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异世明皇-第2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呢?
    “火速进军!”
    赵率教还是没有半点犹豫,身为沙场。。。。。。
    宿将知道战机转眼就逝,他可不相信朝鲜方面会静等着鞑子覆灭,何况南方还有曹文诏的京军。
    当他们来到平壤附近的时候,女真人的营地就扎在了城外,这让赵率教很是意外。他没有想到女真人会乖乖的呆在平壤等他们,枉他进入朝鲜之后,就发出大批的探子分守各个要道,防止女真人逃亡。现在看来,那些功夫都白做了。而鞑子的情形倒好像有备无患似的,若是领军的是汉人,赵率教毫不怀疑对方有诡计,有伏兵!但对方领军的是贝勒阿敏,手下是习惯冲锋陷阵的女真八旗,很南想象对方会耍什么计谋。
    不管怎样,赵率教都决定试一试!
    平壤城的阿敏父子郁闷得不行,在汉城的时候阿敏要回援平壤,硕托那小子也是答允了的,还自愿押后。但是等阿敏回到平壤之后,左等右等过了好几天,还是没有看到他带着汉军前来。而辽东军却是日日逼近,阿敏跟大儿子爱尔礼一商议,决定不再等硕托自己先行撤了。
    当时局势相当明显,凭着他们几千女真人是不可能挡得住的,唯今之计只有先保存性命再说。但是偏偏硕托留给阿敏他们的是正红旗,而且是硕托的心腹。主子没有来,他们怎么肯跟着镶蓝旗的贝勒跑路呢?他们不仅不想往东北方向跑,甚至打算回去汉城找硕托!
    两边人没有谈妥,竟是这样僵持了下来。而辽东军却行军速度,很快就打到了平壤城外。正红旗的四千骑兵本打算回汉城的,但是辽东军来的太快,正红旗的额真硕詹也是一等一的勇将,他见辽东的第一波先头人马不过在两千左右,顿时召集骑兵想冲杀一阵。
    先头的辽东军也不知道是不是行军太快了,竟是脱离了大部队,正红旗的骑兵见对方人数还少过自己自然冲了过去。那辽东军也是反应迅速,远远见到鞑子出营就立刻往回逃窜。正红旗骑兵自然猛追不舍,但辽东军却逃得相当有技巧,往往是朝着那些山路崎岖的地方跑,根本就不走平原。正红旗空有骑兵之利却无法追上,他们正要放弃的时候,发现翻过这座山就是平原,顿时又鼓起士气往下追。
    等他们人马下得山来,辽东军还是辽东军,平原也还是平原,但是辽东军的人数却多出了五六千人。硕詹虽知这是辽东军搞的诡计,但想到自己是骑兵,对方人数不过是他们的两倍而已,他们之前在朝鲜可是面对三四倍的兵力一样往前冲,所以他仍旧带着人马跟辽东军硬撼了。
    不曾想这是辽东军有意为之,前头的副将高见早得了赵率教的命令,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远远侦查到鞑子来就做好了防备,利用战车团团围住,后边以盾牌矛兵火Q兵密密麻麻的严防着,辽东军围得铁桶一般,正红旗哪里能冲动兵阵,几次前后攻打就遭到了辽东军火器的重创,丢下几百具尸体后便想着往回退!
    谁知在退回去的途中,突然杀出一路彪军守在险处偷袭了一阵,好容易摆脱辽东军,正红旗人马一脸狼狈。更让他们想不到的是,回到平壤以为可以休息了一下,哪晓得方到城下,只听见鼓声大震,城楼上竖起了一面明军大旗,城墙悉数站满了辽东军士。
    原来赵率教先命高见诱敌,另外却派一队人马先从平壤东边过河绕到后方,趁着平壤空虚夺得城池。此时城门已经紧闭,正红旗全部都是骑兵,哪里敢攻城只好绕道东边。正红旗虽然骑兵迅捷,但此时已经步入口袋,赵率教怎会放他们逃走!
    当正红旗来到大同江边的时候,何人发现河上的桥梁悉数烧去,岸边也不见船只踪。。。。。。
    影。硕詹正惊疑不定,后方却陡起两股烟尘,显然辽东军成三边包抄困住了他们,将他们逼入死角。
    杀啊!
    正红旗作最后的困兽犹斗,但怎么抵挡住辽东军一波一波的冲击!除了小股骑兵逃出,正红旗人马被尽灭在大同江河畔。
    赵率教巡视了下战场,对于这场战役还算满意。之前他入朝作战就想明白了,这场战役打败女真是不难的,难就难在如何聚歼他们。在赵率教得知平壤没有汉军护翼的时候,便制订了包抄计划。如果有汉军在的话,只怕还要多费几番周折。
    赵率教当即下令分军追杀残余的女真,同时率军继续往南推移。平壤城的伪国主李觉更是一早投降,削去王号,同时发布他的最后一个命令,所有治内郡县都重归大王统治同时驱逐鞑子。李觉配合的态度让赵率教很是满意,仍旧让他暂管朝鲜北方的一切,毕竟这是朝鲜的内政,怎么处置还是让李倧来决定。
    正红旗溃败后,辽东军前锋直抵汉城,听得汉军已然献城投降才停止推进。朝鲜人本就内心不臣服女真,此刻辽东军入境更是人心思朝,顿时纷纷改旗换帜。十余日间,整个朝鲜顿时光复了。





    第七卷  辽东攻略 第二百五十二章 布置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0…1…18 11:38:53 本章字数:3421


    朝鲜已然是囊中之物,所以接到赵率教的战报,我也是浑然不在意,不过赵率教的表现倒让我很满意,至少是符合一员大将的素质。我还以为赵率教他们会追得正红旗到处跑,毕竟步兵再快也跑不过骑兵,阿敏他们打不过总会跑的,没想到赵率教漂亮的解决了,这让我坚定了某种想法。
    “皇上,这是京师发来的奏折!”方正华细心的递了过来。
    “又是催朕回去的?”
    方正华点点头没有吭声。
    “朕知道了,把奏折放下吧!”
    辽东平定后,朝臣们自然不敢对我有二话,但是在辽东久了,他们就耐不住朝我进言,要求我起驾回京,仿佛我一天不在京城,就随时有危险似的。到了三月,朝臣们越发着急,只怕是内阁都压不住了,可想而知成基命承受多大压力,于是我召集孙承宗、傅宗龙、袁崇焕商议辽东的善后事宜。
    “京师的大臣们已经上了很多次奏折,看来朕也该回去了!”
    孙承宗闻言道:“皇上乃万金之躯,事关社稷天下,宜早日回京稳定人心,辽东事务有臣子们料理便可。”
    “呵呵,看来你们也是希望朕早点回去!”
    傅宗龙苦笑道:“不是臣下等催皇上回去,而是我们也收到不少京中同僚的信件,皇上再不回去,只怕我们几个要被人弹劾误主了!”
    我呵呵一笑道:“好,朕也不让你们为难。为了让大臣们安心,朕已有打算,今日召你们来就是为了布置下辽东的事务,你们都对辽东熟悉,也是朕的股肱大臣,有什么话就直说吧!”
    “请皇上明示!”
    “朕的意思是在朕离开前将辽东行省的官员先定下来,现在巡抚自然是邱嘉禾,朕看这个人也没有什么行差踏错的就凑合用着先。”
    三个大臣对望了一眼都没有出声,不过大家都知道,这个邱嘉禾跟辽东军的关系不和,用他作辽东巡抚可真是意味深长。大家都是朝中有数的大臣,自然明白皇上制衡的意思,当下也没有反对。孙承宗带头道:
    “老臣看那邱嘉禾行事也符合圣意,即是封疆大吏,终须让他试试!”
    “嗯,朕也是这个意思。那辽东的布政使朕打算让宋献策出任!”
    宋献策的任命早前就有了风声,现在只有他们三个臣子,其他重臣不在,自然不愿逆了皇上的心意。宋献策本是一个江湖骗子,身份卑微,因机缘巧合救得皇上才步入朝堂,后来出使蒙古以性命得了功劳。但是进士出身的大臣们对宋献策还是颇为不容,让他登上从二品大员更是不可能。只是现在一切从权,皇上要把生米做成熟饭,朝臣也不可奈何。
    “按察使的话,就陆梦龙吧,朕发公文将他调来!”
    陆梦龙是京察留下来的官员,也极得大臣们的认可,毕竟是万历三十八年的进士!对于万历三十年到四十年的大臣们最是郁闷,因为他们正要大展宏图的时候就遇到了魏忠贤乱政,要么就是被阉党搞死了,要么就是致休回家。等皇上登基之后,皇上就近启用的都是残留下来万历四十年后的进士。那些老臣等京察收罗回来,几乎位置都满了。除了少数出任实职,很多都是虚职。这陆梦龙能力、资历等都够了,孙承宗也不出言发对。
    “至于这都指挥使,朕打算让谷刚出任,这也算是这次平辽后对他的奖赏!”
    “这个。。。”孙承宗跟傅宗龙一下子不知道说什么好。
    谷刚现在才是参将,即使立功升两级也不过是副总兵,遽然出任都指挥使让众人有点难以接受。只是谷刚是皇上身边的人,孙承宗跟傅宗龙都很是为难。。。。。。
    ,袁崇焕身处敏感的关头,对于辽东的人事一言不发。
    “这次谷刚带着五千人平了十几个州县,此功劳即使提升两级又何妨!朕心意已定,你们也不必为难!”
    “是!”
    见三个大臣都没有反对我的安排,我又道:“如今关内重镇都有驻兵,辽东自当如此,朕看赵率教为人稳重,任辽东总兵官!”
    赵率教本是袁崇焕手下四个大将中品秩最高的,他跟祖大寿两个人中谁人作辽东总兵官都属正常。傅宗龙跟袁崇焕当然都没有什么想法,但知根知底的孙承宗却相当明白,赵率教跟其他不同的是,他是陕西人!满桂是蒙古人自然不会委以绝对的重任,祖大寿跟何可纲都是土生土长的辽东人,当年兵制改革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本省之人是不许在本省就任,而且家属亦要迁往京师。
    “袁爱卿!”
    “臣在!”
    “朕本属意带你一同回京,但辽东事务颇多,特别是卫所建立,驻兵等安排,这些事情都离不开你。特别是女真搬迁的事,交给别人,朕委实不放心。朕的意思是你再辛苦一年,待完成改制后再回京述职。”
    “臣谨遵圣意。”
    “女真的问题算是解决,兵马悉数在外总是不好,这给运粮带来极大不便。朕看留祖宽、黑云龙各领五千骑兵在铁岭算是防备女真,何可纲亦可返回皮岛,至于人马安排袁爱卿可以拟上条陈。满桂的人马则调回锦州,盘山城可以暂时放弃!祖大寿嘛,先回沈阳辅助袁爱卿,待朕回京后再作奖赏。”
    袁崇焕一一记下,待说完军事上的安排,我又唤了辽东巡抚邱嘉禾进来。
    “微臣辽东巡抚邱嘉禾叩见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起来吧!”
    “谢陛下!”
    邱嘉禾身材颇为高大,可能最近一个月到处奔波,一脸的风霜之色,精神头却甚足。之前他在辽东受到袁崇焕处处压制,虽然名为辽东巡抚,但实际上却没有多少事情处理。现在辽东平复,相较关内各行省而言,他辽东省将是最大的一个行省。
    “朕方才跟孙爱卿他们已经商量完军事上的事情,现在召你来说下民事!”
    “谨听皇上教诲!”
    “你先看看这份陈条吧!”
    说着方正华从案台上拿了一份条陈递给邱嘉禾,邱嘉禾恭敬得接过摊开一看,只见是一张普通纸张写的。里头说的是关于辽东重建州县规划,人口,田亩说得一一详尽,邱嘉禾原本想觐见的时候仔细奏报,以显示自己奔波劳苦,不想皇上已然知晓,原先那番话就说不出口了。
    “你觉得如何?”
    “此乃良策!”邱嘉禾不知何人所写,只好据实回答。
    “朕亦觉得是良策,依照现在辽东人口缺少,以后自然将陆续有人口迁回。但若随意设立郡县自不利于管理,况且辽东幅员辽阔。以沈阳为中心,山海关到宁远…锦州…沈阳一线;沈阳…本溪…镇江…朝鲜一线;沈阳…辽阳…盖州…旅顺一线;沈阳…铁岭…四平一线;如此四线八达皆为交通要道,先行恢复州县最为合适。”
    “微臣遵旨!”
    “嗯,当然你明白朕的意思就好,不过朕也不是让你强行迁民建县,原先有的州县自然也不好取消,那些毁去或者新建的才可按照此法进行。铁岭以北的土地更是辽阔,以往我大明虽在此建立都司,但并无建立郡县,以后将循序渐进深入。”
    “臣不敢扰民妄为,此条陈一矢中的,颇为切中要害,微臣读完受益良多,可否让微臣录过后细细思量!”
    “你要就给你吧,待想清相楚了再递你的条陈上来。”
    “是。。。。。。
    !”
    因为不日就将回銮京师,少不得又召见了其他人。谷刚回来后我已经跟他说了他的任职,当然这个辽东都指挥使也是暂时的职位,对于他而言,我希望他能够升得更高点。考虑他已经几年没有回京师了,我也准他的假,让他跟我一起回去。小娜得知要回京师后,又是欢喜又是愁的。愁的是不知什么时候才可以回察哈尔,喜的是可以回京师了。
    “大玉儿,要不要跟朕一起回京师看看?”
    大玉儿顿时脸上泛起红晕,微微摇头道:“我女真迁移之事未完,臣妾走不开身!”
    “呵呵,那好,朕等一年后再召你进京看看,即是我大明子民,京都总是要去的!”





    第七卷  辽东攻略 第二百五十三章 回銮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0…1…18 11:38:53 本章字数:3203


    经过几天的准备,京军全部就绪。因为亲征来的时候就是以京军作为拱卫,一切从简。回去的时候倒多了些东西,主要是察哈尔给小娜置办的一些嫁妆。孙承宗他们又认为我这样回京师有失皇室的体面,特地快马回去让人准备好銮驾,等我到了京师城外再坐銮驾进城,毕竟大明皇帝亲征平地辽东,百姓们少不得出来观瞻圣容,我若像个将军出征回来似的,骑着高头大马,这多少有损形象。皇室总有皇室的规矩,我想了下还是准许了孙承宗的建议。倒不是我讲究起规矩来了,而是我需要这些仪式来给我的辽东之行打上一个完美的结尾。
    这次回去倒没有这么赶,走了十来天才到锦州,裴国珍跟郭广、朱梅等人都齐聚在城门口迎接。这些经常在袁崇焕奏折中看到的人,今日我才见到。裴国珍跟朱梅就不说了,郭广这个人倒多注意了下。他们这两队人马守住锦州跟大小凌城,一直没有机会参加平辽战役,心中郁闷自然可想而知。但是这个事情不是我去操心了,辽东军的十八万编制怎么改将是给袁崇焕的第一份考试,通过了自然兵部尚书的位置交予他,通不过的话。。。嗯,只能是另外处理了。
    我在锦州耽搁了一天便立刻启程,宁远城现在已经交给了总兵官马世龙驻扎,当我到达的时候,马世龙颤巍巍的跪在军前行礼。让我没有想到的是,一直用来平衡辽东军的马世龙已经虚弱到这个地步。马世龙也不过五十上下的年纪,估计近年来身子骨一直不大好,去年我还两次回绝了他致休的奏折,现在搞得我心里颇为内疚。
    “马爱卿请起!”
    “谢皇上!”
    站在两边扶起了马世龙,我又道:“唉,让马爱卿带着病体理事是朕的失误,马爱卿现在身体如何?郎中看过怎么说?”
    马世龙连忙道:“多谢皇上垂问,微臣身体不碍事!”
    “唉,你不说朕也知道,之前平辽事急,朕手边可用之人不多,这才一再挽留爱卿。现在平辽事情已定,爱卿亦可安心休养身体。这里的军务你就先别管了,把身体料理好了,再出来帮朕带兵!”
    “皇上。。。”马世龙一时感动莫名,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好了,这儿冷,一起回城吧!”
    在宁远城见到马世龙后,我心里有些不好的感觉。即使我熟知前世的明史,但也并不意味着我能够掌控一切。而且一直来我都忽略了一个问题,我手下的大臣们可能都如马世龙一般。我只记住了他们的才能,却没有留意到他们前世的寿命。尽管我改变了历史,但是从徐光启的事件来看,即使改变了,有些东西也不会偏差太多。
    准许了马世龙致休,我又跟孙承宗商议了下总理山海关人选。最后我选定了太常寺卿张春出任蓟辽经略,总管蓟州到宁远一带的防御。张春此人虽然年纪颇大跟孙承宗年纪相当,但同样是老当益壮,现在让他出来镇守一下蓟州也是可以的,等过得两年我再换人选。
    陡然想起朝中不少大臣都已经年迈,而且孙承宗打算致休了,毕自严也年事已高,以后户部的事情繁杂多变,只怕他也应付不过来。何如宠、李长庚亦是如此。现在启用的本应该是天启朝进士出身的大臣,但是天启朝就只考了两回春闱,天启二年的那批出来做御史,结果给魏忠贤弄得差不多了,天启五年那批却是在魏忠贤的掌握中,提拔出的贤才有限。思来想去还是要靠万历朝的老臣子,我不由长长叹了口气。
    “皇上,你怎么了?”小娜静静的靠了过来,从后边搂住我的腰。
    。。。。。。
    “没什么,不过想些朝中的事情!”
    “皇上,我。。。想跟你说件事!”小娜犹豫了下道。
    我反手搂过她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