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绝对无法在生活中应用。我们羞于用语言歌颂爱情,羞于正色言辞,所以当我们听到银幕上的陈近南涎着脸说“反清复明不过是个口号”,听到至尊宝化用《重庆森林》的对白说出半真半假的“爱你一万年”的时候,感到心里某个温柔的地方被触动了。那个时候,我们已经经历了周润发吴宇森时期的情感启蒙,青春使我们多愁善感,周星驰电影中的那些片段,拨动了你的心弦之后,就继续插科打诨去了,彼此都浑然不觉曾经有过心灵最接近的一刻。很多年后,我们知道王蒙曾经用“回避崇高”来形容王朔,这句评语其实对周星驰同样适用。 其实,在周星驰最当红的那些年,他的演技也从未受到过业内的肯定,包括他独特的被称做“无厘头”(当年这个词的感情色彩与如今是相反的)的表演风格。这一点,周星驰自己已经在《大内密探零零发》中以“表情造作略显浮夸”自嘲过一番了。银幕下的周星驰,在票房上的无往不利和奖项上的一无所获相映成趣,他也因此颠覆了电影奖项在我们心目中的意义,令我们怀疑这个世界上一切可以称之为标准的东西。 那个时候,我们曾经愤愤地替他不值,甚至希望如果金像奖某一天幡然悔悟,决定送奖请罪的时候,周星驰应该像马龙·白兰度那样骄傲地嘲弄一番,或者干脆拒绝接受。后来那一天真的到来,我们看到周星星兴高采烈地领了奖,无比激动。或许是我的自作多情吧,我突然明白那个年代的香港电影人为什么能创造出那么多奇迹,因为他们热爱电影这个行业胜于他们自己的荣誉和性格,他们心甘情愿地接受这个行业的所有规则,即使一路被否定,即使一路寂寥。 关于后现代主义和解构的种种传说,一直怀疑是某个家伙一时兴起的牵强附会,却被当时对资料来源非常饥渴的网络当成了至理名言。所以才有了日后种种关于大师的传说。其实,建立规则和打破规则,任何行业的发展都是这两面的交替行进。塑造英雄和颠覆英雄,这是银幕上两种力量的角力。对身处行业之中的人来说,他的一切选择都出于自身的嗅觉和敏感。我们生活的每个行为,都难免会与某种理论产生互相印证的效果,否则理论是从何而来的呢?但是也多亏了这种对周星驰电影意义的浮夸,才能让周星驰一举引起主流媒体的关注。而喜剧之王如今能够获得足够的财力支持开拍功夫电影,或者也与内地大学生为他造的势分不开吧。 从《喜剧之王》开始,周星驰电影的风格发生了转变。但是由于影片突出的自传色彩、浓烈的感情以及怀旧因素,我们毫无障碍地接受了,并且很多人奉之为星星最好的作品。而到了《少林足球》和《功夫》的时候,争议开始出现了,周星驰的颠覆和恶搞到哪里去了?其实,自从20世纪90年代后的电影低潮以来,香港电影早就没有英雄可以颠覆了。我们现在需要的是重塑英雄,如果没有别人来做这件事的话,为什么不可以是周星驰来做呢(以他自己的方式)?
第四部分:人物颠覆英雄的周星驰(2)
我觉得我自己是普通人,和其他人没什么大分别,我不是什么特别厉害的人,但我是爱电影的,我认真对待我的工作,我是尽了力的。 星爷档案 姓名:周星驰 英文名: Stephen Chow 籍贯: 浙江宁波 出生地点:香港 出生日期:1962年6月22日 身高:174cm 最喜爱的明星: 李小龙、周润发;成龙 最大的心愿: 自导自演 获奖记录: ■ 1989年凭《霹雳先锋》获得香港金像奖最佳男配角。 ■ 1992年凭《审死官》获得亚太电影展最佳男主角。 ■ 1997以在最经典影片《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中的精彩表演获香港回归后第一个政府电影奖:香港电影学会金紫荆奖最佳男主角奖。 ■ 2000年,凭《少林足球》获得第21届香港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和杰出青年导演奖。 当我在《功夫》的首映礼上亲眼看到周星驰花白的头发时,我决定在这篇文章中满足他不愿被称做“爷”的理想,我不以星爷相称,乃是因为周星星从未将自己当成爷来看待。无论受到多少赞誉,他始终只相信自己是个拍电影的。无论有多少对于他过去的褒奖,他都不会让自己重复过去的影片。这样年轻而激进的周星驰怎么会是爷呢? 周星驰十大经典角色 ■ 阿星·《赌圣》(1990年):周星驰表演小人物也就是从这时起有了自己成形的一套,他能茫然地瞪大了眼,把“星式”的懵懵懂懂、天真无知明明白白地写在脸上。 ■ 周星星·《逃学威龙》(1991年):当过学生的人看周星星真是过瘾又“解恨”,他以一个警员的身手敏捷对抗天下老师都惯于用做武器的教鞭、粉笔头、黑板擦……以周氏风格的机巧和无赖,把师生关系彻底颠覆。 ■ 宋士杰·《审死官》(1992年):在公堂中上蹿下跳、奔来跑去,口里犹能振振有词地说个不停,一气呵成的表演自然酣畅,夸张而不过火。能把一个猥琐无赖的古代律师,演得如此可笑可爱,怕也只有周星驰了。 ■ 韦小宝·《鹿鼎记》(1992年):周星驰版的韦小宝可谓“形神兼备”。“周版”韦小宝那一种鲜活的市井气几乎无需更多的夸张强化。 ■ 苏乞儿·《武状元苏乞儿》(1992年) :苏察哈尔灿一出场是一个养尊处优的大少爷,遭人陷害却因缘巧合地当了叫花子的头儿,披头散发不说,还添上浪迹于世全不囿于常理的癫狂。 ■ 唐伯虎·《唐伯虎点秋香》(1993年):周星驰演才子唐伯虎,既不英俊也不风雅,与其说潇洒,毋宁说放肆,与其说多情,毋宁说好色,整个就是一“反才子”。 ■ 凌凌漆·《国产凌凌漆》(1994):在这部影片中,周星驰是一个悲剧型的浪漫英雄。他可以做一切事情,包括弹钢琴。他引导整个电影的情节,命运与卑鄙恶人,都不能伤害到他,但是——他堕入了与一个女人的爱情深渊。 ■ 至尊宝·《大话西游》(1995年):至尊宝遇到了每一个男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可是因为时空转换的原因,他可以为两份爱都不负担责任,所以他被尊成了“情圣”。 ■ 史蒂夫周·《食神》(1996年):食神一出场就风光无限,他把得意者的嚣张夸大得分外鲜明,而他被亲信们联合背叛、暗算的境遇,也就显出分外的炎凉。难得的是,在周星驰神思恍惚的表情和既夸张又冷静的举手投足间,透出那点自在的悲凉。 ■ 尹天仇·《喜剧之王》(1999年):尹天仇就是成名前历经辛酸的周星驰,而他只同样重复着一句话:其实我是一个演员。很少在周星驰的片子里,看到这么多严肃、认真甚而萧索的表情。尹天仇的魅力,也许就是周星驰今天的魅力,一种愈渐成熟了的悲喜交集。
第四部分:人物其实 他们都是英雄
1995年,对两位周先生来说,都是不平凡的一年。周润发的《和平饭店》票房惨淡,周星驰同年的《大话西游》和《回魂夜》收入也不如预期。“二周”的票房号召力同时遭受前所未有的质疑。有趣的是,这三部影片全部成为1990年的港片代表作。也许不成功有很多理由,但成功的理由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尹天仇在海边呼喊的口号:努力、奋斗。也是在这一年,他们两人选择了截然不同的道路,而他们的动机都是源于他们对电影过分的认真和热爱,因此他们从未对自己的目前的成就感到满意。 周润发最为辉煌的年华是1988年左右,那是发哥一统娱乐江湖的黄金年代,精品迭出,保质保量,竟然能够以三部电影同时提名影帝,无论是演技还是声望都达到了一个演员的巅峰。但就在草根英雄形象最深入人心的日子,周润发丝毫未放弃过对表演的开拓,无论是浪漫爱情片,还是恐怖悬疑片,他的表演往往能令一部平庸的影片焕发光彩。演了近70部电影之后,他说再也没有他未曾演过的香港电影了,也没有他演不了的角色了。或许还有一部,那就是1995年的《和平饭店》。这是一部有风格也有想法的电影,周润发在片中留下了一个与以往截然不同的英雄形象,以此作为港片的收山之作,周润发收得漂亮。然后发哥就追随着他的老搭档吴宇森去好莱坞了,他在好莱坞拍的电影我没有喜欢的,不过,那又有什么关系呢?纵使他外表不再年轻,身手不再敏捷,甚至不再有惊世作品出现,他过去的70部影片中至少有一半值得看两遍以上。他在香港电影中已经做了一切他所能做的。他在30年的岁月里奉献的一切,已经足够让我们尊敬他、欣赏他,一直到老。 1992年左右的周星驰,红得震古烁今,意气风发——其实周星驰是一个非常英俊的人,一张脸端正而清秀,但是他是这样有风格以至于没人在意他的相貌。对此周星驰严肃地说:“其实我是偶像派。说谁是实力派等于说他不好看。” 他越这样说大家就越笑。“为什么大家一看我就笑?我什么也没做大家就笑?难道我长得很好笑?其实我很英俊的。”这个人已经和欢笑密不可分了,我想就算再过一百年,华语影坛上提起“笑星”、“喜剧”,仍然不能落下周星驰的名字。1995年的周星驰,在《大话西游》做了第一次让无厘头含义更丰富、结构更完整的尝试,没有成功;于是他再拍《回魂夜》,再次失败;一路尝试到《喜剧之王》,曾经的票房灵药有变成票房毒药的危险。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开始做《少林足球》—一部完全不同于过去的周星驰电影的影片。2002年,创造香港电影票房记录的《少林足球》使香港电影金像奖终于承认了他的成就,现在想来,他的胆略实在是令人佩服的。如果说《少林足球》的票房成功,还有他挟昔日余威的作用,那么这部《功夫》则无疑意味着周星驰的第三次转型也终获成功。现在,他是一个导演。 当年我们为离开香港的周润发惋惜过,也为《少林足球》惋惜过。实际上,如果发哥留在香港,拍些粗制滥造的影片,或者在《无间道》系列中给他安排个角色,无论对影迷还是对周润发自己,有什么意义呢?周润发一个人救不了香港电影。而周星驰如果在2000年再度拍出一部《大话西游》,难道就能令影迷皆大欢喜了吗?有时候,我们得承认我们的有些期待是狭隘的,而周润发和周星驰之所以能够一红数十年,与他们总是保持着一颗能够自己作判断的头脑不无关系。 现在,看着连我们自己都已经不再为他激动的发哥,如今的孩子们当然不会理解当年的我们,为什么会如此热爱这个如同“馒头泡在稀饭里”的男人。于是,我坐在这里,眼睁睁看着代沟的发生却无能为力。不知道是巧合还是什么原因,最近这几十年来,孩子们的精神偶像总是与姓周的脱不了关系,后来终于轮到一个叫周杰伦的半熟青年。虽然不太欣赏他的歌,我还是希望他能唱得久一点,久得足以让听他的歌长大的孩子们,也能够像我们这群70年代出生的人一样,有共同的偶像可以追忆。 这个世界上,总是有那么一些英雄喜欢跟时间赛跑,周润发和周星驰无疑都是这样的人,我们可以选择观望,也可以选择跟在他们身后一同开跑,这是我们身为一个FANS的特权。
第五部分:词语70‘S 之童年回忆关键词
孙悟空 《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形象虽然不是最好看的,却一定是70年代的孩子心中最棒的大英雄。他的大无畏气概和反叛精神,以及打败天兵天将时的干脆淋漓让每个观众油然痛快。至今,走在街上还有不少孩子手里拿着塑料金箍棒,口口声声自己就是孙悟空。 黑猫警长 在每一集结束的时候,黑猫警长总是掏出手枪“砰砰砰砰”打出四个字——请看下集——酷呆了! 阿童木 喷射着火焰,飞翔空中,挥动铁臂,为正义而战。还有那句经典的台词:十万马力!这又是一个英雄形象,是现代的跨时空英雄。当时的男孩子,不管有没有看过这部《铁臂阿童木》,都会在游戏时争先恐后地扮演,毕竟,英雄人人想当。 花仙子 这是那个年代中最适合女孩子看的一部动画片,纯真善良的小蓓、英俊神秘的李佳文、美丽高傲的娜娜小姐、矮胖愚蠢的波奇……女孩子都把自己当做小蓓,而男孩子看谁不顺眼,就说:怎么长得跟波奇似的! 聪明的一休 小时候,我们经常跟着电视学唱《聪明的一休》的主题歌,唱着唱着,总觉得不对,“格叽,格叽,格叽,格叽,格叽格叽,阿姨洗痰盂……” 米老鼠和唐老鸭 要说米老鼠怎么会跟唐老鸭搭配在一起,那纯粹是“大小”的辩证法。米老鼠是小巧的,唐老鸭是高大的;米老鼠的眼睛小得像一粒米,唐老鸭的眼睛大得似灯泡;最为关键的是,米老鼠的嘴小小尖尖,十足的偷油相,唐老鸭的嘴大大扁扁,完全的聒噪貌。 变形金刚 “汽车人,变形!”大家嘴里发出变形时奇怪的声音,身体就开始机械般扭动,然后蹲下来装做已经变形成功的汽车,“叭叭呜”一溜烟地在场地上兜圈子。那个情形只能用“疯狂”两字来形容。 我的中国心 “河山只在我梦里,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 优美的旋律,煽情的歌词,强烈地煽起了人们的爱国情感。时代把它塑造成经典! 西岳奇童 这是一部值得骄傲的木偶片,在情节、人物设计等方面都是我们童年记忆中的一部分。陈香的机智勇敢、母亲的善良、二郎神的凶恶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可惜,它永远只有上集,没有下集。许多年后,当一部模仿之作《宝莲灯》堂而皇之地占据我们的视线的同时,脑海中闪现的却是《西岳奇童》中的小陈香。 小草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因为没有得到更多的优待,所以小草才能获得长久的生命。要是我成为小草,不成为野草,希望不要被挑去喂猪。
第五部分:词语70年代你最熟悉的一句话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口号) 为人民服务(口号) 五讲四美三热爱(口号) 2000年实现四个现代化 (以前觉得2000年真远……)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国策) 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的花朵真鲜艳 (歌词) 我们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毛爷爷) 你办事我放心 (毛爷爷)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邓爷爷) 一颗红心,两手准备(口号)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口号)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词) 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口号) 光荣属于八十年代的新一辈(歌词)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努力奋斗!(一般的小学作文都是这个结尾) 昨天我们讲了马的消化系统,现在讲的是马尾巴的功能(电影台词) 向毛主席保证(我想75年以后的可能不太记得了) 晴——空——霹——雳——(排球女将!)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歌词) 为革命,保护视力,眼保健操,开始……(我的眼睛不幸还是为革命变成近视了) 党的三中全会如一阵春风…… (作文金句) 上课!起立!(这是小学每课必须说的) 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 (政治课一定要背的名词解释) 深挖洞,广积粮(常常在墙上看到的大字) 出身:贫下中农 (爸爸妈妈说这很重要) 小平您好!(著名的口号) “领导,冒号……”(算是对牛群、冯巩以及渐渐消失的相声艺术的怀念吧) 小喇叭开始广播了——嗒哋嗒——(多熟悉的声音啊) 小螺号滴滴的吹;妈妈听了笑微微! (歌词) 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歌词)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歌词) 忠于革命忠于党……(歌词) 我们是跨世纪的一代,祖国的四化建设正需要像我们这样的“四有”青年(作文金句)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还是作文金句) 我想唱歌却不敢唱,小声哼哼还得东张西望(歌词) 高,实在是高(电影台词) 小皮球,香蕉梨,马兰开花二十一 (童谣,跳绳时念的哦) 留步,喂留步,请你暂留步……(电视剧《再向虎山行》主题曲)
第六部分:排行榜70年代人十大必看连续剧
《射雕英雄传》 主演:翁美玲、黄日华、苗侨伟、杨盼盼等 请不要再拿03版与其相比较,在许多70年代人看来,它代表了那个时代武侠剧的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