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异世明皇-第2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关于钱府附近的变化都传到了有心人的耳中。在南京郊外的一座精致的院落,三管家闪身进了里边。很快房子里传出一个低沉的声音道:
    “老三,有什么消息嘛?”
    “主人,据下人回报”三管家把南京城最近发生的事情都细细说了一遍。
    那主人微微沉吟下道:“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阮大钺跟你们精心谋划的圈套却给个小女孩破去了,而且现在黄宗羲住到了钱象坤府上,高招啊!”
    三管家显然不是很明白主人说的,低声道:“主人,据现在的情况来看黄宗羲迟早会跟钱老头反目,钱家不会把孙女嫁给他的。再说,黄宗羲已经给罢免了官职,对我们没有什么威胁。”
    那主人冷笑了一声道:“这嫁不嫁只怕不是由钱象坤说得算了,要是皇上下旨意指婚,你认为钱象坤会反抗嘛?!起用黄宗羲更是一纸诏书就够了!”
    “皇上?!”
    那人闭目沉默了会才缓缓道:“陈文一他们背后是皇上,皇上从调开郑三俊开始便想在江南插入自己的心腹,因为皇上最终的目的是改制,而江南则是最难控制的。分化江南官场是一个不错的主意,李原吉、陈文一、李邦华、黄宗羲陆续调来江南。但是凭着这几个新人还是不够的,钱象坤是南京六部大臣,若是能够得到他的支持,必然能分化一大部分人。现在不仅是黄宗羲住在钱府,就连陈文一也时常往来。你说,陈文一就单单是为了跟黄宗羲聊天才去得这么勤快嘛!之前不见他们来往密切,现在又为何这样呢?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三管家幡然省悟道:“是这样,那主人的意思是陈文一名义上是去看黄宗羲,实际上却是去讨好钱象坤,想把钱家拖到改制的阵营去。主人,钱象坤是兵部尚书,这可对我们大大不利,我们是不是应该采取点行动。”
    那人却出乎意料之外的说道:“算了,那些只是一些小鱼虾而已。”
    “是!主人!”
    那人捻着胡须道:“对于大鱼而言,他们就是些小虾米,钱象坤虽是南京兵部尚书,但是他能够指挥得动那些兵嘛?!不能!既然不能那对我们的帮助跟威胁也就没那么大。”
    “是的,主人!”
    “嗯,你二哥去南安还没有回来嘛?”
    “回主人,还没有!不过二哥来信说他会在年前返回来。”
    “嗯!”那人顿了顿道:“另外你再通知阿大,告诉他跟沈缜打交道客气点,咱们还要*他做牌子。哪一天皇上真的要在江南改制,那些反对的官员都会齐集在他的手下。这对我们可大大的有利,皇上虽然是九五至尊,但也不能逆了整个江南官场,没了手下,谁为他效忠啊。”
    “是的,主人!”
    “你先下去吧,有什么事情再来禀报!陈文一他们虽然是虾米,但你要让人看住点,不要让他们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小人明白!”
    ××××××××××××
    不少人关注江南情形的时候,在京师附近打探的女真探子也把京师附近发生的事情源源不断的向范文程禀报。
    盛京,范文程府邸。
    “大人,听探子回报,明朝皇帝已经扩建京营了。”宁完我正在向范文程汇报关内的情况。
    “具体情况怎样?!”
    “据说是扩建两营,按照京营的编制,应该是增加四万人。”
    “增加四万?!”范文程有些羡慕又有些感叹,大明真是富庶一下子间就可以扩兵四万,而大金则一直为兵力的事情烦恼。
    宁完我进一步补充道:“大人,明人新组建京营的战斗力我们都是知道的,这对我大金很是不利。况且明廷的小皇帝跟以前的皇帝都不一样,随时可能拉着京营出来作战。辽东军要是有了十万京营助战,他们跨过锦州一线来强攻盛京也不是不可能。”
    “嗯,确实是心腹大患啊!”
    “大人,你看是不是专门向大汗禀报下呢?”
    范文程微微摇头道:“就算禀报也没有什么办法,还是夹在一般的奏报中吧!”
    “是,大人!”
    范文程想了下又道:“你还是准备好我上次吩咐你做的事情。”
    “大人,那要不要加速运行?”
    范文程沉吟了会后道:“还是不要了,你按班就步的做好就行了,太急了反而会弄巧成拙,通知他们一切慢慢来。”
    “是,属下知道了!”
    “另外,上次大汗有意放过的那两个蒙古人怎么样了?”
    “回大人,属下曾派人打探过了,那个必勒格的蒙古人在弘学馆学习了一阵后,大汗便让他带着另外一个蒙古人一家离开了盛京,他们曾在敖汉的领地停留了几天然后一路西行,因为后来进入了朵颜部落的领地,我们的人不方便进去,不过之后没有见他们出来。”
    “那看来朵颜部落的人是接纳他们了!”
    “是的,大人!”
    “那就让这颗种子在蒙古草原发芽吧,或许到时候将会扭转大金跟大明的局势。”
    宁完我有些怀疑道:“大汗跟大人都这么看好那个蒙古人嘛?”
    “呵呵,有些人就是不安于世的,必勒格便是这种人,他若遇到明主或许真大有所为。不管是蒙古人,汉人,还是女真人也好,都曾经入主中原建立王朝,之后会怎样谁人能说得清。只有因势利导,才能使得局面有利于我大金。”
    “属下明白!”
    “好了,不说这个闲话了,我派出的人已经到达了初步预定的地方,你记住等他们离开了后就不要随意派人跟她们接触,她们会遵照我的指示去做的”
    “是的,大人!”
    范文程似乎想起什么后道:“对了,过得这段时间我就会跟大汗提议,让你成为弘文馆的大学士。”
    宁完我露出一丝喜色道:“多谢大人栽培!”
    “这是你应得的,好好办差吧,有什么事情再来禀报。”
    “是,大人。属下告退!”





    第七卷  辽东攻略 第一百零九章 启蒙老师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08…9…6 4:34:28 本章字数:3436

    天气渐冷,我已经没有多去丰台了,京师的京营交给几位提督我很是放心,现在只等神策、神羽两军成立。因为连着下了几场大雪,我又免了早朝,这些日子我倒落得自在。皇后跟田妃都忙着照顾孩子,秀儿一如既往的管理着后宫的大小事务,就连原本空闲的淑妃孝明因为有了身孕也没在我身边侍候。整个宫里就我空闲了下来,不过我很快就找到了自己要做的事情。
    我的第一个儿子炜儿已经快七岁了,在后世的世界里这个年纪就是开始上小学的时候了。虽然傅山是他的师傅,但同时我也让半退休状态的内阁大臣韩杓嫒瘟司返慕萄АS兴私痰迹也挥玫P撵慷墓В还饣故遣还坏摹K热皇俏业亩樱陀锌赡芑峒坛形业幕饰怀晌乱蝗蔚牡弁酢H绻业暮笕送橇艘桓龌实鄣脑鹑危还俗盘巴枷砝郑敲醇词刮抑行撕蟮拇竺饕步肓硗庖桓鲂怂サ难贰=⒁桓龊玫闹贫仁俏忠桓鐾醭耸⒌墓丶亲魑醭罡叩牧斓既说乃刂室仓凉刂匾K晕乙造慷惺实钡暮笫澜逃盟靼兹τ卸啻螅鹑尉陀卸啻螅∥蚁氲骄妥觯芸烊萌烁瞪礁捎了个口信给他们放大假,这个冬季由我来教导炜儿。不过很不幸,我这个老师第一天就睡过头了,等我到的时候,炜儿已经拿着三字经在摇头换脑的读了。炜儿见到我,很快就放下书起身跪下道:“儿臣参见父皇!”
    “炜儿快点起来,嗯,看来你真勤奋啊,这么大早就起来看书了!”
    炜儿站起来,一脸正经的回道:“这是韩师傅跟傅师傅教导的,他们还跟儿臣说父皇小时候也很勤奋读书,要我以父皇为榜样。”
    听了这话我不禁有些面红,自己小的时候读书还算认真,但勤奋就说不上了。而且一直来因为怕冷的缘故留下个坏毛病,那就是睡懒觉,到大了以及转世来到明朝都无法改变这个恶习。这个时候我才明白,只有在人小的时候教育好,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所以炜儿六岁出阁读书的时候我就定下了规矩,以后宗亲读书无论风雨必须卯时前起身,卯时四刻也就是早上六点钟必须到学堂读书。
    我来这里的时候已经到了辰时四刻,足足迟到了一个时辰,也就是说炜儿已经在这里读了两个小时的书了。要是在后世,我也决不会这样严厉要求自己的孩子,但是炜儿他们不是普通的人,他们必须要比别人勤奋努力,要养成严于律己的习惯。我并非一昧的赞赏后来的清朝制度,但他们在皇子的教育上确实有称道的地方。不管皇子们长大后是否能继承王位,但有着良好教育的他们至少不会是无用之人。所以我现在对皇子们严厉点,至少不会出现昏君。
    看着年幼的炜儿,我摸了摸他的头道:
    “炜儿能够勤奋读书,父皇心里很高兴。不过今天父皇不是教你三字经,也不说什么经义,父皇要教你算数。”
    得到我的夸奖,炜儿很是高兴,满脸兴奋道:“算数?儿臣听过傅师傅说过,不过说要等儿臣大点时候才学!”
    “来,咱们到这边来,父皇今日就叫你算数!”说着我摊开大大的一张宣纸,在上边写下一二三到十的阿拉伯数字,以及一一相对应的汉字。
    “父皇,这些字儿臣认识,是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
    这些字对于七岁的孩子还是难了点,但是炜儿却全部都认得。因为宫中所有的帐簿上都是用这些大写的数字来计数。在明以前是有小写的计数的,但是在太祖朱元璋时期,因为当时发生了一件重大贪污案“郭桓案”,其中那些官员就是通过涂改数字来贪污的,从而太祖发布了新法令,其中明确要求记账的数字必须用大写来计数。久而久之,在宫中都是用大写来计数了。
    “不错,炜儿全部都认识,但是你知道它们上边一一对应的是什么嘛?”我指着阿拉伯数字问炜儿道。
    炜儿迷惑的摇摇头,他长在深宫中还是第一次见这些蝌蚪文。我把他抱到书桌上来道:“这些也是数字,它们跟下边的大写数字一一对应,跟你认识的这些数字是一样的意思,但是呢,它们比大写的汉字要方便,容易计数也容易计算。你看,11就是拾壹,是不是要比你写汉字快很多,还有计算1+1=2”
    我手把手教着炜儿学习阿拉伯数字,我这样教他并不是指望他在数学上能有什么造诣,而是使他的智力能够均衡发展。本来按着以前小学的课程,我应该开始教他拼音的,但是现在我还没有准备好教材,所以暂时教他数学。
    不过教着炜儿的时候我心里有了其它的想法,推行普及教育是迟早的事情,虽然我在现有的制度里加入了杂学,但对于刚启蒙的儿童还是没有相配套的教科书。趁着教育炜儿的基础上,我自己弄一套完整的小学课程教材出来,以后各县的教谕或者秀才们就可以此来普及教育了。
    既然是有了这个想法,我便在司礼监调了几个文笔出众的小太监,我一边教炜儿学习,一边让小太监将我教学的内容整理下来。渐渐的,炜儿跟不上了进程,毕竟他才是个七岁的孩子。我每日也不会教他太多,他每日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练武,我让傅山做炜儿的师父就是想炜儿能够做到文武双全。炜儿倒不负我的期望,一套太极长拳打得似模似样。
    皇后她们看到我悉心教导炜儿也很是开心,尽量在教学的时候少来打搅我们爷俩。每日看着炜儿学习,一点点成长也很是幸福。外廷的大臣们知道我在言传身教炜儿,更是麻烦我的奏折都少了很多,在他们看来,我能这样教导炜儿就是要将他立为皇太子的前奏。不过对于他们的想法,我也懒得去解释。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我的教案已经完成到了三年级,不过很快新年就到了,转眼就是崇祯九年的春节。西北、西南以及海外的使者开始到京师进贡,外出的御史们陆续回来叙职,各种的典礼也在礼部主持下一一进行。
    已经在江苏安徽落根的郑三俊仍旧兼着两省的巡抚,不过他已经给我又上了道折子,说自己年老了,要求加派一个巡抚给他。我知道这是郑三俊还咽不下一口气,他是在位的大学士兼内阁大臣,却偏偏给我踢出了朝廷的权力中心。按理来说,他已经有了作首辅的资格,但就是因为他跟我的政见不同,所以我才派到地方去开导开导他。我记得明史记载郑三俊明亡后活了十几年才死,所以放心的让他办差。而且江苏有上海等口岸城市,在那郑三俊能真切的感受到海外通商的好处。等他想通了我再将他调回朝廷不迟,况且以后江南方面的事情还需要郑三俊帮手料理,于是乎我又给他下了道旨意安抚,并且从崇祯七年的进士里边挑了几个给他作手下。
    另外原先跟我崇祯六年打赌的文震孟出任东昌府知府也已经快三年了,我倒没有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让文震孟出任地方的知府他就会明白现在下边百姓的情况,而且他慢慢的也会知道现有的制度的缺陷所在。但是可惜这位固执的官员没有等到打赌的日子,还差三个月的时候东昌府同知递上了一封奏折,告诉我文震孟挂了。
    他挂的原因比较简单,这三年来他日夜操劳不停的在东昌府的各县巡视,加上他年纪大了身体渐渐不行。东昌府的情况虽然比以前要有好转,但是距离当初文震孟夸下的海口还差了不少。他日夜忧心又任期渐近,没多久便老病发作了。原本也要不了他的性命,但是他亲若儿子的外甥在这个时候病死了,文震孟一直把这个外甥作为自己的衣钵传人,现在居然白发人送黑发人,文震孟顿时伤心过度郁郁而终。
    对于一个守旧的大臣死了,我只能感叹一声,但是我还是低估了文震孟的固执,他到死给我上的奏折都还是苦劝我遵从祖制,说东昌府只要按着他的办法就能够治理好。我也很干净利落的做了批示,朝中的大臣若是对我的政策不满,可以继续接文震孟的任,四品的做知府,七品的做县官,只要他们能够做出一个样板来我就听他们的劝谏。有了这一招,御史们都不敢随意上折劝我恢复祖制,当然若是真有忠直的官员执意要去地方做官也算是造福一方。
    不过文震孟死了,尽管政见不合,但我还是要表示下的,我让礼部给他拟个追谥,赠为少詹府少卿。
    这件事就算是这样了,后边按着旧年的规矩,祭拜宗庙、赏赐大臣,谢礼啊等等,春节也是这么一天天过去。因为接下来的一个月也没有什么事,我仍旧是教导炜儿以及编写我的教材,就在我的教材差不多完工的时候,孙承宗终于给我带来了好消息。
    神策、神羽两军已经集结完毕!





    第七卷  辽东攻略 第一百一十章 训练京营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08…9…6 4:34:28 本章字数:4112

    现在丰台大营附近已经集结了十万大军,对于以前的京营而言十万人马并不是很多。不过总*数量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当年土木堡之变后瓦刺首领也先五万骑兵攻打京师,但守城二十万将士仍旧不够,如果能够野外作战,二十万何惧区区五万骑兵!我的观点当然是重质量甚于重数量,京营是未来大明军队的中坚,所以提高京营的战斗力是不言而喻的。
    神策跟神羽两军因为是从地方卫所调上来的士兵,这些官吏的作风我是知道的,因为京营的待遇是各军中最好的,而且驻防在京师不需农作,不少人巴不得往这里边挤。对此我当然是要求孙传庭跟李继贞两人重新考核两军的士兵,不足的再行补充。我相信他们应该会尽力去办这件事的,因为我在召见他们的时候已经明确说了,京营将随时出征各地,如果他们不把自己的兵训练好那么最后吃亏的只会是他们自己。
    而我要构思的就是如何提高京营的实战能力,想来想去最好的办法还是演习!
    对,就是演习,后世的部队来检验军队战斗力的时候都通常举行演习。现在为何不可呢?!没有空弹、演习Q支那就改用赤手对敌,参加演习的人数当然不能是全部,预计人数就在两万之间好了。我大概构思了下演习的方略,思来想去还是觉得不够。转念一想我又有了心的主意。
    “方正华!”
    “奴才在!”方正华赶忙从外边进来。
    “你去给钱士升传个旨意,就说朕”我叮嘱了方正华几句。
    方正华复述了一遍,我想了又想道:“你让钱士升将他们带到刘之伦那,让他们多看看京营士兵的日常训练。算了,我还是写封书信给刘之伦好了,他看了就会明白朕的意思了。”
    “是,皇上!”
    我写好信交给方正华又道:“你再去派人将孙承宗叫来!”
    “是!”方正华应了声便去传旨了。
    孙承宗到了后我就将演习的事情跟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