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灵素微蕴-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布胸胁。此十五络也。《素问·平人气象论》: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出于
左乳下,其动应衣,宗脉气也,此又胃之一大络也。诸经之络各一,而脾胃之络则二,
以脾胃者,诸经之本故也。

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孙络三百六十五,此外丝分而缕析焉,

· 
10 ·



素灵微蕴卷一 


巧历①不能得矣。

经脉十二,左右二十四,奇经八脉,左右十四,别络十六,左右三十,共六十八脉,
相随而上下。阴脉营其脏,阳脉营其腑,区处条别,不相紊乱己。

营卫解

人受气于谷,谷和于胃,以传于肺,精华氤氲,而生气血。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
营行脉中,卫行脉外,一日一夜,周身五十。

脉中之血,其名曰营,血中之气,是曰营气,营气在脉,随宗气而行。谷精之化营
气,其大气之抟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宗气。宗气者,所以贯心肺而行呼吸。营气
之行,一息往来。盖血之动,气鼓之也。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再动,呼吸定息,脉五
动,闰以太息,脉六动。一动脉行一寸,六动脉行六寸。《灵枢·脉度》:手之六阳,从
手至头,长五尺,五六三丈。手之六阴,从手至胸中,三尺五寸,三六一丈八尺,五六
三尺,合二丈一尺。足之六阳,从足至头,八尺,六八四丈八尺。足之六阴,从足至胸
中,六尺五寸,六六三丈六尺,五六三尺,合三丈九尺。跷脉从足至目,七尺五寸,二
七一丈四尺,二五一尺,合一丈五尺。督脉、任脉,各四尺五寸,二四八尺,二五一尺,
合九尺。凡都合一十六丈二尺,此气之大经隧也。平人,一日一夜一万三千五百息,上
下、左右、前后二十八脉,以应二十八宿。周天二十八宿,宿三十六分,一日之度,一
千八分。漏水下百刻,以分昼夜,每刻一百三十五息。一息气

行六寸,十息气行六尺,一百三十五息,人气半周于身,脉行八丈一尺,下水一刻,
日行十分。二百七十息,气行十六丈二尺,是谓一周,下水二刻,日行二十五分。五百
四十息,人气再周于身,脉行三十二丈四尺,下水四刻,日行四十分。二千七百息,人
气十周于身,脉行一百六十二丈,下水二十刻,日行五宿二十分。一万三千五百息,人
气五十营于身,脉行八百一十丈,水下百刻,日行二十八宿,一千八分。

营气之行,常于平旦寅时,从手太阴之寸口始,以肺主气而朝百脉也。自手之太阴
阳明,注足之阳明太阴,手之少阴太阳,注足之太阳少阴,手之厥阴少阳,注足之少阳
厥阴,即经脉之行次也,终于两跷督任。周而复始,阴阳相贯,如环无端。昼夜五十周
毕,明日寅时,又会于气口。此营气之度也。

①巧历精通历算者。
· 
11 ·



素灵微蕴卷一 


卫气者,不随营气,而自行于脉外,昼行阳经二十五周,夜行阴脏二十五周。其行
于阳也,常于平旦寅时从足太阳之睛明始。睛明者,目之内眦。《灵枢·卫气行》:平旦
阴昼,阳气出于目,目张则气上行于头,循项,下足太阳,至小指之端。其散者,别于
目内眦,下手太阳,至小指之端。其散者,别于目锐眦,下足少阳,至小指次指之端,
以上循手少阳之分侧,下至名指之端。别者,至耳前,合于颔脉,注足阳明,下至跗上,
入中指之端。其散者,从耳下下手阳明,入次指之端。其至于足也,入足心,出内踝,
下足少阴。阴跷者,足少阴之别,属于目内眦,自阴跷而复合于目,交于足太阳之睛明。
是谓一周。

岁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为经,卯酉为纬。日行二十八宿,而一面七星,四
七二十八星。房昴为纬,虚张为经。房至毕为阳,昴至心为阴,阳主昼,阴主夜。夜半
为阴眬,鸡鸣而阴衰,平旦阴尽,而阳受气矣,日中为阳眬,日西而阳衰,日入阳尽,
而阴受气矣。

太阴主内,太阳主外,卫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各行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日行
一舍。人气行一周于身与十分身之八。日行二舍,人气行三周于身与十分身之六。日行
三舍,人气行五周于身与十分身之四口。日行四舍,人气行七周于身与十分身之二。日
行五舍,人气行于身九周。日行六舍,人气行于身十周与十分身之八。日行七舍,人气
行于身十二周与十分身之六。日行十四舍,人气二十五周于身与十分之身之二,阳尽于
阴,阴受气矣。

其入于阴也,常从足少阴注于肾,肾注于心,心注于肺,肺注于肝,肝注于脾,脾
复注于肾,为一周。夜行一舍,人气行于阴脏一周与十分脏之八。夜行十四舍,人气行
于阴脏二+五周与十分脏之二,从肾至少阴之经,而复合于目。

阴阳一日一夜,各行二十五周而有奇分,在身得十分身之二,在脏得十分脏之二,
合得十分之四。从房至毕十四舍,水下五十刻,日行半度,卫气出于阳则寤,从昴至心
十四舍,水下五十刻,卫气入于阴则寐。人之所以卧起之时有早晏者,奇分不尽数也。
此卫气之度也。

三十难言营卫相随,盖相随之义,如日月之度,虽不同道,而并行不悖也。营自起
于宗气,卫自起于睛明,营则阴阳相间,卫则夜阴昼阳。起止不同,道路各异,非同行
于一经之谓也。

· 
12 ·


素灵微蕴卷一 


脏候解

人秉五气,是生脏腑。受气不同,脏腑亦别,强弱殊质,邪正异性,感而生病,千
变不一。脏腑幽深,人不能见,而相形察色,可以外候也。《灵枢·本脏》:脏腑者,所
以参天地而副阴阳,运四时而化五节。五脏固有小大、高下、坚脆、端正、偏倾,六腑
亦有小大、长短、厚薄,结直、缓急,吉凶善恶之殊,由此分焉。

心小则脏安,邪弗能伤,易伤以忧,大则忧不能伤,易伤于邪。高则满于肺中,俯
而善忘,难开以言,下则易伤于寒,易恐于言。坚则脏安守固,脆则善病消瘅、热中。
端正则和利难伤,偏倾则操持不一,无守司也。肺小则脏安少饮,不病喘喝,大则多饮,
善病胸痹、喉痹、逆气。高则上气肩息、咳,下则居贲迫肝,善胁下痛。坚则不病咳上
气,脆则善病消瘅,易伤。端正则和利难伤,偏倾则胸偏痛也。肝小则脏安,无胁下之
病,大则逼胃迫咽,苦膈中,且胁下痛。高则上支贲切,胁悗为息贲,下则逼胃,胁下
空而易受邪。坚则脏安难伤,脆则善病消瘅,易伤。端正则和利难伤,偏倾则胁下痛也。
脾小则脏安,难伤于邪,大则苦凑。而痛,不能疾行。高则。引季胁而痛,下则下加于
大肠,而脏苦受邪。坚则脏安难伤,脆则善病消瘅,易伤。端正则和利难伤,偏倾则善
满善胀也。肾小则脏安难伤,大则善病腰痛,不可以俯仰,易伤以邪。高则苦背膂痛,
不可以俯仰,下则腰尻痛,不可以俯仰,为狐疝。坚则不病腰背痛,脆则善病消瘴,易
伤。端正则和利难伤,偏倾则苦腰尻痛也。凡此二十五变者,人之所以强弱不同也。

赤色小理者,心小,粗理者,心大。无骨曷骨亏者,心高,骨曷骨亏小短举者,心下。骨曷
骨亏长者,心下坚,骨曷骨亏弱小以薄者,心脆。骨曷骨亏直下不举者,心端正,骨曷骨亏倚一方者,
心偏倾也。白色小理者,肺小,粗理者,肺大。巨肩反膺陷喉者,肺高,合腋张胁者,
肺下。好肩背厚者,肺坚,肩背薄者,肺脆。背膺厚者,肺端正,胁偏疏者,肺偏倾也。
青色小理者,肝小,粗理者,肝大。广膺反骹者,肝高,合胁兔骹者,肝下,胸胁好者,
肝坚,胁骨弱者,肝脆。膺腹好相得者,肝端正,胁骨偏举者,肝偏倾也。黄色小理者,
脾小,粗理者,脾大。揭唇者,脾高,唇下纵者,脾下。唇坚者,脾坚,唇大而不坚者,
脾脆。唇上下好者,脾端正,唇偏举者,脾偏倾也。黑色小理者,肾小,粗理者,肾大。
高耳者,肾高,耳后陷者,肾下。耳坚者,肾坚,耳薄不坚者,肾脆。耳好前居牙车者,
肾端正,耳偏倾者,肾偏倾也。

五脏皆小者,少病。苦焦心,大愁忧。皆大者,缓于事,难使以忧。皆高者,好高

· 
13 ·



素灵微蕴卷一 


举措,皆下者,好出人下。皆坚者,无病,皆脆,不离于病。皆端正者,和利得人心,
皆偏倾者,邪心而善盗,不可以为人平,反覆言语也。

六腑之应,肺合大肠,大肠者,皮其应也。心合小肠,小肠者,脉其应也。肝合胆,
胆者·筋其应也。脾合胃,胃者,肉其应也。肾合三焦膀胱,三焦膀胱直,腠理毫毛其
应也。肺应皮,皮厚者,大肠厚,皮薄者,大肠薄,皮缓腹裹大者,大肠大而长,皮急
者,大肠急而短,皮滑者,大肠直,皮肉不相离者,大肠结也。心应脉,皮厚者,脉厚,
脉厚者,小肠厚,皮薄者,脉薄,脉薄者,小肠薄,皮缓者,脉缓,小肠大而长,皮薄
而脉冲小者,小肠小而短,诸阳经脉皆多纡屈者,小肠结也。脾应肉,肉腘坚大者,胃
厚,肉腘么者,胃薄,肉腘小而么者,胃不坚,肉腘不称身者,胃下,胃下者,下管约
不利,肉腘不坚者,胃缓,肉腘无小理累者,胃急,肉腘多小理累者,胃结,胃结者,
上脘约不利也。肝应爪,爪厚色黄者,胆厚,爪薄色红者,胆薄,爪坚色青者,胆急,
爪濡色赤者,胆缓,爪直色白无约者,胆直,爪恶青黑多纹者,胆结也。肾应骨,密理
厚皮者,三焦膀胱厚,粗理薄皮者,三焦膀胱薄,疏腠理者,三焦膀胱缓,皮急而无豪
毛者,三焦膀胱急,豪毛美而粗者,三焦膀胱直,稀豪毛者,三焦膀胶结也。

《灵枢·师传》:五脏者,心为之主,缺盆为之道,骷骨有余,以候骨曷骨亏。肺为之
盖,巨肩陷喉,候见其外。肝者主为将,使之候外,欲知坚脆,视目小大。脾者主为卫,
使之迎粮,视唇舌好恶,以知吉凶。肾者主为外,使之远听,视耳好恶,以知其性。六
腑者,胃为之海,广颏,大颈,张胸,五谷乃容。鼻隧以长,以候大肠。唇厚,人中长,
以候小肠。目下裹大,其胆乃横。鼻孔在外,膀胱漏泄。鼻柱中央起,三焦乃约。此五
脏六腑之外候也。凡官骸美恶,胥禀脏气,生死寿夭,不外乎此。

《灵枢,五色》:明堂者,鼻也。阙者,眉间也。庭者,颜也。蕃者,颊侧也。蔽
者,耳门也。五官之位,其间欲方大,去之十步,皆见于外,如是者,寿必中百岁。故
五官以辨,阙庭以张,明堂广大,蕃蔽见外,方壁高基,引垂居外,寿考之征也。若五
官不辨,阙庭不张,小其明堂,蕃蔽不见,又卑墙基,墙下无基,垂角去外,如是者,
虽平常殆,加之以疾,百不一生也。

《灵枢·天年》:五脏坚固,血脉和调,肌肉解利,皮肤致密,营卫之行,不失其
常,呼吸微徐,气以度行,六腑化谷,津液布扬,各如其常,故能长久。使道隧以长,
墙基高以方,通调营卫,三部三里起,骨高肉满,百岁乃得终。五脏不坚,使道不长,

· 
14 ·



素灵微蕴卷一 


空外以张,喘息暴疾,又卑墙基薄,脉少血,其肉不石,故中寿而尽也。

《灵枢·寿夭刚柔》:形与气相任则寿,不相任则夭。皮与肉相果则寿,不相果则
夭。形充而皮肤缓者则寿,急者则夭。形充而颧不起者骨小,骨小则夭。形充而腘肉坚
者肉坚,肉坚则寿,腘肉不坚者肉脆,肉脆则夭。墙基卑,高不及其地者,不满三十而
死,其有因加疾者,不及二十而死也。平人而气胜形者寿,病而形肉脱,气胜形者死,
形胜气者微矣。此即官骸以测寿夭之法也。

经脉十二,根于脏腑,而一身毛发,又秉经气而生,观之可以知血气之盛少焉。《灵
枢·阴阳二十五人》:足三阳之上者,皆行于头。阳明之经,其荣髯也,少阳之经,其
荣须也,太阳之经,其荣眉也,血气盛则美而长,血气少则恶而短。三经之下者,皆循
阴器而行于足。阳明之血气盛,则下毛美长,血气少则无毛,足指少肉而善寒。少阳之
血气盛,则胫毛美长,外踝毛坚而厚。太阳之血气盛,则跟肉满而踵坚,血气少则跟瘦
而善转筋。手三阳之上者,亦行于头。阳明之经,其荣髭也,少阳之经,其荣眉也,太
阳之经,其荣须也,血气盛则美而长,血气少则恶而短。三经之下者,皆循臂臑而行于
手,血气盛而掌肉充满而温,血气少则掌瘦以寒。阳明之血气盛,则腋下之毛美。少阳
之血气少,则手瘦而多脉。知皮毛则知经脉,知经脉则知脏腑,表里一气,内外合符,
察微洞幽,不逾迹象,此亦精义入神之事也。

· 
15 ·



素灵微蕴卷二

五色解

上工望而知之,中工问而知之,下工切而知之。六十一难: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
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神圣工巧,优劣悬殊,故四诊之中,
首推望色。

四十九难:肝主色,自入为青,入心为赤,入脾为黄,入肺为白,入肾为黑。五色
者,五脏之气所发,故五脏在中,上结五官,外现五色。肝官于目,心官于舌,脾官于
口,肺官于鼻,肾官于耳。病生五脏,则色现五官。《灵枢·五阅五使》:肝病者眦青,
心病者舌短颧赤,脾病者唇黄,肺病者喘息鼻张,肾病者颧与颜黑。《灵枢。五色》:青
黑为痛,黄赤为热,白为寒。

五官之中,尤重明堂。明堂骨高以起,平以直,润泽以清,真色以致,病色不见,
则五脏安和,壮盛无疾。骨陷色夭,则五脏不安,诸病乃作。不第五脏,凡六腑、四肢、
百节,病则色征于面,按部而发。《灵枢·五色》:五脏次于中央,六腑挟其两侧,首面
上于阙庭,王宫在于下极。庭者,首面也。阙上者,咽喉也。阙中者,肺也。下极者,
心也。直下者,肝也。肝左者,胆也。下者,脾也。方上者,胃也。中央者,大肠也。
挟大肠者,肾也。当肾者,脐也。面王以上者,小肠也。面王以下者,膀胱子处也。此
脏腑之现于面部者也。颧者,肩也。颧后者,臂也。臂下者,手也。目内眦上者,膺乳
也。挟绳而上者,背也。循牙车以下者,股也。中央者,膝也。膝以下者,胫也。当胫
以下者,足也。巨分者,股里也。巨屈者,膝膑也。此肢节之现于面部者也。

左右殊方,男女异位。浮泽为外,沉浊为内,察其浮沉,以知浅深,察其泽夭,以
观成败,察其散抟,以知远近。视色上下,以知病处,其色上行者,病益甚,其色下行,
如云彻散者,病方已,色从外走内者,病从外走内,色从内走外者,病从内走外。其相

· 
16 ·



素灵微蕴卷二 


乘制也,肾乘心,心先病,肾为应。他皆如是也。

《素问·玉机真脏论》:形气相得,谓之可治,色泽以浮,谓之易已,形气相失,
谓之难治,色夭不泽,谓之难已。三部九候论:五脏已败,其色必夭,夭则死矣。《灵
枢·本神》:心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自失,破。脱肉,毛悴色夭,死于冬。脾
盛怒而不解则伤意,意伤则悗乱,四肢不举,毛悴色夭、死于春。肝悲哀动中则伤魂,
魂伤则狂妄不精,阴缩而筋挛,筋骨不举,毛悴色夭,死于秋。肺喜乐无极则伤魄,魄
伤则狂,意不存人,皮革焦,毛悴色夭,死于夏。肾忧愁而不止则伤志,志伤则喜忘其
前言,腰脊不可以俯仰,毛悴色夭,死于季夏。

五脏之外,兼审经脉。诊要经终论: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反折,瘈疭,其色白,
绝汗乃出,出则死矣。少阳终者,百节皆纵,目睘绝系,绝系一日半死,其死也,色先
青白,乃死矣。阳明终者,口目动作,善惊,妄言,色黄,其上下之经,盛而不行,则
终矣。少阴终者,面黑,齿长而垢,腹胀闭,上下不通,而终矣。太阴终者,腹胀闭,
不得息,善噫善呕,呕则逆,逆则面赤,不逆则上下不通,面黑,皮毛焦,而终矣。厥
阴终者,中热,嗌干,善溺,心烦,甚则舌卷,卵上缩,而终矣。此十二经之终也。《灵
枢·经脉》:手太阴气绝则皮毛焦,太阴者,行气温于皮毛,皮毛焦则津液去,皮节伤,
爪枯毛折,毛折者,毛先死,丙笃丁死,火胜金也。

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血不流则色不泽,其面黑如漆柴者,血先
死,壬笃癸死,水胜火也。足太阴气绝则脉不荣其唇舌,唇舌者,肌肉之本也,脉不荣
则肌肉软却,舌萎人中满,人中满则唇反,唇反者,肉先死,甲笃乙死,木胜土也。足
少阴气绝则骨枯,少阴者,伏行而濡于骨髓,骨髓不濡,则肉不着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