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393-打赢信息化战争-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及惩处问题,等等。但是,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美国为遏制中国,制止挑战,必将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战略资源和能源的供应渠道进行控制,以减缓中国的发展速度。    
    12年来爆发了四场战争,四场战争中有从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型,也有信息化战争的尝试。这些战争中有胜利者,也有失败者。胜利者为我们从战争中学习战争提高了宝贵的教案,使我们未参战也能有所教益;失败者为我们从国家衰亡、民族沦落、军队溃散和人民哀号中提供了血的教训,使我们头脑更加清醒,血液更加沸腾,斗志更加坚定。    
    一切都是可以重复的,惟独战争是不可以的,因为战争经不起失败。军队是国家的脊梁,常备军是国家安全的保障。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养兵是为了打仗,千日养兵是为了一日打赢。如果像八旗子弟和共和国卫队那样,平日里养得膘肥体壮,战争一来就四散溃逃、灰飞烟灭,岂不令人心碎?    
    黑暗是黎明的先兆,启蒙是思考的前提。没有15世纪的文艺复兴和17世纪的科学启蒙运动,就不会有18世纪的欧洲工业革命。下一个目标是谁?没有人知道,但肯定是那些没有做好战争准备的人!下一场战争怎么打?没有人能够搞清楚,但肯定和四场战争不一样。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所以我们要忧虑,所以我们要沉思。理性的沉思或许能够在战争准备与战争胜利之间开设一条通道,让我们从此岸顺利地走向彼岸。    
    


第三篇 信息化军队的建设信息化战争结果为何总是“一边倒”

    以劣胜优、以小胜大、以弱胜强、以正义战争战胜非正义战争,不仅是历史的必然,也已经被一系列战争实践所证明。从历史上来看,以劣胜优的战例屡见不鲜,不仅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证明了这一点,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阿富汗抗击苏联侵略的战争也都证明了这一点。当战争进行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这些特有的战争规律发生了巨变,优胜劣汰、弱肉强食,强权政治在战争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伊拉克、南联盟和塔利班政权,不仅在战争中遭到惨败,而且都轻易丧失了政权。四场战争都出现“一边倒”的趋势,其中有政治、外交、军事等多方面的原因,仅就军事层面而言,武器装备代差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信息化战争中,武器装备对战争进程和结局的影响越来越大,如果在体系上形成代差影响就更大,在一定条件下这种影响甚至是决定性的。也应该看到,四场战争中的南联盟、塔利班和伊拉克的不堪一击,不仅仅是武器装备的“代差”,国家战略能力的弱小、国家战略纵深的短浅、军工生产水平的低下、军事理论的滞后,以及国内外反战力量的不足等都是导致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    
    海湾战争中,从物质和能量对比上看,交战双方相差无几。但战场形势却是“一边倒”。战争爆发后,伊军坦克很快就损失了86%,装甲战车损失了55%,火炮损失了80%,海军则全军覆没。照说,伊拉克拥有百万大军,要夺取制陆权没有什么问题;拥有数千架飞机,要夺取制空权也不成问题。但为什么战争发起之后就一权不权了呢?最关键的原因是丧失了制信息权,没有信息优势,所有武器装备之间不仅相互割裂,而且无法与人结合形成战斗力。人再勇敢无畏,战法再漂亮精彩,然而也已经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海湾战争结束之后,南联盟曾派遣人员到伊拉克取经,及时总结和借鉴海湾战争的经验教训,争取在科索沃战争中有非凡的表现。在1995年8月30日—9月1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发动的“精选力量”大规模空袭行动中,14天内共出动飞机3400架次,投弹1000多吨,发射巡航导弹13枚,波黑塞族防空导弹和雷达阵地、火炮阵地、弹药库、指挥所和通信设施以及道路、桥梁等56个重要目标被摧毁,60%—70%的防空设施和作战指挥设施被摧毁或陷入瘫痪状态,近30%—40%的弹药库被炸毁,2%—5%的重武器遭到破坏。这样惨重的战争教训,南联盟不是不知,而是深知。但知道了又能怎样?    
    南斯拉夫拥有辉煌的反侵略战争历史。二战期间,德国的37个师陷入这片沼泽地,南斯拉夫成为他们的墓地。南联盟继承了勇敢无畏的铁托精神,传统的人民战争思想一直是南军制胜的重要力量,山地丛林等复杂地形和阴雨多雾等恶劣天气是进行积极防御作战的有力屏障。此外,还有丰富的武装冲突和海湾战争、波黑战争等现代战争的经验。照说,这已经算得上是“天时、地利、人和”了,按照传统战争理论,打赢战争应该是不成问题。然而,在科索沃战争中,面对北约的信息优势和精确打击,南军自始至终都处于被动防御、任人宰割的局面,上述所有优势基本都没能发挥出来,有的即便是发挥了但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没有起到什么重大的影响。    
    在1989年开始的十年侵阿战争中,苏联大败而归。2001年开始的阿富汗战争中,昔日骁勇善战的塔利班却成为不堪一击的流寇。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四次中东战争中,并不是拥有技术优势的以色列每战必胜;在长达14年的越南战争中,也并不是拥有全面军事优势的美军总是获胜;在长达10年的苏联侵略阿富汗的战争中,武器装备落后的阿富汗游击队居然获得了胜利。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后,在美军强大的空袭攻势面前,为什么利比亚、伊拉克、南联盟一个接一个都败下阵来了呢?而且所有败者的表现几乎都是如出一辙。他们共同的特点有三个:都是用苏俄武器装备武装起来的军队,都是按照苏联和俄罗斯战役战术理论培养出来的军官,都是按照苏俄建军思想建设起来的军队。具有世界超级大国作战能力和先进武器装备的苏联,在西方强大的战略信息战轰击下不战而败了,这些小国军队又能如何?失败早在预料之中。    
    从四场战争来看,南联盟、塔利班、伊拉克在与强敌的较量中,都被其轻易击败。为什么四场战争中战争的结局全都出现了“一边倒”的现象,拥有先进武器装备的一方总是轻易获胜,而另一方无论如何抗争都难以获取战争的胜利,甚至连战争的主动权都无法获得。分析其中原因,大致有以下四点:体系结构的集成。信息化武器装备不再是机械化武器装备的传统概念,它强调系统集成和技术融合,不再特别强调单一武器装备的性能最优,而是强调系统最优、结构最优、效能最优。四场战争中的一方,已经实现了武器装备的系统集成,实现了信息化、网络化和一体化;而另一方,仍然是单机单控,所有兵力兵器无法实现互联互通,都是一个一个点,无法连接成面,更形成不了系统和体系,所以力量分散,作战效能低下。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拥有一些先进的武器装备也没有用,因为力量无法整合,形成不了拳头和力量。作战效能的整合。美军50多年来的作战实践,基本上呈现一个马鞍形发展规律:二战期间,美军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取得一系列重大胜利,最终爬上超级大国的宝座。40年冷战期间,美苏争霸,此间美国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基本上都以失败而告终。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积极推进新军事变革,重塑信息化军队,从而打赢了包括四场战争在内的几乎所有的战争和冲突。美国的战争经验表明:单纯依靠先进的武器装备是不可能打赢战争的,只有把先进的武器装备与创新的军事理论和与之相适应的编制体制结合起来,才能产生巨大的作战能力。四场战争中,一方是经过新军事变革之后重新整合的信息化作战力量,另一方是处于徒步步兵时代、半机械化时代的乌合之众,因而在战争力量对比上就存在严重的不对称特征。时空环境的制约。时间对交战双方都是公平的,但同样的时间单位内,交战双方所产生的作战效能却有本质的区别。美军利用时分多址技术,可以把一个单位时间分割成多个区间,并赋予每个区间不同的作战任务,最终实现并行作战的概念,对单位时间的利用效率呈指数状增加。反观交战的另一方,在同样的单位时间内,只能干一件事儿,如果这个时间单位被干扰、被控制,则一事无成。在这种情况下,谁控制了时间谁就控制了战场的流速和战场的主动权。显然,这是一场信息技术领域的争夺,落后的一方不可能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因此也就不可能控制战场流速和战争主动权。伊拉克战争中的伊军也想在时间上折磨敌人,把美军拖入持久战,但美军控制着时间,因而能够达成速战速决的目的。    
    信息化战争延伸到陆、海、空天电五维空间,拥有技术优势的一方,不仅在五维空间内都有先进的武器装备,而且能够相互连通、构成体系,并对五维空间进行全天时、全天候的控制。反观另一方,不仅没有五维空间内作战的装备,而且缺乏装备之间的相互连接,因此在战争中只能处处被动,不仅自始至终被打压在地面单维空间之内,而且经常被分割挤压在一个一个狭小的局部空间之内,这种情况下连生存都很难,更谈不上集中兵力、打赢战争了。科索沃战争中,南军也想争夺空中控制权,但飞机一起飞就全被击落。伊拉克战争中,伊军所有的飞机都无法起飞,地面坦克装甲车辆也无法机动,露头就打,一机动就被毁灭。    
    战争特点的限制。机械化战争强调物质和能量主导,以数量规模和大规模杀伤破坏为主,强调坦克、飞机、舰艇等主战装备的作用,机械化作战强调机动力和火力优先,强调线式作战和接触式作战。信息化战争则强调信息和网络主导,以质量效能和瘫痪作战为主,强调信息化、网络化和一体化,强调系统集成,非线式、非接触作战,信息化战争的主要特点是联合、控制、精确、快速。在过去的战争中,由于交战双方处于同一战争形态之中,武器装备劣势一方面临时间、空间、体系和整体作战能力的挤压不是太大,战争中存在以时间换空间,或以空间换时间的可能性,在武器装备落后的情况下,能够利用复杂地形地物创造战机,能够利用持久战和消耗战来拖垮对方。信息化战争中,这些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武器装备对战争进程和结局的影响越来越大,如果在体系上形成代差影响就更大,在一定条件下这种影响甚至是决定性的。当然,信息化战争的这些新特点,并不能改变马克思战争观关于“武器装备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而不是物”的基本判断。四场战争中的南联盟、塔利班和伊拉克的不堪一击,不仅仅是武器装备的劣势,国家战略能力的弱小,国家战略纵深的短浅,军工生产水平的低下,军事理论的滞后,国内外反战力量的不足和缺乏国际军事支援等都是导致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    
    


第三篇 信息化军队的建设武器装备“代差”埋下打败仗的种子

    如今,战争的一方站在信息时代的高山之巅,而战争的另一方,却仍然处于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过渡的谷底之中。在这种情况下,二者之间的差距,已经不仅仅表现为武器装备方面的差距,而是在思维观念、理论战法、体制编制等方面呈现出综合的落差,这样的落差就是“不对称”,“非对称作战”就是要打这样的时代差、空间差、时间差。战争力量的这种不对称特征,其实在战争开始之前就决定了战争的胜负,随着数字鸿沟裂痕的不断加深,这种不对称特征就会更加明显。19世纪是从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转型的重要时期,晚清军队只注重投巨资购买庞大的海军舰队,却疏忽了军事理论创新和编制体制改革,用封建传统的思维定势来指挥先进的钢铁舰队,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型,美国开始进行新军事变革,加速信息化军队建设,并为打赢信息化战争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反观苏联,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历程中,作为世界超级大国和军事强国,不仅没有打赢过任何一场战争,而且最终走向解体和溃散。四场战争中的南联盟和伊拉克无视信息化战争形态的转变,只知道按照苏联的模式建军,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    
    20世纪90年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它不仅是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的一个转折点和分水岭,也是苏联模式走向全面失败、美军模式走向全面胜利的一个特殊时期。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也进行了十年改革,但是改革多成功少,基本以失败为主。反观美国,十年改革十年成功,不仅是世界新军事变革的领头羊,而且一跃成为信息化时代的先驱者。十多年来,美军进行了大量战争实践,结果是屡战屡胜。这说明,美军主导的信息化战争理论有其科学性及合性。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从晚清的北洋水师,到分崩离析的苏联军队;从俄罗斯不懈的抗争,到四场战争中的失败者,都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在战争形态发生重大变革的转型期内,不与时俱进、大胆变革就会被时代所抛弃。对于中国军队而言,如何与时俱进,怎样大胆变革呢?朝鲜、越南、阿富汗、埃及和叙利亚,之所以在80年代以前能够面对强敌而获胜,关键在于交战双方进行的不是两个不同时代的战争,虽然双方武器装备有先进落后之别,但同处于机    
    械化和半机械化时代。战争的形态是相同的,双方追求的机动力、火力和防护力目标是相同的,空间、时间、物质和能量在战争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它们之间且存在着价值交换的关系。    
    地道不是高技术设施,但利用地下空间可以与优势之敌进行周旋;地雷不算是高技术武器,但袭击敌人车队却十分有效;在陷阱中埋竹签是土法儿上马,可围剿美军突击队却屡屡获胜……用时间来换空间,或者用空间来换时间,在过去都能做到,可以通过时间差、空间差打胜仗,可以用十年八年的持久战和消耗战来拖垮对方。这些传统战法在信息化战争中遇到了麻烦,拥有空天优势和信息优势的美军,开始用信息化战争的一套来打速决战、精确战、非线式作战。兵力不接触了,战线没有了,鬼子不进村了,突击队也不上山了,说打就打,想停就停,战争就像水龙头那样随意可控。在这样的战争中,如果眼睛瞎看不见,耳朵聋听不着,腿短跑不动,胳膊短够不着,五官四肢没有一个零件好使,战争怎能获胜?从四场战争来看,交战双方武器装备的代差十分严重:一方处于信息化时代,另一方却仍然处于半机械化和机械化时代;一方实现了武器装备的互联、互通、互操作,实现了信息化和网络化,另一方却仍处在单机单控阶段,武器装备之间无法连通,只能各自为战,人自为战。从武器装备的先进性、可靠性、可用性等多种指标综合评估,交战一方比另一方先进至少30年以上,在这种情况下,战争的胜负结局已无悬念,处于绝对劣势一方的军队难以获取战争的胜利。    
    这样的结论,似乎与传统的以劣胜优理论有些相悖,为什么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中东战争中能够创造以劣胜优的奇迹,而在四场战争中却不可能?其重要原因在于战争形态的变化,即信息化战争形态已经出现了与机械化战争形态根本不同的某些特征。信息化战争的物质基础主要是武器装备的信息化和作战空间的网络化,信息成为主导,物质和能量降为辅助。在这样的战争中,不再强求各军兵种自行夺取制空权、制海权、制陆权和制电磁权,而是着重夺取信息优势,争夺战场上的信息控制权。在信息化战争中,如果没有信息优势,不能对战场进行控制,无法获取战争的自由权和自主权,即便是拥有这权那权,最终也是没有任何作用的权。夺取信息优势,主要是在信息占有量、获取信息与信息鉴别能力、利用信息的能力和信息对抗能力四个方面拥有绝对优势,并掌握控制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想夺什么权,就易如反掌。不能与时俱进的军队必将被时代所抛弃。    
    


第三篇 信息化军队的建设苏俄模式没有打胜仗的记录

    二战结束以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分庭抗礼,分别建立起各自的势力范围。苏联向东欧的华约国家、中东地区各国、北非国家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出售了大量武器装备,伴随武器装备的出口也输出了苏联的军事战略理论、机械化战争理论、机械化作战理论和各种战术和战法。在1979—1989年历时十年的侵阿战争中,苏联出动各类先进的武器装备,结果大败而归。2001年美军主导的阿富汗战争,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