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性”连在一起,但他却非常严肃, 41 岁后竟完全停止了性活动。
弗洛伊德早年患有神经病,又养成了一个怪习惯:每天都要吸20 支雪茄
烟。1923 年,正当他的理论不断扩充时,却发现口腔患了癌症。此后的16
年中,他动了33 次手术,切除了上腭各部分,代之以补形装置。他宁肯忍受
极大的痛楚而不愿服用止痛药物,以保持头脑的清醒与思想的活跃。他晚年
发音含糊,说话越来越不易听懂。他在逝世前曾与私人医生舒尔约定,死亡
来临时不要让他受不必要的痛苦。1939 年9 月21 日,他提醒舒尔说:“你
曾答应在我死期到来时不背约,现在却老是毫无意义地折磨我。”
舒尔给他两毫克的吗啡服下,12 小时之后再服一次。弗洛伊德昏迷过
去,终于结束了他多年的痛苦。
?波兰?
肖邦的爱情生活
音乐大师肖邦体验过多次恋爱。他的初恋情人,就是华沙音乐学院音乐
系的女生康丝丹彩?葛拉特柯芙丝卡。
肖邦24 岁时,在华沙观赏歌剧后,认识了这位少女,而且一见钟情。但
羞怯的肖邦却一直不敢向她吐露爱意,只是独自悄悄地爱慕、苦恼着,甚至
有一次茫然地走在街头,差点撞上马车。
这时期他曾在给朋友的信中表示:“这半年来,我夜夜梦见她,但我还
是不曾跟她说过一言半语。我一边想着她,一边写作协奏曲中的慢板乐章。”
这首协奏曲就是世人熟悉的《F 小调第二号钢琴协奏曲》。
后来,肖邦为了学习与演奏,只好离开华沙,前往维也纳,不久定居巴
黎。此后,他使逐渐把康丝丹彩淡忘了。
25 岁时,肖邦遇见了玛丽亚?沃金斯基,两人在卡尔斯巴特度过一个甜
蜜的暑假,在即将分手时,肖邦为玛丽亚即兴弹奏一首圆舞曲,这就是作品
《降A 大调圆舞曲》,俗称《告别圆舞曲》。
经由李斯特的介绍,肖邦在巴黎又认识了另一个女人,她是名作家乔治
桑,比肖邦大5 岁。这位行止奇特的女人,喜欢女扮男装,起初肖邦对她无
甚好感,但慢慢震慑于她的魅力,最后与她同居了九年之久。九年中,肖邦
为她谱写出许多名曲。
象《降B 小调第2 号奏鸣曲》和《B 小调第3 号奏鸣曲》,全是对乔治
桑在诺昂乡间别墅生活的反映。大家所熟悉的《小狗圆舞曲》,是看到乔治
桑养的小狗,不停地转来转去、追咬自己的尾巴时,应乔治桑的请求而作成
的。另外,《雨滴前奏曲》的24 首前奏曲,也是跟乔治桑一起到马约卡岛养
病前后陆陆续续谱写的。
肖邦和乔治桑的邂逅,可谓是命运的转机,因为当时乔治桑已是有钱的
作家,乔治桑的关怀激励与她那一群朋友的影响,促使肖邦卓越的才华开花
结果。看来,肖邦与乔治桑因感情破裂而分手后,肖邦便不曾再谱写出重要
的作品了。
?匈牙利?
李斯特巧荐肖邦
肖邦初到巴黎,经济十分困难。当时巴黎还不知道肖邦,而誉满全城的
是匈牙利钢琴家李斯特。
一个晚上,李斯特举行公演,大厅里挤满了慕名而来的听众。按照当时
音乐会的习惯,演奏过程中灯火全熄,让听众在黑暗中全神贯注地欣赏音乐
家的演奏。这天的钢琴曲,演奏得那样深沉淳郁,没有一丝一毫追求表面效
果的东西,使听众如醉如痴,认为李斯特的演奏又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演奏结束,灯火重明,在听众的狂呼喝采声中,立在钢琴旁答谢的,却
是一位陌生的青年——原来是李斯特在灯火熄灭之际,悄悄地把肖邦换了上
来。他用这样的方式,把肖邦介绍给了巴黎听众,使肖邦一鸣惊人,被省为
“钢琴家中的第一人”。
“三只手”李斯特
李斯特是匈牙利著名音乐家、钢琴演奏家。他乐于助人、奖掖后进,曾
为贝多芬建立纪念碑,独资创办了音乐演奏厅,一时誉满全球。
但李斯特却有“三只手”之癖,他每到一个地方,只要看见他所喜欢的
东西,都要顺手牵羊,据为己有。久而久之,人们发觉了,于是,凡因李斯
特来过而丢失贵重东西的人们,常常找到李斯特那儿去。他的秘书,有时为
了避免难堪,常常是李斯特刚把东西偷回来,秘书便悄悄地还给主人。
?挪威?
喜欢蝎子的剧作家易卜生
挪威剧作家易卜生(1826—1906)有一个癖好——喜欢蝎子。他侨居罗
马的时候,在自己的房间里养了一只蝎子。他把蝎子装在一个啤酒瓶内,放
在写字台上,每天看着。不久,蝎子因饿生病了,无精打采,最后奄奄一息。
这时易卜生就放进去一片水果,看着它贪婪地吃着,很快恢复了健康,又活
跃起来,在瓶子里乱爬。
小小的蝎子,给易卜生以勇气和力量。他说:“在我们这些诗人身上,
不就有着与它类似的情况吗?”易卜生是问题剧的代表作家,由于他的作品
提出了大量的社会问题,暴露了统治者的嘴脸,因而遭到本国资产阶级反动
派的攻击与迫害,被迫离开祖国,流亡国外,穷途潦倒,几乎走投无路。就
象被装进瓶里的蝎子一样遭受不幸,挨饿、四处碰壁,但他并不屈服,仍然
顽强地进行斗争,不断向反动派放出“毒汁”。在困境中,他先后发表了诗
剧《布朗德》、《培尔?金特》以及《社会支拄》、《玩偶之家》、《群鬼》、
《国民公敌》等社会剧,揭露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的虚伪以及资产阶级的
利己主义。他的作品,对近代欢剧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芬兰?
西尔波怕鬼
西尔波是芬兰著名音乐指挥家。有一次,西尔波夫妇去美国旅行,住进
了一幢据说时常闹鬼的房子里。这天半夜,他们被神秘的声音闹醒了,他的
太太建议他去调查调查,究竟是什么声音,是否真的有鬼。
西尔波说:“亲爱的,还是你去吧!因为你的美国话比我说得流利,美
国鬼也说美国话啊!”
?摩纳哥?
摩纳哥国王雷尼尔的烦恼
摩纳哥国王舌尼尔烦恼甚多,他把大明星嘉丽丝?姬莉娶为妻子,实在
不如想象中那么风光。在此之前,他本与一位美丽的欧洲女明星热恋,打算
结婚。但是他结婚必须有条件,就是妻子一定要有生育能力,如他无后人继
承王位,摩纳哥就要依协定成为法国的保护国。而医生检查认定那位女明星
不能生育,他为了国家,只好放弃而改选了嘉丽丝?姬莉。后者为他生了子
女,但是那位女明星后来另嫁,却生了孩子。
雷尼尔的烦恼在他未出世之前已存在。他在1923 年出生,母亲夏绿蒂是
摩纳哥亲王路易二世的私生女。关于他的母亲,人们所知不多,只知她是一
个阿尔及利亚女人。路易把夏绿蒂带回摩纳哥作王位继承人,她嫁了一位法
国伯爵皮尔?波里翁,三年内就生下了雷尼尔及他的姐姐,但这婚姻只维持
了九年,主要是因为夏绿蒂太放荡,几乎与每一个她认识的男人有染。一位
给法国皇族杂志投稿的作者查范庄写道:“她与著名的法国大屠杀凶手疯狂
皮洛有染。雷尼尔的父亲为这事与她吵过无数次,终于不屑地离开。他要把
孩子们带走,但她坚持留下雷尼尔。在以后两三年中,雷尼尔的父亲想尽办
法把雷尼尔要回来,谈判不成就计划绑票。”他认为夏绿蒂不适宜做母亲,
最后,又达成协议,商个孩子交他照料。他把他们送进寄宿学校,孩子成绩
差,学校换了一所又一所。在学校里雷尼尔常常想家,觉得自己很孤独。
雷尼尔20 多岁时,祖父就去世,本应由他的母亲夏绿蒂继位成女皇,但
她爱自由生活,索性把王位让与雷尼尔。忽然之间,他就做了国王。
许多人认为雷尼尔一直生活得不开心,但他是一个很勇敢的人,做国王
做得很好。
卡露莲公主抛失男友保地位
赌国摩纳哥的王宫内,一直是有纷争的。卡露莲公主与父亲雷尼尔有一
项“秘密协议”,这表明王宫内的权力之争更加明显雷尼尔在数年前已决定,
当他到了65 岁,也就是1988 年,他就会退位,让长大了的儿子阿尔拔王子
接任,这个日子快接近时,但他又认为这个儿子象是一个花花公子,不放心。
所以,他宁愿自己仍然任摩纳哥元首,让公主卡露莲处理国家事务。
但是卡露莲公主是有夫之妇,却又结交了另一个男朋友布力加利。布是
她丈夫史狄芬诺的商业伙伴,是一个英俊男子,她不知不觉地爱上了他。
老父亲担心女儿与布力加利的爱情发展下去,会造成不良的影响,甚至
可能震动摩纳哥,因此他与女儿达成一项协议。如果她放弃男友,他就不退
位,她便可以保持第一贵妇的地位。为了保持她的地位,她陪着父亲出去做
宫廷应酬,俨然是第一夫人的模样,她抛却了一切,当然也包括她爱的那一
位男友。
卡露莲公主很明白,一旦她弟弟阿尔拔王子接管赌国,她的光辉日子就
完了。因此,他向父亲保证,与男友一刀两断,与丈夫重修旧好,以换取他
的不退位。她还劝告她的丈夫与布力加利的生意散伙。
史提芬妮公主为爱情甘愿改信仰
摩纳哥是天主教国家,史提芬妮公主出生时已洗礼,做了天主教徒,但
她的亲密男友唱片监制人朗?布卢姆,却是一名犹太人,信奉犹太教。假如
她们结婚的话,其中一方就要改变宗教信仰来迁就对方,否则婚后生活就很
难和谐。
最初,史提芬妮希望男友改信天主教来讨好她的父亲,但卢布姆是一个
虔诚的犹太教徒,要他放弃信仰,实在不容易办到。后来,史提芬妮改变主
意,既然自己一直对天主教不怎么虔诚,倒不如自己改做犹太教徒为好。
史提芬妮真的这样做了,牺牲也就太大了——改变宗教信仰等于背叛王
室,她以及她的子女以后就不再成为王室的成员了。
?法国?
查理八世和岳母结婚
法国瓦罗亚工朝第八代国王查理八世(1470~1498)素有“温厚王”之
称,是路易十一的儿子。他继承王位,使绝对君主制的法国更加强大,但他
却和岳母结了婚。
当查理13 岁的时候,他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女儿马
格丽特结了婚。当时,马格丽特年仅4 岁,这当然是出于政治需要的联姻。
此后不久,查理继承了王位,他也就和年幼的妻子离了婚。
其后,查理八世迎娶布尔塔妞的继女安努为王妃。国王的新王妃,在一
年半以前,曾嫁给马克西米利安皇帝为妻,从情理上讲,应该是查理的岳母。
据说马克西米利安皇帝,对于查理与自己的女儿离异,又娶了曾是自己妻子
的人,一点也不恼火。
亨利四世风流淫荡
亨利四世是法国中世纪的一位君主,他生活风流淫荡,语言却风趣幽默。
一天,他出巡路过某一村庄,吃午饭时,他派人找来一位口才流利、见
多识广的农夫作陪。
“坐在我的对面!”亨利四世说,“我们共进午餐,你叫什么名字?”
“陛下,我叫放荡汉。”农夫一面回答,一面在国王的对面坐了下来。
“哦!放荡汉!这个名字太妙了!? 。喂,伙计,你能告诉我放荡和淫
荡的差别吗?”
“陛下,”农夫答道,“它们之间仅仅隔一张桌子。”
“小子!真有你的!”亨利四世笑着说,“真想不到在这么个小村子里
能找到这样一位了不起的人!”
一位园丁向亨利四世抱怨说:“陛下,这个鬼地方什么也不长。”亨利
四世说:“那就种上点儿吹牛的人吧,这种东西可是到处都长的!”
亨利四世还是一位调情与偷情的好手,他有许多情妇,而他又不是一位
精力过人的硬汉,因此他始终戴着绿帽子,但却很宽容地对待情敌。
美女嘉布里埃尔是亨利四世的宠姬,一天,如醉如痴的德?贝勒加德公
爵走进了她的卧室,飞快地藏到了床底下。正在此时,亨利四世驾到,然后
留下来午餐,侍者端上点心时,国王拿起一小瓶果酱扔到床底下,因为他早
就发现公爵藏在床底下。
“老朋友,您这是干什么啊?”公爵在床底下嚷道。
“我的宝贝儿,人人都得活着呀!”亨利四世幽默地回答。
又有一回,苏利公爵正要走进亨利四世的寝宫,忽然看见国王的情妇飞
快地跑了出来,她身上穿着一条长长的绿色连衣裙。苏利公爵进去时国王的
情绪还很激动,公爵说:“陛下,我很担心您的龙体欠安,今天早晨您的气
色就不太好? 。”亨利四世说:“那是因为我整整一上午都在发烧,刚刚才
开始退烧。”
“此话不假”,公爵说,“我看见烧退出去了,还穿着一身绿色连衣裙
哩!”
蒙田的“迷信”
16 世纪法国哲学家蒙田,是怀疑派哲学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在
思想界享有盛名,但他却很“迷信”。他对做梦的预兆以及各种先兆,总是
深信不疑。蒙田还认为星期五是个不吉利的日子,因此,他从不在星期五动
笔写作。他对于“十三”这个数字,则更是避之如瘟疫,与“十三”有关的
任何事物,他都从不接触。蒙田在临死之前,曾有预感,他说:“现在我将
永远安睡了。”
路易十四的诗糟糕透顶
路易十四是法国一位伟大的君主,伏尔泰曾写过一本《路易十四时代》
赞颂他的文治武功。但他的诗作却让人不敢恭维。
当路易十四26 岁时,他突然心血来潮想写诗,两位诗人便教他从头学
起。过了一段时间,路易十四写了一首情诗,但自己又不知道究竟是好是坏,
只是觉得总不对劲。一天早上,他对克拉蒙元帅说:“元帅先生,请您读一
读这首情诗,您是否从未见过写得如此不得体的诗?因为人们了解到我近来
喜欢诗歌,于是纷纷给我送来许多诗。”元帅读罢对国王说:“陛下,您的
慧眼真是能够洞察一切。这确实是一首我从未见过的最拙劣、最滑稽的情
诗。”
路易十四听罢笑着对元帅说:“写这首诗的人也太不知天高地厚了吧?”
“是的,陛下。我找不到别的词来形容。”
“好啊,您这样直率地跟我讲话,我实在太高兴了,做这首诗的人正是
我自己。”
“哎呀!陛下,我真是罪该万死!请您把诗再给我看一下,我刚才看得
太马虎了。”
“不必了,元帅先生,人的最初感觉总是最自然的。”
路易十四有位最贴身的男仆,名叫邦唐。这位邦唐先生,总是向求他办
事的人说:“我将禀告国王,我将禀告国王!? 。”这句话慢慢地成了一句
下意识的套话。一次,修道院院长舒瓦齐问邦唐:“现在几点钟了?”邦唐
一面打着手势,一面以恩主的腔调说道:“我将禀告国王!我将禀告国
王!? 。”
黎塞留的仿马怪癖
黎塞留是17 世纪法国伟大的政治家,法王路易十三的宰相,曾驰骋欧洲
政坛,以他杰出的才能,为法国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但他有一个怪癖使亲
友们感到困惑不解,即他常以一匹马来自比。他不但在口头上宣称自己是一
匹马,而且在声音与行动上都模仿马。他在人前经常仿放马的嘶鸣、腾跃与
疾驰等举动。尤其使人惊异的是,他竞两手撑在地上,后脚学马踢人。
喜剧家莫里哀的悲剧
法国喜剧家莫里哀(1622—1673)为戏剧事业奋斗了20 多年,饥饿、劳
累、苦恼,使他得了严重肺病。但疾病和痛苦并不能使他停止创作。在他逝
世之前,他又写出了一部喜剧《心病者》。
这部喜剧无情地嘲讽了伪科学,揭露了那些挂着医生招牌的江湖骗子,
和那些轻信骗子的傻瓜。这部喜剧上演时,莫里哀抱病担任剧中的主要角色。
他的妻子见他病势严重,劝他不要再登场。但他却说:“这有什么办法呢?
假如一天不演出,那50 个可怜的弟兄又如何生活呢?”他还是登场演出了。
由于他病重,身体已十分衰弱,因此,在演出时不得不经常皱眉和咳嗽。
一个真正有病的人,扮演一个喜剧里没病装病的人,这是一幕真正的悲剧呵。
可是观众并不了解莫里哀的病情,还以为他表演得逼真生动,一个劲地鼓掌
喝采。
就在这最后的一次演出中,他突然大笑一声,接着便晕倒在地。人们把
他送到家里,不到四个小时,这个伟大的喜剧作家便逝世了。那是在1673
年2 月17 日。
四天以后的一个深夜里,莫里哀被埋葬了。万恶的教会下令禁止为他举
行葬礼,可是成千上万的巴黎平民却自动组成送殡队伍,送莫里哀的遗体去
安葬。
巴斯卡是个“病秧子”
布列斯?巴斯卡是法国著名的数学家与思想家。他在短暂的一生中,取
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少年时代是个数学家,青年时代是个发明家,中年以后
则以深刻的思想启迪后人。他是个天才,11 岁即发表论文, 16 岁提出了著
名的“巴斯卡六边形定理”,17 岁发明了计算器, 23 岁测试了大气压力? 。
但他又是个多灾多难的“病秧子”。到了晚年,甚至陷入宗教与迷信而不可
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