面宣传,千万不要吓跑他们。
这叫互惠互利,才会客似云来。


报馆同人问:「能否与家人出来一起为我们拍照?」
当然不,可是,如果他们也有稿费可收,马上出来,受人钱财,替人消灾嘛。
照片登报上,目的是叫人看,读者见到,少不免评头品足,上等评民不外是「噫,外型还不错」,「小孩满蛮可爱」,次一等则是「家小都出来拜年了」,或是「眼睛鼻子都那么小」等等,干嘛呢,即使有口皆碑,还不是捏一把汗。
有什么好看呢,刊出来有什么意思呢,一人做事一人当,我从事这个行业,我无话可说,记者仁兄问我要照片,是看得起我,是我的面子,欣然从命,家人,就不必了。
笑语诸老路,小的统共只有这一套,再也不打算学新把戏,或是所谓跟随时代节拍,行得通,好得不得了,万一不行,再想办法,无谓一早自动献身,日后无以为继。
从事写作这些年,深觉最吃力一环并非伏案苦写或是讨价还价,而是受人指指点点,意见多多,这种苦处,无谓转嫁至亲。
他们对这行业一点认知也无,也沾不到半点好处,干吗要承受压力。

出名
无论是何种行业,出了名总比藉藉无名好得多,蛋糕店与时装店如此、银行与出版社也如此,有名气才有地位,有了地位才好说话。
所以都急急要出名,无论如何得惹人注目,不择手段也不要紧,至多发了财才立品,有些姿势真的很难看,形象既定,以后也很难洗得干净,但是当事人也就顾不得那么多。
一旦出名,还得维持名气,竟争激烈,争先恐后,今日有名不表示明年仍然出名,于是要祭出法宝保存这一点点名气,宣传活动万万不可少,非维持一定声势不可,曝光率可增不可减,声嘶力竭在所不计。
相形之下,比较缄默的行家好像最不在乎名气。
其实没有这种事,名气得来不易,谁都不愿重头再来,当然珍惜现有成果,故此更要默默苦干,同时,绝不轻举妄动。
哗众取宠好比饮鸩止渴,办事要用点脑筋,总不能次次赤膊上阵。
既然有了声誉,宜努力增产,精益求精,名气则日益壮大,偶而做一两次宣传已经足够,毋需大锣大鼓硬销。

看到没有
每当老伴对我生活习惯有所不满,便带他到女友家观光。
「看到没有?有司机有女仆」,「看到没有,那三百双高跟鞋同五十只鳄鱼皮手袋」
「看到没有,那五位数字长途电话单子…」
回家起码有三个礼拜太平日子好过。
女友们十分能干,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