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业里能“讲框架”的不多,这里没有专业的培训讲师,负责讲框架的人大都是念书比较多,或者是数理逻辑方面比较强的人,讲框架是义务活,连讲带写要两个小时,但不收费,行话叫“奉献”。
挑选谁来“开框架”是非常讲究的,主要是根据朋友的性格和受教育程度来挑选。如果我带来的朋友是海归,那我就要找个海归给他讲,容易共鸣嘛。如果我带来的朋友很有钱但念书不多,我就找一个没念过大学的同行给他讲。如果来的朋友只会讲闽南话甚者连普通话都听不懂,那我就找一个台湾人用闽南方言讲给他听。总之,这个行业力不缺人才。
“讲框架”的最高境界就是能让人家一听就心花怒放立马“掏钱埋单”;次之是要把传销讲的不像传销但人家还犹犹豫豫的没有立刻掏钱;最失败的情况是一听就掀桌子指着鼻子骂娘;更糟糕的是听到一半就假装上厕所然后跳楼逃跑。啥反应都有,喜乐人生啊。
休息一晚之后我就带着朋友(老王,也是从东莞过来的)去听“框架”了,给老王讲框架的是一个女孩子(我提前一周提了好多水果预定的)。听完框架后老王的反应先不说,这里我公布一下“框架”。有人说,这个框架是一个该死的天才想出来的,有经过好几代传销精英的修订,从而骗了不少贪心的傻瓜。
框架如下,请认真欣赏:
《一》.所从事何种行业的性质、由来。
大家所从事的行业叫纯资本投资行业。是一项政府项目,也是一个试点项目。
1,国家给政策,当地政府提供平台,引进广西外的民间闲散资金进入广西进行再分配,对地方政府来说是一个“先引资后招商的引资工程”。对投资者个人来说是一个投资项目。目前尚在试点阶段,放在广西试运行。
2,投放地点为什么是广西?为什么只能在广西作为试点。
大背景:十一五规划纲要“以广西的开放合作带动整个西部大开发”
小背景:
a“北部湾经济区”的开发,2006年3月开始筹备,2008年2月21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北部湾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成为珠三角、长三角和滨海经济开发区后的国家发展第四极。
b广西的高度自治权利,且为了配合北部湾的开发,中央给了广西政府四个特权:内政、外交、土地管理、金融制度先行先试创新权
c南宁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
3,意义:对当地政府(目前南宁最少有30万投资者):
a引进外来资金,促进当地基础建设。(每人带来5万资金存入当地银行参与流通计算)
(每30万人x5万=150亿,北部湾经济区的建设1。2万亿;2007年通过传统的招商引资百企入桂才解决了19亿元,而民间沉淀的资金就有35万亿!)
b通过投资者的消费带动当地经济发展。(30万人x3000元/月=9亿/月)
c纯资本投资上交的税金使得地方政府最直接受益
《二》操作模式的由来和特点
a引进:纯资本运作的操作模式1998年引进,通过三年的初步实验和改良后,2001年7月由现在的政治局委员“刘延东”和时任广西自治区书记“刘奇葆”在有广西组织22个部门开始布置,并试点在广西运行。2006年北部湾开发启动,为了加大融资力度,该模式在政府的领导下开始进入南宁,并提高从业的门槛(原来可以买1股现在最少要买21股)。
b特点:
1;整个运作在中央以及地方政府的监督和调控下进行;吴仪的十六字方针:“允许存在、严格管理、低调宣传、限制发展”
2; 仅在广西作为试点运行,通过负面新闻报道和调整从业门槛来调控从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十六字方针的体现)
3在具体操作上借鉴了“股票”、“社保”、“商业保险”“直销(原来叫传销)”的精华
《三》从事本行业的条件
1, 年满18岁,1张有效身份证。
2, 一个推荐人。
3,5类人不可以从事:国家公务员、现役军人、在校老师和学生、逃犯、广西本地人
《四》 投资额度、投资回报率、周期
股权认购。一张身份证可认购1-21股,每股3300元+500元认购费,不接收21股以下的低起点,一次性投资。一张身份证21股封顶!
1)认购 1股,投入500(资格)+3300=3800元,获利(基数)350万,所需时间6~7年
2)认购11股,投入500+11x3300=36800,-7600返还=29200实投,获利(基数)550万,所需时间3~5年
3)认购21股,投入500+21x3300=69800,-19000返还=50800实投,获利(基数)750万,所需时间 1~2年
4)认购46股,投入500+46x3300=153300-49000返还-1000返还=103300实投,获利(基数)1。25千万,所需时间1年
《五》 如何操作?
1 股权认购和股权销售。股权销售任务:每一位投资者有3个名额提供给自己的合伙人。
合伙人的股份自下而上层层累加。
2 发展成绩不同,对应的级别不同。晋升制度:五级三晋制
级别 累计拥有股份 其它条件 晋升时间 月收入
1员工,1~2股, 当月当日晋升,1~9。9千
2组长,3~9股, 当月当日晋升,1~9。9千
3主任,10…44股, 当月当日晋升,1~9。9千
4经理,45…539股,培养两名主任,次月1日晋升, 1~9。9万
5老总,540股,培养三名直接经理,隔月1日晋升,10万~99万
(下面发展25人就可以股份超过540晋升老总了)
4 三大奖金(1直接提成,2间接提成,3销售补助)的分配:
3800元(100%)如下分解:
10%缴税(行业);3%老总效益分红(6…10万)每月
23%运作成本;52%的直接、间接提成;12%同级间的销售补助
直接、间接提成、销售补助分解:
级别、 直接提成 ,间接提成 , 同级间销售补助
老总) 无 10%(380元) 1。5%(57元)
1。0%(38元)
0。5%(19元)
经理) 42%(1596元)。12%(4456元) 3%(114元)
2%(76元)
主任) 30%(1140元)。10%(380元) 4%(152元)
组长) 20%(760元)。5%(190元) 无
员工) 15%(570元)。无 无
5 行业精华:成功出局(到老总份额后拿够4代钱就要出局,没有金字塔)然后由老总的下线(直接)再重复老总的过程,公交车一样有下有上,逐级推。
《六》 资金管理(行内人参与,身价管钱、钱管人、月月清资金不沉淀)
1.申购资金管理(3名经理负责)注:身价指还未拿的那部分钱。
50万身价(200股)的填写申购单,80万身价(300股)的负责审核,100万身价(400股)负责存到指定行业账户。
申购单3份:工商局、公安局、北海
申购现金不能超过30万元,30分钟内存到指定账户,否则3经理业绩归零,上面的老总负责赔付申购资金并自动获得3经理的股份。
2.行业资金管理(4名老总)
700万身价(380X)负责开卡(上限50万)作为指定的行业账户。
500万身价(57X)设定前3位密码
300万身价(38X)设定后3位密码
100万身价(19X)负责监督
你不可能为了芝麻丢掉西瓜,因此你不可能卷款逃跑。
3.工资发放(3名经理负责)
50万身价(200股)监督
80万身价(300股)监督
100万身价(400股)发工资
不定时不定点,每月15日前发放,具体时间地点提前半小时通知。
每次发放工资的现金不能超过30万元,30分钟发放完毕,否则3经理业绩归零,上面的老总负责赔付工资并自动获得3经理的股份。
先员工后组长,自下而上发放。
(高起点后,从业人员的工资直接由两名老总发放)
《七》行业特点以及推荐人的责任
1, 四大特色
a零风险
b可转让,可继承;
c无压力,资格只上不下,不滑落
2, 三大扶持:
a五到七天考察期间当地费用承担。
b晋升经理时推荐人给你1000元现金奖励
c晋升老总时推荐人给你10000元现金奖励
举例:你的推荐人申购21份,你也申购21份,依照奖金分配比例,你的推荐人可以在你那里获得6100元提成,但你的推荐人要支出11000给你,亏5000元。要强调:你的推荐人不赚你一分钱!是为了帮你才介绍这个行业给你的
以上就是框架,看后有何感触?
四.“走跟进”
“开框架”前又是“铺垫”又是“开蛊”,因此新来的朋友在听框架的时候不仅没有任何戒备,甚至还有几分虔诚呢。
我问过不少行内的朋友“当初听完框架后有啥感觉?”,大部分人回答都是“晕晕的,那么多钱不知道哪里来的?觉得不大现实”。这就是精英们实战总结出来的框架,能听明白的都是些口号和虚话,无法考证或者断章取义,甚至还把中央领导拉进去,用于强化“这是一项政府工程,委托民间运作”。最关键的部分一带而过,或者藏在数字里,让你看着头晕。
框架里有下面几点是不会主动和你探讨的:
1,“纯资本投资”行业没公司、没法人、没产品、没营业执照、没企业代码、没税号、没发票,什么都没有,连白条都没有。运作靠“自律”。
2,“纯资本投资”行业的核心就是拉人埋单。一个拉3个,3个拉9个,9个拉27个。拉来的人个个埋单,有买21股69800元的,也有买46股153300元的。
3,然后就是分钱,这是最最最隐蔽的。
首先“推荐人”不赚“直接”的钱是有条件的:直接必须干到老总级别(540分)。
干到老总级别谈何容易,必须直接或间接地拉来26个贪心鬼,这26人都要利利索索缴纳69800元。而且3变9,9变27的3条线均衡发展,一条腿走路也不行(见框架中升老总的附加条件)。
其次,10%缴税和23%运作成本。没公司没税号你怎么缴税?怎么报税?税率多少?交给谁?地税还是国税?
23%的运作成本更是荒唐,干一行的运作成本不外乎租房、交通、吃喝拉撒等,这些都是从业者个人承担,行业是不提供一分钱。
这33%哪里去了?答案是:上了老总才能操作这笔钱。
怎么操作:1,缴保护费给有关部门。用罚款的形式,计入政府的非税计划外收入,开1万的罚单缴纳8万甚至更多的罚金, 2,老总私自分掉
4,钱到底是怎么赚到的?
简单的很,先来的人分后来人的钱。尽管是分配的百分比在逐级减小,但人越拉越多,分的就钱就越来越多。几何倍增的力量是非常吓人的,要想出局需要拉动的人大约两千三百多个,拉动的资金1。47亿。
“先来的人分后来人的钱”听起来好残酷,但从业者会指着框架给你解释“咱这一行就是具备某些社会保险的特性,后到世上的年轻人养老人,老人花年轻人的钱,只不过我们缩短了周期,提高了收益率罢了”。要不就拿出一张纸画给你看:社保要60岁,咱这个行业要一两年,时间缩短了。社保你每月缴纳500到老了可以每月领3000,六倍吧,咱们是投入69800,赚750万,投入和收益提高了。听上去有道理吧。
唉,人才啊。
(广西,中国西南部的一个自治区,这里的经济并不是很发达,在下辖的一些城市,看起来还非常落后,但就是在这些落后的城市里面,却涌进了大量的外来人员,如玉林、来宾等城市,估计每个地方有十万之众,比当地的城市人口甚至还多,这些人是来这里打工还是经商呢?都不是,他们从事的是被我国九八年已明令禁止的传销。
暂不说传销的好与坏,既然国家已明令禁止,那么它就是不合法的,但传销却换汤不换药的变化着各种名称与操作方式在广西一带活动,什么“网络营销”、“连锁销售”、“连锁经营”等词汇来遮掩“传销”二字。孙悟空七十二变,变变不离其中,不变的依然是上下线的关系,以连锁销售为晃子,以募集资金为目标,以高额提成为诱饵,产品在整个过程中变得可有可无,加入的基本上都是被动消费。
我们知道,传销在整个过程中,既没有生产过程,也没有增值空间,反而是大家作为了一个消费者,那么就不可能产生多余的利润空间或增长价值,比如我们大家共注入了一亿的资金来买产品,这一亿在整个过程中并没有创造出新的财富,反而还要减去我们购买的产品的价格,剩余的钱再供一级级的人来提成,所以传销不可能增长财富,也创造不了社会价值,我们分的只不过都是加入进来的人的钱,上面少数人分下层多数人的钱,下层多数人则需要找更多倍数的人来实现发财梦,在传销鼓吹财富几何倍增时,人数也是需要几何倍增的,传销也成了埋藏多数人发财梦想的坟墓,很多人几乎倾家荡产、债台高筑。
传销从事者为什么选择在广西呢?因为这里消费相比其它发达城市要低,又可以离开人们本土所在地而变得更隐蔽,又因广西地处国土的交界处,便于骗取人们以做生意为由来考察。
为什么传销屡禁不止呢?而且在广西一些城市有愈演愈烈之势,我觉得这是因为广西当地的一些地方政府有利可图,而包庇、纵容的结果,使这一地带成为了传销滋生、蔓延、壮大的温床。起码有三点:
1、这么多人的吃喝住,拉动了当地的消费,增加了收入。一些本地失业人员、无业人员有了就业机会,有的人开了个小商店,有的人卖起了菜,据说菜价有一段时间在这里疯涨,还有的人靠出租房子生活,在这不大的城市里面,却到处在建房,建给谁住呢?其实都是建给这些外来人在居住,外来人为这个地方的城市建设发挥了作用。
2、当地政府机关也参与到中间,来分一杯羹。在这里举一例子,公安局办一个暂住证为十三元,十万人那么公安局会收入多少呢?就是一百三十万。交通部门、铁路部门也都开始了疯狂的抢钱行为,如这里的火车站,明明有直接到武汉的票,但它只卖给你到南宁或柳州的票,然后再代卖一张南宁或柳州到武汉的票,相当于一趟车分两段买票,这样火车站可以提取五元钱的手续费,赤裸裸的对剩客实行了抢劫。
3、这里的国企也进加入了进来,对传销者再次实施剥削,中国移动、工商银行。这里的中国移动明目张胆的违反信息产业部的价格,交二十元钱可免费接打五千分钟;大批的外来资金汇入这里的工商银行,为银行带来了丰厚的利益。
传销在这里怎么在迷惑人呢?相比以前,传销更隐蔽。其内部有着严密的组织体系、有着严格的管理体系,就如同当年的地下工作者。为什么这么多人受到诱惑,不能不说金钱的巨大魅力,但也还存在着其它一些方面:
1、打着国家的旗号。在这个行业,给你上课最开始就要提到这是国家引进的,是一个不合法但又不违法的行业,而且是国家秘密的投放在广西这一地带的,因为南部人聪明,怕的推广开来从事的人过多,国家暗中大力支持,如银行和移动公司。
明眼人一看就是漏洞百出,国家为什么要秘密引进,难道怕我们的国人都会富起来了;还有投放广西是因为南边的人比较聪明,那就请不要全国各地网罗人来干啊;说国家在暗中大力支持更是笑话,我们知道银行和移动只是国企,国企行为能当政府行为吗?国企也追求的是利益,更何况这只是一个比较穷的地方的分公司行为。
2、打着利国利民、解决就业、改革供求关系、扩大内需、应对WTO等一些空洞而一般人不了解的字眼。传销现在居然也说在解决就业问题,而且改变了企业的积压问题,扩大了国内的需求,对中国入世后国外的产品实行了贸易壁垒。
传销怎么就利国利民了?怎么就解决了就业?我们只看到它破坏了生产,许多人以为花钱买了东西后,天天躺在那里喊人来就能赚钱了;说改革了国内企业的供大于求的局面,但传销的产品,都是我们所最常用或最急需的产品吗,我看是为传销的内部解决了供大于求;扩大内需和WTO更是让人一头雾水,从事传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