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灵性蒙古高原-第1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抗那个……到头来是鬼子、百姓一起扫射,身体自然会被越治越垮。

    而老祖宗的中医也相对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对病毒、细菌等微生物的感染就束手无策,而西医就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比如对很多急症的处理相对滞后等等。

    而就治疗的指导思想而言,中西医有着截然不同的理念。

    西医讲究看得见、摸得着的经验科学,而中医讲的是:天人合一,重点在看不见摸不着的“调神”,一个似乎是唯物主义,一个又似乎是“形而上”的唯心主义。

    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科学领域,如果可以做到优势互补,必将造福人类。

    这一次的研讨会,集聚了中医界的精英,就如何进行传统中医的传承和在此基础上的创新进行深入探讨。既不能把老祖宗的精华丢弃,也不能故步自封,大家各自提出自己的观点,写出可行性报告,交于组委会,再进行一系列的讨论,以及评估。会后再进行实施和推广。

    顾海平的课题是:《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中医人才缺乏的难题》。

    他阐述了中医现状的不容乐观;中医学习中的几大难关;以及如何快速地实现中医人才的培养;如何在强大的西医领域推广中医;如何普及大众对中医的正确认识……

    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一步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一整套可行的教学方法。并且此套教学已经在他的科研中心付诸实施,效果喜人。所以具有复制性和推广性。

    与会者表示非常赞赏和感兴趣,尤其是年富力强的各学派继承者,会后都来向顾海平取经,有几位还迫不及待地和顾海平相约:会议结束就要随顾海平一起实地参观、请教。

    顾海平常说:学好西医容易,成为一个教授级人物也不难,只要勤于动手,借鉴前辈经验,借助不断先进的检查仪器,确定疾病的部位和性质,做到以一带十的模式,很快就能做到。

    而中医却要深厚的国学修养、个人悟性、一颗热爱中医的心,兴趣和智慧倒是成为一位卓越的中医师的关键。

    而要做到中医的普及,不只在于医者;更在于患者。

    所以中医的振兴任重而道远,一者要招揽有志成为中医师的学生,还要有一定的古典文化基础,还要有不弱的智慧和悟性;再者要有医者仁心,不沾染现世的以财富得失来衡量成功的价值观;还要有为了中医事业一生努力、坚持不放弃的决心和毅力。

    在此基础上,大众的中医认识也要复兴,这更加是难于上青天的大难题,国学的回归和普及势在必行,舆论、媒体宣传也要加大深度和广度,先带动一小部分,再使星星之火发展为燎原之势。

    顾海平小范围的科研实施初见成效,永城乃至一个省的中医界都已有所驱动。

    他的策略是先使一部先富起来的人,对中医有所了解、深入了解,看到好的中医是如何起到调理治病不伤害身体本身的,然后是把“富人们”的“治未病”——也就是大众常说的“养生”的中医理念普及给他们,由他们带动周边的人,充分发挥“富人们”在其他领域已经具备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来扩大影响和普及大众。

    这样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顾海平就做到了一定范围中医的复兴,手下的学生和徒弟(没有正式收徒)的热情和兴致也被调动起来。

    很多疑难杂症,被西医宣判“死刑”的病例在顾海平的中医治疗下起死回生,因此,人们口口相传,顾海平的医疗模式便像蒙古高原的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从开始的十几张床到后来的几十张床位,都是供不应求,后来干脆扩展为一栋楼的治疗区域。

    顾海平每天忙得像上满发条的钟表,他还在网上开了自己的网诊网页,来就医、咨询者络绎不绝。一天在医院忙得不可开交,回家上网还要为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华人进行免费医疗服务,又有很多外地患者慕名而来,顾海平的医疗模式越来越成功了,人却越来越忙了。

    山丹看着日日如陀螺一样打转却快乐着的顾海平,默默地支持着他,毫无怨言。

    她知道他有一颗勃勃奋斗的心,他也相信他有能力和智慧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她除了私下心疼他的忙碌和辛苦外,只是默默地把孩子照顾好,把两边老人的事情打理好,把家里所有的琐事都处置于无形,不给他再多操一点点心,她希望他可以不为世事烦扰,一心一意完成他心目中宏伟的事业。

三〇六、任重道远

    该作专一发布,请阅读正版图书。

    如您喜欢敬请收藏!

    三〇六、任重道远

    会议期间,有几个对中医事业十分感兴趣、也看好这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方向的老总提出,要聘请顾海平做职业顾问,开出的薪资当然不菲。

    而顾海平作为军人,当然也不能这样兼职赚钱,但他为了中医事业,答应无偿提供支援,技术和模式完全可以提供支持。

    但大家也知道顾海平的日理万机,要想分身帮忙,也必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要想做成一单大事业,就要有顾海平这样既有自己的想法,又能专心致志,还有极强的执行力的人来统领大家。

    毕竟这样的事业还属于新型行业,大家还没有多少可以借鉴的经验。

    于是,老总们就怂恿顾海平转业或者复原,以换得自由身来复兴中医事业。

    而部队哪里是你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地方?

    当时顾海平硕士毕业特招入伍时,部队首长曾经就部队人才待遇以及转业、复原、退休事宜做过详细交代。

    大抵的意思是:既然选择入伍,就要做好为部队奉献一生的思想准备,转业当然也有,而硕士学位以上的人才,部队一般不会“放手”,除非是犯了大错误,不得已复原。否则,就准备在部队干一辈子,也就是随着你资历和学问的提高,部队退休是必然的归宿。

    硕士毕业,当时的顾海平和山丹被生活所迫,来不及思考那么多,也觉得作为政权维护的武装力量,部队的各方面待遇比地方要好很多,工资待遇高出一个层次,后勤保障也是杠杠的。如果能在部队退休,也将是个不错的结果。

    两个人甚至觉得那套军官服穿起来是那么英姿飒爽,并且还省了买衣服的钱,从里到外的衣服都准备的妥妥的,连内裤、袜子、领带等等都不劳自己费心了。

    这对于穷人家的孩子,已是最好的归属,当然不会再挑三拣四。况且,部队答应解决配偶的工作,调动工作;还答应三房一厅的住房;还有随叫随到的用车。顾海平便义无反顾地入了伍,倒是觉得简直是上苍顾怜,给了他们如此好的条件,两人也觉得硕士没有白读。也坚定地认为知识是改变命运的金钥匙。

    而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顾海平渐渐发现,这里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编制超标,闲杂人员甚至多于专业人士;人情和关系网严重束缚着科室的发展,哪怕一个小护士背后都有着巨大的人际;一些老资格的非专业人士凭着熬年限获得高级职称,人便也摆起了老资格,瞎指挥一通,而其“权威”还不容质疑;按资排辈严重,完全不看人的学历和能力,似乎来部队就是来进入这个规定的模式,安分守己地守在你既定的位置上,不可越雷池一步……等等、等等弊病层出不穷。

    顾海平刚进医院,被安排在中医科,中医科编制有限,三个军官编制,几个士兵编制,还有十个不止的编外人员(这些编外人员不是司令员家的二姨她外甥女,就是政委家三大爷的侄孙女,要不就是老领导家服务多年的保姆等等人士不一而言。)

    三个军官包括:一个即将退休的老中医是科室主任,一个四十多岁的女医生,还有加上顾海平。

    三个人,顾海平被安排为科室副主任。

    中医科有两间办公室,一个治疗室,两间病房,十张床位,陈设破旧、凌乱,人员烦杂、混乱,病床一年四季空置,基本没有住院病人。

    私下“老主任”跟顾海平说:“小伙子,不要对这里报太大期望,慢慢你就习惯了,反正我们也搞不了多少创收,医院就等于要养活我们这些闲人一样,是三甲医院必须要有中医科,还是我据理力争才保留了下来。”言毕,摇头晃脑表示出自己的功劳,似乎要不是他“据理力争”,中医科就不复存在,那么,顾海平也就不会有立足之地。

    “那我们平时怎么开展业务?”顾海平平静地问道,他筹谋在胸。

    “业务?不要用那么专业的名词!我们是医生,医生是治病的,不是搞业务的。”“老主任”继续酸文假醋。

    “哦,那我们平时怎么治病?”顾海平忍住恶心问道。

    “治病?怎么治病?这个你问我?你不是堂堂硕士毕业吗?你不会治病?你问我?!”“老主任”斜刺着眼不屑一顾的表情令顾海平很是想发作。

    “我是说,我们的治病方式,比如,出门诊啊、收入院啊,我们还有什么治疗手段和方式可以利用起来?比如针灸、汤药等等方法。”顾海平耐着性子跟这个多少有些迂腐的“老主任”说。

    “哦,这个嘛?你甭问我,你问邱医生,她知道。啊——”“老主任”打着哈欠,直起身,擦擦眼角的眼屎,心满意足地踱步离开。

    他给了这个所谓的硕士一个“下马威”,硕士?硕士算什么?硕士也要听我的。心中的成就感令他很是满意自己刚刚的言行。

    顾海平懵在当地,以他的性格,不会和任何人为难,踏踏实实做学问、做人做事,才是他要做的。不想刚来,工作还未开展,就碰到这样一个阴阳怪气的“主任”,这让他有些不开心,看来以后的工作开展也将困难重重。

    顾海平回家就这件事请教了山丹,山丹一下子就想到“老主任”是要在他面前树立权威,表示他才是科室主任,凡事他说了算。你即使医院特招人才,也要服从他的领导,话说县官不如现管,看来和“老主任”搞好关系是势在必行的。

    于是,山丹决定去“登门拜访”“老主任”,以示尊敬和正式示好。在人际交往上,顾海平作为一介书生,基本没有太多体会,常常凭着山丹来维系。也正好,两家住同一栋楼,同一个单元,主任住五楼,顾海平住三楼。

    买好一篮子水果,加带两瓶好酒,顾海平带着山丹和小玉在晚饭后“登门造访”了主任,到主任家看到主任的太太年轻漂亮,目测大约小主任20岁的年龄,这令山丹对主任有些刮目相看和忌惮。

    一个无一技之长的老男人可以娶到如此年轻貌美的妻子,说明非常人有非常手段。顾海平日后和此人的共事、相处绝不是那么容易的。作为性情和顺、心思单纯的顾海平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麻烦。

三〇七、人情打点

    该作起点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如您喜欢,敬请收藏,慢慢看。

    三〇七、人情打点

    看到顾海平一家隆重地登门拜访,看得出老主任很是高兴,他觉得自己得到了尊重。

    山丹兀自揣度对方的心思,对方应该不在乎他们拿了多少礼品,在乎的还是一个面子,他们作为年青一代,不管对方是否有真才实学,都要懂得尊重,毕竟他在他们那一代人中已经算是佼佼者。

    虽然他的中医修为实在谈不上什么,也就是个皮毛而已,但作为老人家,还是给予足够的敬重为好。

    老主任的爱人不但年轻漂亮,看起来为人也比较清爽,接过顾海平手里的东西,说道:“你们来就来吧,还拿这么多东西做什么?你们刚刚参加工作,还没安家,省点钱安排好家里要紧啊。”

    听到对方这么说,山丹感觉到这位嫂夫人是个实在人。

    山丹谦卑地回道:“第一次登门,哪里有空着手的道理,我听海平说我们主任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中医造诣深厚,他很是敬重,想要表达一个敬意而已。我们来此人生地不熟的,往后,还得仰仗主任和嫂子多多照顾和提携呢。”

    “哪里哪里!说笑了。我只是老而已,德高望重还真担不起。不过这么多年行医,经验还是有的。顾医生刚来,医院环境和科室情况还是要多多了解一些,人家堂堂硕士研究生,对中医的研究自然会高于我这个老学究,往后啊,我还得仰仗我们这年轻人呢。”老主任看似谦逊的态度,绵里藏针。

    顾海平也有些听出话外酸溜溜之音,遂谦和地说道:“老主任才是说笑了,我们怎么样都是晚辈,跟随前辈的脚印才是对的。您始终是我的老师和前辈,我可不能目中无人。”

    “自古长江后浪推前浪,现在又有一种说法是:前浪被拍死在沙滩上。哈哈哈,后生可畏啊!”老主任“哈哈”大笑的同时,山丹听出他暗自里的伤感和酸楚。

    山丹寻思:或许作为一个一无所长的医生,一辈子在单位就是个可有可无的角色,再加上有一个不管是怎样才娶到手的漂亮年轻老婆,危机感不可谓不重,如今来了一个医院特招的人才,自己往后的处境可就更加不好说了。这些由不得他不忧虑。

    心生恻隐,山丹说道:“江山都是您打下来的,后生只是后辈,需要您的指点和提携。不管他硕士不硕士,做医生和做人才是排在第一位的。”

    山丹说得很直接、很明白,对待这样没有本事又死要面子,还可能会黑地里使绊子的人,就是要明确地告诉他,我们不想与他对立,大家相安无事的好。

    “那不行,顾医生是医院特招的人才,我这里可不能委屈了他,我们大家以后可能还得依靠顾医生振兴中医科呢。”老主任这句话倒是说在了顾海平的心理。

    但山丹知道,这不过是老主任的说辞,恐怕到时候顾海平想要干出一点事情来都要经过他的“检验”。

    于是山丹说道:“不管他将来做出怎样的成绩,不都是您领导下做出来的吗?如果中医科能够增加劳务费,大家都是受益者,功劳当然是您最大,不是吗?您就放手叫他折腾,只要他不违反医院的规章制度、不给您添乱就好,您说呢?”

    山丹一边说,一边看向嫂夫人。

    嫂夫人满脸含笑,低头应和:“是的,是的。年轻人有想法、有能力,就要放手让他们去创造,你把握一个原则就好了。”

    “嫂子年轻漂亮,又这么温婉大气,主任真是好福气!”山丹不忘拍马屁,不过事实倒也确实如此。

    “你说笑,老了!还年轻?你们那才叫年轻。”看得出主任和嫂夫人对山丹的话十分受用。

    “你看看嫂子把家居收拾得这么温馨、整洁,我得好好向您学习。”山丹趁热再奉承奉承。

    “你嫂子料理家务的能力还真是一把手,我看过很多家的家居环境,都是乱糟糟一团,我回家就是享受。你看看窗明几净的生活环境多好,这一点你是该向你嫂子学习学习。”山丹没想到这句话倒是得到主任的高度重视。

    “那是那是!一个和谐、整洁干净的家居环境对在外工作劳累了一天的人,就是一种奖赏。”顾海平感叹。

    山丹明白,老主任娶到这样年轻貌美的妻子是有原因的,就这份欣赏和毫无保留的赞扬就能使对方十分开心。

    “我努力!”山丹冲着顾海平眨眨眼睛故意调皮地把气氛搞轻松。

    “哈哈哈!山丹可以,可以。”老主任的笑声证实了顾海平的这次到访,圆满“成功”。

    看到“目的达到”,山丹适时说道:“已经叨扰好久,我们先告辞了。”山丹起身拉着小玉、招呼顾海平准备离开。

    嫂夫人拦住说:“等等,小闺女第一次来,不能空手回去,姨妈帮你拿点好吃的,你等我一下。”说着走向厨房的冰箱。

    “不要了啦,嫂子您客气了,我们楼上楼下住着,以后少不了叨扰您。”山丹推让。

    “不要紧的,这小闺女长得巧,可爱得——”老主任摸摸小玉的头说。

    “来,拿着,姨妈这里也没什么好吃的,这是姐姐的巧克力,你拿去吃。”嫂夫人说着蹲下来亲亲小玉的脸。

    “谢谢阿姨!”小玉接过来甜甜地说。

    “不用谢!好有礼貌的孩子,乖!”

    “那谢谢了,跟阿姨、伯伯拜拜,我们先走了。”山丹摆摆小玉的小手说再见。

    “再见!”两口子高高兴兴站在门口目送顾海平一家下楼。

    回到家,顾海平给山丹竖起了大拇指:“还是你厉害。”

    “不是我厉害,是每个人都有两面性,看你唤醒的是他的哪一面,虽然他忌惮你的才华,也担忧日后你取而代之,但是,如果给他吃一颗定心丸,告诉他,无论你以后如何的作为都不会轻待他。他没有顾忌,当然就会拿出和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