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393-打赢信息化战争-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只要你点击互联网,凡是带“军”字号、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非“新军事变革”和“信息化战争”莫属。《打赢信息化战争》一书,作者以人类战争发展史为主线,分析了信息化战争的历史渊源和演变进程。    
    作者认为,推动战争形态的主要动因有四个:科学技术推动,社会变革催化,军事变革孕育和战争实践验证。按照这四个要素进行综合权衡,历史上战争形态的转变发生过四次:冷兵器战争、热兵器战争、机械化战争和信息化战争。冷兵器战争是人类战史发展的第一篇章,虽然这个阶段科技落后,文明程度不高,但它对人类的进步和军事的变革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热兵器出现后,人类战争进入第二阶段,军队作战摆脱了冷兵器时代接触战的模式,开始向非接触方向发展,作战距离由此也越拉越大,交战双方在战场上的排兵布阵也逐渐从线式向非线式发展。到了机械化时代,工业革命导致了第二次浪潮,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导致了大规模征兵、大规模破坏和大规模战争。坦克、飞机和大炮酿造了机械化战争,数千万、甚至上亿个鲜活的生命被战火吞噬。与此同时,武器的射程、速度和杀伤力也接近了物理极限。大约在20世纪50年代,人类社会开始向信息时代过渡,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局部战争及武装冲突此起彼伏,世界新军事变革方兴未艾,军队建设面临调整和转型,质量效能型军队初露端倪,信息化武器装备进入实战运用阶段,信息化战争初露端倪。    
    作者在全面分析了人类战争形态由冷兵器战争、热兵器战争、机械化战争过渡到目前的信息化战争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了信息化战争的演变历程。    
    作者认为,信息化战争是信息化武器装备发展到成熟时期、新军事变革发展到高级阶段、社会变革跨入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信息化战争,经过1967年以后的铺垫,萌发于1982年的以叙贝卡谷地之战和英阿马岛海战,它的产生和发展,深深地打上了美国新军事变革的烙印。二战结束后,美国先后发动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结果都遭到了失败。美军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反思越南战争失败的教训,学习作战对手的经验,借鉴其他军队成功的做法,并从科技进步中寻找推动力,以确定军事改革的着力点。1993年以后,在克林顿政府的大力推动下,美国国防和军队信息化建设取得长足进展。从机械化转向信息化,用信息化的标准来改造传统的军队,从此成为美军改革的主旨。    
    该书认为,虽然大量使用高新武器装备的海湾战争给各国军队以深深的震撼,但它还是以机械化战争形态为主导,其大规模机械化作战发展到极致,信息化作战初露端倪,信息化武器装备在战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它是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过渡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而到了科索沃战争,其战争形态开始发生本质性变化,信息化战争形态首次出现,夺取信息优势、信息作战、控制机动、精确打击成为战争的主导。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规模不大,强度不高,但信息化程度和联合作战水平有很大提高,战争中首次使用了单兵数字化系统等新型信息化武器装备,验证了网络中心战理论,创新了无人作战、特种作战等战法。而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是美军新军事变革发展到成熟阶段,社会变革跨入信息时代,军队建设从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型初步完成之后的一场信息化战争,美国成功地验证了“先发制人”战略和“斩首”、“震慑”理论,创新了夺取信息优势、联合对地攻击、网络中心战、精确闪击战和快速决定性作战等作战理论。    
    二、从对四场局部战争的分析入手,科学判断和客观预测了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及发展趋势    
    作者认为,机械化战争的主要特征是数量规模型和人力密集型,而在信息化战争中,作战力量不再是数量规模效应,而是系统集成后的体系效能。力量来自对战场、对装备、对信息的控制,控制源于系统集成和技术融合的程度,系统集成和技术融合的程度取决于单元装备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水平。同机械化战争相比,信息化战争具备如下基本特征:战争诱因和目的发生了变化(一般不再以攻城掠地、推翻政权、消灭有生力量等为目的;而是为了达到预定的有限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目标,目标达到后,便立即停战);战争持续时间相对缩短;战争制约因素相对增多(一是受国际法限制,二是受国际舆论监督,三是受大国关系制衡);战争一体化水平大幅提高;战争效费比明显增大……通过对机械化战争和信息化战争特征的对比分析,作者认为,2010年之前,信息化战争形态将仍然处于初期阶段,无法构成一个稳定的信息化战争形态,还将处于试验、验证和动荡过程之中,还将只有美国一个国家为主导、极少数发达国家参与,不可能形成世界主流和主导态势。2010年到2050年之间,信息化战争形态可能达到中期阶段,基本上处于稳定时期,信息化战争形态基本形成。    
    作者从信息化战争特点规律分析认为,未来的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联合、控制、精确、快速。联合,主要是凝聚力量问题;控制,主要是信息优势问题;精确,主要是打击手段问题;快速,主要是作战问题。这四个趋势相辅相成,联接为一个完整的系统。    
    


第五篇  信息化战争书评告诉你一个纯粹&真实的“信息化战争”(2)

    三、从近年来战争结果“一边倒”的残酷现实出发,强烈呼吁必须加大创新中国特色军事理论的力度    
    作者认为,12年爆发的四场局部战争,其中有从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型,也有信息化战争的尝试。从四场战争来看,南联盟、塔利班、伊拉克在与强敌的较量中,都被其轻易击败。为什么四场战争中战争的结局全都出现了“一边倒”的现象,分析其中原因,主要有四点:1、在体系结构的集成方面,作战的一方已经实现了武器装备的系统集成,实现了信息化、网络化和一体化;而另一方仍然是单机单控,所有兵力兵器无法实现互联互通,形成不了系统和体系,所以力量分散,作战效能低下。2、在作战效能的整合方面,作战的一方是经过新军事变革之后重新整合的信息化作战力量,另一方是处于徙步步兵时代、半机械化时代的乌合之众,因而在战争力量对比上存在严重的不对称特征。3、在时空环境的制约方面,作战的一方可以把一个单位时间分割成多个时段,并赋予每个时段以不同的作战任务,最终实现并行作战的概念,从而使单位时间的利用效率呈指数状增加。另一方在同样的单位时间内,只能干一件事儿,如果这个单位时间被干扰、被控制,则一事无成,在这种情况下,谁控制了时间谁就控制了战场流速和战场主动权。4、在战争特点限制方面,在过去的战争中,由于交战双方处于同一战争形态之中,武器装备劣势一方面临时间、空间体系和整体作战能力的挤压不是太大,战争中存在以时间换空间,或以空间换时间的可能性,在武器装备落后的情况下,能够利用复杂地形地物创造战机,能够利用持久战和消耗战来拖垮对方。信息化战争中,时间和空间不能互换,战争呈实时化状态,武器装备直接影响到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如果在体系上形成严重代差就很难打赢信息化战争。    
    作者认为,这些原因归结到一点,是武器装备体系的“代差”埋下打败仗的种子。从四场战争来看,交战双方武器装备的代差十分严重:一方处于信息化时代,另一方却仍然处于半机械化和机械化时代;一方实现了武器装备的互联、互通、互操作,实现了信息化和网络化,另一方却仍处在单机单控的阶段,武器装备之间无法连通,只能各自为战,人自为战。从武器装备的先进性、可靠性、可用性等多方面综合评估,交战一方比另一方先进25…30年以上,在这种情况下,战争的胜负结局已无悬念可言,处于绝对劣势的一方难以获取战争的胜利。    
    作者在对四场局部战争进行个案分析之后,进一步研究了“苏俄模式”(使用苏俄武器装备并沿袭苏俄军事理论)屡战屡败的原因。该书认为,20世纪90年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它不仅是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的一个转折点和分水岭,也是苏俄装备及作战理论走向全面失败、美军装备及作战理论走向全面胜利的一个特殊时期。使用苏俄武器装备以及沿袭苏俄军事理论的国家都打不赢信息化战争,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时代差,二是技术差。鉴于“苏俄模式”打不赢信息化战争的事实,作者强烈呼吁,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首先必须砸烂苏俄模式的桎梏,因为苏俄模式不仅是武器装备落后,更重要的在于苏俄模式中那些陈旧迂腐的作战理念和军事理论已经深深地禁锢着我们的头脑,如果我们不跳出苏俄模式的困扰,不破除指战员头脑中传统的战争观念,我们很难建设一支新型的信息化军队,更不用奢谈打赢未来的信息化战争。其次,我们必须树立以强敌为师,以实践为师的观念,因为四场战争的结果告诉我们,无论你是否愿意承认,美军作为世界新军事变革的领头羊,在军队信息化建设和打赢信息化战争方面确实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和教训;从当前来看,四场战争实践是最好的信息化战争教材,我们应认真研究这些案例,从中摸索出特点和规律,借鉴成功的经验,接受失败的教训,以免重蹈别人的覆辙。再次,要格外重视创新中国特色的军事理论。中国要想打赢未来的信息化战争,必须创新出适合中国特色的军事理论。美国人讲,“不怕中国军队现代化,就怕中国军队毛泽东化。”作者强调,在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过程中,不能眼睛光盯着美国,不能把金钱都花在硬件上,要特别重视理论创新问题。结合中国军队的实际,创新打赢未来的信息化战争的新理论和新战法,实现军队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一般地,军事类作品专有名词、专用术语比较多,思想性、理论性较强,尤其是信息化战争研究涉及高新技术、武器装备、作战思想和战略理论,对普通读者而言,它显得艰涩难懂。但是,张教授运用他深厚的文学素养和较高的表达能力,为我们描绘了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全景图像,通读全书,感觉全书文字流畅、优美,妙语连珠,说理充分、透彻,五十余万字的书稿读下来一气呵成。令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作者利用早年曾经研习过美术、摄影的基础,亲自用计算机为本书绘制了81份插图,这些插图形象生动、意趣盎然,不仅为读者理解枯燥的军事理论提供了帮助,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份童趣般的惊喜和与众不同的视觉享受。    
    附:《打赢信息化战争》佳句选辑    
    未来的战争怎么打?关键是用脑子打,用智慧打。如果说过去的战争是体能和机械能的对抗,那么未来的战争则是信息和网络的较量,智能和知识在未来交战中将发挥关键性作用。    
    天下无同玉。世界上从来没有一模一样的战争。所以,任何人都不可能期望用过去的战争模式套用到未来战争中去,因为重复过去的战争就意味着失败。    
    什么都可以重复,什么都可以尝试,惟独战争是个例外。小国失败不起,大国就更经不起失败。胜利属于上一场战争,如何打赢下一场战争,还要从头做起。    
    我们一只脚的脚尖刚刚踏入工业社会,另一只脚还深深地陷在农业社会的泥潭里,而眼睛又不得不紧盯着信息社会。这就是中国的国情和现实。    
    今天如果不生活在未来,明天你将生活在过去。要想掌握未来,就必须了解未来;要想赢得未来,就必须把握未来。    
    有人说:军人的使命就是打仗。我说:比打赢战争更神圣的是争取和平,军人最的职责应该是保卫和平,让祖国和人民远离战争。如果说军人与战争联系在一起是20世纪以前的事儿,那么,但愿21世纪的军人能够成为世界和平的捍卫者。    
                                 (撰稿:周晓浩 宋海龙)    
    




=TXT版本编辑制作TurboZV,更新消息请访问 turbozv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