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星堆文化大猜想-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初是在“文化研究网”BBS上断断续续读到苏三关于三星堆的帖子,当时并未特别在意。在网上,每天都会有许多新鲜的发明、高深的理论、愤激的评说、虚构的消息,它们有的真诚、严肃、先锋、前卫,有的随意、漫漶、虚假,甚至胡言乱语,有的深刻犀利,思虑高远,堪为醒世箴言,但大多数毋庸讳言是垃圾制品,猫三狗四、浑不吝,传播无效信息。    
      网上有真言,待寻已无踪。    
         
      网络自是一个世界。    
      然而读着读着我便被它吸引了,我情不自禁地等待下一个“快帖”,想一睹“三星堆”之“究竟”????后来我便得知,苏三的“三星堆”已被一家大出版社看中,并马上要出版了,作者嘱我写一篇序。我愕然。我对历史学、人类起源、民族起源一窍不通。但苏三说,你是搞文化研究的,希望能从文化角度说些什么。我答应了,因为敬重苏三的勇气和她杰出的工作。    
      我能做些什么呢?我首先为苏三的“壮举”命名:    
      飞翔的猜想:三星堆—闪米特—红海文明起源假说    
      我跟苏三素未谋面。她是我们“文化研究网”culstudies的忠实读者、作者,尤其是文化研究网BBS的版主和主要撰稿人,她是一个真正的网络人、新媒介人。她的这部著作就是在文化研究网首发的。作为原发网主编,我为文化研究网有这样的原创作品而感到十分自豪。    
      胡适提倡做学问要“大胆想象,小心求证”,苏三的想象可谓大胆,而且岂止于大胆,简直是惊世骇俗、石破天惊,甚而不无荒唐臆断之处。苏三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三星堆文明绝非内生,它属于外来文明,其来源是“西方”。更具体而言,这个文明的创造者主体为红海沿岸古闪族人,以及沿途的伊朗人和印度人。    
      他们来华的路线不是北方的丝绸之路,最有可能选取的是南丝绸海路。    
      三星堆闪族人的迁徙有可能是一次性完成,也可能是数次积累。    
      迁徙的时间大约发生在4000年之前,最迟不会超过2400年前。    
      中国的龙、凤崇拜可能来源于这个外来文化,“三皇五帝”也与其有关。    
      这个外来文明独立特征的逐渐衰亡恰好在中国文字出现前后,所以在中国现有的史料中看不到对于他们根源的准确记载也是合理的。    
      苏三的结论,很有些专断,但有意味。我想苏三的意义在于飞翔的猜想,在于将文学性置于历史之中。苏三说:    
      没有想象力的科学工作者肯定不是个合格的科学家,过分严谨实际上就是平庸死板,它不会给任何问题的解决留下合理的出口,只能在原地打转,只要思想不开放,我们几千年也走不出一个误区小圈圈。需要怎样的想象力来理解中国人的一贯保守倒是更需要一些想象力,常规在保守而平庸的中国人这里已经不够用了,此实为真正地保守“鲁风”真传。重新翻开中国的历史本身就是一场思想与学术的革命,也是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心胸与自信心问题,然后才是文献与考古的技术问题。    
      但是不。苏三的求证又十分谨慎。    
      科学是讲求事实的;科学是不带成见的;科学是不分国界的;科学也是无情的。科学能帮助我们找到最初的家园。找“老家”寻亲对于现代人可能并无多大实质意义,但是起码这很有趣,这个意义本身对于我个人已经足够了。    
      苏三还特别讲求逻辑,时时在考验读者的逻辑能力。    
      我现在已经意识到,读我这本书不是在考验读者的历史常识,而是在挑战读者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大胆想象的勇气。整个三星堆揭秘实际上越来越像是一场逻辑游戏。    
      苏三是学英语的,后来又学日语和经济学,曾在大学教英语,现在成了真正的网络人。她不是专家,但她的敏捷、飞翔的思维,令人叹服。所谓“心游万仞,精骛八极”是也。苏三这本书涉及众多学科:文化学、历史学、人类学、民族学、人种学、民俗学、社会学、语言学、考古学、地方志、生物学????她的语言学的“由此及彼”,她的考古学的“沿波讨源”,她的人类学的“以斑窥豹”,她的文学性的“探幽发微”,她的历史学的“暗度陈仓”,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甚至她的家世背景、故乡生活、亲人朋友,也都信手拈来,以为佐证。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她的猜想,似乎不是学术,却又依乎学术、超乎学术;她不是专家,却又能为专家之不能为。她的论证也许不够精确,立论也有牵强附会之处,但她的猜想打开了另一扇通向人类文明发祥的大门,开辟了探索民族起源、文化融通的另一通道。    
      苏三的假说是一种文化的阐释。历史的典籍、纸上的材料是过去考据学的根基,清代的“朴学”在这方面曾获得空前绝后的成就。近代考古学地下发掘所提供的新材料新证据为古史研究提供了第二重证据。其后,现代人文社会科学以一种新的全球眼光,从各个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角度对过去的历史重新进行阐释,形成了更为复杂深入的多重证据的研究方法。而其中文化的阐释使我们对历史、人类文明和民族文化的起源有了更为切近真实的认识。    
      我坚信,多样性恰是历史的本来面目。多样性的背后是对话、交流、溶浸和融合。    
      迄今为止的关于人类文明起源和民族文化起源的假设或假说都没有穷尽人类对它的认识,一切过往的假说都将等待新的证明与阐释。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还将携文明与文化在探寻的长路上永世奔行。    
      苏三可以如此旁搜远绍,博通“四海”,一个重要的依据就是网络。    
      是互联网如此迅速快捷方便地给她也给我们提供了如此丰富巨量的资料、信息,互联网正迅速改变着我们的学术研究(包括资料收集、立论方式、研究方法、观点论证等)。甚至苏三可以如此快捷富于激情地完成这部准学术的著作,某种程度上要归功于BBS上一帮网友的理解、支持和对下一篇的殷切期待。苏三说,我写得太累了,要歇一阵再写,但架不住网友的煽动、鼓噪、催促。显然,这是写小说的方式,作者在这里完成了一次想象力的凌空翱翔和虚构力的完满建构。    
      网络为王的时代来临了。    
      我想在这里说:乘着这样的追风神骏,21世纪的新一代学人将有何等广阔的天地供你驰骋?    
      金元浦    
      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3/11/10于海淀三灯阁     
    


第一篇 三星堆──古犹太文化的遗泽前 言

      1929年初,山花烂漫,春意盎然。在哺育了天府之国的中国南方成都平原,广汉三星堆月亮湾,一个叫燕青保的农民,正和父亲燕道成一同挖地,开始一年的劳累艰辛。不经意间,一锄下去,挖开了一个尘封已久的璀璨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崭新一页就此翻开。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揭开了川西平原古蜀文明乃至中华文明的神秘面纱。    
         
      规模庞大的古城遗址、造型奇特的出土文物、风格迥异的文化背景,证明距今三千多年以前,这里已具有高度发达的古代文明。三星堆古城遗址作为三星堆文化的集中代表地,即使与当时商王朝都城相比也毫不逊色。    
      对这个奇特的文明,学界存在着种种疑问,如三星堆文化是独立发展的,还是外来文化产物;三星堆遗址居民的族属为何;三星堆青铜器群高超的青铜冶炼技术及青铜文化如何产生;三星堆古蜀国的政权性质及宗教形态如何;三星堆文化何以产生,持续多久,又何以突然消亡;出土上千件文物的两个祭祀坑属何年何代及什么性质等。    
      结合世界文化史和专家相关考证数据,我认为,三星堆古国是古代中东地区闪米特(Semites)人建立的政权,三星堆文明实质上更是闪米特'1'文化的遗泽。    
      鉴于目前学术界对于闪米特人没有十分统一的看法,我在本书中使用的闪米特倾向于《辞海》中解释的第一条,即泛指古代北非和西亚人,重点以古埃及人与犹太人为代表。    
    


第一篇 三星堆──古犹太文化的遗泽闪族人迁移的可能性

      我们先来看看熟悉的犹太人,把他们作为闪族其中的一个代表。这个民族善于迁徙,散居在世界各地也是公认的事实。从犹太人这里作为一个起点来开始我们的探索旅程吧。    
      犹太人似乎是从天而降的一个民族,至今无人知晓他们祖先的准确发源地,只知道他们与阿拉伯人一样属于闪米特人。有记载他们最早生活在两河流域,历史上深受巴比伦文明以及北非埃及与埃塞俄比亚文明的影响。    
         
      犹太人古代称为希伯来人(Hebrew),这其实是讹音,本来是Habiru,意为〃渡河而来的人〃,这里的〃河〃指的是〃幼发拉底河〃。以色列(Israel)也是古代犹太人的一种称呼,来源于犹太人最早的祖先亚伯拉罕的双胞胎孙子雅各后来的名字,传说他在格斗中被神赐名〃以色列〃,意为〃与神角力的人〃。雅各的12个儿子成为以色列人12个部族的始祖。这个时期大约在3900年前。    
      所罗门王统治古以色列时期,国家兴旺,人口曾达80万。公元前930年所罗门死,希伯来王国一分为二。北方10个部落称〃以色列王国〃,南方两个部落称〃犹大王国〃,是为以色列南北朝时期。    
      公元前721年,巴比伦人亚述王萨尔贡二世占领了北以色列,掳走了北以色列人的国王和臣民,共计2。7万人。按照古代的惯例,许多俘虏应该是以色列人的精华,不少能工巧匠和知识分子也被裹挟。这部分人被安置在亚述全国各地,也有人说他们大部分被流放到伊朗北部地区。总之,这些人再也没有回到以色列去,他们永远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成为历史之谜,史称〃失踪的以色列10个部落〃。    
      前后有许多人寻找过这10个以色列部落,但都无功而返。19世纪曾经有一个犹太人组成的〃希伯来基督徒〃组织也参与寻找活动,其中一个叫沃尔夫的英国人在考证完阿富汗与印度的一些犹太人之后,认为这批犹太人很可能去了中国。但中国是否是这批人的最后落脚地呢?至今无人给出肯定答案。    
      只要迁徙之路通畅,并且远古有之,那么这10个部落,以及在此之前的许多习惯于游牧的祖先,一批批逃亡并奔向文明不发达或者尚未开垦的处女地的可能性就始终存在。但我要说的是,假如这批犹太人真的曾经来到中国,则我的推断是他们经北路到达我国西北,而不是三星堆这个政权的直接建立者,因为有时间问题,并且有资料说他们曾经在伊朗北部,那里走北路岂不是更合理些。但也不能排除他们后来辗转到了中国南方。    
      据考证,三星堆古国大约在3000年前曾相当发达繁荣,对周围地区的影响半径达到了1000公里,并形成了一条连接西亚地区波斯、埃及等国的联系通道,这条通道比我国著名的南丝绸之路'1'还早一千多年。结合历史背景和科学考证,组成人员包含犹太人在内的闪米特人经由这条通道进入巴蜀地区是完全可能的。    
    


第一篇 三星堆──古犹太文化的遗泽三星堆遗址与犹太文明(1)

     从三星堆出土的文物看,里面有许多与犹太文化息息相关的东西。依然让我们以犹太人为闪族的代表来阐述三星堆与闪族之间的可能联系吧。    
      (一)石头在呼喊    
      三星堆文化遗址中的三个祭祀场所中,摆放的主要祭祀物品几乎都是平常的石子。其中      
    郫县古城大型祭祀场所,根据专家估计相当于三星堆人的〃太庙〃,内有五个形状规则的大台子,台子全部用卵石砌成,均匀排列。台子之间的间隔为3米左右,每个台子的周围有一圈小基槽,上有圆竹。据专家考证,当时垒筑这五个台子时,先用竹子在台子四周围成〃护壁〃,然后再往其中放置卵石才形成此台。    
      祭祀台上的石头,给我们留下了以色列人独特的文化痕迹。犹太人从古至今保留着石头崇拜,他们用石头表达神圣庄重之事,如在亲人或者英雄的墓地敬献石头表达哀思,全世界的人们从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中领略了这一奇特的风俗。    
      让我们读一段《圣经》,看看希伯来人怎么使用石头。当雅各与舅舅的纠葛终告一段落时,他们俩准备立约,为作证据〃雅各就拿一块石头立作柱子,又对众兄弟说:你们堆聚石头〃。舅舅拉班称这些石头堆为〃伊迦尔撒哈杜他〃,雅各却称那石堆为〃迦累得〃'1'。这个地方以后就叫迦累得或米斯巴,以神作证的意思。今天的南方少数民族包括羌族和藏族等都有重视石头的风俗,可能为一种类似的遗传。    
      另外,石子的数目可能和当初他们来到中国的人数有关。如一颗石子代表一人,并且只能是第一代人的石子才可以被放在上边受到崇拜。一旦第一代的某一人死去,台子上就放入一颗石子,这是一种祭祀或哀悼祖先的简单而庄重的方式。三星堆三处祭祀场所的祭祀物品都是石头而非别物,这个证据是非常重要的。由此推断,有石头崇拜的民族在三星堆文明中占据了核心地位。    
      (二)出土文物    
      对三星堆文化解谜的主要任务并不在国内,而在于对国外的文化考察。从三星堆遗址发掘出来的文物看,古蜀与中东欧、亚、非连接地区的闪族文化联系实在是太紧密了。以下具体详述。    
      1。 金杖    
      三星堆出土的金杖发现于两个祭祀坑的一号坑,总长度142厘米,直径2。3厘米,杖上镌刻的图纹包括头戴皇冠耳挂三角形耳环的人头像、鱼鸟勾云纹饰以及穗叶形柄等。很明显,这是一根象征着王权的宝杖。金杖象征王权并不是中国的发明创造,也不是传统中国上古王权的象征,鼎才是中国传统中自春秋战国时期有文字记载以来的王权象征,直至今天一直被认为鼎是中国独有的一种文明。这是中国史学界至今公认的事实。但这一结论实际上正遭到我的强烈质疑,不过我不反对鼎在中国历史的特殊地位。    
      事实上在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境内麦络埃遗址(公元前730…前715)就有过鼎的出土。〃麦络埃遗址〃与古代埃及的联系在于,一直受埃及统治的埃塞俄比亚的库施王国突然推翻了埃及统治,建立了埃及的第25王朝〃埃塞俄比亚王朝〃'1'。 另外同期前后在希腊也有鼎的出现。鼎这个东西的造型实在并不特殊,特殊的是古代的青铜技术,谁具有这个技术和冶炼的能力才是真正的政权统治者,鼎以其粗大和青铜的占有量显示着平常人不容易获得而已。其实假如有自信,用轻巧的金杖就可以证明自己的尊贵与天子身份。    
      金杖哪里有呢?在地中海沿岸的〃文明子宫〃区域'2'都有使用王杖的习惯。三星堆出土的金杖,印证了三星堆文明不属于传统中认为的中国黄河文明。    
      2。 青铜器    
      (1)神树。三星堆出土了一尊青铜神树,上有九个分枝,分枝上是九只鸟和果实等,可以肯定中东出产此类物品。神树是那一带相当普遍的装饰物,巴比伦乌尔王陵的出土法器就大致如此,其主要用途是祈祷风调雨顺。不同的是,那棵巴比伦的神树只有八个分枝。假如能够证实九个果实与叶子属于蔷薇科杏类,则更能肯定它确实来自中东犹太人,因为杏树在古代犹太人中间特别受到青睐。    
      还有必要指出的是关于九只鸟的问题。首先,鸟是中东地区非常普遍的装饰物和神圣的象征,一些民族崇拜鸟,比如北非埃及等是最著名的崇拜鸟的国度,至今国旗上也有鸟。鸟的崇拜自然会随着闪米特人流传到三星堆文明中。    
      中国古文献《山海经》中〃九丘建木〃所指为夸张后的此树吗?或者它们之间有文化的渊源吗?〃????有木,青叶紫茎,玄华果实,名曰建木。〃此〃建木〃高百仗而无细小枝叶,树顶上有九根弯曲的大干,下有九条老根,果实如麻,叶子如棠梨叶。大昊从这棵树上天入地。这棵树据说是上天专门为黄帝而制作的。'1'    
      如〃九枝神树〃是中国最初的〃九州大地〃之谓的话,则黄帝拥有此建木是完全可能的,它是国家的象征。那么黄帝的政权原来难道是曾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