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纨绔公子-第1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媚的双眸无辜地望着他,善德女王这时候看上去像委屈的小媳妇儿,这可是她从秋姬那学到的招术。钱财官爵都不能打动他,而相对于他的妻子而言,善德女王在感情上又处于劣势,所以她只能采用一些女人的小伎俩。当然以她的性格也不屑于阴险的伎俩,只不过是想利用女人的柔情来感化他的心。

    比如说秋姬就曾暗示女王陛下不能在长孙凛面前摆出女王的架势以及过分强调自己的身份,像两人之前在床上享受鱼水之欢后,善德女王保持冷静和谈判的态度很明显是错误的。哪有男人喜欢和女人在床上谈论公事,更何况是一个级别比他高出许多的女人。

    正确的做法应该像小鸟依人般向他撒娇,女人属水,水属阴,阴生柔。女人柔情**男子刚猛。只不过善德身为帝王向来习惯强硬,所以一时间还调整不过来。反倒像国事一般和他谈论婚姻感情的细节,必然招致长孙凛这个大男人的反感。

    秋姬是个普通少女,而且幼年也有父母在一旁教导,所以比善德女王更懂得女人之道。善德女王受到教育之后这也才恍然大悟,这也才感觉到这些年由于过于伪装自己甚至都有点不像女人而像帝王,要不然长孙凛也不会如此过分强调她的身份。

    柔情似水是女人天然之,不必伪装,善德女王只需要揭开自己的伪装就能展现出女子的温柔。而以长孙凛的性格,他一定不会对女人过于无礼。所以在柔情蜜意的攻势下,长孙凛紧绷着的脸渐渐柔和下来。因为他今天之所以承认腿伤“痊愈”入宫面圣,是想要跟她说一声。

    “听说百济域已经解除封锁,我希望能够通过百济海域坐船回中原。”长孙凛一脸严肃地说道,因为他必须得赶紧回到家里。

    善德王闻言脸色立即苍白,她以为他是打算回去后不再回来了一种难以言喻的阵痛涌上了她的心头,向来坚强的她眼眸竟然立刻湿润起来。

    看出她脸色的变化和嘴唇的颤抖,长孙凛叹了口气安慰她说道:“你身为女王,于情于理都不可能如此无名无分的跟着我,哪怕是不为了家里人,我也得回去向父母和唐皇禀报,正式下婚书将你娶回家中。哪怕你因新罗国事无法顾及夫家,这份礼节也总是要的吧?不然我们就这么不明不白地在一起,你自己也无法向朝中大臣和黎民百姓交代。”

    虽然这并非长孙凛执意归家地主要因这样说话足以让善德女王平静下来稍稍释怀。她把娇躯靠近长孙凛。白玉地柔荑捧着他地俊脸。“可是这三国谈判毕竟尚未结束。我怕你在百济国会出现什么意外。以郑允浩地性子必然是左右摇摆地墙头草。如今远征高句丽地唐兵突然退兵。朕也不知李世民葫芦里卖地是什么药。渊苏盖文估计也在猜疑当中。但若是他确认唐兵暂时不会攻打高句丽。说不定又会卷土重来。我新罗全靠你出奇制胜才能克制高句丽地骑兵果他们在谈判台上翻脸不认。再重新调集队伍怕郑允浩也会墙头草倒向高句丽。再次屠杀百济境内地新罗人。”

    善德女王之所以说了那一大通。目地主要是为了让长孙凛暂缓离去地决定。但长孙凛却是注意到另一个重点:“什么?!唐兵竟然退兵?这是为何?!”

    按照长孙凛地理解。现在高句丽面临南北两边地夹击面对新罗刚打了个大败仗。军中国内地士气正处于低落时期对于强大地唐兵而言恰是最好地攻击时机。而且历史上李世民之所以中途而退。一是因为天气过于严寒是因为其背部遭受箭伤这才选择放弃。而现在又是春暖花开地天气。

    没有亲自披挂上阵他地性格肯定是不把高句定不会下令退兵。

    “听说是你们大唐皇帝已是病入膏肓。奄奄一息……”善德女王若有所思地回答。

    “什么?!”长孙凛大惊。要知道此时离史书上所记载地李世民去世地年份还相差数年之久……

    ——————————————————————————————————————————————

    李世民体内的丹毒和毒瘾已渐渐作,除原有的胃病、风疾外,这两个月又患上了疾,每每腹痛如绞,痛苦异常,人已被折磨得满脸病容,瘦骨如材。御医们想尽各种办法,仍徒劳无功。

    向来骄傲自负的一代天子这时也不得不认老,因为他几乎能感觉到九泉之下的爱妻已经在向他召唤,哪怕平日里被病痛折磨得昏昏沉沉,但李世民还是理智地意识到自己的大限将至,到了开始考虑后事的时候。虽然李治在这段时间经常会过来侍奉病床左右,但看到他唯恐父亲死亡而欲哭欲泣的软弱模样,李世民很是后悔当初立下这个儿子。

    李家之所以能英雄逐鹿的隋末夺得大宝,可不就是因为下面有一批如狼似虎的精兵猛将。李世民在位之时以他的威严镇压这些豪杰翘楚自然是没有问题,然而李治可是任何功勋都不曾立过,反倒是终日唯唯诺诺一副软骨头的模样。若是因为这个儿子而导致李家重步隋王朝后尘变成第二个短命王朝,那么九泉之下李世民也无法去见李家的列祖列宗。

    这日早晨李世民忽起床喷出血箭,太医诊治后确认皇上病笃,宫中大大小小的宫妃皇子皆赶到外殿守候。而乘着刚吃完药维系着灵台的一丝清明,李世民下令立即将长孙无忌、诸遂良和李靖三位他心目中的太子辅臣招入宫中。在经过多日的挣扎和思考,在储君位置上一直左右不定导致痛失两子的李世民还是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

    尽管因为家里照顾窦凤而有些来迟的长孙无忌,由于长孙府最靠近皇宫,还是第一个到达了病危的李世民身边。望着眼前这位与自己一块长大的儿时好友,大唐一代天子,此时却像个枯朽老者般奄奄一息地躺在床上,长孙无忌百感交加。

    数十友情让他对李世民的即将离别赶到无限伤痛,然而这些天看到妻子正处于一种焦灼痛苦的崩溃当中,想到儿子命丧大海,又让长孙无忌对这个皇帝的痛苦产生一丝复杂的快感。

    长无忌虽然受到的是传统的封建教育,但他毕竟不是诸如屈原这样忠君不二的圣人,若是论起圣人,也许给他安个情圣差不多,这些年来窦凤在他心目中的地位一定比伴君如伴虎的好友更重要。

    奄奄一息的李世民勉强地睁开眼睛,木一般的脸看到长孙无忌那张熟悉的圆脸,他勉强地张了张嘴。整个寝殿只有李公公和长孙无忌两人陪在龙床边上,很明显为了宣布关系重大的遗旨,老皇帝刻意将其他外人皆隔离在外,现在就等着其他两位辅臣的到来。

    “辅机,朕……朕……”李世民苍白干的嘴唇颤抖着,想要说些什么,然而中气过弱导致接下来的语言过于微弱而难以辨析。他浑浊苍老的眼睛透着一丝愧疚,当年那个在战马上英明雄武的秦王已被病魔和年纪给带走了。

    “陛下急急招长孙阁老入宫,便是为了改立储君之事。

    ”自从李世民重病以来,向来为他做代言人的李公公也不例外,赶紧在长孙无忌耳边说了一句。

    “改立储君?!”长孙无忌似乎也像是从皇帝口中听到这一此言,这声音就像是低微的、缺乏生气的空气波动。改立谁呢?吴王李恪?或者其它皇子?无论是谁,总之不可能是现在的储君,唯一具有长孙氏血脉的太子李治。

    在这一刻,长孙无忌只觉得一股战栗的冷流顺着他的背脊向上逆冲,理性像是脆弱的玻璃般地粉碎了。他长孙一族上至舅舅高士廉,下至妹妹长孙氏,包括他长孙无忌,为了李家在中原称王不知立下多少汗毛功劳。结果得到的是什么?妹妹无垢唯一的儿子李治竟被临时改立,而最让长孙无忌愤怒的是,他的儿子和妻子,被眼前这位君主给害得如此惨烈!

358。太宗驾崩

    长孙阁老,陛下决定改立吴王李恪为太子。”李公着身,低低地说了一句。李世民软弱无力地躺在床上猛喘,他没想到李公公竟然会这时候代自己说了出来,怒目圆睁地瞪着这位一直服侍左右的近身太监。

    长孙无忌没有注意到他二人脸上的表情,这些天一直没有睡好的他,这时候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话语中的内容,“吴王李恪?!吴王李恪?!”长孙无忌脑海里尽是出现这个名字和吴王那张近似李世民的脸。

    “改……立……吴王……为……太子……无忌,恪儿……同样……是……你的……好……外甥……”李世民呼吸极其困难地说道,他的胸脯一起一伏,看得出来现在已经是处于临近大限的状态。既然李公公已经说了出来,李世民也改变计划,在其他两位授命大臣赶到之前阐述了自己的遗旨。

    长孙无忌面无表情地看着李世民那张枯木般的脸,这时候皇帝说的每句话、每个字,都像是冰水般地注入到他的血管当中,令他感到一丝呕吐感。李世民则是撑着瘦骨如柴的躯体,断断续续地说一些话来安慰长孙无忌这位权臣。

    “一朝天子一朝臣……”这时候空气中传来一丝微弱的嘲笑声,钻入了长孙无忌的耳朵里。长孙无忌只觉得自己的心在颤抖,又或是在愤怒,什么狗屁外甥,望着皇帝此时躺在床上虽然虚弱无力,但却依然掌握着让长孙无忌感觉到难受和压抑的能力。李恪登基,李治必然要死,长孙无垢留下的唯一男嗣也将在李家皇族中消失,也就是说他这个国舅届时也就相当于名存实亡。

    长孙无忌在经了内心的百般折磨后终于做出了决定个决定让他那张胖胖而又和谐的脸显得有些狰狞,他最心爱的妻子和儿子,他最疼爱的妹妹和外甥!李世民反正是要死的,那就让他在诸遂良和李靖赶到之前死是最好!

    长孙无忌突然双手拖起在李世民身上的被褥,然后猛力地用被子将皇帝的头按住,闷住了李世民的脸。全身无力将近死亡的李世民自然是无力反抗,只能够从枕头下出粗鄙的喘息声。

    一旁的李公颤颤抖抖地躲在一边低着头,什么也不敢做,什么也没说甚至也没大叫救命,哪怕寝殿外站着一群足以送长孙无忌比李世民更快见阎王的侍卫们。

    “陛下,你的死对大家都有好处!”长无忌冷冷地使尽全身的力气,再次使尽全身的力气紧紧地闷着,被子苦闷的喘息声渐渐变得微弱,而挣扎也逐渐消失。这时候长孙无忌晃过神来觉到一阵恐怖的刺痛犹如万剑穿心般刺入了他的心脏。

    无论是多么具备说服力理由,长孙无忌意识到自己正在弑君!正在杀一个相处了数十年的朋友!背离人道的内疚让他吓得冷汗直冒,松开了倾注在双手的力气。可惜李世民这样的病体已经承受不住如此的压力代帝王,就这么丧生在这么一种悲惨的状况下。

    长孙忌一脸茫然地站在病床前。恍惚地看着那具已经完全没有生机地尸体。泄了怒意地长孙无忌此时却不知道自己是何等心情。痛快?痛苦?悲伤?这些字眼实在是太单调了么能把面对如此复杂状况地长孙无忌地心思说清楚呢?

    “李公公。别装了。该轮到来收尾。”长孙无忌板着脸眯着眼睛。深不可测地盯着李公公。什么风浪他都见识过。李公公从头到尾一直都在怂恿他。至于怂恿他做些什么果其实已经一清二楚。

    “长孙阁老……”李公公被长孙无忌这么看着。心里头凉只得小心翼翼地走到床榻前。眼神躲闪地不敢看毫无生气地皇帝只是将盖在他身上凌乱不整地被褥又重新铺好。就像之前没有生过任何事情一样。

    “李公公实我还真是好奇。究竟武顺使地是何招数让你这位跟随陛下多年。忠心耿耿地第一近身太监反向倒戈?”长孙无忌阴阴冷冷地盯着李公公。要知道这个世界上唯一能保守秘密地只有死人。虽说李公公之前没有为了保护皇帝而叫喊侍卫。但万一这事情暴露出去地话。长孙无忌知道自己地生命和名誉将有可能不保。

    想到这。他也不由想起了刚刚走进来地时候。和那个大腹便便地妖媚女子深深地对视了一眼。那个女人不再

    见到时那样只长着一张漂亮地脸蛋。长孙无忌很清在后宫地磨砺中拿下了优秀地毕业成绩。现在连皇上最信任地李公公都被买通了。还真不知道还有谁没有拜倒在武顺地石榴裙下?

    “其实也没什么,人一辈子服侍别人,也总想有人来服侍我。长孙阁老,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坐一条船,有些事情就劳您费心了。”李公公依然是低着头回答道。

    “一家人?”长孙无忌很快就反应过来,他瞄了李公公一眼,脑海里不知为何浮现出那风情万种的杨氏,一股寒气直从下往上窜。好厉害的一家女子,竟然能算计得如此周详,宫里的、朝廷里的、东宫里的,现在几乎哪里都有武家女子的关系。再加上李治这个半大不懂事地孩子,武顺想得到什么?!能得到什么?!往最差之处想,可以说她什么都能拿得到!

    诸遂良和李靖终于赶到了宫中,只可惜他们还是晚了一步。大殿内的空气就像凝固了一样,四处布满了悲伤的氛围。长孙无忌宣读完皇帝陛下临终前的遗诏,令诸遂良拟出后向外界宣读。而此时李世民已经阖上双眼,永远地睡了过去。他再也无法听见这份与其初意完全相反的遗诏,他也没想到在这关键时刻,竟然挑起了长孙无忌心中一直压抑着的怒意,为妻儿出气,为外甥夺得皇位,长孙无忌竟然真的下了手!别说受害人,恐怕就连长孙无忌现在都不敢相信自己竟然下得了手!

    当年李世民为了夺得皇位曾经对手足大开杀戒,而如今长孙无忌也同样对手足之情的李世民下了如此重的手。没什么稀奇的,历史上总是不断的循环,为了权力,说到底最后还是为了权力。

    誉满九州内外一代君王、天可汗的历史就此谢幕,他的崛起充满了传奇的色彩,威名远播四方。百姓们对如此盖世英主皆推崇称道,雄才大略、政治清明,李世民的确做到了古代皇帝的巅峰。然而拥有帝王权力的他,在经历了玄武门惨案和李承乾造反后,最终也是因为如此权力而最后死于非命。

    次日,十四岁的李治在先灵位前正式登极称帝。大赦天下,赦命长孙无忌为太尉,检校中书令,并掌管尚书、门下二省事。虽然也同时提拔了李世绩、诸遂良等其他国之栋梁,但长孙无忌却是声名权力空前。

    于此同时,整中原各地恩的百姓们皆纷纷按照唐令为逝去的先皇陛下守祭,而天可汗的逝世也同样在其他国家造成了巨大的轰动。就比如说百济中部的北和镇,靠近城门的小酒馆里,今天客人主要闲聊的话题还是关于大唐天可汗的事情。

    “我听说,这天可汗早就已经处于留状态,不然那远征高句丽的军队咋就能撤退那么早呢?”

    “还有那印度番僧,叫啥玩来着,名字特别扭,结果在得知唐皇陛下逝世,当夜收拾包袱准备逃跑,却被人逮了回来。结果最后国舅长孙无忌还是把番僧给放了,说什么‘恐怕让外人嘲笑’之类的借口……”

    “嗨,你大概还不知道吧?那小皇帝心性还没长好呢,一登基啥都没做,偏偏就先封了个妃子为后宫皇太后,在我看来,这小皇帝恐怕跟他爹的妃子有一腿……”

    “朴老四,你还真说中了。兄弟刚从长安回来的,他可是知道那位武妃子肚中怀有龙子,据说自从长孙皇后去世之后,这太极宫就不再有皇子公主出生。这武妃子肚子里的孩子还真不知道是他爹的,还是这小皇帝的……哈哈哈哈。”

    正当一群人在小酒馆内围着桌子谈天吹牛,他们没有注意到有一对年轻的男女走了进来。两人是满脸风尘仆仆的,看来一路上都在赶路。而当听到唐皇李世民去世的消息,那少年男子脸上的肌肉不由**了两下,与女子对望了一眼。

    这时候店小二迎了上来,只听那男子用一口流利地新罗语跟小二交谈,要了一间楼上的雅间后,这对男女便急急忙忙地走到楼上。

359。

    没想到啊,咱们离开家这段时间,中原竟然生了如事。”长孙凛坐了下来,等到小二将茶水饭菜送上后,漫不经心地小一口,满是感触地说道。他算了算时间,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自己穿越的缘故,在我的历史记忆中,李世民应该是在李治长大**后才过逝的。现在看来,我这只小小的“蝴蝶”还真的在历史的舞台上刮了场龙卷风。

    “赶紧吃饭,用了饭咱们好上路了,你又在想些什么呢?”长孙凝悦耳的软语在他耳边嘀咕着,看他如此神不守舍的模样,很是不满地捏了捏他的大腿。

    “姐,咱们大唐的皇帝去世了,你难道一点都不觉得惊讶吗?”长孙凛看她依然是一脸淡定地文雅地吃着东西,觉得很是惊讶。因为无论李世民在晚期时做过多少糊涂的事情,但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