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9四书五经合集之诗经-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恕#11)宣骄:外表骄傲、逞强。
  【译文】
  大雁成群天上飞,
  翅膀哗啦在作响。
  这个人儿出行去, 
  劳累辛苦在郊野,
  念及人间可怜人,
  为那鳏寡心哀伤。
  大雁成群天上飞,
  停落在那水中央。
  这个人儿云筑墙, 
  高墙百堵全筑起。
  虽然劳累又辛苦,
  穷人可以安居了。
  大雁成群天上飞,
  声声哀鸣好悲凉。
  只有那些明白人, 
  说我辛苦又劳累。
  但是那些愚昧人,
  说我骄傲又逞强。
  【读解】
  人们对世事人情的了解,无不从特定视角出发,以主观先见云感知和理解事物。富有同情心的人,能以无私无偏的眼光,设身处在对方的地位去感知和理解,触景生情,遇事感怀,遇见孤苦无助顿生恻隐之心。自私者总是从一已的私利出发,以偏狭的眼光云看人识物,把天下的人和事物全放到私心的尺度下去衡量。一般的凡夫俗子,也多为表面现象所惑,不能深入到内部去看个明白,见到外表衣冠楚楚者则肃然起敬,见到穷苦孤独者便侧目以视。
  明智的人、富有同情心、善解人意的人不少,趋炎附势、庸庸碌碌的人也多,这大概是古今中外没有例外的情形,也可以算是人性中永恒的现实吧。 现实生活中的小人物,往往能抛开自我为他人着想,而自己去不能为人所理解。表面看来,这似乎很让人不平;其实,这太正常,太合乎人情事理了,否则,小人物就不会记过是小人物,就不会永远处在边缘而不被人注意。只有从不顾及别人、只顾自己、心狠手毒、寡廉鲜耻的人,才可能在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高踞人上,显赫一时。 所以,小人物自有成为小人物的道理,显赫人物自有成为显赫人物的奥秘,生活的本来面目就是如此。
  小人物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就在于他具有默默无闻、吃苦耐劳、富有同情心、从未有非份之想这些品质。
  

  沔水
  --乱世伤怀劝友人 
  【原文】
  沔彼流水(1),
  朝宗于海(2)。
  鴥彼飞隼(3),
  载飞载止。
  嗟我兄弟,
  邦人诸友。
  莫人诸友。
  莫肯念乱,
  谁无父母。 
  沔彼流水,
  其流汤汤(4)。
  鴥彼飞隼,
  载飞载扬,
  念彼不迹(5),
  载起载行。
  心之忧矣,
  不可弭忘(6)。
  鴥彼飞隼,
  率彼中陵(7)。
  民之讹言(8),
  宁莫之惩(9)。
  我友敬矣(10),
  谗言其兴。
  【注释】    
  (1)沔(mian):水流满的样子。(2)朝宗:诸侯朝见天子。这里指 百川入海。(3)鴥(YU):鸟疾飞的样子。(4)汤汤(shang):水势盛大的 样子。(5)不迹:不轨的事。(6)弭(mi):止息,停止。(7)陵:大 土山。(8)讹言:说假话。(9)惩:禁止。(10)敬:同“儆”,警惕。
  【译文】
  流水滔滔不停息,
  奔腾流归入大海。
  鹰隼空中疾飞过,
  有时高飞有时停。
  可叹同宗亲兄弟,
  还有国人和朋友。
  无人关心乱世事,
  谁人没有父母亲。
  流水滔滔不停息,
  水流浩浩奔腾急。
  鹰隼空中疾飞过,
  时而翱翔时高飞。
  想想那些越轨者,
  里面兴起时横兴。 
  我的心中多忧伤,
  忧患不止心难忘。
  鹰隼空中疾飞过,
  沿着山陵高飞翔。
  人间谣言四处起,
  全然无人去禁止。
  我的朋友要警惕,
  谗言兴起乱纷纷。 
  【读解】
  敏感的心灵,在兵荒马乱、谣言蜂起的乱世,最容易感时伤怀。 不但自己忧患感伤,而且忠告自己的亲朋好友提高警惕,注意 保护自己,以免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无助的弱者在风雨飘摇之中唯一的武器,是同病相怜,风雨同舟, 互相安慰。就遭受苦难者而言,心灵的抚慰虽然不象实际 的解救那么具有现实求助效果,却能超越现实的求助。从最根本的意义 上说,尽管人的活法可以各种各样,千姿百态,但总得 要让心灵得到安宁。受苦受难也 好,富贵享乐也好,只要心里平衡, 心安理得,便是最大的满足。   所以,风雨飘摇中的心灵慰藉,无异于雪中送炭,久旱的禾苗 逢甘露。
  俗话常说,人言可畏。这话对一个群体中的大多数人而言的确如此。 因为大多数人都要借助外在的参照物(尤其是他人的评价) 来调整自己的言行,确定自己的言行的座标,因而流言蜚语在很大 程度上要影响到人们的选择和行为方式,只有少数有独立意志并且 意志坚定的人,可以不受他人言论的左右,不以他人的是非评价 作为参照物。
  谗言是不会自动消失的,流言蜚语总要伴随着人的存在,这是 人的劣根性决定了的。这世上如果没有了谗言和谣言,可能会 变得十分寂寞和无聊。无事生非才会使世界变得更精彩。但是,有强烈 自主意识的人,总会耐得寂寞,不管别人的说长道短而独立 前行,把谗言和谣言当作粘在身上的蛛丝,轻轻抹去。
  

  鹤 鸣
  --园林池沼为谁美
  【原文】
  鹤鸣于九皋(1)
  声闻于野。
  鱼潜在渊,
  或在于渚(2)。
  乐彼之园,
  爰有树檀(3),
  其下维择(4)。
  它山之石(5),
  可以为错(6)。
  鹤鸣于九皋,
  声闻于天。
  鱼在于渚,
  或潜于渊。
  乐彼之园,
  爰有树檀,
  其下维彀(7)。
  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
  【注释】    
  ①皋(gao):沼泽。九皋:曲折深远的沼泽。②渚(zhao):水中的 小块陆地。③爰:语气助词,没有实义。檀:紫檀树。④择(tuo): 落下的树叶。⑤它:别的,其他。(6)错:磨玉的石块。(7)彀:楮 树。
  【译文】
  白鹤鸣叫在深泽,
  鸣声四野都传遍。
  鱼儿潜游在深渊,
  时而游到小清边。
  那个可爱的园林, 
  种着高大的紫檀, 
  树下落叶铺满地。 
  其他山上的石块,
  可以用来磨玉石。
  白鹤鸣叫在深泽, 
  鸣声响亮上云天。
  鱼儿游到小清边,
  时而潜游在深渊。
  那个可爱的园林,
  种着高大的紫檀,
  树下长的是榕树。
  其他山上的石块,
  可以用来磨玉石。
  【读解】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一富有哲理的成语,最初便出自这 批。然而,全诗并不意在阐释哲理,而是赞颂园林池沼的美丽。
  从艺术发展的角度看,从对自然山水的观照赞美,到人造山 水,似乎是一种合乎逻辑的演变。自然山水无论怎么美,却难以 M己有。把官室修筑到风光秀美之处固然不错,却又给办事、生 活造成诸多不便。要把自然山水随心所欲地迁移,几乎是不可能 的。或许是为了在住地周围再现自然风光的秀美,或许是出于占 有自然山水之美的私欲,或许是为了显示富有与阔气,或许几种 动机兼而有之,于是便有了模仿自然山水的人造园林。据说,这 玩意儿早在西周就已有了。 
  无论怎么说,人造园林的出现,大概不会是出于“为艺术而 艺术”一类的高尚动机,并不像某些研究者说得那么“玄”。即使 有这样的东西,也应当是很晚近的事情。 
  在一个交通尚不发达,人民衣食住行尚成问题,外扰内乱不 问,财力、技术十分有限的时代,要建造大规模的园林景观,完 全可以想见其难度和对人力财力物力的消耗。这样一朵艺术之花, 却原来是生长开放在一块贫瘠的土壤之上。 
  也许,历史就是这样。主观的动机和最终的结果总是相分离 的,有时甚至是完全相反的。修建金字塔的劳工,大概不会像我 们这样对金字塔顶礼膜拜。建造皇帝园林的能工巧匠,未必会对 自己的作品感到欢欣鼓舞。真是彼一时也,此又一时也。 
  

  无羊
  牧歌中的诗意
  【原文】
  谁谓尔无羊? 
  三百维群。
  谁谓尔无牛?
  九十其淳①。 
  尔羊来思,
  其角濈濈(2)。
  尔牛来思,
  其角湿湿③
  或降于阿④,
  或饮于池,
  或寝或讹⑤
  尔牧来思,
  何蓑何笠(6),
  或负其猴(7)。
  三十维物(8),
  尔牲则具。 
  尔牧来思,
  以薪以蒸(9)
  以雌以雄。
  尔羊来思,
  矜矜兢兢(10),
  不穿不崩(11)。 
  麾之以肱(12),
  毕来既升(13)。
  牧人乃梦, 
  众维鱼矣(14),
  旐维旐矣;
  大人占之,
  众维鱼矣,
  实维丰年。
  旐维旐矣, 
  室家溱溱(16)。
  【注释】    
  ①淳(run):嘴唇是黑色的黄牛。(2)濈濈(ji):聚集在一起的样子。 ③温湿(qi):耳朵摇动的样子。④阿:山拗。⑤讹:动。 (6)何:同“荷”。(7)猴:干粮。(8)物:颜色。(9)薪:粗柴。 蒸:细柴。(10)矜矜兢兢:强壮的样子。(11)骞:身体亏损。崩:集体 生病。(12)麾:同“挥”。脑:手臂。(13)升:登上,这里指人圈。 (14)众:指蝗虫。(15) 旐(zhao):龟蛇旗。旟(yu):鸟隼旗。(16)溱溱 (zhen):众多的样子。
  【译文】
  谁说你家没有羊?
  一群就有三百头。
  谁说你家没有牛? 
  黑嘴黄牛九十头。 
  你的羊群走过来,
  羊角攒动聚集齐。
  你的牛群走过来, 
  牛头晃动耳朵摇。
  有些牛羊下山岗,
  有些饮水在池旁,
  有些睡觉有些走。
  你的牧人归来了,
  身披蓑衣头戴笠,
  随身携带着干粮。 
  各色牛羊数十种, 
  祭祖牲畜全备齐。 
  你的牧人归来了, 
  又是砍柴又割草,
  还要猎兽也捉鸟。
  你的羊群走过来,
  只只肥硕又强壮,
  没有生病没减少。
  牧人举手挥一挥, 
  羊儿全都进了圈。
  牧人做了一个梦, 
  梦见蝗虫变成鱼,
  又见龟旗变鸟旗。 
  太卜为他占卦说:
  梦见蝗虫变成鱼, 
  那是丰年的兆头。
  梦见龟旗变鸟旗,
  家族兴旺人丁多。
  【读解】
  这是一首牧歌。与我们熟悉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 见牛羊”不一样的是,它并不着意展现牧区生活的空阔、安宁、淡 远,而着眼于富足。富有的主人雇佣牧人为之放牧,牛羊成群,膘 肥体壮,牧人做的梦也是儿孙满堂和发财梦。   同样是牧歌,写法却可以不同;同样是牧人,梦想却大有差 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赞赏恬淡宁静的生活方式,表现对放 牧生活的热爱。牛羊成群,寄托的是发财致富的梦想,放牧是致 富的手段。同样的生活内容,呈现在人们心目中的价值大不一样。
  这个道理其实可以推广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常说“存在 决定意识”。然而,为什么同样的存在会有不同的意识?同一个世 界,为什么呈现在人们心目中的面貌会不一样?答案只能到人们 的价值取向中去寻找,到意识中去寻找。黄金在商人的心目中是 财富的象征,艺术家所关心的却是它金光灿灿的色泽和光芒,在 化学家的心目中不过是一种化学性质稳定的金属,在帝王心目中 则是高贵的象征。 
  世界只有一个,但呈现在人们心目中的价值和意义却各不相 同。从感知的角度说,没有纯粹客观的世界,只有打上人们心灵 印迹的世界。从世界本身说,它是向心灵无限开放的。
  不管怎么说,牧歌式的生活,无论其基调是恬静淡远的生活 方式,还是发财致富的途径,都充满了诗意。膘肥体壮、成群结 队的牛羊的洋洋叫声,总让人心悸。眼望着大群属于自己的财富, 自己劳作的收获,心中总会充满令人陶醉的喜悦。
  

  小宛 
  忧国忧民亦英雄
  【原文】
  宛彼鸣鸠①,
  翰飞戾天② 
  我心忧伤,
  念昔先人。
  明发不寐③,
  有怀二人④
  人之齐圣⑤,
  饮酒温克(6)。
  彼昏不知,
  壹醉日富(7)。 
  各敬尔仪, 
  天命不又(8)。
  中原有菽, 
  庶民采之。 
  螟蛉有子(9),
  蜾蠃负之(10)。
  教诲尔子, 
  式彀似之(11)。
  题彼脊令(12),
  载飞载鸣。
  我日斯迈,
  而月斯征。
  夙兴夜寐, 
  无忝尔所生(13)。 
  交交桑扈(14), 
  率场啄粟。
  哀我填寡(15),
  宜岸宜狱(16)。 
  握粟出卜(17), 
  自何能毅。 
  温温恭人(18), 
  如集于木。
  惴惴小心,
  如临于谷。
  战战兢兢,
  如履薄冰。
  【注释】    
  ①宛:小的样子。②翰:高。戾(li):至,达到。③明发:指 湖。④二人:指父母亲。⑤齐圣:聪明正直。③温克:蕴藉 从容(7)壹:语气助词,没有实义。富:满。(8)不又:不再来。 (9)螟岭:螟蛾的幼虫。(10)蜾嬴(guo luo):细腰蜂。负:背。(11)式: 用。彀:善。似:继嗣。(12)题:看。(13)忝:愧,辱没。生:指父母. (14)交交:飞来飞去的样子。桑扈:鸟名。(15)填:苦。(16) 岸:牢房。(17)出:问。(18)温温:和软的样子。
  【译文】
  小小斑鸠在飞鸣,
  展翅高飞上天空。
  我的心中多忧伤,
  追念故去的先人。
  直到天亮睡不着,
  心中怀念父母亲。
  有人正直又聪明,
  饮酒蕴藉又从容。
  也有昏庸无知者,
  沉醉酒中难自拔。
  各自威仪要慎重,
  天命一去不再来。
  田野长着野豆苗, 
  庶人百姓去采摘。
  螟蛾生子长成虫,
  细腰土蜂背走它。
  教导你的亲生子, 
  使他向善长成材。 
  看看那些小鹡鸰,
  一边飞来一边鸣。
  我要天天出门行, 
  你要月月在外奔。
  早起晚睡要勤勉,
  切莫辱没父母亲。
  桑扈鸟儿飞去来,
  沿着禾场啄米粒。
  可怜我穷无依靠,
  应吃官司进牢房。
  抓把小米去问卜,
  何处能够得吉利。
  温和恭顺的人们,
  好像栖身大树上。 
  忐忑不安多小心,
  就像面临那深谷。
  恐惧谨慎战兢兢,
  就像双脚踏薄冰。
  【读解】
  士大夫身处乱离之世,不仅感叹自身命途多件,并且劝诫身 在朝廷的人们,在特殊情势之中要谨守职责,向善明哲,不但小 心做人,也要勤于政务,不要辱没先辈。这是传统具有良知正义 感的士大夫在乱离之世特有的忧患意识,也是传统士大夫特有的 品质。 
  乱离之世,人心最容易浮躁。野心家和趁火打劫者往往混水 摸鱼,借机大捞一把。看被红尘者,往往隐通山林,或自暴自弃, 成沉溺于酒色。英雄豪杰落草绿林,劫富济贫。在这种时候,要 的自好,坚持操守,尽忠尽职,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人们各 自的命运瞬息变幻,朝不保夕,更是难以顾及其它。此情此景,犹 如在一个飞快旋转的涡漩之中要站稳脚跟,得有巨大的自制力和 平衡能力。 
  但是,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总该有一个轴心,一种向心力, 否则便会成散沙一盘,失去主心骨。这个轴心,这种向心力,往 往是由具有社会忧患意识和批判精神的知识分子(士大夫)来构 筑的。他们不依附于任何既成的社会群体或利益集团,竭力维护 作为社会生活支柱的道德价值观念和理想的价值取向。在某些特 殊的情况下,甚至可以牺牲个人的利益和生命,以成全自己竭力 维护的观念和价值取向。应当说,这样的人同创造物质文明的人 一样,在为整个社会和民族的群体作着自己的贡献。他们并非 “精英”,只为某种信念和理想存在着。他们手中没有掌握实际的 权力,但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影响手中握有权力的人们。他们 没有财富,却以维护精神上的独立为己任。 
  中国历史上不乏这样的人,无论是拯救还是逍遥,都以自己 特有的方式在支撑着民族和社会的价值与信念体系。从屈原到 “戊戌七君子”,以血荐轩辕,杀身以成仁,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从 慨赴死,其精神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