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19-王旭高临证医桉-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六君子汤加川朴、干姜、桂木、沉香。 
杨 心胸觉冷,经事数月一来,食入则腹中胀痛,寒痰气郁凝滞不通。当以辛温宣畅,遵熟料五积意。 
半夏 桂枝 茯苓 苍术 白芍 川芎 川朴 当归身 丹参 炙甘草 陈皮 枳壳 高良姜 
又 苦辛温通之剂,而能调经散痞,用之而效,益信古人言不妄发,法不虚立,在用者何如耳。 
前方去良姜,加茺蔚子、砂仁。 
胡 阳微浊聚于胃,寒饮窃踞中宫。脘痛连胁,腹鸣漉漉。法当转运中阳,以却寒饮。 
旋复花 干姜 半夏 茯苓 泽泻 陈皮 水红花子 白蛳螺壳 生姜 
又 脘胁之痛虽除,脾胃之气大惫。面浮足肿,土衰水泛,脉细少神,虑其腹满。急宜温补中阳以消 
水湿,又当自知节爱为上。 
六君子汤去草,加炮姜、熟附子、神曲。另金匮肾气丸朝暮各服一钱五分。 
某 肾中之元阳不足,胆中之火用不宣。痰饮伏留于心下, 
故心胸如盆大一块,常觉板痛,背亦常寒。三四年来每交子后则 
气喘,乃阳气当至而不至,痰饮阻遏,阳微阴胜故也。天明则阳气张,故喘平。至心悸咳嗽,易于惊恐, 
属阴邪窃踞胸中为病。其常若伤风之状者,卫外之阳亦虚也。图治之法,当祛寒饮而逐 
阴邪,斡旋阳气,如离照当空,阴邪尽扫。用仲景苓桂术甘汤,先通其胸中之阳气,再议。 
茯苓(细辛一分,煎汁炒) 冬术(附子二分,炒) 党参(姜汁炒) 甘草(麻黄一 
分炒) 桂木 半夏 干姜(五味子五粒,炒) 补故纸(青盐炒) 紫石英 陈皮 胡桃肉 白蛳螺壳(洗) 
贾 病已两月,先呕而后咳,多吐清涎,口不渴,心胸痛而痞闷,此痰饮停于心下也。虽微有寒 
热,并非外感风邪。当从胸痹痰饮门中求之。 
半夏 茯苓 栝蒌皮 橘红 杏仁 生姜 
渊按∶仲景治胸痹用蒌皮须同薤白,治痰饮须同桂枝,否则不效。盖胸脘之阳不化,饮痹皆不去耳。 
施 背筋常冷,胸腹有块,时吐酸水。此寒痰阻于胃而太阳之气不宣,温之通之。 
苏梗 桂枝 陈皮 茯苓 半夏 制附子 川椒 老生姜 
仁渊曰∶《内经》无痰饮证,并无痰字。痰饮之病,始于仲景,详于《金匮》。其论痰饮有四,曰 
痰饮,悬饮,支饮,溢饮。《千金》有五饮丸,治留饮,痰饮,溢饮,流饮, 饮。明·李 
时珍即《金匮》四饮加伏饮为五饮。古人以胸胃肠间有水饮内积,即名曰饮。不必尽有咳嗽也。今人以 
咳嗽气逆,倚息不得卧,名之曰痰饮,乃《金匮》之支饮也。其余或已更名,如脘痛 
吐酸,即古之悬饮也。饮水不化,不得汗出,身体疼重浮肿,古之溢饮也。去古渐远,其名遂更。夫五饮 
之生,总由肺脾阳虚,致水饮入胃不能布化通调,停蓄胃肠之间,遂生种种病情。射肺 
则咳,凌心则悸,犯肝则胁痛眩冒,入肾则喘逆,侮脾则胀满痞闷,皆中上阳气不能布化之过也。然肺脾 
之阳虽虚,肾中之阳尚旺,其病犹可支持,故痰饮病有积延岁月而不死者。如此篇亦以 
咳嗽气逆为痰饮,然即以咳嗽气逆而论,其因多端,未必尽属痰饮也。大抵痰饮咳嗽,其痰多沫,其气多逆, 
其脉多弦、多滑,其心多悸荡,其头多眩冒,其表畏寒,冬发夏愈,其口不渴,其 
舌苔多白,此痰饮咳嗽之状也。治法,《金匮》要言不繁曰∶须以温药和之。盖无论何饮,化其中上焦之 
阳气为先,而肾气丸一方,即开后人内饮治肾之门。故后人有外饮治肺脾,内饮治肝肾 
之说。盖饮邪久延,穷而伤肾,肾阳虚而肾气上奔,非温纳补摄不效。后贤之人参蛤蚧,黑锡丹,天真丸等, 
都从肾气丸得来,为温纳肾气之法。若得病之由,或冒冷雨,或卧而受凉,或过饮伤其肺脾,非一端耳。 

卷之三
痰喘门
属性:高 寒入肺底,久而化热,同一痰喘,先后不同矣。初病在肺,久必及肾,虚实不同矣。补肾纳气, 
清金化痰,是目下治法。 
大熟地(海浮石拌) 麦冬 川贝 蛤壳 五味子 牛膝 杏仁 沙参 地骨皮 枇杷叶 悉尼皮 
卢 肾司纳气,开窍于二阴。病发每因劳碌之余,先频转矢气,而后气升上逆,短促如喘, 
饮食二便如常。其病在少阴之枢,宜补而纳之。 
六味地黄合生脉散,加青铅。 
陆 喘哮十二年,三疟一载。疟止复来,喘发愈勤。中虚痰 
饮不化,虽痰中带血,而不可以作热治也。拟六君子加杏仁、旋复、姜桂方法。 
六君子汤加杏仁、旋复花、桂枝(细辛同炒)、干姜(五味子同打炒)。 
渊按∶痰中见血,仍用姜、桂,非老手不辨。 
冯 年逾七旬,伏暑挟湿,湿能生热。病起微寒微热,咳嗽 
痰稠,曾经吐血。今血虽止而咳仍然,脉涩而数,舌苔灰白而渴, 
乃湿热痰浊恋于肺胃。病将匝月,元气大伤。脾胃不醒,谷食少进。初起大便坚,今则软而带溏矣。 
病在肺脾胃三经,治在化痰、降气、和中。 
甜杏仁 茯苓 款冬花 蛤壳 沙参 紫菀 川贝母 苡仁 陈皮 雪羹 
另∶用人参、珠子、血珀、沉香、礞石,研细末,匀和一处,再研极细。分四服,日一服。 
又 夫咳嗽痰喘之病,浅则在肺胃,深则属肝肾。凡用方之法,由浅而深。按脉察色,知其虚中挟实。 
实者,痰浊也,故先以化痰、降气、和中为法。两剂,咳嗽稍平,惟气之喘而短者 
有出多纳少之意,则其本虚矣。左脉细微,肝肾之虚大着。虽舌苔黄浊不化,亦当以摄纳为要。 
且额上汗冷,胃泛不纳,将有虚脱之虑。 
人参(一钱五分) 五味子(八分) 麦冬(钱半,元米炒) 山萸肉(二钱) 泽 
泻(一钱) 大熟地(六钱,附子三分煎汁,浸片时,炒成炭) 怀山药(五钱,炒) 
茯苓(二钱) 紫石英(三钱) 怀牛膝(三钱) 紫衣胡桃肉(不去皮,二个) 
另∶用好肉桂(三分),上沉香(三分,)坎 二条。 
上三味,各研末,和一处,再研细,分作二服。今晚一服,燕窝汤调下。明日再进一服。若得额汗 
收敛,左脉稍起,犹有生机可理。若不应手,难为力矣。 
杜 咳嗽有年,每遇劳碌感寒即发。并无痰涎,此属气喘。据述病起受寒,早用麦冬清滋之药,遂至邪恋 
于肺,曾服麻黄开达见效。然病根日久,肺气日虚。虚而不治,累及子母。今三焦并治,乃肺脾肾三脏兼顾也。 
杜苏子 淡干姜(五味子合捣) 甜杏仁 橘红 半夏 款冬花 炙甘草 
早服附桂八味丸一钱,金水六君丸三钱,开水送。 
又 久咳,肺脾肾交虚,前用温纳相安。今交夏令,肾气丸 
中桂、附嫌刚,改用都气丸可也。 
都气丸三钱,朝服。金水六君丸三钱,晚服。俱盐汤下。 
又 肺为贮痰之器,肾为纳气之根。肾虚不纳,则气逆而生喘;肺虚失降,则痰贮而作喘。前方辛通 
肺气。补摄肾气,服下稍安,而病莫能除。良以多年宿恙,根深蒂固。然按方书内饮治 
肾,外饮治肺,不越开上填下之意。 
法半夏 茯苓 橘红 杏仁霜 款冬花 干姜 白芍 五味子 炙甘草 
上药为末,用麻黄三钱,白果肉三十粒,枇杷叶二十片,煎 
浓汁,泛丸。每服一钱,朝晚并进,与都气丸同。 
王 高年烘火,误烧被絮,遭惊受寒,烟熏入肺,陡然喘逆,痰嘶,神糊,面浮。防其厥脱。 
旋复花 前胡 杏仁 川贝 代赭石 茯神 苏子 沉香 桑白皮 款冬花 竹油(冲) 姜汁(冲) 
渊按∶此火邪伤肺而喘也。与寻常痰喘不同,故不用温纳。 
徐 喘哮气急,原由寒入肺俞,痰凝胃络而起。久发不已,肺虚必及于肾,胃虚必累于脾。脾为生痰之 
源,肺为贮痰之器。痰恋不化,气机阻滞,一触风寒,喘即举发。治之之法,在上治 
肺胃,在下治脾肾,发时治上,平时治下,此一定章程。若欲除根,必须频年累月,服药不断,倘一 
暴十寒,终无济于事也。此非虚语,慎勿草草。 
发时服方∶ 
款冬花 桑皮 紫菀 苏子 沉香 茯苓 杏仁 橘红 半夏 淡芩 
平时服方∶ 
熟地 五味子 陈皮 苡仁 胡桃肉 紫石英( ) 半夏 蛤壳 杜仲 茯苓 
又 喘哮频发,脉形细数,身常恶寒。下焦阴虚,中焦痰盛, 
上焦肺弱。肺弱故畏寒,阴虚故脉数。喘之频发,痰之盛也。有所 
感触,则病发焉。病有三层,治有三法。层层护卫,法法兼到。终年常服,庶几见效,否恐无益也。 
发时服方∶ 
桂枝(生晒干) 款冬花(蜜炙) 橘红(盐水炒) 杏仁霜 莱菔子 桑皮(蜜炙) 
共研末,用枇杷叶十片,去毛,煎汤,再用竹油半茶杯,姜 
汁一酒杯,相和一处,将上药末泛丸。发喘时,每至卧时服此丸二钱,苡仁、橘红汤送下。 
平时服方∶ 
大熟地(砂仁拌) 丹皮(盐水炒) 茯苓 牛膝(盐水炒) 泽泻(盐水炒) 肉 
桂山萸肉(酒炒) 怀山药(炒) 五味子(盐水炒) 磁石 
上药为末,用炼白蜜捣和,捻作小丸,丸须光亮。俟(半干),再用制半夏(三两),陈皮(二两), 
炙甘草(一两),研极细末,泛为衣。每朝服(二钱)。发时亦可服。 
叶 喘之标在肺,喘之本在肾。脉迟者,寒也。舌白者,痰也。以金水六君煎加味。 
大熟地(蛤粉炒) 半夏 陈皮 茯苓 杜仲 款冬花 桂枝 紫菀 杏仁 五味子 胡桃肉 
又 喘发已平,咳嗽不止,吐出浓痰,今宜降气化痰。 
苏子 旋复花 当归 款冬花 桑白皮 橘红 半夏 茯苓 杏仁 
金 痰气声嘶,面仰项折,久而不已,防有鸡胸、龟背之变。盖肺气上而不下,痰涎升而不降,上 
盛则下虚,故病象若此。宜清肺以降逆,化痰而理气。 
生石膏 紫石英 半夏 茯苓 橘红 石决明 川贝母 蛤壳 紫菀 杏仁 竹油 姜汁 
另∶不蛀皂荚三枚,去皮弦子,煎浓汤一饭碗,用大枣三十 
枚,将汤煮烂,晒干,将汁再浸,再晒干。每日食枣五六枚。 
某 汗出不休,气短而喘,是气血阴阳并弱也。足常冷为阳 
虚,手心热为阴虚。营不安则汗出,气不纳则喘乏。法当兼顾。 
大熟地(附子三分,拌炒) 黄 (防风一钱,拌炒) 归身 白芍 五味 
子紫石英 茯苓 党参 冬术 浮麦 红枣 
渊按∶此劳损虚喘也。金受火刑,经所谓耐冬不耐夏。夏令 
见之,都属不治。黄 为汗多而设,若喘而无汗,即不相宜。 
又 汗出减半,气尚短喘。今当大剂滋阴,再参重以镇怯。 
人参固本丸 龟胶 磁石 紫石英 白芍 五味子 胡桃肉 
又 周身之汗已收,头汗之多未敛。气喘较前觉重,交午愈甚。掌心觉热,脉形细数,饮食减少。阴津 
大亏,肺气伤戕。兹当炎暑,水衰火旺,金受其灼。咳嗽痰黄,渐延损症。拟清金丽水,冀其应手为妙。 
沙参 麦冬 大生地 龟板 川贝母 五味子 知母 西洋参 川黄柏 
仁渊曰∶痰喘之因不一,须分虚实两途。实者因风寒痰火,大都病在肺胃,从外感而来,或寒热无汗, 
或不热有汗,咳嗽痰浓,便溺短赤,舌苔浓,脉数浮滑不空,乃风温痰热壅于肺胃不 
得降化也。宜宣通肺络,清降胃气。有汗葶、杏、橘、贝、芩、翘、石膏等剂,无汗麻杏甘石、桑、贝、橘、 
桔之类。若形寒表热不扬,咳窒不爽,脉浮而紧,乃风寒闭其肺络,元府不宣,肺气 
不利,不得肃降也。宜麻、杏、苏、桔或防风通圣等开其腠理。虚者乃平素肺肾内虚,肃降摄纳无权,脾胃气 
弱,不克化饮食精微,即痰饮之类。痰留肺系胃络,一触外邪,肺胃即失顺降,肾 
气即为奔逆,喉间 吼有声,倚几布息,甚至自汗淋漓,无表热外感见证,脉浮滑空豁,或形瘦浮肿,种种 
虚象,宜温纳镇摄。又有半虚半实之证,如素有痰饮,感寒遇劳即发,咳嗽痰沫,喘 
逆倚息。仿痰饮例治之,若久病全属虚证。更有无痰而喘,火迫而喘,糖哮盐哮而喘,俱伤其肺气使然。 
当求其因。古人谓实喘治肺,虚喘治肾,确有见地,然不可执一。实喘治肺,须兼治胃; 
虚喘治肾,宜兼治肺。如肾气丸、黑锡丹治肾,人参蛤蚧汤治肺,人参胡桃汤肺肾兼治也。大抵痰多,脉空 
弦者,以肾为主。痰少,脉虚不甚大者,以肺为主。痰稀多沫者,宜温纳,痰少色黄浓者,宜平降。一则肾阳 
虚,一则肾阴虚而肺有火也。夫熟地最能消虚痰,以其能填补肾气而化无形之痰也。勿嫌腻膈而畏之。 

卷之四
咳嗽门
属性:卜 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仲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盖因风温袭肺,引动心包之火上逆,故治 
法仍宜宣散肺经风邪,参入宁心缓火之品。仲景方法,略示其端,但语焉而未详,后人未细审耳。 
前胡 杏仁 象贝 桔梗 射干 远志(甘草汤制) 麦冬 沙参 
小麦一两煎汤代水。(微妙在此一味。) 
渊按∶非深入仲景堂奥不能道。用宣散肺金风温之方,加小麦一两,清心热,即补心虚,何等灵敏。 
胡 咳嗽呕吐,痰浓头痛,风热上蕴,肺胃失降。 
前胡 杏仁 苏子 橘红 款冬花 桑白皮 防风 桑叶 冬瓜子 
丁 形寒饮冷则伤肺,两寒相感,中外皆伤,故气逆而为咳嗽。自秋冬历春夏,每每夜甚,气升不得卧。 
近来吐血数口,是伏寒化热,而阳络受伤矣。祛其伏寒,退其伏热,必兼降气化痰。 
紫菀 杏仁 款冬花 橘红 川贝 茯苓 桂枝 淡黄芩 桔梗 半夏 桑白皮 枇杷叶 
胡 肺有风邪则咳,胃有湿痰则满。肾虚则腰痛,肝虚则目花。既不可徒散,亦未可徒补,拟两顾法。 
苏子降气汤去桂枝,加茯苓、玉竹、 豆衣、桑叶、胡桃肉、枇杷叶。 
某 素有寒嗽,时发时止。上年岁底发时,寒热六七日方止。至春初,喉痛三日,声音遂哑,而咳嗽 
作。总因风温袭于肺部。宜宣邪降气,冀免喘急。 
旋复花 荆芥 杏仁 款冬花 前胡 苏子 枳壳 川贝 川芎 桔梗 蛤壳 枇杷叶 
许 寒嗽交冬则发,兼患颈项强急。 
大熟地(六钱,麻黄一钱煎汁浸,炒松) 茯苓(三钱,细辛五分煎汁浸,炒) 
胡桃肉(四钱) 五味子(八分,淡姜一钱同炒) 陈皮(二钱,盐水炒) 半夏(钱半,炒) 川 
贝(三钱) 款冬花(三钱) 苡仁(四钱) 杏仁霜(三钱) 归身(三钱,酒炒) 党参(三钱,元米炒) 
上药为末,炼蜜为丸。每晨开水送下三钱。 
渊按∶久嗽宜此方。若颈项强急,未免有外风袭三阳经也,何不以汤剂兼治之。 
僧 咳嗽七八年,咳甚必汗出。近半年以来痰中见血两次,肺气肾阴亏损矣。虑加内热,延成劳怯。 
大熟地 归身 蛤壳 北沙参 麦冬 川贝 甜杏仁 苏子 桑白皮 炙甘草 枇杷叶 
又 久嗽肺肾交虚,犹幸胃气尚旺。法以金水同治,冀精气渐生。 
大熟地 归身 炙甘草 潞党参 桂枝 款冬花 炮姜 麦冬 半夏 阿胶 蛤壳 
此方炙甘草合麦门冬汤。病由寒伏肺底,致成咳嗽,日久伤及精气,故于滋补中兼化痰。 
又 久嗽汗出,诸药不效。用宁肺散。 
粟壳(一两六钱,醋炒) 炙乌梅肉(四钱) 
共研末,每服三钱,下午开水调服。朝服金水六君子丸四钱,开水送下。 
张 十年前三疟之后,盗汗常出,阴津大伤。去秋咳嗽气升, 
痰中带血。至今行动气喘,内热多汗,食少无力,脉虚细数,劳损根深。 
四君子汤加五味子、熟地、焦六曲、粟壳、紫石英、熟附子、黄 、白芍、麦冬。 
又 肺主出气,肾主纳气。肾虚不能纳气,气反上逆而喘。 
痰饮留中,加以汗出阳虚,咳血阴虚,内热食少,肺肾虚劳之候。 
四君子汤加麦冬、紫石英、熟附子、丹皮、大熟地、半夏、白芍、沉香、五味子、粟壳、乌梅。 
渊按∶夺血毋汗,夺汗毋血。血,阴也;汗,亦阴也。何以 
言阴虚阳虚?盖汗出为阳气失卫,咳血为阴火所迫,故有阴阳之分。 
又 盗汗气喘,咳嗽脉细。精气两虚,舍补摄肺肾之外,更 
将何法以治!景岳云∶大虚之症即微补尚难见效,而况于不补乎? 
前方加归身、牡蛎、龙骨、黄 。 
姚 咳嗽将及一年,阴阳之气各造其偏。阳虚则外寒,阴虚 
生内热。夏令湿热用事,迩日寒暄不调,脾胃伤戕,恐致成劳,毋忽! 
沙参 茯苓 五味子 麦冬 黄 川贝 苡仁 沙苑子 玉竹 枇杷叶 
又 脉数未退,阴虚未复。咳嗽不止,肺气日虚。夏暑将临,病尚未稳,仍宜小心安养为要。 
大生地 生洋参 麦冬 川贝 玉竹 五味子 黄 沙参 茯苓 枇杷露 
唐 七旬有六之年,面色红润,脉形坚搏,外似有余,里实 
不足。屡患咳嗽,娇脏暗伤。本月初旬微感风温,咳嗽又 
作。舌苔薄白,底有裂纹,饮食略减。风温久恋,劫胃津,灼肺阴。不可再投辛散,当以甘润生津。 
花粉 沙参 玉竹 麦冬 苡仁 杏仁 川贝 桑叶 
李 咳嗽喉痒,痰或稀或浓,浓则腥臭。脉象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