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煮
五六枚。
枳实栀子豉汤,微汗、微下方也。大都瘥复必虚实相兼,故汗之不欲其大汗,下之不欲
其大
栀、
枳实
上卷下剂
四逆散
属性:柴胡十分 枳实十分(炙) 芍药十分 甘草十分(炙)
上四味,各十分,捣筛〔法〕,白饮和服方寸匕〔法〕,日三服〔法〕。
四逆散,与四逆汤药品皆异者,此四逆由于热深而厥也。《素问·厥论》云∶阴气虚则
阳气
微热
芍药
此
药
上卷下剂
白散
属性:桔梗三分 贝母三分 巴豆一分(去皮心,熬黑,研如脂)
上三味,为末〔法〕,纳巴豆,更于臼中杵之〔法〕,以白饮和服〔法〕。强人半钱匕,
羸
一杯〔法〕。身热皮粟不解,欲引衣自覆者,若以水 之洗之,益令热劫不得出。当汗而不
汗则烦,假令汗出已,腹中痛,与芍药三两,如上法。
白散,结胸者亦可服。其义仍在, 水灌水,外寒实表,热却于内,故用桔梗、贝母开
提
破
本
上卷下剂
麻仁丸
属性:麻子仁二升 杏仁一斤(去皮尖) 白芍八两 大黄一斤(去皮) 浓朴一尺(炙去皮)
枳
实八
上六味,为末,炼蜜为丸梧子大〔法〕,饮服十丸〔法〕,日二服〔法〕。渐加,以利为
度
下法不曰承气,而曰麻仁者,明指脾约为脾土过燥,胃液日亡,故以麻、杏润脾燥,白
芍安
遂脾
上卷下剂
抵当汤
属性:水蛭三十个(熬) 虻虫三十个(熬,去翅足) 桃仁三十个(去皮尖) 大黄三两(去
皮,
酒浸)
上四味,为末〔法〕,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法〕,温服一升〔法〕。不下,再服
〔
抵当者,至当也。蓄血者,死阴之属,真气营运而不入者也,故草木不能独治其邪,务
必以
之血
上卷下剂
抵当丸
属性:水蛭二十个 虻虫二十个(去翅足,熬) 桃仁二十五个 大黄三两(去皮)
上四味,杵,分为四丸。以水一升煮一丸〔法〕,取七合服之〔法〕。 时当下血,若不
下
血蓄少腹中者,亦必以水蛭虻虫攻之,乃为至当,总非桃仁承气等足以动其血,故仲景
云∶
上卷下剂
五苓散
属性:猪苓十八铢(去皮) 茯苓十八铢 泽泻一两六铢 白术十八铢 桂五钱(去皮)
上五味,为末〔法〕,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法〕,日三服〔法〕。多服暖水〔法〕,汗出愈
苓,臣药也。二苓相辅,则五者之中,可为君药矣,故曰五苓。猪苓、泽泻相须,藉泽泻之
咸以润下,茯苓、白术相须,藉白术之燥以升精。脾精升则湿热散,而小便利,即东垣欲降
先升之理也。然欲小便利者,又难越膀胱一腑,故以肉桂热因热用,内通阳道,使太阳里水
引而竭之,当知是汤专治留着之水,渗于肌肉而为肿满。若水肿与足太阴无涉者,又
之方。
上卷下剂
猪苓汤
属性:猪苓一两(去皮) 茯苓一两 阿胶一两 滑石一两 泽泻一两
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法〕,纳下阿胶烊消〔法〕,温服七合〔法
〕,日三服〔法〕。
五者皆利水药,标其性之最利者名之,故曰猪苓汤,与五苓之用,其义天渊。五苓散治
太阳
是
取阿胶即从利水中育阴,是滋养无形以行有形也,故仲景云∶汗多胃燥,虽渴而里无热者,
不可与也。
上卷下剂
十枣汤
属性:芫花(熬) 甘遂 大戟各等分 大枣十枚(擘)
上三味,等分,各别捣为散〔法〕,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法〕
,纳药末,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法〕,温服之〔法〕,平旦服〔法〕。若下少病不
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法〕,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法〕。
攻饮汤剂,每以大枣缓甘遂、大戟之性者,欲其循行经隧,不欲其竟走肠胃也,故不名
其方
佐
上卷下剂
牡蛎泽泻散
属性:牡蛎(熬) 泽泻 海藻(洗去盐) 蜀漆(洗去腥) 葶苈(熬) 商陆根(熬) 栝
蒌根以上
各等
上七味,异捣,下筛为散〔法〕,更入臼中治之〔法〕,白饮和服方寸匕〔法〕。小便利,
止后服〔法〕。日二服〔法〕。
牡蛎、泽泻名其散者,治湿取重咸也。盖逐水宜苦,消肿宜咸,牡蛎、泽泻、海藻之咸,
蜀
之
上卷下剂
蜜煎导法(附)
属性:蜜七合
上一味,纳铜器中,微火煎如饴,勿令焦。俟可丸,捻作挺,如指许长二寸,当热作令
头锐
蜜煎外导者,胃无实邪,津液枯涸,气道结涩,燥尿不下,乃用蜜煎导之。虽曰外润魄
门,
上卷下剂
猪胆导法(附)
属性:大猪胆一枚
上泻汁,和醋少许,以灌谷道中,如一食顷,当大便出。
猪胆导者,热结于下,肠满胃虚,承气等汤恐重伤胃气,乃用猪胆之寒,苦酒之酸,收
引
中卷内科
秫米半夏汤
属性:秫米一升 半夏五合
上以流水千里以外者入升,扬之万遍,取其清五升煮之,炊以苇薪,火沸置秫、半,徐
炊令
出则
秫米半夏汤,非治奇经 络方也。按《二十六难》曰∶经有十二,络有十五,余三络,
阳
阳
不环
只
用
北地之膏粱茹粟也。甘酸入胃经血分。千里水扬之万遍,与甘澜水同义,取其轻扬,不助阴
邪,炊以苇薪,武火也,火沸入药,仍徐炊令减,寓升降之法。升以半夏,从阳分通卫泄邪
,降以秫米,入阴分通营补虚,阴阳通,卧立至,汗自出,故曰汗出则已矣。
中卷内科
马膏生桑桂酒方
属性:马膏( 项上脂) 生桑灰(桑枝炒灰) 桂(用桂枝) 白酒
以马膏膏其急者,以白酒和桂以涂其缓者,以桑钩钩之,即以生桑灰置之坎中,高下以
坐等
《灵枢》云∶季春痹者,北地之真中风也。春三月阳气清明,其风之中人也,不能深入,
中
故外用和阳润燥涂熨之法。邪中左颊则口 于右,邪中右颊则口 于左。无邪者,筋急引颊
移口,皮肤顽痹,故用马膏甘辛柔缓以摩其急,润其血脉,通其痹。中邪者,筋弛纵,缓不
胜收,故用桂之辛热,酒之活络,急以涂其缓,和其营卫,通其血络。以桑钩钩之,钩其颊
也。坎,颊间之坎陷也。即以生桑灰者,生者,活也,随时采活桑枝炒灰,取其性锐力足,
通节窍,祛风痹。高下以坐等者,以桑灰置之坎中,务使高下浓薄相等,然后以膏熨急颊,
令桑性入络,调匀马膏舒筋润痹。三拊者,轻手拊拍其三次也。饮以美酒,病在上者,酒以
行之。啖美炙肉,助胃气上升于络也。若夫燔针劫刺,俟明者释之。
中卷内科
生铁洛饮
属性:生铁洛
以清水浸一伏,研澄,饮水。按《甲乙经》铁洛为饮,作为后饭。
生铁洛,未经锻炼,是炉冶间初槌生铁,飞出如蛾者,治夏令之时邪。以夏气在脏,所
恶于
大筋
气所
故以
花,
能论》又云∶夺其食则已,是谷气又在禁例。或者以麦食为后饭,并可镇肝,存之以俟君子。
中卷内科
泽术麋衔散
属性:泽泻十分 白术十分 麋衔五分
上合以三指撮为后饭。
泽术麋衔,岐伯治酒风,即《风论》曰∶饮酒中风,则为漏风。其伤在脾胃,病身热解
惰,
留肌
在表
以去
中卷内科
药熨法
属性:醇酒二十升 蜀椒一升 生干姜一斤 桂心一斤
凡四种,皆 咀,渍酒中,用绵絮一斤,细白布四丈,并纳酒中,置酒马矢 中,盖封
涂,
渣与
至于
药熨大人之寒痹。大人者,富贵之人也。寒痹者,时痛而皮肤不仁也。其血脉筋骨虽痹,
而
气
尽
亦
中卷内科
角发酒
属性:左角发(方一寸左之长发)
刺厥不已,以竹管吹其两耳(陶隐居云∶吹其左耳极三度,复吹其右耳三度)。再剃其
左
角之
邪客于四脏一腑之络,乃为尸厥者,以心肾为水火络,肺脾为天地络,胃为中土络,此
五络
五络
以通
醒。
犀角
腑之
中卷内科
兰草汤
属性:兰草
水煎服。
兰草,《纲目》曰省头草。朱震亨曰∶花叶俱香,燥湿不变。《内经》∶脾瘅口甘。岐伯
曰
自
味
之
中卷内科
四君子汤
属性:人参二钱 白术二钱(炒) 茯苓二钱 炙甘草一钱 生姜三片 大枣二枚
上水煎,温服。
汤以君子名,功专健脾和胃,以受水谷之精气,而输布于四脏,一如君子有成人之德也。
入
草
广
中卷内科
十全大补汤
属性:人参二钱 白术二钱(土炒) 茯苓二钱 炙甘草一钱 当归三钱 川芎一钱 生地三
钱
白
上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
四君四物,加黄 、肉桂,是刚柔复法。盖脾为柔脏,制以四君刚药,恐过刚损柔,乃
复黄
是谓
法天
柔互
中卷内科
归脾汤
属性:人参二钱 白术二钱(土炒) 茯神二钱 炙甘草五分 黄 二钱 当归一钱 枣仁二
钱
(炒
水二盏,煎七分,食远服。
归脾者,调四脏之神志魂魄,皆归向于脾也。盖五味入胃,必藉脾与胃行其津液,以转
输于
博浓
者生
中州
肾,
气灌
与远
汤用
中卷内科
补中益气汤
属性:人参三分(嗽者去之) 白术三分(土炒) 黄 一钱(蜜炙) 当归五分(酒焙) 柴
胡二分
或三
上件药 咀,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食远稍热服。
气者,专言后天之气,出于胃,即所谓清气、卫气、谷气、营气、运气、生气、阳气、
春升
温之
以畅
下而
麻柴
中卷内科
人参养营汤
属性:人参一钱 白术一钱(土炒) 茯苓七分 广皮一钱 甘草一钱(炙) 熟地七分 当
归一
钱
上水二钟,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煎八分,食远温服。
养营者,调养营气循卫而行,不使其行之度数疾于卫也。故于十全大补汤中减川芎行血
之品
观
主
《古今录验》续命汤
麻黄三钱(去节,泡,去沫,炒) 桂枝三钱 杏仁三十枚(去皮尖) 石膏二钱 甘
草三
钱(
上九味,水煎温服,当薄覆脊,凭几坐,汗出则愈,不汗更服。无所禁,勿当风。
《古今录验》者,其方录于竹简,从古至汉,始刊于《金匮》附方中。续命者,有却病
延年
命丝
以治
不宜
热,
中卷内科
二陈汤
属性:半夏二钱(姜矾制) 陈皮一钱(去白) 茯苓一钱 甘草五分
上水一钟五分,加生姜一片,煎八分,温服。
二陈汤,古之祖方也。汪 庵谓其专走脾胃二经,豁痰去湿。余细绎之,其功在利三焦
之窍
以前
陈者
阴,
中卷内科
平胃散
属性:茅山苍术(去粗皮,米泔浸)五两 紫浓朴(去皮,姜汁炒)三两二钱 广陈皮三两二
钱(去
白)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二枚,同煎七分,温服。
胃为水土之脏,长生于申。水谷之入于胃也,分为三隧,其糟粕一隧下入小肠,传于大
肠,
下焦
发谷
肠处
中卷内科
栝蒌根桂枝汤
属性:栝蒌根三钱 桂枝一钱五分 芍药二钱 甘草一钱五分 生姜三片 大枣二枚
上六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温服取微汗,汗不出,食顷食热粥发之。(分两
遵喻
《金匮》诸篇,每多合论,其间或邪异而病在一经,或邪同而病在各经者,分证论治,
悉相
选又
告耳。即如太阳痉湿病,非但发热无汗恶寒,更加身体强KT KT ,脉反沉迟,明是风湿
混扰于太阳,阳气为湿邪所滞,不得宣通,非寒邪之沉迟脉也。治以栝蒌根桂枝汤者,风则
用桂枝汤成法,湿则君以栝蒌根,酸苦入阴,内走经络,解天行时热以降湿,合之桂枝和营
卫而治痉,
中卷内科
防己黄汤
属性:防己一两 甘草半两(炒) 白术七钱半 黄 一两一分(去芦)
上锉麻豆大,每抄五钱匕,生姜四片,大枣一枚,水盏半,煎八分,去滓温服,良久再
服。喘者加麻黄半两,胃中不和者加芍药三分,气上冲者加桂枝三分,下有陈寒者加细辛三
分。
中卷内科
防己茯苓汤
属性:防己三两 黄 三两 桂枝三两 茯苓六两 甘草二两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
汉防己,太阳经入里之药,泄腠理,疗风水,通治风湿、皮水二证。《金匮》汗出恶风
者,
盖
阳
方
其
应桴,并识之。
中卷内科
百合知母汤
属性:百合七枚(擘) 知母三两(切)
上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别以
泉水
中卷内科
滑石代赭汤
属性:百合七枚(擘) 滑石三两(碎,绵裹) 代赭石如弹丸大一枚(碎,绵裹)
上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别以
泉水
中卷内科
百合鸡子汤
属性:百合七枚(擘) 鸡子黄一枚
上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纳鸡
子黄
中卷内科
百合地黄汤
属性:百合七枚(擘) 生地黄汁一升
上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纳生地
汁煎
通章言百合病,百脉一宗,不但主于营卫,而手足六经悉能致其病,汗吐下皆非所宜。
本文
各经
六
若仅属厥阴、阳明二经为病,期以二十日愈。读第四章未经汗吐下者,治以百合地黄汤,中
病勿更服。大便如漆,热邪已泄,再服恐变症也。论症以溺时头痛为辨,盖百脉之所重在少
阴太阳,以太阳统六经之气,其经上循巅顶,下通水道,气化不行,乃下溺而上头痛,少阴
为生水之源,开阖涩乃溺而淅然。若误汗伤太阳者,溺时头痛,以知母救肺之阴,使膀胱水
藏知有母气,救肺即所以救膀胱,是阳病救阴之法也。误下伤少阴者,溺时淅然,以滑石上
通
泄
阴
引伸诸方,总不外乎补阴补阳之理,举此可以类推,学人宜自得之。
中卷内科
升麻鳖甲汤
属性:升麻二两 当归二两 蜀椒(炒去汗)一两 甘草二两 鳖甲手指大一片(炙) 雄黄
半两
(研)
上六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顿服之,老小再服,取汗。(《金匮》原文,阴毒去蜀
椒、
升麻入阳明、太阴二经,升清逐秽,辟百邪,解百毒,统治温厉阴阳二病。如阳毒为病,
面
走
烈
《
中卷内科
白虎加桂枝汤
属性:知母六两 甘草二两(炙) 石膏一斤 粳米二合 桂枝三两
上锉,每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汗出愈。
《内经》论疟,以先热后寒,邪藏于骨髓者,为温、瘅二疟。仲景以但热不寒,邪藏于
心者
经》
膏知
疟虽
清降,
中卷内科
蜀漆散
属性:蜀漆(洗去腥) 云母(烧二日夜) 龙骨等分
上三味,杵为散,未发前以浆水服半钱。温疟加蜀漆半分,临发时服一钱匕。(按∶浆
水乃
《金匮》云牡疟,《外台》曰牝疟,皆言心经之疟也。心为阴中之阳,邪气结伏于心下,
心
而
故
镇
中卷内科
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汤
属性:柴胡八两 人参三两 黄芩三两 甘草三两 栝蒌根四两 生姜二两 大枣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二服。
正疟,寒热相间,邪发于少阳,与伤寒邪发于少阳者稍异。《内经》言∶夏伤于大暑,
秋伤
久伏
深且
故
乎
中卷内科
柴胡桂姜汤
属性:柴胡半斤 桂枝三两(去皮) 干姜二两 黄芩三两 栝蒌根四两 牡蛎三两(熬) 甘
草
二两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
复
夏月,暑邪先伤在内之伏阴,至秋复感凉风,更伤卫阳,其疟寒多微有热,显然阴阳无
争,
柴胡
即用
药独
中卷内科
达原饮
属性:常山一钱 槟榔二钱 草果一钱 浓朴一钱 黄芩一钱五分 知母二钱 石菖蒲七分
青皮
上水二钟,煎八分,露一宿,发后温服。
疟发间日者,《内经》言∶邪气内薄五脏,横连募原(全元起本“募”作“膜”),其道
远,
《圣
表,
《
胃
浓朴温除肠胃之浊邪,黄芩、知母清理肠胃之热邪,复以菖蒲透膜,青皮达下,甘草和中,
而疟自解。
中卷内科
侯氏黑散
属性:菊花四十分 白术十分 细辛三分 茯苓三分 左牡蛎三分 桔梗八分 防风十分 人
参三
上十四味,杵为散,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