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97-止园医话-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法。入此途者,金钱耗费,犹其馀事,所得结果,并不能十分完善,而无丝毫流弊,且有误于此种情形之下,甘心牺牲性命,而不自知者,讵不大可悲耶?贫困患者,更觉十分可怜,既无常识,只求串愈偏方成药,纷然杂进。环境困难,已觉不适疗养。庸医伪药更足误其病机,展转缠绵,断送生命者,不知凡几?言念及此,惕然心伤。余体素弱,自光绪二十四年,已罹是病,咳嗽。吐血,身热,痰喘,常年医治,屡濒于危。幸喜家传医学,颇有渊源,合力医治,得以带病延年;亘十五年之久,幸未发生不测。中西医药,反复应用,不知几费试验,几经失败,挣扎多年,最后始能认识此症之真正治法及有效药品,并已实验中西医关于是症之种种理论,何者可从,何者错误,认识既真,标准斯定。从此一本经验之所得,从事治疗,此可畏之肺病毒菌,始于民国二年,舍我以去,迄今二十余年,已届花甲,不但日渐强壮,体貌丰腴,而且精神畅适。回忆过去病程,实有虎口余生,不寒而栗之感。天下同病,恒河沙数,余实不忍偏信西医者,枉死于不完全之科学,而尤不忍只知中医者,枉死于无办法之欺骗;更不忍我可怜之同病,迷途彷徨,呼救无门,以坐待肺痨病菌之屠杀。爱将余亲身实验所得,以及历年治疗此种病人之有效办法,坦白记述,竭诚奉告,窃愿病家潜心试验,勿以余言为平淡无奇,不足治病,则化险为夷,同登彼岸,生死关头,间不容发,愿明眼人审思之。

(1)治疗肺病之条件①精神愉快此可为治疗肺病之先决条件。无论病势如何?环境如何?当此治疗期间,万不可惶恐忧虑,最妙将肺病二字,置之度外,一切烦恼思虑,一概解除。而后内心怡悦,气血调和,自易疗养。否则无论如何,不易见效。

②饮食滋养治疗肺病,唯一方法,即系饮食滋养。身体强壮,使其自能抵抗病菌,不令繁殖,此为一般医学家所公认,是以病者对于本身滋养之饮食,不得不充分注意(参看后条)⑧户外运动长时间户外运动,或山坡水滨,为治疗肺病之天然药品。但运动云者,非剧烈操作之谓,不过略略活动身体,藉以吸收新鲜空气及充分日光。除大风雨或大吐血之时,不宜运动外,最好终日起居于户外清洁之地,早起早睡,万不可谬于旧说,深居避风,致肺中污浊,促其生命。

④药物治疗本病发现种种征象,当然对症用药,以冀补救。然此症用药得法,亦必须长年累月,方能痊愈。病家必须精选真正有经验,有学术之医生,极端信任,请其治疗,万不可盲从庸医,寒热滥投,必不得已,宁以暂不服药为愈。

(2)治疗肺痨之宜忌①宜食诸品菠菜(此菜最宜常食)、白菜、豆芽、豆腐、豆类、蓟菜(此菜有二种,一名蓟菜,一名曲麻菜,最有止血之效宜常食之)、黄瓜、茄子及青菜等,肉汁、鸡汤、牛乳、鸡蛋、鱼肝油。

②忌食诸物烟、酒、浓茶及一切辛辣之品,油炸火烤之品,干燥之品,不喜食之物(虽系应食之品倘病人不喜食之,不可强与。例如牛乳、鱼肝油等)⑧应忌事项大热大寒天气(尤以大热为最甚)、大声喊叫、猛烈震动、忿怒、,色欲、过劳、悲惨、执拗、不合理之长时间仰卧。

④应忌医药麻醉药、峻补药、按摩、针治(此指中医而言)及一切偏方,一切中西补药。(患者不得医生许可,万不可自购市上所售之补药滥服。)10。阳虚发热此种发热,率皆由于大汗、大下及大吐泻之后,日久天长,全身之阳气,消耗殆尽。在小儿则于吐泻症、痘后、疹后,或因秉赋素弱、饮食积聚、过用攻伐,或过服凉药,皆可演成此症。在中医干小儿科即名慢惊风,其症状最易见者,即为全身瘦弱、头颈极细、发细而脱、皮肤甲错、甚则神昏气喘、二目无神、热不退、或乍寒乍热、面色青黄、口唇虽燥裂出血、但不喜欢冷水、而出气极凉、泻利、冷汗、完谷不化、或四肢冰冷、角弓反张、寐不合眼、日久泄泻频频、或干嗽,以上诸症均属危候。凡日久热不退,及由吐泻而成者,此即属孤阳外越(阴虚阳越),必用姜、桂、附子、参、芪、术、芍、熟地等培补根本,庶可挽回一线元阳。庄一夔氏所著之《福幼编》,以温补见长。余治阳虚发热症,不论大人小儿,试验四十余年,无不神效,可取法也。此症若纯以西药治之,绝对无效,医者必识其言。又有小儿时常发热解表暂愈,又发热;攻里暂愈,又发热;养阴滋阴发热仍然,此亦阳气浮游,无所归着之象,以四君子汤加山药、扁豆治之多效,不必用附子、肉桂。凡口起白疳及身肿者,则更危矣。

以上病者皮肤发热,约分十种,病原不同,治法亦不同,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医者无不知之,惟发热之症,与1.汗,2.衄,3.大小便,4.,舌苔,尤有重要关系,兹再分别说明于下,不厌求详也。

1.汗大略分发汗,自汗,盗汗,战汗四种。

①发汗即用发散药蒸发津液,开发表阳,使在表之寒邪(注意寒字),得汗而解,凡初得之伤寒病,有头痛、身痛、恶寒者,皆宜发散。又有一种温病,自汗恶寒发热者,亦宜做解其表(例如荆芥。防风之类),不可用止汗药,表解之后,汗自止也。

此症有主用桂枝者,大误,以桂枝性太燥,用之必衄血。以荆芥、防风、葛根、薄荷、藿香等解表最为相宜。(但须兼清内热之药,例如连翘、银花等)若系严冬伤寒病,用麻黄、羌活等药发汗,自是正理。若温病盛行之际,内有郁热,外为寒束(天气骤冷、骤暖变动剧烈之时,此症最多,例如春末秋深之温病是也。亦宜表里双解,而解表尤不可忽,(荆、防解表热,银花、连翘解上焦内热,温病初起之定法也。)此用药发汗之理由也。

②自汗、盗汗(俗名虚汗)此二种汗症,虽有自汗系阳虚,盗汗系阴虚之说。然在久病(注意久病二字,若在初得伤寒、温病之自汗,不在此例。)之人,如此现象,总以斟酌补阳(参、芪之类)补阴(生地、熟地、白芍之类),以期挽回衰弱之颓势为宜。又有所谓大汗亡阳、孤阳外越者,则系元气将散(阳脱症),西医称之为死汗(此与下列之过服发汗药,致大汗淋漓者不同…),则非大剂人参、附子、肉桂、白芍、熟地大补阴阳(补阳敛汗必兼用补阴之品,否则阳无附丽也),加以介类潜阳之法(例如牡蛎、鳖甲、龟板之类),不足挽回生命于万一也。(又有一种过用发汗药,以致大汗淋漓不止者,顷刻之间,可以心脏停止,致人于死,凡中药之麻黄、羌活,西医之退热药例如安基比林等,用之过量,往往发生此种危险,但西药退热剂,与中医发汗药不同,其汗出乃该药之副作用,医者不可认安基比林等为发汗药,自不待言,倘遇此种危险汗出之场合,西药中之强心注射,在所必施,不可不知也。)又中医介类潜阳之类,以治虚汗,尤为奇效,历试不爽,附识于此,学者应注意也。

⑧战汗此是所受之邪,欲借汗解。故此种汗解之前,病者必有一番极剧烈之不安,如疯如狂,喊叫哭笑,手舞足蹈,一如邪魔,恐怖状态,不一而足,或则周身战栗,颤动不宁、脉停气促(汗后脉自出),因而继续汗出。或则大汗淋漓,立时表里透澈,脉静身凉。此种战汗,盖即内外邪正相争,既得汗出,即是邪有出路,为温病及伤寒症固闭实邪解散之佳兆,实为病势一大转机。亦有战汗之后,邪尚未净,再作战汗而解者。更有战而不汗,(邪盛正衰)必待鼻衄,(凡疹一现即隐,身热气喘,实为危症,不易再出,若得鼻衄者;尚可救,亦同此理。)或屡用清下之药而解者。最危险者,为一战之后,正气不敌,邪气不退,不能再作战汗,遂即精神散乱,寻衣摸床,昏迷愈甚而死(此种危象,多由于病者素衰弱,或大病日久,元气消耗太甚而然)此战汗之大略也。以上战汗,多因得病过程中,失于汗下,邪正交持日久,自然分解之现象,其战汗乘机而作,不拘一格。有因服下药后得泻而作战汗者,有因大渴恣饮凉水(余亲见之或有饱啖西瓜及饮冰激凌而作战汗者。)而作战汗者,有服清凉活血生津之品而得战汗者。盖邪方欲解,稍得助力,以启其机,自然战汗。此种汗解,不可强求,然实为表里透澈之好现象,自无疑也。(病家遇此战汗,不知吉凶,往往惶恐无措,医者可详告之。)当战汗之时,万不可服补药,亦不可用汗下、和解、清凉等药。只宜稳静看护,稍与温水饮之,以助其津液可矣。至若正气太虚,大汗不已,诊断确实有虚脱之虑时,始可与独参汤,(或注射强心西药,以防汗脱而死,然万不可误断也。

2.衄鼻内出血,除女人逆经(俗名倒经)及习惯性鼻衄,均不在本题范围,姑从略。兹所申明者,为热性病之鼻衄。盖凡衄血现象,率皆由于血热上行,关系肺热尤显。此种衄血,凡温病过服发散药太大,或误服(病已不在表)发汗药及热药,逼热上行,往往如此。(尤以桂枝最甚,余曾见有温病因误服佳枝,死后口鼻出血者,慎之。)若于最险之斑疹,一现即隐,身大热,神昏气促,险象环生之顷,服清热解毒药后,一得鼻衄,自是佳兆。盖疹方外透,骤遭寒凉(例如外受风寒),或内受寒冷(例如饮冷水),顷刻毒气收聚入内;,立呈险象。此时若欲疹再透出,百不获一,惟有急服连翘、双花、犀角等以图挽回。此时若有衄血,是邪有出路,尚有生望,(再照清热宣透之药治之,可以望生)否则不易求生矣。又有温病日久,邪已入内,失于清下,若有鼻衄,亦系佳兆,(与战汗皆是邪有出路)不可不知。

3.大小便此种诊断,必分虚实二种言之。

①先说明实证之大小便,凡实证发热,(参看论热诸条)例如伤寒、温病等,本病认定之后,其大便之多少,或有或无及其颜色,均宜注意。大凡热在表时(尚未入里),大小便均无影响,一如平人,清利如常。迨至胃肠渐起变化,(中医谓之传经,或名传变)诊断上最重要者,即为二便。凡大便极干燥,或数日不解大便,或腹痛,或泻极恶臭之稀粪,或一日数次泻下,(中医谓之热结旁流)或大便黑色如油,(此血便最危险)或大便如脓血,(痢疾如有此象,后重异常)或大便白色,(缺乏胆汁,凡胆石、疝痛多有之,中医谓之胁痛。)绿色,(小儿多有此症,亦胆热也。)皆为实证。(多有潮热,非表证也。)均宜用下剂,(中药则有大黄、芒硝等,西药则有甘汞、硫苦等药均可酌用。但此种泻药作用不同,不可盲用。)若迟延不下,反误病机,或致神经受其侵害,(精神昏迷、谵语发狂)或至炎症延及腹膜,(当下不下,肠管破裂,西医谓之穿孔,出血、溃烂,诱起腹膜炎,全腹皆肿,不可救药矣。)立致危险。故一见肠胃燥结,总宜速下,不可拘泥于保存津液,下不厌迟之说也。但温病逆传,邪入心包,泻药不可妄用,此条应参看温病说明,不再重叙。至于实证之小便,或黄或赤,或少或频数不禁,(此句必切记热性病三字)或溺极混浊沉淀(白粉样物),甚则点滴不通,精神错乱(尿中毒),皆为实热。(必与大便及全身症状对勘,清利小便之药,固所应用,但重要关键,仍宜注重清除大肠实热(泻下法),肠热既去?小便自利,不可不知。但热尚未在肠,例如热闭膻中,则不可泻其大便,所谓诛伐无过也。(盲肠炎、肾脏炎、尿石等症,均有时必须用外科手术者,不在此例。)②再说明虚证之大小便,凡虚证之大便多稀薄,或一日数次,(亦有由实证之痢疾日久,转成虚证者,一日数次,所下仍有脓佯物,腹亦微疼,然不可认为实证,必大补元阳,乃可望愈)。或完谷不化,下利清水(若系肠结核之症,往往由肺病而来,不易治疗。)小便均清白顺利或不禁。又有一种虚证小便,亦有极短、极赤而臊者,此阳虚不化,不可疑为实热。例如水肿症虚弱已极,非用大补元阳之药,不能得其小便通利。此症参看杂症编肿胀病,赵氏医案自明。此症并无其它热象,而小便短赤如此,非由经验得来,不易知也。此种病状,多半皆系久病,(中医谓之脾虚或名肾泻)且多无表热,(亦有发虚热者)脉多无力,精神多清醒,身体多瘦弱,医者不难诊断,不致认症错误。惟有一种久泻阳虚,(小儿尤多此症,俗名慢惊风信)孤阳外越(西医书殊无此症状,俟考)之症状,内里愈是虚寒,表皮愈发干热,甚至日久发热,皮肤甲错,渐渐角弓反张,二目天吊,口噤气散而死。其脉细微,小便自利,虽易诊断,然此病症绝非只用普通健脾、(中药白术;山药等)止泻(例如粟壳)等药,所能奏功。必须以大剂参、芪、白芍、熟地,甚则加附子、肉桂、干姜,佐以大补脾肾之药,始能有效。医者稍存观望模棱之念,必致误事,(庸工见其表热,多不敢用补阳之品,何能有济?)故余详细说明之。至若小便,亦是虚证多清白,.或遗溺,或癃闭,(气虚水肿小便极少)均宜寻其病源,施用补剂,未可概用利尿药也。(子宫瘤之重者,(血崩)压迫尿道,亦多小便不利,不在此例。)关于止泻之药,中医书率列入收涩门,除罂粟壳(即鸦片花果之外皮)有收涩之效外,余如赤石脂、禹余粮、诃子肉之类,其效均不及西药之次硝酸苍铅、单那尔并、单宁酸、阿片末等‘阿片末小儿不可用,易中毒也。

)之确实而有特效。(对久泻之病尤效)然若遇本节所述之阳虚久泻,(中医俗名五更泻,肾泻,鸡鸣泻,稀屎痨,小儿慢睥风,慢惊风均属此症。)用西药止泻剂,不过一时有效,且无退热之功。根本治疗,必以中药之人参、炙黄芪、附子、肉崔、干姜、补骨脂、桑螵蛸、白术、白芍、熟地、山药、粟壳(粟壳原始亦为外国产,以后《本草纲目》始收入中药类。)等,方能退热止泻,挽回生命。最妙者,即以此等热药,而能退其顽固虚劳之表热而止泻,结果热退泻止,日臻于强壮而复其健康。

余试验四十年,百不爽一,不得不惊为神工,试以西药之补剂及强壮剂治此重症,必不能得如此之效果。余敢下此断语,但余之学问浅陋,愿读者于此场合,追究其科学之原理也。更愿西医注意及之,以补其不足之点,自此以后,对此种慢性之虚泻,得一完全根治之法,岂不善哉。(中西药互用,其效更速,)4.舌苔热病舌苔,最关重要,故简单说明之。大凡初起之伤寒,邪在表者,舌多无苔,热泻及温病初起,则多白滑薄苔或无苔。总之舌无苔,或仅白滑之薄苔,即是邪热之初起不可即用泻药。舌苔渐黄腻而厚,则邪热渐入里,若干黄、酱黄或黑苔、燥裂,则里热极盛,再证以其他现象(例如便燥),则泻药应用之时也。此说不过言舌苔之最普见者,若虚证发热,(参看论热诸节,舌上虽有苔,亦必须照虚热治,医者不可仅据舌苔,而忘却病之虚实也。(此段应列入诊断学与脉症合参方为准确。

)痛(二)痛此病者感觉身体某部分,有疼痛之谓也。此疼痛之病理,即应简单说明之,中医论疼痛,有极概括之定义及治法,曰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是也,此二语虽极简单,.然其理想则甚圆到,此病征与西医所称之炎症相关联,故不得不连类说明之。

西医论炎症有五征,即1.局部发赤,2.肿胀(此肿胀指实症言),3,灼热,4。疼痛,5.官能障碍。由以上二说观之,即可了解有病时疼痛之病理。盖吾人身体,无论何处疼痛,必该处之血行有障碍,血管运动神经受刺激,此为一定不易之理。(此病理非此数字所能说明)故病痛名目虽多,总以此说为最可信,且中西医两说,亦相吻合,故余采此理论。惟中医治疼痛,大纲细分为寒、热、虚、实,又细别为气、血、风、湿、积聚、内痈、(外科从略)症瘕、蛔蛲、疝痹、痧胀,中恶等类。其治法串分温补、泻下、宣通、顺气、消导、祛风、祛湿、杀虫、破瘀诸法。与西药之消炎(泻药)、麻醉等法(除外科手术,相比较,似觉灵活。兹将疼痛证治,举其概要如下:1.实痛此种疼痛,新得之病居多。例如伤寒初起之头痛、腰痛、骨节痛。(此必恶寒,宜用发汗药,散其表邪)温病初起之头痛、骨节痛。(宜于清解药中兼轻散药)热性病之肠炎、大便不通(或泻极臭稀粪之类)。或虫积、食积,血瘀气滞之胃痛,腹痛、胁痛、(宜泻下或杀虫,或舒气,或破瘀消导等药)腰、腿、肩、臂诸痛(此指痛痹而言,宜驱除风湿、活血。),皆属实证。(实痛之中.又分寒热,不可不知。)2.虚痛此种疼痛久病居多(例如心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