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38-儿科萃精-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钱,肥知母一钱,白莲肉一钱,玄参一钱,寸麦冬钱半,真雅连八分,天花粉五分,炙甘草五分。 

卷七血证门
便血
属性:小儿大便下血,皆因恣食肥甘,致生内热,伤阴络也。若血色黯而浊,肛门肿痛,先血后粪者为近血,名曰 
脏毒。若血鲜而清,腹中不痛,先粪后血者为远血,名曰肠风。故便血属脏毒者,肛门每多肿痛,初起古方主皂 
刺大黄汤消之(如皂刺、生大黄、各等分)。量儿年岁大小虚实,酌其多少。水酒煎服。大下血后,热盛微痛者, 
古法主槐花散和之(如炒槐花、侧柏叶、炒枳壳、川黄连、炒荆芥穗等味)。 
脏毒加苍术、苦楝;肠风加秦艽、防风。湿盛不痛者,古法主平胃地榆汤和之(如炒苍术、陈皮、姜炒浓朴、 
甘草、地榆,引用生姜)。 
便血日久,脉微气血弱者,古法主升阳和血汤和之(如炙黄 、酒炒当归、炒白芍、牡丹皮、陈皮、肉桂、秦 
艽、生地、熟地、生甘草、炙甘草、炒苍术、绿升麻等味)。 
继以人参养荣汤补之(如人参、黄 、炒白术、茯苓、炒白芍、肉桂、熟地、酒洗当归、炒甘草、陈皮,引 
用姜、枣)。 
〔真按〕小儿粪前见血,此血自大肠来也。方用正雅连五分,川黄柏一钱,小条芩一钱,生甘草五分,引用 
灯芯十茎。 
粪后见血,此血从胃脘小肠来也。方用黑栀仁五分,大生地钱半,粉丹皮一钱,大归身五分,雅川连五分, 
太子参八分,生于术六分。 
久不止者,本方加西党参钱半,升麻三分。 

卷七血证门
溺血
属性:小儿溺血,为精窍之病,乃尿与血先后分出者也。古法主牛膝四物汤(如牛膝、木通、郁金、甘草梢、瞿麦、 
当归、川芎、生地、赤芍等味)。 
〔真按〕小儿溺血,固属罕见,若有此证,方用鲜生地钱半,生牛膝一钱,细木通八分,赤芍药一钱,瞿麦 
穗五分,白云苓二钱,引用灯花一颗。 

卷七汗证门
汗解
属性:《经》曰∶阳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又曰∶阳加于阴,谓之汗。又曰∶心为汗。夫心之所藏,在内者为血, 
在外者为汗。汗乃人之津液,存于阳者为津,存于阴者为液,发泄于外者为汗。若汗无故而出者,乃因阴阳偏胜 
也。如小儿无因而汗自出者,谓之自汗。自汗属阳,有虚实之别。虚者汗出翕翕,发热恶寒,乃表虚也。汗出蒸 
蒸,发热不恶寒,乃里实也。表虚者法当固表,里实者法当攻热。又有睡则汗出,觉则汗止,谓之盗汗。盗汗主 
阴虚,然当分心虚不固,心火伤阴二候。心虚当补心,心热当凉血,最宜详辨,因作汗解。 

卷七汗证门
自汗
属性:小儿表虚, 自汗,古法主玉屏风散(如蜜炙黄 、防风、土炒白术等味)。 
若恶寒冷,阳气虚也,古法主桂枝汤(如白芍、桂枝、炙甘草)。加炙附子,引用姜、枣。 
阳明里实。蒸蒸自汗。古法主白虎汤(如 石膏、生知母、生甘草、粳米等味)以清之。 
便秘者。古法主调胃承气汤(如大黄、芒硝、甘草,引用生姜)以攻之。 
〔真按〕自汗一证,多由心肾两虚而得之者。然阴虚阳必凑 
之,故发热而自汗。阳虚阴必凑之,故发厥而自汗。皆阴阳偏胜之见端也。小儿脏腑娇嫩,皮腠未密,或重衣浓 
被,致五内生热,热搏于心,故心腋不能自存,而额汗出也。额为心之位,宜收敛心气,固心血,方以炒党参二 
钱,白归身五分,另有 猪心切一薄片,共煎汤,空心服之。 
若大病后,气血两虚,津液自汗,或潮热,或寒热发过之后,身凉自汗,日久令儿黄瘦,失治则变蒸疸,急 
宜固其真元。方用嫩黄 一钱,炒党参八分,漂白术八分,炙甘草五分,引用龙眼肉三枚。 
若脾虚泄泻自汗后,而遍身冷,有时遇泻则无汗,不泻则有汗,此为大虚之候,急用真人参三钱(无力者用 
西党参三钱)。生金钱术二钱,北干姜一钱,炙甘草一钱,以挽救之。 
泻止,除去干姜不用,加炙黄 一钱,同煎。 
小儿自汗,上至胸,下至脐,此胃虚也,宜补胃。方用四君子汤加黄 。 
小儿肺虚自汗,面唇俱白,六脉无力,盖因久嗽所致。方用四君子汤加麦芽、五味子。 

卷七汗证门
盗汗
属性:小儿盗汗有二,虚实两分∶心虚者,阴气不敛也,睡则多惊,古法主酸枣仁汤(如当归、炒白芍、生地、茯 
苓、炒酸枣仁、炒知母、炒黄柏、五味子、人参、炙黄 等味)。 
心热者,火伤于阴也,身多烦热,古法主当归六黄汤(如当归、生地、熟地、黄芩、黄柏、黄连、炙黄 , 
引用浮麦)。 
〔真按〕小儿睡中汗出,醒来则止,此心虚盗汗。宜和心气,养心血。但用前拟自汗本方党参、归身、 
猪心等味,服之即愈。 
若睡中遍身有汗,觉来久不干者,此食积盗汗脾冷所致。方 
用正广皮八分,杭青皮八分,诃子肉四分,粉甘草四分,公丁香三分,引用五谷虫五分。 
附诸汗外治法∶凡诸汗服药不止者,用五倍子一个,研细末,醋和作一小饼,贴肚脐,以带扎之,即能见效。 

卷七咳嗽门
咳嗽解
属性:黄帝曰∶肺之令人咳,何也。歧伯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夫肺为华盖,口鼻相通,息之出入, 
气之升降,必由之路,故专主气。《经》曰∶形寒饮冷则伤肺。由儿衣太薄及冷冻饮料之类,伤于寒也。《经》曰∶ 
热伤肺。由儿衣太浓,爱养过度,伤于热也。又曰∶皮毛者肺之合。皮毛先受邪气,邪气得从其合,使气上而不 
下,逆而不收,充塞咽嗌,故令咳嗽也。 
《病机式要》云∶咳嗽谓有声有痰,因肺气受伤,动乎脾湿而然也。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 
谓无声而有痰,脾虚动而为痰也。 
二者虽俱属肺病,然又有肺寒肺热之分,食积分寒之别,宜详辨之。 
脏腑皆令人咳,然必脏腑各受其邪,而终皆不离乎肺也。但因痰而嗽者痰为重,主治在脾;因咳而动痰者, 
肺为重,主治在肺。 
以时言之∶清晨咳者,属痰火;午前嗽者,属胃火;午后嗽者,属阴虚;黄昏嗽者,火浮于肺,二便嗽者, 
食积滞于三焦;肺实者,烦嗽抱首,面赤反食;肺虚者,气逆虚鸣,面目白飧泄;肺热者,痰腥而稠,身热喘满, 
鼻干面红,手捏眉目;肺寒者,嗽多痰清,面白而喘,恶风多涕。 
又因其虚实寒热,调理各不相同,因作咳嗽解。 

卷七咳嗽门
肺寒咳嗽
属性:小儿寒嗽,因平素肺虚,喜啖生冷,以致寒邪伤肺,发为咳嗽。其证面色 白,痰多清稀,鼻流青涕,初 
起古法主圣惠橘皮饮(如人参、贝母、苏叶、陈皮、桔梗、杏仁,引用红枣)。 
若日久不愈者,古法主补肺阿胶散(如人参、麸炒阿胶、炒牛蒡子、炒杏仁、糯米、炙甘草、马兜铃等味), 
水煎食后服。 
〔真按〕小儿寒嗽,除前述诸病状外,更有气壅喘促,声浊无汗,鼻塞声重之状。方用老苏梗八分,白云 
苓钱半,陈枳壳一钱,信前胡六分,芽桔梗一钱,浙贝母钱半,苦杏仁钱半,引用嫩生姜一薄片。 
次用化痰宁嗽之法,方用叭哒杏仁二钱,蜜紫菀一钱,炒百部一钱,炒白前一钱,炙甘草五分,煎服则气 
顺痰清,而咳嗽不强止而自止矣。 

卷七咳嗽门
肺热咳嗽
属性:小儿火嗽一证,乃火热熏扰肺金,遂致频频咳嗽,面赤咽干,痰黄气秽,多带稠粘。便软者,古法主加味 
泻白散(如桑皮、地骨皮、生甘草、川贝母、麦冬、生知母、桔梗、黄芩、薄荷等味)。 
便硬者,古法主凉膈散(如黄芩、大黄、连翘、芒硝、生甘草、栀子、薄荷,引用竹叶、生蜜),加桔梗、 
桑皮。 
〔真按〕小儿热嗽,便软者,但用蜜炙桑皮钱半,蜜炙地骨皮一钱,川尖贝八分,去心麦冬钱半,苦桔梗 
八分,新竹茹一钱,浮海石八分,引用生白蜜一小匙,冲服。 
便硬者,加玄明粉二钱,炒黄芩八分。 

卷七咳嗽门
食积咳嗽
属性:小儿积嗽,因食积生痰,热气熏蒸,肺气上促痰壅,频频咳嗽。便溏者,古法主曲麦二陈汤(如陈皮、姜 
制半夏、茯苓、生甘草、姜制黄连、山楂、炒麦芽、炒神曲、栝蒌仁、炒枳实,引用姜、枣)。 
便秘者,古法主苏葶滚痰丸〔如炒苏子一两,苦葶苈一两,酒蒸大黄四两,沉香五钱,黄芩四两,青礞石(火 
如金为度)五钱,共为末,水为丸〕,量儿虚实服之,姜汤送下。 
〔真按〕小儿积嗽,积已化痰,痰壅而后气促,此即咳嗽之根原。便溏、但用炒麦芽一钱,炒神曲一钱, 
炒枳实八分,半夏曲八分,制胆星三分,姜制半夏五分,炒栝蒌钱半,炒山楂一钱,引用竹沥汁姜汁各十滴。 
便硬者,加酒蒸大黄五分。 

卷七咳嗽门
风寒咳嗽
属性:小儿脱衣,偶为风冷所乘,肺先受邪,使气上逆,冲塞咽膈,发为咳嗽,嚏喷流涕,鼻塞声重,频唾痰涎, 
古法主先以参苏饮疏解表邪(如苏叶、干葛、前胡、陈皮、半夏、生甘草、炒枳壳、桔梗、赤茯苓等味)。 
再以金沸草散清其痰嗽(如细辛、荆芥、半夏、旋复花、前胡、甘草、赤苓,引用姜、枣)。 
苦寒邪壅蔽,古法主加味华盖散(如麻黄、杏仁、炒苏子、前胡、橘红、生甘草、炒桑皮、桔梗、赤茯苓等 
味)水煎,食后温服。 
〔真按〕小儿因受风寒而起咳嗽,但用苦杏仁二钱,嫩苏梗一钱,软前胡五分,赤芍药一钱,留白陈皮八 
分,片桔梗五分。生甘草五分。 
痰薄者,加姜制半夏五分;痰浓者,加川贝母八分,栝蒌仁一钱。 

卷七咳嗽门
附例
属性:小儿百 嗽,面白唇淡,白眼带青,痰不相应,此系肝风有余,肺气不足,未可以常法治之。若投疏风清肺, 
适足益燥伤阴,但用川贝母五钱(淡姜汤润湿饭上蒸过),半生半炒甘草共二钱五分,研细末,每次用一钱,加 
砂糖少许,米汤调服,连服七日即愈。 

卷七喘证门
喘解
属性:《经》曰∶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阳受则入六腑。入六腑则身热不得卧,上为喘呼。又曰∶诸气 郁,皆属 
于肺。喘者即肺之 郁也。凡呼吸气出急促者,谓之喘急,外候抬肩欠肚。若更喉中有声响者,谓之哮吼。然致 
病之原不一。如气粗胸满,痰稠便硬,而喘者,此实热也。 
气之息微,不能续息而喘者,此虚邪也。 
因风寒郁闭而喘者。因痰饮壅逆而喘者。此外,更有马脾风一证,最为危急。辨别之内,毫厘千里,因作喘解。 

卷七喘证门
火热喘急
属性:小儿因火邪刑金,作喘有声者,外候口干舌燥,渴甚,面赤唇红。审其脉证,属肺热者,古法主凉膈散(如 
黄芩、大黄、连翘、芒硝、生甘草、栀子、薄荷,引用竹叶、生蜜)。 
〔真按〕此方芒硝、薄荷可不用。 
属胃热者,古法主凉膈白虎汤(如生大黄、朴硝、生甘草、连翘、栀子、生黄芩、薄荷叶、生石膏、生知母, 
引用粳米)。 
〔真按〕此方大黄、朴硝、薄荷三味可不用。 
心火刑金者,古法主导赤散(如生地、木通、生甘草,引用灯芯、竹叶)。 
〔真按〕如系心火过旺,可加黄连、滑石二味。 
肾虚火来烁金者,古法主知柏地黄汤(如干生地黄、山茱萸肉、炒山药、炒知母、盐炒黄柏、牡丹皮、泽泻、 
茯苓等味)。 
〔真按〕此方甚佳,但分量不必过重,黄柏一味,尤宜少用为妥。 

卷七喘证门
肺虚喘急
属性:小儿虚喘之证,气乏声音短涩,古法主王洁古黄 汤(如人参、炙黄 、炙甘草、地骨皮、炒桑白皮等味)。 
〔真按〕小儿因纯粹肺虚而喘,不夹他证。方用西洋参一钱,蜜炙桑白皮,地骨皮各八分,甜杏仁一钱,炙 
甘草三分。 
喘促夹痰者,古法主百合固金汤(如百合、天门冬、麦门冬、生地、熟地、当归、白芍、生甘草、贝母、玄 
参、桔梗等味)。 
〔真按〕小儿因肺虚夹痰而喘,重在补肺化痰,方以栝蒌霜钱半,百合一钱,川贝母一钱,炒麦冬六分,制 
天冬六分,西洋参钱半,炒白芍八分,生甘草三分。 
喘促夹热者,古法主本事黄 汤(如五味子、白芍、天冬、麦冬、人参、黄 、熟地、炙甘草、白茯苓,引 
用乌梅、姜、枣)。 
〔真按〕小儿因肺虚夹热,而作喘者,此方甚不相宜。方以西洋参一钱,连心麦冬一钱,润玄参一钱,生白 
芍六分,白茯苓钱半,淡竹叶一钱,川贝母八分,炙桑白皮五分,生甘草梢五 
分,引用鲜栝蒌钱半。 

卷七喘证门
风寒喘急
属性:小儿因受风寒,内闭肺气,则气逆不降,呼吸气急,以致作喘,发热无汗,古法主华盖散(方见风寒咳嗽)。 
〔真按〕麻黄表散太过,儿体万不能支,但用嫩苏叶八分,薄荷尖五分,苦杏仁钱半,信前胡三分,冬桑叶 
一钱,醋炒青皮三分,引用鲜枇杷叶一片。 

卷七喘证门
痰饮喘急
属性:小儿痰饮作喘,实因痰壅气逆,其音如潮。响声如曳踞者,古法主苏葶滚痰丸(方见食积咳嗽)。 
〔真按〕此方太猛,慎勿轻试。但用甜葶苈三分,淡海蜇皮三钱,鲜荸荠三枚,生甘草五分,煎好,以枇杷 
露、杏仁露各半两冲服。 
若停饮喘急不得卧者,古法主苏葶丸(如炒苏子、苦葶苈子各等分,蒸枣肉为丸),淡姜汤下。 
〔真按〕停饮喘急,先宜泻饮降逆,此丸临时可服,但须以姜汁和枣肉为丸。放小儿口中,衔化徐徐咽下。 
若儿过小,改用炒苏子二分,微炒葶苈一分,枣一枚,生姜一小片,煎服。 

卷七喘证门
马脾风
属性:小儿暴喘,俗谓之马脾风,因寒邪客于肺俞,寒化为热,闭于肺经,故胸高气促,肺胀喘满,两胁煽动,陷 
下作坑,鼻窍煽张,神气闷乱,初起古法主五虎汤(如蜜炒麻黄、炒杏仁、生甘草、石膏、细茶等味)。 
〔真按〕小儿胸膈积热,心火凌肺,热痰壅盛,忽然大喘, 
为马脾风。盖心为午火,属马,言心脾有风热也。急用黑牵牛(生炒)五分(取头末)、锦庄黄(酒润晒干)、 
陈枳壳(麸炒)各一钱,煎好,加生白蜜一汤匙,调匀,徐徐灌之,以气平为度。 

卷七吐证门
吐解
属性:《经》曰∶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呕吐酸,皆属于热。又曰∶寒气客于肠胃,厥逆而出。故痛而呕。是 
呕吐一证,皆诸逆上冲所致也。如溢乳、 乳、呕哕,皆与呕吐相似,不可概以呕吐治之。惟诸逆上冲,始得谓 
之呕吐。 
究其诸逆之原因∶ 
或乳食过多,停滞中脘,致伤胃气,不能健运而上逆也。 
或于食时触惊,停积不化,而上逆也。 
或痰饮壅盛,阻隔气道为上逆。 
或蛔虫扰乱,懊 不安为上逆。 
总而言之,上逆之因虽不同,而皆成为呕吐则同也。然其中虚实寒热,当于临证时参合兼见之证,审慎以别 
之,因作吐解。 

卷七吐证门
呕吐哕辨
属性:吐证有三∶曰呕、曰吐、曰哕。古人谓∶呕属阳明,有声有物,气血俱病也;吐属太阳,有物无声,血病也; 
哕属少阳,有声无物,气病也。 
独李杲谓呕、吐、哕俱属脾胃虚弱。洁古老人又从三焦以分气、积、寒之三因。然总不越《内经》诸逆上冲 
之一语也。知此则不辨自明矣。 

卷七吐证门
伤乳吐
属性:小儿因乳食过饱,停蓄胃中,以致运化不及,吐多乳片,犹如物盛满而上溢也。其证身热面黄,肚腹膨胀, 
古法主消乳丸(如制香附、炒神曲、炒麦芽、陈皮、炒砂仁、炙甘草,共为细末,滴水为丸,如粟米大),量儿 
大小服之。姜汤化下。 
〔真按〕小儿因伤乳而吐,但用炒神曲八分,茯苓皮一钱,炒砂仁三分,炙甘草三分,生姜皮一分。服之, 
即能化其宿乳,安其胃腑,则吐自止。 

卷七吐证门
伤食吐
属性:小儿因饮食无节,过食油腻,或面食等物,以致壅塞中脘而吐。其证肚腹胀热,恶食口臭,频吐酸粘,眼胞 
虚浮,身体发热。古法主先用三棱丸止其吐(如煨三棱、陈皮、姜制半夏、炒神曲、姜制黄连、枳实、丁香,共 
研细末,面和为丸,如黄米大,食后姜汤下)。 
再用和胃汤化其滞(如陈皮、半夏、缩砂仁、炒苍术、姜制浓朴、藿香叶、炒香附、炙甘草、山楂、炒神曲, 
引用生姜)。 
〔真按〕小儿因伤食而吐,但用山楂炭一钱,白云苓一钱,莱菔子三分,炒神曲八分,广橘红一钱,引用五 
谷虫三分。 

卷七吐证门
夹惊吐
属性:小儿多因饮食之时,忽被惊邪所触而吐,其证频吐青涎,身体发热,心神烦躁,睡卧不宁,古法主先用全蝎 
观音散截其风〔如人参、蜜制黄 、炒扁豆、茯苓、莲肉、煨木香、白芷、羌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