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74-普济方-第2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麻黄(一两去根节) 甘草(三分炙微赤锉) 赤芍药(三分) 桂心(半两) 杏仁 
(半两汤 
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石膏(一两半杵碎) 上捣细锉。拌令匀。分为三服。每服水一 
大 
盏半。煎至一盏。去滓。不计时候。分温二服。如人行五七里。再服。以汗出为度。 
x小青龙去麻黄加杏仁汤x(出活人书)x治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发喘。x 
芍药 桂(去粗皮) 甘草(炙) 细辛(去苗叶) 五味子(炒) 干姜(炮裂) 杏 
仁(汤浸 
去皮尖双仁炒各三两) 半夏(汤浸七遍切焙二两半)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一盏 
半。 
煎 
x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x(出千金方)x治伤寒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x 
x无大热者。x 
麻黄(去根节沸汤掠去沫焙四两) 杏仁(去皮双仁炒五十枚) 甘草(炙二两) 石 
膏(半 
斤碎)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取八分。去滓。温服。 
x茯苓汤x(出圣济总录)x治伤寒心下有水气。肺气虚胀。喘急咽燥。x 
赤茯苓(去黑皮) 石膏(各一两半) 芍药(三分) 半夏(一两汤浸七遍炒令干) 细 
辛 
(去苗叶) 桂(去粗皮) 五味子(各半两) 麻黄(去根节沸汤掠去沫焙) 桑根白皮 
(锉各一 
两)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生姜一分。拍碎。同煎至八分。去滓。温 
服。 
x猪苓汤x(出圣济总录)x治伤寒表不解。心下喘满。及大小便秘难。x 
猪苓(去黑皮) 赤茯苓(去黑皮) 白术(炒) 麻黄(去根节) 桂(去粗皮) 葶 
苈(微炒) 
泽泻(各等分) 上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生姜三片。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x马兜铃汤x(出圣济总录)x治伤寒后。肺气喘促。x 
马兜铃(一分) 木通(锉一两)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 紫苏茎叶(三分) 上 
粗捣 
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灯心十五茎。枣三枚。擘破。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温服。 
日二。 
x木香丸x(出圣济总录)x治伤寒后。肺气上喘。咽喉噎塞。头面虚浮。x 
木香(一两磨) 昆布(汤洗去咸味焙令干) 海藻(汤洗去咸味焙令干) 干姜(炮 
裂各三 
分) 海蛤(别研如粉) 细辛(去苗叶) 蜀椒(去目及闭口微炒令汗出各半两) 上将 
六味捣 
罗为末。入海蛤。同研令匀。炼蜜和。更捣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米饮下十 
五丸。 
x大腹皮汤x(出圣济总录)x治伤寒汗后发喘。壮热不除。x 
大腹皮(锉) 柴胡(去苗各一两) 赤茯苓(去黑皮三分) 桑根白皮(微炙锉半两) 
上粗 
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入生姜三片。同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x芸苔子丸x(出圣济总录)x治伤寒后。喘咳不得卧。卧则气壅。心胸满闷。x 
芸苔子(一两微炒) 葶苈(微炒一两半) 马兜铃(半两) 紫菀(去土半两) 杏 
仁(汤浸 
去皮尖双仁麸炒令黄细研重一两半) 白前 防己 人参(各三分) 皂荚(酥炙令黄去皮 
子) 
甘草(各半两炙令微赤) 上捣罗九味为末。入杏仁。同研令匀。炼蜜和捣三五百杵。丸如 
梧 
桐子大。每服食前。童子小便煎乌梅汤。下二十丸。日二。 
x木香丸x(出圣济总录)x治伤寒后。脾胃虚冷。上攻气喘。x 
木香 肉豆蔻(去壳各半两) 白茯苓(去黑皮三分) 人参(三分) 桂(去粗皮) 槟 
榔 
(锉各一两) 丁香(一分) 阿魏(用酒研如泥入面少许拌和作饼子炙令黄熟一分) 上 
捣罗为 
末。 
x桂枝加浓朴杏子汤x(出圣济总录)x治伤寒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x 
桂(去粗皮) 芍药(各三两) 甘草 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各二两) 杏仁(五十 
枚去皮 
尖)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入生姜一枣大。切。大枣二枚。擘。煎取八分。 
去滓。温服。戊申正月。有一武臣为寇所执。置舟中横板下。数日得脱。乘饥恣食。良久解 
衣扪虱。次日遂作伤寒。自汗而膈不利。一医作伤寒而下之。一医作解衣中邪而汗之。杂治 
数日。渐觉昏困。上喘息高。医者怆惶失措。予诊之曰。太阳病。下之。表微喘者。桂枝加 
浓朴杏子汤。此仲景之法也。命令医者急治药。一啜喘定。再啜 微汗。至晚身凉。而脉 
已和矣。医曰。某平生不曾用仲景方。不知其神捷如是。予曰。仲景之法。岂诳后人也。或 
人自寡学以废明耳。 
x枳实汤 治病患气上冲心。胸痞喘急。以有寒饮也。x 
枳实(一两炙) 橘皮 半夏(一两) 生姜 浓朴(各三两) 上五味。以水六升。 
煮取三 
升。去滓。温服一升。咽痛。加桔梗一两。 
x五味子汤x(出活人书)x治伤寒喘促。脉伏而厥。x 
人参 麦门冬(去心) 杏仁(去皮尖) 橘皮(去白各一两) 五味子(半两) 上 
锉如麻豆 
大。生姜十片。枣子三枚。水三大白盏煎至一盏半。去滓。分二服。 

卷一百三十七伤寒门
伤寒上气(附论)
属性:夫伤寒毒瓦斯不退。上焦烦热。则伤于肺。肺主于气。邪热壅滞。则肺叶虚胀。卫气不行。 
故令上气也。伤寒上气者。肺主气。手太阴是其经也。病患肺气有夙不调。又遇寒热邪气伤 
于其经。则胀而气逆不下。故令上气。 
x方x 
x麦门冬散x(出圣惠方)x治伤寒心肺气壅。涕唾稠粘。胸胁胀满。上气喘促。x 
麦门冬(一两去心)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半夏(三分汤洗七遍去滑) 紫菀(三 
分洗去 
苗土) 桑根白皮(一两锉) 木通(半两锉) 五味子(半两) 桔梗(三两去芦头) 陈 
橘皮(半 
两汤浸去白瓤焙) 上捣筛为散。每服五钱。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淡竹茹一分。煎至五 
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x治伤寒上气喘促。眠卧不得。宜服此方。x(出圣惠方) 
麻黄(二两去根节)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紫菀(一两洗去苗土) 贝母(一两半 
煨令微 
黄) 杏仁(一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紫苏子(一两微炒) 上捣筛为散。每服五 
钱。 
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x赤茯苓散x(出圣惠方)x治伤寒腹胁虚胀。上气咽燥。脉浮者。心下有水气。x 
赤茯苓(一两半) 麻黄(一两半去根节) 赤芍药(一两) 半夏(一两汤洗七遍去 
滑) 细 
辛(三分) 桂心(三分) 五味子(一两) 诃黎勒皮(一两) 桑根白皮(一两半锉) 上 
捣筛为 
散 
x桑白皮散x(出圣惠方)x治伤寒痰唾无恒。上气喘急。胸中满闷。坐卧不安。面x 
x目微肿。x 
桑根白皮(一两锉) 赤茯苓〔三两(分)〕 半夏(三分汤洗七遍去滑) 旋复花(一 
两) 陈 
橘皮(三分汤浸去白瓤焙) 大腹皮(一两锉) 前胡(一两去芦头) 麻黄(一两去根节) 
紫菀 
( 
捣筛 
为散。每服五钱。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x治伤寒上气喘急。心胸满闷。宜服此方。x(出圣惠方) 
紫苏子(一合微炒) 麻黄(一两去根节) 槟榔(一两) 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 
焙) 杏 
仁(一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上捣筛为散。每服五钱。水 
一大 
盏 
x诃黎勒丸x(出圣惠方)x治伤寒气壅。心胸不利。上气咳嗽。腹胁妨闷。x 
诃黎勒皮(一两) 大腹皮(一两锉圣济用一两半) 半夏(一两汤洗七遍去滑) 桑 
根白皮 
(一两锉) 前胡(一两去芦头) 枳实(半两麸炒微黄) 汉防己(半两) 紫菀(三分 
洗去苗土) 
杏仁(一两半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别研如膏) 甜葶苈(一两隔纸炒令紫色别研如膏) 上 
为细末。入杏仁、葶苈。更研令匀。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 
生姜汤下二十丸。圣济名大腹皮丸。姜枣汤下。 
x槟榔丸x(出圣惠方)x治伤寒心胸不利。上气喘促。腹胁妨闷。x 
槟榔(一两) 木香(半两) 诃黎勒皮(一两) 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 人参 
(半两去 
芦头) 赤芍药〔五(三)分〕 桂心(三分) 半夏(半两汤洗七遍去滑) 木通(半两 
锉) 上 
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生姜汤下二十丸。 
x半夏汤x(出圣济总录)x治伤寒后。上气。咽喉不利。胸膈多痰。气逆。x 
半夏(汤洗七遍炒干一两) 桂(去粗皮半两) 甘草〔炙一两(分)〕 槟榔(锉三 
分) 陈 
橘皮(汤浸去白焙) 枳壳(去瓤麸炒各半两) 上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生姜 
一分。 
拍 
x竹茹汤x(出圣惠方)x治伤寒后。上气烦满。客热在脏。干呕。口中生疮。不得x 
x饮食。x 
青竹茹 葛根(各一两) 半夏(汤浸七遍焙干) 麦门冬〔去心焙各五(三)分〕 甘 
草陈 
橘皮(汤浸去白焙各半两) 上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生姜一分。拍碎。同煎至 
八 
分。去滓。食后温服。 
x贝母汤x(出圣济总录)x治伤寒后水多。卒上气发热。x 
贝母(炮去心) 桑根白皮(锉) 款冬花(各一两)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 甘 
草(炙 
一分) 上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竹叶三七片。同煎至八分。去滓。食后温服。 
x五嗽丸x(出圣济总录)x治伤寒后。上气咳嗽。x 
干姜(炮) 皂荚(涂酥炙令黄去皮子) 桂(去粗皮各等分) 上捣罗为末。炼蜜和 
杵三五 
百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后。米饮下。日二。 
x葶苈丸x(出圣济总录)x治伤寒肺壅。上气多痰。x 
葶苈(隔纸微炒一两)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黄别研一两) 防己(一两半) 甘 
草 
(炙半两) 赤茯苓(去黑皮一两) 上捣罗四味为末。入杏仁。同研匀。以枣肉和丸梧桐 
子大。 
每 
x白前丸x(出圣济总录)x治伤寒后。上气咳嗽。x 
白前 贝母(炮去心) 人参 紫菀(去苗土各一两) 款冬花(三分) 桑根白皮(炙 
锉) 
葶苈(隔纸微炒)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黄别研如膏各一(半)两〕上捣罗七味为末。 
入杏 
仁。同研匀。炼蜜和杵三五百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食后。米饮下。渐加至二十 
丸。 
x天门冬丸x(出圣济总录)x治伤寒后。心肺热。上气喘逆。x 
天门冬(去心焙) 白茯苓(去黑心)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黄别研各一两) 贝 
母(去 
心) 生干地黄(焙) 甘草(炙锉) 人参 乌梅(炒各半两) 上捣罗七味为末。入杏 
仁。研 
令匀。炼蜜和。更杵三五百下。丸如弹子大。食后。含化一丸。咽津。日可三五丸。 
x葶苈汤x(出圣济总录)x治伤寒后。上气喘粗。身面肿。小便涩。x 
葶苈子(隔纸微炒半两) 大枣(去核五枚) 上二味。用水一大盏。煎至半盏。去滓。 
不 
计时候。温服。 
x麦门冬汤x(出圣济总录)x治伤寒后。肺咳唾有血。胸胁胀满。上气羸瘦。x 
麦门冬(去心焙) 桑根白皮(炙锉) 生干地黄(各一两) 桔梗(炒三分) 半夏 
(汤洗七 
遍焙干) 紫菀(去苗土) 淡竹茹 麻黄(去根节各三分) 五味子 甘草(炙各半两) 上 
粗 
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生姜一分。拍碎。枣三枚。擘破。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后 
温 
x贝母丸x(出圣济总录)x治伤寒心肺有热。咳嗽上气。喉中作声。痰涕口干。x 
贝母(去心二两) 甘草(炙三分) 旋复花(半两) 天门冬(去心焙一两) 杏仁 
(汤浸去 
皮尖双仁研如膏四两) 上捣罗四味为末。入杏仁。同研匀。炼蜜和杵三五百下。丸如弹子 
大。每食后含化一丸。咽津。 
x诃黎勒丸x(出圣济总录)x治伤寒后。脾胃气不和。饮食无味。上气壅闷。x 
诃黎勒(炮去核) 半夏(汤洗七遍焙干炒) 白术(各一两) 槟榔(锉半两) 人 
参(三分) 
枳壳(去瓤麸炒半两) 芍药 桂(去粗皮各三分) 上捣罗为末。炼蜜和杵三五百下。丸 
如梧 
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后。生姜汤下。日二服。 
x人参汤 主霍乱大烦渴。身热上气者。x 
人参 茯苓 甘草 桑白皮 黄 白术 生姜(各一两) 大枣(六枚) 右八味。 
以水 
四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五合。 
x李根汤x(出活人书)x治气上冲。正在心端。x 
半夏(汤洗半两) 桂枝(一两) 当归 芍药 茯苓 黄芩 甘草(炙各一两) 甘 
李根白 
皮(二两)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生姜四片。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 
x如圣加枳实汤x(出济生拔粹方)x治伤寒噫气者。何气使然。答曰。胸中气不交x 
x故也。少阴经 
甘草 桔梗 枳实(炒各五钱) 上锉细。每服五钱。入五味子半钱。水煎。 
x如圣加吴茱萸汤x(出济生拔粹方)x治伤寒气逆而甚。无汗下证。x 
甘草 桔梗 吴茱萸(炒各五钱) 上锉细。每服五钱。入五味子半钱。同煎。 

卷一百三十七伤寒门
伤寒呕吐(附论)
属性:夫伤寒呕吐。呕者。有声者也。俗谓之 。吐者。吐出其物也。故有干呕。而无干吐。 
是以于呕。则曰食谷欲呕。及吐。则曰饮食入口即吐。则呕吐之有轻重可知矣。伤寒呕。有 
责为热者。有责为寒者。至于吐家。则悉言虚冷也。经曰。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 
自利益甚。时腹自痛。又曰。胃中虚冷。故吐也。呕家则不然。呕有热者。有寒者。有停饮 
者。有胃脘有脓者。皆当明辨之。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与其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 
烦。大柴胡汤主之者。是邪热为呕者也。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当温之。与其干呕。 
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是寒邪为呕者也。先呕后渴者。此为欲解。先渴后呕者。 
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是停饮呕者。呕家有痈脓。不须治。脓尽自愈。是胃脘有脓而呕者 
诸如此者。虽有殊别。大抵伤寒表邪欲传里。气上逆。则为呕也。是以半表半里证。多云呕 
也。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呕。此为三阴不受邪。是知邪气传 
里者。必致呕也。至于干姜附子汤证云。不呕不渴。为里无热。十枣汤证云。干呕短气。汗 
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即此观之。其呕为里热明矣。呕家之为病。气逆者。必散 
之。痰饮者。必下之。呕家多服生姜。此为呕家圣药。是要散其逆气也。又曰。用半夏者。 
以去其水。水去。呕则止。是要下其痰饮也。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者。谓其逆而未收 
敛为实也。其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已为难治。盖谓其虚寒之甚。医者。 
必审其邪气之虚实。病证之逆顺。为施药。治则当矣。 
歌括曰。脉浮有表并虚细。呕吐恶寒无失气。大便坚硬。小便清。或少或多或自利。 
脉浮者。为有表也。不可下。大抵脉浮而恶寒者。为有表也。表证未罢。不可下。脉虚 
细。王叔和脉微不可吐。虚细不可下。呕吐。仲景云。呕多。虽有阳明证。切不可下。恶寒 
者。太阳阳明合病。属表。可发汗。若是少阴证。宜温之。无失气者。谓不转失气也。根据潮 
大承气汤。大便坚而小便清者。不在里也。桂枝汤。大便坚而小便少。恐津液还入胃。而先 
硬后溏也。每日三四行。今日再行。此津液还入胃。不久当自大便也。大便坚而小便多。其 
脾为约。 
又歌曰。呕吐阳明逆气行。数为胃热缓寒生。太阳合病利不利。肾证三条各有名。 
呕吐阳明逆气。气上逆则为呕吐。水谷不下是也。伤寒呕吐证。表邪传里。里气上逆。 
则为呕吐。水谷不下是也。伤寒呕吐。有胃热。有胃寒。有水气。有脓血。辨四者而已。胃 
热。脉数或紧。必有口苦舌干。烦渴之证。有胃寒者。脉弦而迟。必有逆冷。下食。大小便 
自利之证。水气者。先后呕。膈满。怔忪。若胃脘脓血。则腥气燥气奔逆上冲。经所谓呕家 
有痈脓。不须治。呕。脓尽自愈。又谓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是矣。大抵呕吐。皆有 
所出也。以下咽而出。呕也。未下咽而出者。吐也。吐特甚于呕耳。若概以呕无所出。则其 
间所谓干呕者。独何耶。呕吐多属阳明气逆而上行。戒不可下。汗后水药不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