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灵性蒙古高原-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冬天玩冰也是小时候很开心的一件事。村南的小河年年冬天都会结很厚的冰。

    大人们会帮孩子们做各种不同的“冰车”,到了冰上,人先坐在冰车上,一手拿一支冰签,双手用力向后划,屁股下面的冰车就会向前滑动了。

    冰车铁条是光滑的,手上有力的划起来真是无比威风。

    可惜山丹当时太小了,只能跟在哥哥铁蛋儿的屁股后面跑,等铁蛋儿玩尽兴了,才会给她坐上去滑一会儿。

    那时候河里还有很多鱼,冬天整个河面都结了冰,水下的空气有限,过一段日子,大人们就把冰砸一个洞,鱼儿们会争先恐后的来水面透气,争不上的就拼命往外跳,“噼里啪啦”地跳出了水面落到冰上,往往跳出来的还是大鱼,人们就可以随便捡,因此每年的冬天还会有新鲜的鱼吃。

    七十年代村西头在“兴修水利”时修得了一个大大的水库,里面有很多鱼,每到放水浇地时小鱼就会从设网的闸下溜出来。

    田间地头的水沟里就会有很多小鱼,山丹和毛蛋儿就拿了筛子和小盆去捞鱼,往往是收获颇丰。

    大都是鲤鱼鲫鱼还有草鱼、鲢鱼。当初人们还不认识泥鳅,当地人叫它水蛇仔,没人敢吃,直到有一支南方的地质勘探队的队员们下河抓泥鳅吃人们才知道泥鳅原来也是美味,但还是没有人吃。在草原人眼里除了正儿八经的牛羊肉其他都是不值一提的肉。

    南方人还吃蛤蟆,人们觉得南方人不是胆大就是饿疯了。

    还有田螺,草原人从来不吃,他们也吃。在草原人眼里南方人真是奇怪:什么都敢吃。

    那时天下大雨时,水库的水暴涨,人们就不得不开闸放水,鱼自然也会放出来,大人们会在水流不太湍急时下河抓鱼,由于父亲的身体一直羸弱,没法下河,山丹小时候就很少吃到大鱼。

    一次铁蛋儿实在馋得不得了,央求母亲抓鱼,母亲就冒险扑到河里抓到一条大红鲤鱼,放到脸盆里两头还长出去,一家人美美的吃了一顿。

    这条如同母亲的河流,浇灌了山丹的童年心田。

三十一、不知所以

    (起点网专一作品,请勿转载,否则作者和起点将维权,追究盗版责任)

    如你喜欢,敬请收藏。

    三十一、不知所以

    话说在山丹和毛蛋儿努力学习积极备考中,高考终于来临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对于塞北的蒙古高原来说一切都还是刚刚开始,原始的意识仍然统治着人们的思想。

    大学生当然也是少之又少。

    隔壁李二家的小子经过三四年锲而不舍地补习终于考上了一个正经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

    还有一个一直学习不错的女娃子考上了农牧学院。

    正儿八经考上的两个大学生,其他还有一两个中专的。

    到山丹和毛蛋儿参加高考时,一片草原的大学生还是寥寥无几。

    因为一直以来山丹和毛蛋儿的学习成绩都很优秀——名声在外,所以十里八村的人们对他们的高考都拭目以待。

    大家都在各怀心思地等待着一个结果。

    大部分人都期待着他们可以金榜题名,似乎作为同村人自己也脸上有光;但也有人怀着复杂的心情在等待,希望他们有些坎坷,或者干脆名落孙山,这样在大家枯燥的生活中就多了一些谈资。

    在大家不同思维的期待中,这个被喻为黑色七月的日子就要到了。

    在大家忐忑不安的焦虑等待中,蒙古高原的蒙古人为了蒙古高原不至于永远生活在荒蛮无知中,又一次推行了一项民族自治地方政策:高考前夕,考生要先报考区外志愿和内蒙古地方志愿两个大方向。如果报考地方志愿(定向生)分数比全国分数线低一些,当地政府还出资供学生大学毕业,但学生毕业后必须回当地为家乡建设服务满五年。

    山丹和毛蛋儿毫不犹豫地决定报考区外大学。

    7月1号到6号学校放假,腾空教室布置高考考场。

    山丹和毛蛋儿回到江岸草原,准备高考前和家里人商量一下志愿和学习的专业和方向。

    虽然家里人大抵连大学是个什么玩意儿都不懂,但他们还是郑重其事地开了一个扩大化的家庭会议,七大姑八大姨、几乎一村人都参加了。

    一者大家想表达对读书的重视和尊重,再者也表示自己有所见地。

    铁蛋儿大喝了一口浓酽的茶水清清嗓子道了开场白:“各位亲朋好友,谢谢大家关心这两个娃娃的前途,现在召集大家是为了说道一下这两个娃娃的大学志愿。有哪一个有见识的就说道说道。”

    先发表意见的是铁蛋儿的表姑父王三转,王三转是一名兽医,这个草原的牲口的身体健康基本都靠他保驾护航,也算是村里见多识广的人。

    王三转也喝一口酽茶,清清嗓子开始发言:“依我看,这两个娃娃的学习一直是秋天里河滩的蛤蟆——叫呱呱!那要考大学就要考个好的,什么农牧啊,师范啊,就不在咱们的说道范围里了。你们说对不对?”

    他居然不记得自己就是个兽医就是靠农牧养家的主。

    大家底下嘁嘁喳喳说了一会儿,有花凤站起来发言:“你可别说嘴!你以为我们都像你拿着金碗讨饭吃?我看我这两个妹妹和弟弟,还不如跟着你学兽医,看你过得多滋润?!”

    王三转不屑地瞄了花凤一眼:“你别黑老鸹死了三年就剩一张嘴!娘们兮兮懂啥?我说的是正经!咱们要考就要走出这片牲口多过人的地方,走到大城市去,也做一做城市人。你考了半天大学又回来摸牛屁股,教那些不吃…屎的娃娃,能有啥出息?”

    花凤翻了翻白眼气鼓鼓地坐下。

    二娃是有点学问的人,他也表示赞同王兽医的意见。

    山丹和毛蛋儿看着大家七嘴八舌的争论,两人互相眨巴眨巴眼睛,暗自好笑。

    大家热烈讨论了半天才发现,今天的主角居然一直被大家挤在炕脚底没有轮得上发言。

    铁蛋儿大目光转向两个娃娃:“你们也说道说道你们的想法?你们念的书多,比我们知道的关需(估计)还多,我们的意见只是给你们参考参考。来,你们说道说道。”

    山丹先说,“我想考西安交大,具体西安交大是干啥的,我也不清楚,我只是觉得国家在发展,那么交通的发展会越来越好,越来越需要人才。”

    大家愣怔了几秒钟之后,王三转反应了过来,“对!山丹这娃娃就是有见识!你看人家的志愿,就是不一样!怪不得一直学习那么好!脑子就在那儿了!你看看,啧啧啧……”

    大家对西安交大没有任何见地,但他们知道交通就是和路有着密切的关系,那路是顶顶要紧的东西,就像草原的路就很不好走,所以大家都附和着说好。

    花凤又站起来说:“用你多嘴?我这妹妹就是有志气,你想想看,说不定哪一天来江岸草原的路就变成城市里的柏油马路那样的式样,就是山丹修的。还说不定哪一天把铁路修到江岸草原,火车也引到蒙古高原了呢!”

    毛蛋儿看看大家,说:“我想考北京邮电大学。”

    大家都被这两个娃娃远大的志愿给震住了。

    于是大家又一通激烈地讨论:

    要是谁家有信要寄,八分钱的邮票就不要买了,直接写上毛蛋儿的大名就能当邮票用了。

    要是谁家有急事,就不用到邮局去要长途电话,也不要花长途钱了,直接找毛蛋儿,一个电话就打到首都北京了。

    铁蛋儿大看也商量不出啥,做了个总结性发言:“这两个娃娃学习一直不赖,估计能考上大学,将来不管他们咋样光宗耀祖、飞黄腾达,都不会忘记咱们这片热土,他们就是走到天边,江岸草原都是他们的老家,大家都是他们的亲人,到时候有用得上他们的地方,就尽管找他们。”

    王三转站起来捯饬一下压麻的双腿,接口道:“那是自然!咱们都是喝一口水井的人,江岸草原还没出过几个人物,一个靠得住的关系也没有,到时候这两个娃娃就是我们走出江岸草原,走向外界的关系。我们老了,走出去也干不成个啥,倒是那些没长大的娃娃,要这两个有出息的娃娃拉引拉引。”

    于是,家里有没长大娃娃的家长心存期望,也希望山丹和毛蛋儿能金榜题名、能有出息,那样说不定自家的娃娃还能指望拉引一下。

    喝了几壶酽茶,抽了几罐旱烟,大家怀着兴奋喜悦激动的心情各自回家去了。

三十二、节外生枝

    (起点网专一作品,请勿转载,否则作者和起点将维权,追究盗版责任)

    如你喜欢,敬请收藏。

    三十二、节外生枝

    放松了几天后,山丹和毛蛋儿回到了学校,先去看过考场,山丹惊喜地发现:自己在自己上课的本班教室参加考试,一切都是熟悉的环境。

    这样,天时地利都有了,只剩下正常发挥即可。凭着她的基础和实力,她一点都不担心。

    7月7日,山丹信心满满地走进了考场,她志在必得。

    然而,进考场前两个小时,补习班的一个老补生(补习了四、五年考不上大学的同学)找到山丹,说他坐在她的后面,听说山丹学习成绩很好,央求考试时照顾一下。

    山丹没有答应,她一脸正气地拒绝了对方的要求。

    第一场考语文,语文是山丹的优势科目,她顺水顺舟地专注着试题的解答。

    突然,后背被轻轻地碰了一下,一个低低的声音传过来:“同学,让开一点给我看看吧?”

    山丹没有理会,继续着自己的进度。

    后面的老补生三番五次的磕碰桌子,一次比一次厉害,同时伴随着唉声叹气、生不如死的叹息声。

    山丹原本平静执着的心被一声声的叹息所蛊惑,她开始有些心烦意乱。

    她开始紧张起来,一边要对付老补生的骚扰,一边要分析解答题目,她开始手心出汗,心惶惶地跳。

    她想报告老师,但她担心后面的六节考试老补生会变本加厉地骚扰她,她尽量忍着。

    好不容易到了作文题目,作文向来是山丹的强项,题目是一副漫画,要求写出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并加以论证。

    山丹想静下心来构思作文的结构、用词,段落的安排。

    后面的老补生开始不停地哆嗦桌子,磕到山丹的椅子一阵阵颤抖。山丹根本没办法集中精力来构思作文。

    到山丹忍无可忍报告监考老师,老师叫老补生搬桌子坐到了教室门口时。时间已经来不及让山丹按自己的思路把作文展开写下去了。

    她只好压缩精简,连草稿都来不及打就写到了试卷上。字数刚刚够,来不及回头检查,收卷铃声就尖锐地响起来了。

    山丹一脸懊恼地走出考场,她知道作文的分数一定糟透了。

    她也知道她平时优势科目变成了弱势,她生气极了。

    等见到毛蛋儿,山丹忍不住哭了起来。

    当毛蛋儿知道缘由后,他找到了老补生,义正言辞地警告了他:若再敢骚扰山丹下面的考试,打到他满地找牙。

    毛蛋儿安慰山丹:“不怕的,凭你平时的成绩,再差也差不到哪儿去!或许只是比平时少一点点呢。后面的好好考一定会有一个不错的成绩的。况且现在语文已经结束了,你再怎么样也无法挽回了。集中精力把后面的考好吧。”

    山丹和毛蛋儿想去找自己的老师寻求帮助,可惜所有的科任老师都被调到别的学校去监考了。只得去找了学校的总监考,汇报了上午发生的事情。总监考答应以后各科调换开老补生,不再影响山丹的正常考试。

    果然,以后六科的考试老补生都坐在教室门口发呆,眼望蓝天、遐想万里。

    山丹才得以顺利完成考试。

    山丹和毛蛋儿都感觉考得虽然不理想,但还不是很糟。

    一个月等待放榜的日子是那么漫长!

    在等待放榜的漫长日子里,山丹就和一个叫爱霞的同学去贩蔬菜来卖,她希望可以自己筹集一点上大学的学费。

    他们租住在镇里一个小南房里,两人每天凌晨三四点钟就起床,跟着到城里进货的大卡车去进货。

    七月份是江岸草原一年中最温暖的日子,但昼夜温差有十几度,每天凌晨仍然冷飕飕的。他们都穿着棉袄大氅坐在大卡车敞开的车皮里,和一伙卖菜的大爷大妈挤在一起取暖。

    绕过七拐八弯的阴山山脉的一部分——大青山的盘山公路,早上蒙古高原的朝阳在地平线升起,他们才能到达城里的蔬菜批发市场。

    城市周边郊区、县城的菜贩子都在这个蔬菜集中批发市场进货,菜场里各色人等穿梭、讨价还价、装车、卸货,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山丹手里有父母给的几十元的本钱,她们决定买一些可以放得住一时半会儿不会烂掉的蔬菜,比如大葱、茄子、胡萝卜。

    等上午十点返回镇里,到旗里南街卖菜的市场时,才有时间坐下来歇一歇,两毛钱买一个焙子,喝一点自己带的水填饱肚子。

    开始摆摊卖菜,她们没有钱租用固定摊位,只好在菜市边缘地带,铺一张破麻袋摆放蔬菜出来。

    开始,两个人不敢大声吆喝,又担心被路过的同学、老师看见,默默地低头看着自己的菜。

    直到有人主动来买菜,才敢抬头卖菜。

    紫茵茵的大圆茄子很受大家的欢迎,很多人来买,山丹她们不懂如何定价格,只在原来进价的基础上每斤加一毛钱。

    茄子质量很好,价格又低,被很快抢购一空。

    数数手里的钱,几乎够了本钱。

    山丹和爱霞很是高兴,慢慢地也进入了卖菜的角色中,开始大声地答应人家的问询。爱霞过称,山丹收钱,忙得不亦乐乎。

    一个上午,贩来的菜就全部卖了出去。

    数数手里的钱,除去车费、本钱净赚二十三块。

    两人去吃了一碗两块钱的羊杂碎来填饱自己早已抗议不已的胃肠,另外加一个三毛钱的油旋儿来犒劳自己。

    两人合计用赚来的钱作为本钱多进一些好茄子,价格再多少涨一点点。

    几天下来,虽然两人累得够呛,但手里的钱已经涨到两百块。

    两人商量就拿这二百块做本钱,再赚的就作为利润平分了。

    一个月的时间下来,勤勤恳恳的两人赚到了一千多块钱。

    每人分得六百多块钱,感觉真是好多钱哦,凭着自己的劳动,第一次赚到这么多钱,这让她们很是骄傲。

三十三、心神难宁

    (起点网专一作品,请勿转载,否则作者和起点将维权,追究盗版责任)

    如你喜欢,敬请收藏。

    三十三、心神难宁

    放榜的日子终于来临了,山丹没有再去贩菜来卖,她忐忑不安地等待着这个结果。

    虽然考完老师拿来试卷,一科科对了题目答案,分数并不低到哪里去,但山丹仍然放心不下。

    她没法按平时的成绩来评估语文成绩,语文、数学两科是120分的试卷,生物70分,其他科100分,总分710分。如果语文成绩可以像平时得110分左右,那山丹的高考分数就不会低。

    考前,她第一志愿便报了西安交大,第二志愿是农牧学院的植物系。虽然有四、五个志愿要填,她只填了这两个。她希望可以走第一志愿,实在不行花花草草的培育也是她喜欢的。

    她心慌慌地挤到鲜红的分数榜前,找着自己的名字和准考证号码。

    她先看到了同班一个平时学习还不错的同学的分数:432分。

    上一年的理科全国分数线是446分,432分一定上不了线。

    毛蛋儿的分数也看到了:453。5分。

    山丹想或许今年的分数线低一点,毛蛋儿就恰好上线了。

    当时,只是分全国重点大学和普通理科两个分数线,不像现在的一本,二本,三本的……

    重点大学是重点大学的分数线,普理是普理的分数线。

    西安大学是重点大学。

    具体分数线要等到分数公布一段时间才公布,反正志愿早就报了,各大学会按照学生报考的第一志愿分数上线的先录取。

    所以,报考第一志愿很关键。

    在还没有考试、没法知道自己现场发挥的水平,不知道分数的情况下,就要依照自己平时的学习情况来填报志愿,怎么说都像是赌博。

    但国家政策就是这样的规定,全国无数学生都卷入这场赌局。

    也被叫做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当时高校录取比例是:20-30:1。

    所以,被称作黑色七月也是比喻十分恰当的。

    山丹焦急地寻找着自己的分数,468!468!

    啊?

    山丹一下子便如掉入了三九天的冰窟窿,感到全身切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