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类,并非由地球生物进化而成-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候选者当中,大白鲨与人类仇深似海,自然极力游说推行该议案;虽然逆戟鲸支持人类,但最终无法形成多数,议案被强行通过。至此,人类成为“水返亚纲”一员,陷入与犀牛、大象争夺“常任理事”的景况。人类自然心有不甘,从前独享霸权,现已“龙游浅滩”姑且不论,恐怕日后连话语权也被剥夺。“常任理事”的席位不容有失!于是人类组织起各路科学家,力求推翻“水生返回”的结论。据传,这就是当今主流科学坚持“草原进化”的起因,原来是深藏苦衷。
  
   地球大部分高级生物都比人类拥有更为悠久的历史,所以,它们对“人”的过去非常清楚。首先看看犀牛、大象与人,这三者的共同之处。第一点是均没有浓密体毛,这是水生的首要特征,“十大悍兽”当中的河马既为“常任理事”侯选,为公为私也要挺身而出,并以身示范——“看,我们河马也没有体毛!”第二点是“哺乳纲”均为“温血动物”,没有体毛必定难以防御寒热温差,于是犀、人、象三者均拥有特异于动物界的“控温系统”。第三点是既然“水生返回”,必定拥有一层适水不适陆的脂肪,这一层“亲水型”脂肪,人类表现得最具神髓。综合上述,证据确凿,不容狡辩。
  
   在人类的“童话”系统里,“褪毛”这一特征的形成,被表述为“褪毛是为了性吸引”,可谓非常不靠谱,但作为童话无可厚非。另外的观点,结合了人类是“光明的宠儿”加以旁证,认为原始人害怕黑暗,是因为当初对付不了狮虎一类猛兽,因此选择离开森林暴露在烈日炎炎的非洲大草原上(注意非洲这一地理概念随时会借尸还魂),选择中午时分快速觅食,而到傍晚猛兽觅食的时候则躲起来。酷热驱使之下,身上的长毛也保不住了,惟有一“褪”了之。
  
   但凡童话,通常只挑选了对理论有利的素材,而对“亲水型”脂肪,选择视而不见。人类的脂肪层,在陆地上效用甚差,但假如在海洋里,则作用巨大。我们几乎都有这样的经历:寒冬里身穿几层毛衣外加一件鸭绒服,利用了绵羊和鸭子的御寒装置,但还是冷得不行;按理说这时候没有人再敢脱衣,但偏偏人类有不分季节嗜好游泳的传统,在脱光衣物必死无疑的环境里,人类就是胆敢一丝不挂跳进水里,并成为极受追捧的一项运动:冬泳。
  
   现代人冬泳时几乎都穿件泳衣(不算一丝不挂),但这对“御寒”毫无意义,仅用于“掩饰”。另有观点认为“冬泳”是运动,能产生热量,那么你为何不选择产生更多热量的“冬跑”?谁有勇气脱光衣服到冰天雪地里跑一遭试试?造成这种差别的根源正是人类的“亲水型”脂肪——能够在水里产生强大的御寒效果。
  
   我们拥有的脂肪层,在陆地上会产生何种的功用?答案是让人相当沮丧的。比较“刻薄”的说法是:它会令到我们夏天更热、冬天更冷,严重地妨碍了人体的恒温特性。猿猴身上密布长毛,假如它们跑到水里,也具有异曲同工之妙。浓密体毛湿水之后,也导致夏天更热、冬天更冷。因此,体毛与脂肪,是一个矛盾的共同体,褪毛与“亲水型”脂肪,同样是源于水生环境的进化适应。
  
   现代科学家为了反击“水生学说”,指出人体“皮下脂肪”细胞组织的构成,实际上与灵长类及大部分陆生动物相似。其实这是一个相当搞笑的悖论。人类既然不是外星生物,他的细胞组织自然与动物类似。关键在于神经系统特别是交感神经,如何去指挥脂肪层发挥功用。
  
   现代女性在真皮层以下,筋膜层之上,拥有大量的“皮下脂肪”,体内超过三分二的脂肪贮存在此,男性比例略低,但在陆生动物中同样首屈一指。当然这层“肥油”也并非一无是处,特别是“缓冲保护”,使人在野外露营时,不致于太过腰酸背痛——现代人越来越“温室化”,人类饲养的最重要的宠物就是他自己。
  
   皮下脂肪按组织分类可分为“白色脂肪细胞”与“棕色脂肪细胞”。其中“白脂肪”是标准的脂肪细胞,中央有一个大脂滴,胞质呈薄层,位于细胞周缘,包绕着脂滴。它的功能是产生热量、维持体温、缓冲保护和支持填充。白脂肪在陆地的“保温”功能较弱,它能够产生的热量、维持的温度,仅仅足够它自身所需,甚至是“自身难保”。因此,人类一直是畏寒的动物。传统进化论指出人类在平原由古猿演变而成,难以想象当初脱掉长毛的“人猿”如何熬过寒冬。反观人体的脂肪组织构成,在海洋环境则有稍为出色的表现,除了少量“产热”之外,更在神经脉冲的指挥下,形成紧密的排列,保持人体的内在温度。一般认为白脂肪的“变形”是因为水压,但理解为神经系统的“入水反射”更为合理。
  
   远古时期人类脱海登陆,经过漫长的陆地生涯之后,可以体谅我们在水中的御寒能力“不复当年之勇”,但白脂肪隐藏的威力依然存在。具有“冬泳”经历的朋友都知道,感觉最冷的时候并不是在游泳池里,而是在上岸之后。因此,我们通常因为怕冷,而缩在水里不肯起来。
  
   至于“棕脂肪”则相对原始,细胞形态为多个小型脂肪滴,它含有更多可分解燃烧的脂肪结构。简单看它的功能就是驱寒,但在成年人体内含量极少,冬眠动物及人类婴儿含量较多。小宝宝的“棕脂肪”主要分布在肩胛间区、腋窝及颈后部等处。它就如人体自备的“燃料”,在寒冷的刺激下,细胞内的脂类分解、氧化,散发巨量热能,而不转变为化学能,这一功能受交感神经调节。人类的小宝宝不是冬眠的动物,为什么他拥有大量棕脂肪?而且贮存的位置也相当特异。这让很多科学家茫然不知所措,属于体表结构的未解之谜。
  
   若要解开棕脂肪之谜,你必须同意人类始祖曾在海洋里生活这一事实,同时可以想象一下:小宝宝露出海面需要防寒的部位是哪几处?恐怕就是肩以上的部位,剔除了天生不怕冷的脑袋,正是上述几项——由此完美地解开了棕脂肪“偏心”之谜。
  
   在所有的灵长类当中,能够找到人类的脂肪细胞,但找不到近似于人类的调控机制。证明人类与灵长类虽有血缘关系,但肯定存在绝不相同的进化轨迹。同时也证明了女人确实是“水造”。女性的皮下脂肪,比男性更厚、更周密、性能更佳;与此同时,女性的皮肤,同样隐含着魔力。
  
   在远古的海洋里,女性是主要的捕猎者,她的娇躯还拥有近似于液态的“水脂肪”,在真皮层内形成一道周密的保护,在水中潜游时,皮肤会出现“渗压”,“水脂肪”会渗出体表,形成一层“凝脂”。就算在今天,包括所有女性在内,虽然该特性表达得不太明显,但只要经过浸浴,即使不用任何的洗涤用品,皮肤也会呈现光泽与滑腻。这一特性,男性并不具备,表现得如同两种生物。
  
   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有这样的诗句:“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这“凝脂”到底有多滑?少年时升起无尽的遐想。同时也源于少年时候的一段经历,使我对女性的皮肤有了全新的见解。我就读于省级重点中学,学校有游泳课,由于是“实验中学”,因此对“男女界限”处理得比较宽松,男女是同一个游泳池上课,只不过在泳池中间拉一条“泳道线”,避免青春期的学生行差踏错。但这浮线对我的“防御力”有限,由此我知道有一名女同学的皮肤特别滑。
  
   这名女同学后来成了我的女朋友,当然,我并不是为了研究她的皮肤而接近她。但在交往的过程中,在陆地上(废话,当然不可能经常在水里),她的皮肤只是汗毛稀少,没有特别的异样,但只要到了水里,不出五分钟,皮肤则变得如“凝脂”一般滑腻,伸手去抓她手臂,根本捉不住,我于是给她起了外号叫做“水蛇”,但后来发觉,还是“白鳝”这外号更适合她。
  
   长大以后得知,她的滑腻皮肤,除了有“粘液质”的特性,还拥有对“雌激素”的特殊感应。人体的雌激素控制了女性身体的骨骼形态,促进骨质致密,能使骨垢提早闭合和骨化,制止骨骼长度增加以及防止骨骼增粗。纤细骨骼配合精巧的肌肉系统,利于身体铺垫更完美的致密脂肪,同时使部分现代女性,拥有超乎常人的“白鳝型”肌肤。
  
   由于近代人“两性趋同”的状况相当严重,使我们可以大胆地假设:在远古生活在海洋的娇娃们,拥有男人艳羡的更为优化的水生构造;再配合灵敏的反应,发达的脑部与神经系统,她们潜逃的能力,甚至优于白鳝。相信我们的仇敌鲨鱼,捕猎的目标肯定不会瞄准女性,而略显迟钝的男性海人们,则成为鲨鱼主攻的对象。一面倒的战争不会结怨,就象大白鲨发现逆戟鲸的踪迹,立刻潜水逃遁、避之则吉,鲨鱼其实可算是具有相当智慧的生物。缘何与人类结怨殊深?可以想象以下的情形:鲨鱼发现仇敌踪影,却斗不过狡猾的“白鳝”;终于找到落单的男人出气,偏偏这家伙又拥有强健的“眉刺”和“毒角匕首”,此时鲨鱼的郁闷可想而知,输给逆戟鲸还可推卸于力量体型,但屡屡和人类的交锋受挫,恐怕就毫无借口可言。由此结下千秋万载、绵绵不绝的缘分,直至人类已脱海登陆,它仍念念不忘。
  
   三国时代,我们记得周瑜的一声浩叹:既生瑜,何生亮!穿梭时空,你又可曾听见“卸任”的海洋霸主在悲泣——既生鲨鱼,何生白鳝!
  
  二十七、海陆争锋之涿鹿决战
  
  
   据说白鳝修炼经年即化身白骨精,一般妖精对白骨精只有敬畏,却毫无亲近之心。上述这句话,是重遇时我说的一句玩笑。事隔多年,当年被我称之为“白鳝”的前度女友,已经是一间著名外企的高管。白领、骨干、精英,“白骨精”的美誉当之无愧。她还是那么年轻漂亮,闲谈当中,我笑说:“你现在什么都不缺。”她苦笑摇头。我大感好奇:“你会缺什么?”她微微一笑:“缺男人。”
  
   她当然不会因为过分滑腻的肌肤,导致缺少男人关注,唯一的可能是因为她太强了。现在是一个男权主义渗入骨髓的社会,“男女平等”的口号虽然喊得响亮,但一句“无私奉公”就透露了真相。女同胞请注意:何谓“公”?这是与“母”对应的一种性别,例如公牛、公猪;所以你们必须无私奉“公”,因为这是美德。什么?投诉这没有公道?请切记:“公”道,不是“母”道,“公道”就是“男人之道”。
  
   以上虽属幽默,但从中透露了女性的辛酸。当今社会,女性太强绝对有嫁不出去的危险。遥想当初的人类始祖,女性占据了更重要的位置,她们是否会“缺男人”?答案无意是肯定的。即使到了衣食无缺的现代,初生女婴普遍比男婴强健,拥有更为旺盛的生命力;当初的海洋危机四伏,男性能长大成年已属万幸,再加上不属于“白鳝型”肌肤,在残酷的生态竞争中,男人必定会日益稀缺。
  
   海人为何脱海登陆?暂时是一个谜,估计与两性不平衡有一定的关系。世界著名的古文明都发源在海边,例如苏美尔文明的发源地在幼发拉底河入海口。他们的世界观是:大陆是从海水里冒出来的。苏美尔的泥版画中有潜水的女人和陆地劳作的男人,大致可勾画出生活实况。因此可定义该文明是:海人登陆型文明。不过他们并不成功,虽然智慧超高,但无法融入早期脱海登陆的其它种族,最终被闪族人建立的巴比伦取代。幼发拉底和底格里斯两条大河孕育的文明,习惯称之为“两河流域文明”,是四大文明之一。
  
   古埃及发源于内尼罗河下游,是典型的水力帝国;古印度占据印度河流域,建造的城市就象水城。虽然这不能证明他们自海洋返回,但可以否定他们从高山上爬下来。上述三者与中国,组成了世界四大文明。除此之外,世界的其它地方涌现的著名文明遗迹,无一例外是在海岛。例如英格兰的巨石阵,也称圆形山林,距今已五千年。巨石阵以年轻男性作为牲品祭祀,那个时代无疑是男人的噩梦。更为古老的克里特岛“米诺亚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米诺亚社会的特点是母权体系,统治者为女性,男性在社会中扮演着被支配的角色。米诺亚文明非常幸运,它完全不受其他种族干扰发展了一千多年,才被希腊本土的迈锡尼文明所取代。与之比较,华夏文明究竟是幸运还是不幸?
  
   一个最清雅的咖啡厅,一壶最清淡的“白毫银针”,两台无线联网的笔记本电脑,我和“白鳝”,展开了中国文明史数千年来最具震撼性的对话。
   ——假如,生命只剩下一个下午,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如果可以在这短短时间内,将中华文明的起源勾画出一个轮廓,确实不枉此生。
   以下的叙述纠缠在一起,当然更多是属于“白鳝”的高见。
  
   既然只有一个下午,惟有加快人类演变的进程。跳过许多步骤之后,确定启动中国文明的是一批最迟登陆的海人——他们的超高智慧,推动古文明的发展,引导人类走上了一条康庄大道。此外,由于世界其它文明,不是发源于大河入海口就是处于海岛,因此可以判定:华夏文明发祥地是黄土高原的说法并不属实。相对合理的演绎是:涿鹿之战大败蚩尤之后,黄帝与炎帝这一个联盟,共同繁衍于黄河长江之间,孕育出新一代的两河流域原住民,后世称为“炎黄子孙”。
  
   炎帝与黄帝是远古传说中的主角,黄帝部落被考证为母系氏族部落。由于中国历代由男性占据压倒性优势,因此将炎黄二帝皆视为男性,并以讹传讹、遗祸深远。但两个男人怎么可能留下子孙?更何况,黄帝出身于母系氏族,由一个男人统领该部落岂非于理不合?暂时将这疑问押后,首先从历史中找出最先盘踞中原的究竟是哪个民族。
  
   中国有一个最古老的民族,基因研究发现与北极圈的人种同源,他们坚守一夫一妻制,只有在“无后”的情况下,才允许两个女人共享一个男人。他们视蚩尤为始祖,起源于长江中下游两湖地区,在万余年前已有比现今公历更先进的历法。这个民族后来被华夏族击败,四处迁徙,景况凄凉。当世称之为——苗族。
  
   苗族相传:炎帝部落最初位置在蚩尤部落之南,那究竟是什么地方?让我们展开中国地图,同时展开想象:假如海人登陆,最为适合的地点在哪几处?由于不是爬上岸就完成“登陆”,还需要一段繁衍与适应的过程。因此,登陆点最完美的无疑是内海,最好是大江大河的入海口。蚩尤部落原居两湖地区,在此以南,是珠江流域,曾是“百越族”的发源地。如果假设这里是炎帝部落的第一根据地,也可以顺便解答了后世关于百越族与华夏族民风近似、系出同源之谜。
  
   远古传说中,炎帝头部有角,证明其部落为离海不久的近海族。蚩尤所统领的苗族先民,已可驾驭猛兽,应是脱海时日已久,演变得更为“陆地化”。蚩尤与炎帝率先引起争端,炎帝当然敌不过蚩尤的“虎狼之师”,惨败之后逃窜,一般历史记载是陆路北上,联合黄帝再反戈一击。但我们假设炎帝是稍晚于蚩尤脱海登陆的部落,他们沿着海岸线逃脱的可能性更大。再度展开地图,一直沿海岸线往北,经过黄海,到达渤海。这是一个完美的内海,深度二十米左右,海产丰富,中华民族母亲之河“黄河”由此入海。在这个“黄金登陆点”,炎帝终于找到救星,那就是黄帝部落。
  
   炎帝必须联合黄帝打败蚩尤,否则就不可能有炎黄子孙。这里有一个一直无法解决的难题,黄帝为什么要帮炎帝?我的见解是“肯定帮了”,这是从“结果”反推论,因为不帮忙就没有后世的“炎黄子孙”。但这是一个脆弱的推演法。至于黄帝为什么要帮?“白鳝”一语中的:“缺男人。”
  
   确实如此,黄帝是最晚登陆的海人,基于上文提及的种种原因,她们缺男人是必然的;兼且炎帝部落的素质不错,头部还有“须角”,因此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交配”正式展开,两个部落如鱼得水,启动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同时启动了世界文明史。
  
   涿鹿之战,炎黄联手与蚩尤展开世界史最重要的一场决战,但在这惊天动地的大战之前,我们先考究一下黄帝的性别。现代观点一致认为黄帝是男性,但同时认为:黄帝所统领的是一个母系氏族部落——女性在部落中占据主导地位。既然如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