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龙战野-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人世间杀伐纷争,我们不管,若有妖人降世,妄使道法,那就不能不加以关注喽——“即若张角得势,以妖法愚惑万民,自然正道不行,再无人可修道矣。”现在修道之人虽少,满天下正道也能找出几百个来,其中可能百分之一有升仙之望,真要是妖人们搞得无人修正法,全去走歪门邪道,恐怕便无人再可登仙啦——仙界的传承都可能会就此断绝。

    张禄总觉得裴玄仁在强词夺理,可是匆促间也挑不出太大的漏洞来反驳,于是便问:“既如此,你为何不下山去呢?”你本事比我强一百倍,你下山不什么都搞定啦,干嘛要派我一个才入门不过三年的小角色去呢?

    裴玄仁笑一笑,竖起两枚手指来:“其意有三也。”

    第一个原因,谁都不知道那条谶谣从何而来,是不是张貂背后还隐藏着什么厉害的妖人,我要是掺和此事,怕会打草惊蛇;第二个原因,你尘缘尚未彻底斩尽,所以可以顺便去趟老家,见见你的兄弟、亲戚,作最后的告别……

    张禄笑道:“你错了,我本非此世之人也,与彼等有何亲情,而需斩断?”

    裴玄仁伸手点点张禄的胸口:“汝心非此世也,而脑在此世也。”

    根据这伙儿修道家的理论,掌握人类意识的并不仅仅是大脑,还包括了心脏。其中大脑保管记忆,思考问题,作出决策,而心脏通过血液控扼全身,则是灵魂所系,七情六欲从中而出。所以张禄的灵魂来自于另外某条时间线或者某个世界,他的情感是与此世无涉的,但脑海中终究还保留了原本张禄的记忆,这也是必须要斩断的“缘”。

    张禄耸耸肩膀,说好吧,就算你所言有理,那么第三条又是什么呢?

    裴玄仁说:“其三,今河南丧乱,欲使子观凡世纷扰、苦难,从而专心仙道也。”

    张禄一皱眉头,疑惑地问:“此非历练乎?一般情况下,这得等我真的厌倦了红尘,有所感悟以后,你才会告诉我历练的目的不是吗?哪有人提前说出来的。”

    裴玄仁捻须大笑:“为子聪慧也,我即不言,子岂不自悟耶?”就算我不说,你也能想到的吧,所以还不如干脆提前说出来呢。

    张禄追问道:“必要我下山?”裴玄仁点头:“然。”“既然如此,”张禄一伸手:“法宝拿来。”

第八章、三道鬼画符

    张禄向裴玄仁讨要法宝,裴玄仁不禁愕然:“需何法宝?定海神针?羊脂玉净瓶?七色葫芦?我哪有此类与你?”

    张禄一摊双手:“如此,是欲杀我也。”

    你搞搞清楚先,现今河南尹辖区内究竟是何等状况!两年前董卓焚烧雒阳宫阙,胁逼天子、百官、黎庶西迁,乃无后顾之忧,就此撒开了欢儿地跟关东联军于此处鏖战。其实真肯冒死挺进的关东军也就只有孙坚一支而已,连番苦战,终于击败董卓,杀入雒阳城,但随即存身不住,退向鲁阳——接着他就受袁术唆使去打荆州了,被黄祖军士射杀在岘山。

    关东联军撤退以后,董卓就拜杨懿为河南尹,收复雒阳。前河南尹朱儁本与关东联军通谋,事泄后逃亡荆州,至此卷土重来,逼退了杨懿。可是这会儿雒阳城已变作一片白地,周边各县也无险可守,朱儁被迫退屯东牟。董卓自然不肯善罢甘休,即遣中郎将牛辅督李傕、郭汜、张济等将,进讨朱儁,双方在河南、河内一带多次展开激战。基本而言,还是董家军占据上风,李傕、郭汜甚至一度杀进了陈留、颍川二郡……

    总之,河南地已经连续做了两年多的战场,城邑大多残破、田地都遭践踏,百姓流离失所……倘若只是废墟一片还则罢了,问题无论董家军还是朱家军,都仍然时不时地会在各处巡哨、交锋啊!张禄说你就让我孤身一人履此险地?你其实是想谋杀我吧!

    好吧,就算自己够机灵,到处躲避游军,终于安然地通过战场,抵达老家密县,可以去见张貂了。问题张貂如今也在郭汜麾下听用,他手里兵不用多,有个一二百人,我就肯定应付不过来啊——更别提张貂本人还会妖法了。我要是没有一两件法宝傍身,怎么可能完成任务?这不扯淡呢嘛!

    裴玄仁闻言,不住地点头,嘴里却说:“法宝是有,不可给你也。”他说我还没有教你炼器法门,所以你不明白其中的道理——“非如阴阳二气瓶一般,即一小妖可用,孙悟空诓来,亦即可施法也。似如定海神针所化金箍棒,非孙悟空不可用也。”各人祭炼的法宝,只有自己可以运用,我的法宝就算借给了你,那也如同凡间器物一般,根本就帮不上什么忙。

    “我可授子者,唯……‘新手套装’而已。”

    张禄拿到的果然是“新手套装”,包括一套衣衫、一柄长剑和三张符箓。首先说衣衫,他展开来一瞧,嘿,怎么这么眼熟啊……

    那根本就是他穿上山的衣服嘛,但是因为并不适合修道人,所以早就脱下来了,如今身着与裴玄仁相同,宽大透气,质地也只是普通的细麻。没想到裴玄仁还保留着他原本郎官时代的衣物哪,而且貌似浆洗干净了,闻上去有一股似皂角而非皂角的清香。

    但是张禄伸手一推:“我不要这个。”这衣服穿上就不方便活动啊,真要是迎面撞见什么董家军、朱家军,想跑都未必能够跑得快。

    裴玄仁笑道:“汝若着此即不便于行,则三年修道,实无寸得也。”你现在体质与上山时候大不相同啦,真要跟人打斗起来,也不必上蹿下跳,高踢腿广迈步,何必害怕穿这身衣裳?关键是——“若着庶民衣裳,如何往见张貂?”

    张禄说那好吧,我就先带在身边,等见了张貂再换上。再去瞧那柄长剑,见是木夹皮鞘,并无什么装饰,抽剑出鞘,但觉寒光闪闪,冷气逼人,便问:“此何剑也?谁人打就?”

    裴玄仁面色一肃,当即介绍:“此剑尚未得名,汝可自名之也。乃取山南精铁,由村东巧匠打就,凡火淬化,百炼千锤。其鞘为庐北三岁野彘之皮,合舍西十年桃木所制,吾亲削成也……”

    张禄一撇嘴,心说你丫说评书的啊?真不该给你讲那些《西游记》、《封神榜》之类古典小说……这不就是一柄凡兵嘛,竟然还搞出排比、对仗来了……“似此凡物,佩之何用?”

    裴玄仁说当然有用啦,一则你穿一身郎服行走在外,不带武器傍身,实在说不过去,二则再如何凡兵,也是开了刃的,方便你下山以后再想去打兔子……

    张禄无奈之下,只得暂且放下长剑,再去研究那三张符箓。要说这符箓瞧着更加寒酸,竟然不是用的黄裱纸——东汉蔡伦始发明用纸(起码说经过他改良,才出现了真正实用性的纸张),直到此时也还没能够真正普及,这山上确实不大容易找到好纸——而是削的三寸来长、不到两寸宽的桑树皮,而且用来画那些“鬼画符”的也并非朱砂,竟然象是……黄泥?

    这玩意儿真的有用吗?

    裴玄仁一口咬定,这是他花费无穷心力,几乎透支精血,才制出来凡间最强符箓,肯定能用——“其一为隐身符,非止藏汝形也,且闭声息、气味,即猎犬亦不能察;其二为宵遁符,可瞬间转移百丈,以脱大难——然唯阴影无光处可用,切记;其三为苏息符,但有一口气息尚存,诸伤疾皆可瘳也——嗯,你可以当它大血瓶。”

    张禄心说我杂七杂八的真是教你太多了……却也方便沟通。只是——“怎么就三张,未免太少了一点儿吧?怎么着也给我写个一千张出来啊。”

    裴玄仁双眉一轩:“泼猴,当饭吃哪?没有,没有!”

    于是张禄无奈之下,就只好揣着这三张粗陋的符箓下了山。他好歹也已经在中鼎上修行了整整三年啦,虽然尚未学过什么道法……更准确点儿来说,是没学过任何“神通”,但每日炼气养神,只觉四肢轻健,百病不生,脚力也比过去强了很多,顺着斜坡和山道一路狂奔,短短一个多时辰便来到了山脚之下。

    略停脚步,喘一口长气,放眼望去,但见四周一片苍茫——已是仲秋,无边衰草,直连天际。

    中鼎绝高,虽然真实海拔高度也就那么回事儿,终究位于中州低平之处,在普通人眼中看来,也跟华山、泰岳没有什么差别了——其实就张禄所知,泰山也并不怎么高,所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只不过周边全是矮个儿,这才鹤立鸡群罢了。中鼎之上,云雾缭绕,仰头望天,确实能够产生一种“手可摘星辰”的错觉;但也正因为雾气的遮蔽,在水平面上视线难以及远,所见唯有高天,难免“井蛙”之叹。

    可等下了山就不一样了,原本应该是阡陌纵横,如今大概是遭了战乱,只见离离衰草,视野大为开阔。受其影响,张禄的心情也瞬间变得豪迈起来,精神为之一畅。

    但这只是一个方面的感受,或许因为在山上“宅”的日子太久了,甫临红尘俗世,多少有点儿手足无措。张禄抬手一拍胸脯,为自己鼓气:你现在不是普通人啦,你一只脚已经迈入仙道,即便算不上天仙、地仙,那起码也是“世外高人”了,有什么可怕的?若是遭逢危难,大不了自己先“宵遁”,然后“苏息”,最后“隐身”逃走……

    不过就理论上而言,应该还到不了那一步。他已经想好了,自己这便前往老家密县,先见见家人、亲眷,打听一下相关张貂的情况,然后隐身潜入,把长剑往张貂脖子上一架,便可开口审问。至于据说那张貂会妖术,他也预先有了准备,向裴玄仁请教过啦,相信就对方那种小角色,暂时封其妖法,应该并不为难。

    当下观察将坠之红日,确定方向,一路即奔东北方向而去。景室山属于伏牛山脉,位于弘农郡的南部,距离雒阳大概是三百里。这条道儿平常不怎么好走,因为于路关卡众多——比方说什么陆浑关啊、伊阙关啊、大谷关啊——若无过所,即便他穿着郎官的服饰,也未必能够轻松过关。可是数年来河南地屡遭兵燹,关卡大多已经废弃啦,就算仍有兵丁驻守,盘查力度也未必会有多大,以自己目前的本领,大可趁夜偷过。

    而且这会儿王允、吕布已经杀了董卓,按照原本的历史发展,李傕、郭汜他们就该去围攻长安啊。只要李、郭一走,朱儁还没能快速补上空缺,这河南、弘农就彻底的无主之地,自可任意纵横……唉,那张貂不会也跟着李、郭跑西边儿去吧?大不了扑一个空,也不是自己的错儿,就当下山探亲、游历好了。

    然而这世间之事有个通理:当你预设了多种变数,筹划了诸般对策,事情却往往会以最简单明了的方式呈现在你面前,使你所有努力全都付诸流水——不要误解,你还未必会成功,因为当你考虑无穷大的时候,往往会忽略直观真相;而当你把一切都设想得太过简单的时候,嘿嘿,因果率又会以极其非自然的方式反复扭曲,直到你精疲力竭……

    这边张禄才刚下山,裴玄仁还在室内端坐,突然他面前虚空中产生出一道道的涟漪,随即一个身影从无到有,瞬间显现——那正是他的师兄、已成天仙的张坚张刺谒。

    张坚一现身就问:“彼已下山耶?”裴玄仁反问道:“彼若不去,君何以来?”

    张坚眨眨眼睛,淡淡一笑,随即屈膝在裴玄仁面前坐下,长长地喘了一口粗气,似乎无比地疲累。裴玄仁问他:“君游四海,以访有缘,得之几何?”张坚回答:“止三人耳。”

    裴玄仁说我觉得你不必要再寻找了——“张伯爵来历诡奇,吾以为必应谶之人也。”

    张坚说正因为如此,我才觉得不老靠谱的——“天道弥远,天意幽微,即吾等亦不可尽察也。唯其诡异莫名,或实非此世之人,则此世之谶,果可应之否?今彼下山,聊为一试耳,若试不中,奈何?”伸出右手食指来,朝上一指:“天上势窘,天公迫之急,吾故不得不穷尽九垓,以访应谶者也……”

第九章、浪费了一管大血瓶

    站在村中,张禄就觉得心下一片茫然。

    这个村子在陆浑县西,东有伏牛之外方,西有熊耳之白马,两山夹峙,一道直通,附近地区有一个非常古老的名字,叫做“虢略地”——据说此乃春秋时代虢国之所在也(虢分东西南北四家,具体哪个虢,张禄肯定搞不清),而“略”就是疆界的意思。

    张禄穿郡过县,没打算进城,所以就从陆浑西边儿绕了一下,循着一条小道,来到此村之中。可是进了村子一瞧,但见房舍大多倾塌,土垣多处发黑,有被火烧过的痕迹,最可怖是断垣残壁之中,往往露出半截尸体来……

    他大致查看了一下,这些尸体多为男子,也有老弱,却少成年女性,倒伏在地,临死前凝结在脸上的神情充满了恐惧和绝望。真正被墙倒屋塌砸死的,或者被火烧死的,非常稀少,绝大多数身上都有一个甚至几个透明窟窿,血浆流淌了一地,并且早已凝固,呈现出一种令人心悸的妖异的暗红色来。

    毫无疑问,这并非遭逢天灾,而是遇到兵燹啦。

    尸体东一具、西一具地布列各处,他匆匆用眼神一扫,已不下百余,对应这个村庄的大小,估计除部分成年女性被掳走外,绝大多数村民皆已遇害。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一个汉字来:屠!

    乱世之中,抢掠屠杀,本是常事,张禄前一世和这一世在各种书籍当中已经看到过这个字眼很多次了,下山之初也早有心理准备。可是通过文字读到,或者从他人口中得闻,与亲眼所见、亲身所历,对心灵冲击的强弱,那还是有着几乎本质上的差别呀!

    倘若他还是原本的张禄——指穿越前那个本有的灵魂——或许见此情景,将会双股战栗,浑身觳觫吧,要么伏下身来大吐特吐,要么抱着脑袋落荒而逃。要知道张禄虽然也经历过黄巾之乱,终究老家密县距离都城雒阳不远,官军势强,轻轻松松地便将乱民逐退了,并没有发生太过激烈的战事;当然啦,官军也惯常抢掠,可是终究天子脚下,不便过于放肆,“屠”这种事情还是不大会做的——要做也跑远了做——真张禄根本就没有直面乱世的心理准备。

    可是如今张禄的躯壳中寄寓着一个新的灵魂,这个灵魂通过书本所读到过的人世间的诸般惨烈,别说前张禄了,就算这年月通晓六经的宿儒也赶不上——五胡乱华、安史之乱、唐末纷争、蒙古南侵、嘉定三屠……乃至两次世界大战、八年抗战,他们怎可能知道啊!尤其后三次大规模战乱,通过电影资料和影视作品,现在这个张禄早就受过多次比较直观的视听冲击了。所以他并没有吐,也没有逃跑。

    再加上中鼎上修道三年,非止修身,而且修心。道家有“性命双修”的提法,所谓性就是指人的心性、精神,属于意识,所谓命就是指的身体、生命,属于物质;根据派别的不同,有先修性后修命和先修命后修性两种途径,但裴玄仁教导张禄,修命即修性也,修性即修命也,两者必须齐头并进,不可有所先后甚至偏废。所以此时的张禄,无论比之旧灵魂,还是比之前一世的“宅男”来,他心志的坚韧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并不是说张禄不会再受到外在环境对灵魂的强力冲击了,就好比除了极个别神经系统有所缺陷的人来说,绝大多数人类对痛觉的感受都是相同的,但忍痛的能力却有天壤之别。有的人小小被创,便即痛不欲生——还不如让我死了的好哪;有的人却能身受百般酷刑而夙志不改。对于张禄来说,他的心灵也因为这场貌似就在不久前发生的大屠杀,受到了强力冲击,或许某些人见此情景,当场就会精神崩溃,甚至疯癫吧,他却还能稳稳地站在那儿,且并无退缩之意。

    可他还是满心的茫然,不为这场屠杀——早就是意料中事了——而为了这世间已经发生和即将发生的更多的屠杀。乱世当中,人命如同草芥,死于战阵、死于屠杀、死于饥饿、死于疫病……凡此种种,无可胜数。同样作为一个人,并且是还没有抹杀掉自己良心的人来说,又岂能不“物伤其类”?

    那么自己是否应该伸出援手,尝试拯救那些徘徊在死亡线上,却还苟延残喘、暂未罹难的人们呢?上山修道,只为飞升,所救者不过自己一人而已,安能救众?唐玄奘是个圣人,他前往印度求取真经,回到中原后又将之译成汉文,广为传播,即便宗教只是麻醉品,也能够麻醉全天下无数的可怜人哪。与之相比,一时一地而救一人,都只是小功德罢了。

    然而自己就连这种小功德都无从做起,一是没有能力,二是……自己真的有努力过吗?本意修得无上神通,即可下山平定乱世,但在内心深处,这种愿望的本意也并非救人,而是“成功”。可是所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