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Γ畹弥3晒Φ钠髦睾褪孔涿堑陌鳌K绞逼奈舶hふ飧雒览觥⑼缙ざ趾敛唤孔荩卸愕呐⒍干迨逶缃械盟闹兴致椋肷硎嫣梗窗迤鹈婵祝首魃睾鹊溃骸靶⌒∨⒆蛹遥恢钋常肴檬迨逶诜骷爸谌嗣媲岸讼盅勐穑俊备账低辏从纸蛔」笮ζ鹄矗媛逗旃猓笥性驹居灾猓皇窃谥3晒γ媲安桓衣趁А! �
郑成功极喜欢这一爱将,知其心意,微微笑道:“大雄,便让他们开开眼界,也好让他们知道知道天之高,地之厚,不要盲目骄傲。”
王大雄道:“好,既然藩主如此讲,末将献丑了。”
他说完,结扎停当,大步走近巨石,在无数双眼睛的注视下,弯腰弓背,双膝微屈,将巨石抱得一抱,却犹如蜻蜓摇石柱,那巨石纹丝不动。王大雄满脸沮丧地站了起来。众人见王大雄露丑,均觉甚是无趣,默默无声。郑瑜自知闯祸,更是满脸通红,甚是后悔。一时间场上寂静无声,场面极为尴尬。只有郑成功、陈永华等少数几人仍在微笑。
郑成功哈哈一笑,说道:“大雄,你就别卖关子啦!快快一显身手吧。”
王大雄甚为得意地一笑,这才又不慌不忙地弯下腰去,长长地吸一口气,大吼一声,巨石离地而起。
众人齐声喝彩。
王大雄环抱巨石,迈着沉重的脚步走向演武场。
众人呼喝着,赞颂着,跟随前往。
演武场位于南普陀寺前面的旷野之上,方圆十余里,乃是郑成功操演陆军和铁人军的大校场。演武亭便在演武场中。演武场的旁侧是演武池,用于停泊舰船和操演水师。演武亭建于永历十二年(1658年)二月(见夏琳《闽海纪要》。另有郑成功麾下户官杨英《从征实录》作永历九年。今从夏琳之说。据鹭岛道人梦莽辑《海上见闻录》载:康熙十九年二月二十六日,郑军发生兵变,郑经被迫将演武亭付之一炬,焚毁殆尽,率诸军登船入海至台湾。至今仅存遗址)。当时,郑成功北征南京主意笃定,为出师必捷,开始大举操练兵马。郑成功亲自指挥、督操,早出晚归,来往奔波,颇为不便,便命工官冯澄世于院东、澳仔岭之交的演武场上构筑演武亭楼台,以便驻宿,教练、观兵。至三月,演武亭便告建成。自此,郑成功果然驻宿其间,日夜亲自督演,逐队指点,军队征战攻杀之阵式、之技能,很快得以纯熟。北征之时威震江宁的“铁人军”便是在此处操练而成。
王大雄果然了得,抱着三五百斤重的巨石由帅府一路来到演武场,竟不歇息。除郑成功、陈永华、洪旭等少数几人见过王大雄神力之外,其余众人无不瞠目咋舌,惊呼天神下降。到了演武场,王大雄将巨石轻轻放于地下,竟是面不改色,气不涌出,周围传来一片赞颂之声。郑成功亦情不自禁地夸道:“将军真乃神人也!”郑瑜连忙递上一方汗巾,清亮的黑眸中尽是钦佩之色,羡慕地说道:“王叔叔,您真了不起呀!樊侩、张飞哪能与您相比?恐怕给您牵马随蹬,您也不要啦!”
王大雄故意板起面孔说道:“都是你这女娃娃,险些让叔叔露乖出丑,看我不老大耳刮子打你!”
郑瑜顽皮地伸伸舌头,笑道:“要不是侄女,叔叔怎能有此机会大显神威,扬名军中?您不感谢倒也罢了,怎的反倒还来怪我?”见王大雄作势要打,方娇笑着跑开了。情景交融
郑成功率众登上了演武亭。演武亭位于演武场西北角的高埠之上,内中设有指挥台、观操台,及住宿间。上得亭来,举目四望,那演武场、演武池中水陆两师的操演情景,尽收眼底。加之海风徐徐吹来,令人顿觉心旷神怡,胸襟开阔。当时场上只有陆军在操演攻防之术,有的士卒骑马驰骋冲阵,有的士卒在互相砍杀,有的在射箭,有的在施放火铳、铳炮……整个演武场上硝烟弥漫,炮声隆隆。
郑成功仿佛忘记了书写题字一事,回顾周全斌道:“速速传吾之命,水陆两师操演阵法,铁人军操练攻防之术。本藩在此观摩!”周全斌奉命下去传谕。王大雄乃是铁人军的统领,见藩主亲自观阵,也下了演武亭,亲自指挥铁人军操练。
只片刻工夫,演武场上旌旗蔽空,演武池中樯帆林立,铳炮声,喊杀声,陡然大作,此起彼伏,震耳欲聩。
那五千铁人军操练之处最是靠近演武亭。铁人军乃是郑成功的虎卫亲军,是严加挑选而组成。挑选时,在演武亭前置一石狮,重三百余斤(一说五百余斤),由各镇举荐壮勇士卒前来应试,凡能力举石狮遍游演武亭一圈者方能入选。
这支军队初建于永历十二年北征之前,由左虎卫陈魁统领,在永历十三年的南京之役中为先锋,横冲直撞,所向无敌,令清兵闻风丧胆。后因中了清军的缓兵之计而误陷敌阵,经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而全部壮烈牺牲。郑成功悲痛欲绝。约在半年之前,郑成功决心收复台湾后,便重新组建铁人军,并从左虎卫镇中划出,专由勇将王大雄亲自统领。又命冯澄世打造供给铁盔铁铠等一应之物。
《血战台湾岛》 第二部分第三章 龙吟虎啸 绘制攻防图(6)
此时,王大雄站于高台之上,手持令旗不断挥舞,铁人军士卒个个矫健壮硕,头戴铁面,只露出眼耳口鼻,身着铁臂铁裙,手执鬼头大刀,背负弓箭,那铁面之上更涂抹上五彩之形,狰狞可怖,犹如鬼魅一般。随着王大雄的令旗指处,铁人军忽而分兵包抄,忽而合拢围剿,忽而挥刀劈刺,亮光闪烁,忽而张弓搭箭,飞矢如雨……加之呼喊之声,铁甲碰撞之声,武器磕击之声,不绝于耳,果然是威猛雄壮,别说与之交锋,便是乍然见到如此阵仗,也会魂飞魄散,望风溃逃。
这时,演武亭东南一侧演武池方向螺号之声“呜呜呜”响了起来。众人的目光一齐转了过去。只见不久之前还是一片平静的水面上已沸腾起来。先是演练“五梅花”阵法(五艘战船攻敌一艘战舰),水师宣毅前镇镇督陈泽站指挥台上指挥,时而挥动手中旗帜,指挥近距离的战船;时而吹响螺号,指挥远距离的战船。上百艘大小战船随着旗帜上、下、左、右的舞动和时长时短的螺号声,或飞驰前进,或急速后退,或左右包抄,端得是进退有秩,攻防有序,十分严整。拼斗厮杀一阵,“敌方”船队招架不住,狼狈溃逃。得胜一方开始登陆作战。船上水军士卒纷纷跳入水中,有的手里执著大刀,有的举着火铳,踩水进击,水竟是只能淹至腰部(此为郑成功挑选水军士卒的条件,达到者方能入选水军,否则只能留在陆军中),在惊涛骇浪中如履平地,跳踯上下,矫捷如飞。
郑成功麾下共有陆军七十二镇,水师二十镇。水师虽少,但却是郑成功颇为倚重的精锐之师。郑成功一见到水师操练,更是眉开眼笑,得意之色溢于言表,转身问何廷斌道:“阁下见我此等水师,可与荷夷作生死一搏吗?”
何廷斌初次领略到如此声势浩大的场面,只觉得荡气回肠,豪气勃发,一连看着一边不停地手舞足蹈。见郑成功相问,情不自禁地感叹道:“可以,可以,太可以啦!久闻藩主治军甚是肃严,今日方得一观,实是大开眼界!在下观之,有藩主之经纶韬略,文武众将之忠心拥戴,又有这几十万虎狼之师,红毛鬼子的末日到矣!”
郑成功得意地说道:“不瞒阁下说,吾自举事以来,历经大小数百战,虽不能夸口说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却也是攻城略地,令鞑虏颇为头痛,所致力者全赖水师。可惜,在演武池中只能演练水师之水操之法和小型五梅花阵法,如水师各镇舰船均参与的会操阵法,船只众多,场面宏大,却要到大海之中操演,待日后本藩与阁下到鼓浪屿水操台观看。”
何廷斌连连点头,道:“如此,实是何廷斌之福。”
水陆两师操演毕,王大雄和陈泽等前来演武亭向郑成功复命。那陈泽乃是渔夫出身,自幼深谙水性,在水中口能换气,眼能视物,身潜于海底之中可呆得半日不动,人称“鱼怪”。加入郑成功军后,英勇善战,屡立战功,累升至宣毅前镇镇督,北伐南京时为水师提督,陆军兵败溃退,赖其断后,勇猛却敌,方得以保全诸军。郑成功对其极为器重。郑军中亦传有“陆战马信,水战陈泽”之说。
何廷斌见到陈泽来到演武亭上时,一个堂堂的水师镇督,身上甲胄竟是仅遮蔽住腰身以上部位,腿上只着短裤,脚下更无靴履,赤着脚板,不由地大为惊奇,瞅住陈泽的脚板不放。
郑成功知他心意,微笑着说道:“阁下不必惊奇,我军多以水战为主,而大凡海岸多为淤泥陷沙,唯有赤足方能跳跃奔跑自如,抢占先机。因之,吾颁下严令,水师操演之时如有着长裤及靴履者,必予以重责,便是统兵大将亦不能例外。”
何廷斌更是连连咋舌,感叹不已。
郑成功勉励了众镇将几句,这才复提题字之事,对左右大声道:“笔墨侍候!”
侍从早已磨好墨,递上笔。郑成功再不迟疑,拿起笔来,目光在石上略一端详,便刷刷刷大笔挥洒起来,只一瞬间那被雨水冲刷得洁白干净的巨石上,“练胆”二字豁然呈现在众人面前。众人大声喝彩。何廷斌对书法小有浸染,看出那字系柳(公权)体楷字,笔画严谨遒劲,那字更是端严凝重,大开大阖,气魄雄浑,直如惊鸿避弋,饥鹰扑兔。细细品味之下,那演武场、演武池中千军万马齐动的磅礴气势果然蕴含于其中,令人观之豪气顿生,方知郑成功到此书写之故,不由得钦佩至极。
(按:公元1954年于厦门演武亭遗址发现“练胆”石刻,石高48厘米,宽120厘米;字为柳体楷书,高29厘米,宽39厘米。郑成功户官杨英《从征实录》载:永历十二年五月,郑成功大举北伐之前,于演武亭挑兵选将之时,曾先后两次谕示,倡导“胆勇”。“练胆”石刻当为当年遗物)
陈永华一见题字,亦悟出郑成功至演武亭前挥毫之意,便故意问道:“藩主题写‘练胆’二字,可否将此两字中的深意解与我等听听?”
郑成功目视陈永华,会意一笑,说道:“《兵经百篇》(明代揭暄著)有云:两军决战之际,有取胜之意念,力道却过早凋涸,乃是由于心气衰弱;身负伏虎之能,心力却先自怯懦,乃是由于胆气丧失。气衰而胆丧,其后果必将是智竭而勇逝,无智无勇之军,虽有百万,亦必败无疑,又如何能置敌于死地?”
陈永华再问“请问藩主,何为‘胆’呢?”
郑成功续道:“兵战之道,胆大气方自沉静,心方自清明。万军之众,生死之搏,尤戒孟浪轻进,仅凭血气之勇。要知一愤之勇,绝难持久,况千万人之勇气安能一一如我哉!争战之时,势危关头,一人怯退,全军为之动摇。犹是,善统兵之将帅,视临阵怯敌为大忌,必严惩先退之人,必重罚先退之军。兵战,宜长久耐劳,转战经日而不致倦怠为上。徒有扛鼎之力,若不能镇静持久,何异于沟壑之水而一注即涸?由此可鉴,胆大而能持久者为良将,而良将远胜于一勇之夫。”
陈永华再问:“‘胆’既如此之重要,万军之众却又是如何获得‘胆’呢?”
“练!”郑成功断然道。“统兵之道,要能借挫敌以练胆气,要善立势以练士气,坦诚以增进兵将之情,严加督导以熟娴布阵之要。上述制胜之道便靠得一个‘练’字,一支未经酷练之军,便是乌合之众,一击即溃。自古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未战之时,便要深谋远虑,严加操练,练胆、练气、练情,练布兵结阵之艺。如此之军,方能于决战之时,动则俱动,静则俱静,进退有秩,伸缩自如,使万人之众犹如血脉一般流畅贯通。”郑成功论罢“练胆”,扫视了众人一眼,意味深长地说道:“这半年多来,鞑虏无一兵一卒来犯,但本藩却不敢存丝毫怠惰苟安之心,与众位起早贪黑,废寝忘食,严加督导水陆两师之操练,便是此良苦用心啊!”
众皆大为叹服。
如洪旭、周全斌、马信、陈泽、王大雄等一干武将,均是刀头舔血,马革裹尸,叱咤风云的铁血汉子,战时身先士卒,奋勇杀敌;平时则磨刀擦枪,督导操练,只道是统兵打仗之寻常道理,却不知有如此高深之奥妙。听到郑成功一番宏论,直如醍醐灌顶,豁然明亮,仿佛步入兵道之中一个从未涉足过的奇妙境界。便是陈永华、杨朝栋、甘孟煜等,虽熟读兵书,善知兵法,却不能冲锋陷阵,有智机而无勇武,无法如郑成功那般智勇双全,能得以亲身体验临阵杀敌之时‘胆’、‘气’之妙用。尤是,亦难以窥见兵战之道中的最高境界,对郑成功的“练胆”妙论,唯有倍加叹服之份了。
何廷斌虽不识兵戎之道,却也听出了其中之奥妙,不由得钦佩之极,感叹道:“朝闻道,夕死可矣!”
《血战台湾岛》 第二部分第四章 未雨绸缪 “后院”风波(1)
郑成功对即将收复台湾之事极为缜密,只与参军陈永华、杨朝栋、冯澄世和忠振伯洪旭等少数心腹之人密谋筹划,时而也与董夫人商讨。虽如此,何廷斌自台湾潜归厦门后不久,此一消息还是不胫而走,很快传遍了水陆两师大营,军中一时鼎沸。
这时在郑成功军中幕后发生了一件见不得人的勾当,对日后影响颇大,值得在此浓墨描绘。原来,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消息惊动了一个人,便是郑成功麾下大将吴豪。那吴豪年近三十,体态瘦削,面上无肉,显得尖嘴猴腮,待人处事更是机警狡黠,工于心机。统兵打仗,一粮一械之得失,一兵一卒之增减,均在他的精明算计之中,绝不吃亏分毫。由于善于应变,归随郑成功十余年来,倒也打了不少胜仗,且损失极少。郑成功善用其所长,擢其为宣毅后镇镇督。
吴豪却有一惧内的弱点。他的夫人秦氏乃是镇江人氏,永历十三年,吴豪跟随郑成功北伐,攻陷镇江后,掳得清操江朱衣佐小妾秦娟娟。那秦娟娟天生丽质,冰清玉洁,虽不妖冶,身上却透射出一股慑人心魄的魅力,凡血性男子均是难以抗拒。
吴豪当时正是二十五六年纪的汉子,平时看惯了沿海一带风浸水泡的粗憨女子,乍然见到秦氏的娇柔之姿、美艳之容,立时被勾飞了三魂,慑走了七魄,带回厦门后便娶其为妻。
那秦娟娟虽被迫嫁给了吴豪,但她从江南鱼米之乡初次来到这海岛之上,又是争战不休,毫无安定之感,十分不惯。她虽为小妾,但备受朱衣佐宠爱,吴豪却是一介勇夫,又是形貌猥琐,她心里厌恶之极,越看越不顺眼。加之怀恋家乡,思念父母,又哪里乐得起来?但她又是个城府极深、内心冷峻孤傲的女子,被掳后对郑成功与其军队痛恨至极,但却不露声色,心神忧郁,却又不大哭大闹,只是时常暗中饮泣,平时也是秀眉紧锁,从无笑容,便是与吴豪的枕席之欢,亦是逆来顺受,直如木乃伊一般。府中上下暗地里称其为“冰美人”。
乃知,她越是如此,那吴豪越是为她倾倒,一个叱咤风云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大将,心甘情愿地拜倒在这小女子的石榴裙下。虽然郑成功军纪森严,吴豪还是借攻城夺地之机,私自搜罗吞匿了一批金银首饰、珠宝珍玩、绫罗绸缎等物,为取悦秦娟娟,尽数交付于她,又不惜血本为她营造了一个豪华温馨的居室。吴豪煞费心机,左哄右捧,把秦娟娟当作女王一般侍候。秦娟娟到底也是女人心肠,经不住吴豪甜言蜜语的进攻,终于渐渐软化,觉得事已至此,乃是命中注定,只有随遇而安了。虽如此,却依旧冷若冰霜,整日价不见一丝笑容。吴豪为此实是大伤脑筋,但又无可奈何。
再说吴豪听到郑成功意欲收复台湾的讯息之后,心下十分烦乱,想道:“统兵打仗,整日价风餐露宿,刀头舔血,不知何日命丧疆场,为得何来?不外乎博个封侯拜爵,或得享荣华富贵。那台湾不过是海外一孤岛而已,千里远征,即使辛辛苦苦打得下来,又有何油水?”他不得已将这一心事告知了秦氏。秦氏却一反冷漠之常态,嘤嘤啼哭起来。自古以来,女人的柔弱和眼泪对男人来说都是极锐利之武器,果然秦氏略一施展,吴豪顿时手足无措,慌作一团,一边连连搓手,一边温声细语地哄道:“娘子别哭、千万别哭,有话便请直言,便是上天揽月摘星,吴豪也定为娘子办到……”
原来秦氏已早知此事。她的胞弟秦西固乃朱衣佐手下差役,南京之役被郑军俘获,吴豪为博得秦娟娟的欢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