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碳金融"的遮羞布_国际观察_天涯社区-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szgou 回复日期:2010…05…09 23:47:34  
  
  谢谢大家关注,这个贴比较短,只有两万多字,是《低碳阴谋》的一章,最近两天会连载完。
  
  说来惭愧,《中国GDP究竟是多少》到目前为止还留了一个尾巴,整个文稿已经整理出来了,共20多万字,最近正编辑,出版估计要等一段时间。
  GDP整理后的稿子和以前的贴子在语言风格,结构等方面完全不同,现在还没有计划好怎么贴出来,是把最后的结果贴出来,还是仅把结果那章贴出来。
  时间拖太久了,实在抱歉!!


      作者:zhouxinjie001 回复日期:2010…05…09 23:49:53  
  好贴必须顶,楼主今天跟新到几点啊?我等着看


      作者:szgou 回复日期:2010…05…09 23:52:02  
  
  美国不接受《京都议定书》,最核心的原因是不愿意落入欧盟的圈套。这自然是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但我们也可以从另外一个层面来看,美国不能接受的是欧盟所主导的“碳减排”,如果由美国来主导就另当别论了。
  以美国的实力,它是有能力自己单独搞一套“碳排放”的机制来的,甩开欧盟自己作盟主,唯其这样才能为美国争取更大的利益。
  如果美国以G8为基础,邀请包括中国、印度、巴西等碳排放量比较多的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框架下另起炉灶讨论碳排放的问题,绝对没有不可能。
  所以,我们才有机会看到了哥本哈根大会上美国的政客们尽情卖力的表演。
  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前,外界纷纷猜测美国总结会为了领取诺贝尔和平奖而错过哥本哈根,美国总统自小布什以后,就很少派高级别的代表参加。
  但出人意料的是,美国总统奥巴马高调出席本次哥本哈根大会,并带上一个强大的谈判团队,酝酿着如何按着自己的节奏对碳减排进行调节。
  在哥本哈根大会最后关头,当欧盟与发展中国家基本上快谈崩的时候,奥巴马通过美国的影响力,进行积极的协调,可谓力挽狂澜,推动哥本哈根最后达成一个框架性的协议,而不至于大家把桌子掀翻了,各干各的,让碳减排计划落空。
  或者可以说美国在紧要头头充当了一回和事佬的角色,这也足见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份量。
  美国人如果没有充分的准备,如果不是有较大的决心,很可能使这次哥本哈根大会变成一场无休止的争吵。
  美国对欧盟有较大的牵制力,美国对印度、巴西两国的影响也比较深远,因此,美国仍像沾合剂,暂时把各方的分歧给搁置下来,在大家认可的范围内先草拟一个协议,等待来年继续谈。
  如果美国没有明确的目的,奥巴马政府何必费这么大的劲呢?
  
  美国重返气候变化谈判显然是有备而来,需要表现出一些诚意。
  当胡汉三喊“我又回来了”的时候,他背后是有国民党的军事存在,八路已经不能给老百姓撑腰了,而现在美国回来的时候,也带了一个千亿美元的资金计划。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刚到哥本哈根就宣布,美国将和其他国家一起到2020年为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以帮助穷国抗击全球变暖。
  这显然是美国在奥巴马总统抵达哥本哈根铺路。
  这个计划果然迅速吸引了大家的眼球,认为是美国在向气候谈判伸出了橄榄枝,美国正以一种积极的姿态准备为气候谈判作贡献了。
  但这仅是画的一个饼,美国的钱不是白给的,美国在提供资金上设定了很多条件,即在所有主要经济体采取有意义的减排行动并保证执行透明的前提下。
  当现场有记者追问美国究竟每年能向这一千亿美元资金贡献多少钱时,希拉里也并未给出具体数字,在不到关键时候,美国人不可能轻易露出自己的底牌。
  狡猾的美国人一手递给发展中国家糖果的时候,一手还提着大棒,这似乎符合美国人一惯的作风。
  77国集团及中国、巴西、南非、印度为组成的“基础四国”,对美国口惠而实不至的做法纷纷表示了质疑,美国只是顾做高姿态罢了。
  因此,当美国雄心勃勃准备利用自己的影响力进行外交斡旋时,好象并没有如美国意。这也出现了温家宝总理两次拒绝会见奥巴马总统,只派了较低级别的谈判代表参加由奥巴马发起的内部搓商。
  美国强势作风并没有让中国屈服,这无疑给美国一个下马威。
  最后,奥巴马总统不得不硬闯由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四国进行谈判的主会场,最后双方成达共识。
  也有了最后的《哥本哈根协议》,这基本上是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四国与美国妥协的产物,这时又把欧盟掠在了一边。
  
  今晚最后一贴,谢谢关注,明天会贴完。
  


      作者:彷徨决绝 回复日期:2010…05…10 02:43:43  
  限制技术出口还想和我们谈碳金融
  排自己的碳 让他们无碳可排
  顶楼上


      作者:szgou 回复日期:2010…05…10 08:38:56  
  
  哥本哈根中最失意的无疑是欧盟,而比较失意则属于美国。这对意气风发,重返联合国气候谈判的美国当头一棒,心里拔凉拔凉的。
  欧盟把自己精心策划的一出戏给演砸了,可能会促使欧盟对自身实力的反省,想靠“碳减排”揩世界首强美国油的想法估计要打消一阵子,这个世界最后还是要凭实力说话的。
  两个失意的人面对的是一个团结而强大的发展中国家群体,中国等国家已经开始改变世界的政治格局,通过哥本哈根,这已经由传说变成为真实的故事。
  从文化、地缘、经济、政治等方面来说,欧美仍是天然一体的。
  哥本哈根可能导致一个发展中国家不希望看到的结局,那就是欧盟重新做回自己,暂时放弃自身的利益,把牙咬碎了吞到肚子里再说,还是跟着美国这个带头大哥混吧。
  美国想挟其政治、经济、军事影响力啃下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这根骨头,结果却少了一颗门牙,这可能促使他反省自己的气候谈判策略,还是欧盟这个兄弟靠得住。
  发展中国家将在未来可能面临一道高不可攀的生态帝国主义树立的屏障。
  当欧美按各自的思路推动所谓的“碳减排”都遇到挫折时,欧美的合谋是维护自身利益的现实需要,他们代表的是发达国家阵营,他们需要带头维持现有的世界格局。
  哥本哈根可能是一个催化剂,他使们再次看清了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正在形成一股强大的势力,对欧美共管的世界秩序提出有力的挑战。
  而在哥本哈根之前,欧美已经找到利益的结合点,那就是推翻以前气候谈判大会取得的成果,避免发达国家承担更多的责任,要把发展中国家架在火上烤。
  欧美各国都心知肚明,目前地球上有限的资源是不足以让每个人都过上美国人那种汽车、洋房、汉堡包的生活的,当发展中国家张开血盆大口希望瓜分资源时,欧美各国都感受到了严峻的压力。
  石油在2007年冲破了147美元时,虽然有欧美对冲基金投机因素的推动,但更主要的是人们对石油按目前速度可能枯竭产生的担忧。
  不断高涨的资源价格对欧美国家也一种巨大的伤害,这将增加国内企业的生产成本,加大通货膨胀的预期,造成经济的动荡,而收益最多的只是一少数部分资源储藏丰富的国家。
  必须让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脚步停滞下来,而这个重要的手段就是二氧化碳的减排,给你划定一个框框,石油、煤碳等高碳的东西都不能用了,看你还怎么蹦达。
  而美国的纽约金融业在次贷危机中损失惨重,其公信力受到强有力的质疑,如果能为美国华尔街嫁接上碳金融,将使美国衍生品市场迎来第二春。
   碳减排、碳关税及碳金融等姐合起来是如此美妙,基本上可以一揽子解决欧美所面临的所有问题,这对欧美绝对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作者:泰非力的答复 回复日期:2010…05…10 08:43:38  
  来顶楼主~~~~~


      作者:szgou 回复日期:2010…05…10 09:13:22  
  作者:彷徨决绝 回复日期:2010…05…10 02:43:43  
    限制技术出口还想和我们谈碳金融
    排自己的碳 让他们无碳可排
    顶楼上
  …
  既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这就是欧美的嘴脸吧,但中国不理会别人,自己排自己的碳,这还是会落下话柄的,中国参加气候大会也做了无数的功课,不然会被关在小屋子里反省。


      作者:szgou 回复日期:2010…05…10 09:31:10  
  
  六、两大阵营的生死对决
  
  哥本哈根大会可以说是一次总摊牌,发达国家内部,主要是欧盟与美国的利益冲突相对变小,其内部的沟通和协调机制可以起到弥合双方分歧的作用,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与分歧公开化和扩大化。
  仅通过一次哥本哈根是难以分出胜负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之间的斗争将是长期而艰巨的,未来的走向很难说清楚。
  这是一场谁都输不起的战争。
  在哥本哈根大会上,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斗争的焦点之一是“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发展中国家极力维护,而发达国家却尽力想废除。
  在发展中国家看来,它可以为自己构建一道防火墙,在减排中赢得时间,争取主动;对发达国家来说,它是一套枷锁,完全束缚住自己的手脚。
  “共同但有区别责任”从目前的实施情况来看,发达国家只有单纯的区别责任,而发展中国家无实质的共同责任。
  可能我们很多人会感觉奇怪,为什么发达国家会给自己整个这样的绳索,发达国家能不能解套呢?说到这里,则需要对“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背景说一下。
  
  前面已说过,欧盟捣鼓气候议题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为了挖美国墙角,只有依靠第三世界,一定要在人数上占优,把场子扯起来。所以欧盟弄个“共同但有区别责任”来吸引第三世界国家,如果没有发展中国家给他帮衬,欧盟这个独角戏唱得也没有意思。
  当然我们也可以从历史数据中为这个原则找到理由,自工业化以来,公约附件一国家占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78%,而非附件一国家只占22%,而排放温室气体所引发的温室效应,前者却差不多是后者的8倍(贡献率分别是89%和11%)。
  所以,欧盟铁肩担道义,我先减排,也算对以前不负责任的行为赎罪。
  在谈到这个原则时,很多人可能会为认为欧盟禀承了公平正义的原则,率先承担了国际责任,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而其实那是为欧盟脸上贴金,欧盟根本没有料到中国发展这么猛,当时根本不可能把中国放在眼里。
  当欧盟发现发展中国家排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其中的中国排放量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时,便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了。
  所以,现在发达国家一直辩解区别责任只是道德原则或国际政策,而非法律原则。
  这就可能让人感觉奇怪了,当初大清帝国签定的很多不平等条约中国人都遵守了,为什么白纸黑字,欧洲人就开始死活不认帐了呢?
  对区别责任最先发表看法的是美国,凭什么你欧盟只为争取发展中国国家而签署的条约我也必须承认,让俺们发达国家起表率作用也可以,但不能把所有的责任和义务都承担下来,而发展中国家就可以用这个来推脱。
  美国的聪明就在于他知道,一旦签字划押,那可脱不了爪爪,会留一个小辫子,哪天发展中国家不高兴了,就会抓一下,搞得难受。
  美国也因为这条而退出了《京都义定书》,退出的理由也冠冕堂皇的,只要没有这一条,我们就可以再谈,这也算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
  对于当初签下这个条件的欧盟就算肠子悔青了也没有办法,但欧盟不可能就此善罢甘休,必须将这一条从谈判中抹去。
  所以我们才有幸在哥本哈根的各种表演,死皮赖脸要重起炉灶,以前说的话不算了,一定要改过来,发展中国家每排放的碳都这么多了,当靠我们发达国有减,那不起作用啊,地球受不了啊。
  


      作者:天籁从风 回复日期:2010…05…10 09:38:27  
  呃,开始发文了,某来顶个


      作者:szgou 回复日期:2010…05…10 10:07:28  
  
  中国等发展中国国家在对欧洲及美国的反击,始终是牢牢抓住这条底线,咋可能不算数呢,要让发展中国家减排,坚决不行。欧洲与发展中国家的提案可谓针尖对麦芒,都不可能作出让步。
  “共同但有区别责任”虽然为发展中国家构建一道防火墙,但也不能做到百战百胜,随着时间的流逝,发展中国家的退路越来越小。
  这也缘于发展中国家曾在巴厘岛气候大会上的作出了较大的的让步。
  由于美国一直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在历次气候大会上美国大多以搅局者出现,美国在巴厘岛发出了强烈的声明,美国有全面退出气候谈判的可能,这确实给与会各国一个下马威,如果没有美国参加的国际性大会实在难以服众。
  欧盟开始强烈挽留,作为交易,“巴厘岛路线图”为发展中国规定了实质的义务,2012年后发展中国家就必须开始减排了,所以“共同但有区别责任”是有保质期的。
  美国凭借自己强大的国际影响力,搭乘了气候变化的列车,而发展中国家却不得不为美国买票。
  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有那么傻么,明显是自废除武功,自断后路。
  实际上,中国、印度等国家是强烈反对的,而当时“巴厘岛路线图”能通过,主要是改变了表决规则。
  按正常的程序,在协调一致的情况下通过的文本才是合法的,但“巴厘岛路线图”却是以出席并参加表决的2/3多数的方式通过的,或者说是强行通过的,所有才有中国代表在巴厘岛抗议,大会主席含泪道嫌的一幕。
  “巴厘岛路线图”合法性也一直受到怀疑,但这也成为一个事实,如果过多地纠缠于其合法性,也难以争取多少主动。
  对于中国来说,实质是部分地放弃了“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
  由于美国实在太牛,如果严格按照“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气候谈判根本不可能开展起来,他将受到发达国家强烈的抵制,而当减排被忽悠成人类的崇高事业的情况下,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碳排放的大户,再说自己的无辜,就有些欺骗善良的世界人民了。
  因此,中国一直强调“两轨”,“双轨制”和“单轨制”同时并行,一起提方案,然后大家一起来讨论。
  所谓的“单轨制”即是强调发达国家的责任和义务,发展中国家啥事没有。而“双轨制”则是所有国家分别根据公约和《京都议定书》承担相应的责任。
  在《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后的2007年的蒙特利尔气候变化大会上,大会决定成立“《京都议定书》这下《公约》附件一缔约方进一步承诺特赦工作组”(AWG…KP),专门给发达国家制定指标,即所谓的“单轨”。
  而在“巴厘岛路线图”通过后,成立了“《公约》之下长期合作行动问题特设工作组”(AWG—LCA),即所谓的“双轨”,这也要求发展中国家承担相应的义务。
  按气候谈判大会的组织程序,任何讨论都必须是在这两个特设工作组提案的基础上进行讨论,所以说“丹麦提案”的提出是违反大会组织程序的,是欧州几个发达国家闭门造车弄出来的东西。
  欧盟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择手段地抛出所谓的“丹麦提案”,完全不合法,受到所有发展中国家的强烈抗议。
  可以想象的是,由于众口难调,两个工作组根本不可能取昨实质性的进展,各大国都在相互探底,考虑应对之策。
  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将可能越来越不利。
  如果欧盟和美国实现合流,将给发展中国家施加更大的压力,所以,除了“共同但有区别” 原则外,发展中国家还将寻找其它反击的手段。
  发展中国家也面临着一场生死之战,这场战争最终只有一个赢家。
  如果广大发展中国家在碳减排的谈判上被分化和瓦解,今后的发展将受到严重的制约,石油和煤炭等资源将不能大规模地开采,只有购买欧盟的新能源技术,其结果是相当可怕的。
  


      作者:真正野蛮人 回复日期:2010…05…10 10:24:39  
  好文,狂顶
  
  其实只要想到发达国家没那么好心肠就知道国际事务应该怎么看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