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681-正说历代非常女性全集-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步作用。唐朝实行均田制、户调制、租庸调,就受北魏的影响。    
    三是实行汉化制。孝文帝是文明太后一手教育出来的,所以他有很好的汉文化根底。文明太后去世后,他迁都洛阳,颁布了很多政令。孝文帝后来就成了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领袖带领本族人民融入汉族、实行民族大团结的伟大代表,表现出统一全国的伟大胸怀。    
    四是户调制。户调制就是赋税,比过去更加合理,更加减轻。等等。    
    文明太后到底是个什么人?    
    文明太后是汉族人,姓冯,是北魏第四位皇帝文成帝拓跋浚的妻子。文成帝拓跋浚13岁继位,她14岁的时候被选为贵人,18岁的时候被立为皇后。    
    当时选皇后有一套程序,先要从皇帝的几位夫人当中选定一位,作为皇后候选人,这位候选人取得候选资格后,要参加一个非常隆重的仪式,叫做“手铸金人”。如果成功,那么她就被正式册封为皇后;如果“手铸金人”失败,那么她便被淘汰,然后要另外再选一位夫人来试,所以“不成则不得立”。这位冯贵人,她“手铸金人”一次成功,成为皇后。    
    成为皇后以后,文明皇后表现出非同一般的政治才能。    
    公元465年,文成帝拓跋浚去世。根据北魏鲜卑人的习惯,帝王或一些地位很高的那些部族头领去世以后,要有“累犬护驾”,“犬”就是狗,意思是用许多狗来护驾。其实不是真正的狗,是把皇帝生前用过的、接触最多的东西,比如他穿过的衣服、他经常坐的椅子、他睡的榻等当众烧掉,说是烧掉以后这些东西就会变成一种神犬,护送皇帝的灵魂回到鲜卑族的发祥地——赤山,和他的祖宗团聚。就在这个“累犬护驾”大典上,当时百官、太监和宫女一起痛哭,这个冯皇后忽然就扑火自焚,要追随先皇而去,结果当时被人救了过来。人们赞叹:这位皇后真是了不起!    
    皇帝拓跋浚死后,朝廷的大权掌握在车骑大将军乙浑手中。乙浑这个人其实不“浑”,非常有头脑,他是鲜卑族。他趁这个时候伪造皇帝的圣旨,杀害了许多反对自己的文武大臣,甚至把当年冒死拥戴文成帝拓跋浚的平原王陆丽都给杀了。而且43天当中,他假传圣旨,给自己连升三级,升到大司马,统管36部曹。这个时候,朝廷内外是一片惊恐,传说乙浑准备改朝换代。    
    眼看着丈夫的基业将毁于一旦,情况万分危急,当时27岁的文明太后马上找来心腹大臣,在后宫秘密制定了夺回权力、杀掉乙浑党羽的计划。这件事情她计划得非常周密,采取的措施非常有力,干得非常漂亮,一夜之间,乙浑及其党羽全部被杀死,随后文明太后就宣布垂帘听政。    
    她28岁那年,爱上了一个叫李弈的大臣。李弈长得非常漂亮,非常有才干,干事利索。他们俩志趣相投,她沉浸在爱情的海洋,于是在469年,她就把政权交还给了16岁的献文帝拓跋弘,她自己退居幕后抚养太子拓跋宏。但是她没想到,过了一年,即470年,献文帝拓跋弘突然把李弈、李弈的两个哥哥,还有李弈的那些连襟姻亲在朝为官的十几家的所有男人全部杀光,原因是太后内宠李弈。于是,文明太后和献文帝之间出现了很大矛盾。    
    文明太后在经历了震惊、气愤和痛苦后,思绪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把献文帝废掉。献文帝18岁的时候,他忽然提出来,说不想当皇帝了,于是向朝廷写了“辞职报告”。说他笃信佛教,对尘世间的事情没有兴趣,就想一心一意地读经。群臣当然都反对,说皇上您现在才18岁,文武兼备,春秋鼎盛,哪能禅位?后来群臣发现他的态度很坚决,确实是不想当皇帝,但是谁当皇帝呢?他说他想禅位给皇叔。大臣们当然都反对,按朝规他应禅位给儿子,哪有往上禅的?他的理由是,当时太子拓跋宏才5岁,还不能够驾驭国家,因此要禅位给一位年长之君。其实,最大的原因是他受制于文明太后,做不了主,还不如退位。因为太后虽然还政于献文帝了,实际上还是她专政,所以献文帝想禅位给一位年长之君,给一位皇叔,由他来制约太后。太后当然明白这里的缘由,她不会让他遂愿,最后,大臣们按照太后的意思,让献文帝禅位给了太子。其实,让献文帝退位也是太后的意思,这样,文明太后自己就可以继续掌权。


《正说历代非常女性全集》 南北朝千古第一后:北魏文明太后(2)

    5年之后,到了公元476年,那年的六月初一,朝廷突然颁了一个皇帝诏书,宣布平城戒严,而且京师内外的所有军队,分三批,分批调出首都,甚至首都附近的军队都调走。这期间,献文帝拓跋弘因为兵变阴谋败露,被迫服毒自杀。这时文明太后38岁,她再次宣布临朝称制,从幕后再次走到幕前。她上一回临朝称制3年,这一次从476年开始,一直到她490年去世,又经过了14年。实际上,为了推行其改革方略,她一直是牢牢地掌握大权。    
    文明太后再次临朝称制,刚开始的时候,她很不喜欢刚刚10岁的孝文帝,尽管孝文帝是她亲自教育带大的。她跟孝文帝的关系搞得不好,其原因是太后觉得这个小皇帝太聪明了,怕他将来长大了会不利于冯家,所以就想废掉他,立拓跋宏的弟弟、比他稍微小一点的咸阳王拓跋禧为皇帝。结果群臣反对,没有废掉。    
    这时,太后突然感觉自己老了。太后想到自己掌握大权的时间毕竟不多了,还是培养一名聪明过人、才华盖世、治国有方的皇帝吧。于是,她和拓跋宏的感情又好起来。冯太后在教育孝文帝拓跋宏的过程当中,亲自编写教材三百多章,叫《劝诫歌》,还写了《皇诰》18篇,以皇帝诏书的名义教育孝文帝施政方面的纲领。    
    拓跋宏孝文帝18岁时,正式接过太后的权力,他对太后非常孝顺和谨慎,不管大小事,都请示太后,都听太后决断。    
    今天看来,文明太后之所以取得以上成就,与她牢牢掌握政权是绝对分不开的。就是在文明太后掌权的这段时间当中,她进行了许多重大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制度性改革。


《正说历代非常女性全集》 隋朝铁腕治后宫:独孤氏(1)

    隋文帝的妻子——文献皇后独孤氏,祖籍云中,寄籍洛阳,生于西魏废帝元钦二年(公元553年),卒于隋仁寿二年(602年)。文献皇后出身于名门大家,其父为独孤信,独孤信生有六子七女,长女嫁给北周明帝做皇后,七女儿便嫁给了杨坚。《北史》、《周书》皆云:“周隋及皇家,(独孤氏一门)三代皆为外戚,自古以来,未之有也。”    
    北周武帝天和元年,14岁的独孤氏嫁给26岁的杨坚。夫妻二人的感情非常好,“誓无异生之子”。杨坚共有五男五女,皆为独孤氏所生。    
    独孤氏与杨坚的长女杨丽华,嫁给周宣帝宇文贇,被立为“天元大皇后”。这样,独孤氏的姐姐是皇后,女儿又是皇后,“贵戚之盛,莫与为比”。    
    开皇元年(581年,即北周大定元年),杨坚终于废掉周静帝,自称皇帝,即隋文帝,建立了隋王朝。独孤氏被立为皇后。    
    自古以来,朝廷后宫多是非——有后妃争宠明抢暗夺的,有诸王子争位骨肉相残的,有太监争斗你死我活的,等等,这种事历来难以管理。到隋朝时,皇后独孤氏,施展奇才大略,严治后宫,把后宫治理得井然有序,出现一派稳定局面,就连当时的隋文帝都不得不敬仰七分,甚至惧她七分。    
    独孤氏的主要措施有:    
    一是管住丈夫。    
    由于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皇后不可能管住皇帝,也不应该管住皇帝。然而,独孤皇后却创造了历史奇迹——那就是用感情把丈夫“套牢”。    
    她十分注意保持与皇夫的感情。她深知必须以自己的柔情和体贴笼住皇夫,才能使他不致被其他女人所迷惑。于是,每当黎明钟鸣之际,独孤皇后就会叫醒沉睡中的隋文帝,小心翼翼地侍候皇夫洗漱穿戴,然后与他同坐一辇,把他一直送到朝阁。皇帝上朝,她则在殿下静静地等候,待散朝之后,又同辇返回内宫。这样的行动,她日复一日,不厌其烦地坚持着,使隋文帝从不敢怠慢朝政。    
    在内宫,她对皇夫的生活起居照顾得无微不至,皇帝每餐的食谱,每日的装束等事她都亲自过问,妥善安置,让文帝能毫不分心地专理朝政。每至深夜同寝的时候,她常在文帝耳旁回忆往事的情谊,细述夫妻的恩爱,用柔情蜜意来留住文帝的心。至于夫妻之间的事,只要隋文帝有所表示,她立即心领神会,积极响应,直至隋文帝心满意足,甚至筋疲力尽,才在回味中落下帷幕。这千般温柔,万般体贴,赢得了文帝的心。    
    独孤氏和隋文帝的爱情有浪漫,但更多的是传统的美德。独孤皇后与隋文帝约定:“此生永远相爱,海枯石烂,贞情不移,誓不愿有异生之子。”想到妻子与自己患难与共数十年,总是一心一意辅助自己,惠心可嘉,隋文帝心中一热,即答应了皇后的誓约。事后,隋文帝还颇为自豪地对大臣夸耀道:“朕旁无姬侍,五子同母,可谓真兄弟也!岂若前代,多诸内宠。”    
    其实,独孤皇后之所以限制文帝有同父异母之子,也是出于提防异母之子夺位争权的考虑。当然,当时隋文帝正在致力于国家大事,无心在后宫脂粉堆中取乐,而贤慧干练的妻子所推行的种种措施,正与他的朝政改革可以密切配合,他自然是极力支持的。    
    一代皇后和一代皇帝在爱情上如此默契,在历史上是非常少见的。    
    二是管住儿子。    
    独孤皇后的这种性格,被他的次子晋王杨广所利用。杨广为夺嫡,先是伪装孝顺、俭朴,得到母亲独孤氏的欢心。而太子杨勇,身边的女人很多,生活也奢侈浪费。独孤氏虽然贵为皇后,但归根到底总是女人,总难免从女性心理去看待国家大事。独孤氏不许文帝另找别的女人,推而广之,也不喜欢自己的儿子和朝中大臣宠幸妻子之外的女人。杨广利用母亲的这一特点,装出仅仅喜欢妻子萧氏,别无所爱的样子来。于是,杨广得到了母亲的支持,得到了宫中的强援。    
    她对隋文帝说:“广儿大孝,每听到我们派遣的使节到他的守地,他必定出城恭迎;每次谈到远离朝廷、父母,他都悲泣伤感;他的新婚王妃也可怜得很,广儿忙于政务根本无暇顾及她。哪里像勇儿与云氏,终日设宴取乐。勇儿真是亲近了小人啊!”她在抬高杨广的同时,还贬低了杨勇。由于独孤皇后的枕边风,杨勇的太子地位变得岌岌可危了。    
    偏偏在这时,独孤皇后为太子杨勇娶的元妃去世,而偏妃却生下了小王子。本来元妃的死就让独孤皇后耿耿于怀,如今太子又违反了她所订下的规矩——“后庭有之,皆不育之,示无私宠”。因此,偏妃生子成了太子杨勇的罪孽,使皇后对他大为不满。晋王杨广由他的守地扬州入京晋见母后,心怀叵测的他在独孤皇后面前火上加油,暗暗挑拨道:“太子对儿存有异心,屡次派人刺杀为儿,让儿十分惊恐。”独孤皇后本是一个非常精明的人,稍微理智些就不可能轻信杨广的惑言,但因为她已对杨勇产生了很深的成见,所以不假思索地就听信了杨广的一面之辞。怜爱和气愤的情绪一齐涌上她的心头,于是就坦白地对杨广说明了她的心意:“勇儿已不成器,抛开正室,专宠云氏,有我在他尚且敢欺负你们兄弟,倘若他成天子之后,太子竟是庶出,你们兄弟还得向偏妃云氏俯首称臣,讨得生路啊!”    
    因此,在开皇二十年十月,隋文帝在独孤皇后主张下,以太子“情溺宠爱,失于至理,仁孝无闻,昵近小人”的罪名而将他废为庶人。一个月后,在独孤皇后的授意下,晋王杨广被立为太子。    
    三是管住大臣。    
    管了儿子,独孤皇后还要管大臣。高相国是隋国的开国元老,而且与独孤皇后娘家有深厚的交情,本是德高望重,但是皇后的制度也要对他生效。高相国的原配夫人去世之后,高相国伤心欲绝,曾忧伤地对独孤皇后说:“瑟弦骤断,惟斋居诵经而已。”    
    此言曾深受皇后的赞叹。


《正说历代非常女性全集》 隋朝铁腕治后宫:独孤氏(2)

    谁知不久之后,相国府中锣鼓喧天,传出相国庆祝爱妾生子的消息。隋文帝尚祝贺相国晚年得子,独孤皇后却火冒三丈,认为高相国表里不一,表面上痛念亡妻,暗地里却宠爱小妾,竟致小妾生子。于是独孤皇后天天在枕边向文帝絮叨高相国的不是。隋文帝终于架不住皇后软硬兼施的请求,将当政20年、功绩显赫的高相国以“表里不一、不堪信任”之名,罢免了丞相之职,让他回乡养老去了。    
    四是管住妃子。    
    自古红颜多祸国。独孤皇后为了保证隋朝长治久安,首先想到的就是帮助皇夫杜绝后宫内讧。她想起前朝的一首诗“小怜玉体横陈夜,忽报周师入晋阳”,这首诗真实描写了前朝亡国的故事。    
    她先从皇夫那里要来大权,为她的改革提供了政治和组织保障。    
    她改革的措施包括,整理了宫内体制,废除三妃六嫔之惯例;提倡简朴,禁止宫中女子浓妆华服,并对她们的言行举止都有严格的规定,不允许嫔妃随意亲近皇帝。整个后宫在独孤皇后的把持之下,凡事有制度规范,事事有章可循,整个后宫形成了一种静谧肃穆的风格。    
    过于严厉的压抑就容易造成逆反心理,虽然文帝出于国政之需的考虑,对独孤皇后严治内宫的种种制度表示认可和服从,但从他内心感受来说,对于这些清规戒律他早已厌烦了。宫中的大臣、妃子及孤独氏的儿女虽然都表面上迎合,心里却不服。当时的后宫,正有一种“风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    
    开皇二十一年秋天,独孤皇后卧病中宫。隋文帝带了一个小太监散步来到宫中后花园纳凉,信步走到仁寿宫时,忽然听到长廊的尽头响起了清脆的歌声。此女是北周旧将尉迟迥的孙女,尉迟迥被消灭后,该女被没入宫中。尉迟女有美色,隋文帝一下子被她的灵秀活泼吸引住了。长年埋头于枯燥繁重的国事中,身边又时时守着一位严谨的妻子,文帝多少有些乏味,这里猛一见到活泼可人的美女,他久已泯灭的春心不禁开始复苏,当天夜里就留宿在仁寿宫。第二天清晨,隋文帝猛然惊醒,发觉天已大亮,超过了平时上朝的时间,他不忘自己的责任,匆匆起身赶往朝阁。    
    尝到甜头后,刚刚下朝,文帝就又去私会尉迟女,谁知到了昨日此门中,“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文帝一问,才知道尉迟女已被独孤皇后乱棒打死了。    
    他顿觉伤心失意之极,心想:这皇后管得太宽了,我堂堂一朝天子竟然保护不了一个心爱的女子,真是太窝囊了!于是他拂袖而起,骑上一匹骏马,负气出走,跑到深山的一所寺庙中躲了起来。众大臣闻讯急忙寻到寺中,恳请隋文帝回宫,隋文帝感叹地说:“朕贵为天子,而不得自由!”    
    应该说,孤独氏铁腕治理后宫,出发点是好的,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她也限制了人的自由,在某种程度上扼杀了人性。在当时,皇帝除皇后之外,还有诸多嫔妃,皇帝宠幸哪个都是合情、合理、合法的。孤独氏这一招,实在做得很绝!    
    然而,国不能一日无君,文帝在众人的央求下,无奈地随大臣返回宫中。    
    隋文帝盛怒之下,本想下诏废黜独孤皇后,但念及夫妻朝夕相处,患难与共,又想妻子之举也是为了辅助自己治国,出发点也是对的,就不了了之。而心高气盛的独孤皇后,因病中气恼又加上皇帝出走而受惊,小疾酿成了大病,数月之后,一命呜呼。    
    独孤皇后一死,隋文帝虽然感到失去了一条得力的臂膀,但也没了约束,开始宠幸宣华、容华二位夫人。毕竟是六十几岁的人了,怎禁得住这双斧劈柴也!时间不长,到仁寿四年秋七月,文帝便病卧仁寿宫。    
    躺在病榻上,他感慨万千地对左右道:“假使皇后在,吾不及此!”有感念,有懊悔,更有辛酸,到这时他才真正领悟了贤明的独孤皇后的一片苦心。    
    独孤皇后铁腕严治后宫之事,被后世广为传颂。独孤皇后成了历史上有名的“妻管严”。虽然有人评说她的制度和手段太过于严厉,有伤他人感情;然而,处于她那种位置,她若没有得力措施,哪能治理出一个秩序谨严的后宫,从而让隋文帝专心致力于朝政呢?


《正说历代非常女性全集》 隋朝艰难复国付东流:千金公主(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