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74-普济方-第2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潮 
百脉一宗。腹胀小便难。脏结。 
第三韵 
观夫伤寒脉紧。伤风脉迟。既有伤寒见风之候也。又立伤风见寒以别之。风湿中湿兮。 
大小 
夏病 
第四韵 
因知两感病曰双传。类伤寒有四证。三阴无头疼身热。三阳有合病并病。四肢逆冷谓之 
厥。 
为物 
第五韵 
岂不闻无求子真一世之雄。长沙公乃百川之宗。喜壮热止其利。曰断下。厥而利反能食。 
曰 
黄 
。狐惑便成湿唇。饥不能食。蛔厥即吐长虫。 
第六韵 
大抵医有贤愚。疾无今古。阴受之则入于五脏。阳受之则入于六腑。无汗而烦躁者。可 
服青 
者。 
请 
第七韵 
抑又闻脾受贼邪者。大势已去。脉见离经者。其风莫当。阳堕发狂。则逾垣上屋。日晡 
潮热 
大黄 
寒。 
第八韵 
断之曰协热而利者。其肠必垢。协寒而利者。其肠似鸭。误服汤丸者。食不及新。触犯 
禁戒 

卷一百二十二伤寒门
伤寒诗及赋
属性:凡论伤寒者。先须有定名。阳经多体热。阴证少头疼。了了心中印。摇摇指下明。补汤 
须是 
活人证治赋云。风缓寒紧。暑虚热洪。风温湿温。或汗多或汗少。风湿中湿。有便秘与 
便通 
原夫阳虚则阴从内出而寒。阴虚则阳自外入而热。恶寒者为表。汗则必愈。结热者为里。 
下 
意曰脉以证别。证因脉寻。阳脉浮长弦而盛。阴脉细微缓而沉。治证据阳盛。即下胃腑。 
初 
中 
岂不以恶寒一也。有热属阳。无热属阴。结热一也。不渴为表。见渴为里。有先温乃汗 
之证 
而胸 
恶衣 
大抵无身热无头疼。则温以阴经之剂。有痰妨有胸满。则吐其膈上之忪。三阳明俱可下。 
惟 
阴盛多承气之凶。当下而汗。为无阳。为厥竭。为谵语。当汗而下。为痞气。为懊 。为结 
胸。失下则血凝气滞而热厥。失汗则热闭狂妄而蓄脓。下汗脉数久便坚。当解瘀红之毒。少 
阴热壮与断下。转加热闷之凶。 
当思无汗烦躁而脉浮紧者。可服青龙。无汗喜渴而脉单浮者。勿投白虎。用热远热之为 
当。 
取。 
桂心 
又当知阴病阳脉。与汗后而平静者活。阳病阴脉。兼汗已而疾洪者亡。厥而烦加吐泄。 
肾 
土 
经 
断之曰阳明无汗。少阴反热。取表以温。少阴口燥。阳明汗多。急攻其内。下腹满。下 
囊 
证 
警省云。伤寒证候。顷刻传变。伤寒治法。绳尺谨严。非可以轻心视之也。其间种类不 
一。 
中 
尤当审思而明辨之。若疑似未别。体认未明。姑且试探。切不可妄投决病之剂。方药虽微。 
生死之系也。可不谨哉。 

卷一百二十二伤寒门
玉函经论生死歌诀上
属性:x切脉定知生死路。但向止代涩中取。x 
内经云。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之盛衰。可以决 
生死 
为 
x看取涩脉与止代。此是死期之大概。涩脉喻外有形证。未可断他殂大命。若无形证x 
x与代同。 
素问曰代。难经曰止。二义同也。脉不应止。满五十动而无代。则五脏之气通布不穷矣。 
夫 
能至肾。至肝而还也。知肾气先尽矣。夫五脏有气者生。无气者死。涩细而迟。往来难时一 
止。为精血不足之候。与代相似。然三秋诊脉得涩而有胃气。为秋令平脉。右手寸口浮短而 
涩为肺正脉。既非死脉。亦非病脉也。若尺寸脉俱浮而涩。其外证必发热。恶寒头疼。项强 
腰痛。以至牵连百骨节俱痛。太阳经伤寒也。可汗之而愈。举此数端。则知涩脉大不可例言 
也。故云。喻外有形证。意极明悉。学人当三思之。若尺脉者人之根本。人有原气故不死。 
涩脉为精血不足之候。若独见于尺中则为必死之候。故曰与代同也。 
x欲知死期何以取。古贤推定五般土。阳土须知不过阴。阴土遇阳当细数。四季中央x 
x戊己同。 
五土者。以气候言之也。凡人身五行与天地同。以天地论则人身可知。天地人三才既可 
知。 
候变 
七十 
土 
生 
四 
休 
休 
王 
二 
不 
金生水。故季秋金休而变冬。冬水也。水生木。故季冬水休而变春。此乃土在四时之中。天 
有五星。镇在中。地有五岳。嵩居中。人有五脏。脾主中州。五土既皆居中。故知万物之中 
。四时之中。七十二候之中。皆以土为主也。天若失土。则万象无次序。而不能圆覆于上。 
地若失土。则万物无变化。而不能承载于下。人若失土。则禀受不备也。以此数论。则知天 
地万物皆以土为要。然有阳土。有阴土。艮为阳土。而坤为阴土。艮者东北之卦也。时为十 
二月、正月之交。万物之所成。终而成始也。坤者西南之卦也。时为六月、七月之交。万 
盛极。还元气归神伏也。一阳生于子。六阳极于午。六阴极于亥。四月阳土。育生万物。 
此无乎不盛。而土力已衰矣。故曰阳土。须知不过阴也。十月阴土。取藏万物。至此不生 
而土力将旺矣。故曰阴土遇阳当细数也。内经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老子曰。万物负阴而 
抱阳。冲气以为和矣。系辞云。一阴一阳之谓道。大抵阴无阳不生。阳无阴不长。阴阳和合 
。则生生化化之理不穷矣。阴与阳相离。则生生化化之理绝矣。孟子曰。老而无妻曰鳏。老 
而无夫曰寡。孤阳绝阴者。与鳏夫寡妇之义同也。 
x假如申年肾止代。十动一岁分明主。尺部失主鬼称尊。其人子年夏季死。x 
老阳之数极于九。老阴之数极于十。十动应一脏者。阴阳之数完矣。细而计之五脏气备。 
则 
年 
则鬼称尊。应其期而死。 
x鬼贼脉在年内死。此事人间尽称会。春得肺脉死庚辛。愚者反嫌药不对。叔和脉经x 
x论精微。 
四时之脉。应其时者为从。胜其时者为逆。内经曰。脉从四时谓之可治。脉逆四时为不 
可治 
在庚 
x尺部伏似树无根。阴毒阳寒合其类。回阳着艾后仍看。切骨若无堪下泪。x 
难经曰。人之有尺脉。譬如树之有根本。人有原气。故知不死。尺部伏而不动。则如树 
之无 
令阳 
x若人六脉动摇摇。又怕其中无胃气。x 
内经曰。四时皆以胃气为本。故云。六脉无胃气则不能生。假如弦脉。属木应肝。于时 
为春 
神也 
有土 
x屋漏雀啄恶见脾。余部见之皆不畏。死期常例有多门。弹石解索须细论。此候不逾x 
x于一季。 
x火二木三量 
内经云。脾者土也。孤脏以溉四旁者也。善者不可得见。恶者即见。如雀之啄。如水之 
下 
为 
石 
弹 
约 
去。 
气。 
绝也 
之。 
x每季土旺十八日。此法古今永无失。黄帝一法四分三。一法亦云三十日。随分远近x 
x各不同。 
土无正行。寄旺四季。故立春节后。肝木旺七十二日。立夏节后心火旺七十二日。立秋 
节后 
亦大 
四时 
土之 
x唯是伤寒最无定。汗吐下后脉须静。忽然相反即难医。外边尤怕乖形证。x 
伤寒古谓之大病。其死生存亡在乎旬日之间。伤寒之为病。自背得之则入太阳。或入少 
阴。 
病汗 
其 
x脉息至少冷虚惫。至多热壅非为怪。补虚泻实更仍前。见此分明还可验。x 
脉来一呼再至。一吸再至。不大不小。则阴阳各当其分。而不相胜也。故曰平人。减之。 
法 
实 
则脉 
谓 
x上医四事尽须谙。脉病证治要相参。有一乖违难措手。此即难医大不堪。x 
学医之道。须谙脉病证治四事。难经云。知一为下工。知二为中工。知三为上工。上工 
十全 
x更有久病及暴病。大都要论须详贯。久病脉变即不中。死候当知宜早辨。暴病脉变x 
x亦多端。 
脉要精微论曰。有故病五脏发动。因脉伤色。各何以知其久暴至之病乎。微其脉小。色 
不夺 
与五 
脉不 
x前为阳关后阴。妇人反此是冠簪。乘凌覆溢相侵夺。营卫调和理更深。x 
关者阴阳之界也。关前为阳。名曰寸口。关后为阴。名曰尺泽。男子为阳。得阴而生。 
先生 
故寸 
女子 
谓此 
出为 
格其实 
则曰关 
x欲识童男与童女。诀在寸关并尺里。自然紧数甚分明。都缘未散精华气。x 
男女有阴阳之质不同。天癸与精液之形亦异。阴天海满而失血。阳动阴合而泄精。故女 
子二 
谐。 
之所 
x本经自病最难医。纵疗何年有瘥时。x 
难经云。忧愁思虑则伤心。形寒饮冷则伤肺。恚怒气逆则伤肝。饮食劳倦则伤脾。久坐 
湿地 
形以阴为主。故于肺言形寒饮冷。于肾言久坐湿地。强力入水。夫正经有一定。则体既可分 
矣。 
则气 
广大 
言动 
x间藏七传无外证。强将丸散与扶持。x 
难经云。七传者其所胜也。间藏者传其子也。假令心病传肺。肺传肝。肝传脾。脾传肾。 
肾 
心 
x伤寒中风自难看。指下逢之脉撩乱。合吐而泻即非良。汗脉见时须发汗。然虽得汗x 
x状如珠。 
x。此状见之当 
伤寒者。古谓之大病。风者百病之长也。其始得之脉亦难看。又况伤寒中风外证多端。 
未诊 
宜下 
云。 
漓。夫汗者。真气至阳之液也。若乃汗出如珠。着身不流。则精绝。精绝则气先死。气绝则 
上下 
x更有死脉多般样。难经细说那堪忘。从上损下死即迟。死脉多从下损上。连得五脏x 
x死疾时。 
难经云。脉有损至。然至之脉。一呼再至曰平。三至曰离经。四至曰夺精。五至曰死。 
六至 
绝 
而 
不 
病 
肺 
者 
x病候脉状多中取。要知大抵医门户。有一乖违即不中。但看强者惟为主。x 
脉为医门之先。其理微妙未易研究。大抵问而知之以观其外。切而知之以察其内。证之 
与脉 
x复有久病更难看。或与健人脉一般。忽然加至脉翻变。脉病不应好买棺。x 
内经云。形气有余。脉气不足者死。脉气有余。形气不足者生。且脉者气血之先。气血 
盛则 
x若遇风疾及劳病。妙法看时如抵圣。风疾脾缓空费力。劳疾心数难存命。风疾无令x 
x脉至迟。 
风疾劳疾生死脉别。若悟玄机有如抵圣。风邪之中于人也。其状奄忽。善行数变。其猝 
中于 
辨。若脾脉缓而无力者。最为难治。盖风喜归肝。肝木克于脾。则大便洞泄。千金方云。中 
风大 
风淫 
复而 
中州 
x伤寒中风得死脉。但将真药与病门。药灵病退脉须和。脉若准前病难救。x 
伤寒中风本为大患。更见死脉。十无一生。若根据仲景法度。随证施治。则正气胜邪。间 
有生 
病 
x如此定知生死期。可作医家箕本柄。若能指下悟玄机。便是灵台挂明镜。x 
王叔和云。脉理精微非言可传。心中了了。指下难明。后人能顿悟玄机。则心中洞然如 
挂明 

卷一百二十二伤寒门
玉函经论生死歌诀中
属性:x脉分虚实为君说。浮、数、沉、迟,并冷热。关前阳脉数强浮。关后阴沉迟细脉。x 
难经云。脉有虚实。涩濡者为虚。坚牢者为实。五脏之气满而不能实。其实者邪也。故 
邪盛 
论曰。 
曰数。 
阳出 
x弦而数热兼风。沉、细为寒气上攻。阳浮为表阴沉里。尺寸关中看仔细。x 
浮弦数疾皆阳脉也。沉细微迟皆阴脉也。诸阳为热。诸阴为寒。热即生风。冷即气动。 
脉浮 
者也 
x学人要知生死期。九怪脉中定凶吉。结、促、牢、代四脉者。可取生死岁月期。x 
长、短、虚、促、结、代、牢、动、细者。乃九道脉名也。道者通之义。与七表八里脉 
虽别 
屋漏 
也 
x假令四十动一止。一脏无气四岁死。三十动中一止时。三岁死二脏无气。脉来十动x 
x一止之。 
x动中不应指。 
五十动不一代者。五脏皆受气。是谓平和无病之人。四十动一代者。一脏无气四岁死。 
三十 
一岁 
x一呼三寸阳气出。一吸复然阴气入。阴阳呼吸定息匀。来往升降中不息。x 
呼吸者。气之出纳也。呼者随阳出。吸者随阴入。人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呼 
吸定 
气周 
x肝未达而风气生。肾水下而雨滋湿。肺气清浮上属天。地气浊而生气嗌。脾司出纳x 
x象空谷。 
阴阳应象大论曰。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嗌。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谷气通于脾。 
雨气 
以读 
x阳为形表血为阴。精气为营悍为卫。x 
气属阳主表。血属阴主里。血为营。气为卫。营卫者水谷之精气也。调和于五脏宣畅于 
六腑 
也。 
五 
x络有十五经十二。上应周天下临地。水漏百刻运流行。与周天应为纲纪。x 
经有十二。络有十五。凡二十七。相随上下通流。气血相贯无有休息。故一岁阴阳之升 
降。 
万三 
下 
x十二脉中合经水。内外相输为表里。人身血气要盈盈。六脉无邪无病体。x 
离合真邪论曰。夫圣人之起度数必应于天地。故天有宿度。地有经水。人有经脉。宿谓 
二十 
江水 
三阴 
海水。 
外合于 
阳明外 
于三焦 
水。内 
应也。人之赖以生者。气与血而已。气卫于外。以充皮肤。血营于中。以营经络。周一体而 
无间。 
平者胃 
x火之精气主生神。水气充盈生志意。x 
精之化生曰神。意之所存曰志。心属南方丙丁火。位处离宫。为五脏之尊。神明出焉。 
肾属 
志藏 
之中 
x洪钩夏脉居寸口。堪笑愚夫多不晓。脉若俱洪不带钩。钩不应时血常走。秋脉微毛x 
x若无涩。 
x无邪体气清。 
春弦、夏洪、秋毛、冬石。此乃四时之正脉。然亦须诊得有胃气。乃为平和无病之人。 
但见 
元气 
故 
x春怕庚辛秋丙丁。微毛洪数病相侵。x 
春脉即肝脉也。脉当弦而急。而反得浮短而涩者。肺金邪乘肝也。故为肝病。是为贼邪。 
x玉函歌诀最玄微。痛人俗眼难探赜。若能精向义中求。审察玄通神可几。x 
玉函经歌诀。广成先生本素问难经而作也。意极幽玄。非讲读内经者。不能明也。后学 
能精 

卷一百二十二伤寒门
玉函经论生死歌诀下
属性:x浮弦多是风头痛。积聚体疼胸膈噎。x 
浮者太阳之脉也。弦者少阳之脉也。足太阳之脉从颠顶入络脑。还出别下项。足少阳之 
脉。 
为积 
x紧实外寒而内热。渴泻燥烦小便涩。x 
紧为外寒。实为内热。紧实相兼。则知外感寒而内蕴热也。寒邪客于肌表。则外证必发 
热而 
亦表 
x芤脉盖因阳耗散。鼻衄无时精气竭。x 
血流据气。气动根据血。相持以行不得相失。芤之脉乃为阳邪内搏于血。而气失其常道。 
并入 
x脉沉兼伏是重阴。气刺胸膨症块结。x 
沉为阴主里。伏主物聚。脉沉而又伏。名曰重阴。必主胸中气逆膨闷而不宽舒。发为症 
瘕 
x风寒相搏脉浮迟。外受寒邪内风热。肺受风寒痰咳嗽。左手见之心战栗。x 
浮为风。迟为寒。脉浮迟者。知寒邪外侵。风热内搏也。假令右手寸口得之。主肺受风 
寒。 
x弱而兼濡是阳虚。汗出憎寒气羸劣。x 
濡者营怯卫弱之脉。弱者虚气反表之候。二脉兼见。阳虚明矣。经云。阳者卫外而为固 
也。 
x风湿风温湿温反。脉候交差要分别。汗无重汗耳无知。妄语无音名重 。x 
伤寒有风湿。有风温。有湿温。证候不同。脉名亦异。不可不别。风湿者。是风气与湿 
气相 
润。 
俱浮 
识 
则 
在 
杀 
x洪数脉来阳气盛。目赤舌干唇破裂。x 
洪者大也。数者疾也。洪为阳盛。数则为热。脉来应指。洪大数疾。则为热邪所胜。偏 
阳隆 
x浮而兼紧肾之虚。温助寒邪益精血。x 
浮则为虚。紧则为寒。脉浮而紧。见于尺中者肾虚感寒也。宜以温暖之药。祛逐寒邪。 
滋益 
x阳绝尺中脉细微。针灸勿令精气绝。x 
尺脉者人之根本也。脉来微而细者则为阳绝。速灸关元气海。不可缓也。治之稍缓。则 
阳气 
x促结代脉是脾虚。若见之时难救得。x 
脉来数。时一止复来曰促。脉来缓。时一止复来曰结。脉动而中止曰代。此皆脾虚之脉。 
难 
x忽然诊得寸中盈。六部无邪身有孕。x 
内经曰。阴搏阳别谓之有子。诊之寸洪而尺大。肝大而肺微者。有子之脉也。 
x童男童女何以别。须看天真无损缺。大凡童子脉来沉。童女尺中洪拍拍。x 
此篇与上章。欲识童男与童女。诀在寸关并尺里。自然紧数甚分明。都缘未散精华气。 
同意 
如前 
x男子妇人精血衰。假饶覆溢脉无回。x 
男子以精为主。妇人以血为本。精血实则强盛。精血衰则困惫。脉之盛衰。亦随气血之 
虚实 
前者阳之动也。脉当见九分而浮。过者法曰太过。减者法曰不及。遂上鱼为溢。为外关 
内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