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克里希那穆提传-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好像记得尊者这么说:“乔治?阿伦戴尔到达之后,拉佳将去美国,克拉克则会留下来。”他告诉我一切都会很顺利,其他的事我就不记得了。然而尊者的脸我还记得很清楚,好像透明玻璃上覆盖着一层黄金。换句话说,就像母亲形容的那种成熟的玉米颜色。他的脸明亮而散发着光泽。

  他对我非常友善,有一两次还把手搭在我的肩上。他谈到母亲和乔治,我们谈了好久,最后我问他:“还有没有任何指示?我的尊者。”他说:“你不需要这么拘谨。”我再次行礼以后,他告诉我,我们会时常碰面的。

  我好像觉得我可以跟他永远谈下去,接着我就看到他的身体从空中消失了。我醒来的时候是早上五点过三十分。然后我就写下了这些印象。

  分开的那些年里,贝赞特夫人一直定期写信给克里希那,描述她自己的生活,教他拼写字母,等等。她的信充分反映了她对他的关怀,也显示出她确实是位好老师。1912年10月9日,她注意到他那笔可怕的白字,于是写了下面这封信:

  我很高兴你正在按部就班地上课,请你务必要专心念书,让你的心能稳定思考,就像你和我相处时一样。你必须学会做这些普通的事,才有能力进入牛津大学,这是非常重要的。你以后写parallel(平行线)这个词的时候,我希望你不要拼成两个r,但是两个l是对的。这确实是一个比较难拼的词。到底是一个r或两个r并没有详细的规定,例如我们写harass(侵扰)只用一个r,写embarrass(窘迫)却用两个r。从阅读中我们可以认识一个词的长相,如果这个词拼错了,就像一个人跛了脚一样难看。

  20日的半夜我要去阿迪亚尔,马德拉斯当地的人将为我举行酒会,公开表示他们不赞同《印度人》的态度。我非常惦念你和尼亚。

  你亲爱的母亲

  一年以后,克里希那写了一封信给贝赞特夫人,讨论他自己那笔不合规矩的白字:“我觉得非常抱歉,弥勒尊者已经三次提到我的字体。”

  贝赞特夫人一面打着监护权的官司,一面又陷入印度的政治运动,只好把克里希那和尼亚交给拉佳照顾,随后又交给乔治?阿伦戴尔。两个男孩在这期间一直不停地换地方,换老师,极少有时间谈灵性上的事。后来兄弟俩被送到罗切斯特附近的学校上课,这所学校里的其他男孩对他们的态度都糟透了,时常讲黄色笑话侮辱他们,称他们为黑鬼。克里希那早期在印度时,曾经与指导灵有过活生生的接触,但是他在英国很快就变得多疑起来,而且对通灵的事也不再有多大兴趣了。他告诉一位朋友,某次指导灵库特忽米在他的面前出现和他说话,他居然穿过库特忽米的身体,转头就走了,从此以后指导灵再也没有出现过。

  1913年4月15日,马德拉斯高等法院的法官布莱克维尔宣布拿南尼亚胜诉,重新拥有克里希那和尼亚的监护权。这位令人尊敬的法官在结案中指出,虽然拿南尼亚提出的证据不能完全被采信,但是原告在签署监护协定时,并没有注意到他的儿子将被养育成“超自然力量的工具”,因此他一旦发现这件事,就有权利改变主意。

  他拒绝将拿南尼亚的监护权转移,因为这两个男孩是印度的居民,目前只是暂住英国而已。他宣布两个孩子暂时由法院监护,到1913年5月26日,才完全交还给他们的父亲。贝赞特夫人决定上诉枢密院,她打电报通知了克里希那,也接到拉佳、尼亚和克里希那的回电,他们都表示对她充满信心。

  4月17日她写了一封信给克里希那:

  我亲爱的儿子,接到你、拉佳和尼亚共同发给我的电报,我十分开心。你和尼亚绝对安全,没有人可以碰你们,不但我保护你们,我们头上还有伟大王者的银星以及弥勒尊者都在引导你,他不是亲自要求我保护你的吗?保护你是我的殊荣,也是我的骄傲,我幸运的儿子。

  我最近过得蛮快活的,我还记得我们在喜马拉雅山谷骑马奔驰南下印度的情景。

  你亲爱的母亲

  你觉得gallop(奔驰)这个词应该是一个p还是两个p,我自己都不太确定,因为两种写法都有人用。我倒是觉得两个p比较像马在奔跑的样子。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克里希那的家庭教师乔治?阿伦戴尔自愿加入红十字会,不久就在乔治王医院谋得一份高薪的职位。克里希那和尼亚急着想帮忙,却派不上什么用场,虽然当时有许多印度军队帮着英国打仗,可是英国的种族歧视却正处于巅峰,那时在白人的医院里,如果有黑皮肤的印度人出现,主管都会皱眉头的。通过有力人士施加压力之后,克里希那才在通神学会附近的医院找到工作,但是只准他擦地。他在1915年7月1日写信给贝赞特夫人:

  我亲爱的母亲,非常感谢你的来信,我一定会照着你的话去做,我绝对不会吃肉或是那一类的东西。我们最近在通神学会附近的一所医院和盖斯特医生一起工作,我很喜欢这份工作,每天从早上七点一直忙到晚上。我想乔治也很喜欢他的工作,而且好像比以前快乐多了。我们当然都是在盖斯特医生的手下做事的,一切都很顺利。

  你深爱的儿子克里希那

  但是在7月15日,医院却叫他们辞职了。在另外一封从萨塞克斯的卫第翰姆发出的信中,克里希那如此告诉贝赞特夫人:

  我最近在医院工作得非常辛苦,这里面有太多通神学会的会员,再加上我是印度人,所以委员会不欢迎我,而且他们也不需要永久员工。他们都非常善妒而琐碎。威廉森夫人是医院的委员长,她是阿尔契伯德?威廉森爵士的太太,她喜欢使唤每一个人,包括盖斯特医生在内,即使陆军总部已经指派盖斯特医生为医院的主管,她照旧使唤他。他现在的头衔是盖斯特少校,他对这一切似乎有些厌倦了。

  因为委员会要求我和其他人离职,所以从昨天起我就不在那里工作了。我感到很遗憾,其实我很喜欢那份工作,而且刚刚才开始投入,现在我又必须找别的事来让我自己忙碌了。常常为别人着想,可以使我忘掉自己,我会照你所说的做一个有用的人。

  兄弟俩费尽心力去找工作,可是都被拒绝了。

  克里希那在1915年8月18日写了下面这封信:

  我很努力地四处找工作,但是真的很困难。首先我是个印度人,而这里没有人喜欢印度人。我真的很想工作,就像你告诉我的,我应该忘掉自己,我觉得只有在工作时才能办得到。我希望一切都会好转。

  因为他是印度人,所以英国人不肯接纳他,在他写给贝赞特夫人的信中,这个话题一再重复着。

  《克里希那穆提传》第一部分

  第3章 我的尊者,真的是你吗?(4)

  贝赞特夫人的回信已经无法找到。在克里希那四周的那些顽固的老小姐们,都觉得他太不认真了,想必是向贝赞特夫人抱怨过,所以克里希那才会在10月7日给贝赞特夫人写了下面这封信:

  我知道我一直都没有很认真地面对我的人生,我现在决定要改变了,下个星期一起我就要开始我的学习课程,我已经准备好要读梵文、英文、法文、数学、历史。我将尽速考进牛津大学,在学业上全力以赴,等到牛津毕业以后,指导灵和你为我设计的工作就可以展开了。我会老老实实地做到这些,不计任何代价。

  除了信件的往来之外,兄弟俩非常孤单而不快乐。他们觉得自己完全被那个社会排拒在外,幻灭感一直在增长,对于通神学会的教诲,他们也似乎没什么兴趣了。克里希那写信给赖德拜特谈到尼亚:

  就像我们大部分人一样,他觉得很孤单。没有人能令他欢喜或特别关爱,这使得日子更加难过。他变得刻薄、顽固而冷淡,他非常痛苦。我很害怕,因为我无法帮他什么忙,他最想要的是一个能够爱他的人,可以让他倾吐所有的烦恼。他想要一个慈爱的母亲,就像勒琴斯夫人对我一样。

  克里希那在英国唯一的朋友就是勒琴斯夫人,她的先生埃德温?勒琴斯是设计新德里的著名建筑师。她第一次见到克里希那时才三十六岁,当时她和一大群人站在查灵克罗斯车站的月台上,等着迎接贝赞特夫人和被称为阿尔库俄涅的神秘男孩。当她见到那位大眼睛、长头发的十六岁印度男孩时,她当场感到一股很深的悸动。在这个陌生的环境里,克里希那有点不知所措,而且相当寂寞,她不久就和克里希那成了好朋友。

  起初,她的丈夫埃德温?勒琴斯还觉得很有趣,后来就非常不舒服了,他觉得他的太太忽略了他和孩子。贝赞特夫人为这件事十分苦恼,她感觉克里希那的周围如果有任何情绪干扰,对他将来的任务都会有害。克里希那后来写信给贝赞特夫人,提到勒琴斯夫人的情况已经逐渐好转。她的情况愈来愈好,而他也愈来愈努力认真。

  本来兄弟俩已经可以进入牛津的巴利奥尔学院,后来巴利奥尔的校长考虑到克里希那受人争议的名声,因此拒绝了他。理由是:“我的学校不想和黄种的弥赛亚有任何关系。”

  贝赞特夫人费尽心力想让他们进剑桥或牛津的其他学院,结果都失败了。连伦敦大学的考试克里希那都无法通过。考前他花了很多时间准备,但是一面对考试却总是交白卷。

  当时兄弟俩和温布尔登的道奇小姐同住,道奇小姐是一位非常富有而大方的美国女人,她得了关节炎,因此行动不便,通神学会有许多活动都是她赞助的。她是埃米莉?勒琴斯夫人的朋友,通过后者她认识了贝赞特夫人和通神学会。克里希那和尼亚每天都坐火车到伦敦上课,准备伦敦大学的入学考试,对他们而言,这是一件极困难的事。就在这段时期,他们开始讲究穿着,也逐渐习惯贵族式的生活。他们时常到昂贵的裁缝店订做衣服,也时常去看戏。弥赛亚的迹象在克里希那的身上似乎愈来愈少了。因为看到克里希那只对服装和汽车有兴趣,贝赞特夫人有一次忍不住问他:“亲爱的,你到底怎么了?”但是她对于指导灵所预见的未来仍然信心十足。

  1913年12月,在瓦拉纳西举行的通神会议上,赖德拜特又发掘了一名来自马德拉斯的十三岁婆罗门男孩,名叫拉嘉戈帕尔。赖德拜特预言这个男孩也会有极为灿烂的前途,甚至来世将在水星成佛。不久,他就收他为义子。1920年,拉嘉戈帕尔被送到英国,他很快便进入剑桥大学读法律,而且所有考试都高分通过。

  当克里希那和拉嘉戈帕尔初次相遇时,他们之间似乎有股冷淡的距离感。克里希那的朋友对待拉嘉戈帕尔的态度十分轻率,甚至不理不睬,他们这种态度严重伤害了拉嘉戈帕尔的自尊,他极力想掩饰自己的感受。直到1922年,克里希那、尼亚和拉嘉戈帕尔之间的关系才有了显着的改善。第一次大战以后,克里希那因为一所大学都没考上,只好住在巴黎友人曼奇阿尔利斯的家中。这是一个非常温暖的大家族,他们热心地介绍克里希那认识巴黎的社交圈,包括舞者、作家、画家和音乐家。他发现了一个崭新的创作世界,觉得非常迷人,那段时期他肩上的弥赛亚重担突然变得轻松许多。

  某天晚上,朋友为他开了一个酒会,来宾中甚至有身穿大礼服的将军。大家都对这位俊美的、将要成为弥赛亚的年轻人感到非常好奇。有些人半带嘲讽,有些人则充满着仰慕之情。

  事后,报上如此描述:

  许多人都希望这位崭新的弥赛亚能以东方风味出现,甚至幻想他有“耶利亚的嗓子”,结果这位弥赛亚却是一个穿法兰绒西装裤的高贵青年。他的态度非常平静,甚至觉得整件事有点无聊。有人问他身为转世的救主是否感到责任沉重,他大笑着说:“我应该称之为一种负担才对。我现在只关心苏珊?南格兰到底会不会击败海伦?威尔斯(温布尔登网球赛)。”

  1921年12月,克里希那和尼亚在离开印度九年之后,又回到了老家。克里希那当时以截然不同的角度重新认识印度,他结交了许多新朋友,好奇地观察四周的一切,并且和指导灵再度建立沟通。

  兄弟俩决定去看望他们九年不见的父亲。克里希那长兄的太太莎南达当时只有十五岁,我在1984年和她谈到拿南尼亚与儿子们见面的往事,她非常伤心地哭了。由于拿南尼亚不能探访通神学会,所以只好从外围打听他们的消息,这么多年他们没有给他写过一封信。他后来接到电报,知道他们要来看望他,禁不住呜咽了。他晓得这两个孩子喜欢吃什么东西,于是命令他的媳妇花了两天的时间准备这些点心。

  兄弟俩到达时已经是傍晚了,莎南达说她当时非常害羞地在屋外的长廊等待克里希那穆提和尼亚的来访,她如此形容克里希那穆提:“他的样子很难用言语形容,看起来光华四射,他走路的方式很奇怪,比别人要快很多,看起来也比别人高很多。”她向他低头行礼,他故意把手蒙在脸上好像没看到她似的,尼亚笑骂他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她只不过像一般印度女孩一样害羞罢了。”

  拿南尼亚和儿子见面时情绪非常激动,他站在那里迎接他们,克里希那穆提和尼亚以额头碰触父亲的双脚顶礼,拿南尼亚抱紧他们开始低泣。根据莎南达的描述,当时克里希那一直安慰坐在身旁的父亲,后来他们把话题转向了贝赞特夫人。父子俩交谈用的是英语而非泰卢固语。不久莎南达端出为他们准备好的甜点,两个男孩有点害羞,不知怎么是好。克里希那穆提一块都没碰,尼亚也只拿了一个橘子。

  当时拿南尼亚饱受糖尿病和肾病之苦。和儿子重逢造成情绪上的激动,使他忍不住频频上厕所。他接受儿子顶礼之后,立刻跑进浴室洗脚,因为在他的心目中,儿子已经是被放逐的贱民。

  两兄弟的第一次探访只持续了半小时,按照莎南达的说法,他们接连三天都来看望拿南尼亚,以后就不再来了。拿南尼亚事后还想去通神学会看他的儿子,但是被他的长子制止了。拿南尼亚在1924年过世,死前一直没有再见到他的两个儿子。

  《克里希那穆提传》第一部分

  第4章 母亲!请你摸摸我的脸(1)

  它还在那儿吗?

  1922年的年初,克里希那和尼亚搭船从科伦坡到澳大利亚悉尼参加通神会议。克里希那和赖德拜特已经十年未见,他似乎很高兴见到昔日的老师。在悉尼又不断有人指控赖德拜特的同性恋行迹,通神学会较严肃的会员因而大为不满,克里希那当时尽了最大的力量安抚这些人。

  在悉尼他也见到了卫奇伍德。那时卫奇伍德已经是自由派天主教会正式任命的主教,1916年,他任命赖德拜特为自由派天主教会驻澳大利亚的区域主教。赖德拜特非常高兴,因为不但有任命仪式,还有豪华的圣袍可穿,同时还要诵念新编的英语祈祷文。

  当时尼亚的身体仍然不太硬朗,会议结束以后,两兄弟决定绕道旧金山返回欧洲。通神学会驻美国的总干事威灵顿先生也在悉尼开会,他邀请克里希那和尼亚到加州奥哈伊住一段时间。那是一个靠近圣巴巴拉的印第安古城。当地气候干燥,对肺结核很有帮助。在他们离开悉尼时,赖德拜特从指导灵库特忽米那里得到一个讯息,深深打动了克里希那。

  那是一段很长的旅程,尼亚上船后健康突然急速恶化,后来总算恢复了精神,不久他们便抵达加州。那是他们第一次游美国,克里希那对于乡间的美景十分入迷,有一回游毕红木森林,他禁不住赞叹那些神木如天主教的大教堂一般伟大。

  克里希那和尼亚终于到达奥哈伊,他们住在一个木屋里,周围有六英亩的空地,后来安妮?贝赞特将土地买下送给两兄弟,取名为威哈拉,意思是高人的修院。

  每天早上克里希那穆提开始有规律地静坐,他很惊讶自己的心念反应竟是那么自在,他可以一整天专注地观想弥勒尊者。他形容自己在那期间愈来愈平静,愈来愈沉着。他所有的人生观跟着在改变,内心的门也开了。克里希那穆提在奥哈伊写了一封信给赖德拜特。

  你是知道的,多年来我没有真正快乐过,我接触的每件事都令我不满,我的心智状态也十分凄惨。比起在澳洲时,我现在已经改变太多,我一直不停地思索当时从指导灵库特忽米那里得来的讯息。

  1922年8月,克里希那穆提突然进入激烈的灵性觉醒过程,从此他的生命便整个改观了。印度传统认为,瑜伽士如果深入探索迷津一般的意识领域,就有可能觉醒体内的识能拙火,全然不同的心灵现象就会产生。那是深入内心未知领域的旅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