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纨绔公子-第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所处理的尸体,并非是战场上那些只是血流遍地、缺胳膊少腿、但是体内还有余温的尸体,我们处理的每一具。都是开裂恶心、腐烂不堪,甚至会给自己带来死亡的尸体。”

    长孙凛环顾了四周,现有些文臣已经眉头已经皱了起来。而上面坐着的皇帝倒还是不动声色,认真听下去。他不禁洒然一笑。继续说道:

    “绝大多数士兵们都没有退缩,因为他们知道只有处理了这些尸体,才能换来更多人活下来,即使他们明明知道他们有可能变成下一个类似地例子。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都会衡量自己这样做值不值得。

    然而大家都知道这样做是值得的,即使是县只剩下几百个人,这样做也是值得的。要知道在战场上不救助自己受伤地战友的队伍必将招到失败,大家都缺乏一种信任和凝聚力。同样一个国家若是不救助自己受难地百姓。那么这个国家也必然招到祸难。

    所以。看在士兵们现在依然在江南各府救助每一个大唐子民的份上,臣希望皇上以后若是要降罪一个人之时,想想每一条人命活下来之不易。”

    长孙凛洋洋洒洒地说了一大段话,其实有三个目的:第一,告诉李世民江南所生的状况以及每个参与抗疫士兵的功劳;第二,提醒这些在长安高枕无忧的官员,在江南还有一群士兵们因此没法回家过年;第三。给皇帝打下一注心理针。告诉他每一条命来得都不容易,不要随便滥杀人。

    李世民听了长孙凛一番言论之后。也是沉思了一段时间。他或许想到了曾经被太祖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的刘文静,又或许想到了自己龙颜大怒之下杀害地几个官员,但是绝对不会想到自己即将会杀害地人。

    诸位大臣面面相觑,他们虽然觉得长孙凛说的有道理,但大过年的怎能说这等话题呢?老夫子孔颖达走出来开始为皇上歌功颂德:“陛下自然是爱惜百姓,自古难得的明君。若非犯有大罪,陛下怎会草菅人命?”

    “古人曾云:勿以一眚掩大德。望陛下三思,勿以一怒伤人命。”长孙凛没有回答他的设问,而是做了一番总结。

    “勿以一怒伤人命!”李世民沉吟半响之后,便对着身边的李公公低语了几句之后,李公公答应了后便转身走入内殿。李世民便朗声说道:“爱卿借赏以进谏,朕就赏你一块金书铁券,以嘉奖爱卿这次救助我大唐百姓性命。”

    长孙凛这时则是好奇所谓的金书铁券是什么东西,而其他在朝地大臣都在纷纷议论,如此看来是一件好东西,不然大家也不会有那么多想法。

    而后百官和皇帝也都开始讨论一些吉利之言,时近中午,太监也拉长这声音宣布元旦朝会结束,除了长孙凛留下来以外,其他人等可到凌烟阁等候新年筵席。

    百官们纷纷施以大礼后退出大殿,半响过后,这大殿上就剩下李世民和长孙凛这一对丈婿。长孙凛还在纳闷着自己怎么会被留下来,这时李公公则捧着一个东西匆匆走入。

    “长孙郎将,请跪下接旨。”李公公正儿八经地说道,在长孙凛跪下来后,李公公又说了一串生涩难懂地歌颂皇帝的陈词滥调后,便将手中之物颁予长孙凛。

    长孙凛懵懵懂懂地接过了这个形状宛如瓦,高尺余,阔三尺许,上面有卷词黄金镶嵌地东西。只见上面写着:

    “钦赐谏议大夫暨归德郎将长孙凛金书铁券,卿恕九死,子孙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责。”

    他看到这里也就明白了,原来这个金书铁券就是民间俗称的“免死金牌”,是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这可是个好东西啊,长孙凛心里不由得兴奋起来,对于他而言这便是最好的新年礼物。

    李世民看到这个未来女婿的笑容,也不由露出了一丝微笑。他之所以能够容许长孙凛的一些惊世骇俗的言论,最主要是有一种爱屋及乌的心理。不仅仅是因为他最疼爱长乐这个女儿,而且更是因为亡妻的临终托付。

    “这份赏赐满意否?”

    长孙凛正在仔细观赏着这个传说中的玩意,听到上面皇帝的问话,这才反应过来,他便作了一个叩谢礼说道:“多谢陛下!”

    在长安的一百零八个里坊中,四列坊可以说是最短的一个民坊。大约只有五六家人居住在此,而且皆是不错的小康家庭,而一座民宅里此时也是洋溢着节日里浓浓的喜庆气氛。

    李世民在新年伊始之时赦免了数百名宫女出宫,并且允许一些有亲人在京师的妃嫔才人回家省亲,因此武家今年也有了一个一家团圆的新年。

    “大姐,你在宫中好不好啊?!”三娘睁着漂亮的大眼睛,好奇地问着。虽然又长大一岁了,可是还是像个孩子似的,手里正抓着一串糖葫芦,嘴里还在咯噔咯噔地嚼着。

    武顺看到她这般模样,不由咯咯地笑了笑,然后伸手用手绢为三娘擦拭她嘴角边上的黏黏稠稠的浆液,拍了拍她的小脸蛋说道:“过了一年了,三娘可要变成大丫头了,怎么还是这般孩子气?”

    “哼,凛哥哥说过他最喜欢三娘像个孩子似的,三娘不要变成大丫头,不然凛哥哥以后就不认识我了。”三娘偏着小脑袋,扁着嘴唇儿倔强地说道。

    武顺惊讶地看了三娘一眼,便疑惑地问着在一旁的二娘道:“三娘自小可没这般缠过一个人,这长孙凛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让这小家伙这般记挂他?”

    二娘的表情似乎有些古怪,她只是浅浅地笑了笑,说道:“大姐,你在宫中总是会有机会看到他的,最近这街坊邻里不都在传他的事情,你不也曾听说过吗?”

    “我说,我说,凛哥哥最会讲故事给三娘听,有灰姑娘,有海的女儿,还有白雪公主,三娘最喜欢听了。而且他比其他哥哥长得都好看,三娘最喜欢凛哥哥抱了。”三娘倒是把长孙凛的优点记得清清楚楚,她说完后还嘟着嘴对二姐说道:“二姐,你说要带三娘去见凛哥哥的,怎么都过年了三娘也没见着呢?”

149。杨氏教女

    二娘瞄了妹妹一眼,没有说话,一双黑色眼瞳却变得柔和。她刚洗完澡,一头浓密的长如瀑布般倾泻,少女该有的花蕾绽放的美丽一览无余,少女不该有的成熟妩媚似乎也若隐若现。她撩起长随意盘个髻,回头对自己姊妹浅笑。武顺望着这个妹妹美好的胸脯高高地起伏着,恍惚中感觉到二娘又长大了一岁,而她正在向着自己曾经预言过的那般,出落成为举世无双的绝代佳人。

    二娘并不知道姐姐正在打量着自己,她兀自坐在了铜镜前,搽搽抹抹,学着大姐教她化妆的各种手法。望着菱花镜中的自己,她知道自己要些什么,而当她决定之后一切都不会改变。

    她年少时期的曾经有些特别的憧憬,而这些憧憬让身为女子的她感到十分不安。她希望她的未来夫君能够与自己分享彼此的思想、彼此的感情,尽管她知道这种希望很渺茫。二娘很多,走过的地方也很多,见过的世面也很广。她了解自己固执的一面,并且想将她的一些不凡的想法表达出来。

    而后自从父亲去世以后,她对那个未来身边的男子又多了更多的要求权利、强势、财力,甚至压倒了她以前的憧憬。而后又似乎有所改变,比如说即使嫁给了皇帝,老皇帝去世后,她也不免孤守深宫孑然此生,而那种所谓的强势却只能给她带来虚渺的安全感。

    直到她碰到那个俊逸潇洒的少年人,习惯孤单的她又享受到了那种曾经与父亲有过的思想交流,只不过这种接触似乎有着一种令人砰然心跳的魔力。这种魔力让她心中有一种很实在的充盈,而他宽厚的胸膛给予她的安全感也是令人难忘地。

    杨氏处理完一些杂事后,便过来寻找三个女儿。她进到二女儿的闺房后现三个女儿都在,大女儿正在抱着小女儿说着悄悄话,而二女儿则是婷婷袅袅地坐在梳妆镜前为梳妆打扮,望着三个如花似玉的女儿,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娘……”老大老三见母亲走了进来。便孝顺地把母亲拉到床沿上坐了下来。

    “顺儿,娘这两日都在忙里忙外的,也都没好好问你在宫中怎样?”杨氏坐了下来,将小女儿抱在怀里,关切地问起老大的近况。一人荣耀全家俱荣,自从女儿进入宫中后,家里的经济条件也就好了许多,杨氏也开始重拾以前的打扮,穿上绫罗衣裳。巧涂抹色,徐娘半老的她倒也还风韵犹存。

    “与上回说的差不多,这宫中地女子多不胜数。皇上平日忙于国事,难以一一临幸各殿……”。武顺一番慵懒地撩了撩秀,语气十分平淡,似乎在谈论他人之事一般。

    杨氏自然知道自己的三个女儿的性格:老大总是毫无目地,终日里除了对镜贴花黄之外,似乎对其他事情都是慵慵懒懒的;老二呢却又过于有自己地思想和见解,要知道在这个遵循孔孟的社会里,在男子看来这似乎是令人难以接受的,尽管她的美丽足以倾倒任何一个男子。老三嘛。年龄还尚小。不过相对于她的两个姐姐来说,这个小丫头显得过于天真。

    武士在朝中也算是三品大官,杨氏曾与李世民有过一些接触,而且也或多或少听说过他的一些事情。在她看来,二娘恐怕是难以讨得性格刚强的李世民的欢心,毕竟大家都知道皇上所爱地,是诸如长孙皇后这样地贤惠妻子。因此当得知皇宫要臻选秀女入宫的那个夜晚。她想着要劝一劝女儿。却没想到二娘竟然满口答应不入宫选秀。反而是建议大姐入宫,没想到还真是让老大给选入宫中。不过这样也好。从此她也不用再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钱斤斤计较。

    杨氏又环视了三个女儿一眼,又不由地为她们讨不得夫君欢心有所担心,看来也该是她这个做娘的教教她们所谓的为妻之道。要知道一个女人懂得如何去谄媚自己的夫君是很重要的,当一个男人高谈阔论时,她们要学会如何睁大眼睛,装作一副很崇拜地样子。如何因为男人地能力而喘不过气来,就算他说的有吹牛地成分在里面。

    杨氏清了清嗓子,给女儿上起了为妻之道的课程,这可是她嫁入武家后能够把武士迷得服服帖帖的法宝。只是对于她的三个女儿来说,似乎起不到任何共鸣。当她说到一个女子应该学会做出楚楚可怜的模样,三个女儿的反应让她失望:武顺的注意力已经飘到窗外,眼神还是懒洋洋的;三娘倒是睁大着眼睛聆听着母亲的教诲,而她嘴里吧嗒吧嗒嚼着糖葫芦的脆响让杨氏怀疑这个女儿到底是听进去了没有;二娘甚至还反驳说自己怎样也做不出这般假表情。杨氏不由地叹了一口气,面对三个女儿不同的反应,却都让她仿佛是在对牛弹琴。

    “这么说吧,假如有一天你的夫君从外面回到家中,兴致勃勃地告诉你,他被皇上封为了兵马大元帅,将要率领士兵们前往西域剿灭突厥,他说他即将要成为大唐的英雄。你们会怎么回答呢?”

    老大和老三听到跟战争有关,更是不知所措地愣在一旁。而二娘却是做出这样的回答:“我会问他他的军队是怎么样的军队,有多少士兵。”

    杨氏眨了眨眼睛,想了一会儿,然后说:“二娘这样说也没有错,不过接着你会再说些什么呢?”

    “我接着会问,谁会成为他的左右副将,他军队的将校又有些什么人。他和他们是否熟悉。”二娘想了想,然后回答道。

    “不对,不对,除非你这样的回答能够引导你们之间的谈话走向你今日买了一件新衣裳的话语,不然就不要再继续问那种无聊的问题。你只需要告诉你的夫君,他是大唐里面最厉害的男儿,难怪陛下会封他为兵马大元帅。这是一件对家中带来许多荣耀的光荣。”

    杨氏蹙着眉头,这个女儿似乎过于特立独行了,哪有女子喜欢跟男子谈论关于战争之事。

    “娘,你的意思是要满足他们的那种荣耀心,而说着这些话?让他们觉得自己很能干?”二娘疑惑地问道。

    “没错。”杨氏点了点头,笑着说道。

    “娘,你说的也许是对的吧,可是二娘还是想问谁会成为他的左右副将,他军队的将校又有些什么人?而且还要问问他对这次征战有没有什么计划,有没有信心能够赢得胜利。”

    杨氏哭笑不得,她摇着头对女儿说道:“二娘啊,没有一个男子会有兴趣跟你谈论这些战争的细节,他们之所以会对你说这些事情,只是想要他的妻子对自己有所崇拜,这样他们就可以维持着一种高高在上的自豪。”

    “可是若是他没有仔细思考这些细节,恐怕也难以赢得战争。若是无法赢得战争,他们又何能得意洋洋?”二娘的表情染上了许多置疑,难道男子的那种壮志雄心就建立在如此虚假的荣耀上面吗?

    “那是不可能的,能让陛下看中任命为兵马大元帅的男儿,又怎么可能对战争一无所知,他们肯定都是熟读兵法的佼佼。你所要做的,就是让他们能够有一种洋洋得意的感觉。”杨氏无奈地回答道。

    “可是史上就有生过类似的事情,当年赵括熟读兵法,被赵孝成王任命为大将军,前往长平与秦军决战。赵母知晓自己儿子只会纸上谈兵,随即上书恳请赵王选派另一个将军前往。结果赵王不允,结果长平兵败,赵括也死于沙场上。”

    杨氏坐在凳子上一动不动,仿佛像寺庙里的泥菩萨,她觉得自己女儿若是这么说的话,那只会让自己的夫君走到小妾的厢房里。二娘以为母亲不了解自己说的是什么,便又继续说下去:

    “赵母不只儿子,即便是赵括死后她也还有其他儿子赡养。而我只有一个夫君,自然想要他明白自己即将要做些什么,不能做些什么。所以我想在他出征之前,提醒他不要犯一些错误,需要好好计划。这么以来,等到他成功以后,那种光荣和荣耀,不是更让人感到人生得意?”

    杨氏呆呆地想了想,又从泥塑缓和成为人,她劝说道:“若是男儿都想不到的东西,咱们女人家怎能想到呢?作为女人还是不要跟夫君讨论这些国家大事为好。”

    二娘却依然不这么认为,她不解地问道:“这天底下的五经兵书都是同样的,为何男儿读了就会比女子想到的更多呢?就算如此,作为女子难道就不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吗?”

    杨氏叹了一口气,再看着已经心不在焉的老大和昏昏入睡的老三,便知道今日她这番言论真是对牛弹琴……

150。元宵赏灯

    元宵正节之夜,积雪已经渐渐融化,古老的长安城里***辉煌。人流如潮,车马如龙,显示着多年来最喜庆的火爆场面。

    城内的酒肆歌楼、买卖商号和一些殷实人家,也都家家张灯结彩,大街小巷,处处遍悬灯景,如银河泄瀑,繁星垂落,金碧相射,交错辉映。

    大街之上,舞狮子的,耍龙灯的,驶旱船的,跑高跷扭秧歌的,一队接着一队,络绎不绝。城中百姓,不分男女老少,几乎是倾家而出,熙熙攘攘,摩肩擦踵。人们都尽情地享受大唐盛世的太平节日。

    由于单怜卿表面或隐藏的身份现在都不太适合在公开场合露面,小女人昨天夜里在趴在夫君的怀里盘算了半天。想着夫君年初一陪了长乐一个白天,而过年的其他时间她自然仗着着地利人和霸占着夫君,那么元宵节就大方些让夫君去陪也在京城的另外一个女子善婷。

    善婷见到思念已久的情郎来到家中接自己出去赏花灯,她便红着脸跟爷爷与母亲说了一声,然后羞臊地冲了出去。方侯爷和裴氏望着这个方家独女,心中是又失落又感安慰。

    善婷与长孙凛肩并肩地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长孙凛也明白要给女儿家留点面子,并没有像现代人逛街那样亲密,两人是相隔一小个拳头的距离。这大街上尽管挤满了整个长安的人,但是大家都纷纷地斜眼观望这一对金童玉女般的人物,也许都认为看他们比看花灯更养眼。

    尽管善婷表情有些羞涩,从她含情脉脉的双眸里的浓浓爱意,可以看出她心中的幸福。他们缓缓散漫着步伐,见前边聚集了许多年轻士子,也夹杂着不少插珠翠,衣绮罗的富人家的小姐丫鬟,正在翘张望。窃窃私议。

    两人不禁驻足,好奇地向里看了看,原来是一座灯楼,皆用彩缎装成,锦裹玉围,富丽堂皇。灯山上高悬一面金字匾额,上书:“万兽来朝”。灯楼的正中,高悬一盏大型地麒麟灯,四周围绕着造型各异的无数兽灯。龙、虎、豹、马等,往来旋转,栩栩如生。

    万兽灯山的左。是一座金凤灯山,匾额上写着“天朝仪凤”四个大字。中间一盏凤凰灯。凤高昂,双翼奋展,呈翩翩飞舞之姿。周围尽是各种瑞鸟,为百鸟朝凤状,什么孔雀开屏、仙鹤亮翅、金鸡独立、玉鸾献舞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