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融学--阅读材料-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策层意识到这种政策的弊端,因为查核与监督的费用太高,于是取消了这种购买方向的限制,但是,外汇券依然享受一定的贴水。所以,结果还是“良币”驱逐“劣币”。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由于信息费用或交易费用的存在,隔绝了外来游客使用劣币的门径,这就显而易见地推翻了劣币驱逐良币定律!再进一步推理,问题并不仅是有没有外来游客这样简单。用“优币”的人可以将物价压低,而用“劣币”的人亦可能要加价。讨价还价的行为自古皆然,而有了这些行为,用任何一种货币也没有分别。(完)

刘正山《国际金融报》 (2002年11月01日第十八版)


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发展多种信用形式

内容提要:本文参照国外市场经济实践,从当代经济金融模型入手,解释中国产生经济金融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利用现有国力,建立互保平台,发展政府、企业和个人信用,组织公益性就业等举措,以系统解决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失业、社会保障、不良资产、社会信用以及地区发展不均衡、分配不公等问题。

一、中国当代经济金融的四大问题

目前,中国当代经济金融领域公认存在四大问题:
一是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问题。19861997年上半年期间,主要是通货膨胀问题,1997年下半年以来主要是通货紧缩问题。目前,中国已经进入完全的买方市场阶段,国内市场已经基本上国际化。通货紧缩背景下的各种问题:国有企业不活和各种资源大量闲置,商业信用丧失和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有效需求严重不足和已经出现的畸形消费,国际资本的不规范流动等,都需要我们认真加以对待。
二是充分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城市失业率实际已经达到7%,农村潜在失业率是18%。全国性的就业压力还要持续20—30年。各种社会保障欠债为210万亿元。
三是重复投资重复建设和地区发展不均衡问题。在现行的财政和干部体制下,各种行业和产品的低水平的重复投资、重复建设有增无减,因此浪费的各种资源和对环境的破坏触目惊心。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发展的不均衡,城市和农村发展的不均衡,沿海和内地发展的不均衡,东部、中部和西部发展的不均衡,特别是农村问题已经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
四是社会分配不公问题。由于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机会的不平等和各种漏洞和真空的存在,改革开放的成本支付和利益收入不对称,由于市场经济本身的固有缺陷,部分人,特别是国有企业的产业工人承担和付出了主要的社会成本,而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收益;另一部分人,则凭借对部分资源的垄断,在付出比较小的情况下,获得了比较大的收益。目前,20的人占有80%的个人存款,而另外80的人却只有20%的存款。中国社会分配的不均衡程度已经超过部分发达国家。农民和城市弱势群体的收入问题,需要我们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解决。
国外当代经济金融领域不同程度地也存在这四个问题。怎样解释和解决这四个问题呢?首先,我们需要在找的一个理论框架,在这个框架内,具体解释和解决这些问题。

二、当代经济金融运行的两大领域

关于经济和金融模型,国内外已经有许多成型的东西。为表述和研究问题方便,我们构造了一个当代经济金融运行模型,它可以简单地用下图来表示。在下面这张图中,当代经济可以概括为两大领域、四大主体和四大要素。
两大领域是实体经济领域和虚拟经济领域。
四大主体是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银行、股民券商(以上是虚拟经济参与者)和企业个人政府(实体经济参与者)。
四大要素是法定货币、法定货币储备、产品劳务和证券票据,他们分别存放在法定货币库、货币储备库、产品劳务库和证券票据库中。法定货币、法定货币储备和证券票据的运行构成了虚拟经济,产品劳务运行构成了实体经济。
当代经济是信用经济。在当代经济中,任何经济活动都体现为信用活动,任何经济主体都有发生信用的权力,都可以用自己的信用参与经济活动,进行支付和结算。其中,中央银行,是法定货币的发行单位和国家货币储备监管单位。中央银行凭借国家权力,以社会信用形式印刷、发行和保存法定货币。中央银行通过再贷款、再贴现等形式,将法定货币投放给商业银行等机构,商业银行通过贷款、贴现和透支等形式,将资金投放给企业、个人和政府,支持实体经济的运行。黄金、外汇和在各种国际金融机构中的资产是法定货币的储备。目前,由于绝大多数的法定货币都是信用货币,都不与黄金等贵金属挂钩,所以,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储备基本都处于静止和保值状态。
两大领域都是当代经济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两大领域的运行都需要资金和信用给予支持。在实体经济领域,资金和信用是为产品和劳务服务的,是为产品和劳务的生产、流通、交换、分配和积累服务的。企业、个人和政府以企业信用、个人信用、政府信用和资金等形式支付结算,采购产品和劳务;进行加工,形成新的产品或服务,提供给社会,以各种信用或资金的形式获得应有的回报;在扣除各种投入后,再经过多次分配,将剩余价值以各种形式分配给各种投资人。
在虚拟经济领域,资金和信用是为社会资金和信用服务的。除了企业和个人自己打理的赊购赊销等信用行为外,当代市场经济中的大部分企业、个人和政府信用行为是通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代理进行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企业、个人和政府的实体经济行为提供全方位的信用和资金服务。其中包括:开户记帐、代收代付、发行债券、代理和贴现票据、办理汇兑和各种结算、吸收存款、发放贷款、授信、透支、保理、保险等。
社会资金和信用来源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周转资金。它为保证实体经济运行需要,企业、个人、政府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必须保有的周转和调剂资金,二是剩余资金。它是社会积累和暂时闲置的资金。各种资金和信用有三种存在形式,一是以手持现金的形式归入法定货币库,二是以存款形式存入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三是以股民身份进入虚拟经济领域,参与证券交易。二三两种资金归入证券票据库。
各种金融机构为全社会积累和闲置资金提供保值增值、规避风险、汇兑流动结算、投资撤资、币种证券互换等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其中,商业银行也为其他金融机构提供各种金融服务。

三、中国资金总量过剩,分布畸形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要同时为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两大领域提供金融服务,由于各种金融创新不断出现,各种信用和资金形态的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全社会资金和信用在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实际上已经是可以互相流动和替代的。所以,研究当代经济金融问题,必须同时考察四大主体在两大领域运用四大要素进行各种经济活动的各种情况。
关于社会经济总量和社会信用总量。社会经济总量一般可以用产品劳务库来表示。常用的社会经济总量指标是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社会总投入或者社会总产出。社会信用总量目前还没有一个唯一合适的指标来表示。我们提到的是三种指标:流通中的货币(M0)一般可以用法定货币库来表示,国家的各种货币储备用货币储备库表示。各种广义货币(M1、M2、M3、M4、M5、M6等扣除M0)由证券票据库表示。社会经济总量和社会信用总量之间的关系,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可以用许多种指标来表示,这些指标形成了一个矩阵,纵向是各种社会经济总量指标,横向是各种社会信用指标。比较常用的是研究国民生产总值与流通中的货币和各种广义货币之间的关系。也就是研究产品劳务库与法定货币库、证券票据库之间的关系。
目前,国内外还没有社会经济总量与社会信用总量之间数量关系的定量的理论模型。同样社会经济总量到底需要多少社会信用总量,只能通过国内外比较,和同一国家或者地区历史数据的比较来说明。我们常用的分析社会经济总量与社会信用总量之间数量关系的指标是价格变动——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首先我们分析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问题。
和中国的经济总量比,中国社会资金总量过剩,资金运行效率低。一般地说,通货膨胀是资金多,物资少;通货紧缩是资金少,物资多。那么,中国目前是资金多,还是物资多呢?我们先分析资金总量,从历史发展和与国外比较中,我们发现中国社会资金总量过剩,资金运行效率低。中国现在资金非常充裕,根本不缺钱,而且隐含着通货膨胀的风险。其表现为:货币供应充足,1978年以来,我国已经连续24年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每百元国民生产总值占用的货币(包括M0、M1、M2)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外汇供应充足,外汇储备已经超过3000亿美元。银行资金充足,存款大于贷款已经超过3。8万亿元。货币运行效率低,美国1美元货币(M0)支持18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中国1元人民币只能支持6…7元国内生产总值。如果按美国的货币运行效率,中国的通货膨胀率有可能是300%。
既然中国的资金总量是过剩的,为什么我们又出现通货紧缩呢?这里就出现了第二个问题,资金的分布和结构问题。也就是研究产品劳务库、证券票据库以及货币储备库吸纳法定货币的能力。或者说是研究资金在产品劳务库、证券票据库以及货币储备库之间如何分布问题。研究表明,中国资金总量过剩与通货紧缩同时存在的原因在于,中国资金分布的结构是畸形的,中国在两大经济领域中资金配置失衡——实体经济通货紧缩,虚拟经济通货膨胀。实体经济不良资产居高不下、通货紧缩;虚拟经济泡沫不断、通货膨胀。过剩的资金大部分并没有进入实体经济领域,而是在虚拟经济中游荡: 1997年下半年以来,实体经济领域一直处在通货紧缩时期。1997年下半年消费品物价开始下降,当年消费品物价指数从前一年的106。1陡降到100。8,1998和1999年连续两年下降,分别为97。4和97。0,2000和2001年连续两年微升,但没有恢复到1997年的水平,分别只有100。4和100。7,2002年是98。7。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虚拟经济领域通货膨胀,而且是货币库、证券票据库和货币储备库同时膨胀,货币库膨胀是指M0膨胀,货币储备膨胀主要是指外汇超额储备,远远超过了进出口结汇的正常需要。在证券票据库中,又是资金市场(证券票据库中存款)和资本市场(证券票据库中的股票)同时膨胀,全国每年发行的货币大部分形成了新的存款。2002年3月,全国金融机构的资金有2。4万亿元被用于证券投资。中国股票市场的泡沫至少在30%以上。

四、中国两大领域资金配置失衡的成因

中国两大领域资金配置失衡的原因是与虚拟经济比较,实体经济对资金的吸引力严重不足。投入实体经济的资金收益远远低于投入虚拟经济的资金收益。进入实体经济的资金不足,实体经济通货紧缩,进入虚拟经济的资金过量过剩,虚拟经济通货膨胀。实体经济通货紧缩的原因当然是及其复杂和多方面的,我们这里只讨论其中的两个原因及形成机制:
一是企业信用缺失,社会资金无法进入企业。企业信用缺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是经济效益差。企业经济效益低于目前国内各种资金成本,据统计,企业资产负债率是62。4 ;%,其中,80%是银行贷款,资产贷款率是50%,一年期贷款利率是5。85%,资产应交利息率是2。93%,而企业资产盈利(利润加利息)率平均只有2。48%。企业的全部盈利还不够交利息。实际上,企业的资产利息率只有1。78%;欠息率高达39。2%。
目前,中国的金融体制基本上还是商业银行贷款信用的一统天下。证券融资只是资产收益率高于全社会平均水平的极少数企业的特权。目前,中国只有1千等企业具有证券融资的资格。2003年第一季度,中国的企业融资结构是:贷款占全部融资额的94。5%,国债占2。5%,企业债占0。7%,股票占2。3%。
商业银行以贷款、贴现等形式将资金投放给企业或个人。贷款和贴现都是有代价的。商业银行只有也只能青睐极少数经济效益好,自有资金充裕的企业。各家商业银行争相向这些企业发放贷款,或者为其代理发行各种票据。而资产盈利率低于贷款利率的大多数企业,根本无法获得社会和商业银行的各种资金。当然,各种资金更无法进入经济效益相对更差,但资金也更加缺乏的农村,中小城市,中西部地区。这样,在造成和加大地区发展方面的差异的同时,加重了全社会实体经济的通货紧缩。社会和商业银行的资金无法进入实体经济,必然进入收益相对比较高的虚拟经济领域,造成虚拟经济的通货膨胀。
企业信用缺失另一方面的表现是企业之间没有信用,企业在产品劳务库和证券票据库之间没有通道,各种正常的企业信用工具无法运行。企业之间要么不敢赊买赊卖,要么仅有的赊买赊卖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实现票据化,没有商业银行提供贴现服务。实体经济通货紧缩另一个原因是个人信用缺失,社会资金无法为大多数人所用。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每个劳动者都有贷款和透支的权利,住房抵押贷款、教育贷款、汽车和大件商品分期付款、信用卡透支等各种消费信用是商业银行非常重要的业务。美国的个人消费贷款占贷款总额的30%。
而我国则刚刚开始为个人信用建立实名制账号、个人征信等服务体系,个人在产品劳务库和证券票据库之间没有建立通道,社会资金还无法为大多数人所用。当然,社会资金更无法进入城乡就业能力更差的弱势群体,特别是失业人群。目前,20%的个人拥有80%的存款,这部分个人由于个人资信好,享有各种信用权利和便利。住房抵押贷款、汽车和大件商品分期付款、信用卡透支等是这些人的“特权”。而其余80%的个人只有20%的存款,这部分个人的存款在社会保障不健全的情况下,要应付养老、失业、伤病、子女教育等支出,根本无法活化。由于资信情况和收入水平的限制,这部分个人也无法享有个人贷款等权利。这样在加剧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实体经济的通货紧缩和下岗失业问题。

五、解决经济金融难题的系统思路

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从金融技术角度来说,解决中国经济金融四大问题的关键是两个:一个是处理遗留问题,怎样把存量资产和资金进行妥善处理和重新组合,它涉及不良资产的处理,社会保障欠帐的处理等内容;另一个是不产生新的经济金融问题,也就是说,怎样把新发行的资金在不损害全社会效率的情况下导入低效益领域。既要把全社会过剩的资金以特定形式引入实体经济领域,进入企业,进入落后地区和弱势群体,又要符合市场经济规律,避免形成新的资金的大锅饭。从长远角度看,不产生新的问题比处理遗留问题更加重要。
从国外经济金融实践看,为低效益领域配置资金的出路有三个:一是发展低成本信用形式,二是由国家或者社会为这些资金支付部分成本,三是盘活闲置的资金资源。但无论采用什么方式,都必须解决资金及其成本来源、配套物质保证、具体信用形式和信用风险等四大问题,也就是说,谁来提供资金和支付利息?社会有没有足够的物质保证这部分资金的需要?是搞贷款、债券、股票还是透支?会不会由此引发和怎样防止和处理通货膨胀?
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已经知道,中国的资金总量是过剩的,资金来源没有问题。关键是在提高资金效率的同时,把过剩的资金从虚拟经济领域调度出来,保证解决实体经济领域四大问题的资金需要。那么,国内外,特别是中国自身有没有这么多的物质满足这部分资金的需要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我们已经具备了比较强大的国力。从社会供给的方面看,目前,中国的国有资产是11万亿元,国民生产总值是10万亿元。中国的国力是空前强大的,各种经济要素是全面过剩的:一是生产能力严重过剩,1990年,日本用100元资产可以实现97。6元的销售收入,德国是139。9元,而1999年的中国只有43元。二是劳动力过剩,前面谈过。三是产品全面过剩,2002年上半年全国监控的601种重点产品没有供不应求的产品,而供大于求的产品占86。3%,从1997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的存货已经超过3万亿元。这就是说,中国不光资金多,而且资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