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今奸海 作者:王松山等-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哪知,这一行动已被程元振探知,他立即报告了李辅国。掌握禁军大权的李辅国调来大批禁军,守住太子进入宫城的必经之路——凌霄门。太子果然途经此门。程元振迎上去说:“长生殿内将会发生恶战,皇上千万不能进去。”太子回答说:“决无此事,父皇病危召我,怎能怕死不去呢?”程元振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说:“国家事大,千万不能进去。”几乎是苦苦哀求。并招呼禁军士兵,簇拥太子到玄武门外的飞龙厩里躲藏起来。

  天黑后,程元振亲自带兵闯入宫城,很快捉拿了越王李系及埋伏在各殿的段恒俊等一百多人。又假借太子命令将张皇后幽禁在别宫里,将肃宗病榻前的数十人幽于后宫。当夜,李、程二人就将张皇后、越王李系、兖王僴秘密处死。正处于弥留之际的肃宗闻此噩耗,也撒手人寰。太子李豫继位,即唐代宗。

  共同政敌一铲除,内部矛盾便摆到面前。官场上就是这样,没有永久的朋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有的只是相互利用。程元振渐受代宗的宠信,引起了李辅国的忌恨。他也多次在代宗面前说李辅国权力过大,恃功专横。结果,不几天,李的行军司马、兵部尚书等职都被撤销。这年十月十八日夜,程元振派刺客将李辅国杀死在卧房内。

  李辅国一死,程元振立即被提升为骤骑大将军,接替李辅国统率全部禁军。得势后,他的父亲被封为司空,母亲也被封为赵国夫人,兄弟姐妹也都跟着沾了光。他还对朝廷中阻碍自己夺权的官员加以陷害,务必除掉,排挤大将郭子仪就是一例。郭子仪是平定安史叛乱的有功之臣,肃宗即位后任副元帅,后升为中书令。当时程元振已得到代宗的宠信,他妒忌郭子仪功高位重,于是多次在代宗面前诬陷郭子仪。久经沙场的郭子仪在什么危险境地都能冷静沉着,却被一小小的宦官程元振弄得整天坐卧不安,胆战心惊,他要求代宗解除他的副元帅、节度使等职。从此丧失兵权。

  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吐蕃向中原进攻,十月,到达奉天(今陕西乾县)、武功,京师震骇。此时代宗才下诏以雍王李适为关内元帅,郭子仪为副阮帅,出镇咸阳抵抗。郭子仪带领少数人马到了咸阳,吐蕃率领吐谷浑、党项、氏、羌二十多万人,弥漫山野几十里。显然兵力悬殊甚大。在这危急时刻,郭子仪派中书舍人王延昌回长安请求救兵,可程元振不仅不召见,还百般阻止。程元振就是这样,凡是有功的大将,没不妒忌不想陷害的。

  平叛安史之乱,另一唐朝大将李光弼也立了大功,在朝廷中渐渐受到重用。程元振怕他威望超过自己,便勾结手握兵权的鱼朝恩,在代宗面前中伤他。结果,李光弼失去皇帝的信任而遭贬,连他的弟弟李光进也受牵连被贬往他乡。

  以前得罪过他的,程元振也不放手。山南东道节度使来后,在襄阳时,程元振请他帮办一事,因不合法,遭到拒绝。程元振怀恨在心,相机报复。元振把自己的党羽王仲升的投敌罪责推到来填身上,硬说来填与贼合谋,致使仲升落入贼手。结果,来填被削了官爵,流放到播州(今贵州遵义),随后派人在途中把他杀了。

  程元振唯权力是逐,竟置国家安危于不顾。当时,郭子仪请援兵,元振避而不见,使得吐蕃兵长驱直入。更糟的是,代宗下诏各地军队勤王时,竟无一士应命,或迁延不前。原因何在?程元振专横跋扈,陷害名将忠臣,闹得文武百官人人自危,地方与中央离心离德,深怕遭到程元振的诬陷。吐蕃兵进占长安时,烧杀掳掠,无恶不作,百姓都纷纷跑到山中避难。

  程元振的倒行逆施引起了广大有识人士的义愤,他们一致呼吁要求惩治程元振。太常博士、翰林待诏柳伉上疏说;“吐蕃以数万军队进犯关陇等地,兵不血刃便打进了京城,都因谋臣不出良谋,武将不奋力死战所致……臣听说良医治病,讲究对症下药,药不能治病是留着没用的,陛下看看今天的情况已经到了什么地步!天下百姓都恨陛下疏远贤才良将,任用宦官小人,而对他们离间将相关系听之任之,如果陛下还能为国家社稷着想,非砍了程元振的头以谢天下不可。”代宗接到这个妻疏,才幡然醒悟,很快将程元振削官为民,放归田里。后来,程元振身穿女人衣服,打扮成老妇模样,从老家三原潜口京师,住在同党司农卿陈景诠家里,企图卷土重来。此事被御史大夫王升发现,上告朝廷,将程元振长期流放冷州。由于他臭名昭著,走到江陵时被一伙不明身份的人杀死。



  






古今奸海横行不法的鱼朝恩






横行不法的鱼朝恩

  唐朝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玄宗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奔灵武(今属宁夏)。第二年,李亨即位为肃宗,改元至德。肃宗身边有一个不离左右的宦官,他就是鱼朝恩。朝恩是肃宗最宠信人物之一,即位后,要派他为李光进的监军,随后又被任为三宫检责使,左监门卫将军知内侍省事。从此,他掌握了宫廷事务大权,上升为宦官头目之一。后肃宗考虑郭子仪、李光弼均为元勋重臣,恐难统属,所以不置元帅,派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总监诸军,承担着总监九节度使兵马的重任。

  鱼朝恩不懂什么军事,对外面的传言,不辨真假就轻易相信,企图借此陷害他人。上元二年(公元761年)二月,有人对他说:“洛阳城中将士都是燕人,久戍思归,军心涣散,如果进攻,是可以击破的。”他信以为真,便屡次在肃宗面前说洛阳可破。经不住三劝,肃宗命令李光弼进取东都。李光弼上奏说:“贼势尚锐,未可轻举妄动。”朔方节度使仆固怀恩平时与李光弼有仇,故也附和鱼朝思,上表说东都可取,欲置李光弼于死地。因此,肃宗相继发中使督促李光弼出师。迫不得已,李光弼只好命李抱王守河阳(今河南孟县),自己与仆固怀恩、鱼朝恩一起进攻洛阳。唐军在北氓山布阵未毕,史思明便发起了攻击。唐军大败,数千人战死,器械辎重全部丢弃,河阳、怀州落入史思明叛军的手里。朝廷闻氓山失败,立即免去了李光弼天下兵马副元帅一职。相反,鱼朝恩则达到了目的,由他专典神策军,出入禁中,神策军变成中央禁卫军后,他的军权更加扩大,这也成了他悻功傲忽无所顾忌的砝码。

  永泰年间,代宗下话加封鱼朝恩判国子监事,兼光禄、鸿胪、礼宾、内飞龙、闲厩等职,进封郑国公。鱼朝恩气焰更加嚣张。一次,去国子监视察,代宗特诏宰相、百官,六军将领集合送行。京兆府置办宴席,内教坊出音乐排忧佐宴助兴。大臣子弟二百余人穿红着紫充当学生,列于国子监廊庑之下。这盛大的场面,鱼朝恩得意非凡。代宗还下令赐钱一万贯作为本金,放债取息当作学生饮食的费用。这个先例一开,以后鱼朝思每次去国子监都要带上数百名神策军,前呼后拥以壮声威。京兆府照例张罗酒食,一次耗费数十万。

  鱼朝思小人得志后,并不把满朝文武放在眼里。每次诏会群臣议事,他都好在大庭广众下侈谈时政,凌辱宰相,而号称强辩的宰相元载也只有洗耳恭听的份儿。一次,百官聚会朝堂,鱼朝恩声严色厉地说:“宰相的责任,在于调理好阴阳,安抚好百姓。现今阴阳不和,水旱频生,屯驻京畿的军队有数十万,给养缺乏,漕运艰难。皇帝为此卧不安席,食不甘味,这宰相是怎么当的?还不让贤,一声不吭在那里赖着干什么呢?”说得满座皆惊,宰相低首。只有礼部郎中相里造突然站了起来,不慌不忙地走到鱼朝思跟前,说:“阴阳不和,五谷腾贵,这是观军容使造成的,与宰相何干?现今京师无事,六军足可维持安定了,却又调来十万大军,军粮因此而不足,百官供应也感困乏,宰相不过是行之文书而已,又有什么罪过呢?”鱼朝思未想到会有人顶撞他,一时无言以对,拂袖而去,忿忿地说:“南衙官僚结成用党,想加害于我。”

  鱼朝恩一肚子气寻求发泄,适逢国子监堂室刚刚修复,举行庆典。鱼朝恩来到国子监后,手执《易经》升于高座讲学,面对着在座百官,他有意选择“鼎折足,覆公饨”开讲,用以讥讽宰相。王缙听了,不禁怒容满面,元载听了,却恬然自乐。鱼朝恩见此便对人说:“听了我所讲的话,恼怒者合乎人之常情,面带笑容者实在是深不可测。”对元载更是防而又防。

  鱼朝恩一贯骄横,自以为天下非他莫属,朝廷政事稍不如他的意,就发怒道:“天下事还能有离得了我的嘛!”代宗听后不悦。他有一个养子名叫令徽,年纪还小,在内侍省当内给使,因官品较低,只能穿绿色的官服。有一次,令徽不知为了何事与同僚发生激烈争吵吃了亏,回家后便将此事告诉了鱼朝恩。第二天,鱼朝恩就带养子面见代宗,说;“臣的犬子官品卑下,被同僚经常凌辱,请陛下赐以紫衣。”公开向皇帝要官,代宗还没来得及开口表态,就有人早将高级品官所穿的紫衣抱到了面前。令徽赶紧将紫衣穿上跪拜谢恩。这时代宗也不便说什么,只好顺水推舟做个人情,勉强笑着说:“这孩子穿了紫衣,比原来好看多了。”口虽这么说,心实愤愤不乐。

  得罪了皇帝,倒霉的日子便屈指可数了,而不管他有什么特权或居于什么特殊地位。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正月,宰相元载窥见代宗对鱼朝思已生恶感,便奏请将其除掉。代宗不无疑虑。鱼朝思军权在握,党羽众多,恐事难成。元载忙说:“只要陛下将此事全权交我办理,必能办妥。”代宗嘱其小心。

  元载先收买朝恩的心腹,以便掌握他的动静。朝思每次上朝,总川射生将周皓率领一百多人护卫,又以陕州节度使皇甫温握兵在外为援。元载千方百计地把二人收买了过来。接着,代宗将凤翔节度使李抱玉徒为山南西道节度使,以皇甫温为凤翔节度使。表面上看是投朝恩所好,加重了其亲信的地位,实质是麻痹他。而他却蒙在鼓里,不知祸之将至。二月,鱼朝恩党羽觉察代宗意旨有异,密报鱼朝恩。然鱼朝恩上朝时,代宗恩顾如常,也就放下心来。

  三月十日,寒食节。代宗依惯例置酒设宴与贵幸近臣欢度节日。散宴后,鱼朝恩接圣旨,代宗破例要他留下议事。鱼朝恩很胖,每次上朝都坐四轮小车。代宗听到车声,便沉下脸来,刚见面,劈头就问他为什么大胆图谋不轨。鱼朝恩惊呆了,但马上冷静下来,为自己辩白,态度强硬,满不在乎的样子。代宗一声令下,早就埋伏好了的周皓等人,一拥而上,将鱼朝恩捆住,并当场勒死在地,前后时间很短,干得干净利落。

  鱼朝恩在禁中被秘密处死一事,除少数参与密谋的人,外面一无所知。为防不测,代宗暂时隐瞒真相,下诏罢免他的观军容使等职,增实封六百户,通前共一千户,保留内侍监如故。接着诈言鱼朝恩受诏而自缢,传出风声后,才将他的尸体送回家,赐钱六百万作安葬费。

  鱼朝恩弄权多年,结党营私,形成了自己一股强有力的势力,所以代宗仍担心他的党羽闹事。于是,下令对其党羽免于追究,许多人提升官衔,如御史中丞,以防狗急跳墙;一面下诏宣称:“你们均为朕之属下,禁军今后由朕统帅、勿有顾虑。”经过安抚,基本上没出现大的变故。鱼朝恩死后尚且让代宗煞费苦心,可见其生前是何等的了得。



  






古今奸海仇士良仇视贤良






仇士良仇视贤良

  仇士良是唐朝后期的一个大宦官。835年,李训、郑注为尽除间党发动历史上有名的“甘露之变”时,文宗李昂曾参与谋划,结果李训等以失败丧命而告终,仇士良也因此非常憎恨文宗皇帝,多次想设计废掉他。一天晚上快半夜的时候,翰林学土崔慎由洗漱完毕,正准备上床就寝,突然有人来说叫他立刻入朝。慎由不禁想到,看来朝廷要出什么事了,不然皇上不会这么急切,这样想着,便跟着来人走了。来到秘殿,慎由却见仇士良一人端坐在大堂上,看上去是等候多时了,环顾四周,屋内窗帘都速得严严实实,慎由心下狐疑。

  等慎由落座后,士良对他说:“皇上患病已经好长时间了,自从他即位以来,很多政令都荒废紊乱了。皇太后看到这种情景,整日忧心忡忡,常跟我说这样下去怎么能行?所以让我重立个嗣君。今晚急着叫你来,就是为起草诏书的事。”

  慎由听到这,不由得警觉起来,以前可从没听人提过立嗣君的事,弄不好是要杀头的。他坚决拒绝说:“当今皇上恩泽遍施天下,在这里怎好随便议论呢?慎由亲族中表近千人,兄弟妻妾就将近三百,我怎么敢做这灭门九族的事呢?即使杀了我也不敢答应。”

  士良本来考虑到他很难能满口应承,但没想到他会把话说得这么死,竟一下子默了半天。过了一会儿,仇士良打开一个小门,带他到后面的一个小殿去,文宗帝正在那里呢。当着慎由的面,士良一条一条地数着文宗的过失,声色俱厉,直说得文宗低头不语,把刚才的怨恨都倾泻在文宗身上。接着,他看了下慎由,指桑骂槐似的指着文宗说:“当学士就得负责起草沼书,不想当学士,就别占着茅坑不拉屎!”慎由临出来肘,仇士良还威胁说:“今晚的事不能走漏一点风声,否则,你吃不了兜着走!”

  李石任宰相时,发觉京兆尹张仲方性格懦弱,不能威服禁军,奏请皇上让司农卿薛元赏代替他。文宗答应了。薛元赏为人不卑不亢,做事雷厉风行,一天,他到李石府中办事,见李石正在厅中和一神策军将领争得面红耳赤,便大步走上去对李石说:“相公辅佐皇上治理天下,却不能制服一个小小的军将,竟使得他如此无礼,何以镇服四夷呢!”命令左右捆住这个依仗仇士良作恶多端的将领,带到下马桥候审。薛元赏回到下马桥时,那军将已被脱去军衣,跪在地上听候发落。正要动刑,一宦官急急赶到跟前,说是奉仇士良的命令,请大尹过去有话说。元赏请来人转告士良说:“暂有公事在身,元赏很快就到。”当即杖杀了军将。

  薛元赏换上素服去见士良,士良冷笑说:“痴书生怎么竟敢杖杀我禁军大将呢!”元赏从容回答说:“中尉是大臣,宰相也是大臣,宰相如果对中尉无礼,能怎么样?如中尉对宰相无礼,这难道能原谅吗?元赏现在来是向你请罪的。”一番话,倒使仇士良很尴尬,一下子失去了嚣张气焰。他想人既然已经死了,元赏又是执法如山,只好强作笑脸,显出宽宏大量的样子,留元赏饮酒,实则图谋将来再报复。不久,在仇士良煽动禁军攻击新宰相李德裕的事件中,找个借口杀了薛元赏。

  仇士良就是这样,权欲膨胀时,只要有人阻碍他的“进取”道路,都要想方设法搬掉,不管是皇帝还是宰相。李石就是仇士良想要搬开的一块石头。公元836年,文宗升坐紫宸殿,李石因奏事上前拜谢。不久,外面风言风语就传开了:“天子欲令宰相掌禁兵,已经谢过恩了。”一下子搞得朝廷内外关系紧张起来,京城百姓人心惶惶,不知会发生什么事,一连几夜都不敢解衣就寝,许多人打算出城外逃。李石不得不奏请皇上召见仇士良,向他当面解释此事,并公布于朝廷内外,说这纯属谣传了事。仇士良见挑不出李石的过失,便派人准备暗杀他。838年春的一天早晨,李石慢悠悠地骑着马去上朝,嘴里哼着小曲儿。当他走到石坊门附近时,只听“嗖”地一声,他大叫“不好”,身子向左侧一闪,可已来不及,一支箭射中了他的右臂,带着箭赶紧拍马往家飞奔。经过五垛口小巷时,不料又有人设伏,寒光一闪,挥刀向他砍来,因为他有所准备,人躲过,但马尾被连血带肉砍下。李石料定这必是仇士良派人干的。李石一连几天在家养伤,思前想后,自己忘身为国,却总是遭人暗算,不如告老回家,还可颐养天年。文宗接到他的辞呈,深知其故,也无可奈何,但也舍不得这个人才,命他挂相衔出任荆南节度使。

  文宗驾崩后,武宗即位,他表面上对仇士良尊宠,实际上对他专权干政厌恶已极。仇士良觉察看很是懊恼,他没想到自己拥立的皇帝却在疏远自己,他想扭转这种局面,但阴谋无法得逞,暗想如不再退避,不仅会丢掉荣华富贵,就是身家性命恐怕也难保全。843年,仇士良以年迈精力不济告退,武宗同意。当他的门生故吏簇拥着把他送回家时,仇士良感谢他们说:“你们要好好侍奉天子,现在能听老夫几句话吗?”大家点头说好。士良不紧不慢地说:“天子不可让他有闲空,一有空,他就要看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