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美婚恋的性学分析-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国男人来到美国,呈现一种更加多元的状态。此外,越来越多的美国女人访问过中国,因而对中国男人也有了更立体和多角度的观察。这一切都会使对中国男人的原型偏见有所改观。   
  中国男人眼里的美国女人(1)   
  有人说,美国女人是世界上最独立、最自由、最傲慢,也是最狂妄的女人。这也许同样出于某种原型偏见。不管怎么样,美国是女权主义运动的大本营,美国女人当然是这个运动的主体。美国社会因最年轻而是一个最少包袱的社会,美国女人当然也是一个最少包袱的阶层。 
  从狭义界定出发,我们所说的美国女人是指占美国女性人口大多数的美国白种女性。 
  公正地说,美国女人现有的社会地位是她们自己奋斗的必然结果。 
  那么,在中国男人眼里,美国女人有哪些正面或负面的特点呢? 
  有人列出以下八条正面特点:(1)思想和行为的自主性,强调积极的个人价值,主张自身独立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地位以及应得的权益,不像大部分东方女性那样有很强的依赖性;(2)相对来说,注重以爱情为诉求、性吸引为动力的两性关系和婚姻模式,不太注重对方的家庭背景、物质条件、职业情况及宗教信仰,不像一般东方女性那样以现实或功利为诉求和动力;(3)因优越的社会条件,普遍受过一定程度的高等教育,具有相应的专业或技术能力,大多数属于白领阶层,而不像多数东方女性那样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甚至根本没有受过教育;(4)因营养良好,注重体育锻炼,故发育完全、身材健美、外形相当性感,不像一般东方女性那样纤细体弱;(5)因早年的性教育和性经验,普遍较为性成熟,在性生活中容易有性主动、性高潮和性快感,不像许多东方女性那样性被动、性冷淡,甚至性厌倦;(6)因精力旺盛、身体条件好,在不误自己事业的同时,很能操持家务和照顾子女,不像不少东方女性那样喜欢单纯做家庭妇女;(7)性格率真,做事坦荡,喜怒于形色,不大有心计,不像相当多的东方女性那样内向、含蓄而难以捉摸;(8)因性观念的开明,打破传统规范的束缚,经常将性、爱情和婚姻相对分开,也就是说,性或爱不一定非要婚姻来做保证,不一定非要什么形式上的名份,例如,双方可以因爱情或某种需要而自愿性伴侣式地同居,不像一般东方女性那样将三者绝对混为一体。 
  1997年,北美地区包括美国和加拿大在内的心理学会年会上,专家宣读了三份对女大学生约会和择偶标准的研究报告,这些报告表明,对多数女生,“富有”排在“诚实”、“相貌”和“重视家庭生活”之后。例如,其中一份报告的内容是让103名女生在四种男性中选择一人。这四种男性分别是:外形漂亮,但伪善的研究员;外貌平庸,但忠诚、乐于助人、与人为善的汽修工;有很多钱,但没有时间陪妻子儿女的医生;年薪只有2万美元,但喜爱孩子、有较多时间投入家庭生活的教师。结果,第一受欢迎的是那位教师,有60多名女生选择他为择偶对象;而选择那位医生的则只有15名。 
  加拿大多伦多的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女大学生有较高的文化水准,但在择偶问题上往往富于浪漫色彩。不过,应当指出:由于北美地区经济发达,高等教育非常普及,绝大多数女青年都有机会上大学,故大学女生可以作为同龄女青年的主体代表。 
  专家认为,北美大学女生可以分为四种类型:“感情型”的女生较喜欢用个人的价值观来判断事物,婚姻关系多能维持得久;“思考型”的女生较喜欢分析人与人的关系并进行逻辑推理,其婚姻往往是最短的;“感觉型”的女生喜欢有变化而顺其自然的生活方式,离婚率也较高;“判断型”的女生喜欢条理,善于权衡利弊,故离婚率往往比“感觉型”的要低。 
  一个旅美日本作家在一首诗中竟然吟道:“我因为我妻子的黄脸而恨她”,而他的白人情人的脸蛋却是那样的亮丽。他还觉得自己本族的妻子与白人女友相比,更是缺乏优雅和智慧,因为他的妻子“就像老家乡下的水牛”,一点不知道任何新事物。 
  一个叫卡尔文·钟的华裔男士认为,因为自己相当美国化,也许华裔女性喜欢他,他也喜欢某些美国化了的华裔女性。既然如此,互相为什么找这种白人的“模仿品”,而不找货真价实的白人呢?另一个姓方的中国男士也提到,自己的华人女友通过他从一个唐人街的“土女孩”变成了美国化的“洋女郎”,她毕业了,当然要找原原本本的“美国男士”。 
  华裔男士温斯顿·方对父母的婚姻家庭持批判的态度。尽管他父母在美国已是第四代,但仍然保留传统文化中男女不平等的劣根性。他不喜欢父亲的霸道,也不喜欢母亲经常用对孩子撒谎来控制他们。他起初遵照家庭的旨意找一个华裔妻子,但一连交了两个华裔女友,都发现她们具有他父母身上的那种他受不了的烙印。后来,他认识了白人女友贝蒂,同居五年后结了婚,他俩之间有着平等的关系和良好的交流。 
  威斯·金不愿意与华裔女性结婚,因为这样一来就好像“娶了自己的姐妹”,有一种乱伦的感觉。他结过两次婚,但都是与白人女子。第一个妻子格瑞丝有传统西方女性美的原型,但生活九年后离异。第二个妻子丽阿是一个“冷静、智慧、可信赖的女性”,他与她有着共同的价值观和生活目标,但绝没有那种她是“我的姐妹”的感觉。 
  拜伦·吴认为他与白人妻子很容易沟通,而且不讲什么形式,双方也没有什么实用的物质要求。他们是在学校里认识的,不久同居在一起,并合资买了房子,开始并不认为正式结婚有什么重要,后来水到渠成,便到赌城雷诺办了手续。   
  中国男人眼里的美国女人(2)   
  第三代华裔丹尼尔·陈谈到同他的白人妻子结婚是“遇到了自己想遇到的”。他认为自己的婚姻完全是建立在“浪漫爱”的基础上。 
  前面谈到的卡尔文·钟也有同威斯一样的看法。对他来说,华裔女性都像他的姐妹,而且从她们言谈举止可以看到自己母亲的影子。同她们结婚,就像同自己家里的人结婚一样。他后来交的全部是白人女子,“你应该知道白人姑娘,并同她们约会”。他认为,同美国白人女子交友和结婚就是最终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的有效途径之一。后来,他同一个白人女子简结了婚。简对他的事业和政治理念给予了极大的支持。 
  汤姆是生长在夏威夷的华裔男士,他认为自己所以同白人女性结婚,是因为他居住的地区具有多族裔色彩,那里的白种女性比别的地方对少数族裔更能接受。 
  洛杉矶一位中国大陆留学生对笔者说,他自己在学校里总是约美国女孩子,因为她们只要喜欢你,就不在乎你家里有没有钱、有没有权。好就聚,不好就散,也许是一夜风流,也许是数月同居。两人各自付账或轮流付账,谁也不欠谁,大家相处得很痛快。可要是找了中国女孩子,那事情就麻烦了。本来两相情愿,都是平等的,结果好像被玩弄了,吃了大亏,不是寻死觅活,就是闹得沸沸扬扬,定要搞个是非曲直,或是某种物质的报偿。 
  还有一位在国内离过婚的中国大陆男士与一位白人女士建立了家庭。他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做了比较,认为不能认为中国女人一定贤惠,而美国女人就一定不贤惠。他过去的中国妻子简直就是一个泼妇,可以把丈夫折磨死。“妻管严”在国内城里普遍成灾,并非只是他自己一家。他说过去自己是“小男子主义”,家务活做得比前妻多多了,而她才是“大女子主义”。他现在的美国妻子相当温良柔顺,很会持家,两个孩子也照顾得很好。的确,到她家做客或参加晚会的中国同胞们都有这种感觉。 
  丹尼尔是当小学生时随父母自中国大陆来美的高中应届毕业生,他对笔者说,从中学一年级起自己就有了第一个白人“女朋友”,到现在为止,已交过七八个。为什么这么多?因为她们有的转学、有的搬到外州去了。为什么不交华人女朋友?他回答说,华人女生像墨西哥裔女生一样,一个个穿戴打扮都怪怪的,说话和举止也很别扭。相比之下,美国白人女生大都比较Normal(正常)。此外,不少华人女生好像一个个都是Snob(势利眼),就注意男生有没有好车,家里富不富。他的家境不很好,自己除了课余打一点儿工,还经常在学校里顺便把同学扔的饮料罐收集起来,送到废品回收站,每月可得20多美元。他认为这样可以一石二鸟,既保护环境,又有点收入。但华人女生一定会看不起他,而他的白人女友就不在乎。 
  然而,也有人为美国女人列出以下八条负面特点:(1)超越生理、心理或社会条件的限制,过于追求男女平等,甚至鼓吹女尊男卑,人为地挑起和扩大男女两大性别之间的矛盾和冲突;(2)破坏家庭和婚姻的本来自然规律,人为地挑起丈夫与妻子之间矛盾和冲突,如所谓“丈夫强暴”这样的罪名等;(3)自负任性,喜怒无常,说翻脸就翻脸,高兴时就是浪漫,不高兴就成为性攻击,如所谓“约会强暴”这样的罪名;(4)因过于强调自身的独立性,与丈夫在经济上分得很清,各有自己的户头和财产的法律诉求,故夫妻关系变得冷冰;(5)喜欢求新,感情容易变化,从而造成婚姻的不稳定;(6)在骨子里有强烈的人种优越感,对其他族裔一般看不起;(7)喜欢滥用法律,动不动就对簿公堂;(8)因过多户外阳光下的运动,30岁后,皮肤变得粗糙,而且因营养过剩,会变得较肥胖。 
  由于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中国男人在与美国女人的交往中,会遇到很大问题。 
  1990年,一位中国大陆来美的文人男士在酒吧间遇到一个美国白种女人。两人似乎相见甚投机,那女子约此君到自己的公寓去。此君以为男女到此时,发生的一切自然会顺理成章。谁知他向那女子求欢时,她却翻了脸。不知此君是否动了一点粗,那女子打911紧急报警电话。警察赶到,将此君逮捕。后来,此君遭起诉,罪名达十数项之多,如绑架罪、伤害罪、殴打罪、强暴未遂罪等,结果被判刑15年。 
  旧金山有一位中国大陆来的男学生,与一位美国白人姑娘成婚。此君为了让小家庭过得好一些,白天上学,晚上在餐馆打工,每天疲惫不堪,但仍感到很快乐。谁知某日,他回到家里,却发现妻子已人去房空,床上留有一张纸条写着:我已爱上了别人,再见! 
  纽约有对中美夫妻,几年后闹离婚。一气之下,中国丈夫把两岁的儿子偷偷托人送回国内父母那里,却没想到被美国妻子上法庭告了一个绑架儿童罪。   
  什么样的美国男人愿娶中国女人   
  前面说过,绝大部分美国白种男人不会与“有色人种”通婚,愿意做这种通婚的人在人口中的绝对数少之又少。俗话说:河里没鱼市上见。在华人圈子里,有一些中美通婚的事,当然很显眼,弄得人人皆知。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美国男人会娶中国女人呢?经观察,大约有七类。 
  第一类是某些汉学家及各种中国问题研究学者。这一类人因本专业的特殊性,故需要掌握中国语言和中国文化传统,找一位中国妻子可以帮助其实现此目的。这类人中的一部分,不一定仅出于专业的实用目的,他们多多少少曾在中国实际环境中学习、生活、工作过,对中国文化和风土人情产生了一定的,甚至很深的依恋感情。 
  第二类是某些在中国访问过、工作过的各类人士。这一类人如专家、外教、商人、留学生、外交官和驻外军人(如抗战时期援华美军)等,由于对中国社会与人民有一定亲身立体的接触,可能会对中国女性产生爱慕之心。 
  第三类是某些传教士。这一类人因基督教博爱的精神,在中国大陆(1949年以前)、台湾、香港散布“福音”时,可能会娶一个中国妻子。 
  第四类是某些吃尽同族白种女性苦头的美国男性。这一类人在失败的婚姻中,丢掉了财产及对孩子的监护权等,弄得心力交疲。他们不能忍受被女权主义“毒害”的女人们,于是转向找一个“温顺”一点、“便宜”一点的女性,而中国女性就是重要的合适人选之一。 
  第五类是某些晚年丧偶的退休美国老人。这一类人为了克服晚年的孤独,在风烛残年时身边有人照顾,而白种女人“太贵”、“太不可靠”,于是,退求其次,打了东方女人的主意,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中国女人。这些大部分原属白领阶层的老人,即便有儿女,也早已远走高飞,自己钱不多,只靠一些退休金和一点社会保险金度日,也许房屋的贷款刚付清,或将要付清。在这种状况下,找一个想改变现状的中国女子,两全其便,也不失为一招无奈中的划算之举。 
  第六类是某些自己就被本文化圈子排斥的底层美国男士。这一类人或是没有受过教育,或是身体残疾,或是心智有某种缺陷,或是从事极低下的体力劳动,他们往往很难在本族圈子里找一合适的婚配人选,他们中也有一些人,甚至对自己的那个族裔圈子产生逆反和憎恨的心理。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的限制,使这些人有可能企图找通常被认为“低一等”的另一族裔的异性为妻,也许在他们看来,中国女性可为重要候选人之一。 
  第七类是某些永远以标新立异为追求的美国男士。这一类人没有一定传统的束缚,做任何事都以猎奇、刺激为目的。他们也许厌倦了自己所熟悉的那些本族女性的老一套,而想尝尝与另一族裔婚姻的滋味。在他们看来,来自中国古老文化的神奇性和中国现代社会的复杂性的中国女性很能满足这种神秘感、新鲜感和刺激感,于是,他们也许会做一下这种婚姻的“游戏”,尽管他们以后还可能追求另一种新鲜的婚姻刺激。   
  什么样的中国女人愿嫁美国男人   
  中国女人愿意嫁美国男人的原因更是多种多样。我们大概可以举出九类人。 
  第一类是本身某些条件限制而难再寻理想配偶的女性。所谓条件限制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一些女士由于离婚或丧偶后有孩子的拖累,而大多数中国男同胞很计较这一点,相反,大多数美国男人却不把这一点当回事。例如前面说过的那个开“仙蒂角”的仙蒂,本人有三个孩子,她的同样也离了婚的妹妹也有三个孩子,两人都找了称心如意的美国郎君。仙蒂自己说,很难甚至不可能有中国男人愿意娶她们。再如一位丈夫因车祸死去的大陆女士,带有一对幼儿幼女,每次有人给介绍中国对象,男方一听到她有两个孩子,便摇头离去。后来,有人介绍一位美国男士给她,开始她一点也不抱希望。谁知,此君对她高兴地说:“太好了,不用费劲就得到孩子,而且还是两个。”的确,很多美国人为了领养一个孩子,费了大量的金钱、时间和精力。不少人甚至不远万里到中国去领养孩子。每当世界战乱或灾难之后,相当多的美国人就领养了孤儿。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1995年,有一个案子轰动整个美国,一个叫苏珊的离婚女子,因新男朋友不接受她的两个孩子,她竟残忍地将孩子们关在汽车内,推入湖中活活淹死,事后还编造黑人绑架的谎言。 
  二是一些女士由于某种生理缺陷或性格“弱点”,而大多数中国男同胞不能接受这一点,相反,不少美国人却不计较这一点。例如,一位大陆女士有小儿麻痹后遗症,左腿微跛,在国内一直无人问津,后来认识了一位美国男士,他竟然对她陷入情网,她向他申明自己的残疾,但他却觉得这不能成为什么问题。 
  第二类是在国内错过找对象的大龄女性。例如,一位属老三届的女士,下乡十年后考上大学又上了研究院,后来又来到美国继续读书。谈恋爱一误再误,成了有名的老姑娘。一直到45岁时,遇到一位比她年轻的美国男士,两人一见钟情。她向他表明自己已误了生育的年龄,他却说,没关系,我们可以领养一个。 
  第三类是与自己男同胞婚姻失败的女性。例如,一位中国大陆女性,在国内时两次婚姻失败,带着某种反弹的心态,决定在美国男人那里弥补心灵的创伤,结果建立了一个中美通婚的家庭。 
  第四类是喜欢浪漫爱情的女性。例如,一位中国女士总喜欢男性营造浪漫的情调,但对自己的男同胞却感到失望,后来终于在善于浪漫的美国男人那里如偿心愿。 
  第五类是单纯追求性猎奇的女性。例如,一位中国女士一贯喜欢玩耍自己的各种男性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