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6song6 日期:2006…05…22 10:59
警 告
如果你不幸购买了本书,请千万记得,绝对不能让你的老板、上级、同事、朋友知道你曾经拥有过本书。购买本书而又被上述人员知道的话,结果如下:
1、 开除或者解雇。
2、 闲置不用,永不提拔。
3、 有机会穿一辈子小鞋。
4、 被同事当作瘟神一样的避开。
5、 被勒索。
从古到今,获得武林秘籍而不保密的人从来没有好下场,你也一样,如果你没有做好充分的保密工作,从今以后,求神拜佛也没有用,你将踏上一条黑暗倒霉之路。解决办法当然也有,不过那会在另一本书上谈。
如果你在书店翻看本书的时候,不幸的碰到了老板、上级、同事、朋友(根据〈墨菲定律〉,凡事不想它发生,它就一定会发生),你要做出一付愤慨的样子,大声的说:“真是道德沦丧,现在这样的书也敢出了!”
如果你的老板、上级、同事、朋友莫名其妙,你应该愤愤的摇着头,立刻带着他离开这个是非之地,想办法把他的注意力引开。然后,找个书店快下班的时间,戴上口罩、墨镜,买了这本书赶快离开,注意不要让人跟踪。
书买回来以后,绝对不能放在书房、床头,更加不能放在客厅。要养成看完以后,随手把书放到床底下,或者沙发底下的习惯。因为,如果不幸(你怎么老是不幸?当然,如果你不是不幸到这个程度,你也不需要买本书了)你的老板(他一般不会)、上级、同事、朋友刚好到你家来坐坐,你是绝对不能让他们发现你家里有这本书的。
有些上级、同事、朋友会在你家四处转悠,从客厅转到书房,甚至还会到卧室去看看,好象日本鬼子搜查花姑娘一样。不过,随着社会发展,他们一般不会去翻查床底下、沙发底下。如果他们非要翻床底下或者沙发底下,那只能说明你不幸到了无可救药的程度,本书也帮不了什么忙,你唯一的出路就是自己做老板,搞个类似微软这样的公司混口饭吃了。
在你学习了本书的技巧和方法以后,你一定会在现实中使用,这个时候,你会惊讶的发现,你的同事居然也在做和你相同的事!不用张大了嘴,这本书是很畅销的,只不过没有人敢承认自己买过而已。绝对不要试着和你的师兄弟们相认,记住一句至理名言:“打死都不说!”
如果你发觉你的同事和你在做相同的,或者你认为在这本书里看到过的那些事,你一定要找机会到你的同事家里去坐坐,象日本鬼子找花姑娘一样的在他家里到处参观,随时称赞他家的床腿、桌腿,椅子腿,并不停的趴下去看。去你同事家之前,顺便看看福尔摩斯之类的书,看看人家一般把秘密都藏在哪里。如果你非常幸运的找到了本书,那么,恭喜你!不用我教你也知道该怎么做!
如果一段时间,你的同事之间互相走访的频率逐渐提高,同事关系逐渐融洽,你就应该明白,大家把书都藏得很好,不是一次两次就能找到的。
警告之后,顺便教你一招狠的,如果某个同事挡在你加薪、升级的道路前面,你也不用管他是否有买本书,直接到上级那里去告他。当然,注意你的措辞,你可不能傻得去说:“我看见小张在看《混水摸雨——混办公室的技巧》!”这样就显露了你其实也看过本书的丑恶嘴脸。你的上级虽然比较蠢,但是,在抓小辫子方面,他们还是很有天赋的。你要装作很纯真、无暇、可爱的样子的,在吃饭、打牌、休闲、娱乐的时候,顺便提一下:“老大,最近有没有什么好的管理书籍可以推荐啊!我昨天看到小张在看一本什么《浑水摸鱼》,不知道是不是讲营销的,你看过吗?”你的上司一定一脸无辜的看着远方天边的夕阳,很诗意的说:“今天夕阳真美。”最快明天,最慢一个礼拜,小张也许就会被调往人间地狱。你的前途一马平川,直到你也被别人这么告一下为止。
千言万语一句话,坚决不能让人知道你曾经看过本书,你要显得连本书的名字都没有听过一样的纯洁!也许你无法获得“圣处女”的称号,不过,至少,你的前途会逐渐光明,你的人生会逐渐开朗,最关键的是,你的职位会不断提高,你的金钱会不断增加!
该说的我都说了,如果你还是不小心被人发现,那只能说明你已经蠢到本书都帮不了你的程度,引用一句非著名相声演员郭德钢的至理名言:“活该!死去!”
作者:6song6 日期:2006…05…22 11:03
一、开 篇
有一个万古不变的真理,你一定要记住。
第一句话是:“老板希望用最少的薪水,让员工干最多的工作。”这个道理,大胡子马克思爷爷已经在剩余价值理论里阐述得非常清楚了,如果你没有这种感觉,你还认为你的老板是上帝派来的使者,是你的主人,是你的依靠,是你的父母,那么你应该去买一本《资本论》来看看。
你的老板可能用很高尚的理想来鼓励你为他工作,但是,不管什么高尚的理想,首先他得赚钱,赚到了“足够”的钱,他才能去和你一起实现这个高尚的理想。至于“足够”的定义,你是无权参与讨论的。也许你的工资收入的绝对数非常的高,不过,想想比例吧!
你也不要以为你是什么好人,这个万古不变的真理还有第二句话:“员工希望拿最多的工资,干最少的工作。”你不要跟我说,你没有梦想过拿100万的年薪,什么也不干,整天挑下属的毛病这样的美事。
辨证唯物主义说,所有的矛盾都有统一的时候。在这种相互矛盾的各自梦想里,最终会很现实的达成一种协调——老板给出的工资刚好让员工干活,而员工干的活刚好能让老板给他们工资。一种伟大的平衡产生了,社会发展了,经济发达了,财富开始递增了。
但是,平衡并不是永远的。在中国这个人力资源大国里,老板少,求职者多,于是,老板们占了上风。求职者为了求得一份谋生的工作,纷纷降低自己的最低收入要求,破坏了行市。
刚从大学毕业的小张去参加一个面试,经过冗长、复杂的种种测试考核以后,小张终于见到了面试官。经过了严格的“审讯”,问题终于到了最关键的时候——讨论薪水。对话以这样的方式展开:
面试官:你谈一下对薪资有什么要求。
(这是一个非常阴险的问题。你认为企业会根据你的要求而提供给你想要的薪水吗?做你的春秋大梦去吧!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薪水体系,即使你能进入该企业,无论你是多么重要,企业早就有自己的薪水标准来衡量你了,否则,他们要整个人力资源部制定复杂的薪资考核标准干什么用?)
小张:我希望每月工资能够达到2000元,单位能够帮我缴纳三金,能够有个地方让我住,或者帮我报销一部分租房费用。
(要求不高。如果你的各项指标都一般,那么你会听到这样的话:)
面试官:你的要求不高,很好,你很有主见。今天的面试就到这里,你可以在家等候我们的通知。
(当然这个通知永远不会来。)
(如果你的各项指标让企业觉得你是个超值的人才,对话将这样展开:)
面试官:你的能力很不错,不过,你也知道,目前应聘这个岗位的人有600多个,我们需要精挑细选,我们企业,对人才是很重视的,我们希望找到最适合我们企业的人。
(如果这时你没有听出里面的威胁和机会的话,那你就活该倒霉了。)
小张:其实薪水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有机会发挥我的才能,能够让我有提高自己的机会。
面试官:(默默的看着小张。)
小张:(意乱情迷,心如鹿撞)只要有住的地方,有口饭吃就行了,而且我非常喜欢主动加班。如果可以的话,公司的所有厕所都由我来打扫。
面试官:嗯!既然这样,明天上午8点,你到公司的人力资源部报到吧!
从此小张踏入了万劫不复的地狱修行之路。
而一些无能的在职者为了保住自己赖以谋生的工作,愚蠢的希望通过多做一点工作来保住自己的位置。
小张的动手能力很强,从小就喜欢修理各种东西。虽然目前在人力资源部工作很忙,但是,当他发现卫生间的马桶堵住了以后,在没有任何人的要求下,他主动的修好了马桶。他的行为得到了大家的赞扬。
以后,马桶一有堵塞,或者稍微有点毛病,公司的人们总是第一时间来找小张。一开始,人们客气的说:“小张,卫生间的马桶好象又坏了,麻烦你去修一下!”后来,人们适应了,亲昵的说:“小张,来修下马桶!”最后,人们习惯了,愠怒的说:“小张,马桶坏了,怎么还不去修!”
终于有一天,小张不适应,不习惯了,他终于爆发:“我又不是修马桶的,干吗让我修?”
该月员工360度综合考评时,大家一致反映:小张对同事缺乏热情,对公司的财产不管不顾,个人本位主义太强。
从此小张踏入万劫不复的地狱修行之路。
于是,原本跟第一句话平衡的第二句话里,员工的工资水平逐渐下降,而干的工作逐渐在增多,工作时间逐渐超过法律的规定。但是,可怜的员工敢怒不敢言。
这还不算,那些“注重建设学习型组织”的老板,还专门花钱给员工买各种学习资料,比如:《没有任何借口》、《敬业》、《给加西亚的信》、《执行力》,古今中外的都有。大凡是帮着老板指责员工,教育员工多做奉献的书,不论是不是“伪书”,都卖得非常的好,老板都非常舍得花这个钱。
为了对抗老板的压迫,本书横空出世。既然你的薪水无法提高,你的工作时间越来越长,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工作时间里,有效的浑水摸鱼。通过科学的方法,你可以“显得”非常的忙碌,你可以“显得”非常有能力,你可以“显得”很有奉献精神。你不但可以在办公室里忙着自己的休闲,而且,你的老板、你的上级、你的同事还会觉得你非常有能力,非常敬业,于是,升职的大门为你敞开,加薪的机会大大增加。
你做好准备了吗?罪恶之旅即将开始!
作者:6song6 日期:2006…05…22 14:26
二、前提——从彼德原理说开去
人非常懒惰。
人可以做牛做马的干体力活,却不愿意多花点时间去动动脑筋。大部分人判断问题,喜欢使用一些非常简单、同时也非常愚蠢的原则来做为标准。这些原则看上去象那么回事,实际上,却没有任何依据,有些甚至相反。
比如,大部分人都认为,学历高的人智商也高。这是个天大的误会。想一想,要获得高学历,你所需要经历的种种考核:你首先要经历高考,高考是什么玩意大家都知道,实在是跟智商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你需要的是记忆力;考研呢?除了各种基础考试(当然也是考记忆力为主)外,就是论文了;论文的好坏有非常客观的标准吗?在格式方面是有的,不过行间距、字间距、字体大小等等,显然跟智商无关;内容呢?评价论文内容的唯一标准是评审老师的主观意见,如果你的论文对他的胃口,跟他的课题接近或者跟他的理论接近,那显然,你更加容易通过考核,如果不是,那就要看运气了。这里倒有点智商的成分,至少你要有足够的智慧了解你的评审老师的思路方向。
如果你还坚持学历高的人智商也高这个谬误的说法。那么,你认为,“个子高的人比个子矮的人聪明一点”这样的说法是否正确呢?什么?你觉得这没有科学根据?好,我们随机的选取10个1。50米以下的人和10个1。50米以上的人,来测一下他们的智商水平,看看总分哪个高?
如果这个试验还不能让你明白道理,也许你该去看一下有关逻辑方面的书。
所以,从逻辑的角度来说,我们可以说:智商高的人,总的来说,学历高的比例会大一点,仅此而已。
另一个更为荒谬的观点是,职位高的人,能力也强。这个观点如此可笑,以至几乎每个人都当它是真理。
想一想,在企业里获得提拔的表面依据是什么?冠冕堂皇的理由当然是能力!如果你是个技术人员,你的技术能力是你提拔的主要依据;如果你是个销售人员,你的销售业绩是你提拔的主要依据。这还是在比较完美的状态下,比较客观的企业内部评价系统下才有的状态。
在企业里,任何一个职位,甚至一个小组长,都意味着需要领导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资源整合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等乱七八糟一大堆能力。这些能力跟你的技术水平一点关系都没有,跟你的销售业绩一点关系都没有。你能独立的开发一套操作系统,不等于你能吃透你上级的意图,不等于你能管理好你的下属;你有本事一个人开拓一个省的市场,同样不等于你能管理好你的下属,你能整合好的你的资源。这个道理够简单了吧?
一旦你的能力够好,在给了你足够的薪水以后,唯一能鼓励你的方法就是把你提拔到一个高一点的岗位上,去做管理人员。这个时候,你面临的是跟你过去专长完全不搭界的新的领域,在这个领域,你完全是个新手,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做,而且也没有人可以教你该怎么做。如果运气好,你天生有点管理能力,那当然是最好的,你能混好久而不被发现无能。但是,如果你天生管理能力不足,那就不好说了。
张先生是位软件天才,任何软件方面的技术问题,他都能解决。在公司里,他的威望很高,受到同事、领导的一致赞扬。没有多久,他就被提拔为开发组组长。
担任组长以后,张先生的兴趣还是在软件的开发上,他兴致勃勃的帮助那些新人设计方案,甚至直接帮他们完成整个开发,让他们坐在那里干看着;另外一些有开发能力的人在完成手头工作后,坐在那里等候张先生的任务安排,却迟迟不见张先生。
于是,开发任务延误,上级为此十分懊恼。张先生的下属同样懊恼,新手的工作都被他一个人干了,既学不到东西,又缺乏完成任务的成就感;老手的工作得不到合理的安排。整个开发组,只有张先生一天忙到晚,其他的人闲来无事,只好打游戏。该开发组挖地雷游戏最高成绩为78秒。
张先生一天工作10个小时,忙得筋疲力尽,搞得老婆都要跟他离婚;他的部门始终没有顺利的完成过公司的任何任务。天怒人怨,最后,张先生只好主动辞职,换了另一家公司,开始了新一轮的恶性循环。
这还是在那些管理基本科学、晋升体系基本客观的企业里。更多的企业在提拔人员上有自己的一套潜规则——亲戚、同乡、同学、论资排辈等等。
旧体系的卫道士将会站出来反对我的观点——我们说的能力,是管理能力!说得多么动听!如果你是个技术人员,你估计什么时候能让你发挥你的管理能力?连第一个层级都过不去,后面的,你到哪里去展现?
再说了,什么是管理能力?有统一的标准吗?管理一个技术部门跟管理一个销售部门需要的能力是一样的吗?管理财务部门,跟管理行政部门需要的能力是一样的吗?
伟大的彼德原理说:在层级组织里,每位员工都将晋升到自己不能胜任的阶层。
彼德原理的推论:每个职位终将由不能尽责的不胜任员工所占据,而层级组织的工作任务多半是由尚未到达不胜任阶层的员工完成。
我们得感谢传统的潜规则晋升方式,它让企业没有把所有有能力的人都晋升到无法胜任的岗位上!
你是个小人物?你没有职位?你的职位很低?恭喜你,你是企业主要的生产力,你可能还没有达到不胜任的阶层,企业的大部分财富由你创造的!除了薪水差点,待遇差点,福利差点,受尊重程度差点以外,你实在没有什么可抱怨的。
“职位越高的人,能力越强”实在是很荒谬。从逻辑的角度来说,我们可以说,能力强的人,职位高的机会大一点。
所以,如果你的上司学历高,职位高,你千万不要对他盲目崇拜,因为,学历和职位可以说明很多问题,但是,恰恰不能说明他当前的智商和能力。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