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灵素微蕴-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部也。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两寸部也。前以候
前,后以候后。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胫足中事也。关前为阳,
关后为阴,阳者主上,阴者主下。凡脉气上行者,病见于上,脉气下行者,病见于下。
手之三阳,自手走头,大小肠位居至下而脉则行于至上,故与心肺同候于两寸。庸医乃
欲候大小肠于两尺,不通之至!越人十难一脉十变之义,十八难尺寸三部之法,气口脉

· 
23 ·


素灵微蕴卷二 


法之祖也,下士不解,是以妄作如此。

气口之中,又有但诊尺脉之法,《灵枢》垂论疾诊尺之篇,曰:审其尺之缓急小大
滑涩,肉之坚脆,而病形定矣。盖观上可以知下,察下可以知上,所谓善调寸者,不待
于尺,善调尺者,不待于寸也。

人与天地相参也,天地之气,四时迭运,人之脉气,与之息息相应,毫发不爽,故
春之脉升,夏之脉浮,秋之脉降,冬之脉沉。宣明五气:肝脉弦,心脉钩,脾脉代,肺
脉毛,肾脉石。脉要精微论:天地之变,阴阳之应,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为冬
之怒。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以春应中规,夏应中矩,秋应中衡,

冬应中权。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
阳气微下。阴阳有时,与脉为期,期而相失,知脉所分,分之有期,故知死时。微妙在
脉,不可不察,察之有纪,从阴阳始,始之有经,从五行生,生之有度,四时为宜。春
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
蛰虫周密,君子居室。玉机真脏论:春脉如弦,春脉者,肝也,东方木也,万物之所以
始生也,其气来软弱轻虚而滑,端直以长,故曰弦。反此者病,其来实而强,此谓太过,
病在外,其来不实而微,此谓不及,病在中。太过则令人善忘,忽忽眩冒而颠疾,不及
则令人胸痛引背,下则两胁胠满。夏脉如钩,夏脉者,心也,南方火也,万物之所以盛
长也,其气来盛去衰,故曰钩。反此者病,其来盛去亦盛,此谓太过,病在外,其来不
盛去反盛,此谓不及,病在中。太过则令人身热而肤痛,为浸淫,其不及则令人烦心,
上见咳唾,下为气泄。秋脉如浮,秋脉者,肺也,西方金也,万物之所以收成也,其气
来轻虚以浮,来急去散,故曰浮。反此者病,其来毛而中央坚,两旁虚,此谓太过,病
在外,其来毛而微,此谓不及,病在中。太过则令人逆气而背痛,不及则令人喘,呼吸
少气而咳,上气见血,下闻病音。冬脉如营,冬脉者,肾也、北方水也,万物之所以合
藏也,其气来沉以抟,故曰营,反此者病,其来如弹石者,此谓太过,病在外,其去如

数者,此谓不及,病在中。太过则令人解,脊脉痛而少气不欲言,其不及则令人心悬



如病饥,中清,脊中痛,少腹满,小便变。



脾脉者,土也,孤脏以灌四旁者也,善者不可见,恶者可见。其来如水之流者,此
谓太过,病在外,如乌之喙者,此谓不及,病在中。太过则令人四肢不举,不及则令人
九窍不通,名曰重强。平人气象论: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

· 
24 ·



素灵微蕴卷二 


气曰逆,逆者死。春胃微弦曰平,弦多胃少曰肝病,但弦无胃曰死,胃而有毛曰秋病,
毛甚曰今病,脏真散于肝,肝藏筋膜之气也。夏胃微钩曰平,钩多胃少曰心病,但钩无
胃曰死,胃而有石曰冬病,石甚曰今病,脏真通于心,心藏血脉之气也。长夏胃微软弱
日平,弱多胃少曰脾病,但代无胃曰死,代乃脾之平脉,言随四时更代,与代止不同也。软弱有石曰
冬病,石甚曰今病,脏真濡于脾,脾脏肌肉之气也。秋胃微毛曰平,毛多胃少曰肺病,
但毛无胃曰死,毛而有弦曰春病,弦甚曰今病,脏真高于肺,以行营卫阴阳也。冬胃微
石曰平,石多胃少曰肾病,但石无胃曰死,石而有钩曰夏病,钩甚曰今病,脏真下于肾,
肾藏骨髓之气也。平心脉来,累累如连珠,如循琅恍钠剑囊晕钙尽2⌒穆
来,喘喘连属,其中微曲,曰心病。死心脉来,前曲后居,如操带钩,曰心死。平肺脉
来,厌厌聂聂,如落榆荚,曰肺平,秋以胃气为本。病肺脉来,不上不下,如循鸡羽,
曰肺病。死肺脉来,如物之浮,如风吹毛,曰肺死。平肝脉来,软弱招招,如揭长竿末
梢,曰肝平,春以胃气为本。病肝脉来,如循长竿,曰肝病。死肝脉来,急益劲,如新
张弓弦,曰肝死。平脾脉来,和柔相离,如鸡践地,曰脾平,长夏以胃气为本。病脾脉
来,实而盈数,如鸡举足,曰脾病。死脾脉来,锐坚如乌之喙,如鸟之距,如屋之漏,
如水之流,曰脾死。平肾脉来,喘喘累累如钩,按之而坚,曰肾平,冬以胃气为本。病
肾脉来,如引葛,按之益坚,曰肾病。死肾脉来,发如夺索,辟辟如弹石,曰肾死。诸
死脉,皆真脏也。

玉机真脏论: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其气动形,期六月死,
真脏脉见,乃与之期日。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项,期
一月死,真脏见,乃与之期日。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
项,身热,脱肉破。,真脏脉见,十日之内死。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肩髓内消,动作
日衰,真脏未见,期一岁死,见其真脏,乃与之期日。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
心中不便,腹内痛引肩项,身热,破。脱肉,目匡陷,真脏见,目不见人,立死,其见
人者,至其所不胜之时乃死。其脉绝不来,若人一呼五六至,其形肉不脱,真脏虽不见,
犹死也。所谓不胜之时者,肝见庚辛死,心见壬癸死,脾见甲乙死,肺见丙丁死,肾见
戊己死,是谓真脏见皆死。

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所谓无胃气者,但得真脏脉,不
见胃气也。所谓真脏脉者,真肝脉至,中外急,如循刀刃责责然,如按琴瑟弦,色青白
不泽,毛折,乃死。真心脉至,坚而搏,如循薏苡子累累然,色赤黑不泽,毛折,乃死。

· 
25 ·



素灵微蕴卷二 


真肺脉至,大而虚,如以毛羽中人肤,色白赤不泽,毛折,乃死。真脾脉至,弱而乍数
乍疏,色黄青不泽,毛折,乃死。真肾脉至,搏而绝,如指弹石辟辟然,色黑黄不泽,
毛折,乃死。诸真脏脉见者,皆死不治也。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
脏气者,不能自致于手太阴,各以其时自胃而至于手太阴。邪气胜者,精气衰也,病甚
者,胃气不能与之俱至于手太阴,故真脏之气独见。独见者,病胜脏也,故曰死。

迟速者,阴阳自然之性也。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
太息,脉六动,命曰平人。平人者,不病也。阳性急,阴性缓,阳泄则脉数,阴凝则脉
迟,数则为热,迟则为寒。+四难:一呼三至曰离经,一呼四至曰夺精,一呼五至曰死,
一呼六至曰命经,此至之脉也。一呼一至曰离经,二呼一至曰夺精,三呼一至曰死,四
呼一至曰命绝,此损之脉也。

浮沉者,阴阳自然之体也。心肺俱浮,肾肝俱沉,浮而大数者,心也,浮而短涩者,
肺也,沉而实坚者,肾也,沉而牢长者,肝也。五难:初持脉,如三菽之重,与皮毛相
得者,肺部也,如六菽之重,与血脉相得者,心部也,如九菽之重,与肌肉相得者,脾
部也,如十二菽之重,与筋平者,肝部也,按之至骨,举指来疾者,肾部也。阳主外,
阴主内,阳泄则脉浮,阴凝则脉沉,浮为在表,沉为在里。病甚者,沉细夜加,浮大昼
加,沉细夜死,浮大昼死。阴阳之理,彼此互根,阳位于上而根于下,阴位于下而根于
上。阳盛者,下侵阴位而见沉数,不可以为阴旺,阴盛者,上侵阳位而见浮数,不可以
为阳旺,是当参伍而尽变也。

代者,数疏之不调也。《灵枢·根结》:一日一夜五十营,以营五脏之精,不应数者,
名曰狂生。五十动而不一代者,五脏皆受气,四十动一代者,一脏无气,三十动一代者,
二脏无气,二十动一代者,三脏无气,十动一代者,四脏无气,不满十动一代者,五脏
无气,与之短期。与之短期者,乍疏乍数也。乍疏乍数者,代更之象,与宣明五气之言
代不同也。

呼吸者,气之所以升降也。四难: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呼吸之间,脾受谷味
也,其脉在中。呼则气升于心肺,吸则气降于肾肝,一呼一吸,经脉五动之间,即可以
候五脏。气不至于一脏,则脉必代矣。十一难:吸者随阴入,呼者因阳出,今吸不能至
肾,至肝而还,故知一脏无气者,肾气先尽也。由肾而肝;由肝而脾,由脾而心,由心
而肺,可类推也。气尽则死,其死期之迟速不应者,仓公所谓安谷者则过期,不安谷者,

· 
26 ·



素灵微蕴卷二 


不及期也。

尺寸者,阴阳之定位也。男女殊禀,阴阳不同,受气既别,诊法亦异。十九难:男
脉在关上,女脉在关下。男子尺脉恒弱,寸脉恒盛,女子尺脉恒盛,寸脉恒弱,是其常
也。故有男子之平脉,女得之而病作,女子之病脉,男得之而疾瘳,此秉赋之定数也。

医方解

医自岐伯立言,仲景立法,百世之师也,后此惟思邈真人祖述仲景《金匮》之法,
作《千金》之方,不失古圣之源。其余方书数百种,言则荒唐而讹谬。法则怪妄而差池。
上自东汉以来,下自昭代①以还,著作如林,竟无一线微通者。

今之庸愚,习用诸方,如四物、八珍、七宝、六味、归脾、补心滋肾养营之类,纷
纭错出,不可胜数。是皆无知妄作,误人性命,而下士奉行不替②。百世不生圣人,千
里不产贤士,何凌夷以至于斯耶!

惊悸之证,其在伤寒,皆得之汗多阳亡。惟少阳之证,相火郁发,或以汗下伤阴,
甲木枯槁,内贼戊土,乃有小建中、炙甘草证,重用芍药、生地,以清相火。至于内伤
虚劳,惊悸不寐,俱缘水寒土湿,神魂不藏,无相火上旺而

宜清润者。即其千百之中偶而有之,而究其脾肾,终是湿寒。严用和贸昧而造归脾
之方,以补心血。薛立斋又有丹皮桅子加味之法。张景岳、赵养葵、高鼓峰、吕用晦,
更增地黄、芍药之辈。复有无名下士作天王补心丹,肆用一派阴凉。群儿醉梦不醒,成
此千秋杀运,可恨极矣! 

夜热之证,因阴旺土湿,肺胃不降,君相失根,二火升泄。钱仲阳乃作六味汤丸,
以滋阴亏。薛氏推广其义,以治男女劳伤,各种杂病。张氏、赵氏、高氏、吕氏,祖述
而发扬之。遂成海内恶风,致令生灵夭札,死于地黄者最多,其何忍乎!下至二地、二
冬、龟板、黄柏诸法,不可缕悉。

究其源流,泻火之论,发于刘河间,补阴之说,倡于朱丹溪。二悍作俑,群凶助虐,
莫此为甚! 

①昭代对本朝之颂称。
②替止。
· 
27 ·



素灵微蕴卷二 


足之三阳,自头走足,凡胸胁壅满,上热燔蒸,皆足阳明少阳之不降也。李东垣乃
作补中益气之方,以升麻、柴胡升胆胃之阳,谬矣,而当归、黄芪,亦复支离无当。薛
氏辈效尤而习用之,遂成不刊之法。

风寒之证,仲景之法备矣。陶节庵妄作九味羌活之法,杂乱无律,而俗子遵行,天
下同符,弃圭璧而宝碔砆①,那可解也。

诸如此类,连床充栋,更仆难明。昔徐世绩少年作无赖贼,逢人则杀,检阅古今方
书,何其无赖贼之多而仁人君子之少也。设使贾太傅②尚在,不知如何痛哭矣! 

①碔砆似玉之美石。
②贾太傅西汉·贾谊。
· 
28 ·


素灵微蕴卷三

齁喘解

赵彦威,病齁喘,秋冬病作,嚏喷涕流,壅嗽发喘,咽喉闭塞,呼吸不通,腹胀呕
吐。得后泄失气,稍差胀微,则病发略减。少时素患鼻渊。二十余岁,初秋晚食后,偶
因惊恐,遂成此病,自是不敢晚饭。嗣后凡夜被风寒,或昼逢阴雨,或日昃饱啖,其病
即发。发则二三日,或八九日、二十余日方愈。病十二年矣。

此其素禀肺气不清。肺旺于秋,主皮毛而司收敛,肺气清降,则皮毛致密,风寒不
伤。肺气郁升,皮毛蒸泄,凉风一袭,腠理闭敛。肺气膹塞,逆冲鼻窍,鼻窍窄狭,奔
气迫促,出之不及,故嚏喷而下,如阳郁阴中,激而为雷。肺气遏阻,爰生嗽喘。津液
堙瘀,乃化痰涕。

此肺气上逆之病也,而肺逆之原,则在于胃。脾以太阴而主升,胃以阳明而主降。
经脉别论:脾气散精,上归于肺,是脾之升也。逆调论: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下行,
是胃之降也。盖脾以阴体而抱阳气,阳动则升,胃以阳体而含阴精,阴静则降。脾升则
肝气亦升,故乙木不陷,胃降则肺气亦降,故辛金不逆。胃气不降,肺无下行之路。是
以逆也。

肺胃不降,病在上焦,而究其根本,则缘中气之虚。中气者,阴阳升降之枢轴也。
盖太阴以湿土主令,阳明从燥金化气,中气在太阴阳明之间,和平无亏,则阴不偏盛而
阳不偏衰,燥不偏虚而湿不偏长,故脾胃转运,升降无阻。中气虚损,阴旺湿滋,堙郁
不运,则脾不上升而清气常陷,胃不下降而浊气常逆,自然之理也。

饮食入胃,脾土温燥,而后能化。阴盛土湿,水谷不消,中焦壅满,是以作胀。胀
则脾气更陷而胃气更逆,一遭风寒,闭其皮毛,肺气郁遏,内无下达之路,外无升泄之
孔,是以冲逆咽喉,而病嗽喘。雨降则湿动,日暮则阴隆,病所以发也。日昃阳衰,阴

· 
29 ·


素灵微蕴卷三 


停不化,中气一郁,旧证立作,故不敢晚饭也。吐泄去其陈宿,中脘冲虚,升降续复,
故病差也。是其虚在中气,而其起病之时,则因木邪。以五情之发,在肾为恐,在胆为
惊。胆以甲木而化相火,随戊土下行而温癸水,相火蛰于癸水之中,肾水温暖则不恐,
胆木根深则不惊。平日湿旺胃逆,相火之下蛰不秘,一遇非常之事,动其神志,胆木上
拔而惊生,肾水下沦而恐作。己土侮于寒水,故脾气下陷,戊土贼于甲木,故胃气上逆。
初因惊恐而病成者,其故如是。奇病论;惊则气上,举痛论:恐则气下,上下反常,故
升降倒置,此致病之原委也。

法当治中以培升降之用,燥土而拨转运之机,所谓发于钧之弩者,由一寸之机,转
万斛之舟者,由一桪之木也。

南齐·褚澄有言:上病治下。凡病水火分离,下寒上热,不清心火,而温肾水,较
之庸工,颇为得矣,而总不如治中。中者,坎阳离阴交媾之媒。此义得之《灵》、《素》,
读唐宋以后书,未易生兹妙悟也。

齁证即伤风之重者。感冒之初,内有饮食,外有风寒,法宜理中而兼发表。表解后,
温燥水土,绝其寒湿之根。盖饮食未消,感袭风寒,湿土堙瘀,肺气不降。风闭皮毛,
内郁莫泄,表里皆病,故内外兼医。彦威病用燥土疏木、温中降浊之剂,茯苓、甘草、
干姜、细辛、橘皮、半夏、桂枝、砂仁,十余剂,不再作。

吐血解

钱叔玉,初秋农事过劳,痰嗽唾血,紫黑成块,一吐数碗,吐之不及,上溢鼻孔。
肌肤生麻,头痛寒热,渴燥食减,出汗遗精,惊恐善忘,通夜不瞑,胸腹滞痛,气逆作
喘。朝夕倚枕侧坐,身欹①血遂上涌。天寒风冷,或饮食稍凉,吐血更甚。右脚热肿作
痛,大便塘滑。

此缘中焦阳败,水陷火飞。肺主气,肝主血,而气根于心,血原于肾。《管子》:南
方曰日,其气为热,热生火与气,北方曰月,其气为寒,寒生水与血。心火清降,则化
肺气,肾水温升,则化肝血。血升而化火,故水不下注,气降而化水,故火不上炎。气
降而不至于陷泄者,血温而升之也,血升而不至于逆流者,气清而降之也。水木不能温
升,则下病遗泄,火金不能清降,则上病吐血,理有固然,不足怪也。

①欹斜。
· 
30 ·


素灵微蕴卷三 


水陷火飞,是谓未济,而交济水火,其职在中,中者,四维之枢也,中气运则脾升
而胃降,脾土左升,肝血上行而化心火,阳气发生,故精不下走,胃土右降,肺气下行
而化肾水,阴气收敛,故血不上溢,《子华子》所谓上水而下火,二气升降,以相济也。
中气不运,肝脾下陷而肺胃上逆,水火分离,冰炭不交,此遗精吐血之原也。后世庸工,
于亡血失精之理,茫乎不解,或用清凉,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